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1PPT课件
合集下载
脑干内部结构-断层1
动眼神经副核,发出的纤维行向腹侧,经 大脑脚底内侧出脑。 3.被盖腹内侧部有大而圆的红核。 4.红核的外侧有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脊 髓丘系移向背侧。
8.上丘节段切面
四、脑干的临床联系
1.延髓内侧综合症 medial medullary syndrome
单侧损伤,亦称舌下神经交叉性瘫。 又称:Dejerine综合症。
损伤的结构:锥体束、出脑的舌下神经根丝 内侧丘系
临床表现:
①锥体束损伤: 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②舌下神经根丝损伤: 同侧舌肌核下瘫,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③内侧丘系损伤: 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障碍。
2.延髓外侧综合症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又称 Wallenberg 综合症。
5 .脑桥中下部切面(经面丘)
3.室底灰质:内侧部面神经丘深方含面
神经脑膝和展神经核。外侧部的前庭区深方 为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经核。
4.面神经核发出纤维绕展神经核,形成面 神经脑膝,再折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 出脑。 5.三叉神经脊髓束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位于 面神经核背外方。
5 .脑桥中下部切面(经面丘)
临床表现:
④小脑下脚损伤: 同侧上、下肢共济失调 ⑤伤及前庭神经核: 眩晕、眼球震颤 ⑥伤及间脑投向脊髓中间外侧核的下行纤 维: 引起Horner综合症:同侧上睑轻度下垂, 瞳孔缩小、面部皮肤干燥潮红
3.脑桥基底部综合症 basal pontine syndrome
单侧损伤,亦称外展神经交叉性瘫
临床表现:
①锥体束损伤: 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对侧舌肌核上瘫; 对侧面肌核上瘫。
②动眼神经根丝损伤: 同侧眼睑下垂,眼外下斜视,对光反射 消失、瞳孔散大。
8.上丘节段切面
四、脑干的临床联系
1.延髓内侧综合症 medial medullary syndrome
单侧损伤,亦称舌下神经交叉性瘫。 又称:Dejerine综合症。
损伤的结构:锥体束、出脑的舌下神经根丝 内侧丘系
临床表现:
①锥体束损伤: 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②舌下神经根丝损伤: 同侧舌肌核下瘫,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
③内侧丘系损伤: 对侧上、下肢及躯干意识性本体感觉
和精细触觉障碍。
2.延髓外侧综合症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又称 Wallenberg 综合症。
5 .脑桥中下部切面(经面丘)
3.室底灰质:内侧部面神经丘深方含面
神经脑膝和展神经核。外侧部的前庭区深方 为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神经核。
4.面神经核发出纤维绕展神经核,形成面 神经脑膝,再折向腹外侧,经面神经核外侧 出脑。 5.三叉神经脊髓束和三叉神经脊束核位于 面神经核背外方。
5 .脑桥中下部切面(经面丘)
临床表现:
④小脑下脚损伤: 同侧上、下肢共济失调 ⑤伤及前庭神经核: 眩晕、眼球震颤 ⑥伤及间脑投向脊髓中间外侧核的下行纤 维: 引起Horner综合症:同侧上睑轻度下垂, 瞳孔缩小、面部皮肤干燥潮红
3.脑桥基底部综合症 basal pontine syndrome
单侧损伤,亦称外展神经交叉性瘫
临床表现:
①锥体束损伤: 对侧肢体痉挛性瘫痪; 对侧舌肌核上瘫; 对侧面肌核上瘫。
②动眼神经根丝损伤: 同侧眼睑下垂,眼外下斜视,对光反射 消失、瞳孔散大。
最新局部解剖学 脑干-PPT文档
通路的中继性核团。(内侧丘系交叉)
脑干背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平内侧丘系交叉)
下橄榄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位置:位于延髓橄榄深面 功能:可能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
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
脑干腹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红核 Red nucleus
脑干背侧面
延髓水平切面(经锥体交叉)
延髓水平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上部)
脑桥水平切面(经面神经丘)
脑桥水平切面(经脑桥中上部)
中脑水平切面(经下丘)
中脑水平切面(经上丘)
躯体运动核 2、对侧舌下神经核、
面神经核(下半部)
名称 起始
终止
脑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干
楔束核
的
脊髓丘系 脊髓
丘脑
主
丘脑束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丘脑
要
三叉神经脊束核
纤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后丘脑
维
皮质脊髓束 大脑 皮质核束 皮质
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脑干四个丘系简表
丘系名称 起始核 脊髓丘系 对侧后角固有
与大脑的纤维联系,构成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
与脊髓的纤维联系,发挥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重要的生命中枢(如呼 吸、心跳、血压调节及呕吐中枢等),参与内 脏活动的调节。
