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b56e370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6d.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本着以学习内容为源泉,以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以联系生活实际为着眼点,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表述: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学习环境与资源设计、学习过程、学习评价和板书设计。
一、学习目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写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无节制地乱砍滥伐树木,最后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的故事来告诫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贯穿全文。
就是这把斧头,砍掉了原本“美丽的小村庄”的一切。
文章文字浅显易懂却寓意深刻,同时此文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课文分两课时进行教学,在本课时里,主要实现对文本的精读、品悟。
根据本课的特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并训练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我认为,教学应该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甚至能知其必然,所以我把本课时的学习重点确立为: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同时,理解体会深刻的道理也将会是一个难点。
二、学生特征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三年级的孩子观察看待事物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基本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有一定的朗读理解能力;对运用直观形象的媒体上课,充满着浓厚的.兴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_1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_1](https://img.taocdn.com/s3/m/7c6886b8eefdc8d376ee32de.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本文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课标版第6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这组中的第三篇精读课文。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的变迁的过程及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在这堂课中,我采用板块结构,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朗读法、讨论法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诵读、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板块进行教学。
板块一创设情境,感受小村庄的美我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
学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看着画面,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描绘小村庄的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文档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763b9ad67f1922791688e835.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保护环境”。
课文通过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可爱到最后被大雨冲毁的故事,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文章时代感强,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二、说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说教学重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四、说教学难点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五、说教法导学法六、说学法合作、探究七、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八、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 播放背景音乐和大屏幕(美丽的小村庄环境优美,小动物们在快乐地玩耍,人们在快乐地耕种和收割)2 师:在这样一个鸟语花香,美丽的小村庄,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二、学生初步感知课文1 学生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 引导学生复述故事。
(指名回答)3 检查自学情况,分段朗读。
4 齐读最后1段。
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 带着问题继续看课文,边读边画,找小伙伴讨论。
三、带着问题分析课文1 师:那你们都明白了什么?2 出示第2段,问:哪些词语表示砍的数目非常大?(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各种各样)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出示第3段,解决第①个问题。
“裸露”是什么意思?4 出示第4段。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解决了第②个问题。
5 播放美丽村庄被破坏过程的录象,并小结,照应第2段。
师小结: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家家都有把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树木变成了房子,变成了家具,山坡上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裸露的土地。
四、体会课文并深化主题师:此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学生畅所欲言)师:是啊,你们的心情老师能够理解,就请你们在大声朗读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吧!(集体朗读课文)五、拓展延伸师: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不加节制地乱砍乱伐,就被洪水卷走了,我感到痛心,感到惋惜,同学们,你们肯定有很多的话说,就把它写在课题的旁边吧!六、作业课堂练习册五、六题七、板书设计: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小村庄美丽可爱破坏环境没有了。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5a92837cd184254b3535de.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本文是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然而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它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多元阅读、感悟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剧力量我设计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
)。
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张开状态。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正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正稿)](https://img.taocdn.com/s3/m/096280e24afe04a1b071de38.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的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环境优美到最后被大雨冲毁的故事,文章文字浅显却寓意深刻:教育学生要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故事以此警示后人:人类的生存、生活必须与自然和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理念、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重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一)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3个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4、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三)教学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二、说教学理念:《课程标准》中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要求,这些要求的宗旨是强烈呼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学习。
三、说教法和学法本课我采用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们通过研究体验、自主学习,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悟。
通过质疑、讨论、巩固与创新运用研究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孩子们不仅学会了课文中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的渗透也水到渠成。
四、说教学过程教学本课,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来展示我的教学思路,完成教学任务。
(一)、以“斧头”为主线,引发矛盾冲突在这篇课文中,反复出现了“斧头”两个字,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15b98a06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f.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范文模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下面是收集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3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评课稿),以供借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110三年级说课人胡嵘苹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5册的课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而宁静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它告诉了人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
整组课文都是围绕着“保护环境”为主题,通过质朴、深蕴的语言,优美真实的课件演示,将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野窗口,从这个窗口里他们看到了历史环境的巨大变迁,激发了他们内心强烈的的情感共鸣,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深化了主题。
下面我把它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说说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结合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二、教学重点:〈它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们认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小村庄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教法和学法:在这堂课中,我们综合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自上而下教学设计及情境性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a4330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a1.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课文,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在面临环境危机时,从盲目破坏到自觉保护环境的过程。
