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_PFCs_的控制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由于 PFCs 对生物存在潜在毒性效应,全球最 大的生产商 3M 公司宣布从 2001 年起,自愿逐步停 止 PFOS 及其相关产品的生产,并于 2003 年初,完 全停止 PFOS 的相关生产[15]。 美国环境保护署(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EPA)与 8 家全球领先的制造商签署相关协议,计划到 2010 年将减少 95% 的 PFOA 及相关化学品的排放, 争取在 2015 年停止相关生产。 1951—2002 年间, 全氟烷酸(perfluoroalkanesulfonic acids, PFSAs)的排 放量实质性减少,而 PFCAs 的排放量仍较为稳定, 甚至在 2002—2012 年 出 现 上 升 的 趋 势[13-14]。 由 于 缺乏有效的代替物,2001 年后我国仍在生产并使用 PFOS[16],2001—2006 年间,生产量逐年增加,2006— 2011 年间年产量为 200 ~ 250 t,其中,约有一半出口 至巴西、日本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一半供国内生产 使用 [17] 。
生态毒理学报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第 14 卷 第 3 期 2019 年 6 月 Vol. 14, No.3 Jun. 2019
DOI: 10.7524/AJE.1673-5897.20180821001 张美, 楼巧婷, 邵倩文, 等.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J]. 生态毒理学报,2019, 14(3): 30-53 Zhang M, Lou Q T, Shao Q W,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ollution status and risk assessment [J]. Asian Journal of Ecotoxicology, 2019, 14(3): 30-53 (in Chinese)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饮用水基准制定及来源解析的开题报告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饮用水基准制定及来源解析的开题报告

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饮用水基准制定及来源解析
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磺酸(PFOS)是一类全氟化合物(PFCs),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

PFCs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生物积累性,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已被列入美国环保署(EPA)的优先监测化合物,以及联合国化学品列表。

在中国,PFCs的污染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PFOA和PFOS 在中国饮用水中均有检出。

目前,中国尚未制定相应的饮用水基准,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研究,以确定合理的基准值,并探究PFCs在饮用水中的来源。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
1. 确定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在中国饮用水中的污染情况;
2. 基于中国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制定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的饮用水基准;
3. 探究PFCs在中国饮用水中的来源,以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 饮用水样品采集与分析:选取国内不同地区的自来水、地下水、山泉水等饮用水样品,进行PFCs测定;
2.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利用中国人群的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评估全氟辛酸和全氟辛磺酸的饮用水安全基准;
3.PFCs的来源解析:通过水体、土壤、大气等方面的样品分析及相关数据统计,探究PFCs在饮用水中的来源。

四、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为中国饮用水中PFCs的监测与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降低人群暴露风险;同时,对于PFCs在中国环境中的污染特性,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PFOS_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PFOS_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

PFOS ΠPFOA 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周启星1,2,胡献刚1(1.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 300071;2.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陆地生态过程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016)摘要: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FOS )和全氟辛酸(PFOA )是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 ),近年来发现在环境系统中日益广泛分布,并在生物体内蓄积或发生致毒效应.本文首先从PFOS ΠPFOA 在环境中的污染及其水平、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暴露、对人体的暴露以及污染与暴露变化趋势等4个方面,分析了PFOS ΠPFOA 最新的环境污染与生物暴露情况;从PFOS ΠPFOA 在大气环境中的转运转化过程、在污水污泥中转运转化过程以及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代谢转化与降解过程等3个方面,阐述了PFOS ΠPFOA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还概述了最近几年在PFOS ΠPFOA 所导致的生态效应及其可能的机理研究进展.最后,尝试性地提出了今后在PFOS ΠPFOA 污染生态学方面的研究重点.关键词:PFOS;PFOA ;环境污染;暴露水平;生态毒理效应;污染生态学中图分类号:X17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23301(2007)1022153210收稿日期:2007203206;修订日期:2007204209基金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资助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25722);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4C B418503)作者简介:周启星(1963~),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生态毒理学、污染生态修复和污染控制生态化学等,E 2mail :Zhouqx @R esearching Progresses in E nvironmental Pollution Behavior ,Toxic E 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PFOS ΠPFOAZH OU Qi 2xing1,2,H U X ian 2gang1(1.C 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nkai University ,T ianjin 300071,China ; 2.K ey Laboratory of T errestrial Ecological Process ,Institute of Applied Ec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enyang 110016,China )Abstract :I t has been validated that per 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and per 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can be considered as emerging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In recent years ,there are increasing distribution of PFOS ΠPFOA in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accumulation and toxic effects of PFOS ΠPFOA in living organisms.Th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biological exposure of PFOS ΠPFOA were firstly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pollution levels ,exposure to wild animals ,exposure to human bodies ,and changing trends in pollution and exposure.Secondly,m ovement and trans formation behaviors of PFOS ΠPFOA in environment were expounded on the basis of their transport and trans formation processes in air environment ,wastewater and sewage sludge ,and their accumulation ,metabology and degradation processes in living organisms.S ome recent im portant advances in ecological effects of PFOS ΠPFOA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were summarized.Finally ,the future em phases of research on pollution ecology of PFOS ΠPFOA were tentatively suggested.K ey w ords :PFOS;PFO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xposure level ;ecotoxicological effect ;pollution ecology 全氟辛烷磺酰基化合物(peifluorooctane sulfonate ,PFOS )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 )是重要的全氟化表面活性剂,具有疏水疏油的特性,广泛应用于工业用品和消费产品,包括防火薄膜、地板上光剂、香波,同时在地毯、制革、造纸和纺织等领域作为表面保护材料[1].PFOA [CF 3(CF 2)7C OOH]不仅代表全氟辛酸本身,还代表其主要的盐类.PFOS 和PFOA 是引起环境污染的重要全氟化合物(PFCs )[2~5].全氟化合物普遍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因为氟具有最大的电负性(-410),使得碳氟键具有强极性,并且是自然界中键能最大的共价键之一(键能大约460k J Πm ol )[6].广泛的调查研究表明,这2类物质在野生动物和人的血清、肝脏、肌肉和卵等组织器官中普遍存在,不仅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存在,而且在偏远的山区以及极地如北极也广泛存在,不仅职业人群暴露而且非职业人群也存在暴露,具有全球性普遍存在特性[7,8].PFOS 和PFOA 被认为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存在蓄积性和蓄积效应,且不易降解,半衰期很长.实验室研究表明,这类物质在一定的剂量下引起生物体体重降低、肝组织增重、肺泡壁变厚、线粒体受损、基因诱导、幼体死亡率增加以及容易感染疾病致死等不良生物学效应[9~13].本文就环境中PFOS ΠPFOA 的污染第28卷第10期2007年10月环 境 科 学E NVIRONME NT A L SCIE NCEV ol.28,N o.10Oct.,2007与生物暴露水平,以及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引起的生态毒性效应及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和探讨,并对今后研究重点进行展望.1 环境污染与暴露水平111 对环境的污染及其水平尽管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介质中PFOSΠPFOA 的污染水平不同,但可以肯定它们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尤其是,随着检测仪器的不断改进,检出限的不断降低,在越来越多的环境介质中发现了PFOSΠPFOA的存在.近年来,水体的PFOS和PFOA污染日益受到关注.Saito等[14]利用LCΠMSΠMS技术,测定了日本不同地区142个地表水样品中的PFOS浓度.结果表明,河流样品(n=)的几何平均值是2137ngΠL,中值是1168ngΠL,变化范围是013157~157ngΠL;海岸水样品(n=16)几何平均值是1152ngΠL,中值是1121 ngΠL,变化范围是012~2512ngΠL.同时测定结果表明,2条位于人口稠密地区的河流中PFOS的浓度较高,分别是13510ngΠL(Jinzu)和157ngΠL(T ama). Hansen等[15]测定某一氟制造厂附近的田纳西州河河水中PFOS和PFOA浓度,检测到低浓度(μgΠL级) PFOS的存在,而且在氟化合物制造设备下游地区检测到该氟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说明来自制造业的影响是河流中有机氟化合物的一个可能污染源,为阐明氟化合物随地理位置的分布和氟化合物生产设备对环境中氟化合物贡献水平提供了证据.Simcik 等[16]的研究表明,偏远和城市地表水中PFOS的浓度分别为:检出限(LDD)以下~112ngΠL和214~47 ngΠL,偏远和城市地表水中PFOA浓度分别为0114~0166ngΠL和0145~19ngΠL.H oude等[17]对海水中的PFOS和PFOA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研究的海水中PFCs的浓度范围为<1~12ngΠL.金一和等[18]调查了中国部分城市自来水、海水和远离人类活动地区的水体中PFOS的污染情况,结果发现其浓度大多数低于110ngΠL,而易受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污染的水体中PFOS浓度为1150~4416ngΠL.长江三峡库区江水和武汉地区地表水中均广泛存在着PFOS和PFOA污染,个别地区水样中PFOS含量大于几十ngΠL,PFOA含量甚至高达111ngΠL和298 ngΠL[19].张倩等[20]利用SPEΠHP LCΠMS联用法测定长江入海口处徐六泾段PFOA的平均浓度达46188 ngΠL,而PFOS未检出;黄浦江段PFOA和PFOS的平均浓度分别是1594183ngΠL和20146ngΠL.最近的研究还揭示,污水处理厂的排水已成为PFOS和PFOA进入天然水体等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Sinclair等[21]的研究表明,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PFOA的浓度高达58~1050ngΠL,PFOS的浓度则为3~68ngΠL.Boulanger等[22]的研究也表明,污水处理厂出水的PFOS和PFOA浓度分别为(26±210) ngΠL和(22±211)ngΠL.室内外空气中PFOS和PFOA的污染也不容忽视.M oriwaki等[23]用真空吸尘器收集了日本家庭室内的空气,并对其中的PFOS和PFOA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其浓度范围分别依次是69~3700ngΠg 和11~2500ngΠg.由此认为,吸附在空气尘土表面的PFOS和PFOA,是人体暴露PFOS和PFOA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雨水是反映室外大气状况的一个特征指标,雨水的污染水平能及时反映大气污染的状况.Loewen等[24]利用LCΠMSΠMS技术,分析了加拿大温尼伯湖和马尼托巴湖地区的雨水,结果发现PFOS 平均浓度为0159ngΠL,而没有检测到PFC As的存在.Scott等[25]对北美地区9个地点的降水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其中位于加拿大3个偏远地区PFOA 浓度最低(<011~611ngΠL),在美国东北部的3个采样点和加拿大南部城市2个采样点的浓度较高,美国东部的特拉华州浓度最高(平均达85ngΠL,范围为016~89ngΠL).与水体和大气中PFOS和PFOA污染检测相比,河流与浅海沉积物、污水处理厂污泥和家庭污水污泥等固体介质中这些污染物浓度及分布的研究相对滞后.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固体介质中没有PFOS和PFOA的污染.例如,H oude等[17]的研究表明,海洋沉积物中PFCs的污染水平为<0101~014ngΠg.郭睿等[26]利用高效液相Π四极杆2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分析活性污泥中的PFOS和PFOA,其含量范围为180~818μgΠg.112 在野生动物体内的暴露水平有关PFOS和PFOA在生物体内暴露水平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研究较多的是肝脏、血液、血浆、血清、肾、脾、卵、鲸脂、肌肉、子宫和脑等,并研究了污染物浓度与年龄、性别和种间等暴露的关系.有研究证实,在北美和欧洲的北极圈取样的北极熊肝脏组织中的4种多氯联苯同源体(PC Bs,180, 153,138,99)浓度与PFOS的浓度有很好相关性(r2=0182,0171,0169,0155)[27].部分研究还表明,在南半球一些生物体内可检测到低浓度的PFOS和PFOA 的存在,可以说明这2种污染物的全球分布[28].4512环 境 科 学28卷K annan等[5]调查了美国21种食鱼鸟类中161个肝脏、肾、血液和卵黄样品,结果表明,血清中PFOS的平均浓度达3~34ngΠm L,在肝脏中的最高浓度达1780ngΠg.这说明在偏远地区海洋上的鸟类体内也存在PFOS,表明这一物质的广泛分布.他们还对采集于佛罗里达、加利福尼亚海岸、阿拉斯加、北极和加拿大15种海洋哺乳动物247个组织样品进行分析,结果也表明,PFOS在全球已广泛分布,包括在一些偏远地区也有存在,尤其在肝脏和血液中的最高浓度可达1520ngΠg和475ngΠm L,但没有发现与年龄有相关性[29].