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案】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课件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课件

肺肿瘤 ●
(Lung tumors)
学习交流PPT
4
本章学习内容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气管扩张症 肺硅沉着病 肺癌
学习交流PPT
5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临床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持续3 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

学习交流PPT
11
学习交流PPT
12

慢支炎急性发作

↑ 学习交流PPT
↑ ↑

13
临床分型及症状
●单纯型:咳嗽、咳黏液痰。 ●黏液化脓型:咳黏液脓痰,可伴发热、 畏寒。 ●喘息型:哮喘样发作时表现气急、喘息 伴有哮鸣音。 ●阻塞型:小气道狭窄,气流阻塞,通气 障碍,表现缺氧症状。
学习交流PPT
●肺泡性/阻塞性肺气肿
腺泡中央型 √
(Centriacinar emphysema)
全腺泡型 √
( Panacinar emphysema)
腺泡周围型(Periacinar emphysema)
不规则型 (Irregular emphysema)
学习交流PPT
20
学习交流PPT
21
其它肺气肿类型
并发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 自发性气胸 急性肺感染
学习交流PPT
27
肺心病(Cor pulmonale) ●分急性和慢性。
急性肺心病常见于突发性、广泛性肺 血管栓塞引起的急性右心衰竭。
学习交流PPT
28
慢性肺心病 (Chronic cor pulmonale)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课件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课件
• 冬春季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5
病因及发病机理
• 病因:>95%为肺炎链球菌,esp. Ⅲ型毒力最 强
• 诱因:寒冷、疲劳、醉酒、感冒、麻醉、糖 尿病、肝、肾疾病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6
机理
诱因
呼吸道防御功能被
削弱,机体抵抗力
细菌感染 含菌痰液
肺泡 过敏反应 肺泡壁Capi.通透性
细菌大量繁殖
•45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46
思考题:
1、试述大叶性肺炎发展过程的分期 及各期的镜下病理特点。
2、试述小叶性肺炎的病理特点。 3、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临床
表现及病理联系。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47
(3)病灶周围肺组织充血,浆液渗出或伴程度 不等的肺泡扩张(代偿性肺气肿)。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37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38
临床病理联系
咳嗽:炎性渗出物刺激支气管引起。 咳痰:化脓性炎时,脓性渗出物 气喘:病变重者,肺换气功能障碍,缺
氧,而致呼吸困难。 发热:炎症的全身反应。 听诊:可闻及湿性啰音。 X线:不规则斑片状阴影。
咳铁锈痰:红细胞破坏与崩解→Hb变性 胸痛:病变波及胸膜 缺氧和紫绀:肺实变区范围大,淤积在实变
区内的大量静脉血未能氧合便流入左心→动 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叩诊浊音:病变肺叶实变 听诊支气管呼吸音 实验室检查:渗出物中检出多量肺炎球菌 X线:大片致密阴影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18
三、灰色肝样变期
肺泡间孔 呼吸细支气管
邻近肺组织
整个大叶
带菌渗出液 叶支气管
大叶之间蔓延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基础讲义 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基础讲义	第8章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考试大纲 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2.肺气肿的概念、分类。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支气管哮喘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支气管扩张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6.各种细菌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 7.支原体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并发症。 8.病毒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特点。 9.肺硅沉着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各期病变特点及并发症。 10.鼻咽癌的病因、组织学类型、病理特点、扩散途径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11.肺癌的病因、常见肉眼类型、组织学类型、病理特点、转移途径及其临床病理联系。
临床病理联系
呼吸功能不全:呼吸困难、发绀、气急 右心衰竭:心悸、肝肿大、全身淤血和下肢水肿;严重时肺性脑病
1998‐147‐X.下述哪些疾病可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A.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B.三期矽肺
C.慢性空洞性肺结核
D.肺动脉反复血栓栓塞
答案:ABCD
122
2003‐33‐A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的关键环节是
116
2002‐100‐B.小叶性肺炎是 答案:B E A.纤维素性炎 B.化脓性炎 C.肉芽肿性炎 D.出血性炎 2008‐133‐B.肺结节病属于 2008‐134‐B.小叶性肺炎属于 答案:C B
(四)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病原体
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麻疹病 肺炎支原体 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A.小叶中央型肺气肿
B.间质性肺气肿
C.全小叶型肺气肿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

