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油田某油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油田某油层储层精细描述方法研究
【摘要】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某油层描述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现代沉积理论,以岩心资料为依据,从油层对比、沉积环境、油水分布特征等方面对A 油田某油层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某油层射孔方案编制、油田开发方案制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某油层储层描述研究
1 前言
A油田某油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相沉积,空气渗透率一般在0.1~1.5mD 之间,孔隙度在10%~16%之间,属于低孔、特低渗储层。为降低启动压力梯度,建立有效驱动体系,提高井网控制程度,试验区采用井距300m、排距80m的大规模压裂矩形井网线性注水方式;为使井网系统面积波及系数最大,驱替效率最高,试验区井排方向采用裂缝系统方向,即北东70°方向。为了搞清某油层地质特征,从油层对比、沉积环境和油水分布等方面开展了项目研究。
2 建立垂向细分对比标准
某油层目的层地层厚度约340m,垂向划分为四个油层组。经过分析,决定GR、RLLD、RLLS、微电极、AC测井曲线作为垂向细分对比和微相识别曲线(如图1,2)。
在各级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试验井测井曲线特征进行闭合对比,将某油层细分为52个沉积单元。
3 某油层沉积环境
3.1 建立测井相模式
通过对取芯井分析,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为绿色、灰绿色泥岩沉积,岩性以泥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三角洲分流平原相主要为紫色、紫红色砂、泥沉积,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岩性较三角洲前缘沉积粗。在某油层主要选取了GR、AC,RMG、RMN曲线,同时配合深浅侧向曲线,建立微相研究的标准测井相模式。根据曲线形态、韵律性、发育厚度共建立主河道砂、分流河道砂、河间薄层砂、滨湖砂坝、河间泥五种微相类型。
3.2 分析沉积环境
根据离研究区最近的C井岩心柱状综合图,结合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从下至上,将某油层划分为3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整个Y油层一组是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岩心中紫红色泥岩大量存在,植物化石少,说明水体很浅,干旱
氧化环境,以三角洲分流平原相为主。X油层三组-X油层二组是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是一个大规模的水退过程,泥岩颜色以紫色、紫红色及褐色为主,属三角洲分流平原相沉积;X油层一组是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整个X油层一组从下至上泥岩颜色逐渐变深,说明从下向上是一个水体逐渐加深、湖盆面积逐渐扩大的水进过程。
4 某油层油水分布特征
4.1 建立油水层划分标准
通过结合C井及B井岩心分析资料及储层参数建立油水层识别标准:
油层:深侧向电阻率值为21.4Ωm,长电极曲线较饱满,计算Sw为53%,本层具有一定含油性,岩性、物性好,¢为14.1%,为油层。
差油层:深侧向电阻率值分别为18.1Ωm、15.6Ωm、16.9Ωm和27.1Ωm,计算Sw分别为73%、78%、70%和71%,均具有一定含油性,岩性、物性较7号层稍差,¢分别为12.0%、13.2%、12.5%和11.9%,为差油层。
油水同层:电性值均较低,深侧向电阻率值分别为23.9Ωm、17.3Ωm,且Sw 分别为91%、89%,均具含水特性,且具有一定的含油性,为含油水层。
水层:电性值低,深侧向电阻率值为11.5Ωm,深感应电阻率值为9.0Ωm,物性均较好,¢均在10.7%以上,Sw均为100%,不具含油性,具含水特性,为水层。
其余各层:或岩性致密、或含泥较重,且物性较差,计算Sw均为100%,为干层。
4.2 建立油水层判别图版
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以测井理论为指导,优选对流体性质反应明显的深侧向电阻率曲线和在研究区对储层渗透性反应明显的声波时差曲线,应用本地方已钻遇某油层的10口井118层,结合岩心、试油等资料,建立了X油层的油水层判别图版。
4.3 研究区油水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4.3.1 断层与微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在主控断层构造高部位明显存在油气富集带。在X油层顶面构造图上,研究区发育近东西走向的两条小断裂F2与F3,和近南北走向规模较大的F1断层,研究区位于F1断层上升盘,沿F1主控断层方向分别做靠近断层和远离断层纵剖面,从油水层解释结果分析,靠近断层剖面比远离断层纵剖面油层发育,所以
得出结论,主控断层控制着油气的分布,油气在断层构造高部位相对聚集。
4.3.2 沉积微相控制了油水的聚集规模和范围
平面上研究区共发育206个油层,其中发育在河道砂与砂坝砂的油层总数为154个,占油层总数的75%。砂体的发育情况受控于沉积相的展布特征,砂体展布尤其受河道限制,多呈条带状分布。
剖面上,沉积相带控制着砂体的空间展布,进而也有效地控制着砂体的储渗能力与油水的空间分布。油层基本都发育在河道砂体上,与河道砂体保持了良好的对应关系,只有个别差油层发育在河间砂上,水层也比较发育,均在物性较好的砂体部位发育。
5 结语
A油田某油层垂向上发育3个一级标志层,细分为52个沉积时间单元;A 油田某油层建立了主河道砂、分流河道砂、河间薄层砂、滨湖砂坝、河间泥五种微相类型;A油田某油层从下至上,Y油层一组至二组以三角洲分流平原相为主,X油层一组从X油层Ⅰ7~X油层Ⅰ6号层为分流平原相沉积,从X油层Ⅰ5~X 油层Ⅰ1号层为三角洲内前缘相沉积;建立某油层油水层识别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