然而,PFOS和PFOA只在一定的部位能够检测到,这表明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不是均匀的[30].Blake等[4]调查了荷兰海豹肝脏、肾、鲸脂和脾组织中的长链PFC As和短链PFAs以及PF BS和PF BA的污染情况,结果显示,在所有的样品中PFOS为主要化合物,但是各组织间差别很大.K eller等[31]分析了美国东南部海岸2种幼年龟血浆中的PFOS和PFOA浓度,其中PFOS分别为1110ngΠm L和3914ngΠm L,PFOA浓度为3120 ngΠm L和3157ngΠm L,PFCs在幼龟体内的生物蓄积受到种类、年龄和栖息地的影响.K annan等[32]对美国水貂和水獭肝脏进行了研究,表明PFOS、FOS A (C8F17S O2NH2)、PFHxS(C6F13S O-3)和PFOA的最高浓度分别依次为5140ngΠg、590ngΠg、39ngΠg和27 ngΠg,在貂肝脏中的氟化合物浓度与年龄或性别没有差别,水貂肝脏中PFOS和PFHxS或PFOA浓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FOS A的浓度与PFOS的浓度呈正相关,在水貂肝脏中的脂肪含量和PFOS的浓度没有明显的关联.他们还对韩国和日本的水鸟肝脏组织进行了检测,其中95%样品中的浓度高于10 ngΠg,最高的PFOS和PFOA浓度分别是650ngΠg和215ngΠg,没有发现在水鸟体内存在浓度与性别或年龄的关系[33].据T aniyasu等[34]研究报道,来自日本鱼血液和肝脏的78个样品中均发现PFOS的存在.另据Bossi等[8]研究报道,在格陵兰的16个鱼类、鸟类和海洋哺乳动物肝脏样品中有13个样品以及法罗群岛的所有样品,其浓度均高于10ngΠg.Van de Vijver等[35]也发现,31个黑海海豚个体组织中PFOS 存在的主要形式是全氟烷基表面活性剂(PFAS),占90%;肝脏和肾中PFOS的浓度最高,分别依次为(327±351)ngΠg和(147±262)ngΠg;肌肉和脑中的浓度次之,分别为(41±50)ngΠg和(24±23)ngΠg;鲸脂中的浓度较低,为(18±8)ngΠg.而且,在性别和年龄上没有发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除了欧美、日本一些发达国家外,近年来中国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对中国6省红熊猫和大熊猫血清中PFOS和PFOA的存在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体和红熊猫体内的PFOS浓度变化分别为0180~73180μgΠL和0176~19100μgΠL, PFOA浓度变化分别为0133~8120μgΠL和0132~1156μgΠL,但是没有观察到PFOS和PFOA浓度与年龄、性别有关系[36].还有人对来自广东省广州市和浙江省舟山市包括软体动物、螃蟹、小虾、牡蛎、蚌和蛤等27个海洋样品进行了研究,测得其浓度范围为013~1319ngΠg,并且在虾体内检测到最高浓度[37].综上所述,PFOS和PFOA在野生动物体内已广泛存在.随地理区域的不同,浓度发生较大变化.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洋生物.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野生生物体内PFOS和PFOA的浓度与年龄、性别关系不明显,而部分全氟化合物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113 对人体的暴露水平以往研究表明,由于血液中的污染物浓度与人体内的浓度存在很好的相关性,而且采集人的血样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血液就成了一个很好的人类暴露的检测指标.为了准确评价PFOS和PFOA 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需要检测非职业人员的暴露水平.Olsen等[7]研究了职业暴露(氟化物生产厂, n=126)与非职业暴露(胶片厂,n=60)的浓度区别,采用临床化学和血液学实验,检测职业暴露人群血清中这2种污染物的浓度,结果表明,PFOS和PFOA的浓度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1941mgΠL和01899 mgΠL,比非职业人群暴露高1个数量级,说明氟化物制造厂是其主要污染源.Olsen等[38]检测了来自美国6个红十字会血液收集中心645个捐献的成人血清样品,结果发现男性血清PFOS浓度的几何平均值为3718μgΠL(95%置信区间为3515~4013μgΠL),要高于女性(几何平均值为3113μgΠL,95%置信区间为30103~3413μgΠL),但是年龄与PFOS浓度相关性不明显.Midasch等[39]调查了德国的非抽烟人群血浆中PFOS和PFOA的浓度,结果显示,男性比女性浓度高,年龄没有重要影响,PFOS和PFOA有很好的相关性.金一和等[40]调查了沈阳的男女血清中PFOS浓度几何均数分别为40173μgΠL和45146μgΠL,血清中PFOS浓度与年龄无关,且高于美国人和日本人血清中的浓度水平.由于PFOS和PFOA普遍存在,需要进一步考虑污染源、新陈代谢、代谢动力学和对健康的影响.为了评价污染物对人体的暴露,有必要研究不同亲代551210期周启星等:PFOSΠ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之间浓度关系,尤其是母体与婴儿之间关系.有研究[41]结果表明,母体中的PFOS浓度变化范围是419~1716ngΠm L,但是胎儿体内的浓度变化范围是116~513ngΠm L;PFOA只在部分母体内检测到,变化范围是<015~213ngΠm L.母体内的浓度与脐带血中的浓度有很好的相关性(r2=01876).但是,没有发现母体、脐带血中的PFOS浓度和年龄、出生体重、甲状腺刺激性荷尔蒙、游离甲状腺素的相互关系.S o 等[42]的研究显示,人的母乳中PFOS浓度范围为45~360ngΠL,PFOA浓度范围为47~210ngΠL,PFCs的各类化合物在统计学上具有相关性.也就是说,人体暴露PFCs有一个共同的来源,这说明了母乳可能是婴儿PFOS暴露的途径之一.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正常人群与敏感人群的区别,亚急性与慢性的区别剂量,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与最低可见有害作用水平的差别、实验数据的不充分等.K arrman等[43]研究了澳大利亚2002~2003年城市和农村人群血清中PFOS的浓度.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PFOS浓度也增长.在某些年龄段中,男性体内PFOS、PFOA和PFHxS浓度比女性体内高.这些结果与欧洲和亚洲报道的人血清中的浓度相当或更高,比美国报道的浓度低.全氟羧酸阴离子(PFC As)的人体暴露可能来自不同的途径:直接(工业产品)或间接(有机氟化物前体的降解)(如图1所示).De Silva等[44]调查了人血液中PFC As的结构同分异构体,分析了血液中PFC As挥发性衍生物,结果发现PFOA是PFC A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414 ngΠg),血液血清中异构体主要(平均98%)由线性异构体组成,是全氟烃基化合物输入的直接结果;支状异构体是含氟聚合物工业产品生产遗留的结果. Calafat等[45]研究了不同种族人群的暴露情况,认为存在着种族的不同,可能与基因、饮食状况等有关.如果要更好地确定有机氟产品对人体污染暴露的影响,需要测定有机氟产品向环境中的释放水平.研究表明,在炊具不粘锅膜的生产过程中残留的PFOA 没有完全去除,这些表面残留在正常的烹饪温度下可能加热以气态形式挥发[46].我国也零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例如,对中国8省9市的85个人体的整个血液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FOS是主要的PFCs存在形式,其中最高浓度(7912ngΠm L)出现在沈阳,最低浓度(3172 ngΠm L)出现在江苏;没有发现PFOA、PFOS、PFOS A和PFHxS的存在水平与年龄有相关关系,但是发现男性中PFOS和PFHxS浓度较高,女性中PFUnDA浓度较高;PFHxS浓度与PFOS浓度呈正相关关系, PFNA、PFDA和PFUnDA浓度与PFOA浓度呈正相关关系[3].114 污染与暴露变化趋势仅研究局部地区PFOSΠPFOA的当前暴露是不够的,需要研究它们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化及其趋势.H olmstrom等[47]对波罗的海海鸽卵中PFOS和PFOA 在35a间(1968~2003年)污染浓度变化的趋势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发现PFOS从1986年的25 ngΠg增加到2003年的614ngΠg,回归分析表明其每年增长7%~11%,在1997年出现最高浓度,1997~2002年为下降趋势,但是与PFOS的使用被逐渐淘汰关系不太明显(2000年开始逐步淘汰使用PFOS),可能是因为食物2鱼体内浓度的增加,而产生PFOS 在鸟类体内的增加,尽管鸟类卵中的PFOS浓度与食物中的浓度关系需进一步阐述.Bossi等[48]对格陵兰东部和西部海豹肝脏样品中PFOS在1986~2003年的年间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发现其空间分布有较大的不同,在东格陵兰地区PFOS浓度较高,回归分析表明PFOS、PFDA和PFUnA中值浓度有增加的图1 全氟羧酸阴离子(PFCAs)的人体暴露可能的不同途径Fig.1 Different pathways of PFCAs exposed to human bodies趋势.Smithwick等[49]研究显示,从1972~2002年,北极熊肝脏组织中PFOS和PFC As(9~11个碳链)浓度以指数方式增长,全氟壬酸每(316±019)a增长1倍,PFOS每(1311±410)a增长1倍,残留的全氟烃酸化物(PFAs)没有明显变化趋势.同时表明,其中北极熊肝脏组织中PFOS浓度的翻倍,基本上与20世纪90年代全氟辛烷磺酸基氟化物产品翻倍相一致.6512环 境 科 学28卷2 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211 大气环境中转运转化过程一般认为,PFOSΠPFOA进入大气环境有2种途径[44]:含氟化合物的降解,PFOSΠPFOA直接排放到大气环境中.进入大气环境的PFOSΠPFOA,不易降解,可远距离进行迁移或转运,并随干湿沉降到达地面,或进入水体,或进入土壤.Wallington等[50]首次用三维地球大气化学模型研究、描述n2C8F17CH2CH2OH降解为PFOS和其他全氟羧酸化合物(PFC As)的过程.Loewen等[24]对加拿大温尼伯湖和马尼托巴湖地区大气环境中PFOS 的转运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推测大气中FT OHs(CnF2n+1CH2CH2OH)可能通过氧化和湿沉降转化为FT C As(C n F2n+1CH2C OOH,n=6,8,10)和氟调聚物不饱和羧酸FT UC As(CnF2n CHC OOH,n=6,8,10),之后FT C As可降解为PFOS.Verreault等[51]也认为,大气中氟调聚物FT OHs可氧化为FT C As和FT UC As,FT OHs在大气中去处的一个可能途径是氧化和湿沉降转化为PFOS.一些研究指出,低纬度地区大气中的N2乙基全氟辛烷磺酸氨基乙醇化合物(N2E tFOSE)和N2乙基全氟辛烷磺酸氨基乙酸盐基化合物(N2E tFOS A)是形成PFOS和全氟羧酸化合物(PFC As)的前体物质[52,53].Martin等[54]利用烟雾室实验证实了大气中的全氟辛烷磺酸氨化合物[C8F17 S O2N(R1)(R2)]可以通过大气转运、氧化为PFC A和PFOS的可能性,并导致偏远地区的污染,并认为全氟化物挥发性前体物质可通过大气转运扩散到遥远的地区,然后沉降为不挥发性全氟化合物,这个过程导致对生物体的污染.Simcik等[55]的研究发现,随着离非大气污染源距离的增加,PFH pAΠPFOA浓度增加.因此,他们认为PFH pAΠPFOA可以作为大气中PFCs沉降为地表水的“示踪”指标.一般来说,城市的这个指标是015~019,偏远地区这个指标为6~16.根据这个指标,可知密歇根湖的PFCs污染途径主要是非大气途径,主要污染源为废水处理厂排出的废水.大气中挥发性全氟化合物沉降到湖泊的表面使这个指标升高,但是这个指标的微小变化需进一步研究.212 污水污泥中转运转化过程在水环境中,现在广泛研究的是PFOSΠPFOA的前体化合物降解为PFOSΠPFOA的途径,以及这些化合物进入水环境后在水生生物体内的蓄积,没有发现PFOSΠPFOA在水环境中降解的报道.最近有研究[21]认为,污水处理厂作为PASs进入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途径,PFOA和PFOS在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存在,其浓度分别为58~1050ngΠL和3~68ngΠL.在污水及污泥中,PFOA浓度有所降低, PFDA和PFUnDA浓度有所升高,表明了长链PFC As 优先分离,说明传统的废水处理并没有除去PASs. Wang等[56]也发现,在废水处理厂,微生物对FT OHs 降解没有发生α2氧化,对14C2822FT OH全氟碳键有脱氟和矿化作用,形成较短碳链的代谢物.Boulanger 等[22]则认为,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能够形成部分PFOS和PFOA,但是与污水中原有PFOS和PFOA的残留相比,通过生物代谢产生的PFOS和PFOA,并不是其主要的污染源.Wang等[57]对好氧条件下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污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氟烷基酸化合物如全氟辛酸只占到转化产物的一小部分,822调聚物B乙醇(822T BA)存在多种降解途径,不是单一的β2氧化或其它酶催化反应.另据报道,生活污水及污泥中全氟磺酸乙基氨(N2E tFOS AA)和全氟磺酸甲基氨(N2MeFOS AA)可能通过生物降解,转化为PFOS[48].进入水环境中的PFOS和PFOA易于被沉积物所吸附,从而影响其随水迁移.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是主要的影响全氟化合物吸附沉积物特性的参数,表明了其疏水性的重要性.PFOS和PFOA在固体介质上吸附,但这种吸附随溶液[Ca2+]增加而增加,随pH降低而增加,表明静电作用起着重要作用,碳链的长度作为主要的结构特点影响吸附,这些数据可以用来模拟这类污染物的环境归宿[58].贾成霞等[59]分析认为,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与PFOS在沉积物中的吸附量成正相关,并且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pH 升高对PFOS在沉积物中吸附量有增加的趋势,在中性条件下吸附量最小.213 在生物体内的蓄积、代谢转化与降解过程PFOS和PFOA可以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高的营养级生物体内蓄积.Boulanger等[52]的研究表明,在人口稠密地区和工业地区中的水生动物体内PFOS浓度比偏远海洋地区浓度高,以鱼类为食动物,例如水貂和秃鹰体内的浓度比它们食物中的浓度要高.因此,他们认为,PFOS可通过食物链在高的营养级蓄积.Verreault等[51]对挪威北极海鸥血浆、肝脏、脑和卵中PFAS的积累特性进行了研究,表明PFOS是PFAS的主要形式,最高浓度(4811~349 ngΠg)出现在血浆中,然后是肝脏≈卵>脑,并在体751210期周启星等:PFOSΠPFOA环境污染行为与毒性效应及机理研究进展内存在潜在蓄积作用.Nakata等[6]研究表明,通过海岸食物链发生PFOS生物浓缩,在潮汐滩地的生物体和沉积物中PFOA是主要PFCs,水相是PFCs主要聚集场所之一,这与非极性有机污染物不同.研究表明,雄雌鼠血浆中的浓度与空气中的浓度成比例,但是雌鼠血浆中的PFOS的消除速度比雄鼠快,雌性小鼠血浆生物半衰期大约3h,雄鼠血浆生物半衰期大约1d.可见,吸入PFOS的代谢动力学与口腔填食的代谢动力学相似,鼠通过吸入途径暴露在1mgΠm3、10mgΠm3、25mgΠm3约相当于通过口腔填食途径暴露的013mgΠkg、110mgΠkg、210 mgΠkg[60].加利福尼亚海岸80个成年雌性水獭肝脏组织样品,PFOS和PFOA浓度范围分别是<1~884 ngΠg和<5~147ngΠg,从1992~1998年PFOS呈现增长趋势,2002年以后出现降低趋势[61].3~5周的年龄段的小鼠,随年龄增长体内浓度减少,但是在30d以后这种趋势发生变化[62].全氟辛烷磺酸氨的氮被取代后降解为PFOS,会导致PFOS在环境中积累.N2乙基2N2(22羟乙基化)全氟辛烷磺酸氨(N2E tFOSE)是PFOS的主要前体,存在几种假定的生物代谢途径,包括肝脏微粒体、胞液和肝脏薄片的代谢,微粒体加强NADPH催化N2 E tFOSE,进行氮上的脱乙基化,产生N2(22羟乙)基化全氟辛烷磺酸氨,再通过N2脱烷基化降解转化为FOS A,FOS A在肝脏薄片中生物转化为PFOS,雄鼠的P4502C11和P4503A2以及人的P4502C19和3A4Π5催化N2脱烷基化反应[63].检测大西洋海豚血浆中8种PFAs,PFOS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在海豚血浆中检测到FT UC As(氟调物不饱和羧酸),怀疑能降解为FC As[64].T omy等[65]对彩虹鳟鱼孵卵期肝脏微粒体中N2E tPFOS A的生物转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染毒后的彩虹鳟鱼肝脏中PFOS和PFOS A量随着孵卵期而增加,N2E tPFOS A转换为PFOS可能有3种途径:①伴随砜基转化为磺酸盐的脱乙基氨化作用,N2E tPFOS A直接转化为PFOS;②通过脱乙基化作用,E tPFOS A转化为PFOS A,然后脱氨基形成PFOS;③N2E tPFOS A的直接水解.3 生态效应及其可能的机理311 PFOSPFOS可引起生物各个层次的效应,包括动物繁殖与生育能力的降低,影响胎儿的晚期发育,基因表达的改变,酶活性的干扰、影响线粒体功能、细胞膜结构的破坏、肝组织受损、甲状腺功能的改变、肝的增大和死亡率增加等.Luebker等[13]通过每天018mgΠkg的PFOS和更高剂量PFOS的污染暴露,结果表明小鼠分娩时间缩短,每天116mgΠkg和210mgΠkg PFOS污染暴露剂量组下生育能力降低,新生体成活率的降低与脂质、葡萄糖利用、甲状腺激素降低的关系不明显,分娩时间的长短与生育能力的降低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子宫暴露PFOS影响胎儿的晚期发育以及死亡率.他们还认为,小鼠子宫暴露PFOS导致了出生后幼崽死亡率增加,出生前后添加的PFOS与观察到的幼体毒性效应(睁眼时间推迟、下平面翻正、空中翻正、羽毛展开出现不同程度的延迟)有关[66].范铁欧等[67]研究表明,PFOS对大鼠精子形成和成熟过程有损伤作用,PFOS染毒使大鼠体重和睾丸重量下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X)、山梨醇脱氢酶(S DH)的活性显著降低,精子畸形率升高,丙二醛(MDA)含量升高,精子活动率降低.李莹等[68]研究表明PFOS可以引起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谷氨酸含量的升高.G rasty等[12]利用基因组U34A基因芯片确定受PFOS感染的小鼠肝组织瘤细胞产生的基因表达的改变,诱导的基因主要为脂肪、酸代谢酶、细胞色素P450s及荷尔蒙调节基因.由于PFOS与内生的脂肪酸结构相似,可以认为基因表达的改变是由PFOS 过氧化物酶体对脂肪酸蛋白的氧化作用所致. K arrman等[43]采用DNA序列的微阵列技术对PFOS 污染暴露肺部进行组织学鉴定,结果显示肺泡壁变厚,小气道增加,磷脂浓度和分子光谱学受到影响,地塞米松(肺表面活性剂)或视黄基脂与PFOS联合给药没有产生肺泡分化作用,表明小鼠因PFOS的污染暴露所导致的呼吸困难和死亡不是由于肺的不成熟造成的.王昕等[69]认为,随着PFOS浓度的增高,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细胞变圆、部分细胞不再贴壁、细胞骨架微管解聚细胞形态变圆,微管逐渐向细胞核周围聚集,表明高浓度PFOS 可导致大鼠脑损伤,出现偏瘫的体症.小鼠亚慢性毒性实验则表明,其血清中葡萄糖浓度降低,雄性小鼠肝脏的棕榈酰氧化酶活性和雌性小鼠的丙胺酸转氨酶活性的提高,血清中胆固醇浓度的降低,肝重量的增加,尿氮增加.T ao等[28]对北美洲山齿鹑和野鸭的PFOS急性和慢性暴露危害进行了观测与评估,评价的毒物学终点包括致死、生长、食物消耗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生殖终点包括卵产生、生育能力、孵化能力以及幼体8512环 境 科 学28卷。

