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诗歌知识点
高考语文必背诗歌知识点1. 古代诗歌的特点古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其特点是琅琅上口、字字珠玑、意味深长。
古代诗歌分为两种形式:五言和七言。
五言是指每句诗有五个字,七言是指每句诗有七个字。
这两种形式的诗歌构成了古代文学的主体。
2. 五言诗的代表作品五言诗的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鹿柴》、《静夜思》等。
其中,《登鹳雀楼》以其雄奇的气势和豪放的词句展现了写景的艺术;《鹿柴》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寥寥几笔描写出了作者生活的艰辛;《静夜思》则以平凡的生活场景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思考。
3. 七言诗的代表作品七言诗的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白日依山尽》、《渔歌子》等。
其中,《长恨歌》是一首描绘杨贵妃悲剧的长诗,通过描绘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抒发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白日依山尽》则以其简练的词句和意境深远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岁月匆匆的感慨。
4. 唐诗宋词的代表作品唐诗和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其中的经典之作屡见不鲜。
唐代的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雪》、《春夜喜雨》等;宋代的代表作品有《青玉案·元夕》、《浣溪沙·游子吟》、《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妙绝伦的艺术表达和丰富多样的情感描写,让人沉醉其中。
5. 近现代诗歌的特点及代表作品近现代诗歌强调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其特点是包容多元的写作方式和立场。
代表作品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游园不值》、《登高》等。
这些作品展现了现代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方式,其开放的主题和个人的表达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总结起来,高考语文必背的诗歌知识点包括古代诗歌的特点、五言诗和七言诗的代表作品,唐诗宋词的代表作品以及近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熟悉并理解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高考语文的学习,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的魅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和理解,掌握这些重要的诗歌知识点,为高考取得优异的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诗歌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知识第一篇:中国古代诗歌知识中国古代诗歌知识(P)——LJX中国文学源流?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古代诗歌分类(诗、词、曲)——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不同主旨)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
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学习古诗词的时候不但要背诵名篇名句,还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作出解释。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背古代与解释,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必背古代诗词名句与解释(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解读]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
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十月之交》[解读]高地变成山谷,深谷变成山陵。
据科学推测,喜马拉雅山这个地方在七千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多变。
也比喻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总是向它相反的方面转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解读]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由此可知,一个人要胜任工作,必须首先学好本领。
今日读好书,来日才能大展鸿图。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论语·卫灵公》[解读]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
这句话说的是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格要求自己,进步就快;宽容别人,就会远离怨恨。
躬自:自己。
“厚”后省略了一个“责”字。
责:责备,要求。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大学》[解读]如果天天洗涤能使面容清洁新鲜,那就每天都要洗涤干净,保持清洁、新鲜,而且要日日都保持下去。
这句是商朝开国贤君汤刻在盘子上的铭文,叫“汤盘铭”。
刻在洗涤的盘子上,天天可以看到,起警告、提醒、勉励的作用。
这里借指要让自己的道德修养、精神面貌永远是新鲜而清洁的。
日新:这里指在道德上日日更新。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解读]木料经过木工用墨线(木工用具)划直线加工以后,就变直了;金属物品在磨刀石上磨砺后,就能锋利。
这两个比喻用来说明人经过学习磨练,自我反省,就会变得聪慧明智,不犯错误,也越来越坚强。
砺(lì):磨刀石。
古诗词常识
古诗词常识《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多用“赋”“比”“兴”的手法。
《关雎》(关关雎鸠)是《诗经》首篇,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首优美动人、影响深远情歌,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选自《诗经·周南》。
《君子于役》选自《诗经·王风》,睹物怀人、情景交融,妻子思念丈夫的深情。
《蒹葭》(蒹葭苍苍)爱情诗,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恋,欲见而不得的惆怅,选自《诗经·秦风》。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选自《乐府诗集》,此诗为汉乐府中的民歌。
《观沧海》(东临碣石)曹操,字孟德,三国时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大海宏伟壮丽的景象、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概、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龟虽寿》(神龟虽寿)曹操,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饮酒》(结庐在人境)陶渊明,东晋诗人,此诗是田园诗的上品,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追求平静,自由生活的志趣,选自《陶渊明集》。
《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陶渊明,写作者隐居归田后的劳动生活。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南北朝时北方民歌,木兰纯朴、勇敢坚强的品质和爱国精神。