参与睡眠的发生,抑制痛觉传递。如中缝核群 中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发出纤维上行抑制大 脑皮质,产生睡眠作用;下行至脊髓后角和胸 段侧角,参与痛觉和心血管运动的调节。
脑干背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平内侧丘系交叉)
下橄榄核 inferior olivary nucleus
位置:位于延髓橄榄深面 功能:可能与小脑对运动的控制,并参与小
脑对运动的学习记忆和对反射的修饰。
脑干腹侧面观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红核 Red nucleus
脑干背侧面
延髓水平切面(经锥体交叉)
延髓水平切面(经内侧丘系交叉)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中部)
延髓水平切面(经橄榄上部)
脑桥水平切面(经面神经丘)
脑桥水平切面(经脑桥中上部)
中脑水平切面(经下丘)
中脑水平切面(经上丘)
躯体运动核 2、对侧舌下神经核、
面神经核(下半部)
名称 起始
终止
脑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脑
干
楔束核
的
脊髓丘系 脊髓
丘脑
主
丘脑束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丘脑
要
三叉神经脊束核
纤
外侧丘系 蜗神经核 后丘脑
维
皮质脊髓束 大脑 皮质核束 皮质
束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脑干四个丘系简表
丘系名称 起始核 脊髓丘系 对侧后角固有
与大脑的纤维联系,构成网状上行激动系统, 使大脑皮质保持适度的意识和清醒。
与脊髓的纤维联系,发挥调节躯体运动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内存在着重要的生命中枢(如呼 吸、心跳、血压调节及呕吐中枢等),参与内 脏活动的调节。
参与睡眠的发生,抑制痛觉传递。如中缝核群 中的5-羟色胺能神经元,发出纤维上行抑制大 脑皮质,产生睡眠作用;下行至脊髓后角和胸 段侧角,参与痛觉和心血管运动的调节。
脑死亡讲课ppt课件
的全脑机能的不可逆转的丧失。尽管脑死亡 患者的其它脏器机能尚可以人工呼吸、药物 疗法、输液、电解质补充而得以维持,但这 种状态不能持续长久,一般脑机能丧失后 1~5日内,心脏跳动也随之停止。
脑死亡讲课
5
英国仍以脑干死亡(Brain stem death) 作为脑死亡的概念。因为脑干机能一旦永久性 丧失即使人工呼吸和其它疗法来维持生命,一 般在1~2周内,也必然会引起心跳停止。
正常TCD
脑死亡TCD: 舒张期血流信号基本 消失,出现钉子波
脑死亡讲课
19
脑死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5.脑电图(EEG)呈平直线 –脑电图必须按操作规程严密观察 –如果在12小时内(每次间隔6小时以上)
观察的结果都是平直线,可以考虑为 脑死亡 –如果能做动态脑电图,则持续的平直 线达6小时可以诊断为脑死亡
脑死亡BAEP:双侧各波均消失24
脑死亡的诊断对象
原发性脑器质性疾病,如颅脑损伤、脑 卒中、颅内占位病变或颅内感染性疾病 原发病因已明确 已实行合理治疗 因病变性质病人已不可能恢复生命,病 人处于深昏迷,自主呼吸消失,需使用 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
脑死亡讲课
25
诊断脑死亡之前必须除外
急性药物中毒 低体温,直肠体温在32C以下 代谢性、内分泌障碍、肝昏迷、尿毒 症或高渗性昏迷 病因不明 诊断5岁以下儿童脑死亡必须慎重
③认知功能丧失 ④不能理解表达语言
⑤无随意运动 本正常
⑥脑干及丘脑下部功能基
脑死亡讲课
35
2、脑死亡的临床表现 ①深昏迷:无睁眼反应、运动反应、应答 反应,GCS 3分 ②脑干反射消失 ③自主呼吸停止
脑死亡讲课
36
(三)、辅助诊断不同 脑电图(EEG):PVS主要表现多数S或Q活动,少
脑死亡讲课
5
英国仍以脑干死亡(Brain stem death) 作为脑死亡的概念。因为脑干机能一旦永久性 丧失即使人工呼吸和其它疗法来维持生命,一 般在1~2周内,也必然会引起心跳停止。
正常TCD
脑死亡TCD: 舒张期血流信号基本 消失,出现钉子波
脑死亡讲课
19
脑死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5.脑电图(EEG)呈平直线 –脑电图必须按操作规程严密观察 –如果在12小时内(每次间隔6小时以上)
观察的结果都是平直线,可以考虑为 脑死亡 –如果能做动态脑电图,则持续的平直 线达6小时可以诊断为脑死亡
脑死亡BAEP:双侧各波均消失24
脑死亡的诊断对象
原发性脑器质性疾病,如颅脑损伤、脑 卒中、颅内占位病变或颅内感染性疾病 原发病因已明确 已实行合理治疗 因病变性质病人已不可能恢复生命,病 人处于深昏迷,自主呼吸消失,需使用 人工呼吸机维持呼吸功能
脑死亡讲课
25
诊断脑死亡之前必须除外
急性药物中毒 低体温,直肠体温在32C以下 代谢性、内分泌障碍、肝昏迷、尿毒 症或高渗性昏迷 病因不明 诊断5岁以下儿童脑死亡必须慎重
③认知功能丧失 ④不能理解表达语言
⑤无随意运动 本正常
⑥脑干及丘脑下部功能基
脑死亡讲课
35
2、脑死亡的临床表现 ①深昏迷:无睁眼反应、运动反应、应答 反应,GCS 3分 ②脑干反射消失 ③自主呼吸停止
脑死亡讲课
36
(三)、辅助诊断不同 脑电图(EEG):PVS主要表现多数S或Q活动,少
脑干(1)
一、 脑干概述及典型断面 1. 脑干外形 2. 内部构造特点 3. 典型断面
上丘平面 下丘平面 三叉神经根平面 面丘平面 下橄榄中部平面 丘系交叉平面 锥体交叉平面
锥体交叉平面
主要结构: 主要结构:
1. 锥体交叉 2. 薄束和楔束 3. 三叉神经脊束及核 4. 脊髓丘脑束 5. 脊髓小脑束
要点: 七个典型断面的主要内部构造 (核团、神经、传导束路) ——会识认、会画图
脑干( 脑干( Br经 三、 脑干传导路及重要结构
一、 脑干概述及典型断面 1. 脑干外形 2. 内部构造特点 3. 典型断面
一、 脑干概述及典型断面 1. 脑干外形 2. 内部构造特点 3. 典型断面
传导路—丘系带 * 传导路 丘系带 * 脑神经核团 * 与小脑的联系纤维 * 网状结构
丘系交叉平面
主要结构: 主要结构:
