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发生--组织学和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
组织学与胚胎学讲稿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使用二○○六年二月学科审阅意见:课程负责人签名学科带头人签名前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周发育和先天性畸形;本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辅导根据蔡玉文主编的组织学与胚胎学全国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及河南中医学院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讲稿共分19章,其中神经系统、皮肤、感觉器官和胚胎学为大纲自学内容,本讲稿不再编写具体内容;该讲稿可供我院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班的教师教学、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各章节课时分配表:章节名称理论课学时数实验课学时数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3第二章上皮组织 3第三章结缔组织固有结缔组织 3 1软骨和骨0 0血液和血发生 3 2第四章肌组织 2第五章神经组织 3第六章神经系统自学0 0第七章循环系统 2第八章免疫系统 3 0 第九章消化系统 5第十章呼吸系统 2第十一章泌尿系统 2第十二章皮肤自学0 0第十三章感觉器官自学0 0第十四章内分泌系统 3 0 第十五章男性生殖系统 1 0 第十六章女性生殖系统 2 0第十七章胚胎学总论自学0 0第十八章胚胎学各论自学0 0第十九章先天性畸形自学0 0 总计39 :1 15第一章绪论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目的要求1.掌握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并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及应注意的问题;2.了解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方法,常用技术及其发展史与新进展;教学时数3h重点难点重点:1.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2.组织切片制作方法,HE染色方法、原理;3.嗜酸性、嗜硷性,嗜中性的含义;难点:组化与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的基本原理;教学内容第一节、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1.组织学Histology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研究人体的微细结构和机能关系的科学;2研究内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细胞:是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它的内容在生物里学习;组织:是由形态近似,功能相关和来源相同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组成;人体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相互联结,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如:心、肝;系统:由许多器官联合在一起,完成连续性生理活动;如消化系统:由口腔、咽、食道、胃、肠、肝、胰腺等组成,相互配合完成消化和吸收功能;2.胚胎学Embrology的概念与研究内容:1概念:是研究从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分化、逐步发育形成新个体的全过程及其生长变化的规律;2研究内容:胚胎的发育过程,常见先天性畸形的成因及预防; 3.组织学在医学课程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与基础和临床课程都有密切的联系;如:解剖、生理、病理生理、病理解剖;妇产科、外科;第二节、组织学发展史及学习方法1.根据自身特点设计学习方法:如学得快,忘得快的同学应注意多及时复习,学得慢,记得牢的同学应注意多预习;2.多联想,多归纳,多比较;第三节、常用的研究技术1.光镜技术:注意提及中和反应原理;1石蜡切片:取材,固定,脱水,透明,包埋,切片,染色,封片;常用染色液为:H E染色 H:hematoxylin苏木 E:eosin 伊红,苏木精将核染成紫蓝色,伊红将细胞质染成粉红色;由于苏木精为碱性染料,故被其染色的结构称嗜碱性;伊红为酸性染料,能被其染色的结构称嗜酸性;在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以及高尔基体均为嗜碱性,故当这些细胞器丰富时,细胞嗜碱性;而溶酶体和线粒体为嗜酸性,故当它们丰富时细胞嗜酸性;有些组织结构可直接使硝酸银还原而显色,称亲银性,有些结构需加入还原剂后才能显色,称嗜银性;有些组织成分用甲苯胺蓝等碱性染料染色后不显蓝色而呈紫红色,这种现象称异染性; 2其他常用的制片方法:2其他常用的制片方法:冰冻切片:应用恒冷切片机,将组织迅速冻结之即切片,它能保留组织细胞内的脂类成分和某些酶活性,可做细胞酶化学染色观察;涂片:将体液成分或器官组织的刮取物涂在载玻片上,制成薄膜,经过固定染色后进行观察;如:血涂片、骨髓涂片等; 2.电镜技术:注意提及:电子密度高,电子密度低;用电子流代替普通光源,穿过标本后, 经过第一电磁场相当于LM中的聚光器和第二电磁场相当于LM中的接物镜和接目镜而投射到荧光屏上,即可进行观察;1透射电镜:分析透射电镜图象时电子密度高与电子密度低的含义:被重金属盐染色的部位,荧光屏上图像暗,称为电子密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2扫描电镜:3.组织化学技术:是利用某些化学试剂与组织和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色的生成物沉淀下来;可对组织和细胞内的蛋白质、酶、糖元、核酸等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研究; 1一般组织化学技术:2免疫组织化学技术:3原位杂交:4.细胞培养与组织工程:在无菌条件下,将细胞放在盛有营养液的培养瓶皿中,在适当温度下,使之在体外生长;这个方法可观察组织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思考题例1.何谓组织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些2.简述HE染色;3.何谓PAS反应,阳性说明什么第二章上皮组织epithelial tissue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 教学时数3h目的要求1.掌握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和分类,各种被覆上皮的结构特点、分布与功能;2.了解上皮组织特殊结构的光镜、电镜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连接复合体;3.了解腺细胞,腺上皮和腺的概念,外分泌腺的形态、结构、分类; 重点难点重点:为上皮组织的基本特点,分类原则,上皮的特殊结构;难点:为常用研究技术及上皮的特殊结构主要是对细胞连接的理解; 教学内容概述: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⑴.大量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的细胞和少量细胞外基质组成;⑵.上皮细胞呈明显的极性;极性:是指细胞的两端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差别;它的一极朝向表面或管腔面称游离面,与其相对的另一极附着在结缔组织上称为基底面;⑶.上皮组织无血管,营养物质来自CT中的组织夜;⑷.具有保护,吸收,分泌,排泄和感觉功能;2.分类:根据上皮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分为1被覆上皮: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腔、管、及囊的内面; 2腺上皮: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3感觉上皮:具有特殊感受机能的上皮;第一节被覆上皮概述:即一般所通称的上皮组织,它排列成膜状,广泛被覆于身体的表面及衬附于体内各腔、管,囊的内面及某些器管表面; 分类原则:①细胞排列的层次侧面观:单层、复层 ;②表面细胞的形态侧面观:扁平、立方、柱状;注意强调上皮细胞层数和表面细胞的形态;注意使用形象对比; 一单层扁平上皮simple squamous epithelium:1.形态表面观:呈多边形,核扁圆,位于细胞的中央;侧面观:扁平形、细胞核处稍厚;2.