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

二、病变分期
2.红色肝样变期 :(3-4天 )
(1)大 体
➢ 肺叶充血肿大,暗红色,质地变实; ➢ 切面灰红,似肝脏外观
二、病变分期
2.红色肝样变期 :(3-4天 )
(2)镜 下
肺泡腔充满大量红细胞, 一定量纤维素,少量中性 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纤维素丝连接成网并穿过 肺泡间孔与相邻肺泡内的 纤维素网相连接
二、病变分期
2.红色肝样变期 :(3-4天 )
(3)病理临床联系
➢ 铁锈色痰,呼吸困难、紫绀; 实变肺叶叩诊呈浊音;
➢ X线呈片状致密阴影 ➢ 中毒症状重,肺炎
链球菌(+) ➢ 胸痛,随呼吸加重、胸膜
摩擦音
二、病变分期
3.灰色肝样变期 :(5-6天 )
(1)大 体
➢ 肺叶肿胀,充血减退,红色 变为灰白色,质实如肝,
三、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
2. 腺体改变:
• 腺体增生肥大 • 浆液腺发生黏液化生 • 黏液分泌增多 • 形成黏液栓 • 腺体萎缩、消失,黏液分泌减少
三、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
2. 腺体改变:
粘液腺增生,浆液腺粘液化
三、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
3. 其他病变
(1)支气管壁充血,水肿 (2)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3)管壁支撑组织(平滑肌、弹力纤维、 软骨)可断裂、萎缩 (4)纤维增生、钙化 (5)喘息型患者,平滑肌可增生肥大
三、大叶性肺炎——病因、诱因
1.肺炎链球菌(90%)、肺炎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性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2.受寒、 疲劳、 感冒、醉酒等
四、大叶性肺炎——发病机制
细菌
呼吸道 肺 泡 肺泡间孔 肺大叶

病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

小叶性肺炎
镜下: 1)病灶中央细支气管管壁充血、水肿,粘
膜上皮变性、坏死,腔内充满大量中性 粒细胞。 2)周围肺泡壁充血,肺泡腔内充满脓性渗 出物; 3)病灶间肺组织充血,可伴不同程度的代 偿性肺气肿。 4)病变严重时,病灶可相互融合。
(2)镜下:
小叶性肺炎
临床病理联系 :
1.咳嗽、咳痰(粘液脓性/脓性); 2.呼吸困难、紫绀等; 3.听诊可有散在湿罗音,而一般实变
诱因影响下,机体抵抗力↓而引起。 ∴小叶性肺炎常作为某些疾病的并发症。
小叶性肺炎
病理变化: 肉眼: 两肺各叶散在分布实变病灶,以下
叶背侧为重。 病灶大小不一,直径多为 1cm,灰红色/灰黄色。病灶中央常可见细 支气管断面,挤压时有脓性渗出物流出。
(病灶融合→融合性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病灶相互融合,形成融合性支气管肺 炎(confluent bronchopneumonia)。
病毒包涵体(viral inclusion bodies)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
1. 典型肺炎通常是指由肺炎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 的肺炎,症状比较典型,有发烧、胸痛、咳嗽、 咳脓痰,白细胞升高。有特征的病理变化。
大叶性肺炎时,肺组织常无坏死, 肺泡壁结构未遭受破坏,愈复后可完全 恢复其正常结构和功能。
(三) 并发症
(1)肺肉质变 (pulmonary arnification) 机化性肺炎(organized pneumonia)
(2)肺脓肿及脓胸
(lung abscess and empyema) (3)胸膜肥厚和粘连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病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
(诊断标准)咳嗽、咳痰、或伴喘息 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发生2年以上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 感染因素:病毒和细菌的感染 2 理化因素 ① 吸烟:② 空气污染③ 气候因素 3 过敏因素 4 其他因素
(二)病理变化
1.纤毛——粘液排送系统受损
炎性渗出及粘液分泌↑ 纤毛粘连倒伏、脱落, 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上皮细胞再生修复 (刺激过久→鳞状上皮化生)
第二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以肺实质尤其是小气道受到病理性损 害后,导致以慢性不可逆性气道阻塞,呼吸 阻力增加,肺功能不全为共同特征的肺疾病 的总称. 包括慢支,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
一 、慢性支气管炎
1、定义:
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 2、临床特点: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肺毛细血管床减少→肺动脉血流受阻→ 肺A高压 阻塞性通气障碍,换气不足→ 缺氧 → 肺小A痉挛 → 肺循环阻力增加 → 肺A高压
→ 右心肥大、扩张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脊柱弯曲,胸廓成形术后,胸膜广泛粘连等
(3)肺血管疾病 (少见)
原发性肺小动脉硬化症
(二)病理变化
1.肺组织原有病变
慢性支气管炎
(二)病理变化
2.腺体增生、肥大、粘液化
大气道:粘液腺大量增生和肥大 浆液腺化生为粘液腺
患者咳嗽咳痰的病理学基础
慢性支气管炎粘液腺增生
慢性支气管炎(杯状细胞增生)
(二)病理变化
3.支气管壁的其他病变 早期:管壁充血,水肿,慢性炎细胞浸润 晚期:支气管平滑肌、弹性纤维及软骨萎缩、
呼吸系统疾病
知识回顾
(一)呼吸系统组成 1. 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气管管壁构成:粘膜层、粘膜下层、外膜