1. 内侧丘系交叉 2. 薄束、楔束及其核 薄束、 3. 三叉神经脊束及核 4. 孤束及核,迷走神经背核,疑核 孤束及核,迷走神经背核, 5. 舌下神经核及舌下神经 6. 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 脊髓丘脑束,
下橄榄中部平面
主要结构: 主要结构:
1. 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孤束核 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 2. 三叉神经脊束及核 疑核 三叉神经脊束及核, 3. 前庭核 4. 下橄榄核 5.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脊髓小脑束 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6. 绳状体
下丘平面
主要结构: 主要结构:
1. 下丘 2. 中央灰质 3. 滑车神经核 4. 三叉神经中脑核 5. 丘系带 6. 大脑脚
上丘平面
主要结构: 主要结构:
1. 上丘 2. 动眼神经核,动眼神经副核 动眼神经核, 3. 三叉神经中脑核 4. 中央灰质 5. 丘系带 6. 红核,黑质 红核,
1脑干
站长素材
第二节 脑
脑的位置与组成
• 位置:颅腔
• 组成: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一、脑干
• 组成:
延髓
脑桥
中脑
(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延髓脑桥沟 中脑:大脑脚 脑桥:脑桥基底部 椎体Ⅻ 基底沟 脚间窝Ⅲ 小脑中脚:Ⅴ 椎体交叉 延髓脑桥沟: 橄榄ⅨⅩⅪ ⅥⅦⅧ 脑桥小脑三角
非脑神经核
上丘
位置:中脑上部背侧 作用: 重要的视觉反射中枢 可使头颈部完成视听反射活动
非脑神经核
红核 黑质
位置:中脑上丘高度 位置:中脑
细胞内含大量黑色素, 接受:小脑上脚
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 发出:红核脊髓束 主要场所。 震颤性麻痹 (Parkinson 病)--
黑质神经元的变性
2.脑干的白质
(1)上行传导束
• 内侧丘系 • 脊髓丘系
• 三叉丘系
• 外侧丘系
(2)下行传导束
• 椎体束
• 皮质脑桥束
1)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 薄束核、楔束核 ↑
薄束和楔束
2)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经行脑干 的一段。
3)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椎体束
•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发出纤维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端脑内囊后肢 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75%-90%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对侧四肢肌
皮质脊髓前束
两侧躯干肌
3.脑干网状结构
• 位置:脑神经核、境界 明确的非脑神经核,上
第二节 脑
脑的位置与组成
• 位置:颅腔
• 组成:
端脑 间脑 小脑 脑干
一、脑干
• 组成:
延髓
脑桥
中脑
(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延髓脑桥沟 中脑:大脑脚 脑桥:脑桥基底部 椎体Ⅻ 基底沟 脚间窝Ⅲ 小脑中脚:Ⅴ 椎体交叉 延髓脑桥沟: 橄榄ⅨⅩⅪ ⅥⅦⅧ 脑桥小脑三角
非脑神经核
上丘
位置:中脑上部背侧 作用: 重要的视觉反射中枢 可使头颈部完成视听反射活动
非脑神经核
红核 黑质
位置:中脑上丘高度 位置:中脑
细胞内含大量黑色素, 接受:小脑上脚
是脑内合成多巴胺的 发出:红核脊髓束 主要场所。 震颤性麻痹 (Parkinson 病)--
黑质神经元的变性
2.脑干的白质
(1)上行传导束
• 内侧丘系 • 脊髓丘系
• 三叉丘系
• 外侧丘系
(2)下行传导束
• 椎体束
• 皮质脑桥束
1)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 薄束核、楔束核 ↑
薄束和楔束
2)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束经行脑干 的一段。
3)三叉丘系
丘脑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
椎体束
• 皮质脊髓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
大脑皮层锥体细胞发出纤维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端脑内囊后肢 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 脑桥基底部 延髓锥体
75%-90%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对侧四肢肌
皮质脊髓前束
两侧躯干肌
3.脑干网状结构
• 位置:脑神经核、境界 明确的非脑神经核,上
初中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神经系统的组成 (1)ppt课件
课堂小结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又叫 神经细胞
的兴奋性,保持神经系统的健康。
课堂小结
大脑
有多种神经中枢,人体最高 级中枢
神 经 系
中脑
枢 神 经
小脑 脑干
协调运动, 维持身体平衡
调节人体基本的生命活动
统 的
系
统 脊髓
能对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并传导到大脑,脑和躯 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组
成
神经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 统)Βιβλιοθήκη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左半球