典型全氟化合物(PFCs)的降解与控制研究进展

典型全氟化合物(PFCs)的降解与控制研究进展

典型全氟化合物(PFCs)的降解与控制研究进展
魏立娥;丁光辉;魏媛媛;李扬;张晶
【期刊名称】《环境科技》
【年(卷),期】2015(028)003
【摘要】全氟化合物(PFCs)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这类物质最为典型的代表.由于较强的稳定性和潜在的生物蓄积性,PFCs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皆构成了极大威胁.因此,降解与控制环境介质中的PFCs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FCs主要的降解与控制技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76-80)
【作者】魏立娥;丁光辉;魏媛媛;李扬;张晶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大连 116026;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辽宁大连 1166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
【相关文献】
1.地表水中典型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性及降解机理研究 [J], 杨圣舒;刘美;张迪
2.典型全氟化合物PFOS∕PFOA的生态风险及控制对策 [J], 曹莹;张亚辉;闫振广;王
一喆;朱岩;刘征涛
3.典型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研究进展 [J], 卢丽娟;唐敏康;陈瑛;高乃云;许建红
4.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 张春晖;魏巍;杨林浩;刘育;唐佳伟;王文倩;唐元晖;许斌;邓建军;贾广如;王健
5.全氟化合物的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J], 祖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㊀2019,31(11):58 65ActaAgriculturaeJiangxi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http://www.jxnyxb.comDOI:10.19386/j.cnki.jxnyxb.2019.11.12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鲍佳,聂青宇,马嘉川,安昱竹,刘慧芳,刘洪雅㊀㊀收稿日期:2019-05-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507092)㊂作者简介:鲍佳(1982─),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环境与人体中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及趋势的研究㊂(沈阳工业大学理学院,辽宁沈阳110870)摘㊀要: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工业和人类日常生活用品中㊂初步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㊁致癌性㊁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性㊂如今,天然环境中化学抗性PFAS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在天然和处理水域㊁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㊂传统的生物处理技术对PFA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研究高效去除水体中PFASs的实用性技术成为了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㊂综述了自然环境中最常见的PFASs 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去除方法的最新进展㊂关键词:全氟辛酸(PFOA);全氟辛烷磺酸(PFOS);去除技术;处理效果中图分类号:X703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001-8581(2019)11-0058-08RecentResearchProgressinRemovalTechnologyofPerfluorinatedandPolyfluorinatedCompoundsinWaterBAOJia,NIEQing-yu,MAJia-chuan,ANYu-zhu,LIUHui-fang,LIUHong-ya(SchoolofScience,Sheny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Shenyang110870,China)Abstract: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areanewclassofpersistentorganicpollutants(POPs)widelyusedinindustrialandhumandailynecessities.Preliminarystudieshaveshownthatthesecompoundsarepronetobioaccumulationandmaycausehepatotoxicity,carcinogenicity,reproductivetoxicityandinterferencewithendocrineproperties.Today,emissionsofchemicallyresistantPFASsinnaturalenvironmentsareincreasing,andthepresenceoftheseanthropogeniccontaminantsinbothnaturalandtreatedwaters,aswellasinhumanandanimalorganisms,posesahugeenvironmentalchallenge.Traditionalbiologi⁃caltreatmenttechnologyhasalmostnoremovaleffectonPFASs.TheresearchonthepracticaltechnologyofremovingPFASsinwaterhasbecomearesearchhotspotinthefieldofenvironment.ThisreviewpresentsthelatestadvancesintheremovalofthemostcommonPFASsinthenaturalenvironment,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and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Keywords:PFOA;PFOS;Removaltechnologies;Treatmenteffect0㊀引言全氟烷基物质(PFAS)是一组直接用于制造各种工业和消费品的人造化学品,它们的热稳定性以及防脂和防水性能归功于PFAS在水性成膜泡沫(AFFF)以及家用产品(如宠物㊁纸和不粘炊具)中的广泛应用[1-3]㊂3M公司是前全球最大的全氟辛烷磺酰氟(PFOSF)衍生产品生产商,于2002年逐步淘汰了全氟辛烷磺酸衍生产品的生产㊂随后,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烷磺酰氟(POSF)被列为‘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㊂2009年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将其列入饮用水污染物候选清单CCL3㊂此外,2016年EPA将饮用水中PFOA和PFOS总和的健康咨询水平确定为70ng/L㊂PFOS也被添加到指令2013/39/EU中作为优先污染物在欧洲全境范围内的地表水中进行监测和管控㊂一类PFAS是全氟烷基酸(PFAAs),其是由氟原子和末端酸基团(例如羧酸或磺酸)包围的以为碳主链制成的稳定化学品㊂这些PFAAs极易抵抗降解,因此在水和土壤中都很稳定,在环境中具有高度的持久性[4-5]㊂与大多数其他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有机污染物(例如二噁英㊁多氯联苯)不同,PFAAs是水溶性的㊂例如,PFOA与PFOS在水中能以高浓度水平存在,最高溶解度分别为3.4μg/L和570μmg/L[6]㊂在全球范围内的大多数自然水体中都有不同程度的PFOA和PFOS污染,其浓度分别处于0.1 3640ng/L和0.005 527ng/L之间[7-8]㊂我国水环境如长江㊁黄河㊁珠江和松花江等流域均有不同浓度的PFOA和PFOS被检出,污染水平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而局部工业发达地区的污染水平较高[8]㊂之前有研究表明,废水处理厂是水环境中PFASs的主要来源[9-12],且PFASs不能通过活性污泥㊁紫外线㊁氯消毒㊁臭氧氧化和砂滤等方法有效去除[13-15]㊂最近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大陆降水中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的调查结果显示,三氟乙酸盐(TFA)㊁PFOA和PFOS在湿沉降中普遍存在,同时超短链全氟烷基羧酸(C2-C3)的相对贡献范围为ΣPFAS的22%91%,而未知的前体PFAAs占PFAS总摩尔浓度的6% 56%㊂这表明我们低估了从降水到地表环境的PFAS的负荷[16]㊂表1㊀2种典型的全氟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简称分子式结构式密度/(g/m3)沸点/ħPFOAC7F15COOH1.84260PFOSC8F17SO3H1.25189 192㊀㊀目前对PFASs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吸附㊁膜分离㊁光催化氧化㊁电化学氧化㊁超声分解等技术㊂此外,由于PFASs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得各种方法对其处理效果不尽相同,甚至一些方法需要较严苛的操作条件或较高能耗等㊂因此,本文汇编了近5年来所研究的去除技术,从去除效果㊁操作条件㊁能耗㊁机理及适用性等方面,对比了不同技术的优势与不足,为我国自来水和废水中PFASs的有效治理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㊂2㊀活性炭吸附法吸附技术由于操作简单㊁高效率㊁低成本,是去除水中多氟和全氟化合物的有效方法㊂大量文献报道PFAS吸附到各种基质上,包括GAC(颗粒活性炭)和聚合物㊂与其他去除技术(如RO和一些高级氧化工艺)相比,GAC更具有经济性[17-18]㊂活性炭(AC)具有发达的孔隙㊁优良的吸附性能㊁高机械强度㊁易再生,吸附到活性炭上是目前公认的受PFOS和PFOA影响的地下水再生技术㊂GAC已被广泛用于处理受污染的饮用水数十年㊂目前已有多个实验团队在进行利用GAC吸附PFASs的实验㊂Xiao等[19]比较了使用碳质吸附剂(即颗粒活性炭,GAC)从AFFF影响的饮用水中去除30种PFAS,包括13种最近发现的PFAS㊂GAC持续去除PFOS的效率超过90%且高温(800ħ)焚烧可以完全破坏吸附到GAC的PFOS和PFOA[20]㊂对于长链PFAS和较小直径的GAC颗粒,吸附动力学更快,因此,针对PFOS去除进行优化的GAC可能无法有效地去除其他PFAS[21]㊂在最近关于PFAS处理的讨论中,人们担心较短链PFAS(4或6个碳)在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突破GAC介质[22]㊂Rostvall等[23]评估了5种不同的吸附剂[颗粒活性炭(GAC)㊁GAC+Polonite (GAC+P)柱㊁Xylit㊁褐煤和沙子]对PFAS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这5种不同吸附剂的去除率随PFASs全氟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㊂一些研究发现,当使用GAC和其他阴离子交换树脂(例如Purolite )时,比较相同的全氟化碳链长度,全氟磺酸(PFSA)比全氟辛酸(PFCA)能更有效地去除[24-27]㊂近年来,研究人员在严格活化条件下制备的竹衍生的GAC促进了PFOS和PFOA在颗粒吸附剂中的扩散和吸附㊂与迄今为止报道的其他活性炭相比,竹衍生GAC的吸附能力要高得多(PFOS为2.32mmol/g,pH值为5.0,PFOA为1.15mmol/g)[18]㊂吸附材料自身的性质如粒径大小㊁组成成分㊁存在形态等因素对PFOS/PFOA的吸附行为和效95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鲍佳等: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率存在影响㊂溶液的理化性质不同对PFOS/PFOA的吸附效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致实验室水样和实际水体的效果相差甚远㊂而且活性炭吸附只是将PFASs从一种载体上转移到另一载体上,污染物根本没有得到降解,其后续的处置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故活性炭吸附的后续处理值得更深层次地研究㊂3㊀过滤法多种不同类型的膜可以用于PFAS处理,包括微滤(MF)㊁超滤(UF)㊁纳滤(NF)和反渗透(RO)膜㊂理论和实践表明NF和RO膜更适用于PFAS过滤,研究人员对广州的自来水厂和美国全境范围内污水处理厂的调查表明,PFOA和PFOS等PFASs在反渗透,颗粒活性炭和离子交换的处理中浓度下降㊂不过,颗粒活性炭和离子交换在去除短链PFAS方面效果较差,而反渗透处理对碳链最短的PFAS-PFBA(全氟丁酸)的去除也是有效的[28-29]㊂研究显示首次使用聚酰胺商用膜反渗透时,全氟辛烷磺酸浓度在0.5 1500mg/L时的去除率超过99%[30]㊂目前,膜分离技术研究的处理对象主要为实验室模拟废水,然而由于实际废水中各种离子和不同分子量的有机物同时存在,这对膜的选择性㊁膜通量㊁截留率及其稳定性提出了新的挑战[31]㊂4㊀高级氧化技术1987年Glaze等引入了术语高级氧化工艺(AOP),用于在室温下进行的水处理工艺,并基于原位产生足够浓度的强氧化剂(如羟基自由基,㊃OH)以有效地净化水㊂羟基是反应性最强的自由基之一,也是最强氧化剂之一(E0=2.33V),与各种有机分子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106 1010mol/(L㊃s)[32]㊂㊃OH与有机污染物最常发生的反应包括引入不饱和碳-碳键,取代芳环,从原子分子中提取氢原子或进行单电子氧化㊂㊃OH可以在使用氧化剂(O3㊁H2O2)㊁辐射(紫外线㊁超声波㊁微波㊁γ射线和加速电子束)的反应过程中为实验室或工业生产而生成[33]㊂图1显示了利用AOP产生㊃OH去除各种污染物所采取的技术㊂图1㊀主要的高级氧化过程[34]4.1㊀光催化氧化处理光催化氧化是目前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和水处理中用于其纯化的广泛使用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并且是公认高效且划算的方法[35]㊂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已不再局限于产生㊃OH,有研究人员发现PFCAs可以在由硫酸根自由基(SO4㊃-)引发的链式反应中部分矿化㊂硫酸根自由基(SO4㊃-)是一种强氧化剂,其氧化还原电位为2.5 3.1V[36-37]㊂这种自由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产生,如紫外光解或还原过氧硫酸06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卷盐(S2O82-)或过氧单硫酸盐(HSO5-)[38-41]㊂除了光以外,热㊁过渡金属离子(如Fe2+㊁Ag+)和活性炭等[42]也是常用的活化方式㊂宋洲[42]基于前人的研究采用了紫外光助亚铁离子活化过硫酸盐(UV/Fe2+/S2O82-)氧化降解PFOA㊂实验探究了Fe2+浓度㊁S2O82-浓度和初始溶液pH值对PFOA降解的影响,通过分析降解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证实了全氟化合物是通过链式反应降解的㊂PFOA降解过程图解如图2所示㊂图2㊀紫外光和Fe2+对S2O82-的活化机理及其对PFOA的降解作用㊀㊀目前半导体光催化剂TiO2因其稳定性和低成本使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处理各种有机污染水体[43]㊂近年来,在TiO2存在下光催化分解PFOA的许多工作中,应用了光催化剂的各种纳米结构制剂,这可能是通过高比表面积来增强光催化活性[44-45]㊂不同材料所构成不同结构的纳米材料的研发,将会是今后PFASs光催化氧化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㊂4.2㊀Fenton氧化法㊀㊀Fenton反应,其中Fe2+与H2O2的相互作用,羟基自由基在几个连续反应中产生,由于其在处理有机污染物方面的潜力[46],已经引起了研究者数十年的极大兴趣㊂主要发生的反应:Fe2++H2O2ңFe3++OH-+㊃OH参与另一个反应:Fe3++H2O2ңFe2++㊃HO2+H+由于通常认为㊃OH不能有效地分解键能很高的C-F键,与其他AOP相比,全氟表面活性剂的Fenton反应很少被研究㊂光助Fenton反应分解PFOA的实验显示,在pH值为3.0时PFOA(20μmol/L)与Fe2+(4mmol/L)和H2O2(40mmol/L)的反应中,反应结束后混合液在254nm波长处进行紫外线照射时,研究人员注意到有46%的脱氟作用[47]㊂改进的Fenton方法,例如上述光助Fenton反应分解PFOA,电Fenton过程,Fenton反应与多相催化剂或与螯合铁结合的去除方法正在研究当中[46]㊂5㊀电化学去除技术5.1㊀电化学氧化技术电化学氧化可以在高电流密度下,在接近环境温度和压力下在水溶液中产生强氧化性的羟基自由基㊂该方法已应用于水和废水处理污染物的分解以及一般环境污染的修复[48-49]㊂电极材料是影响电催化氧化效果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污染物在电极表面的反应速率㊂电极材料包括例如掺硼金刚石(BDD)和某些未掺杂或掺杂的氧化物(PbO2㊁SnO2㊁RuO2㊁TiO2)㊂部分不同电极材料对PFASs的去除效果见表2㊂表2㊀不同实验条件下不同电极材料对PFASs的去除效果对比PFASs种类浓度阳极材料电流密度/(mA/cm2)实验条件降解速率常数PFASs去除率/%脱F率/%参考文献PFOA100mg/LTi/SiO2-Sb40单室平行反应器,V=100mL,0.064min-198.8(1.5h)73.9[50]100mg/LTi/SnO2-Sb/PbO210S=60cm-2,10mmol/LNaClO40.027min-191.1(1.5h)77.4100mg/LTi/SnO2-Sb/MnO2100.004min-131.7(1.5h)45.6POFS0.4mmol/LSi/BDD20旋转圆盘反应器,V=2L,d=1.1cm,7.5mmol/LNaClO40.0123mmol/(L㊃h)//[51]0.4mmol/LSi/BDD20推流式反应器,S=25cm-2,V=2L,10mmol/LNaClO40.13min-1ʈ100(0.5h)/㊀㊀从表2可以看出,电化学氧化对PFASs的去除有很大的潜力㊂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用模拟溶液和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实验,地下水样品中PFAS浓度范围为0.26 34mg/L,尽管溶解性有机碳(DOC)值较高,但仍实现了PFAS的降解㊂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氟化物和具有较短碳链的16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鲍佳等: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PFCAs的产生,还有无机副产物如高氯酸盐的产生[52]㊂同时此研究还证明了全氟羧酸(PFCAs)比具有相同碳数的全氟磺酸(PFSAs)更容易降解[53]㊂但是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污染物转化途径,限制高氯酸盐的形成(如果在高电流密度下操作),并优化处理效果提高去除率㊂5.2㊀电絮凝技术电絮凝的反应原理是以铝㊁铁等金属为阳极,在直流电的作用下,阳极被溶蚀,产生Al3+㊁Fe2+㊁Fe3+等离子,再经一系列水解㊁聚合及亚铁的氧化过程,发展成为各种羟基络合物㊁多核羟基络合物以至氢氧化物,使废水中的胶态杂质㊁悬浮杂质凝聚沉淀而分离[8]㊂同时,在阴阳极产生的微小H2和O2气泡将溶液中的絮体吸附于自身,通过气浮作用携带絮体上浮至溶液表面,从而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54-55]㊂之前的研究中,电凝法生成的一些金属氢氧化物可以通过疏水作用从水溶液中快速和完全地去除各种浓度的全氟烷基酸(PFAAs),如PFOA和PFOS[56]㊂例如,PFOA在锌-氢氧化铝絮凝物上的平衡吸附量(qe)高达5.74mmol/g,初始吸附率(v0)为1.01ˑ103mmol/(g㊃h),远远高于最常报道的吸附剂[57]㊂由于在实际应用中,长期使用单电极会导致表面钝化,之前的研究证明了使用阴极时可有效地消除电极的钝化[58]㊂因此Liu等[59]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周期性反向电絮凝(PREC)技术,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使用Al-Zn电极处理1mg/LPFOA模拟溶液的最佳去除率达99.6%㊂此外,PREC技术进一步应用于消除天然地下水中的PFOA污染,在60min时产生高达79.4%的去除率㊂Wang等[60]对溶液中阴离子对去除PFOA和PFOS机理的影响研究时,结果表明在Cl-存在下,在电凝过程中产生的氢氧化物絮凝物对PFOA的去除率为96.6%,这可能是因为Cl-的存在可能会削弱电极的钝化㊂与一般絮凝相比,电絮凝具有许多优点,包括产生较少的污泥,不添加助凝剂或絮凝剂,设备简单,易于操作[61]㊂以前的研究报道,电凝法已成功应用于消除各种污染物,包括重金属㊁表面活性剂㊁酚醛和硼[62-64]㊂这些结果表明,电絮凝技术从污染水中去除PFAAs有着巨大潜力㊂6㊀微生物分解技术氟化烷基化合物的微生物裂解需要烷基链中至少一个氢原子发生主要攻击[3]㊂氧化取代氟原子的困难在于全氟化合物能够形成围绕碳-碳键的致密疏水层,防止氧化降解[21]㊂这种特有的氟饱和碳链元素在环境条件下有抗氧化性,或者防止微生物将其作为碳和能源进行利用[65]㊂最初的厌氧和好氧生物降解研究显示PFOA和PFOS浓度降低,但可能是因为微生物进行的吸附过程[66]㊂最近张锋等[67]采用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密闭平法试验,以皮革厂废水生化处理出水为接种物,利用生物降解法降解水中PFCs㊂实验结果表明:经过28d的快速生物降解,溶解氧电极测得PFOA的降解率为11.6%,HPLC-MS/MS测得降解率11.4%,说明PFOA难以生物降解㊂氟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脱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分子结构的复杂度㊁氟原子的数量㊁相关基团的存在以及许多其他外部因素影响[68]㊂有限数量的研究已经测试了PFAS的微生物降解,并且存在许多相互矛盾的报道,所有这些都表明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才能完全了解全氟化合物的生物转化过程和机理㊂7㊀结论PFOA和PFOS是极其稳定的化学物质,在典型的环境条件下不会水解,光解或生物降解,因此在环境中持久存在且难以修复㊂PFOA和PFOS通常与各种其他PFAS共存,包括一些可在环境中降解形成PFOA和PFOS(即前体)的PFAS㊂对PFAS在地下水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归宿及转移径的了解仍然有限㊂(1)PFOA和PFOS常用的处理方法是吸附到GAC上,然后焚烧废GAC㊂该技术已经很好地建立并且通常用于各种环境污染物㊂(2)在饮用水处理设施中的性能研究表明纳滤和反渗透也能有效去除PFOS和PFOA㊂当前过滤法研究的重点是继续降低操作技术的成本,并在有竞争性天然有机物质和共同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提高PFAS的去除效率㊂(3)正在开发的其他技术,如化学氧化还原和电化学方法,迄今为止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希望的结果㊂这些技术可用作浓度更高的PFAS废水原位地下水处理的预处理方法㊂现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评估在更大规模和更具挑战性的条件下26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卷这些替代方法的可行性㊂(4)生物修复有望通过实验室结果来判断,但需要大量的实验研究加以佐证㊂对PFOA和PFOS的任何处理技术有效性的证明必须考虑其他PFASs和常见的共同污染物㊂具体而言,需要对前体进行表征并评估处理条件对其转化和迁移的影响㊂同时,PFAS降解和转化途径还需要对各种PFAS的毒性进行额外的研究㊂参考文献:[1]FujiiS,TanakaS,LienNPH,etal.NewPOPsinthewaterenvironment:distribution,bioaccumulationandtreatmentofperfluorinatedcompounds-areviewpaper[J].WaterSupply,2007,56(5):313-326.