分布:根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内皮:分布在心血管内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它薄而光滑,可减少血液或淋巴流动的阻力,且有利于内外物质交换;☆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及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细胞;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肠系膜及包裹于器官袁管表面的单扁上皮;它表面光滑,便于脏器活动、减少麽擦;☆其他:分布在肺泡壁、肾小囊壁层、肾小管细段等处;二单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为一层立方的细胞,细胞呈棱形立方状,核圆,居中,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分布:肾小管、甲状腺等处;功能:吸收或分泌等功能三单层柱状上皮simple columnar epithelium:侧面观:一层高柱状细胞排列所成,核椭圆,与细胞长轴平行,位于细胞的基底部;分布:胃、肠、子宫、输卵管等处的管腔面;功能:是分泌和吸收;在肠管的单层柱状上皮细胞之间,夹有一种高脚酒杯样的细胞,称杯状细胞Goblet cell,在其顶部胞质内常含有大量的糖原颗粒,核被挤压于细胞的基底部,呈三角形或扁圆形;它能分泌粘液, 具有润滑和保护作用;四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pseudostratified ciliated columnar epithelium:组成:是由一层高低不等, 形状不同的柱状、梭状、杯状、锥体形细胞组成;它们的基底部都位于基膜上,只有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可达游离面;由于细胞高低不等,细胞核的位置也高低不等, 切面上很像复层;但到达游离面的柱状细胞表面有纤毛,故称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分布:呼吸道的内表面;功能:保护、分泌;五复层扁平上皮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又称为复层鳞状上皮:1.形态结构:由几层~几十层不同形态的细胞组成,细胞间有少量细胞外基质,上皮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呈凹凸不平的连接,从而扩大了两者的接触面;表面层:几层扁平形细胞组成,最表层的细胞已衰老、退化,并不断脱落;中间层:数层多面形细胞组成;基底层:1~2层矮柱状细胞组成,具有很强的分裂增殖能力,新生的细胞可不断向表层推移,以补充表面脱落的细胞,保持上皮的厚度;2. 分布与分类:1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皮肤的表面表皮;2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口腔、食道、阴道等的腔面;3.功能:耐摩擦及阻止异物侵入等保护功能;六复层立方上皮simple cuboidal epithelium:形态结构:为一层立方的细胞,细胞呈棱形立方状,核圆,居中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分布:肾小管、甲状腺等处;七复层柱状上皮stratified columnar epithelium:形态结构:浅层为一层排列较整齐的柱状细胞;深层为一层或几层多边形的细胞,细胞间有少量的细胞外基质;分布:眼睑及男性尿道等处;功能:润滑,保护等功能;八变移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又称移行上皮;形态结构:为复层上皮,其厚度可随功能状态的不同而变化,细胞为多层,间有少量细胞外基质;基底层:细胞呈矮柱状或立方形;中间层:细胞呈多面形或多边形,有些细胞呈倒置梨形;表层:细胞较大,呈长方形或称矩形、或呈扁平状;细胞核大、呈扁椭圆形,居中;有的细胞含有两个细胞核;分布:泌尿管道的内表面;功能:保护;第二节、腺上皮和腺glandular epithelium and gland 1、基本概念:腺上皮:机体内以分泌功能为主的上皮称腺上皮;腺:腺上皮为主组成的器官称腺gland ;2、腺的分类:1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形成的腺具有导管通到器官的腔内或身体的表面,分泌物经导管排出,如汗腺、胃腺等;2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形成的腺无导管,分泌物经血液或淋巴液输送至靶器官,如甲状腺、肾上腺等;3、外分泌腺exocrine gland的结构和分类:1腺按细胞分类可分为单细胞腺和多细胞腺;单细胞腺unicellular gland:如分泌粘液的杯状细胞就是单细胞腺;多细胞腺multicellular gland:人体大多数的外分泌腺均是多细胞腺;多细胞腺一般都由分泌部和导管部两部分组成;2按细胞功能、结构分类:浆液性腺serous gland粘液性腺mucous gland混合性腺mixed gland第三节、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上皮细胞为了适应其机能的需要,在其各面形成许多特殊的分化物,如游离面有微绒毛、纤毛,基底面有基膜,侧面有细胞连接结构等;一上皮细胞的游离面:1、细胞衣cell coat:结构:在EM在观察,在上皮细胞的表面覆盖有一层茸样的物质,称细胞衣;其主要化学成分是粘多糖蛋白和糖链;功能:粘着,保护和物质交换等;2、微绒毛Micro villi:1结构;LM:不能分辨,分布于小肠柱状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在LM下,称纹状缘;分布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在LM下,称刷状缘; EM:在有些上皮细胞游离面,细胞膜和细胞质向游离面伸出的指状突起称微绒毛;一般长的—μm、Φ:—μm;中轴内含有许多纵行微丝,顶部可伸到细胞衣内,底部可达胞质顶部的终末网细胞顶部的横行微丝交织而成,侧面附于中间连接处,微丝的收缩可使微绒毛伸长和缩短;功能:扩大细胞的表面的表面积, 有利于物质吸收;3、纤毛Cilia:LM:也是上皮细胞顶端胞膜和胞质向表面申出的突起,但在LM 下能看见,且比微绒毛粗、长φ:μm. 长5—10μm;能有节律的摆动;EM:纤毛中轴内含纵行微管,以9×2+2形式排列即:中心1对,周边9组2联微管,其根部与细胞顶部胞质内的基体类似中心体:9×3相连;功能:纤毛的摆动与微管的滑动有关;二上皮细胞的侧面:——细胞连接⑴紧密连接:位于柱状上皮细胞之间近游离面处,相邻细胞的细胞膜外层呈间断性相互融合;呈带状箍在每个细胞周围, 即起到机械性连接作用, 又可封闭细胞间的游离端,防止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间隙, 防止组织液流失;⑵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带的下方,相邻细胞膜不融合, 其间存在15—20nm的间隙, 其中含密度较低的物质, 在胞质内常有横行的微丝附着在细胞膜内层, 而另一端组成终未网起支持作用;⑶桥粒:最常见的一种细胞连接方式, 呈斑状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相邻细胞膜间有20nm±的裂隙, 其中有密较低的物质, 在间隙中央有一条平行的中间线, 两侧细胞膜内侧各有一椭圆形致密结构称附着板,胞质中有许多张力丝附着于板上并折成衣攀伏返回胞质, 起支持作用;⑷缝隙连接:位于桥粒的深面;呈平板状;相邻细胞膜之间有2nm的裂隙, 可见许多间隔大致相等的连接点, 连接点是锿嵌蛋白组成的一个六角形的小管, 使相邻细胞借中央小管相通, 有利于离子交换等;连接复合体:有两种和两种以上细胞连接紧换在一起, 即称为连接复合体;细胞连接是难点,强调复习,逐渐加深理解;三上皮细胞基底面1、基膜basement membrane:又称基底膜;位置:位于上皮细胞的基底与结缔组织之间,厚度各不相同; 化学成份:为Ⅳ型胶原蛋白、层粘连蛋白和蛋白多糖,有的部位含纤维粘连蛋白;电镜下:由基板basal lamina和网板reticular lamina组成;基板:由上皮细胞分泌,厚约50~100nm;网板:由成纤维细胞产生,较厚,由网状纤维和基质组成;有的基膜无此层;功能:起支持、连接和半透膜的作用;2、质膜内褶plasma membrane infolding:位置:上皮细胞基部;结构:细胞膜向细胞内凹陷而成的结构,凹陷的细胞质内含大量的线粒体;功能:扩大了细胞基底部表面积;参与离子和水分速转运;第四节、感觉上皮具有接受特殊感觉机能的上皮称感觉上皮,如味上皮、嗅上皮、视上皮、听上皮等;思考题例1.简述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2.上皮组织的分类、结构特点、功能与分布3.复鳞上皮与变移上皮的结构有何不同4.比较微绒毛与纤毛的异同点;5.