右半球
大大增加大脑皮层的总面积和 神经细胞的数量
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大脑的功能:
大脑皮层:
神经中 枢
具有多种生命活动的功能区
躯体运动中枢 躯体感觉中枢 语言中枢 视觉、听觉中枢等
语言中枢 是人类特有的功能区, 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
大脑的主要功能
•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由左右两大脑半球 组成,为脑的最大部分;
具有感觉、语言、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 种生理活动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有些部位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 生命活动
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 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周 围 脑神经 神 经 系 统 脊神经
传导神经冲动 传导神经冲动
• 躯体运动中枢
思考题 2.某人喝醉酒了,走路摇摇晃晃,站立不稳,
这是由于脑的哪一部分被酒精麻痹而引起的?
小脑
思考题 • 3.胸段脊髓完全横断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大
小便失禁?
• 损伤了控制排尿的神经,排尿的神经中枢在腰 部脊髓。
脑干的解剖及临床综合征(1)
中继核与网状核合称为非脑神经核
2024/7/19
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化的相当精细 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 其相应的7种脑神经核团。
2024/7/19
脑神经核
1. 躯体运动性核(柱):支配舌肌、眼球外肌 2.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 咽喉肌等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味觉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 的感觉纤维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灰白质配布没有脊髓有规则 灰质柱断裂成一个一个的核团 网状结构发达
2024/7/19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 分为3类:
➢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
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2024/7/19
内侧丘系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 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体、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2024/7/19
2024/7/19
脊髓丘系
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 丘系的主要成份
传递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2024/7/19
脑桥综合征
三.脑桥被盖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变部位:前庭、展、面神经核;小脑结合臂;
内侧纵束、脊丘束、 内侧丘系;
2024/7/19
脑神经核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脑神经的纤维成分分化的相当精细 复杂,其含有7种不同性质的纤维,脑干内也随之出现与 其相应的7种脑神经核团。
2024/7/19
脑神经核
1. 躯体运动性核(柱):支配舌肌、眼球外肌 2. 一般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 特殊内脏运动性核(柱):支配由鳃弓演化的骨骼肌,如咀肌、面肌、 咽喉肌等 4. 一般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心血管和内脏器官的感觉纤维 5. 特殊内脏感觉性核(柱):接受味觉纤维 6. 一般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头面部皮肤、口、鼻腔粘膜、角膜等 的感觉纤维 7. 特殊躯体感觉性核(柱):接受内耳听觉和平衡觉的纤维
脑干内部结构的特点 灰白质配布没有脊髓有规则 灰质柱断裂成一个一个的核团 网状结构发达
2024/7/19
脑干的灰质
脑干灰质的核团,根据其纤维联系及功能,可 分为3类:
➢ 脑神经核:与第3~12对脑神经发生联系 ➢ 中继核:经过脑干的上、下行纤维束在此进行中继
换元 ➢ 网状核:位于脑干网状结构中
2024/7/19
内侧丘系
薄束核与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中央管腹侧交叉称为 内侧丘系交叉,折向上行为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传递对侧躯体、肢体本体感觉和精细感觉
2024/7/19
2024/7/19
脊髓丘系
来自脊髓后角的脊髓丘脑束在脑干内上行构成脊髓 丘系的主要成份
传递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和粗略触压觉
2024/7/19
脑桥综合征
三.脑桥被盖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变部位:前庭、展、面神经核;小脑结合臂;
内侧纵束、脊丘束、 内侧丘系;
脑干1ppt