[2]HoutzEF,HigginsCP,FieldJA,etal.PersistenceofperfluoroalkylacidprecursorsinAFFF-impactedgroundw⁃aterandsoil[J].EnvironSciTechnol,2013,47(15):8187-8195.[3]PrevedourosK,CousinsIT,BuckRC,etal.Sources,fateandtransportofperfluorocarboxylates[J].EnvironSciTechnol,2006,40(1):32-44.[4]BuckRC,FranklinJ,BergerU,etal.Perfluoroalkyl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intheenvironment:terminology,classification,andorigins[J].IntegratedEnvironmentalAssessmentandManagement,2011,7(4):513-541.[5]ATSDR.DraftToxicologicalProfileforPerfluoroalkyls[R]//U.S.A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AgencyforToxicSubstancesandDiseaseReg⁃istry(ATSDR),DivisionofToxicologyandEnvironmentalMedicine/AppliedToxicologyBranch.At⁃lanta:Georgia,2009.[6]DengSB,ZhangQ,NieY,etal.Sorptionmechanismsofperfuorinatedcompoundsoncarbonnanotubes[J].EnvironPollut,2012(168):138-144.[7]章涛,王翠苹,孙红文.环境中全氟取代化合物的研究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3):22-28.[8]牛军峰,王冲,商恩香.水中全氟化合物电化学去除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7,47(12):1233-1255.[9]SchultzMM,HigginsCP,HusetCA,etal.Fluoro⁃chemicalmassflowsinamunicipalwastewatertreatmentfacility[J].EnvironSciTechnol,2006,40(23):7350-7357.[10]SinclairE,KannanK.Massloadingandfateofperflu⁃oroalkylsurfactantsinwastewatertreatmentplants[J].EnvironSciTechnol,2006,40(5):1408-1414.[11]KannanK,YunSH,EvansTJ.Chlorinated,brominated,andperfluorinatedcontaminantsinliversofpolarbearsfromAlaska[J].EnvironSciTechnol,2005,39(23):9057-9063.[12]ZhangW,ZhangY,TaniyasuS,etal.DistributionandfateofperfluoroalkylsubstancesinmunicipalwastewatertreatmentplantsineconomicallydevelopedareasofChina[J].EnvironPollut,2013(176):10-17.[13]EschauzierC,BeerendonkE,Scholte-VeenendaalP,etal.Impactoftreatmentprocessesontheremovalofper⁃fluoroalkylacidsfromthedrinkingwaterproductionchain[J].EnvironSciTechnol,2012,46(3):1708-1715.[14]QuiñonesO,SnyderSA.OccurrenceofperfluoroalkylcarboxylatesandsulfonatesindrinkingwaterutilitiesandrelatedwatersfromtheUnitedStates[J].EnvironSciTechnol,2009,43(24):9089-9095.[15]ThompsonJ,EagleshamG,ReungoatJ,etal.RemovalofPFOS,PFOAandotherperfluoroalkylacidsatwaterreclamationplantsinSouthEastQueenslandAustralia[J].Chemosphere,2011,82(1):9-17.[16]ChenH,ZhangL,LiMQ,etal.Per-andpoly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inprecipitationfrommainlandChina:Contributionsofunknownprecursorsandshort-chain(C2-C3)perfluoroalkylcarboxylicacids[J].WaterResearch,2019(153):169-177.[17]BartellSM,CalafatAM,LyuC,etal.RateofdeclineinserumPFOAconcentrationsaftergranularactivatedcarbonfiltrationattwopublicwatersystemsinOhioandWestVirginia[J].EnvironHealthPerspect,2010,118(2):222.[18]DengS,NieY,DuZ,etal.Enhancedadsorptionofperfluorooctanesulfonateandperfluorooctanoatebybamboo-derivedgranularactivatedcarbon[J].JHazardMater,2014(282):150-157.[19]XiaoX,UlrichBA,ChenB,etal.Sorptionofpoly-and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relevanttoaque⁃ousfilm-formingfoam(AFFF)-impactedgroundwaterbybiocharsandactivatedcarbon[J].EnvironSciTechn⁃ol,2017,51(11):6342-6351.[20]LeeYC,LoSL,KuoJ,etal.Promoteddegradationofper-fluorooctanicacidbypersulfatewhenaddingactiva⁃tedcarbon[J].JHazardMater,2013(261):463-469.[21]RayneS,ForestK.Perfluoroalkylsulfonicandcarboxylicacids:acriticalreviewof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levelsandpatternsinwatersandwastewaters,andtreat⁃mentmethods[J].JEnvironSciHealth,2009,4436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鲍佳等: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12):1145-1199.[22]DeebR.H2OTalk:State-of-the-practiceonAddressingPFC(PerfluoroalkylCompounds)Impacts[R]//2015NGWAGroundwaterSummit.Ngwa,2015.[23]RostvallA,ZhangW,WiebkeD,etal.Removalofpharmaceuticals,perfluoroalkylsubstancesandothermi⁃cropollutantsfromwastewaterusinglignite,Xylit,sand,granularactivatedcarbon(GAC)andGAC+Poloniteincolumntests-Roleofphysicochemicalproperties[J].WaterResearch,2018(137):97-106.[24]ApplemanTD,DickensonERV,BellonaC,etal.Nanofiltrationandgranularactivatedcarbontreatmentofperfluoroalkylacids[J].JHazardMater,2013(260):740-746.[25]DuZ,DengS,BeiY,etal.Adsorptionbehaviorandmechanismofperfluorinatedcompoundsonvariousad⁃sorbents-areview[J].JHazardMater,2014(274):443-454.[26]ZaggiaA,ConteL,FallettiL,etal.Useofstronganionexchangeresinsfortheremovalofperfluoroalkylatedsub⁃stancesfromcontaminateddrinkingwaterinbatchandcontinuouspilotplants[J].WaterRes,2016(91):137-146.[27]McCleafP,EnglundS,ÖstlundA,etal.Removaleffi⁃ciencyofmultiplepoly-and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indrinkingwaterusinggranularactivatedcarbon(GAC)andanionexchange(AE)columntests[J].WaterResearch,2017(120):77-87.[28]PanCG,LiuYS,YingGG.Perfluoroalkylsubstances(PFASs)inwastewatertreatmentplantsanddrinkingwatertreatmentplants:Removalefficiencyandexposurerisk[J].WaterResearch,2016(106):562-570.[29]ApplemanaTD,HigginsaCP,QuiñonesO,etal.Treatmentofpoly-andperfluoroalkylsubstancesinU.S.full-scalewatertreatmentsystems[J].WaterResearch,2014(51):246-255.[30]TangCY,FuQS,RobertsonAP,etal.Useofreverseosmosismembranestoremoveperfluorooctanesulfonate(PFOS)fromsemi-conductorwastewater[J].EnvironSciTechnol,2006,40(23):7343-7349.[31]刘洋,胡筱敏,赵研,等.全氟化合物及其替代品的处理技术[J].环境化学,2018,37(8):1860-1868.[32]GlazeWH,KangJW,HapinDH,etal.Thechemistryofwater-treatmentprocessesinvolvingozone,hydrogen-peroxideandultravioletradiation[J].OzoneSciEng,1987,9(4):335-352.[33]GligorovskiS,StrekowskiR,BarbatiS,etal.Environ⁃mentalimplicationsofhydroxylradicals(㊃OH)[J].ChemRev,2015(115):13051-13092.[34]BińAK,Sobera-MadejS,Comparisonoftheadvancedoxidationprocesses(UV,UV/H2O2andO3)forthere⁃movalofantibioticsubstancesduringwaste-watertreat⁃ment[J].Ozone:ScienceandEngineering,2012,34(2):136-139.[35]CambieD,BottechiaC,StraathofNJW,etal.Applica⁃tionsofcontinuous-flowphotochemistryinorganicsyn⁃thesis,materialscience,andwatertreatment[J].ChemRev,2016(116):10276-10341.[36]NetaP,HuieRE,RossAB.Rateconstantsforreactionsofinorganicradicalsinaqueoussolution[J].JPhysChemReferenceData,1988,17(3):1027-1040.[37]WardmanP.ReductionpotentialsofOne-ElectronCouplesInvolvingFree-RadicalsinAqueous-Solution[M].1989.[38]AnipsitakisGP,DionysiouDD.Radicalgenerationbytheinteractionoftransitionmetalswithcommonoxidants[J].EnvironSciTechnol,2004,38(13):3705-3712.[39]JohnsonRL,TratnyekPG,JohnsonRO.Persulfatepersistenceunderthermalactivationconditions[J].En⁃vironSciTechnol,2008,42(24):9350-9356.[40]LiangC,BruellCJ.Thermallyactivatedpersulfateoxi⁃dationoftrichloro-ethylene: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reactionorders[J].IndustrialEngChemRes,2008,47(9):2912-2918.[41]HoriH,NagaokaY,MurayamaM,etal.Efficientde⁃compositionofperfluorocarboxylicacidsandalternativefluorochemicalsurfactantsinhotwater[J].EnvironSciTechnol,2008,42(19):7438-7443.[42]宋洲.紫外光化学氧化/还原处理全氟辛酸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43]HoffmannMR,MartinST,ChoiW,etal.Environmen⁃talapplicationsofsemiconductorphotocatalysts[J].ChemRev,1995(95):69-96.[44]WangY,ZhangP.Photocatalyticdecompositionof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byTiO2inthepresenceofoxalicacid[J].JHazardMater,2011,192(3):1869-1875.[45]ChenM,LoS,LeeY,etal.Decompositionofperfluo⁃rooctanoicacidbyultravioletlightirradiationwithPb-modifiedtitaniumdioxide[J].JHazardMater,2016(303):111-118.[46]PignatelloJJ,OliverosE,MackayA.Advanced46江㊀西㊀农㊀业㊀学㊀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1卷oxidationprocessesfororganiccontaminantdestructionbasedonthefentonreactionandrelatedchemistry[J].CriticalReviewsinEnvironmentalScienceandTechnol⁃ogy,2006,36(1):1-84.[47]TangHQ,XiangQQ,LeiM,etal.Efficientdegradationofper-fluorooctanoicacidbyUV-Fentonprocess[J].ChemicalEngineeringJournal,2012(184):156-162.[48]ChaplinBP.Criticalreviewofelectrochemicaladvancedoxidationprocessesforwatertreatmentapplications[J].EnvironSciProcImp,2014,16(6):1182-1203.[49]SiresI,BrillasE,OturanMA,etal.Electrochemicaladvancedoxidationprocesses:todayandtomorrow-Are⁃view[J].EnvironSciPollutRes,2014,21(14):8336-8367.[50]LinH,NiuJF,DingSY,etal.Electrochemicaldegra⁃dationofperfuorooctanoicacid(PFOA)byTi/SnO2-Sb,Ti/SnO2-Sb/PbO2andTi/SnO2-Sb/MnO2anodes[J].WaterResearch,2012,46(7):2281-2289.[51]CarterKE,FarrellJ.Oxidativedestructionofperfuo⁃rooctanesulfonateusingboron-dopeddiamondfilmelec⁃trodes[J].EnvironSciTechnol,2008,42(16):6111-6115.[52]LinH,NiuJF,XuJL,etal.Highlyeffcientandmildelectrochemicalmineralizationoflong-chainperfuorocar⁃boxylicacids(C9-C10)byTi/SnO2-Sb-Ce,Ti/SnO2-Sb/Ce-PbO2,andTi/BDDelectrodes[J].EnvironSciTechnol,2013,47(22):13039-13046.[53]ZhuoQ,DengS,YangB,etal.Degradationofperflu⁃orinatedcompoundsonaboron-dopeddiamondelectrode[J].ElectrochimicaActa,2012(77):17-22.[54]费琼,王少坡,罗伟,等.电絮凝法在水处理过程中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工业水处理,2016,36(12):16-21.[55]BrillasE,Martínez-HuitleCA.Decontaminationofwastewaterscontainingsyntheticorganicdyesbyelectro⁃chemicalmethods.Anupdatedreview[J].ApplCatalB-Environ,2015(166/167):603-643.[56]LinH,WangY,NiuJ,etal.Efficientsorptionandre⁃movalofperfluoroalkylacids(PFAAs)fromaqueousso⁃lutionbymetalhydroxidesgeneratedinsitubyelectro⁃coagulation[J].EnvironSciTechnol,2015,49(17):10562-10569.[57]YuQ,ZhangR,DengS,etal.Sorptionofperfluo⁃rooctanesulfonateandperfluorooctanoateonactivatedcarbonsandresin:kineticandisothermstudy[J].WaterResearch,2009,43(4):1150-1158.[58]PiK,XiaoQ,ZhangH,etal.DecolorizationofsyntheticMethylOrangewastewaterbyelectrocoagulationwithperiodicreversalofelectrodesandoptimizationbyRSM[J].ProcessSafEnviron,2014,92(6):796-806.[59]LiuY,HuXM,ZhaoY,etal.Removalofperfluo⁃rooctanoicacidinsimulatedandnaturalwaterswithdif⁃ferentelectrodematerialsbyelectrocoagulation[J].Chemosphere,2018(201):303-309.[60]WangYJ,LinH,JinFY,etal.Electrocoagulationmechanismofperfluorooctanoate(PFOA)onazincan⁃ode:Influenceofcathodesandanions[J].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2016(557/558):542-550.[61]MollahMYA,SchennachR,PargaJR,etal.Electro⁃coagulation(EC)-scienceandapplications[J].JHazardMater,2001(84):29-41.[62]AlAnbariRH,AlfatlawiSM,AlbaidhaniJH.Removalofsomeheavymetalsbyelectrocoagulation[M]//ChenWZ,DaiPQ,ChenYL,etal.AutomationEquipmentandSystems.TransTechPublicationsLtd,Stafa-Zu-rich,2012:2882-2890.[63]FajardoAS,MartinsRC,Quinta-FerreiraRM.Treat⁃mentofasyntheticphenolicmixturebyelectrocoagulationusingAl,Cu,Fe,Pb,andZnasanodematerials[J].IndEngChemRes,2014(53):18339-18345.[64]IsaMH,EzechiEH,AhmedZ,etal.Boronremovalbyelectrocoagulationandrecovery[J].WaterResearch,2014(51):113-123.[65]ColosiLM,PintoRA,HuangQ,etal.Peroxidaseme⁃diateddegradationofperfluorooctanoicacid[J].EnvironToxicolChem,2009(28):264-271.[66]SchröderHF.Determinationoffluorinatedsurfactantsandtheirmetabolitesinsewagesludgesamplesbyliquidchromatographywithmassspectrometryandtandemmassspectrometryafterpressurisedliquidextractionandsepa⁃rationonfluorine-modifiedreversed-phasesorbents[J].JChromatogrA,2003,1020(1):131-151.[67]张锋,解书冬,俞凌云,等.全氟辛酸快速生物降解性的研究[J].中国皮革,2015,44(5):12-15.[68]王飞,李晓明,李建勇,等.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处理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6,42(11):5-11.(责任编辑:曾小军)56㊀11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鲍佳等:水中全氟和多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污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方法