《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王勃,字子安,唐朝初年诗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旷达爽朗、共勉互励的惜别情怀,积极乐观的态度、宽阔的襟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选自《王子安集》。
《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颈联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与王维并称王、孟,选自《孟襄阳集》。
山村田园风光和农家生活情趣,老友间朴素深厚的情谊。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孟浩然,前四句描绘洞庭景色,气势磅礴;后四句表明心迹,含蓄得体,第二联可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相媲美。
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
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
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风】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
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古诗中的文学常识
古诗中的文学常识古诗中的文学常识一、按要求写诗句。
(1)描写儿童的有关诗句:(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2)歌颂情谊的有关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蕴含哲理的有关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4)描写春天的有关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5)描写夏天的有关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描写秋天的有关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7)描写冬天的有关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8)思念家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9)送别友人的有关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思念亲人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11)赞颂梅花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12)赞颂竹子的诗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3)表现忧国忧民情怀的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14)表现戍边将士生活的诗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5)描写山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16)赞颂小草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17)描写乡村生活的诗句:(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二、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1)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2)中秋佳节,皓月当空。
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集锦必考知识点总结
诗句集锦必考知识点总结诗歌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形式,它以韵律和节奏为特征,表现了诗人深厚的感情和对世界的独特理解。
诗句集锦中所包含的知识点涉及诗歌的形式、修辞手法、意象和主题等方面。
下面是对诗句集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一、诗歌的形式1. 诗歌的基本形式诗歌的基本形式包括诗的长度、韵律和节奏。
常见的诗歌形式有诗、词、曲等。
其中,诗有长短之分,短诗包括词、绝句,长诗包括律诗、古体诗等。
2.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韵律是指诗歌中的韵脚,而节奏指的是诗歌中音符的分布和重音的把握。
不同的韵律和节奏能够产生不同的诗歌效果。
3. 诗歌的表现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对韵、对仗、平仄、叠起等修辞手法。
这些手法可以让诗歌更加丰富和生动。
二、诗歌的修辞手法1. 比喻比喻是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通过比方、象征等方式使诗句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比喻有拟人、拟物、拟景等。
2. 比兴比兴是指利用两个相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诗歌中的主题或情感。
3. 换喻换喻是指用不太相宜的东西替代实际的事物,以达到表现的效果。
4. 借代借代是指用一种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以达到修辞的目的。
5. 排比排比是指通过对比有规律的排列,以强调诗歌中的情感或主题。
6. 对仗对仗是指诗句中对称的排列,使得诗歌更加流畅和优美。
7. 押韵押韵是指诗句中的韵字在某种程度上相同,以达到诗歌整体的和谐。
三、诗歌的意象1. 自然意象自然意象是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景物、气象、动物等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社会意象社会意象是指通过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对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3. 宗教意象宗教意象是通过对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方面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宗教的理解和信仰。
4. 历史意象历史意象是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等的描写,来表现诗人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
四、诗歌的主题1. 爱情主题爱情主题是诗歌中常见的一个主题,在诗歌中可以通过对爱情的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情感和情怀。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典藏大全(值得收藏)
中国古代诗词名句典藏大全(值得收藏)中国古代诗词名句精选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 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 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0.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日月风雨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诗词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词的历史渊源1. 诗的起源:中国古代诗歌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歌谣和歌辞,最早的诗歌是用于宗教祭祀和祈福的歌谣,后来在礼仪、宴会等场合中也开始有所应用。