预习:结缔组织第三章结缔组织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授课对象供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护理专业本科业本科使用;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理论联系实际,讲授本章学习内容;教学时数3h目的要求1、掌握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2、掌握疏松结缔组织四种主要细胞的形态功能;三种纤维的形态与理化特征;基质的主要成份及作用;3、了解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与网状组织的组成特点与功能; 重点难点重点:疏松的四种细胞的形态、功能;三种纤维的形态与理化特征;难点:几种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基质组成及分子筛;教学内容概述: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与分类;一、结缔组织的一般特点1、细胞:数量少,种类多,无极性,散在于细胞外基质中;2、细胞外基质:多,形式多样,可由液体到固体,由基质和纤维构成;3、有共同起源: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mesenchyme,它由间充质细胞和大量稀薄的基质;间充质细胞:细胞呈扁平星状多突形,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细胞核椭圆形、一个、居中、较大、染色浅、核仁明显;弱嗜碱性,染为浅蓝色;功能:间充质细胞分化程度很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分化成多种结缔组织细胞、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二、分类及功能:根据构造特点,结缔组织可分为:1、固有结缔组织connective tissue proper:一般所称的结缔组织,即指固有结缔组织分为: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2、软骨和骨:主要构成机体的支架,具有支持、保护的作用;3、血液:具有防御、保护、营养等功能;第一节、固有结缔组织一、疏松结缔组织Loose Connective Tissue概述:又称蜂窝组织areolar tissue,是最典型的结缔组织;组成:疏松结缔组织由少量、多种细胞和大量细胞外基质构成; 分布:疏松结缔组织广泛分布在全身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之间; 功能:具有支持、连接、防御、保护和营养、修复的功能; 一、细胞外基质: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外基质多,由纤维和基质组成;1.基质ground substance:1组成:为无定形胶体,常可由溶胶到凝胶态互相转变;2化学成分:主要为蛋白多糖和糖蛋白;蛋白多糖是基质的主要成分,由蛋白质和多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大分子,多糖分子包括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A、C、硫酸角质素、硫酸乙酰肝素等,总称糖胺多糖;糖蛋白glycoprotein:主要含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层粘连蛋白laminin和软骨粘连蛋白chrondronectin等;3分子结构:分子筛以含量最多的透明质酸构成主干,其它多糖分子以蛋白质为核心构成的亚单位通过连接蛋白结合在主干上,形成了具有许多微孔隙的分子筛;4功能:便于血液与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分子筛可阻止侵入机体的一定大小物质的扩散;但有的病毒和病菌能分泌透明质酸酶,溶解基质,而在体内扩散;另外,若治疗需要,亦可将注射液加透明质酸酶同时注射至皮下组织,则这种酶使透明质酸分解,使药物得以扩散和吸收;5组织液:基质中含有由血管渗出的液体,叫做组织液tissue fluid;体内的各种细胞可通过组织液和血液进行物质交换,取得营养物质,释放出代谢产物;2.纤维fiber:包埋在基质内,具有3种类型:1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最多,由成纤维细胞分泌,分泌到细胞外的胶原再聚合成,进而聚合成胶原纤维;LM:新鲜时呈白色,有光泽,又称白纤维;纤维粗细不等,直径1~20μm,成波浪状,常成束而分支,并吻合成网分散在基质内,HE染色呈嗜酸性,着浅红色;EM:由更细的20~200nm胶原原纤维平行排列借助胶状基质粘合组成,每根胶原原纤维可呈现出64-70nm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它又是由原胶原蛋白分子聚合而成;物理特性:具有很强的韧性,略有弹性;抗拉力强;化学成分:Ⅰ、Ⅲ型胶原蛋白简称胶原,collagen;2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较多,LM:新鲜时呈黄色,又称黄纤维;纤维较细,直径约~μm,纤维分支并连接成网;HE染色时呈红色,折光性强;用醛品红或地衣红染色时显紫色或棕褐色;EM:该纤维由更细的微原纤维集合成小束,埋在较多的,呈均质状的弹性蛋白中;物理特性:具有很强的弹性,可以伸长达原长的倍;化学成分:弹性蛋白elastic protein;3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较少LM:很细,直径约~μm,分支并连接成网;HE染色纤维着色很浅,很难分辨;硝酸银镀染,被染成黑色,因此又叫做嗜银纤维argyrophilic fiber;EM:亦呈现出64-70nm明、暗相间的周期性横纹;物理特性:略有弹性和韧性;化学成分:Ⅲ型胶原蛋白;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在疏松结缔组织中交织成网,使该组织既有韧性,又有弹性;网状纤维分布在结缔组织和其它组织交界处;如:在上皮下则成为基膜的网板;在神经、平滑肌、脂肪细胞和造血器官的周围等;二、细胞:多种多样1、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 :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细胞,数量多,分布广;根据功能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功能不活跃的成纤维细胞,称为纤维细胞fibrocyte和功能活跃的成纤维细胞;两种细胞在一定的功能状态下可互相转化;1活跃的成纤维细胞:LM:细胞体:呈扁平星状或梭形,多突状;细胞核:大、呈椭圆形、居中、染色浅、核仁1~2个;细胞质:较多,较均匀,弱嗜碱性;EM: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丰富、高尔基复合体发达;细胞周边近细胞膜处有微丝和微管;功能:产生纤维和基质;2纤维细胞:LM:细胞体:较小,呈长梭形;细胞核:小,染色深;细胞质:少,弱嗜酸性;EM:粗面内质网少,高尔基复合体不发达;2、巨噬细胞macrophage :来自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又称组织细胞histiocyte,数量多,分布广;LM:细胞体:形态多样,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功能活跃时,可伸出伪足而呈多突形;细胞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一个、染色较深;细胞质:较丰富,功能活跃时内含有许多颗粒或空泡; EM:细胞表面:具有许多皱褶、小泡和微绒毛;细胞质:含大量的溶酶体、吞噬体、吞饮小泡和残余体; 功能:①变形运动和趋化性:②吞噬功能:当注射异物或活体染料台盼蓝或墨汁入动物体内时,可见巨噬细胞胞质内有大量被吞入的染料颗粒;属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成员见免疫系统;③分泌功能:干扰素、补体、白细胞介素等④参与免疫应答:识别、加工、处理、呈递抗原给淋巴细胞;3、浆细胞plasma cell:来源于B细胞;当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时,淋巴母细胞化,进一步分化成为浆细胞;正常疏松结缔组织中,这种细胞不常见到,但在慢性炎症的病灶内可见增多;LM:细胞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一个、常偏于细胞一侧,核内染色质丰富、多聚集在核周并向核中心成辐射状排列,形似车轮状;细胞质:呈强嗜碱性,在近细胞核处有一着色较浅而透明的区域称核周晕;EM:胞质内嗜碱性物质是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胞质内浅染区是高尔基复合体和中心体所在部位;功能: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称抗体;参与机体体液免疫见免疫系统;4、肥大细胞mast cell:分布十分广泛,多见于小血管周围;LM:细胞体:较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圆形且小、一个、居中、染色浅;细胞质: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此颗粒具有异染性,可被甲苯胺蓝染成红紫色;EM:颗粒:大小不等,呈圆形或卵圆形,单位膜包裹,内含有许多细小的微粒,呈均匀状、点阵状或指纹状;细胞质:内含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化学物质:颗粒内含肝素、组胺和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细胞质。