污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方法

污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方法污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方法污水中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是一类具有高度稳定性和耐酸碱性的有机化合物,常见的有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 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等。

这些物质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电子产品、消防泡沫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因此,寻找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以去除污水中的全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已经研究出了一些去除污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去除方法。

1. 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炭具有极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能够有效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研究表明,活性炭对全氟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因此,将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加入污水处理系统中,可以有效去除全氟化合物。

此外,经过处理后的饱和活性炭可以再生利用,降低了处理成本。

2. 膜技术:包括超滤、反渗透和微滤等膜技术,可以通过膜孔大小的选择,将污水中的全氟化合物截留在膜表面,从而实现去除。

膜技术的去除效果较好,但在高浓度全氟化合物的处理中可能存在膜污染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措施。

3. 化学氧化法:通过氧化剂的作用,将全氟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氧化剂包括高级氧化技术中的臭氧、氢氧化钠和过硫酸盐等。

化学氧化法能够有效地将全氟化合物转化为易于处理的物质,但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优化操作条件十分重要。

4. 生物降解法: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分解全氟化合物,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研究表明,一些具有全氟化合物降解能力的细菌和真菌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全氟化合物。

但该方法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对微生物菌种的筛选和培养要求较高。

综上所述,污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法、膜技术、化学氧化法和生物降解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科学 2021,41(3):1109~1118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张春晖1*,刘育1,唐佳伟1,王文倩1,唐元晖1,许斌2,邓建军2,贾广如2,王健2,魏巍2,杨林浩2(1.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2.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邯郸 056015)摘要:通过分析镀铬、农药、纺织等行业对PFCs的应用及排放情况,总结了各类工业废水的特点及分布,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学者针对半导体废水、镀铬废水等实际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吸附法、高级氧化法等处理技术应用于实际废水中的机理及利弊,以期为今后PFCs 实际废水处理研究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关键词:全氟类化合物;工业废水;吸附;高级氧化技术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923(2021)03-1109-10Progress of research on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typ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ZHANG Chun-hui1*, LIU Yu1, TANG Jia-wei1, WANG Wen-qian1, TANG Yuan-hui1, XU Bin2, DENG Jian-jun2, JIA Guang-ru2, WANG Jian2, WEI Wei2, YANG Lin-hao2 (1.School of Chemical &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2.HBIS Group Hansteel Co., Ltd, Handan, Hebei Handan 056015, China).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2021,41(3):1109~1118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and discharge of PFCs in the industries of chromium plating, pesticide, textile, et al., and then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equently,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 FCs removal technology in pract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cluding chromium plating wastewater and semiconductor wastewater was reviewed. Mechanism,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technologies including adsorption and advanced oxidation in pract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analyzed. This work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PFCs wastewater treatment.Key words:perfluorinated compounds;industrial wastewater;adsorption;advanced oxidation technology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氟原子取代碳氢化合物中全部氢原子的有机化合物.C-F键的高键能(484kJ/ mol)使得PFCs具有良好的疏水疏油性能以及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以至于其在高温、强光、生物降解等作用下不易被降解,因此被广泛用于纺织、皮革、涂料、化工、食品包装等领域[1-2].全球流通的商用全氟类化合物种类高达2060种,其中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与全氟辛酸(PFOA)及其盐类是多种PFCs转化的最终产物,在环境中最为常见,因此受到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3-4].PFCs结构稳定且可生化性差的特点导致其可在全球范围环境中持久存在,造成大范围环境污染.日本、美国、中国等多个国家地表水、饮用水中均检测到了不同浓度全氟化合物的存在[5-8].PFCs伴随饮用水、地表水及其他介质进入生物体中,并随着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至较高浓度,对人体的生殖、免疫等系统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009年5月斯德哥尔摩公约缔约方大会将PFOS及其盐类、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因此寻找控制并去除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技术成为当前学者研究热点.国内外对水中PFCs去除方法的研究已非常详尽,吸附法、膜分离法、光催化降解以及电化学法为主要去除方法[9-10].童锡臻等[9]利用改性后的活性炭对实验室配水中PFCs进行吸附,结果表明微孔比表面积增大的改性活性炭,吸附能力增强,去除PFCs效果良好;PMIA中空纤维纳滤膜对水中PFOS去除率可高达99%[11];卓琼芳等[12]分别利用11种阳极材料对水中PFOA进行电化学氧化降解,发现当阳极材料为掺硼金刚石(BDD)时,去除率高达98%;除此之外,二氧化钛在光催化条件下对低浓度PFOA也有良好的降解效果,而Ag、Pd等贵金属的掺杂可进一步提高TiO2的光催化降解效率[13].收稿日期:2020-07-08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40200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C0406400)* 责任作者, 教授,********************1110 中国环境科学 41卷PFCs去除方法的研究为治理环境中全氟污染物提供了理论基础,相关中英文文献高达500篇,然而以上大部分去除方法研究中所用水样为实验室配水,但目前环境中全氟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为镀铬、化工、农药、皮革纺织等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水质复杂,以实验室配水作为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强,无法准确反映实际废水中全氟类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实际应用结果有较大出入,因此将具有良好去除率的处理方法应用于实际环境样品,从而探究PFCs去除效果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通过介绍镀铬、农药、皮革废水等典型全氟化合物工业废水的来源、分布以及水质特点,总结了近年来针对实际废水中PFCs各种去除技术的机理、适用条件以及优缺点,分析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1 PFCs工业废水来源、分布及特点PFOS因其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以及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用于镀铬行业、消防泡沫以及磺胺类农药的合成,我国PFOS年生产能力约为100t[14].镀铬行业中PFOS常被用作铬雾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主要为全氟醚基磺酸钾(F-53)、全氟辛基磺酸钾(FC-80)、全氟辛基磺酸四乙基胺(FC-248)[15-16].镀铬过程中加入少量铬雾抑制剂形成致密泡沫层防止含铬氧化物溢出达到抑雾效果,减少铬的排放与原料损失,但其会随着最终产品出槽而被带出[16].我国镀铬行业每年向水中排放PFOS约3.6kg,远低于欧盟国家[17].其中,江苏、广州、浙江等沿海城市镀铬行业较发达,企业密集,废水带来的PFOS污染较严重.氟虫胺是一种防治蚂蚁和其他爬行昆虫的原料为PFOS的有机氟杀虫剂,每年约有4~8t PFOS用于生产氟虫胺[18].农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原料废水,其中含有大量全氟化合物,除此之外,农药杀虫剂等作用于农田后会残留大量全氟类化合物,伴随降雨等行为进入水体中产生农药废水,从而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根据调查可知,我国全氟类农药生产主要集中在江苏、江西等地,农药废水污染也多聚集于这些地方.PFOS可提高水成泡沫的性能阻止油类等燃料的再燃,故常用于生产消防泡沫灭火剂.统计发现, 2001~2008年中国消防行业累计使用PFOS约131t,生产PFOS类泡沫灭火剂约24224t[19].2008年我国用于消防灭火的PFOS约6.15~8.61t,集中分布于广东、黑龙江等石油化工产业密集的省份[20].C—F键的极高键能使得PFCs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热稳定性和疏水疏油性能,因此皮革、纺织等行业常利用全氟类化合物增加皮革制品以及纺织制品的舒适性以及防水性能[21].除此之外,PFOS还作为表面防污处理剂广泛用于造纸生产企业;不粘锅涂层、食品包装等也常用到PFCs,工业废水来源广泛,具体种类、特点及分布如表1所示.表1典型全氟化合物工业废水种类、特点及分布Table 1Type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of typical perfluorinated industrial wastewater产业名称主要PFCs种类废水特点主要分布城市镀铬废水 PFOS、F-53B pH值低,呈酸性,Cr浓度较高江苏、广州、浙江农药废水 PFOS生化性差,含盐量高[22]江苏、江西消防泡沫废水 PFOS / 广东、黑龙江皮革废水 PFOA、PFOS、PFOSA[9]铬含量高,pH值为8~10,氯化物,磷酸盐浓度高[23]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纺织废水 PPFCAs碱性高、pH值变化大[24]广东、浙江、江苏2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技术2.1吸附法吸附是将某种吸附剂加入到污水中,对污染物进行选择性吸附进而将污染物与水体进行分离达到去除污染物目的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25].除常见吸附材料活性炭外,离子树脂、沸石、针铁矿、碳纳米管等都被证实可去除纯水配水中的全氟化合物[26-29].活性炭比表面积大,成本低廉,官能团较少,是目前最常用的去除全氟化合物的吸附剂[30].Du等[31]发现利用商用椰子基活性炭(CAC)通过氢氧化钾(KOH)一步活化过程制备的颗粒活性炭(R-CAC)对3期张春晖等: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111 镀铬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吸附性能最优时,PFOS、F-53B、TOC去除率分别为64%、78%、45%.R-CAC孔隙大,疏水基团较多,相比于CAC有明显优势,有利于对污染物的吸附,但废水中有机物会与PFOS竞争吸附点位,影响R-CAC对PFOS的吸附性能(图1).实际废水处理应用中应调整KOH/C与活化温度使得R-CAC吸附性能最优并预处理消除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对吸附性能的影响.ABAPFOS分子有机物分子图1 镀铬废水中有机物与PFOS竞争吸附点位机理Fig.1 Competitiv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organics and PFOS in chromium plating wastewaterA:静电作用、B:疏水作用表2不同吸附方法对实际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去除的研究Table 2 Removal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from wastewater by different adsorption methods废水来源废水特点初始浓度吸附材料吸附条件去除率(%) 参考文献镀铬废水PFOS、F53B浓度较高;PAM等无机离子含量较高,同时存在部分有机物PFOS:44.1 µg/L R-CAC吸附时间:34h吸附剂用量:10mg/LPFOS:62F53B:79 [31]镀铬废水PFOS、F-53B浓度高,有较低浓度的六价铬/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用量:10mg/LPFOS:47.8F-53B:37.6[33]垃圾渗滤液 COD浓度较高,含有多种PFCs COD Cr:483.2mg/LPFH x A:1435ng/LPFHpA:423ng/LPFOA:2683ng/LPFNA:221ng/LPFDoA:53ng/L煤基粉状磁性活性炭(MAC)吸附剂用量:8g/150mL吸附时间:2hPFHxA:83.2PFHpA:78.5PFOA:89.6PFNA:79.5PFDoA:72.8[36]竹源活性炭(BAC)吸附剂用量:1.9g/L吸附时间:48hpH:4.0PFHxA:92PFHpA:96PFOA:96.6全氟辛烷磺酰氟(PFOSF)洗涤废水PFHxA、PFHpA、PFOA的浓度较高,TOC浓度较高,SO42-、Mg2+、Na+、Ca2+的浓度较高PFH x A:0.10mmol/LPFHpA:0.11mmol/LPFOA:0.29mmol/LTOC:63.2mg/L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用量:1.5g/L吸附时间:48hpH:4.0PFHxA:90PFHpA:95PFOA:95.5[34]1/19-MF-VT吸附剂用量:150mg/LPFOS:98PAC吸附剂用量:250mg/LPFOS:38水成膜泡沫灭火液(AFFF)废水PFOS浓度高,TOC含量较多,pH偏中性PFOS:22.5mg/LTOC:2234mg/LpH = 6.4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剂用量:250mg/LPFOS:50[35]活性炭(AC)吸附剂用量:0.8g/L吸附时间:4hCOD:70.5PFOS:67PFOA:68.2涂覆有ZnO的活性炭(ZnO/AC)黑暗环境;吸附剂用量:0.8g/L吸附时间:4hCOD:76.8PFOS:76PFOA:75污水处理厂污水COD含量高,含多种PFCs,PFOA、PFOS浓度相对较高,COD:92±2.8mg/LPFOS:175ng/LPFOA:166ng/L涂覆有ZnO的活性炭(ZnO/AC)光照环境;吸附剂用量:0.8g/L吸附时间:4hCOD:86.5PFOS:82.1PFOA:86.5[37]除活性炭外,离子交换树脂也常用于去除废水中PFCs.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是由树脂骨架以及离子1112 中国环境科学 41卷活性基团构成,离子活性基团包括固定基团以及交换基团,交换基团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自由基团,与水溶液中具有相同电性的离子进行交换,将其从水溶液中去除[32].Gao等[33]发现IRA6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电镀工业园区中的镀铬废水中PFOS及F-53B的去除率可达到48%和39%,但废水溶液中存在的硫酸根等其他无机离子会在处理过程中与PFOS和F-53B形成竞争关系,竞争离子交换点位,降低处理效率.此外,Du等[34]利用IRA67分别对实验室配水以及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F)企业洗涤废水中PFCAs进行吸附去除,发现实际废水中Na2SO4的二价阴离子与PFCAs在吸附过程中也形成了竞争关系,降低了去除效率;但废水中存在的高浓度盐促进了PFCAs胶束的形成,与Na2SO4的竞争作用相抵消,故整体去除效率与实验室配水相差不大.与非离子交换树脂(XAD4、XAD7HP)、煤基活性炭(CAC)相比,BAC、IRA67对废水中PFOA去除率较高,其中IRA67对实际废水中PFOA去除率可达90%,循环利用率高.实际废水中存在的其他离子对吸附剂吸附PFCs具有抑制作用,故寻找制备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吸附材料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杜子文[35]将磁性氟化蛭石(1/19-MF-VT)吸附剂用于处理水成膜泡沫灭火液(AFFF)废水,结果表明Fe3O4的嵌入使吸附剂表面变为亲水性,分散于水中为PFOS提供更多的吸附点位.相同条件下其对AFFF废水中PFOS去除率远高于离子交换树脂和粉末活性炭,且废水中其他有机物质对磁性氟化蛭石的吸附性能影响较小,对PFOS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法去除效率高、成本低、工艺简单,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与实验室配水水样实验结果一致,适用于处理镀铬废水以及氟化企业洗涤废水,但实际废水中存在硫酸根等多种离子以及其他有机物分子(NOM)会与目标全氟污染物竞争吸附剂上的吸附点位,降低污染物去除率.各种吸附材料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及条件如表2所示,通过比较不同吸附材料对不同实际废水处理研究,发现众多吸附剂中离子交换树脂IRA67因对PFOS选择性较强,受废水中其它离子影响较小,在实际废水中吸附效果较好,故离子交换树脂IRA67作为吸附剂处理实际工业废水具有可行性,而研究制备选择性良好的吸附剂成为吸附法处理实际废水中PFCs的关键.2.2膜分离法膜分离技术是利用液体中不同粒径混合物通过特殊膜的能力不同,将混合物选择性分离的技术[38].特殊膜孔径不同,可选择分离的物质也不同,常见用于分离全氟类化合物的膜包括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纳滤膜成本低,水通量高,可有效分离出分子量为200~2000的有机物等,NF 270,NF 200,DK和DL 四种纳滤膜均可有效去除水溶液中全氟表面活性剂[39-40].王钦等[41]利用NAS-4010型膜在最优条件下对生产聚四氟乙烯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酸铵(APFO)废水进行二级纳滤处理(图2).整个过程APFO总去除率高达97%,最终透过液中APFO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可直接排放,而浓缩液经过进一步处理后可回收用于生产聚四氟乙烯,整个处理过程成本低,效率高,可回收生产原料,经济效益高,可应用于实际工程处理中.相比纳滤法,反渗透膜由于其膜孔径较小,表面致密,具有更好去除效果.反渗透膜耗能低,工艺简单,可截留溶解盐离子及部分有机物,对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去除效果良好[42-43].Tang等[44]利用反渗透膜这一特性对半导体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发现几种不同反渗透膜对废水中PFOS截留率均达到99%,同时废水中异丙醇对膜通量有一定影响,故利用反渗透膜处理半导体工业废水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目标污染物浓度选择相应反渗透膜,同时预处理消除异丙醇的影响.图2 二级纳滤处理低浓度全氟辛酸铵废水工艺流程[46] Fig.2 Treatment of low concentration ammonium perfluorooctanoate wastewater by two stage nanofiltration1:废水存储池 2:泵 3:过滤单元 4:微滤装置 5:一级纳滤装置 6:一级纳滤透过液存储池 7:二级纳滤装置 8:一、二级纳滤浓缩液存储池9:二级纳滤透过液存储池3期张春晖等: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113单独使用膜处理工艺处理PFCs废水存在二次污染问题,且能耗较大,工艺流程复杂,所以越来越多研究学者将膜处理技术与其他处理方法联合,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南碎飞等[45]将纳滤与泡沫分离技术结合处理聚四氟乙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酸铵废水.预处理的废液进入泡沫分离塔,分离后的稀液进入膜分离装置进行纳滤,总去除率高达91%;而分离出的泡沫消泡后可回收利用.整个处理流程能耗小、效率高,可用于实际废水处理.Tsai等[46]利用电微滤装置对台湾一家电子/光电制造厂废水进行处理,电微滤过程中的电场作用可以改变微滤膜通量,而膜电位产生的电泳引力、静电斥力以及液体动力共同作用于PFOS和PFOA,使其从废水中分离.除此之外,工业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存在会影响膜通量,降低全氟化合物去除率.膜分离法本质是利用物理方法对水中全氟化合物进行处理,并未对污染物结构造成影响,在净化废水同时还可回收利用原料,但膜分离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易造成膜污染导致处理效率降低,故可与其它处理方法联合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除此之外,实际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其中溶解性有机物由于粒径原因可能影响膜通量,从而降低全氟化合物去除率,在实际应用时应预处理降低其它有机物的影响. 2.3高级氧化法高级氧化工艺即通过光照、超声、电解、添加催化剂等一系列手段使溶液中产生强氧化性自由基•OH,与溶液中全氟化合物反应从而将其去除,常见高级氧化工艺包括直接光解、光催化氧化、电化学氧化、超声降解等[42,47]电化学氧化法即在高电流密度下,使全氟化合物在阳极上直接或间接氧化从而得以去除的方法,由于其无二次污染、能效高,已被广泛用于废水处理,常用电极材料包括硼掺杂的石墨烯(BDD)、PbO2、TiO2等[48-49].本课题组[50]曾分别利用铝、不锈钢、钛和涂覆有纳米氧化锌的钛作为阳极构造电化学体系对北京市密云污水处理厂污水中全氟化合物进行去除,结果表明纳米氧化锌提高了电化学反应器对废水中全氟化合物降解效率,成为四种阳极材料中最优材料,部分全氟类化合物去除率可达60%及以上.Schaefer等[51]研究了Ti/RuO2作为电化学反应器阳极对含AFFFs消防基地地下水处理的效果,处理过程中PFOS与PFOA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当电流密度为10mA/cm2时,通电9h,地下水中PFOS、PFOA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大部分PFOS、PFOA转化为挥发性气体被回收.除此之外,BDD作为阳极分别处理地下水、污水处理厂废水、垃圾渗滤液均有良好效果,对水样中PFOS、PFOA去除率均高于70%,对于废水中TOC 去除也有一定效果,但是该种方法能耗较高[52-54].尽管实际废水水质复杂,但以上各个研究表明,电化学氧化法可彻底去除废水中某种PFCs,处理效率高,去除过程均遵循一级动力学,与之前实验室配水研究结果一致,但能耗较高.表3不同高级氧化法对实际废水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率Table 3 Removal efficiency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by different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处理方法废水来源废水水质去除效率(%) 参考文献电化学氧化(纳米氧化锌电极) 污水处理厂污水 PFCs种类多,TOC等含量较低部分PFCs达60 [50] 电化学氧化(Ti/RuO 2作阳极) 含AFFFs消防基地地下水硫酸盐浓度高,包含多种PFCs PFOA、PFOS均达到90 [51]电化学氧化(Ti4O7作阳极) 离子交换树脂再生废液 TOC/氯化物含量高PFOS:100PFOA:100[59]地下水 TOC含量低,中性 PFOA:90 [52]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 PFCs种类多,含量高,中性PFHpA:90;PFH x A:99PFPeA:97;PFBA:75[53]电化学氧化(BDD作阳极)垃圾渗滤液 COD/氨氮/氯离子含量高,PFOA:80PFOS:75[54]UV/PS光催化氧化污水处理厂 / PFOS:50[55]臭氧氧化半导体工业废水 / PFOA:92PFOS:100[56]超声氧化填埋场地下水含有少量有机化合物,中性PFOS:90 [58] 注:“/”为未获得相关数据.光化学氧化即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对有机物进行降解,多数情况下会添加光催化剂促使1114 中国环境科学 41卷反应发生,常见催化剂包括H2O2、过硫酸盐等.Qian 等[55]利用紫外线/过硫酸盐(UV/PS)去除消毒后污水处理厂废水中的PFOA,去除率约为67%;对比发现氯离子含量较少的地表水中PFOA去除效率约为80%,且反应时间较短.考虑到氯离子对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利用该方法处理实际废水时应对水中氯离子进行预处理消除影响.臭氧氧化是通过O3与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反应去除污染物的过程,臭氧分解过程中会产生•OH,促进反应进程.Lin等[56]对半导体废水进行臭氧预处理后将废液pH值调至11,确保臭氧充分分解为羟基自由基,从而促进典型全氟类化合物的降解去除.研究发现,处理6h后,PFOA去除率达到92%而PFOS被完全去除,pH值也由11降为6左右,变为中性,能耗较低,去除率高,应用潜力大.超声辐射水溶液使得超声波在水中传播形成气泡,气泡压缩时内部温度迅速升高使得水热解产生•OH与O、H原子,从而导致PFCs降解,反应环境要求低,降解迅速[42,57].Cheng等[58]对超声降解填埋场地下水中全氟化合物进行了研究,水样中存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导致液面温度降低,抑制了全氟物质的分解,故与超纯水配水相比,填埋场地下水中PFOS降解速率与效率均较低.高级氧化法的本质都是通过溶液中羟基自由基促进全氟污染物降解,研究表明电化学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均可促进实际废水中羟基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去除各类工业废水中全氟类化合物,但由于实际废水成分复杂,各种高级氧化法去除机理不同,不同高级氧化工艺在处理实际废水过程中都受到水中其他有机物或无机离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也有所区别(图3),表三列举了近年来相关高级氧化技术处理实际废水的研究,其中电化学处理受水中其他物质影响较小,光催化氧化由于催化剂的存在受其他有机物影响较大,除此之外臭氧氧化法对处理环境要求较高,但去除率高.尽管实际废水与实验室配水在水质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区别,但研究发现实际废水处理中也符合一级动力学.实际应用高级氧化法去除废水中全氟化合物时,应根据水中离子、有机物的种类对去除率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方法.污水处理厂含FFFs地下水地下水半导体工业废水地表水20406080100PFOA去除率(%)废水来源图3 各种高级氧化法最优条件下对不同类型废水中PFOA去除率对比[51-52, 55-56, 58]Fig.3 Comparison of removal rate of PFOA in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water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variousadvanced oxidation methods2.4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工艺并不能将水中PFCs降解去除,其浓度降低主要依靠活性污泥对其吸附作用.在实际污水处理中,生物处理工艺的活性污泥对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具有一定去除效果.王凯等[60]研究了辽宁4个不同污水处理厂不同处理工艺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4个污水处理场中PFCs去除主要依靠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与具体微生物处理工艺形式无太大关联,其中短链全氟化合物去除率最高可达85%,而长链去除率仅为10%以下.范庆等[61]通过对北京三个污水处理厂中各流程进出水中全氟化合物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得知全氟戊酸(PFPA)、全氟丁酸(PFBA)、全氟己烷磺酸(PFH x S)三类短链物质因生物降解性较差,在经过二级处理后由于活性污泥的吸附浓度有轻微降低.以上研究表明生物处理法可将部分长链全氟化合物降解为短链化合物,但并不能完全去除,实际废水中PFCs去除主要依靠污泥吸附作用.2.5其他去除技术除了常见氧化法去除全氟化合物,利用水合电子对PFOA的还原作用也可使C-F键断裂,从而将其去除.在紫外线照射下,碘化钾光解产生水合电子,促使PFOA还原脱氟,Qu等[62]研究了通过向溶液中添加碘化钾光还原去除其中全氟化合物并将该方法用于去除江苏省特氟龙生产厂生产废水中的3期张春晖等: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115PFOA.结果发现,照射12h后,废水中约96%的PFOA 被有效去除,其他全氟化合物去除效率也均在38.3~ 62.0%之间,具有低能耗、高去除率等优点.F-53B作为铬雾抑制剂大量存在于镀铬废水中,具有抗氧化性,Bao等[63]发现紫外线/亚硫酸盐(UV/Sulfite)还原法可完全去除镀铬废水中的F-53B,但由于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干扰,速率低于超纯水配水.在实际处理全氟化合物废水过程中,除单独使用各种工艺外,许多学者及工厂将多种工艺联合使用,提升处理效率,降低能耗.黄俊[64]对哈尔滨市某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工艺过程全氟化合物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污水处理厂主要包括混凝沉淀、生物降解等过程,研究发现经过初沉池、二沉池后,污水中的PFOA浓度分别降低约20%和30%,而PFOS浓度降低约45%和10%;A/O工艺中的厌氧段对PFOA和PFOS降解率分别为13%与4%,BAF工艺对PFOA与PFOS的去除率分别为33%与12%.由此可知在污水厂整个处理工艺流程中,相比初沉池以及二沉池对全氟化合物的去除率,生物降解工艺对其降解效果微乎其微,不能作为PFCs主要处理手段,但将生物降解工艺与混凝沉淀结合可有效提升PFCs的去除率.2.6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去除效率对比表4列举了几类主要废水以及最优去除方法,生物处理工艺作为工业废水主要处理技术对全氟化合物有一定去除效果,但由于全氟化合物性质稳定不易被降解,故生物法处理含PFCs废水主要依靠活性污泥对其的吸附作用,去除效率低;而吸附法作为PFCs去除技术研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方法操作简便,去除效率高,应用范围广,能耗低,但水质复杂的实际废水中的多种物质会干扰吸附材料对PFCs的去除,与其竞争吸附点位,随着研究深入,各种吸附材料层出不穷,但寻找选择性高、再生性能好、吸附稳定的吸附材料仍是当前研究热点;膜分离法根据全氟化合物的不同粒径选择不同膜对其进行去除,操作简便能耗低,但废水中有机物的存在会影响膜通量,降低去除效率,除此之外膜污染也是该方法的缺点之一;电化学氧化、光化学氧化、超声辐射等高级氧化法均能对实际废水中PFCs进行去除,去除效果可观,但部分方法受实际废水水质影响大,操作能耗较高,实际应用推广仍有较大困难.不同类型PFCs废水由于水质不同适用处理方法也不同,但表4结果表明,吸附法与膜分离技术作为较常用水处理技术成本低,去除效率高,可作为去除实际废水中PFCs的主要方法,但吸附剂性能以及膜分离性能会受到水质不同程度影响,故对实际废水进行预处理以及研究开发选择性强的吸附剂成为当前吸附法与膜分离技术处理实际废水中PFCs的关键;除此之外,将吸附法,膜分离技术与其他技术结合减轻废水中其他物质的干扰,也是去除废水中PFCs的可行性方法.表4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最优去除技术Table 4 Optimal removal technology of PFCs in typical industrial wastewater废水类型水质特点去除方法去除效果优点缺点镀铬废水PFOS、F53B浓度高、各种有机、无机离子含量较高吸附法(R-CAC)PFOS、F-53B去除率均50%以上能耗低,成本低去除能力受废水中其他离子影响较大垃圾渗滤液有机物含量高、PFCs种类多吸附法(MAC)多种PFCs去除率均70%以上能耗低,操作简便去除效率受其他离子影响全氟辛酸铵(APFO)废水 APFO浓度较低,pH偏高纳滤法 97%以上工艺简单、节能、回收率高长期运行会出现膜污染现象水成膜泡沫灭火液(AFFF)废水\ 吸附法(1/19-MF-VT)PFOS去除率98%对PFOS吸附选择性好,能耗低\半导体工业废水PFOS浓度较高同时含有异丙醇反渗透法 90%以上效率高、无二次污染、能耗低受异丙醇影响较大,需预处理注:“\”表示未获得相关数据.3结语全氟化合物作为良好的表面活性剂因其疏水疏油的特点在工业上应用日益广泛,随之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不可忽视.当前关于处理含PFCs 实际废水的研究主要涉及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探究进展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性质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卓越的油、水和污染物防护性能,在工业和平时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全氟化合物由于其高稳定性和长半衰期,容易积累在环境中,并对生物体产生潜在的毒性和生态风险。