2. 词的起源: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楚辞、国风等,最早是作为一种民歌而出现,后来在汉代开始有文人创作,进而发展成为具有严格格律的文学体裁。
3. 诗、词的结合:诗与词在中唐时期开始融合,形成了新的文学形式——词。
这种文学形式具有较为独特的韵律格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诗词的基本结构和形式1. 诗的基本结构:诗的基本结构一般由词、韵、律、曲和字等组成。
词指的是诗的主要内容;韵是指诗句的韵脚,是诗歌的一种声韵形式;律是指诗的韵律格律,包括平仄、押韵等;曲是指诗的曲调,是在演唱时所取的调子;字是指诗歌的语言文字。
2. 词的基本结构:词一般由曲子和词牌组成,曲子用以配合歌唱,唱词时使用;词牌是指一种特定的韵文模式。
3. 诗的形式:古代诗歌的形式很多,有长短句、平仄、切韵等不同方面的要求,常见的诗体有诗三百首、唐诗宋词等。
4. 词的形式:古代词的形式有很多种,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牌、歌谣等。
五、诗词的艺术特点1. 含蓄、抒情:诗词以及词牌的表现形式基本上都是含蓄、抒情的,善于通过比喻、拟人、夸张、象征等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情感,显示出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 清新、婉转:诗词的表达形式往往清新、婉转,用词简练、意境深远,深得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
3. 寄托思想:诗词常常借助音乐、曲调、韵律等手法,通过意象的融合表达人们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达到美的境界。
4. 丰富表现:诗词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技巧,如偶作、对仗、转折、排比、夸张、比喻等,使诗词文章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六、诗词的流派和代表作品1.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包括了300多种格律体制,属于古典诗歌的一种。
代表作有:《静夜思》《登鹳雀楼》《长恨歌》等。
古诗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诗常用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常用古诗知识点1、古诗的基本概念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有着严格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古诗的内容一般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古诗的基本特征是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为核心,通过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2、古诗的形式分类古诗按照语言的音韵形式和节奏的配合、前后文意的延续分为不同的形式,主要有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乐府诗、绝句、律诗等等。
其中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是古代最常用的两种形式,乐府诗则是具有古代民歌特色,形式较为灵活。
3、古诗的韵律结构古诗的韵律结构是古诗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由词责、字辅两部分组成,字辅又分为平水韵、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
古诗一般都要求每句的韵尾必须相同,这种用韵尾押韵的手法使古诗具有了独特的韵律美。
4、古诗的格律要求古诗不仅要求用韵辅字、句式整齐,还要求句子之间的呼应和衔接,具有对仗、平仄、开头、止口等特征。
其中,对仗是古诗的一个重要特征,工整的对仗可以增加诗歌的艺术效果。
5、古诗的审美特征古诗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语言的精湛、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真挚等方面。
古诗以言简意赅、意味深长为美,表现出一种令人陶醉的韵律美。
6、古诗的创作方法古诗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选题、构思、铺垫、起承转合、点题等环节。
在古诗的创作过程中要注意选用适当的题材,善于构思细节,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精心布置诗歌情节。
7、古诗的修辞手法古诗具有丰富的修辞手法,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象征等等。
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古诗文章生动、富有变化和韵味。
8、古诗的阅读方法古诗的阅读方法包括把握诗歌的意境、品味文学的魅力、解析诗句的意义、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等方面。
通过对古诗的细致品读和深入解剖,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含义和魅力。
以上就是古诗的常用知识点的总结,接下来将对古诗的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解析。
二、常用古诗知识点解析1、古诗的基本概念解析古诗是指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其内容一般以抒发情感、描写景物、反映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
诗语知识大全集
诗语知识大全集1. 诗歌是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文艺形式。
2. 诗歌形式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赋等。
3. 古体诗是指采用汉字古体字写成的诗歌,具有五言、七言、律诗等形式。
5. 词是一种具有韵律、押韵的文学形式,常用于抒发个人情感。
6. 曲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文学形式,有词曲、曲艺等不同类型。
7. 赋是一种抒发思想、描写景物等的文艺形式,有诗赋、散赋等不同类型。
8. 中国古代文化中,诗歌占有重要地位,被视为文化的瑰宝和民族的精神财富。
9. 中国古代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王之涣等,他们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篇。
10. 在现代,诗歌仍然是文艺界的重要领域,有许多当代诗人的作品被广泛传阅和欣赏。
11. 诗歌的题材广泛,可以表达个人的情感,描绘自然风景,传达社会现实等。
12. 诗歌的语言通常具有较高的艺术性,通过形象生动、富有感情的描写来体现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13. 阅读诗歌不仅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思想,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
14. 在创作诗歌时,要注重表现感情,创造生动形象的语言,使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
15. 中国古代的诗歌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和文化内涵,其影响力已超越了国界,成为了世界文学的宝库之一。
16. 诗歌是一种始终流传下来的文艺形式,它既反映了历史,又展示了人类的情感和想象力。
17. 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诗骨梅花”、“梅花三弄”等至今在文化领域中仍有重要的地位。
18. 在文学上,毛泽东、鲁迅、朱自清、余光中等作家都有着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
19.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春晓》等都是经典的诗歌作品。