呼吸系统病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呼吸系统病理学教案教学设计

01
呼吸系统疾病高发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改变,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逐 年上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02
病理学基础重要
掌握呼吸系统病理学知识,有助于理解疾病发生、发展 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3
培养医学人才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呼吸系统病理学 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能力,为医学事业做出贡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定义
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 ,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
症状
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等。
病因
与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致残率和病死率很高 。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
症状
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
病因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但感染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 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法与治疗
04
原则
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医 生需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体格检查。
呼吸系统病理学教案 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1-20
目录
•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 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基础 •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 • 典型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演示 • 课堂互动环节与答疑解惑 •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01
课程背景及意义
06 课堂互动环节与答疑解惑
学生提问及讨论环节安排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本科PPT课件

病理学-呼吸系统疾病-本科PPT课件
肺泡
肺泡是肺的基本功能单位,能够进行有效的气体 交换。
肺血管
肺血管负责输送血液,进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 换。
03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类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总结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病毒引起,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 等症状。
详细描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患者 会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有时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该病具有自限性,通常在
发病后1-2周内可以痊愈。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总结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 表现为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征是持续气流受限,这是不可逆的,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会恶化。患者通常会出现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该病与吸烟、空气污染 、职业暴露等因素有关。治疗主要包括戒烟、药物治疗和肺康复等。
组织损伤与修复
组织损伤
各种原因引起的组织损伤可能导致细胞死亡和组织功能丧失。损伤的原因包括感染、化学物质、辐射和缺血等。 损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损伤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组织修复
损伤后,机体会启动修复机制以恢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修复过程包括炎症反应、细胞再生和组织重塑等阶段。 修复的结果可能不完全,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04
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
炎症反应
急性炎症
以渗出和细胞浸润为主要特点,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渗出液中含有 大量炎细胞,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这些细胞在清除病原体、 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慢性炎症
持续时间较长,通常与反复或持续的刺激有关。慢性炎症的特点是炎症细胞的 持续浸润和组织损伤的修复。慢性炎症可能导致组织纤维化和器官功能障碍。

病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

病理学课件-呼吸系统疾病

(2)胸膜肥厚、粘连
(3)肺脓肿及脓胸
(4)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
(5)感染性休克
(二)小叶性肺炎
(lobular pneumonia )
特点: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 范围的化脓性炎症(支气管肺炎)
范围:一个肺小叶融合 好发人群:儿童和年老体弱者
病因和发病机理
病因:条件致病菌,
多为混合感染
诱因:恶病质、长期卧床、
命名原则:最能反映肺炎的特征和本质
一、细菌性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二)小叶性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
病变从肺泡开始,扩散迅速,累及一 个或几个肺大叶 性质:急性纤维素性炎症 范围:肺段、大叶 人群:青壮年,起病急 症状:寒战高热、呼吸困难、咳
嗽、咳铁锈色痰
病程:一周
昏迷或全麻
发病机理:全身或呼吸道抵抗力↓
多继发于其它疾病
病理变化
大体:
双肺散在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灰黄质实 的化脓性病灶,背侧和下叶为多 病灶以细支气管为中心,中央可见病变细支 气管的横断面 病灶可融合成片
3.灰色肝样变期
❖起病:5-6天 实变晚期
肺泡腔内充满纤维素和中性粒细胞 肺泡壁毛细血管受压、变窄,呈贫血状
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
1. 肺泡腔内充满致密的纤维素网和大量 中性粒细胞
2 .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消退
大体:
肺体积增大,颜色灰白,质实如肝
切面干燥

肺膜充血,大量渗出物
色 肝 样 变 期
临床病理联系
体温下降,症状减轻 实变体征消失 X线检查恢复正常
充血水肿期
浆 液
纤维 素↑ + 中性 粒
灰色肝样变期