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
---------------------------------------------------------------最新资料推荐------------------------------------------------------ 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浅谈《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的教学体会《组织学与胚胎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形态学科,以研究人机体正常微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人体胚胎发生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有人把《解剖学》形容成解剖刀下的风景,而《组织学与胚胎学》也可以说成是显微镜下的风景[1]。
这门学科由人的大体结构逐渐深入到人体的正常微细结构,因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更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在理解解掌握正常组织学的结构及微微细结构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关系,明确其具体位置及作用用等,这门课的研究方法比较较多,存在内容较多、复杂枯枯燥等问题,且每个章节之间间的系统性不强,需要记忆和和掌握的名词也多,这给学习习者带来一定学习难度,也给给授课经验尚浅的青年教师的的教学带来一些困扰。
笔者就就如何上好这门课进行了探索索和实践,总结以下几个方面面。
1.教材选用、课程设设计及定位《组织学与胚胎胎学》是随着显微镜的出现从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形成的两门门独立的学科,根据研究方法法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
中医医院校兼收文理学生生源,因因此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别很很大,所以在教材选取上要兼兼顾这个方面,选择适用中医1 / 6医类专业用的教材。
大部分分学生是在学习完《解剖学》》之后学习《组织学与胚胎学学》,学生已经对人体结构有有了初步认识,对一些结构的的功能有所本文由论文联盟 h http://收集整理了解解,再学习起来较容易些。
但但有些专业的学生没有解剖学学等相关基础课的学习,这样样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这对讲讲课教师要求也较高。
《组织织学与胚胎学》涉及组织、细细胞、亚细胞和分子四个水平平,是很多学科的基础学科。
组织胚胎学: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精品)
胚泡结构
1) 内细胞群 :形成胚胎本身 2) 滋养层(单扁):胚泡壁,吸收营养
3) 胚泡腔: 含胚泡液
滋养层 内细胞群
胚泡腔
胚泡于受精后第4天进入子宫腔 透明带消失
回顾第一周的变化
生殖细胞和受精 卵裂和胚泡形成 一个细胞--受精卵 一种细胞分裂--卵裂 一群细胞--内细胞群 一层细胞--滋养层
三、胚层的形成
(一)、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滋养层的变化
植入过程中,与子宫内膜接触的滋养层 细胞增殖、增厚、分化为2层: 合体滋养层:外 层,细胞融合 细胞滋养层:内层(单 层立方细胞)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内出现一些小腔隙叫滋养层 陷窝,与子宫内膜的小血管相通,其内充满 母体的血液,直接吸取营养供给胚泡发育。
组织胚胎学
人体胚胎的早期发生
胚胎学绪论
胚胎学:研究人 体出生前的发生、 发育过程及其机 理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 (1)生殖细胞的发生; (2)受精-受精卵形成; (3)胚胎发育; (4)胚胎与母体关系; (5)先天性畸形的形成、原因及 诊断、预防等。
人胚发育分期
精+卵 受精 受精卵 胎儿 分娩
(3)获能精子与透明带(ZP3) 结合,释放顶体酶溶解透明带
透明带
(4)精子进 入卵周腔与卵 母细胞融合, 精子细胞核和 部分细胞质进 入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
卵丘细胞
(2)获能精子在 接触放射冠后释 放顶体酶溶解放 射冠的卵泡细胞
皮质颗粒
极体
(5)卵子浅层胞质内的皮 质颗粒释放酶类,透明带结 构发生变化,阻止多精受精
人胚早期发育
一、生殖细胞与受精
卵 子 的 发 生
卵子为女性生殖细胞,核型为23,X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
请使用IE7或IE8预览本页,个别文件很大超过5M,请等几分钟后再下载!谢谢!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前言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属于医学基础课。
组织学主要介绍人体四种基本组织及各系统、器官的光学显微镜下的微细结构、电子显微镜下的超微结构及这些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胚胎学是研究个体发生的科学,主要介绍人胚早期(受精后前8周)发育及各器官、系统的发育过程,其内容包括:受精、卵裂、三胚层的形成和分化;胎膜、胎盘的形成;双胎、多胎、联胎、胚胎龄的推算;颜面、颈部、四肢的发生;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耳的发生以及在上述发生过程中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另外,简要介绍某些胚胎分化机理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殖克隆等现代胚胎学的研究成就。
本门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人体这两门科学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并得到有关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而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辅导教案根据临床医学7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及7年制教学大纲编写,介绍了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范围及大致的广度和深度.教案共分27章,每章包括2部分。
“目的要求”部分指出了本章中要求掌握与了解的内容,“主要教学内容"介绍的是课堂讲授的具体内容,包括基本概念及每章的重点和难点。
该教案可供临床医学7年制、6年制及5年制临床医学、预防、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复习及自学所用。
各章节理论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见下表:各章节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数分配表:章节名称理论课学时数实验课学时数第一章组织学绪论 0。
5 0.5第二章上皮组织 2.5 2。
5第三章结缔组织2。
5 2。
5第四章软骨和骨 2.5 2第五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3 2。
5第六章肌肉组织 2.5 2第七章神经组织 3 2第八章神经系统 2 2 第九章循环系统 2.5 2。
5第十章免疫系统 3 3第十一章皮肤 1 1第十二章内分泌系统 2.5 2第十三章消化管 3 2第十四章消化腺 3 2第十五章呼吸系统 2 2第十六章眼和耳 2 2第十七章泌尿系统 2 2第十八章男性生殖系统 2 2第十九章女性生殖系统 3 3第二十章胚胎学绪论0。
组织学与胚胎学绪论
4、高尔基复合体—细胞的加工厂
• 光镜下:网状或小泡状,又称内网器。
• 电镜下:复合体,即扁平囊泡、小泡、
大泡。其中扁平囊泡是主体
高尔基复合体
• 粗面内质网合成的“外销性”蛋白质进入内 质网腔后,在管腔盲端以为小泡,并融入 扁平囊。蛋白质在扁平囊中经过浓缩、加 工及包装形成颗粒状分泌物质,再移至扁
附着核糖体:合成“外销性”输出蛋白质,如抗体、激素等。
注:单个存在的核糖体称单核糖体,不参与蛋白质合成。
•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单位为多聚核糖体
3、内质网—多功能的膜性小管系统
• 由一层单位膜围成的扁囊状或小管状结构。与核膜和质膜相连续,在
细胞质中纵横交错,互相沟通连接成网。