20. 诗歌的创作需要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开阔的思维能力和经过长期锤炼的写作技巧。
21. 诗歌的语言可以是原生态的、情感性的、象征性的等等,艺术形式可以多样化。
22. 一首好的诗歌,不仅需要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还需要让读者有共鸣,带有思想性和审美性。
部编版古诗词译文必背知识点
部编版古诗词译文必背知识点部编版古诗词译文必背知识点涵盖了从小学至高中阶段的古诗词,这些知识点不仅包括诗词原文,还包括其译文、作者背景、诗词鉴赏以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1. 《静夜思》 - 李白-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看起来就像地上的霜。
我抬头望向明月,低头思念远方的家乡。
- 作者背景: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
2. 《春晓》 - 孟浩然- 译文:春天的早晨,我被鸟儿的啼叫声唤醒,不知在夜里下了多少场雨。
花落知多少,但春天的景色依然美丽。
- 作者背景:孟浩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 译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作者背景:王之涣是唐代诗人,以边塞诗著称。
4. 《江雪》 - 柳宗元- 译文: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作者背景: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与韩愈并称“韩柳”。
5. 《望岳》 - 杜甫- 译文: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作者背景:杜甫是唐代诗人,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 译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作者背景:苏轼是宋代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多才多艺,被誉为“东坡先生”。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辛弃疾- 译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作者背景: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以豪放派词风著称。
8. 《青玉案·元夕》 - 辛弃疾- 译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诗词鉴赏:此词描绘了元宵节夜晚的繁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第一篇: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中国古典诗词名句大全(精华版)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
——(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6.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7.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8.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1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11.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令》12.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1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15.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6.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17.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18.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19.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20.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日月风雨1.峥嵘赤云西,日脚下平地——唐.杜甫《羌村三首》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原游》3.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4.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7.明月却多情,随人处处行——宋.张先《菩萨蛮》8.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三国.魏.曹植《怨歌行》9.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1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朝.王维《鸟鸣涧》11.月光如水水如天——唐.赵嘏《江楼感旧》12.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唐.李白《把酒问月》13.暮雨不来春不去,花满地月朦胧——宋.贺铸《江城子》14.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唐朝——岑参《暮秋山行》1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诗词知识大全(值得收藏)
诗词知识大全(值得收藏)诗词知识大全【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盛行于春秋以前。
它集中地保存在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部集《诗经》之中。
东汉以后,五七言诗兴起,此诗体渐趋衰落,唐以后四言诗则少见【骚体】即楚辞体,诗体名。
起于战国时楚国,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作。
此类作品突破了四言定格,句式长短参差,形式比较自由,多用“兮”字以助语势,文采绚丽,语言优美,抒情成份较浓,富于浪漫气息。
后世把这种形式的诗歌称之为骚体。
【乐府】诗体名。
乐府原是音乐官署,汉武帝(刘彻)时始建,掌管朝会游行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来把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称之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魏晋及其以后的诗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虽不入乐,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宋元以后的词、曲,因为是入乐的,有时也称为乐府。
【古乐府】指汉、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
后代摹仿其体制的作品,有时也称古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
汉代题用“行”者较多,如《陇西行》、《妇病行》等。
南北朝题用“歌”者较多,如《子夜歌》、《琅琊王歌》等。
文人拟乐府的作品,诗题也常标以“歌”、“行”。
“歌”、“行”有时在诗题中连用,如汉乐府民歌有《怨歌行》,曹植有拟作的《怨歌行》。
“歌”、“行”名称虽不同,但并无严格的区别,当两者连用时,则作为一种诗体名称。
歌行体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句式可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
歌行体的诗,题目并不一定都标上“歌行”的字样。
【古风】诗体名,即“古体诗”、“古诗”。
风,即诗歌的意思,是由《诗经》中的《国风》而引申出来的。
