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
![03 第二节 农业【教案】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地理](https://img.taocdn.com/s3/m/eada72b3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436580b.png)
农业第1课时农业及其重要性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设计说明这节课的设置着力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生生交互、师生交互,开展教学活动,旨在完成以下教学目标:从生活实际导入新课,了解农业部门及特点;以人口众多的国情为依据,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以图为载体,以材料为辅助,分析我国农业分布差异及原因。
学习目标1.运用相关资料,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举例描述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3.通过学习农业及其重要性,树立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我国农业生产活动的分布。
难点: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其原因。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检查学生课前调查情况。
1.我们穿的衣服、吃的食物、住的房子、用的物品都与农业哪些部门息息相关?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农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我国农业实现了由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业转变,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模块三、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
四、课堂小结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全面实现我国现代化的保证。
农业发展地区分布差异显著,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种植业、林业和渔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即使在东部种植业区,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气候的差异,农作物种类和作物熟制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布置作业建议所有学生完成《作业》本课时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和【考点专练】。
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2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走科技强农之路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本课时知识与生活实例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第1课时)》教案教学设计初二优秀公开课](https://img.taocdn.com/s3/m/2b4930c50912a2161579292d.png)
(二)我国农业地区分布
1.教师给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图,提出问题:分析我国农业分布东部西部有什么差异?
2.给出我国农业分布图,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我国四大牧区及重要农业区、林区、渔业分布区
3.给出我国作物熟制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东部地区农业南方和北方的差异,主要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我国农业在国名经济中的重要性和发展
学生根据图回答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的差异——东耕西牧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我国农业分区和思考我国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的分布差异及原因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学
反思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什么是农业, 狭义的农业和广义的农业
二、教学过程
2.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农业的概念,并给农业照片,区分广义农业和狭义农
业的区别。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农业的劳动对象与产品,农业的劳动对象是生物,获
得的劳动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地位
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生活资源,而且为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我国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教学难
理解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解影响我国农业地
点
区分布的因素。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学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湖南新闻联播》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d986f6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5f.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深入,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农业问题的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难点:农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农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农业现象,从而提高学生对农业的认识。
2.分析法:让学生分析农业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农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农业知识材料,制作好PPT,以便进行课堂教学。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课本,了解农业的基本知识,以便进行课堂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农业现象,如丰收的场景、农业工具等,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农业在我国如此重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展示我国农业的现状、特点和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农业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如: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实际的农业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巩固所学的内容。
八年级地理上册 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上册 农业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29102c7f1922791788e82d.png)
农业(第一课时)详案同学们好!我是来自的地理教师,欢迎大家和我一起走进今天的地理课堂。
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1、知道农业的主要部门及各部门的特点。
2、通过图文资料知道并说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3、能够运用图文资料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用比较的方法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接下来开始今天的学习。
先来看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从小我们就通过《悯农》这首诗,知道了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是十分宝贵的。
我们每天都要吃粮食,那你知道“五谷杂粮”的五谷是指哪些农作物吗?我们常见的“五谷”包括水稻、小麦、高粱、大豆和玉米。
那五谷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被做成什么美食?水稻所结子实为稻谷,稻谷去壳后称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层即可得到大米。
大米是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东南亚地区最主要的粮食,它的烹调方式很多,如做成米饭、粥、寿司、米线、米粉等。
小麦是一种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的谷类作物,中国是世界较早种植小麦的国家之一。
它的颖果磨成面粉后可制作面包、馒头、饼干、面条等食物,发酵后可制成啤酒、酒精、白酒,或生物质燃料。
高粱籽粒加工后即成为高粱米,在中国、朝鲜、印度及非洲等地皆为食粮。
食用方法主要是炊饭或磨制成粉后再做成其他各种食品,比如面条、面鱼、面卷、煎饼、蒸糕、粘糕等。
高粱还可制淀粉、制糖、酿酒等。
这幅图是高粱面窝窝。
大豆,通称黄豆,原产中国,中国各地均有栽培,也广泛栽植于世界各地。
大豆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已有五千年栽培历史。
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榨取豆油、酿造酱油和提取蛋白质。
玉米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广泛分布于美国、中国、巴西等国家。
作为我国的高产粮食作物,玉米是畜牧业、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等的重要饲料来源,也是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表格式)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04884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1.png)
时 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教师结合古诗《锄禾》引入农业,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阅读古诗《锄禾》,思考并区分广义的农业与狭义的农业。
认识农业的概念和主要
生产部门
学生阅读教材90-91页,思考广义的农业包括哪些生产活动。
教师总结农业的生产部门,并归纳农业的生产对象和所获得的劳动产品。
认识农业的
性“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2010年)”和“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2010年)”等资料,引导学生归纳我国
农业的特点,并结合学生举例,小结农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资料,归纳我国农业的特点,并举例说明农业对国民经
济的重要性。
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1.说出农业的概念,举例说出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2.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3.运用图文资料,简单分析饮食文化、生活与农业和自然的关系,说明农
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举例说出农业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主要的农业生产部门。
认识现代农
业
教师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从三个角度介绍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
技水平,农业形态的发展,以及产业体系的变化。
教师结合教材图4.7介绍国家对于现代农业的重视,以及现代农
业对人才的需求。
总结
教师结合我国粮食浪费现状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爱惜粮食。
最后教师小结本节课知识框架,梳理知识体系。
重要性
学生完成教材92页活动1:收集相关资料,从生活和生产两个方