本文以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小村庄故事的发展脉络,概括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时,积极寻求解决办法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村庄环境变化的原因及人们的转变过程。
(2)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展示一张美丽的村庄图片,引发学生对村庄的向往。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理想的村庄。
2.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小村庄的美。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
3.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段讲述课文,概括段落大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村庄环境变化的原因。
4.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讨论:故事中的小村庄的人们在环境危机中有什么变化?5.体会文章主旨(1)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6.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交流学习方法。
(2)教师辅导,重点讲解难写字。
7.拓展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2)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谈收获。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六、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16fc90850e2524de4187e46.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淡水第六小学黄春花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的说课设计。
我下面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时代感强,以一把斧头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这组课文,以保护周围的环境为专题,在这一课之前,我已经布置学生进行“调查周围环境”的综合性学习,而且我们惠州市正紧锣密鼓地开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活动,在我校,也组织学生参加过“志愿者”的环保活动,可以说,课文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容易产生情感的碰撞。
因此,立足于对教材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平衡。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周围环境、为后人造福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法学法根据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他们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要求,并结合本课的特点,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据文作图、据图品文;品词品句、多式训练;以读为本、以读悟情;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等多种手段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形成真正的对话,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教学过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
课堂一开始,我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带进一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小村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9b1851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79.png)
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导语】说课就是教师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做什么、怎么做、为何这样做的教学研究活动。
说课之前一样要事先写出说课稿。
从性质来看,说课具有说理性、科研型、工具性和交换性等特点。
说课主要由说课者、说课内容、说课方法和听评者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及说课稿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原文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亮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就这样,山坡上显现了*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炊烟消逝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清晨,雨才停下来。
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小学三年级语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是三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无节制地砍代树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安稳,终究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劳累得到了一切,课文寓意深入,耐人寻味,同时也警告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课文共分两课时,第一课让学生学会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根据课文画出你心中的小村庄。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控“*露”、“咆哮”等词语,有感情地读文。
2、技能目标: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联想,深入课文。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cd0d17d5bbfd0a795673e5.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说教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村里的人们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周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后受到了大自然严厉的惩罚――整个小村庄都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从此消失的无影无踪。
小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编者的意图有二,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课程标准始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其目标是三维立体的,即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按照以上基本理念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特点,对这篇课文制定如下预设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课文片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理解小村庄原来是什么样的,后来为什么消失了,给人们怎样的启示。
体会文章在对比中蕴含因果的表达方式。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充分领悟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破坏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根据教材特点,我认为本课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随着教学活动的不断展开,可能会生成一些新的疑难,教师将随机调整。
基于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分为三课时来完成教学。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村庄的美丽。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f98e9708e9951e79b8927f7.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组教材都是围绕“爱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其目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课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因此,“言简意深”是本文的主要特点。
比如,通篇课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但在读完课文之后,读者会油然而生一种对人们错误行为的惋惜和谴责。
现在三年级学生,他们的视觉和心理都还沉迷于动画片的瞬间快乐中,对环境的认识还很模糊。
我认为学习本课的目的一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二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精神,结合本单元的训练要求,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扩大、黎明、喘气”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从小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2860f3f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63.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组第七篇课文。
本组教材围绕“保护周围环境”这个专题实行编排的。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向我们讲述了山谷中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不过人们肆意的乱砍乱伐,致使大地失去了森林的防洪水平,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不过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
它呼吁人们应该保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多元阅读、感悟课文,明白小村庄由美丽走向毁灭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四、教法和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观察法、谈话法、讨论法、随机通达教学,积极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在本节课中,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实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活情感感受悲剧力量我设计的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长远。
)。
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思维,使学生感受到美的气氛,让他们的思维处于张开状态。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悲剧发生的原因《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动学生的发展,使他们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我依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这个教学理念,在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时候,以学生自学为主。
所以这个环节分为两步:第一步,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探究。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07bd254fe4733687e21aa7a.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小学教师一、说教材:这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村庄的故事,曾经美丽的小村庄,因为人们无节制地砍伐树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最终引发了一场可怕的洪水,冲毁了他们辛辛苦苦得到了一切,课文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让小村庄的悲剧重演。