因此,对全氟化合物污染的探究和风险评估变得至关重要,以保卫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进步。

全氟化合物污染的现状是全球性的问题。

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sulfonic acid,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是最为常见和典型的全氟化合物,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子、纺织、造纸和制革等行业。

全氟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水体、土壤和大气中,而且已被检测到在饮用水、河流、海洋和动物组织中。

全氟化合物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危害已引起广泛关注。

大量的试验和流行病学探究表明,长期接触全氟化合物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产生不行逆的影响。

另外,全氟化合物还被怀疑与某些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虽然这方面的证据依旧不充分。

此外,全氟化合物还可以通过母乳传递给婴儿,对胎儿和婴幼儿产生潜在危害。

风险评估是全氟化合物污染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针对全氟化合物的潜在风险,探究者们通过环境监测、模型猜测、试验动物试验和人体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进行评估。

其中,环境监测是最常用的评估方法之一,利用该方法可以了解全氟化合物的分布、排放源和迁移规律。

模型猜测方法通过建立全氟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和迁移模型,猜测其在环境系统中的行为和潜在风险。

试验动物试验可以提供直接的毒性和生理效应数据,用于评估全氟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

而流行病学调查则通过人群暴露评估和健康效应调查,了解人类接触全氟化合物的方式和可能的健康风险。

目前,全氟化合物污染的治理和风险评估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典型全氟化合物(PFCs)的降解与控制研究进展

典型全氟化合物(PFCs)的降解与控制研究进展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D e g r a d a t i o n a n d R e mo v a l o f T y p i c l a P e r l f u o r i n a t e d Co mp o u n d s( P F Cs )
摘 要 : 全 氟化 合 物 ( P F C s ) 已成 为全 球 普 遍 关 注 的一 类新 型有 机 污 染物 , 全 氟辛 酸 ( P F O A) 和 全 氟 辛烷 磺 酸 ( P F O S ) 是 这 类 物 质 最 为典 型 的代 表 。 由于 较 强 的稳 定 性 和 潜在 的 生物 蓄 积 性 。 P F C s 对 生 态环 境 和 人 类 健 康 皆 构 成 了极 大威 胁 。
W EI L i — e 。 D I NG Gu a n g - h u i , W EI Yu a n — y u a n 。 L I Ya n g , Z HANG J i n g ; (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 D a l i a n Ma r i t i me U n i v e r s i t y , D l a i a n 1 1 6 0 2 6 , C h i n a ; S c h o o l o f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2 01 5年 6月
Vo 1 . 2 8 No . 3 J u n . 2 01 5

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研究综述

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研究综述

水环境中全氟化合物的去除技术研究综述郭睿;张超杰;周琪【摘要】全氟化合物(PFCs)是环境中普遍存在的一类污染物质,具有持久性、生物放大性和难降解性.文中介绍了目前水环境中PFCs的主要去除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阐述了其主要降解效果和降解机理,并比较其优缺点,以期为控制PFCs的污染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此外,建议将不同处理技术耦合,开发高效经济的去除方法以减少PFCs的污染.【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6(000)006【总页数】7页(P18-24)【关键词】全氟化合物;研究综述;水环境【作者】郭睿;张超杰;周琪【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4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PFCs)是指C—H链上的H完全被F取代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其中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最为典型的两种PFCs物质,其结构式如图1所示。

PFCs具有疏水、疏油等一系列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1],其中C—F键键能高达110kcal/mol,共价键中氟原子外层电子层中含有三对未成键电子,可以有效保护全氟烷基链中的C—F键使其能够经受很强的酸、碱、热、光照和生物降解等[2]。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PFCs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纺织、电镀、造纸、皮革等诸多工业和民用领域[3],大量的生产及使用导致其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各种环境介质中,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污泥、野生动物体内以及人体内,甚至在偏远的南北极地区也检测到PFCs的存在[4,5]。

在各大洋水体中PFCs的浓度从远洋海水中的几十皮克每升升高到近岸水样中几千皮克每升[6]。

与海水相比,内陆河流及湖泊受PFCs的污染更为严重,浓度普遍在几纳克每升至几千纳克每升之间。

水中去除全氟化合物(PFCs)的处理技术研究

水中去除全氟化合物(PFCs)的处理技术研究

水中去除全氟化合物(PFCs)的处理技术研究摘要:当前,处理全氟化合物(PFCs)的传统方法,如生物去除技术、光催化去除技术和电催化去除技术已得到相关的理论研究,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存在些许弊端,例如低效率、高能量要求和操作问题。

因此需要寻求更高效、更科学的方法去除 PFCs污染物。

首先需要从源头上控制 PFCs 污染物的排放,这可以通过选择正确的替代品、优化制造过程以及回收和再利用 PFCs 产品来实现。

其次,对水体中的 PFCs 污染物进行末端处理,源头和末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去除 PFCs 的污染。

末端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物去除技术、化学去除技术和物理去除技术。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水处理技术、金属有机框架材料1 前言全氟化合物(PFCs)非常稳定,被认为几乎不可生物降解,这极大地污染了我们的自然环境,给我们带来了挑战。

以往的研究显示,PFCs是难降解持久性污染物,对动物和人类具有毒性和致癌性,而且这些化合物具有很强的热化学性,由于其稳定性,因此在环境中,它可以在人类和野生动物体内积累,构成潜在的健康风险。

且PFCs稳定性高,易累积于环境中,在水环境中也可持久存在,从而对各种水体保护工作带来困扰。

除了侵入环境外,PFCs 还会在人体内不断积累和放大。

研究表明,PFCs会引发体内脂质浸透,在环境中难以分解。

流行病学研究得出结论, PFCs与各种癌症之间存在联系,PFOS 能使 5 - 7 岁儿童的正常免疫力的免疫反应降低。

广泛使用 PFCs 会导致多种毒性作用,包括致畸、致癌和神经毒性。

因此快速高效从水中移除 PFCs 已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技术方法尤其重要。

2 去除技术2.1生物去除技术当前社会,废水回收再利用已经随处可见,而污水处理厂是废水的重要产出地。

据估计,为了满足灌溉用水的需求,美国大约有 7-8 %的处理过的城市废水被重新利用[1]。

尽管这是一个循环利用水资源值得被提倡的做法,但是由流出物衍生的有机污染物造成的不良后果需要人们来承担,废水中出现了像 PFOS 这样的有机污染物,即使是微量的 PFOS 也可能在土壤中积累,导致诸如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

饮用水中全氟污染物PFOS和PFOA的测定研究

饮用水中全氟污染物PFOS和PFOA的测定研究

饮用水中全氟污染物PFOS和PFOA的测定研究王萱【摘要】为探讨饮用水中PFOS和PFOA的限量标准,采用高效液相-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方法,建立饮用水中PFOS和PFOA痕量分析方法.试验结果表明:PFOS和PFOA检出限为0.1 ng/L,在0.1~50.0 ng/L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8 9);精密度、回收率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较理想.【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年(卷),期】2013(000)002【总页数】2页(P52-53)【关键词】饮用水;LC-MS/MS;PFOS;PFOA;评估【作者】王萱【作者单位】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沈阳11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832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e Acid,PFOA)是一类重要的全氟表面活性剂,应用非常广泛,但其具有生殖毒性、诱变毒性和发育毒性等多种毒性,是一类具有全身多脏器毒性的环境污染物。

我国至今为止仍未制定饮用水中PFOS和PFOA的限量标准,无法为限量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1 材料与方法1.1 仪器与试剂三重四级质谱仪API 4000:美国应用生物系统;液相色谱仪LC 20A:日本岛津。

PFOS和PFOA标准物质由Sigma公司提供,纯度≥97%;实验室用水为高纯水。

PFOS和PFOA标准储备溶液的制备:准确称取适量PFOS和PFOA标准物质(精确到0.1 mg),用甲醇配制成100 μg/mL的标准储备液。

1.2 LC-MS/MS分析条件1.2.1 LC条件流动相为水(A,10 mmol乙酸铵)和甲醇(B),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见表1。

流速为0.3 mL/min,进样体积为30 μL。

1.2.2 MS/MS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检测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电喷雾电压(IS):-4 500 V;雾化气压力(GS1):448 kPa;气帘气压力(CUR):69 kPa;辅助气压力(GS2):448 kPa;离子源温度(TEM):550 ℃;定性离子对、定量离子对、碰撞气能量(CE)及去簇电压(DP)见表2。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进展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进展

【 关键词 】 用水 饮
除氟
吸附
【 中图分类号 】 Q0838 【 T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09 8 3 (0 1o — 0 2 0 10 - 54 2 1 )1 05 — 3
饮用水不 但是人类 生活 的必 需品 ,而 且关 系到 其 中吸附法 除氟是 目前应用 最广泛的除氟方法I 4 ] 。
2 1 年 2月 第 1 01 4卷 ・ 1 第 期
宿 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饮用水除氟技术研究进展
张洪 滨 1 冯莉 z 戚 冬伟 3
(. 1 中国矿业 大学 化工 学 院 江苏 ・ 徐州 2 l ; 2 6 l1 2 宿州 职 业技术 学院基 础教 学 部 安徽 ・ 州 2 4 0 ) . 宿 3 1 1
的适 宜含量 在 05 1 mg 3 . . /] ~ O U 。饮用水 中氟 超标无疑 后水 的离子强度 、 硬度增大 , 水质 变差[ 6 1 。 将 会对个人乃至 社会造成 巨大 的负担 ,因此必 须采
2 铝 盐 沉 淀法 、
用 合适的方法使 饮用水 中氟 的含量 降低到允许 的 范
爿[ ÷ 收稿 日 ]0 0 8 2 期 2 1— —4 [ 者 简介 】 滨(9 4 ) , 南郑 州人 , 读硕 士研 究 生 , 作 张洪 1 8 一, 河 男 在 主要 从事 环保 型饮 用水 除氟关 键 技术 的研 究 。
冯莉 ( 9 6 )女 , 国矿 业 大学化 工学 院教 授 。 16 一 , 中 戚 冬 伟 ( 9 3 )男 , 徽砀 山人 , 17一 , 安 讲师 , 读硕 士 , 在 主要 从 事精 细化 工产 品研究 开 发 、 学 管理 及 化学 教学 工作 。 教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典型工业废水中全氟化合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的有机物,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然而,由于其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PFCs被列为优先控制的有害物质。

本文综述了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方法。

结果表明,在工业废水中处理PFCs具有一定的挑战,需要多种技术的组合应用才能达到有效处理的目标。

1. 引言全氟化合物(PFCs)是一类由全氟碳链组成的化合物,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

在电子、纺织、化工和航天等行业中,PFCs被用作涂料、防水剂和洗涤剂等。

然而,由于其高毒性和生物累积性,PFCs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物。

2. 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的组成2.1 全氟辛基硫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全氟辛基硫酸盐是一种常见的PFCs,具有高稳定性和高生物毒性。

在许多行业,例如纺织和皮革业,PFOS被广泛用作染料的助剂和皮革的防污剂。

此外,PFOS还被用作灭火剂、清洗剂和防水剂等。

2.2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全氟辛酸是另一种常见的PFCs,也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领域的化合物。

PFOA广泛存在于涂层、防污剂和消防泡沫等产品中。

与PFOS一样,PFOA也具有高生物毒性和环境累积性。

3. 典型工业废水中PFCs的处理技术3.1 物理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利用吸附、膜分离和氧化等方法去除工业废水中的PFCs。

例如,活性炭吸附是一种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在工业废水中去除PFCs具有较高的效果。

此外,膜分离技术如纳滤和反渗透也被广泛应用于去除工业废水中的PFCs。

氧化技术如高级氧化过程也可以去除工业废水中的PFCs,例如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等。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由全氟烷基化的有机物,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生物耐久性。

PFCs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例如防油污涂层、防水涂料、防粘涂层以及消防泡沫等。

然而,由于其长期存在于环境中,PFCs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关注焦点。

PFCs的最早发现可以回溯到上世纪20年代。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PFCs的生产和使用量也不断增加。

目前,已经发现了数百种PFCs化合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全氟辛磺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十二烷基硫酸(Perfluorododecanoic Acid,PFDoA)。

PFOA和PFDoA广泛存在于环境介质中,如土壤、水体和大气中。

人类活动是主要的PFCs排放源,例如工业污水排放、废弃物处理以及消防泡沫的使用。

PFCs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它们具有高度的生物积累性和毒性,且很难分解,因此会长期存在于环境中。

许多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纷纷开展对PFCs的监测与评估工作。

研究表明,人类可能通过吸入、食物摄入和皮肤接触等途径暴露于PFCs。

长期暴露于PFCs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例如肝脏损伤、肿瘤发生和生殖系统影响等。

因此,对PFCs的污染现状和风险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

针对PFCs的风险评估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研究人员对PFCs的环境行为和迁移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例如,通过采集土壤、水体和空气样品,分析了PFCs的分布和浓度。

