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龙岩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高三
2010-05-28 09:10
福建龙岩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桂棹兮兰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刊、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
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
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
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
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
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田皆不登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B.躬自抚循劳来来:回来的灾民
C.朝廷方更化立法法:王安石的变法
D.今乃于此托于彼今:现在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3分)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2)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人是通过早霞已散,晓月犹明,,等景象来表现“早行”的。(2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季康予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用“正”字诠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狠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孔子的为政观。(3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克定身子挺直地跪在那里,两只手左右开弓地打自己的脸颊。他那张白皙的、清秀的长脸被打得通红。他还是不停地打着。
这段文字描写克定在外嫖妓女,骗妻子首饰当卖的丑事被发现后,挨高老太爷责骂,自己打自己的情景。(《家》)
B.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海棠社”成立后,大家兴奋之极,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怡红公子宝玉压尾,而薛宝钗、林黛玉技高一筹。对李纨的评判宝玉完全赞同。(《红楼梦》)
C.就在人们混战时,甘果瓦却被国王的部下抓住了。甘果瓦一走出巴士底狱,就奔向圣昂图纳街。在广场中央的石头十字架下,他遇到了弗罗洛。原来是弗罗洛早先跟他约好的,他们利用无赖汉的口令和钟楼的钥匙,以及准备好的小船,向城岛走去。(《巴黎圣母院》)
D.“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万没有想到。”聂赫留朵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