其反射通路是:咽后壁→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孤束核→疑核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软腭肌、咽肌。 该反射弧任何一部分受损,咽反射即消失,如其中的传出神经 受损,还伴有患侧软腭低于健侧、腭垂偏向健侧、吞咽困难、 呛咳等。 3.瞳孔对光反射:见视觉传导路。
8
一、 Brain Stem 脑干:
中脑 Brain Stem 脑 干 脑桥 延髓
损伤表现为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 能闭和,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上部接受双侧皮质控制
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控制
20
3、Nucleus Ambiguus 疑核
位于延髓上部 支配腭、咽、喉肌和气管上部横纹肌
损伤表现为吞咽、发声困难
受双侧皮质控制 4、Spinal Accessory Nucleus 副神经核 位于锥体交叉至4或5颈髓节段 的前角外侧区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 损伤表现为头不能向对侧转,肩不能 上提 疑核
15
脑神经核机能柱:
一般躯体感觉核
躯体运动柱
支配舌肌和 眼球外肌
接受头面部皮肤、 口、鼻粘膜的初级 感觉纤维的传入
特殊内脏运动核
咀嚼肌、表情肌、 软腭、咽喉肌
特殊躯体感觉核
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 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 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 级感觉纤维 16
14
(二)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1、灰质 灰质包括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 脑神经感觉核 脑神经运动核
可进一步区分为六个核柱七种性质的核团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①躯体运动柱: ②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柱: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④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上部为特殊感觉,下部为一般感觉) ⑤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⑥特殊躯体感觉柱: 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8
一、 Brain Stem 脑干:
中脑 Brain Stem 脑 干 脑桥 延髓
损伤表现为面瘫(额纹消失,眼裂不 能闭和,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健侧) 上部接受双侧皮质控制
下部接受对侧皮质控制
20
3、Nucleus Ambiguus 疑核
位于延髓上部 支配腭、咽、喉肌和气管上部横纹肌
损伤表现为吞咽、发声困难
受双侧皮质控制 4、Spinal Accessory Nucleus 副神经核 位于锥体交叉至4或5颈髓节段 的前角外侧区 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部 损伤表现为头不能向对侧转,肩不能 上提 疑核
15
脑神经核机能柱:
一般躯体感觉核
躯体运动柱
支配舌肌和 眼球外肌
接受头面部皮肤、 口、鼻粘膜的初级 感觉纤维的传入
特殊内脏运动核
咀嚼肌、表情肌、 软腭、咽喉肌
特殊躯体感觉核
接受内耳听和平衡觉感 受器的初级感觉纤维
内脏感觉核
一般内脏运动核
平滑肌、心肌、腺体
一般——脏器和心血管的初级 感觉纤维,特殊——味觉的初 级感觉纤维 16
14
(二)脑干内部结构
脑干内部结构包括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 1、灰质 灰质包括脑神经核和非脑神经核 (1)脑神经核 脑神经感觉核 脑神经运动核
可进一步区分为六个核柱七种性质的核团
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舌下神经核。 ①躯体运动柱: ②特殊内脏运动柱: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副神经核 ③一般内脏运动柱: 动眼神经副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迷走神经背核。 ④内脏感觉核: 孤束核。 (上部为特殊感觉,下部为一般感觉) ⑤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⑥特殊躯体感觉柱: 前庭神经核、蜗神经核。
12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第1课时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元的结构功能_PPT课件
白质 神经
神经元的分布
灰质 白质
白质 灰质
脊髓
大脑
神经节
轴突 胞体
树突
脑 脊髓
白质:神经纤维 集中处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白质 灰质
神经
31对脊神经
第12章 人体的自我调节
第1节 神经系统与神经调节
第2课时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缩手反射
扔掉烫手的馒头——缩手反射
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实验第三阶段
铃声刺激
实验第四阶段
食物
铃 流口水
不流口水
铃 食物
流口水
铃
流口水
知识拓展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使鱼缸中成群的鱼( 或饲养的小宠物)到一定的地点吃食?