唐代及其以后的诗人作古体诗,还有以“古风”作诗题名的,如唐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
与古体诗相对称,产生较早。
每首句数不拘,句式有三、四、五、六、七言和杂言等形式,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者较多。
文学文化常识100条
文学文化常识100条以下是100条文学文化常识: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陆游的《游山西村》。
2.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陶渊明的《饮酒》。
3.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出自李商隐的《乐游原》。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出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
5.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出自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6.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出自柳宗元的《江雪》。
8.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的《望岳》。
9.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屈原的《离骚》。
10.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高适的《别董大二首》。
11.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燮的《竹石》。
12.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4.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屈原的《离骚》。
15.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出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
17.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18.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
19.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孔子的《论语·述而》。
2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孔子的《论语·颜渊》。
21.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2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3.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出自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
诗歌的常识及基本常识
一、诗歌体裁及情感1、山水田园诗内容情感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
②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
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2、边塞军旅诗内容情感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怀古咏史诗内容情感4、托物言志诗内容情感怀古伤今-借古伤己-借古讽今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5、羁旅思乡诗内容情感①天涯漂泊羁旅愁。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
②望尽天涯怀人愁。
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思念。
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
或表达人生感叹,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6、送别怀人诗内容情感标题中有送别赠酬等“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态。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7、爱情闺怨诗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古诗十九首 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无名氏文人的五言诗,形成了特殊的含蓄风格,善于运用比兴手法,为中国诗歌史的重要作品。
它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对后世文人抒情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建安诗风的出现也作了准备。
《古诗十九首》是汉代文人创作的五言诗集,收录在《文选》卷二十九。
它表达了共同的感情和人生志向,揭示了许多人生哲理,如永恒与有限、人的心态与生命周期、忧郁与欢乐、亲疏等。
《古诗十九首》的内容丰富,既有现实主义的描述,也有浪漫主义的幻想;既有哲理性的思考,也有抒发情感的描绘。
语言清新优美,节奏明快,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古诗十九首》作为古代抒情诗的典范,善于抒情而不尽之言,委婉婉转,反复低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古诗十九首》的影响下,汉代诗歌由汉族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并出现繁荣局面。
诗歌知识点大全(整理精品版)
高考诗歌鉴赏知识总括[复习教(学)案]鉴赏复习解题指导-形象意境类【解题技巧】分类解析:(一)形象意境类名词解释:形象――形象理解和分析,是诗歌鉴赏的要点。
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事象、物象、意象(事象物象以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等,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都是诗歌中的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意境――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
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1。
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2。
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3、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1.“╳╳的寓意是什么”,“╳╳指什么",“╳╳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
2.“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1、人物形象:身份+性格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唐诗三百首》经典古诗词名句150句,国学经典必背(收藏)
《唐诗三百首》经典古诗词名句150句,国学经典必背(收藏)2022-09-04 01:06·庵下听雨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临近中秋, 祝朋友们中秋快乐!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唐诗距今已有一千多年, 许多诗篇仍然广为流传。
唐朝的著名诗人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家小圣李商隐、诗家紫薇杜牧、诗星孟浩然、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七绝圣手王昌龄、苦吟诗人贾岛等等。