粗面内质网(有核糖体附着)—与蛋白质合成有关
第三节 细胞增殖—分裂方式
四、细胞周期的生理意义
• 分裂间期:合成DNA,复制两套遗传信息,为进入 分裂期做准备。
• 分裂期:保证遗传的稳定性。
01
膜内外物质转运的载体
作为受体,特异性结合激素、
02
神经递质、抗原及一些药物
作为酶,具有催化作用
嵌入蛋 白功能
03 04
作为具有个体特异性的抗原
05
能量的转换器
3、膜糖
• 含量较少,存在形式糖脂和糖蛋白。
(二)细胞膜的功能
A 维持细胞的完整性 B 选择性的进行物质交换 C 构成细胞屏障 D 构成细胞支架
(二)细胞器
1、线粒体——细胞的供能站
构成:由内外两层单位膜及内外两
个腔构成,呈杆状、线状或颗粒状。
线粒体嵴—部分内膜向内褶叠形成
板状或管状结构—特征性结构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介绍
组织与胚胎学课程介绍组织与胚胎学课程介绍组织学(histology)与胚胎学(embryology)是医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
组织学着重研究人体细微结构及与其机能的关系。
胚胎学则着重研究人体结构发育分化的程序和生长变化的规律性。
组织学定义:组织学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人体微细结构的一门学科。
研究内容:人体的组织是由细胞和细胞间质发育分化形成的,而器官系统则又是由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所构成。
所以组织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系统三部分。
1、细胞(cell)定义:是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一切生物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殖分化的形态学基础。
结构特点:人体具有多种(210多种)形态各异、大小不等的细胞。
功能特点:执行着多样的机能活动。
它们在身体内互相调节和互相合作,以维持整体的生命活动。
2、组织(tissue)形成:在胚胎发育时期形成。
组成:由一些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细胞间质)所组成。
分类:由于细胞的种类和特性不同,组织也相应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
3、器官和系统(organ and system)形成:是在胚胎发育的早期由几种不同的组织发育、分化和互相结合所形成。
器官的组织特征:也是在胚胎发育早期从几种不同组织发育分化和互相结合形成的,成体的各个器官和各种系统均各有其细微结构的组织特征,并执行一定的功能。
组织学的研究,就是阐明在正常情况下,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形态结构和其生理活动,以及它们在人体内的相互关联和意义。
成体各器官、系统分别具有其细微结构的组织特征,执行着特定的功能。
如:口腔、食道、胃、肠等均由不同的组织发育、分化和结合而成,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形态结构特点,但却执行着共同的功能,即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除糟粕。
胚胎学在医学中称人体胚胎学(human embryology)。
定义:是研究人体发生、生长发育及其机理的学科。
研究内容: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裂、植入、三胚层形成与分化、胎膜与胎盘、器官系统的发生与功能的建立、先天畸形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1.精子的发生、成熟: 2.卵细胞的成熟: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二)受精(fertilization) 1、定义:
指成熟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 受精卵的过程。 2、地点:一般在输卵管壶腹部。
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是指将取出卵细胞和精子在母体外受精并发育到 早期胚胎阶段;
–然后移植入母体子宫内,任其继续发育直到诞生; –国际上把这种形式的体外发生叫做体外受精—胚
胎移植。由此诞生的婴儿常规的叫做“试管婴 儿”。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二、受精后第一周的变化: (一)卵裂(cleavage): 1、定义: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胚胎学
Embryology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第一部分:胚胎学绪论
Part One:
Embryological Introduc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一、胚胎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意义 (一)定义: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从受精 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的 科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受精卵在发生上述变化的同时,并 沿着输卵管 向着子宫腔方向运动。到 第4天,胚泡也进入子宫腔, 继续运 动,到5-6天,极端滋养层外的透明带消失, 暴露的极端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的上皮相接,植入 开始。
组织学与胚胎学总结
(三)意义:
1、理论意义: 能帮助人们用科学唯物主义的观点理解生命 个体的发生和发育。
2、实践意义: (1)能更深地理解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
遗传学等学科中的某些内容。 (2)产科医生只有掌握胚胎学知识,才能对孕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要名词解释
【绪论重要名词】1.组织学(histology):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的科学。
2.组织(tissue):由形态和功能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构成,组织按一定的规律组成器官。
人体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大类型组织。
3.HE染色法(HE staining):为苏木精-伊红染色法的简称,是最常用的组织学染色方法。
苏木精为碱性染料,主要使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与胞质内的核糖体着蓝色;伊红为酸性染料,主要使细胞质和细胞外基质中的成分着红色。
4.嗜酸性(eosinophilic):易于被伊红等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酸性。
在HE染色中,嗜酸性通常表现为红色。
5.嗜碱性(basophilic):易于被苏木精等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称嗜碱性,在HE染色中通常为蓝色。
6.胚胎学(embryology):研究人个体发生及发育规律的科学。
7.光镜结构(light microscopic structure):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结构称为光镜结构。
8.电镜结构(electron microscopicstructure):用电子显微镜所观察到的结构称为电镜结构,也叫超微结构(ultrastructure)。
9.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的技术。
10.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在细胞或组织结构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用标记的已知碱基序列的核苷酸片段(探针),按碱基配对原则,与待测细胞或组织中相应的基因片段相结合(杂交),所形成的杂交体(Hybrids)经显色反应后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细胞内相应的mRNA或DNA片段。
【上皮组织重要名词】1.内皮(endothelium):是贴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内皮细胞很薄,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以及内皮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