人类神经调节的特点:
• 能对由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 生反应,建立一类人类所特有的条件反射。
• 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
书写语言 中枢
传入(感觉)神经元
神
经
感受器
中
枢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元
• 反射弧的结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传入(感觉)神经元
神
经
感受器
中
枢
效应器 传出(运动)神经元
结构组成
结构联系
功能
脑 脊髓
感觉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分析科学家的生理学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结论
大脑 小脑 脑干
切除大脑 切除小脑 切断脑干
对外界刺激 不做任何反 应
脑干内部结构(一)
(一)脑神经核 第Ⅲ-Ⅻ对脑神经与脑干相连。 脑神经核按性质分为感觉核(终止核) 和运动核(起始核)两种。 其成分分为七种: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支配自肌节演化 的骨骼肌,即舌肌和眼球外肌 ②特殊内脏运动核: 支配由鳃弓演化 的骨骼肌,即咀嚼肌、表情肌、软腭 和咽喉肌等。
③一般内脏运动核: 支配头、颈、胸、 腹部的平滑肌、腺体和心肌。 ④一般内脏感觉核: 接受脏器和心血 管的初级感觉传入。 ⑤特殊内脏感觉核: 接受初级味觉纤 维传入; ⑥一般躯体感觉核: 接受头面部皮肤 及口、鼻腔粘膜的初级感觉纤维; ⑦特殊躯体感觉核: 接手内耳初级听 觉和平衡觉纤维传入。
(2)脑桥核: 位于脑桥基底部。接受来自同侧大脑 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特别是运动前区、 第一躯体运动区、第一躯体感觉区和高级 躯体感觉区(第5区)的纤维,即皮质脑 桥束。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越过中线,组 成粗大的小脑中脚进入对侧小脑。脑桥核 是大脑皮质运动信息的主要中继核。
3. 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1)下丘: 在中脑下部背侧,是听觉通路中 的重要中继核。发出纤维到达上丘, 与上丘的纤维共同构成顶盖脊髓束、 顶盖被盖束,完成头和眼球转向声源 的反射性调节。
(1)动眼神经副核:又称E-W核,位 于上丘动眼神经核背内侧。发出纤维 加入动眼神经,止于睫状神经节。节 后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上泌涎核:位于脑桥下部,面神 经核尾侧部。发出纤维加入面神经, 经翼腭神经节和下颌下神经节换元后 支配泪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
(3)下泌涎核:位于延髓橄榄上部, 迷走神经背核头端附近。发出纤维加 入舌咽神经,经耳状神经节换元后支 配腮腺。 (4)迷走神经背核:位于延髓内侧 丘系交叉至橄榄中部平面,迷走神经 三角深面。发出纤维加入迷走神经, 经其分支到达效应器官旁或内的副交 感神经节,换元后支配颈、胸、腹腔 大部分脏器的活动。
2.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共24张PPT)-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2)脊髓
由灰质和白质构成,具有控制反射、传导的功能,是脑与 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它是调节运动的低级中枢。
作为神经、是脑 与躯干、内脏之
间的联系通路 白质
作为神经中枢,调节 运动的低级中枢
灰质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2.外周神经系统
脑神经 主要分布在_头___面__部_,负责管理头面部的
使支气管收缩
副
人
使心跳减慢 交
体 安
感
静
神
状 态
经
抑制胃肠蠕动
促进胃肠蠕动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活学活用
1.为什么饭后不宜剧烈运动?