最新《病理学精品课件》呼吸系统疾病8ppt课件

最新《病理学精品课件》呼吸系统疾病8ppt课件

(三)类型(按解剖部位分类)
1.肺泡性(阻塞性)肺气肿 亚型: 腺泡中央型 全腺泡型 腺泡周围型
二、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
(一)概述: 由化脓菌(金葡、乙链、 肺双等)引起的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化 脓性炎,以小叶为单位,累及双肺各叶。 儿童和老年人多发。
(二)病因
细菌混合感染。常为其它病并发症, 如传染病/营养不良、恶病质、昏迷、 麻醉和手术后等。
(三)病理变化
特征: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组织化 脓性炎症。常散布于两肺各叶,尤其以 背侧和下叶多见。
最先表现毒血症症状:寒战、高热、全身 不适,外周血白细胞增高。随后表现呼吸道 症状:咳嗽、咳痰、气急、发绀、胸痛等。 特征性表现在病变第二期(红色肝样变期) 时,患者咳铁锈色痰 (rusty sputum),有 明显气急、发绀及胸痛等症状。
(五)结局及并发症
多数患者经 及时治疗后可痊愈, 少数患者因感染严重或机体抵抗力 低下可发生并发症甚至死亡。
4.溶解消散期:发病后7-9天,抗体大量
产生,中性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强,细菌几 乎完全消灭。渗出物被中性白细胞吞噬、 降解、液化,随痰咯出,部分经淋巴管吸 收和巨噬细胞吞噬清除。
光镜: ⑴肺泡壁毛细血管恢复正常结构。 ⑵肺泡腔内有少量变性坏死中性白细 胞、纤维素、浆液、巨噬细胞增多。
(四)病理临床联系
2.支气管腺体病变
⑴粘液腺肥大、增多、分泌亢进。 ⑵浆液腺发生粘液腺化生。 ⑶支气管腔内粘液分泌增多,甚至形成粘液栓。
3.支气管壁病变 ⑴炎性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 生。 ⑵平滑肌束可断裂,弹力纤维破坏。 ⑶软骨发生变性、萎缩、钙化或骨化。
浆液腺发生粘液腺化生
(四) 临床病理联系

《病理学》第八节 呼吸困难

《病理学》第八节 呼吸困难

问题
1. 该患者主要症状有哪些? 2. 本例发绀的病因和机制是什么?
答案
1. 咳嗽、气促、发绀 2. 缺氧造成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包括:
心性发绀(先心病房间隔缺损伴Eisenmenger综合征)
肺性发绀(呼吸道感染)
机制: 先心病房间隔缺损,左→右分流,非发绀型先心病 呼吸道感染诱发病情加重,肺动脉高压加重 右心压力>左心压力,右→左分流, →发绀 右→左分流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 Eisenmenger综合征
伴哮鸣
③临床意义:
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3)混合性呼吸困难
①病机:
肺换气障碍
②特点: ③临床意义:
呼吸浅快
重症肺炎 大片肺不张 大面积肺梗死 大量胸腔积液/气 间质性肺病
2.心源性呼吸困难
右心功能不全 左心功能不全
肺淤血 劳累性呼吸困难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端坐呼吸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有何特殊气味,痰中是否带血等
练习题
1.咳大量脓臭痰最常见的疾病是: A.肺脓肿 B.慢性支气管炎 C.大叶性肺炎 D.支气管哮喘 E.肺结核
2.咳铁锈色痰最常见的疾病是: A.肺脓肿 B.支气管哮喘 C.大叶性肺炎 D.慢性支气管炎 E.慢性咽炎
5.下列哪项可引起混合性呼吸困难: A.气管异物 B.喉痉挛 C. 自发性气胸 D.支气管哮喘 E.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6.下列哪项可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A.急性喉炎 B.气管异物 C.急性会厌炎 D.支气管哮喘 E.喉水肿
7. 潮氏呼吸、比奥呼吸常见于: A.喉炎 B.左心功能不全 C.右心功能不全 D.呼吸中枢功能障碍 E.情绪激动
问题
1. 呼吸困难的概念。 2. 呼吸困难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病变及发病机制
2. 熟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病因、临床联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3. 熟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
4. 掌握: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病毒性肺炎的病变特点
5. 熟悉:军团菌性肺炎、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三、教学内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
2.肺气肿:病因、发病机制、类型、病变、临床联系
3.支气管哮喘: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
4.支气管扩张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二)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病因和发病机制
2. 病理变化
3. 临床病理联系
(三)呼吸道感染
1.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因及病变
2.急性细支气管炎:病因及病变
3.肺炎:细菌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军团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体性肺炎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临床联系及并发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慢性支气管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2. 肺气肿类型
3. 大叶肺炎病变及临床病理联系
4. 大叶肺炎合并症
第十六次(2学时)
一、题目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肺硅沉着症的病理变化
2.熟悉:肺硅沉着症的发病机制、分期及并发症;肺石棉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病变及并发症;肺结节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
3. 熟悉: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慢性肺动脉高压症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联系
4. 掌握:鼻咽癌、肺癌的主要类型及病变特点
5. 熟悉:鼻咽癌、喉癌、肺癌的病因、扩散途径、临床联系
6. 了解:喉癌的病理变化、扩散及转移
三、教学内容
(一) 肺间质疾病
1.肺尘埃沉着症:肺硅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分期及并发症;肺石棉沉着症的发病机制、病变及并发症
2.肺结节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
(二)肺血管疾病
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
2.慢性肺动脉高压症: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及临床联系
(三)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鼻咽癌:病因、病变、扩散途径、临床联系
2.喉癌:病变、扩散及转移
3.肺癌:病因、病变、扩散途径及临床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
2.肺癌的组织发生、大体及镜下分型
3. 肺硅沉着症的发病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