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图片,1.引导学生从衣、食、用等方面分析农业与人类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6b6aed5a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0.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一次较为系统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对地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
但是,对于农业这一领域,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的影响,对其认识相对较少,理解也较浅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的发展和问题。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和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分析。
2.准备农业的相关资料,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如:“你们知道农业吗?农业有什么重要性?”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让学生对农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农业知识。
如:“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哪些成果?还存在哪些问题?”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巩固。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5056a063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5.png)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2《农业》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八年级上册地理学科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通过分析农业的产生、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使学生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理环境、资源、产业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针对农业的具体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用生动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意识,提高学生对农业现代化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及其特点2.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感受和理解农业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农业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涵盖农业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PPT。
2.教学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3.教学素材:收集与农业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农业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呈现(10分钟)1.使用PPT展示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
操练(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选取的农业案例,总结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农业》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09de5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5.png)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一节《农业》主要介绍了农业的定义、分类、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本节内容是学生对农业知识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各种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技术的提高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农业有所了解,但可能对农业的重要性和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掌握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
2.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2.调查法:让学生调查身边的农业产业,了解农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资料和图片,用于课堂展示。
2.设计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农业调查。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农业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2.呈现(10分钟)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农业的发展状况。
3.操练(10分钟)发放调查问卷,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农业调查。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农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分享调查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农业政策、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7.家庭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的短文。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745fb5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3.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农业第一、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农业》主要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农业的发展措施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本节课是《农业》的第一、二课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与农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水资源等,对农业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农业的具体分类、生产过程、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学生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探讨农业的发展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掌握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农业、关注农业发展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3.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的方向。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农业实例,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实际例子出发,探究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和解决途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农业案例资料,如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
2.准备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相关资料,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3.准备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和今后发展方向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什么角色?2.呈现(10分钟)呈现农业的含义、地位和作用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农业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分析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如气候、水资源、地形等。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bfe4634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64.png)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第二节农业(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农业这一生产活动。
教材通过讲解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农业的重要性,掌握农业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情况,对农业生产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农业的具体分类、分布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提高学生分析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农业的热爱,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的关注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分布。
2.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农业的基本概念、分类、分布等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相关农业图片,增强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农业知识的PPT,包括文字、图片、案例等。
2.准备农业案例材料,用于小组讨论。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农业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农业的定义、分类、分布等基本知识,讲解农业的重要性。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学生对农业知识的理解。
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农业案例,讨论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因素。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2344a2ad52d380eb62946deb.png)
【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经验和相关资料了解农业的重要性。
2.知道农业的含义和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
3.据图掌握我国种植业的南北差异和主要农作物。
4.知道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和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相关图文资料了解农业的分类和重要性,初步学会运用图文资料解决地理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1.我国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2.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难点:建立不同农产品主要产区的规划设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品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地形、气候等。