医学组织学的起源:19世纪末,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提出细胞病理学理论
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的研究意义
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通过研究组织学和胚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疾病诊断和治疗: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知识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药物开发和应用:组织学和胚胎学的研究为药物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药物安全性评价:通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评估药物对不同组织和细胞的毒性,确保药物的安全性。
药物剂量确定:通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提高药物疗效的同时降低副作用。
药物靶点研究:通过组织学和胚胎学研究,确定药物的作用靶点,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医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系统:由多个器官组成的结构,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添加标题
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的整体,包括皮肤、骨骼、肌肉、神经等
人体各系统组织的特点与功能
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人体活动,包括大脑、脊髓和神经等循环系统:运输氧气和营养物质,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等呼吸系统:进行气体交换,包括肺、气管和支气管等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食物,包括口腔、胃、肠和肝脏等泌尿系统:排泄废物和多余的水分,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等生殖系统:繁殖后代,包括睾丸、卵巢、子宫和阴道等内分泌系统:调节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包括甲状腺、肾上腺和垂体等免疫系统:抵抗疾病和感染,包括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等骨骼系统:支撑身体和保护内脏,包括骨骼、关节和肌肉等皮肤系统:保护身体和调节体温,包括皮肤、毛发和指甲等
人体组织的发育和再生
人体组织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人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机制
组织与胚胎学-人体胚胎学2
3.胎盘膜
胎儿血与母体血在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所通过的结构,称为 胎盘膜(placental membrane)或称为胎盘屏障(placental barrier)。
早期人胚的胎盘膜较厚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及基膜 绒毛结缔组织 毛细血管基膜及内皮
胚胎发育后期,胎盘膜变薄,母血与 胎儿血之间仅隔:
子宫基蜕膜 绒毛干
血管 胚滋外养中层胚陷层窝 细胞滋养层
绒毛间隙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壳
人胚发育早期,绒毛均匀分布于整个绒毛膜表面。 人胚胎发育第3 个月,人绒毛膜渐分成两部分:
➢丛密绒毛膜(chorion frondosum): 基蜕膜侧的绒毛膜;与基蜕膜共同构成胎盘。
➢平滑绒毛膜(chorion laeve): 包蜕膜侧的绒毛膜。
*一个胚泡内出现两个内细胞群
共用一个绒毛膜和一个胎盘,但在各自的羊膜腔内生长发育
*一个胚盘有两个原条与脊索
共用一个绒毛膜和一个胎盘,在同一个羊膜腔内发育
性别相同, 相貌、体态相像
单卵双胎(受精卵分出两个胚泡 分别植入)
单卵双胎(1胚泡出现2个内细胞群)
单卵双胎(1胚盘出现2个原条与脊索)
单卵双胎(性别相同, 相貌、体态相像)
不参与胚胎的构成,但有多方面作 用。
二、胎盘
胎儿和母体共同形成的盘状结构。
有物质交换、内分泌、屏障功能。
总称衣胞
羊膜
卵黄囊 脐带 胎盘
(一)、胎膜
1.绒毛膜 2.羊膜 3.卵黄囊 4.尿囊 5.脐带
———————合体滋养层 1. 绒毛膜(chorio—n)——————细胞滋养层
由滋养层和衬于其内面的胚外中胚层组成。
胎盘有两个面:
➢胎儿面:光滑,表面覆盖有羊膜, 脐带一般附着于中央,少数偏中央 或附着于边缘。透过羊膜,放射状 走行的脐血管分支清晰可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名称中文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英文名称:《Histology and Embryology》二、学时与适用对象课程总计54学时,其中理论课36学时,实验课18学时。
本标准适用于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三、课程性质地位《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其中《组织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它研究正常人体的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学科,隶属于医学的形态学范畴。
《胚胎学》(embryology)主要是研究从受精卵发育为新生个体的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生殖细胞发生、受精、胚胎发育、胚胎与母体关系、先天性畸形等。
《组织学与胚胎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在充分认识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人体的生理现象、病理过程和先天畸形发生及防治。
因此,学生对《组织学与胚胎学》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为后续的基础医学、临床专业等各门课程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的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基本理念1.坚持以学生为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全程贯彻素质教育、个性化发展等教学新理念思想。
2.教学内容设置上,学生除了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思维和方法。
3.教学方法突出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灵活利用案例法教学、团队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录像、网络课程等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现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优势,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克服学习中困难。
4.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应注意以下2个问题:(1)结构与功能关系人体所有的结构和功能都是密切相关的,有功能就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决定它能完成什么样功能。
使学生看到结构联想其功能,知道功能就明白需要什么结果。
(2)理论联系实际,明确学习目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应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和实际应用,重要的知识点均有“临床病例”和提出相关问题,在每一章节都引入与本章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前沿知识、科研进展、医学史、医学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拓展”,进一步引导学生课后学习、思考、讨论,同时,加深在专业课中培育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人文精神的理念。