研究发现,PFCs在土壤中具有较高的吸附性,水体是主要的传输介质,而大气中的PFCs浓度较低。

其次,研究人员对PFCs的毒性进行了综合评估。

通过实验室动物模型和体外试验,揭示了PFCs对生物机体的毒性效应。

例如,长期接触高浓度的PFCs可能导致小鼠肝脏功能紊乱、肝细胞损伤和细胞凋亡等。

此外,对人类健康风险的评估也广泛开展。

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第41卷第1期2021年2月膜科学与技术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1No1Feb&2021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赵长伟$,唐文晶,贾文娟,李研,赫东煜,史哲民,宋瑞平(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摘要:纳滤膜技术由于自身优势特O,是水体净化处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水中新兴污染物不断被检出,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纳滤膜技术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相关研究进展,研究表明,纳滤膜可有效去除水中药‘和个人护理‘(PPCPs)、全氟化合物、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微囊藻毒素等典型新兴污染物,去除率一般都在90%以上,在水中新兴污染物去除方面具有很好的效果,并探讨了未来纳滤膜技术应重O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应用前景.关键词:纳滤膜;新兴污染物;水处理;综述中图分类号:TQ028:X70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9?4(?0?1)01-0144-08 doi:1016159/ki.issnl007-89?4.202101019资源匮乏、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瓶颈”,其中解决水资源匮乏、水污染及饮用水安全问题尤为紧迫•如何有效保障水质安全是事关民生的热点问题,这直接关系到人民的身体健康•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中越来越多的新兴污染物被检测出来'1—3(,主要包括内分泌干扰物质(EDCs)、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全氟化合物、微囊藻毒素和抗生素等.这些污染物在水环境中普遍存在,其质量分数通常保持在mg/L到&g/L的数量级之间,化学结构十分复杂,难于被生物降解,对生物体有慢性累积的毒性,很难通过传统水处理技术得到有效去除⑷•因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有效去除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对新兴污染物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技术、生物处理技术、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等囚•一些吸附剂经改性后可对水中新兴污染物产生有效去除,例如活性炭、生物炭、碳纳米管、粘土矿物,然而吸附剂的可持续利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生物修复技术可以有效降解那些易降解的新兴污染物,然而对于那些难降解的新兴污染物,还未有关于生物技术对其实现有效去除的报导;高级氧化技术可有效破坏新兴污染物的结构,然而对于其副产物尚未得到详细阐明#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去除污染物选择性强、环保、操作简便等突出优势,在水质净化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认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水处理技术之一'"6(.前期文献报导对新兴污染物去除效果较好'7(.本文主要从水中新兴污染物去除的角度,探讨纳滤膜技术在水中新兴污染物净化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1纳滤膜介绍纳滤(Namofiltratiom,NF)作为膜分离技术中的一种,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功能膜分离技术,是介于超滤(UF)和反渗透(RO)之间的由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10(.因其选择分离效率高、通量大、运行压力低等特点,正逐步取代一些污染严重、能耗高、工艺繁琐的传统分离技术•由于大期:2020-07-16#期:2020-09-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78323);中国农业大学人才资助项目(2020TC010)第一作者简介:赵长伟(1976-),女,辽宁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纳滤膜技术和水处理技术研究,$通讯作者,E-mail:1804762788@引用本文:赵长伟,唐文晶,贾文娟,等.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膜科学与技术,2021,41(1):144—151. Citation:Zhao C W,Tang W J,Jia W J,tal.Applied research progress of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technology for remo­ving the emerging pollutants in water[J(.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ese),2021,41(1):144一151.第1期赵长伟等: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145-部分纳滤膜的膜表面存在带电基团,因此纳滤膜对物质的分离主要是基于电荷效应和筛分效应•筛分效应主要选择性截留不同分子量的物质,可以将不同分子量的物质进行选择性分离.电荷效应是指膜所带电荷与溶液中分布的离子所带电荷之间存在的静电作用•凭借这两种作用机制,纳滤膜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废水处理、脱盐、新兴污染物的去除等领域'1—15(.2研究进展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水中新兴污染物不断被检出,尽管这类物质浓度很低,但其潜在的生态毒性却不容忽视,且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无法对其有效去除,因此,新兴污染物最终可能进入人体,对人体安全造成威胁•对水中新兴污染物如何有效去除已成为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焦点之一,国内外采用纳滤膜技术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2.1纳滤去除水中药品和个人护理品的研究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PCPs)是一类“新兴”环境污染物质,不同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PCPs的极性强、易溶于水、不易挥发,会通过水相传递和食物链扩散.由于其可以在水中稳定存在,致使去除PPCPs的难度比较大,而纳滤膜处理技术被研究发现是去除PPCPs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相对于传统去除工艺,纳滤膜处理技术由于电荷效应和筛分效应对相对分子质量在150〜1000的PPCPs截留效果较黄丹等'6(通过实验分别从污染物的纳滤过程、溶液性质以及预接触时间等因素探讨纳滤膜去除典型常见的PPCPs污染物布洛芬(IBU)的性能.纳滤膜对于IBU的去除率受阳离子的电荷数影响比较大,电荷数越多,压缩膜面双电层强度越大,使膜孔变小,一方面使膜通量降低,另一方面使膜更容易截留IBU分子.pH也会影响纳滤膜对于IBU的去除.由于IBU解离后带负电,因此其与膜面负电荷的互斥作用也就更强,从而使得布洛芬溶液的纳滤过程持续保持较高的截留性能,并且布洛芬的水溶液在纳滤过程中的通量随着pH值的增大而增大;加入天然有机物(NOM)后,膜通量明显降低,膜表面对IBU的吸附量降低;预接触时间的增大,对IBU的纳滤过程起始通量影响较大,膜表面对IBU 的累积吸附量变化不大•刘蕊等也以常见的IBU为例,主要考察了纳滤膜的吸附作用和溶液中离子种类、离子强度对纳滤膜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IBU 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其中水处理过程采用活性氯浸泡聚酰胺纳滤膜法•研究发现,溶液中存在的CaCl2可以提高IBU去除率,其原因可能是加入了CaCl2的IBU溶液,溶液中的电解质浓度增大,聚L胺纳滤膜表面带负电,一部分Ca2+吸附到膜表面,膜的有效孔径减小,筛分作用增强,使膜更适合分离粒径比较小的布洛芬颗粒•此外,ca+易在膜表面发生沉积和吸附,堵塞膜孔,发生浓差极化,造成膜面污染,阻碍了有机物IBU透过膜面•Nghiem等'8(采用NF270膜进行了去除磺胺甲恶>与卡马西平的研究,用以探究分子极性与脱除率之间的关系•NF270膜的等电点大约在pH=3.5,而当pH低于等电点时,膜带有少量的正电荷.在等电点以上时,膜带负电荷,随着pH的增加,Zeta电位变得更负.由于尺寸(空间)排斥和静电相互的作用,膜表面的两性特性对膜的溶质截留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在电中性条件下,高偶极矩的磺胺甲恶>的脱除率明显低于低偶极矩的卡马西平•他们认为极性影响了有机物的去除情况,如果带电的有机物的分子量"有高偶极矩的有机物比另一种脱除率要低.Souza等'9(评估了NF90和NF270两种纳滤膜从水中去除诺氟沙星的效能,探究了pH、浓度和操作压力对诺氟沙星截留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纳滤膜对诺氟沙星的截留率分别保持在87%和98%以上;pH会影响溶质的解离和膜的活性基团,导致静电相互作用(排斥或吸引)发生变化,并与浓度极化一起降低渗透通量,增加或减少截留率•因此改变pH便改变了纳滤膜对诺氟沙的留,pH65时,纳滤膜均获得最高的诺氟沙星截留率(分别为94%和99%)杨海燕和王鑫淼:20—21(介绍了纳滤膜去除水中PPCPs的优势所在,以及去除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影响由纳滤膜有较小的膜孔,对分子直径较大的美托洛尔(MET)分子有较好的筛分作用•作者研究了在浓度、压力、pH、盐离子强度等条件下,纳滤去除水中典型的MET的效果变化.结果表明,在初始浓度从1&g/L增加到30&g/L的范围内,纳滤对MET的去除率均能达到99%以上;当压力从0.1MPa下降到0.04MPa时,去除率从99%下降到90%左右;当pH值为5时,纳滤对MET去除略有增加;当盐离子强度从10mmol/L•146-膜科学与技术第41卷增加到20mmol/L时,纳滤对MET的去除率从98%以上降低至约92%.李娜娜等'2(考察了不同氧化石墨烯(GO)配比的改性聚酰胺复合纳滤膜对目标污染物利血平、诺氟沙星和盐酸四环素的去除效果,相较于薄膜复合膜,用氧化石墨烯(GO)改性聚酰胺复合膜可提高对PPCPs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氧化石墨烯(GO)是单一的原子层结构,其带有的含氧官能团,加入到膜材料中,能够增加纳滤膜的亲水性,提高过水通量,同时GO带有的官能团使膜带有负电荷,使膜的荷电负性增强,静电斥力增加,从而提高了膜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添加GO后的纳滤膜对污染物利血平的去除率从94%上升到95%,对诺氟沙星的去除率从65%上升到72%,对盐酸四环素的去除率从62%上升到72%.Yoon等对比超滤膜和纳滤膜对27种PPCPs的处理效果发现,纳滤膜处理效果较超滤膜更好,对PPCPs截留率在44%〜93%之间,这与膜孔径和加工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此外纳滤膜对不带电荷的痕量有机物的排斥受到空间位阻的影响,而极性的痕量有机物的排斥则可以通过与带电膜的静电相互作用来解释•由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酯、乐果和莠去津的分子量分别为27&34、390.56,229.12和215.68,均在纳滤膜能去除范围内,沈智育等采用纳滤工艺去除这些污染物,结果表明,采用纳滤膜去除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酯、乐果和莠去津去除率分别为91%、89%、98%和77%.众所周知,化合物的疏水性和分子大小是影响纳滤膜截留性能的主要因素•另外,Donnan效应是膜去除低电荷药物的重要机制.Ouyang等'5(采用聚多巴胺(PDA)和季R盐壳聚糖(HTCC)对聚MN (PES)超滤膜进行逐层改性,成功制备了一种去除PPCPs的双电荷聚电解质多层纳滤膜•其中效果最佳的膜对阿替洛尔(ATE)、卡马西平(CBZ)和IBU 的截留率分别为76%,87%和89%.此外,调整pH 可使ATE和CBZ的截留率分别提高到81%和92%.王健行等'6(以实际抗生素制药废水的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纳滤膜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其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经纳滤膜处理后,产水中多价离子盐得到有效去除,剩余部分单价离子盐,这是由于抗生素制药废水中所含的离子成分复杂,纳滤膜对单价离子盐的截留率有限•纳滤产水满足药厂发酵水的水质要求,因此可回用于生产,实现了抗生素制药废水的回收利用.2.2纳滤去除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研究PFOS(全氟辛烷磺酸)以及其他全氟表面活性剂是一类持久性的有机污染物质,并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PFOS的分子量为498g/mol,在纳滤切割分子量的范围之内,另外PFOS在水溶液中呈负电性.结合纳滤的电荷效应和筛分效应,用纳滤的方法去除PFOS应该可行有效.前期我们开展了纳滤膜处理饮用水中PFOS的试验研究'门,分别采用NF270,NF90和ESNA1,结果表明,由于膜的静电排斥、筛分及吸附作用,这些纳滤膜对PFOS去除率都可达到92%以上.研究考察了在不同的PFOS含量、共存有机物以及共存无机离子条件下,膜对PFOS的截留率•结果表明,截留率随PFOS含量升高而升高;腐殖酸、ca+、Mg+的存在都能明显提高截留率.张祥波'8(制备新型平板型芳香聚酰胺纳滤膜,将其用于饮用水中PFOS的去除•结果表明,当高分子聚合物PMIA作为纳滤膜材料时,在25C,操作压力达到10MPa下,对100ppb PFOS溶液的截留率为80%,通量达到50.57L/(m2.h).这与纳滤膜的截留机理-电荷作用有关,电荷作用是指带电纳滤膜与溶液中带电目标化物间发生的电用.由于纳滤膜表面的电荷为强负电性,而PFOS的磺酸基基团带负电,导致PFOS与纳滤膜表面发生电荷排斥作用•添加纳米粒子的实验结果表明,在PMIA复合纳米膜中添加纳米活性炭,可以有效提高膜对水体中PFOS的截留率•张一等'9(通过研究建立了包括PFOS在内的四种全氟化合物的环境样品前处理以及仪器分析方法•研究发现,在纯水条件下,由于PFOS较之PFBS有更大的相对分子质量,纳滤膜对前者的筛分作用强于后者•李木等'0(研究了致密型纳滤膜(NF90)和疏松型纳滤膜(NFG)对6种典型PFCs的动态截留效果,并分析了pH、钙离子、腐殖酸(HA)对PFOS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FG膜对PFOS的去除中,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的贡献较高;而在NF90膜对PFOS的去除中,两者贡献均低于10%.另外由于孔径和膜表面电荷分布不同,具有较大孔径的NFG膜吸附效果远大NF90.陈霞明等'口将纳滤技术应用到对新兴有机污染物PFCs,PPCPs的去除中,探讨不同原水中膜分第1期赵长伟等: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147-离性能及共存有机物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原水中的纳滤膜对PFCs去除率均在94%以上•在水中呈解离态的PFCs,影响其分离性能的主要是电荷效应.pH较高的人工模拟污水的PFCs 分离性能也相应的得到提高,影响在水中呈解离态的PFCs分离性能的主要原因是电荷效应,共存有机物对其分离性能无显著性影响.2.3纳滤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的研究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种外源性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有类似激素作用的污染物,能干扰人类或动物内分泌系统,从而影响生长发育,扰乱免疫系统.当EDCs进入机体靶细胞后,与体内的激素竞争结合受体复合物,再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引起细胞功能的显著改变,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了十分严重的潜在危害•因此在饮用水中去除EDCs 成为了备受关注的问题•纳滤膜由于其具有分离效果好、操作压力低、能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等优点,是有效去除EDCs的方法.内分泌干扰物-17a-乙烘雌二醇(EE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5,4,在纳滤膜的去除范围内,曹方圆等'?(发现,聚酰胺类复合纳滤膜对水中的EE?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在纳滤膜筛分的作用下,对EE?的截留率可达到97%,而且原液浓度对EE?的截留效果影响较小.Sadmami等'3研究了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和阳离子的存在对纳滤去除水中EDCs的影响,采用聚酰胺纳滤膜对水体中分子量小于300的EDCs分子进行纳滤实验•结果表明,天然水中胶体颗粒的存在影响中性EDCs的去除,而对大多数离子型EDCs 的去除几乎没有影响•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天然胶体颗粒影响了膜表面的疏水相互作用,使中性EDCs的去除受到限制,而离子型EDCs的去除仍受化合物表面电荷与膜表面电荷之间的静电排斥控制•该实验研究了纳滤对天然水中EDCs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为天然水的净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Suma等研究了纳滤(NF)膜和反渗透(RO)膜从溶液中去除内分泌干扰化合物双酚A(BPA)的性能.结果表明,除NF270膜外,在其他研究的聚酰胺基NF和RO膜中均未观察到其BPA去除的显著变化.由于筛分作用以及静电排斥使得纳滤膜技术对BPA有较好的去除作用,与孙晓丽等'5(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当反应物和引发剂在膜表面附近的浓度增加时,极化效应就对膜的性能有益,会使得接枝聚合反应的速率显著增强,Adi等'6(采用浓差极化增强表面接枝聚合改性纳滤膜,该膜对EDCs的去除效果较普通纳滤膜更好•除了电荷和尺寸(筛分)排斥外, NF中的排斥机制受到溶质和膜之间亲和力的强烈影响•它与极性、氢键和分子形状等许多其他分子性质以及膜、溶液组成和pH等特性有着复杂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低浓度下EDCs的去除率提升较高,但高浓度则几乎没有提高•该工作提供了一种用于各种用途的纳滤膜改性的简便方法.Guo等利用聚多巴胺(PDA)和银纳米颗粒(AgNPs)设计了一种高度选择性的PDA/AgNPs表面涂层,通过加强孔径的筛选作用同时抑制疏水相互作用来实现提高EDCs的纳滤效果,并且其损失的水渗透率较少,范围约在4%〜10%.梁娟等'8(以CNT分散液作为添加剂,通过界面聚合法将其加入到纳滤膜中,改善纳滤膜的渗透和截留性能•将CNT改性复合纳滤膜用于对水溶液中一种EDCs-阿特拉津进行处理,研究其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由于纳滤膜的纳米级孔径,对EDCs-阿特拉津的截留率高达99%. Demg等'9(提出光催化氧化与纳滤工艺相结合的技术,利用纳滤对水体中内分泌干扰物高截留的特点,留的内分扰物光催化用下分解•该工艺是去除内分泌干扰物的一种可靠、实用、有效的方法•Guo等制备了具有一种新型的由绿色单宁酸-铁(TA-Fe3)复合物形成的具有10〜30mm的连续薄截留层的非聚酰胺纳滤膜,其透水率为 5.1L/(m2.h.bar)(1bar=0.1MPa),Na?SO4截留率为89%•同时,由于该膜对内分泌干扰物的截留率(99%)明显高于聚酰胺膜(81%),这归功于该膜具有更强的尺寸筛分效应.张明等'口以章江实际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碳纳米管改性自制膜和商品纳滤膜研究了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筛分以及电荷排斥共同作用下,纳滤对PAEs的截留率大于90%&2.4纳滤去除微囊藻毒素的研究微囊藻毒素(MCYST),简称MCs.MCs是一种分子量在800〜1100之间的单环七肽肝毒素,是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具有多种毒性和致癌性的有毒物质'?(•蓝藻的微囊藻(Microcystis)、鱼腥藻(Amabaema)、颤藻(Oscillatoria)及念珠藻(Nostoc)的某些种或品系的微生物是产生微囊藻毒素的主要•148-膜科学与技术第41卷源头'3-44(.MCs易溶于水中,且其耐热性及酸碱稳定性都比较强,这也使得普通的饮用水处理工艺难以完全将其去除•纳滤相对于超滤和反渗透等技术,具有高效去除污染物的优势'5—46(.因此成为去除微囊藻毒素的方法之一.沈阳师范大学任桐欣通过对浑河水体的研究,采用固相萃取-Elisa试剂盒法,分析测定水体环境中的微量微囊藻毒素•分别使用美国Osmonics 公司生产的Desai-DL和Desai-HL两种纳滤膜测试了其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两种纳滤膜由于具有筛分作用都能有效去除微囊藻毒素,当过滤体积从40mL增加到200mL时,DL对微囊藻毒素的截留率从2%上升到17%,HL对微囊藻毒素的截留率从12%上升到20%,微囊藻毒素的截留率呈上升的趋势.Teixeira等'8(研究了采用气浮过滤加纳滤联合工艺对铜绿微囊藻及其相关微囊藻素的去除进行了研究•纳滤膜采用NFT50型,研究结果表明,在筛分以及电荷排斥的协同作用下,纳滤对微囊藻毒素的去除率接近100%.处理后的水中微囊藻毒素浓度一直在定量限制之下,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指导的饮用水MC-LR1.0&g/L的值•2.5不同切割分子量对新兴污染物截留率的影响在膜领域,广泛用切割分子量来表示膜的截留能力'9(,纳滤膜的切割分子量(MWCO)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孔径为0.5〜2nm,切割分子量为150〜2000.纳滤膜对分子量为200〜1000之间低分子有机物和多价盐有较好的截留效果'0—5⑵.然而具有不同切割分子量的纳滤膜对新兴污染物的截留效果不同,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究王美莲等'3(探讨了相同材质不同孔径的纳滤膜对磺胺二甲基嚏‘的截留性能,实验采用了3种不同型号的纳滤膜:NF90、NF270和NF290,结果表明,孔径最小的NF90膜对磺胺二甲基嚏‘的去除率为97%,孔径最大的NF290膜对磺胺二甲基嚏‘去除率只有85%,去除率相差119%,可见膜孔径的大小对纳滤膜去除磺胺二甲基嚏‘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孔径小的纳滤膜去除磺胺二甲基嚏‘效果要高于孔径较大的纳滤膜•在膜材质相同的情况下,膜孔径越小筛分作用越好,对于小分子溶解性有机物截留效果更好•程喜全'4(采用氨基封端聚乙二醇分子与均苯三甲酰氯通过界面聚合工艺制备了两种聚乙二醇基复合纳滤膜,切割分子量分别为677.8和496.2g/ mol.进行抗生素分离实验后表明,由于膜的筛分作用以及电荷作用,对荷正电抗生素(妥布霉素)具有92%以上的截留率•采用没食子酸和聚乙烯亚胺共涂覆制备的新型疏松复合纳滤膜切割分子量约为950.0g/mol,这种膜对爱奇霉素的截留率高达96%董蕾茜'5(通过实验考察和对比了孔径为(11.7±1.4)nm的NF-0和孔径为(36.6±92) nm的NF-LTL-0膜在操作压力5〜11bar条件下对21PPCPs的留性, 结,5〜9bar 时NF-0膜对PPCPs的平均截留率高于NF-LTL -0膜;9〜11bar时结果相反.由此可知纳滤膜的孔径(切割分子量)越小膜对PPCPs的截留率越高,但超过一定压力会发生变化.2.6膜污染对新兴污染物截留率的影响膜污染是指原液中的胶体悬浮物、无机盐、有机物和微生物等物大量积膜,膜孔减小,堵塞膜孔,导致膜的过滤性能降低'6(,减少使用,增加成的一现,兴物滤过程中,膜污染的出现同时往往也伴随着截留率的变化•传统聚酰胺(PA)复合纳滤膜通量较低,膜的抗污染能力差,因此开发新型纳滤膜材料是解决降低膜污染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新兴污染物的截留率以及膜通量等问题的重要手段.Mahdavi和Bagherifar:57: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醋酸纤维素(CA)/二氧化硅和醋酸纤维素(CA)/改性二氧化硅混合基质膜,并用于从水中去除头抱曲松钠抗生素•为了增加表面电荷从而降低膜污染提高对抗生素的截留率,作者通过聚合反应在二氧化硅的表面接枝了2-丙烯酰基-氨基-2-甲基T-丙烷磺酸(AMPS)单体.与纯醋酸纤维纳滤膜相比,该复合纳滤膜对抗生素的截留率大大增加,在pH为8时,该纳滤膜可实现对头抱曲松钠高达96%的截留率.Jun等'8(通过酸催化水解过程对半芳香聚酰胺纳滤膜进行改性,探究经处理后的纳滤膜对红霉素和万古霉素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发现,改性纳滤膜的水通量和盐通量均显著提高,膜的抗污性能大大提高,改性后的膜的静电斥力增加致使红霉素和万古霉素的去除率明显升高,并且在6天的重复使用过程中对抗生素的截留率保持稳定.Li等'9(所制备的膜是用2〜4的碳化钛纳米片组装而成,在第1期赵长伟等:纳滤去除水中新兴污染物的研究进展•149-纳滤膜分离抗生素的研究中指出T d C z T’膜分离抗生素的机理主要是通过膜与抗生素分子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与筛分作用共同影响•膜表面均匀分布的亲水端基,使得在真空过滤过程中更容易形成更好的堆积结构,从而获得更好的分离性能•研究表明,该纳滤膜对抗生素的截留率与其它纳滤膜相似,与此同时,其溶剂渗透量比其它聚合物纳滤膜要高一个数量级,膜的抗污性能显著提高.Karimnezhad 等'0将铁基纳米颗粒固定在聚丙烯[纳滤膜上,在纳滤截留抗生素的同时,芬顿技术也可以有效去除聚丙烯[(PAN)基纳滤膜表面毛孔上积累的各种各样的污垢•这样的组合在有效减少了纳滤膜的污染的同时增加了膜的水通量,但是芬顿技术对膜会产生不可逆转的氧化破坏.Fang等'口将氧化石墨烯(GO)片掺杂到聚丙烯[(PAN)基底中,增强基底的亲水性并构建层状结构,再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具有选择性分子筛性质的错基MOF(UiO-66),然后利用聚多巴胺(PDA)将二者稳定结合.由此制备的复合纳滤膜在筛分作用和静电相互作用的协同影响下对盐酸四环素、土霉素和环丙沙星的截留率均高于94%,并具备较高的抗污性能.Yang等将功能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介于氧化石墨烯纳米片(GO)中构成具有三维结构的纳滤膜•所制备的膜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对抗生素分子进行分离.该纳滤膜对四环素的截留率可达到99%.此外,该纳滤膜还具有制备过程快速环保、膜的抗污性能稳定、水渗透速度快等优点.3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新兴污染物不断出现,水体呈现复合污染以及污染效应复合等特征#纳滤自身的特性及分离特点为发展纳滤净水技术带来了机遇•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如何进一步提高纳滤膜的去除效能,如何减缓膜污染,仍是制约其推广应用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未来还应在以下方面做好研究工作:1)新型高通量纳滤膜材料研发•膜材料是决定膜性能的核心,新型膜材料应具有高的通量和高截留率、抗污染、抗氧化、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稳定性.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如新型二维材料、仿生材料、抑菌材料等新型膜研发断进展.2)如何提高新兴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水中新兴污染物越来越普遍,如何基于新兴污染的特性及纳滤膜的分离机理,研究开发对新兴污染物高效截留的纳滤膜材料及其工艺,也是纳滤膜研究的热点之3)如何进行膜污染有效控制•膜污染是膜应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由于影响膜污染的因素很多,如进水水质、预处理、膜材料本身性能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需要结合特定的条件进行行之有效的膜.参考文献:[1(Tan Z,Chen S F,Peng XS,tal.Polyamide membranes with nanoscale Turing structure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J(.Science,2018,360:518—521[2(Li X,Liu C,Yin W,et al.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layer-by-layer based low-pressure antifouling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used for water reclamation[J(.J Membr Sci2019584:309—323&[3(张润楠,李亚飞,苏延磊,等•氨基化氧化石墨烯界面聚合制备超薄复合纳滤膜'(•化工学报,01869(1):435—445&[4(徐南平,高从増,金万勤.中国膜科学技术的创新进展中国工程科学,2014,16(12):4—9.[5(Mi Y F,X u G,Guo Y S e al Development of antifoul­ing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with zwitterionic function­alized monomer for efficient dye/salt selective separation [J(&JMembrSci,2020,601%117795&[6(李小晴,李杰,王乃鑫,等.PEC/g-C3N4杂化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研究[(•膜科学与技术,020,0(2):67—74[7(Qin D,Huang G,TeradaD,tal Nanodiamond media­ted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nanofiltrationmembrane[J(J MembrSci,2020,603:118003[(石紫,王志,王宠,等.染料分离有机纳滤膜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膜科学与技术,020,0(1):340—351[9(WangT,ZhaoCW,Li P,t al Fabrication of novel po-ly(/n-phenylene isophthalamide)hollow fiber nanofiltra­tion membrane for effective removal of trace amount 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 from water[J(.J Membr Sci, 2015,477:74—85&[10(王晓琳,张澄洪,赵杰.纳滤膜的分离机理及其在食品和医药行业中的应用[(•膜科学与技术,000,0(1):29—36&[11(,高,赵&纳滤膜技术化用水的应。

