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美术学视野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美术学视野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文章以比较美术学的视野阐述有关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三大策略:源流考证法、形式比较法与交叉印证法,希望能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融入最新的理论成果,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比较美术学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已有10余年,作为一名一直参与其中、积极践行高中美术的教师来讲,对于在教学中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中有关美术鉴赏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能够教导学生“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最终在“成就标准”中要达到“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中外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时,不仅要注重对美术作品本身进行阐述,分析自身所包含的形式美、主题价值或技法表现等,还要注重对美术作品所处时代背景的艺术流派、艺术观念与艺术思想进行全面的讲述,尤其是要注重将美术作品和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以及同时代其他门类

的艺术进行比较,促使学生既能从微观上对经典作品有较深入的理解,又能从宏观上对艺术的时代性与普适性有全面的把握。藉此目标,笔者认为美术鉴赏课程离不开比较美术学的视野与方法。

什么是比较美术学?顾名思义,比较美术学就是以比较的方法来研究美术,具体来讲,就是将很多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美术种类或作品放在一起来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简言之,是对“关系”的研究。有专家曾提出比较艺术学有四种研究方法,分别是变迁研究、形态研究、互释研究与交叉研究,其学理之深刻令人佩服。如果我们奉行“拿来主义”,将其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则能产生令人可喜的教学效果。为了能将比较美术学的研究方法与美术鉴赏教学相结合,笔者将其简单地归纳为三种教学的方法,分别为源流考证法、形式比较法、交叉印证法。

这三种教学方法如何具体运用?

首先看源流考证法。所谓源流考证法,简言之就是我们在讲解美术作品的时候,需要将其放置在大的背景下去考察或探究其渊源与流变,渊源就是从何而来,流变即是向何处去。这种渊源流变的考察,既要看重艺术作品在自身艺术体系(本国艺术风格)的流变,也要关注其受到外部艺术体系(外国艺术风格)的影响。例如我们在讲解中国现代美术的时候,首先要给学生介绍一个大的历史变革背景,在这个基础上告诉学生,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离不开外在影响与内部传承这个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当时的美术风格受到强烈的外国艺术风格流派的影响,这体现在油画等一批西方艺术技法与风格的广泛传播;另一方面,还应该注意到在外来艺术影响之下,中国艺术出现了保守与融合的两种发展方向。最典型的

例子就是其第81页吴作人创作的《齐白石像》油画作品。吴作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油画家,在欧洲留学过,具有很正统的油画技法。因而在考证该作品风格流变时,就需要注意画家当年在法国留学的背景与所学技法,点明画作所受外来艺术风格影响的重要性。同时,我们又必须看到画作出现明显的平面化风格与写意表现的油画技法,这主要是受到建国后艺术领域的“民族风”的影响。因而,该幅作品既表现了外来艺术风格对中国画的影响,又体现了中国艺术本身的艺术精神的传承。

其次是形式比较法。形式比较法就是将不同的艺术风格、艺术形态与艺术表现技法并置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加深学生对某一风格、流派或作品的理解。如果说源流考证法侧重于艺术作品整体的历史流变,形式比较法则更关注艺术作品本身的艺术语言。如在讲解蒙德里安的作品《树》时,除了课本上的介绍与图片外,还可以将画家创作的整个《树》系列作品并置在一起,通过形式比较法向学生讲解现代艺术,尤其是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是如何从具象形态一步一步转向抽象几何结构的。简言之,蒙德里安的这一系列作品,第一张作品是相对写实的树,慢慢地,画家从具象的树的形态中抽象出具有典型树木特征的元素——如枝条等进行形式的重新

组构,再接着,画家将该元素进一步放大,并与背景进行主观融合(即课本中的《开花的苹果树》),但还未结束。最终,画家将整个树的形态与特征完全抹去,以单一的线条与色彩的构成形式进行全面解构,形成了抽象艺术的最终形态。那么,通过形式比较法,我

们可以很容易地让学生对抽象艺术的演变过程一目了然,从而使他们更加理解抽象与具象这一复杂概念之间的关系。

第三是交叉印证法。交叉印证法的教学策略要求在分析具体美术作品的时候,除了从艺术本体以及艺术外部体系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外,还要广泛延揽宗教、哲学、文学、史学等各人文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印证,使单一美术作品的二维空间丰富为一个具有立体感、多层次知识交融的三维空间,这使得教师要针对美术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与个案进行长时期深入的发掘与探究,如讲解17世纪绘画艺术时,可以借助交叉印证法,通过作品向学生讲解17世纪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与艺术观念。在讲解艺术观念的时候也可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分析其中所包含的宗教、哲学、文学乃至科学技术发展上的深层意义,向学生提及路易十四的统治及其“宏大艺术”风格对古典主义艺术的影响,甚至要向学生说明为何维米尔创作的作品和伦勃朗同时期的作品的区别在于他们在宗教背景、艺术手法乃至观察方法上面的差异等。因此,正确并合理地运用交叉印证法有助于丰富教学的内涵,提升学生美术鉴赏的层次。

当然,上述一些看法只是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思考,对于比较美术学的深刻内涵或许把握得还不够准确,但作为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老师,我们必须广泛吸取新的艺术观念与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新课程的深入发展,并结出更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美术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美术鉴赏[m].北

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李倍雷,赫云.比较艺术学方法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2).

[3]美术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贺秀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