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
我们读《唐诗三百首》, 一定要背下这150句千古名句。
#头条创作挑战赛# #打开眼界#李白(701-762), 表字太白, 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出生于当时唐安西大都护府所在的碎叶城(今吉尔斯坦境内)。
诗仙 - 李白1.入我相思门, 知我相思苦。
——李白《秋风词》2.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李白《夜宿山寺》3.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4.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5.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6.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7、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8、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其一》9、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10、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11.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12.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上李邕》13.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14.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15.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古诗词名句解读大全知识点总结
古诗词名句解读大全知识点总结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名句更是闪耀着智慧和艺术的光芒。
这些名句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吟诵着历史和人文的传承。
下面,我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古诗词名句的解读知识点。
1.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杜牧《秋夕》)这句名句通过对山、云、雨和月的描绘,表达了在秋夕这个夜晚,即使身处远离的地方,人们都能共享同一天空下的自然美景,将距离与差异隔绝,拉近了彼此的心灵距离。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句词直接将明月与酒与问天相结合,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明月象征着人生中的美好与追求,用来凝视月亮,寄托了对于真、善、美的憧憬。
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这是一句充满激情和英雄气概的名句。
作者鼓励人们不畏死亡,坚守信仰,把自己的忠诚和热血照亮历史,让英名流传下去。
这句诗表达了对自由、民族和人民的热爱,激励人们追求真理并勇敢地捍卫。
4.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佚名《越人歌》)这句诗以山、木、枝和心为象征,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因思念而心生喜悦,以及深深地爱慕之情。
同时,这句诗也折射出了人与人之间在感情交往中的复杂纠葛和无奈。
5.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杨万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句诗通过对黄鹂、翠柳、白鹭和青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秋夜清凉明亮景象的赞美之情。
同时,也借景抒发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的向往之情。
以上是一些古诗词名句的解读知识点总结。
这些名句不仅包含了浓厚的文化底蕴,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爱情等主题的独特表达方式。
通过深入理解和解读这些名句,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智慧和情感的卓越,从而拓宽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借鉴这些诗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将诗意融入现实生活之中,丰富并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完整的诗语知识大全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伴随了中国人五千年的历史。
在诗词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独属于诗词的术语,这些术语让诗词得以完善,让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诗,对于每一个诗词爱好者来说,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风】诗体名。
即"古诗"、"古体诗"。
李白有古风五十九首,明胡震亨谓其内容"非指言时事,即感伤己遭",中有不少名篇。
【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诗体名,和近体诗相对。
产生较早。
每篇句数不拘。
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
后世使用五、七言者较多。
不求对仗,平仄和用韵也较自由。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春秋以前的诗歌,如《诗经》,大都为四言。
汉代以后,格调稍变。
自南朝宋齐以后,作者渐少。
【五言诗】诗体名。
由五字句所构成的诗篇。
起于汉代。
魏晋以后,历六朝隋唐,大为发展,成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
【六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六字。
相传始于西汉谷永,一说东方朔已有"六言",其诗均不传今所见以汉末孔融的六言诗为最早。
有古体近体之分。
但均不甚流行。
【七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
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魏曹丕《燕歌行》,为现存较早的纯粹七言诗。
到了唐代,大为发展。
有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
与五言诗同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杂言诗】诗体名。
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
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
【乐府】本指古代音乐官署。
"乐府"一名,始于西汉,惠帝时已有"乐府令"。
至武帝始建立乐府,掌管朝会宴飨、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诗歌和乐曲。
乐府作为一种诗体,初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宋元以后的词、散曲和剧曲,因配合音乐,有时也称乐府。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体。
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
后遂有"歌行"一体。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行"是乐曲的意思,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贞《索隐》。