本堂课是第二课时,学习课文内家。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掌握“裸露”、“应有尽有”等词语,有感情地读文。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会根据课文内容,展开适当的联想,深入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了解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从而引发我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最根本的原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法与学法:在物质需求日益满足的今天,环境保护更加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重点体会,通过“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读、思、议”、合作学习等方法,让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重点句子耐人寻味。
五、说教学过程:(一)、通过复习词语,引入课题学生认读本课生字,引入新课。
(二)、展示小村庄的美丽画面,以及后来小村庄被洪水冲走的结果,提出疑问: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
同学们通过自读寻找课文中描写美丽村庄的句子,感受美丽的环境。
学生寻找小村庄最后的结果,并作以对比。
(三)、细读课文,探究原因。
通过小村庄前后巨大变化的对比,让同学们给感受前后变化的震撼,由此激发学生寻找产生变化的原因。
原因:人们没有环保意识,贪图眼前利益,乱砍滥伐。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把你们想说的话写出来。
学生自由说话,教师给予适当补充。
(五)、释放感情,强化感情朗读,在读中自读自悟,深化主题。
(六)、学习了这篇课文,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我们今后应该如何做?(我们应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f5b520c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c.png)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引言《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是一部以小村庄为背景的动人故事,讲述了小村庄发生变化的故事。
通过讲述小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和村民们的相处之道,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村庄发展的重要性。
本文档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这个故事的内容和主题,以及故事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二、故事梗概1. 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小村庄。
村庄四周环山,群山环抱,自然风景优美。
2. 村民生活村民们过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他们以务农为生,种植庄稼,养殖牲畜。
村民们相互帮助,和睦相处,传统价值观在这个小村庄中被积极传承。
3. 自然灾害一年来,连续发生了几次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洪水等。
这给村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家园受到了严重破坏。
4. 村民团结面对自然灾害的考验,村民们没有绝望,相反他们更加团结一致。
大家共同努力,全力修复村庄的损失。
5. 村庄的改变经过村民们的共同努力,村庄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美丽。
不仅物质环境得到了改善,而且村民们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村庄开始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为村民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条件。
6. 村庄未来通过发展经济,村庄未来变得更加繁荣。
外出务工不再是唯一的选择,村民们可以在村庄中找到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来源。
村庄的教育、医疗和交通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故事的主题1. 和谐共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通过展现小村庄中的日常生活,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村民们尊重自然,善待环境,同时也在和谐相处中获得了快乐和满足。
2. 合作与团结故事中的小村庄面对自然灾害时,村民们没有放弃希望,而是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这凸显了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以及个体的力量在团队中的作用。
3. 变革与发展故事中的小村庄通过发展经济,引入新的产业和技术,取得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这强调了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追求变革和进步。
四、结语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小村庄中的村民们如何在困难中团结一致、积极应对,最终实现了村庄的蓬勃发展。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a4b7de2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b0.png)
小学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在美丽的村庄、多媒体课件三、说教法: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情为基点、以读为主线、以悟为手段”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在步步推移的多种读式之中,以具体的语言为载体,深层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培养学生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为后人造福的忧患意识。
四、说学法:1、自主探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锋利的斧头”和这座小村庄的消亡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题是本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合作探究的方法。
让学生相互交流中获得知识,体悟情感,从而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
2、朗读品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课文的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大体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课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的朗读时间,通过多形式的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3、想象描述“图”是对内容的描绘,“内容”是语言文字对事件的记载。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想象思维活跃的学习心理,采用了“想象描述法”,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想象情境,让学生披文入境,进行说话训练,体会人物的内心。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五、说教学程序一、反差对比,激疑读文课前先出示色彩鲜艳、图案优美的黑板画,让学生整体感知小村庄的美丽。
结合插图,在朗读指导让学生感悟村庄的美丽。
[板书:美丽]然后逐一擦去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湛蓝深远的蓝天,黑板上什么都没了,引起学生心理上极大的震撼,到底是谁使这美丽的小村庄消失的?我让学生默读2-4自然段,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稿
羊泉中心小学缑雪霞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二单元第七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的是: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
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
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的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
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
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教材特点,结合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我拟定了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简单地复述故事。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
效果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识认文中的生字新词,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
3、说教学重、难点: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本文特点,选择以下教法和学法:
1、“以读代讲法”,关注学生个性,营造一个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师生平等对话,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2、品析词句法,引领学生走近文本,品读语言,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因此,我抓住了许多重点词句引领学生朗读感悟。
最后充足文本,并超越文本,沟通课内外,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
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读读、划划、议议,鼓励学生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三、说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实践与想象充分结合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新型的良好的课堂氛围。
为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准备六个环节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活情感,通过直观画面,直接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
(二)通过自学目标。
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三)品读课文,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和现在的样子,体会作者的惋惜之情。
在这里指导学生读出小村庄的美。
(四)再读课文,探究变化的原因,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品析词句,朗读感悟,深深地体会到了乱砍滥伐的严重危害。
同时,让学生当大树进行角色体验,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村民们的随意砍伐,毫无环保意识,也引起了学生的思考。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着这被洪水卷走的小村庄,看着无数人无家可归,看着许多人失去了亲人,你想说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呢?由此引出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最后通过看破坏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谈谈我们该如何保护环境。
(六)作业布置
四、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非常简单但又层层进入,从直观上一目了然但又意义深远,从而深化了整个主题。
教后反思:
这篇课文虽然篇幅短小,语言朴实,但寓意深刻,读后耐人寻味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指导学生朗读的好课例,因此,在备课时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文中蕴含着的道理”做为主要教学目标。
故事讲完了,同学们心中充满了感慨,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村里的人们说些什么?学生们对于我的问题做出了各种回答:有的同学对村民们的行为表示谴责,有的学生则对村民们以后的生活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还有的学生对村庄的毁灭表示可惜。
在这基础上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我收集破坏环境图让学生选出自己如何保护环境,有效地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新课标理念。
但是,本节课也有些不足之处,一是对学生的朗读评价语不够丰富,二是读文的形式可以更加多变一点,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这也是我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