组织学与胚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依据课本整理,中医,中西医,针推等专业用)组织学: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与其功能关系的学科。
超微结构:指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组织: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有机组合而成。
细胞外基质又称细胞间质,由细胞分泌产生,构成细胞外微环境,可调节细胞的发育和生理活动基本组织:组织由形态结构相似、生理功能相近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有机组合而成。
基本组织是构建人体的基本材料,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四种类型。
H-E染色:指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剂组合形成的染色方法,是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嗜碱性:指组织细胞中的某一成分或结构对碱性染色剂产生较强亲和力的现象。
如对碱性染料苏木精亲和后呈紫蓝色的结构为嗜碱性。
嗜酸性:H-E染色中,组织结构易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
极性:指上皮细胞的游离面和基底面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均存在明显差别。
内皮:分布于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内皮。
其表面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流动。
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
可减少器官间摩擦。
微绒毛:微绒毛是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与胞质共同向细胞外形成指状突起。
电镜下微绒毛长约1.4μm、直径约0.1μm。
微绒毛轴心内电子密度中等,内含许多与微绒毛长轴平行的微丝。
微丝一端附着在微绒毛顶端的胞膜内面,另一端与微绒毛起始部下方胞质中的终末网相连。
微丝即肌动蛋白丝,可与终末网内的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使微绒毛发生伸、缩运动。
微绒毛的主要功能是增加细胞的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物质吸收。
纤毛:纤毛长约5~10μm,直径约0.3~0.5μm。
电镜下纤毛轴心内含与纤毛长轴平行的微管,微管常以两条独立的单管为中心,其周围环绕九条二联微管,即“9+2”结构。
微管与纤毛的运动有关。
纤毛具有清除异物和运输物质的功能。
(机体某些上皮细胞的纤毛并不发生摆动,称此类纤毛为静纤毛,仅见于附睾上皮、内耳毛细胞和视网膜的视细胞等处。
组织学和胚胎学
第二节组织学和胚胎学(Histology and Embryology)一、组织学(Histology)组织学是研究有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形态科学,医学组织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体,并借助于对高等动物的研究,协助探讨和解释由人体研究所得的知识。
利用刀、剪等器械对有机体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肉眼研究为解剖学,早在在公元二世纪时即已开始。
自显微镜发明后,使用显微镜对有机体器官微细结构的研究,原称显微解剖学,是属于解剖学的一部分。
英文tissue(组织)一词来自法文的tissu,其原意为编织物。
此词由法国解剖学家和生理学家Bichat(1771~1822)首先用于生物学中。
他认为肉眼解剖有机体所分离的膜和脏器,是多种不同性质和质地的编织物。
他称这些编织物为tissu(组织),并提出人体由20多种组织组成,但他未做过显微镜的观察。
其后,显微解剖学家Mayer(1829)创用histology(组织学)一词。
此词源于希腊文,由histos(组织)和logos(科学)二字组成,意即研究组织的科学。
此后由于显微镜的改进,一些学者对有机体的微细结构做了许多观察,将人和高等动物的组织归纳为四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神经组织这个见解得到许多学者赞同,至今仍然成立。
这四类组织起源于胚胎发生时的外、中、内胚层,各具有特定的构造和机能特点,按一定的配布样式结合成各器官和系统,再由这些器官和系统进而组成完整的有机体。
起初,“组织学”同“显微解剖学”是有区别的。
“组织学”着重于研究有机体的组织,而“显微解剖学”是研究各器官的微细结构。
以后由于研究的进展,认为这样的划分并无必要,于是将组织学和显微解剖学合称组织学。
组织学的建立和发展使有机体复杂的微细结构得以从四类组织的概念上进行分析,从而使有机体微细结构的研究有了基本的指导概念。
Schleiden和Schwann(1839)同时创建了“细胞学说”,阐明细胞是动物和植物的结构、功能和发生的基本单位。
组织学与胚胎学
上皮组织1.上皮组织的一般特征是什么?①细胞数量多,排列紧密,形态规则,细胞间质少.②上皮组织的细胞有极性分为游离面(含有纤毛和微纤毛特化物)和基底面(借助基膜与深层结缔组织相连接)④无血管,有丰富神经末梢2.比较单层扁平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复层扁平上皮的形态结构、分类、功能。
3.何谓腺上皮和腺?腺分为那两类?腺上皮: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腺:主要由腺上皮构成的器官分类:分泌腺和外分泌腺。
区别主要在于:分泌腺无排泄管,分泌腺分泌的分泌物称激素,其分泌物直接进入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而外分泌腺有排泄管,称腺导管,其分泌物通过腺导管输送到相应的组织或器官。
4.外分泌腺的结构特点和分类如何?局浆分泌腺:胞吐分泌或小分子直接透出顶浆分泌腺:细胞膜连同少量细胞质形成泡裹住分泌物向外排出全浆分泌腺:分泌时整个细胞分解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由微丝组成,可以扩大细胞表面积,有利于细胞的吸收功能。
纤毛: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较粗长的突起,能节律性定向摆动,电镜下可见纤毛中央为两条单独的微管,周围有9组双联微管。
纤毛能节律性定向摆动,排出细菌,异物和分泌物。
基膜:是上皮细胞基底面的一层薄膜,起支持作用,能进行物质交换,引导上皮细胞移动和影响增殖分化。
皮:位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皮,可进行物质交换和有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流动。
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称间皮,有利于脏的运动。
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一般特征,分类和分布。
○1大量的细胞间质,包括基质和纤维。
○2细胞种类较多,数量较少。
○3分散而无极性,含血管和神经。
○4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分类: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
分布:分布广泛,形态多样。
如纤维性的肌腱、韧带、筋膜;流体状的血液;固体状的软骨和骨等。
在机体,结缔组织主要起支持、连接、营养、保护等多种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提要
? 概述
? 受精
? 卵裂、桑椹胚、胚泡 形成和植入
? 二胚层胚盘及相关结 构的发生
? 三胚层胚盘及相关结 构的发生
? 外胚层的分化 ? 中胚层的分化 ? 内胚层的分化 ? 胎膜和胎盘 ? 颜面的发生 ?重点与小结
一、概述
266天(38周)
受精 ─────→ 胎儿成熟娩出
第7天时植入
细胞滋养层 内细胞群 极端滋养层 子宫内膜
第八天两胚层分化
下胚层 上胚层 羊膜腔 合体滋养层
初级卵黄囊 胚外中胚层 胚盘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第10天人胚
第13天人胚发育
胚外体腔 初级卵黄囊 次级卵黄囊 体蒂
第十四天人胚发育
1.滋养层的演变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2. 子宫的蜕膜反应(decidual reaction)
子宫腺
羊膜腔 卵黄囊 细胞滋养层 合体滋养层
二胚层胚盘及其相关结构的发生
初级干绒毛
胚外中胚层 脏层
胚外中胚层 壁层
子宫腺 滋养层陷窝 体蒂 次级卵黄囊
胚外体腔
(二)三胚层时期 (第3周)
三胚层:由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
1.原条和中胚层的形成
原条:第三周初,胚盘背侧一端中线上胚层细胞增殖、 迁移,形成一条纵向的细胞索, 称原条。
原结
原条出现的意义 ?