【赋得】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
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
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后遂将"赋得"实用为一种诗体,即景赋诗者亦往往以"赋得"为题。
【联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相联成篇。
传始于汉武帝时《柏梁台诗》(疑系后人伪作)。
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后来习用一人出上句,续者须对成一联,再出上句,轮流相继。
旧时多用于上层饮宴及朋友间酬应,绝少佳作。
【集句】旧时作诗方式之一。
截取前人一代、一家或数家的诗句,拼集而成一诗。
现存最早的集句,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旧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排律】诗体名。
律诗的一种。
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每首至少十句,有多至百韵者。
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
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八句,四韵或五韵。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应制诗】封建时代臣僚奉皇帝所作、所和的诗。
唐以后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
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少数也陈述一些对皇帝的期望。
【试帖诗】诗体名。
也称"赋得体"。
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内容必须切题。
清代限制尤严。
【古绝】对不讲平仄的古体绝句的通称相对今体的绝句"律绝"而言。
古绝多用拗句,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
有些绝句用的是仄韵,但全诗用律句,或用律诗容许的变格和拗救。
【入律古风】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
特点为:1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2换韵,且多为平仄韵交替;3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诗余】指“词”而言,有长调、小令、慢、引等不同格式,用“词牌”作为格式的标志。
【句式】句式是指一句诗的节奏。
参考【节奏】【谋篇】谋篇指诗词的结构章法而言。
对于诗,前人总结的经验很多,但归结起来一般不出“起”、“承”、“转”、“合”四字。
【平仄】“平仄”就是古人对声调的区分,以今天的普通话来说,“平”就是第一声(阴平)、第二声(阳平),“仄”就是第三声(上声)、第四声(去声)。
(原来平是指平声,仄是指上去入三声,但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
)【四声】即语调的平上去入,合称四声。
【平起与仄起】平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平声,仄起指首句第一二字均为仄声。
这是近体诗平仄句式的构成之一种。
具体请参照【平仄简表】【平起平收与仄起仄收】构成近体诗的基本句型,即首尾的平仄相同,如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
具体请参照【平仄简表】【句脚仄起平收】这是近体诗押韵的基本规则,即上句不押韵,仄声收,下句押平声韵。
【对句与邻句】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联】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粘对】即是指在平仄上,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具体请参照【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
【对句相对,邻句相粘,首尾相应】律诗每一联为两句,同一联的上句与下句称为对句,上一联的下句与下一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对句相反:指同一联上下句平仄相反,如上句是平平仄仄平,下句为仄仄平平仄。
邻句相粘:指上一联的下句起句平仄,与下一联的上句起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第二联的下句天气晚来秋,是仄仄仄平平,仄仄起,则第三联的上句明月松间照,应也是平平起,所以是仄仄仄平平,但是因为句脚必须以仄声收,便变成了头粘脚不粘,是仄仄平平仄。
首末相应:首句平仄与末句平仄相同。
如山居秋暝首句空山新雨后,平平仄仄仄,末句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仄。
【失对与失粘】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
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
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
【孤平】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
但这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
【拗句】救了孤平的句子,叫作拗句。
【拗救】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
【三平调】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三平调有两种情况:1、五言的仄起平收句:仄仄仄平平中,第三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仄仄平平平,就犯了三平调。
2、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工对】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借对】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
【流水对】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
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合掌】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
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
【诗韵】指作诗所押的韵或所依据的韵书。
隋时陆法言着《切韵》,共分206韵部,分部太细,不便押韵。
唐初规定相近的韵可以同用。
南宋时,平水人刘渊编《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同用的韵合并为107韵,后人又减为106韵,并称为平水韵,这便是沿用至今的诗韵。
唐代实际所用的韵部,和平水韵所编大致相同。
【叶韵】一作"谐韵"、"协韵"。
诗韵术语。
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南北朝有些学者按当时语音读《诗经》,感到好多诗句韵不和谐,便将作品中某些字临时改读某音。
明陈第始用语音演变的原理,认为所谓叶韵的音是古代本音,读古音就能谐韵,不应随意改读。
【押韵】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韵部】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
【唱和】作"唱酬"、"酬唱"。
谓作诗与别人相酬和。
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1和诗,只作诗酬和,不用被和诗原韵;2依韵,亦称同韵,和诗与被和诗同属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3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4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