探究新知:板书:一、农业及其重要性教师:我们刚才知道了我们周围的很多物品都直接或者间接来源于农业,农业的劳动对象是什么呢?教师:对,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0、91页图文资料,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最基本的生活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农业,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运用相关资料说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完成教材第92页活动第1题。
教师(精讲点拨):因此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我国才真正实现了现代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创造了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上约20%的人口的奇迹,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3页图4.8和图4.9,完成教材第92页活动第2题,分析图片反映的信息是否能够证明我国的这个成就。
教师: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仍然比较薄弱,国家也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同学们可以阅读教材第92页资料,了解不同的农业形式。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84c72c96294dd88d0d26bc7.png)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88629b67ec102de3bd8987.png)
教学课题农业课型新授本课题教时数:本教时为第教时备课日期月日教学目标:了解农业是主要部门以及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提高读图、析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了解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教学方法与手段:讨论法指导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教师提问]同学们,什么是“三农”问题?[资料展示]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师生小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教师承转]农业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首要问题. 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你知道什么是农业?主要农业部门有哪些?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这就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内容.[教师承转]同学们,那么什么是农业呢?农业主要包括哪几个部门?主要农业部门[学生讨论]直观了解农业,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的意识.[师生小结]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农业产品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农业主要包括农、林、牧、副、渔业五个部门.[出示板书]1.农业:农业(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深刻理解农业包括的各个部门. )[学生活动]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学生在资料收集、交流和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对本节的有关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对能力的培养大有益处,同时获得成就感,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师生小结]农业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农产品,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和消费市场.[教师承转]可见,人们的生活、工业生产的原料和消费市场,都离不开农业. 下面是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你赞成哪一个说法?为什么?人们对农业地位的看法──我国人口这么多,粮食生产太重要了.──只有农村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应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教师小结]从我国人口的角度来说,农业是解决人民温饱的基础;从中国实现现代化来讲,农村实现现代化是瓶颈;对于国家决策者而言,农业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中之重. 正因为如此,农业是支[学生活动]结合乡土地理说明农业与日常生活、工业生产的密切联系.3.3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本节教材是自然地理中关于气候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学好本节内容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地理现象,学会用科学的态度分析现象和问题,并利用所学为生产和生活服务.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1、 知识积累与疏导: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降水的分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出示板书]2.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小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发表见解,其他学生质疑补充.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高度看问题.授后小记:授课日期 月 日布差异. 认知率达100%2、技能掌握与指导:利用雨量器和量杯等仪器,测出降水量,运用图表资料,说出降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学会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利用率达100%3、智能提高与训导:通过共同探讨,小组合作发现问题,解决疑难,发展智能.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互动率达100%4、情意修炼与开导: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南通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投入率95%5、观念确认与引导: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 认同率达100%三、障碍与生成关注对教材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地区分布不容易理解和归纳,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目标偏离,应着重在图的阅读分析上下功夫.四、学程与导程活动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有关南通地区降水资料(一)创设情景,引出问题1、录像:降水的各种类型,某地特大暴雨造成的损失.2、引出问题: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现象,你从中有何感想?地理新课标要求将学生从科学世界回到他们的生活世界,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创设这一富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地理现象,能充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二)合作交流,分析影响设置多张小卡片,每张小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的句子,参照第一张小卡片,用实例或者推测的方法,在其他小卡片的空白处写出这种降水状况可能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全面,能说出两三个方面就值得肯定. 关键是由此项活动使学生加深认识降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三)阅读图表,自主学习,展开讨论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阅读北半球某地年降水量的月份分配图,回答该图反映了哪些地理信息.2、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分析判断推理世界各地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四)绘制图表,提高能力用资料中给出的降水量数据,参照“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步骤,画一幅降水量柱状图.在以上两个教学情景场中,教师适时启发,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并始终以学为主线,为学生提供学习的经历和活动的框架,重视学生的领悟与感受过程,优化深化教学情景,为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留下解决的空间.五、笔记与板书提纲(一)降水与生活1、什么是降水2、降水量的测定(二)降水的季节变化(三)降水的分布1、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六、练习与拓展选题1、由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是怎样变化的?2、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与大陆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七、个别与重点辅导学生姓名略.八、反思与点评记录下面我谈谈关于设计此教案时的几点体会和思考:1、关于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新观念下的教学设计核心是“课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前的主要任务是设计策划如何有效地利用教材这一载体,使之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环境背景相吻合,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因此,在本教案设计中,我更多地思考怎样灵活处理教材,充分考虑本人教学特色、学生特点和现实环境特征,设计营造出耳目一新的课堂教学. 只有此时,教师的作用才大大提升,教什么,怎样教,更多的取决于教师,而不是教材,作为教师,我在教学设计的创造中也得到更多的喜悦体验.2、从“施工图纸”式向“预案”式的教案变革教学过程是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的特点,而“施工图”式的教案,必然是教师按设计来提问,学生作答,从指导思想上就忽视学生的问题发现,学生也就只可被动相随. 久之,学生的创造力被抹杀,积极性被削弱. “没有问就没有学生真正的学”,“学常常以问而起”所以设计本教案时,我采用“预案”的方式,引导学生提问,师生共同随问而动,在争论质疑中,最后做到“拨云见日”,解惑释疑,甚至有时可以没有真正答案,学生带着问题课后再探究,好的教学设计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而持续地学.。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771621352ea551810a68789.png)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根据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文。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讲授新──识农业,说农业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fe2deb8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d6.png)
《农业》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农业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认识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掌握我国主要农业区域的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于使学生明确农业的内涵及意义,掌握不同农业类型的划分及其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复杂多变的农业地域特色及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需注重通过实例、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包括准备教学课件,包含农业相关图片、地图、数据表格等资料,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