原凹
?决定了胚盘的方向
(头尾和左右)
原沟
原条
?与脊索的形成有关
中胚层的形成
上胚层 胚内中胚层
下胚层
2. 内胚层的形成
一些成中胚层细胞侵入推移置换下胚层细胞 , 形成内胚层。原下胚层细胞被推至外侧参与形成 胎膜。
上胚层
原条
下内胚层
3.三胚层胚盘
当内胚层和中胚层形成后,上胚层改名为外胚层。
极端滋养层 内细胞群
胚泡腔
滋养层
第一周胚胎发生
(二)植入 (implantation )
定义: 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又称着床 (imbed) 。
时间:受精后 5 ~ 6天开始,第 11 ~12天完成。 部位:通常位于子宫体部和底部。 蜕膜反应:蜕膜分三部分:基蜕膜、包蜕膜和壁蜕
膜。 植入异常:前置胎盘和宫外孕。
胚胎学
出生后继续发育
人体发生学
受精龄:从受精开始计算胚龄
共9.5月(38周,266天) 胚胎发育的实际时间
月经龄:从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计算胚龄 共10月(40周,280天)
受精龄加 14天,临床用于推算预产期
人胚发育的三个阶段:
?胚前期: 受精 →第2周末
受精卵形成到二胚层 胚盘出现。
?胚 期:第3周→第8周末
卵裂球(blastomere ) :
分裂产生的子细胞,称…。
二细胞期 四细胞期 八细胞期 桑椹胚 早期胚泡 晚期胚泡
桑椹胚(morula)
受精后3天,卵 裂球形成12~16个细 胞组成的细胞团,形 似桑椹,故称~。
胚泡(blastocyst)
桑椹胚的细胞继续分裂,细胞间出现 小的腔隙,小的腔隙逐渐融合为一个大腔, 腔内充满液体,呈囊泡状,故称为胚泡。
精原细胞
2、卵子的发生
卵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46,XY)
次级精 母细胞
精子 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46,XX)
次级卵母细胞 (23,X)
精子 (23,X)
(23,Y)
成熟卵细胞 (23,X)
极体
3.精子的获能(capacitation )
获能:精子在穿越女性
生殖管道(子宫和输卵管 )的过程中,获得了释放 顶体酶、穿越放射冠和透 明带的能力,因而能使卵 子受精,该现象称 获能。
细胞迅速增殖分化, 形成各种器官、系统
原基,演变为雏形胎 儿。
器官、系统发育增殖,
?胎
期:第9周→第38周末
出现功能活动。胎儿 逐渐长大至成熟娩出。
二、受精
受精: 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的部位通常在输卵管的壶腹部。
卵子 精子
受精卵(fertilized ovum )
㈠ 生殖细胞
1、精子的发生
(二) 受精过程
① 精子穿过放射冠; ② 精子穿过透明带; ③ 精、卵质膜融合,细胞核融合。
次级卵母细胞完成第二次成熟分裂
雌、雄原 核形成
雌、雄原 核融合
受精卵 形成
顶体反应(acrosome reaction ):
精子释放顶体酶熔蚀放射冠和透明带的 过程。
精子核 顶体 穿孔及顶体酶释放
卵膜
透明带反应(zona reaction)
精、卵结合后, 透明带的结构发生 变化,阻止了其它 精子穿越透明带。 保证了正常的单精 受精。
(三) 受精的条件
①配子发育成熟 ②生殖管道通畅 ③精卵适时相遇 ④精子有质有量 ⑤激素水平正常
精子、卵子正常发育,精子获能 (体内自然获能,体外可通过人 工授精方法获能)。
许多计划生育措施针对此条件。
精、卵排出后,只有一天左右的 存活时间。
精子低于500万/ml ,或畸形精子 超过20%,几乎不能受精。
(四) 受精的意义
? 产生新个体,启动细胞分裂 ? 恢复细胞二倍体核型,保持了双亲的遗 传特
点又具有与双亲不完全相同的性状 ? 决定了新个体的遗传性别
三、 胚泡形成和植入
(一)卵裂和胚泡形成
卵裂(cleavage ) :
受精卵早期进行有丝分裂的过程称…。
子宫内膜 妊娠期 改名 蜕膜(decidua)
基蜕膜 包蜕膜 壁蜕膜
四、胚层的形成
㈠ 二胚层时期(第2周)
1. 二胚层胚盘: 胚泡植入后,内细胞群增殖分化为圆盘状,
由2个胚层组成,称二胚层胚盘。
二胚层 胚盘
(Bilaminar germ disc)
上胚层(epiblast )
(又称初级外胚层)
下胚层(hypoblast )
外胚层
ectoderm
中胚层
mesoderm
内胚层
endoderm
口咽膜 & 泄殖腔膜
内、外胚层直接相贴,无中胚层,椭圆形薄膜。
? 口咽膜
? 位于头突的头侧,将演变成口底, 于4周中期(约24天)破裂。
? 泄殖腔膜
? 位于原条的尾侧,将演变为尿生殖 膜和肛膜,肛膜约在 8周破裂。
4.脊索形成
原结成中 胚层细胞
增殖 头突
通过原凹
脊索管
脊索板
脊索
脊索的作用 ?
五、三胚层的分化(第4~8周)
(又称初级内胚层)
上胚层 下胚层
2. 相关结构的形成
羊膜、羊膜腔、羊水,卵黄囊、胚外中胚层、胚外 体腔及体蒂等。
二胚层胚盘及其相关结构的发生
子宫血管 滋养层陷窝
上胚层 下胚层 初级卵黄囊 子宫上皮
子宫蜕膜
合体滋养层 细胞滋养层 羊膜腔
二胚层胚盘及其相关结构的发生
子宫蜕膜
上胚层 下胚层 胚外中胚层 子宫上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