饭后剧烈运动,人体会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 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不利于食 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2.面临高考等大型考试时,同学们常常会因过度紧张焦虑而导致 心跳加快,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请结合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特 点分析。
过度紧张焦虑条件下,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 强,导致心跳加快;同时胃肠蠕动和消化腺分泌活动减弱,导致消化不 良和食欲不振。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小结
神经 系统
中枢神 经系统
脑 (颅腔)
脊髓
大脑:最高级中枢 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 下丘脑:体温、水平衡、血糖调节中枢,生物节律 脑干:必要中枢(如呼吸、心脏)
神
主要部分
经
系
脑神经 外周
统
神经
神经
脊神经 系统
两部分
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1.中枢神经系统
思考: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
人体解剖学:Brain stem脑干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小脑下脚
Cerebral peduncle
Optic n. Oculomotor n. Trochlear n. Pons Trigeminal n. Vestibulocochear n. Abducent n. Olive Pyramid Spinal root of accessory n. Medulla oblongata
Temporal lobe颞叶 Optic n.视神经
Oculomotor n.动眼神经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Motor & sensory roots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运动和感觉根
Abducent n.展神经
Hypoglossal n.舌下神经
Cerebellum小脑
Inferior colliculus
Midbrain Trochlear nerve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Pons
Medullary stria Hypoglossal trigone
Vagal trigone Obex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Cuneate tubercle Medulla Gracile tubercle oblongata
Medullary stria髓纹 Vestibular area前庭区 Vagal trigone迷走三角
Gracile tubercle薄束结节
Pineal gland松果体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Locus ceruleus蓝斑
4th ventricle第四脑室
Facial colliculus面丘 Hypoglossal trigone舌下三角
Cerebral peduncle
Optic n. Oculomotor n. Trochlear n. Pons Trigeminal n. Vestibulocochear n. Abducent n. Olive Pyramid Spinal root of accessory n. Medulla oblongata
Temporal lobe颞叶 Optic n.视神经
Oculomotor n.动眼神经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Motor & sensory roots of trigeminal n. 三叉神经运动和感觉根
Abducent n.展神经
Hypoglossal n.舌下神经
Cerebellum小脑
Inferior colliculus
Midbrain Trochlear nerve
Middle cerebellar peduncle
Pons
Medullary stria Hypoglossal trigone
Vagal trigone Obex
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Cuneate tubercle Medulla Gracile tubercle oblongata
Medullary stria髓纹 Vestibular area前庭区 Vagal trigone迷走三角
Gracile tubercle薄束结节
Pineal gland松果体 Trochlear n.滑车神经 Locus ceruleus蓝斑
4th ventricle第四脑室
Facial colliculus面丘 Hypoglossal trigone舌下三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下载吧
4
脑干功能概述
低 级 中 结构 枢
功能
脊髓
分化少、节段性、连外周
脑干
简单、连续成柱
成核团、延续似成柱
不同断面结构相同
不同断面不同形态
传导功能、反射功能
皮 质
结构
红核、黑质、蓝斑、臂旁核、脑桥核、上橄榄核、下橄榄核、网 状结构等。
下
中 枢
功能
一定的整合功能:心血管调节、呼吸调节、上行激动系统、下行 抑制系统。
• 网状结构 • 脑室系统
医学下载吧
18
脑神经核
•(一般)躯体运动核,N.Ⅲ、Ⅳ、Ⅵ(眼外肌)、 N.Ⅻ (舌肌 ) • 特殊内脏运动核,N.Ⅶ、Ⅸ、Ⅹ、Ⅺ • 一般内脏运动核,N.Ⅲ、Ⅶ、Ⅸ、Ⅹ等 (界沟)