同时,准备相关农业区域的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不同农业区域的认识。
此外,还需准备一定数量的习题,以便课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通过上述准备,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则与农业相关的有趣小故事或展示一系列关于农业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故事或图片应尽量选取那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内容。
随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象背后是什么在支撑吗?”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
二、新课讲解1. 农业概念及分类在讲解农业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农业的概念,即农业生产活动的总称。
随后,教师可以详细介绍农业的分类,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等。
每一种农业类型,教师都应通过图示或实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 农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在讲解农业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时,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地图,指出我国的主要农业区及其气候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如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的成功经验。
4.2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4.2农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d484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5.png)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和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区域认知:了解农业在不同地区的特点和分布,认识我国农业的主要产区及优势。
2.综合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农业发展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地理实践能力:学会观察身边的农业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农业科技与用:
-改良品种
-提高产量
-减少农药使用
农业与生态环境:
-土地利用
-水资源利用
-生物多样性保护
农业政策:
-农业补贴
-农产品价格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
板书设计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调整,以满足教学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
首先,我觉得板书设计得还不错,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农业的分布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来理解农业的分布,他们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这让我感到欣慰。
4.例题四:分析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关系。
答案: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支撑。农业为农村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5.例题五:分析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的作用。
答案:农业政策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农业补贴、农产品价格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的发展。同时,农业政策也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农业信息,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景观图片,如东北平原的稻田、黄土高原的苹果园等。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创新教案(第1课时)(1)】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农业》【创新教案(第1课时)(1)】](https://img.taocdn.com/s3/m/6514cb71a216147917112888.png)
《农业》设计(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教材有两个框题:一是农业及其重要性,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农业,农业的四个主要部门,揭示农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农业的地区分布,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的东西及南北差异,来引导学生探讨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例如:地形、降水、温度带的关系,为下一课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在预习中看就懂的知识例如农业的概念,农业的不同部门,不在课堂过多讲解,把课堂重点放在了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差异的分析上。
【学情分析】学习农业地理,对初二的学生来说,有些陌生而感到比较困难。
所以通过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1.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2.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不同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的图片):看到这些图片,你想到了哪一行业?同学们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讨论图片反映的这些产业,哪些适合在本地发展。
教师:同学们讨论为什么不适合某些产品的生产。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农业,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及不同农业类型的分布规律。
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任务1 知道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思考:什么是农业?农业的生产部门有哪些?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教师: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了解不同农业类型的特征,列举自己知道的相关农业类型的产品。
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棉花等农作物,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种植业。
种植、养育、保护、采伐林木以及对树胶、松脂等林产品进行采集和加工,这样的生产部门称为林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地理上《农业》教学设计(第1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的重要性。
2.阅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农业在我国的地区分布差异。
2.教学难点:农业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图文、活动、阅读资料等,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通过问题引导、图表分析、综合比较,了解农业的重要作用及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从数字中国入手,贴近学生生活,形成感
性认识。
教师:食物是人的生存之本,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消耗的食物量更是惊人,那么如此重要的食物来自哪个经济部门呢?
学生回答预设:农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拉近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感受到农业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学习做铺垫。
】
讲授新课──识农业,说农业
教师: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请大家阅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是农业?
学生回答预设:都直接或间接于农业;劳动对象是生物;获得的劳动产品是生物本身。
教师:结合图说出农业的主要部门。
学生回答预设: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资料启发引导学生,得出农业的概念和分类。
】
教师(小结):农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五大部门,这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教师:大家阅读资料“多姿多彩的现代农业”,了解我国的现代农业。
教师:你的早餐吃了什么?除了“食”,生活中的其他方面,还需要农业吗?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预设:衣、住、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知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展示“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的示意图,请同学们读图(四国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世界、部分国家单位面积水稻产量),寻找证据,证明这个说法。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读图验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
教师:让学生读“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
2.东部和西部各有哪些农业类型?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发展种植业?
4.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5.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哪些属于天然林?哪些属于人工林?
6.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
学生:读图思考回答。
教师:让学生读“中国东部地区的农作物分布示意图”,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地
区
主要耕地类型
熟
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学生:读图讨论,填写表格。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图得出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东部与西部的差异,南方与北方的差异),通过问题的引导一步步认识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接着结合地形、气候、河流等所学内容,引导学生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自然原因,加强前后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活动:完成活动“我国农产品主要产区的建设规划”。
【设计意图:加强对地形、气候与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的关系的理解;了解在西部地区应当如何开展农业生产,并认识我国西部地区种植业区的常见农作物;进一步理解我
国东部南北方农业的差异,为今后高中学习农业规划打下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