全氟化合物的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全氟化合物的毒理学的研究进展
图6抗氧化剂酶链 由于机体自由基存在许多种形式,其活性形态和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ROS反应的多样性。作
为整体而言,随着年龄增长和接触有环境因素增加,机体内氧化航氧化平衡体系经常向氧化作用一
侧倾斜,时常出现局部氧化应辙状态。在生物进化中形成抗氧化防御体系中,经常是以链式协同性 发挥作用。如果抗氧化功能失调.就会出现氧化应激,失去信号因子的JE常生理作用。这可能是细 胞衰老和诱发基因突变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提示,适当补充多功能抗氧化剂对于维护细胞和机体 健康,拮抗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Harada等【7l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暴露于PFOA和PFoS的豚鼠,探讨PFOA和PFOS对豚鼠心
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和L型钙离子通道电流I(CaL)的影响。结果显示,当PFOS>10mmol时心肌细胞 自律性降低,AP时程缩短,峰电位减小。电压钳实验中,PFOS可提高I(CaL),使非活性L.型钙通道 超极化而被激活。PFOA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具有类似作用,但强度较弱。由此推测,PFOS和PFOA可 通过改变心肌细胞膜表面动作电位及钙通道,加速钙内流,导致细胞内的钙超载对心肌产生损伤作 用。 2.4肝脏毒性
的影响。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fw-o.01),血清与脑中 PFO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611,p<o.oi)。研究结果显示,PFOA暴露可使血清和 脑组织中PFOA浓度增加,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矛+】i升高。可见PFOA可以引起中枢神经细胞 内钙超载,进而引起神经毒性。但目前国内外尚未有研究证实PFOA可以引起脑组织中谷氨酸浓度升 高,激活NMDA受体介导的钙离子通道,引起钙离子内流,最终产生神经毒性。 2.3心血管毒性
表1 PFOS和PFOA的分子式及结构式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_PFCs_的控制研究进展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_PFCs_的控制研究进展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控制研究进展田富箱, 徐 斌, 夏圣骥, 高乃云, 李大鹏, 梁 闯(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 要: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 m ica ls ,PFCs)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的一类新的有机污染物,鉴于其具有极为特殊的持久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对PFCs 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在地表水和自来水中的分布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介绍,调查结果表明,PFCs 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地表水和自来水中PFCs 含量一般在几个到几十个ng/L 的范围内,且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PFCs ,而某些高级氧化技术(如亚临界水氧化)、膜过滤及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对其控制具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饮用水处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图分类号:T U 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10)12-0028-05R esea rch P rogress i n C on trol of P erfluoroche m ica ls i n D r i nk i ngW a terTIAN F u 2x ian g , XU B in, X IA Sh en g 2ji , GAO N a i 2yu n , LI Da 2p en g , L IANG Ch u ang(Sta te Ke y La bora tor y of P ollution Control a nd Res ourcesRe us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 i200092,China )Abstr act : Perfl u oroche m icals (PFCs)are a class of e m ergi n g and persistent or gan ic poll u tants i n drink i n g water fie l d .Due to very specia l persistent stab ility ,strong b ioaccu mu lati o n and high toxicity ,PFCs are rece i v i n g more and more attenti o n and considerab le i n terest has been f o cused on these poll u 2tants .The c lassification,physica l and che m ica l pr operties of PFCs as well as the d istri b uti o n and control technol o gi e s of PFCs i n surface water and dri n ki n g water are presented .The i n vesti g ations resu lts sho w PFCs are w i d ely d istributed i n aqua tic envir onm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FCs i n surf ace water and drink i n g water are i n the range of severa l to several tens ng /L .The conven ti o na l treat m ent pr ocesses are i n eff ective to re move PFCs i n deed .So me advanced oxi d 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sub 2critica lwater oxi 2dation ,me mbrane separation ,acti v ated car bon adsorption ,ion 2exchange resi n adsorption can be e m 2p loyed to re move PFCs .K ey w ords : perfl u or oche m ica ls ; dri n king water treat m en;t persistent or gan ic poll u tant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8AA06Z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8066);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 X07421-002)随着国内外水质科学与痕量分析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饮用水中微(痕)量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检出,这些物质虽然浓度很低,但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污染和健康问题给现有的饮用水处理研究和技术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食用农产品中全氟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用农产品中全氟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食用农产品中全氟化合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孙小航;朱丽;宁凡盛;苑金鹏【摘要】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是一类极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生物毒性并且易在生物体内富集,近年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有研究表明日常膳食是人体暴露PFCs的主要途径.食用农产品作为日常膳食的基础,开发研究食用农产品中PFCs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综述4类食用农产品中PFCs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重点讨论其前处理方法、检测技术及今后的研究方向.针对于食品复杂样品基质,开发快速、低成本、无二次污染的食品中PFCs前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9(040)007【总页数】5页(P213-217)【关键词】全氟化合物;食用农产品;前处理方法;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作者】孙小航;朱丽;宁凡盛;苑金鹏【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济南250101;山东蓝城分析测试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00;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一类有机碳链中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包括全氟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PFCAs)和全氟磺酸(perfluorosulfonicacid,PFSAs)。

由于氟具有最大的电负性,使得碳-氟键具有强极性,并且是自然界中键能最大的共价键之一[1],这使得全氟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生物惰性,经常被用于各类产品中,例如地毯和家具的保护膜、纸张和衣物涂料、聚四氟乙烯产品和泡沫灭火剂[2],其中全氟辛基羧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和全氟辛基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PFOS)的应用最为广泛[3-4]。

自来水中的PFAS污染问题 现状与应对方案探讨

自来水中的PFAS污染问题 现状与应对方案探讨

自来水中的PFAS污染问题现状与应对方案探讨近年来,关于自来水中污染物质的担忧愈加增长。

其中,聚合物全氟烷磺酸盐(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污染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自来水中的PFAS污染问题的现状,并提出应对方案。

一、PFAS污染现状PFAS是一类具有特殊化学结构的化合物,包括全氟烷基化合物(PFCs)和全氟烷磺酸化合物(PFASAs)。

由于PFAS具有抗油性、防水性和耐高温性能,它们广泛应用于涂层、防水材料、消防泡沫和洗涤剂等产品中。

然而,PFAS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生物累积性,易在自然界中积累并传递至食物链顶端,对环境和健康构成潜在风险。

研究表明,PFAS可能导致癌症、免疫系统受损、生育问题以及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

在自来水中,PFAS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一是通过污染源排放进入水体,通过地下水或河流进入自来水系统;二是自来水管道和设备中的涂层和密封物释放PFAS。

这些PFAS污染源是目前自来水中PFAS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PFAS污染应对方案1. 监测和评估监测是识别并定量PFAS污染问题的基础。

建立全面、准确的监测体系,对自来水中的PFAS含量进行监测,并及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2. 强化水源保护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减少PFAS排放进入水体的可能性。

加大对于工业企业、农业活动等潜在污染源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减少PFAS排放。

3. 改进和控制水处理工艺针对PFAS污染,需要改进传统水处理工艺以去除PFAS。

采用吸附剂、膜过滤和活性炭等技术,有效去除水中的PFAS,确保自来水的安全。

4. 更新法律法规与标准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明确PFAS的检测方法和限量要求,并对违反相关规定的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同时,加强相关科研和技术研发,提高PFAS污染治理技术的水平。

5.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PFAS污染问题的意识。

引导公众正确使用和处理PFAS相关产品,避免污染源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控制研究进展田富箱, 徐 斌, 夏圣骥, 高乃云, 李大鹏, 梁 闯(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摘 要: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 m ica ls ,PFCs)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的一类新的有机污染物,鉴于其具有极为特殊的持久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对PFCs 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在地表水和自来水中的分布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介绍,调查结果表明,PFCs 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地表水和自来水中PFCs 含量一般在几个到几十个ng/L 的范围内,且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PFCs ,而某些高级氧化技术(如亚临界水氧化)、膜过滤及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对其控制具有一定效果。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饮用水处理;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中图分类号:T U 9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602(2010)12-0028-05R esea rch P rogress i n C on trol of P erfluoroche m ica ls i n D r i nk i ngW a terTIAN F u 2x ian g , XU B in, X IA Sh en g 2ji , GAO N a i 2yu n , LI Da 2p en g , L IANG Ch u ang(Sta te Ke y La bora tor y of P ollution Control a nd Res ourcesRe use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 i200092,China )Abstr act : Perfl u oroche m icals (PFCs)are a class of e m ergi n g and persistent or gan ic poll u tants i n drink i n g water fie l d .Due to very specia l persistent stab ility ,strong b ioaccu mu lati o n and high toxicity ,PFCs are rece i v i n g more and more attenti o n and considerab le i n terest has been f o cused on these poll u 2tants .The c lassification,physica l and che m ica l pr operties of PFCs as well as the d istri b uti o n and control technol o gi e s of PFCs i n surface water and dri n ki n g water are presented .The i n vesti g ations resu lts sho w PFCs are w i d ely d istributed i n aqua tic envir onment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PFCs i n surf ace water and drink i n g water are i n the range of severa l to several tens ng /L .The conven ti o na l treat m ent pr ocesses are i n eff ective to re move PFCs i n deed .So me advanced oxi d a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sub 2critica lwater oxi 2dation ,me mbrane separation ,acti v ated car bon adsorption ,ion 2exchange resi n adsorption can be e m 2p loyed to re move PFCs .K ey w ords : perfl u or oche m ica ls ; dri n king water treat m en;t persistent or gan ic poll u tant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2008AA06Z3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708066);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08Z X07421-002)随着国内外水质科学与痕量分析技术领域的不断突破,饮用水中微(痕)量有毒有害物质不断被检出,这些物质虽然浓度很低,但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污染和健康问题给现有的饮用水处理研究和技术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 m icals ,PFCs)是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的氢原子全部被氟原子取代后所形成的一类化合物,具有持久稳定性、生物累积性等特点。

第26卷 第12期2010年6月 中国给水排水C H INA WATER &WAS TE WATERVo.l 26No .12Jun .2010自1951年由3M公司研制成功以来,该化合物就以其优良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及疏水疏油性能,被广泛用于诸多工业生产和生活消费领域。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PFCs可直接造成试验动物及人类的多种累积毒性并具有一定的致癌特性,其安全性已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工作者的广泛关注[1~4]。

2009年5月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声明,将全氟辛磺酸、全氟辛磺酸盐和全氟辛基磺酰氟列入5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6,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意限制使用并最终停产、停用。

目前PFCs在地表水、地下水、空气、土壤、海洋、所有动植物及人体血清中被检出,鉴于其分布广、在生态系统中毒性累积性强、难于在环境中降解等独特性,因此已成为国际上水处理领域继内分泌干扰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后又一研究热点[5~9]。

目前在美国、日本、欧洲及我国几乎所有的自来水水样检测中都发现了PFCs的存在,其浓度大致在几个到几十个ng/L左右[5、6、8~13]。

因而,如何控制和去除饮用水中的PFCs是目前水处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同时也是确保饮用水安全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水中主要PFCs的种类及性质111水中PFCs的种类与用途总体来看,大部分全氟化合物产品含4~10个碳原子,其中又以8个碳原子的全氟化合物最为稳定和普遍,相应的研究资料和数据也最多。

所有PFCs都是在全氟化或者部分氟化碳链上连接其他不同的官能团,在这些PFCs的基础上还可以衍生出其他多种PFCs。

全氟化合物的氟化烃基部分同时具有疏水性和疏油性,当被带电的基团如磺酸根或羧酸根活化后的氟化物均会具有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如全氟辛烷磺酸(PFOS)具有防尘、防污、防水性能,常被用作纸张、地毯、纺织物和皮革等的防护等。

由于氟是电负性最强的非金属元素,因此C)F共价键的极性最强。

这种异常稳定的键使得PFCs能抵抗各种化学或生化作用,甚至在某些强氧化剂和强酸碱等极端条件下仍保持稳定。

有研究表明, PFOS即使在浓硝酸溶液中煮沸1h也不分解,只有在高温焚烧时才发生裂解。

全氟化合物对水解作用、光解作用、酸碱作用、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作用及生物降解作用都是稳定的。

因此,常规使用的物理、化学、生物作用并不能对其有效降解。

112主要PFCs的物理化学性质由于PFCs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些化合物中的绝大多数尚未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报道。

因此,对全氟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仍需进一步研究。

在全氟化合物的大家族中,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PFO A)类产品不仅是数量上最为重要的两类,且这两种化合物还是多种全氟化合物前体物(包括氟化醇类调聚物和某些含氟聚合物)的最终降解产物[7、14]。

因此,在环境基质中最常检出且含量最多的也是这两类化合物。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全氟辛烷磺酸和全氟辛酸都属于有机酸中的强酸,在环境基质中它们均以阴离子而非脂肪酸形式存在。

因此PFOS指的是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同样PFO A也指的是全氟辛酸及其相应的盐类。

研究表明,这两种物质均具有较大的分子质量,较易溶于水中且具有一定的挥发性。

PFOA的pKa 仅为2.5,在自然界水体的pH条件下这些酸是完全电离的并以其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目前对PFOS和PFOA的研究较多,但此类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的数据资料还很少,有些数据很难甚至根本测不到[1、2]。

2PFCs在水中的分布211地表水和地下水中PFCs的浓度分布目前,在废水和污泥、地表水、地下水、海水、海底沉积物和饮用水(自来水)中都检测到了不同浓度的全氟化合物。

废水中的全氟化合物浓度极高,例如美国半导体工业的废水中PFOS的浓度达到1650mg/L,远远高于其在水中的溶解度[5]。

根据目前所报道的资料可知,大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中PFCs(PFOS和PFO A)的含量在几个到几十个甚至上百个ng/L范围内,且大部分水体中PFOS的含量比PFO A的高。

从地表水和地下水中PFCs的来源分析看,除个别全氟化合物制造厂的点源污染外,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能是地表水中PFCs的一个主要的污染来源。

例如N.Sa ito等人对不同采样地点水样中PFOS含量的比较发现,污水排放口附近的水样中PFOS含量明显升高。

因此N.Saito等认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可能是地表水中PFOS的污染来源之一[8]。

但是也有研究发现未受污水影响的地表水,也可检测出一定浓度的PF2 Cs,其原因尚无法得知。

由于对PFCs的环境行为、物理化学性质及在自然界中的迁移和转化规律等目w w w.wate rgasheat.co m田富箱,等: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控制研究进展第26卷第12期前都还不确定,地表水中PFCs的来源仍无法确认,对此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12饮用水中PFCs浓度分布美国和日本已发表较多关于饮用水中PFOS和PFO A污染情况的文献。

欧洲和其他国家类似的文献还较少。

由日本、北美、北欧及亚洲部分国家的自来水中PFOS和PFOA的污染情况可知,自来水中全氟化合物的污染也几乎是世界性的,这与全氟化合物的世界性范围的污染有关。

从已有的资料来看,自来水中PFCs(PFOS和PFOA)的含量较低(在几个到几十个ng/L水平),有些地区自来水中的PFOS含量比PFOA高,而有些地区则相反,这可能与当地所生产和使用的主要全氟化合物产品有关[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