• 内脏感觉核:一般内脏感觉核、特殊内脏感觉核N.Ⅻ、 Ⅸ • 一般躯体感觉核,N. Ⅴ、Ⅶ、Ⅸ、Ⅹ • 特殊躯体感觉核,N . Ⅷ
界沟 )
前庭区 前庭神经核
外侧部
听结节 蜗背侧核
பைடு நூலகம்
上端,蓝斑(locus ceruleus) 蓝斑核,为含色素的NA能神经元
医学下载吧
12
•
上:间脑视束
整体形态 大脑脚底、四叠体、中脑水管
下:脑桥
中
大脑脚底,锥体束 腹侧面
脑
脚间窝(interpeducular fossa) ,后穿质、动眼神经
上丘,视觉反射中枢 上丘臂 外侧膝状体
脑 角
6
医学下载吧
7
医学下载吧
8
端
脑
视交叉 中脑
脑桥 延髓
小脑
医学下载吧
9
•
整体形态
上界:延髓脑桥沟和 髓纹(striae medullares) 倒置圆锥形 下界:平枕骨大孔
中央管、菱形窝下半
前正中裂 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
锥体(pyramid)
延 腹面 前外侧沟,舌下神经根(hypoglossal nerve N.XII)
髓
橄榄(olive),下橄榄核
橄榄后沟,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的根丝
上部,菱形窝下半
背面
下部
薄束结节(gracile tubercle) 楔束结节(cuneate tubercle) 小脑下脚(inferior cerebellar peduncle)
医学下载吧
10
•
整体形态
脑桥基底部,上下缘 菱形窝上半 脑桥小脑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
正中沟
菱
表面沟纹 界沟(sulcus limitans)
形 窝
( 髓纹(striae medullares)
内 侧 部
内 侧 隆 起
面神经丘(facial colliculus) ,面神经根、展神经核 舌下神经三角(hypoglossal triangle) ,舌下神经核 迷走神经三角(vagal triangle) ,迷走神经背核 分割索,最后区(area postrema)
按传导方向 传出神经(纤维),运动
混合性医神学下经载吧
2
端脑
间脑
脑干
端 端脑
脑
小脑 小脑
脑干 间脑
脑干 小脑
医学下载吧
3
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组成
低级中枢:脊髓、脑干——节段性(相对性)、直接连外周 皮质下中枢:间脑、基底核、小脑、脑干一些核团、网状结构 高级中枢(最高中枢):大脑皮质 两个角度:发生发育、控制整合
交通
下→脊髓中央管
侧→ 2个外侧孔lateral aperture ,Luschka 孔 →蛛网膜下隙。
后→ 1个正中孔median aperture ,Magendie孔
医学下载吧
16
脊髓的内部结构
前角(柱)
中间带,侧角(柱)T~L3
• 灰质 H形
后角(柱)
中央灰质
灰质前连合 灰质后连合
• 中央管central canal 终池
小脑中脚
脑
三叉神经根:运动根、感觉根
桥 腹面 (基底部) 基底沟(basilar sulcus)
延髓脑桥沟: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背面
菱形窝上半 上(前)髓帆 小脑上脚
滑车神经 第四脑室顶的上半
医学下载吧
11
Rhomboid fossa
•
上外界,小脑上脚
境界 两个外侧角,外侧隐窝(lateral recess) 下外界,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
医学下载吧
19
躯体运动核
医学下载吧
动眼神经核 N.Ⅲ
滑车神经核 NⅣ
展神经核 面神经丘 NⅥ
舌下神经核 舌下神经三角 N.Ⅻ 舌肌
20
特殊内脏运动核
医学下载吧
三叉神经运动核 N.Ⅴ
面神经核 N.Ⅶ 面神经膝
疑核 网状结构中 咽喉肌及腭肌 N. Ⅸ、Ⅹ、Ⅺ
副神经核 N. Ⅺ脊髓根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背侧面 下丘,听觉反射中枢 下丘臂 内侧膝状体
滑车神经
医学下载吧
13
脑 室 系 统 : 第 四 脑 室
医学下载吧
14
医学下载吧
15
•
位置: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 小脑上脚
前部
上部,滑车神经穿行
上髓帆
第
顶:朝向小脑
下部,背面盖小脑蚓小舌
四 脑
形态 底:菱形窝
后部
下髓帆 第四脑室脉络组织
室
上→中脑水管
与中枢关系 脑神经 cranial nerves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周
脊神经 spinal nerves
围
内
神 经 系 统
与外周关系
躯体神经 somatic nerves 内脏神经 visceral nerves
传入神经(纤维),感觉
脏 神 经 系 统
感觉 运动
交感 副交感
前索anterior funiculus
侧索
• 白质 后索
白质前连合
• 网状结构
Reticular formation
医学下载吧
17
脑干的内部结构
• 灰质 • 白质
脑神经核 7类6柱,由内向外,不连续,N.Ⅲ ~Ⅻ
感觉接替核团:薄束核、楔束核
皮质下中枢核团
下橄榄核 脑桥核、上橄榄核、蓝斑、臂旁核、 上丘、下丘、红核、黑质、顶盖前区
医学下载吧
5
位置、外形、分部
腹侧面 枕骨大孔与鞍背之间的骨面,前下方 位置
背侧面 小脑,后上方,间以第四脑室 中脑(midbrain、mesencephalon)
外形分部 脑桥(pon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
中脑外侧沟
丘系三角 大脑脚
后穿质
灰小结节
三叉结节
脑
桥
、第四脑室带
小
医学下载吧
脑干
1
神经系统组成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端脑
中 枢 神 经
脑 Brain encephalon
间脑 (diencephalon)
中脑
midbrain mesencephalon
系 统
脊髓 spinal cord
脑干 (brain stem)
小脑
脑桥(pons) 延髓(medulla oblong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