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壳的运动与地质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
影响
基础知识归纳:
读上图,全球 岩石圈 圈分为六大板块,
即A南极、洲B 太平、洋C 美洲、D 印度、洋E非洲 、F亚欧 板块
板块边界类型包括 生长 边界、 消亡 边界。
基本理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c、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①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②地下水能沿岩层向两侧渗透,保持隧道干燥
d、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泉水
读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图,完成12―13题。
甲
乙
12.从地质构造来看: C
A.甲为向斜
B.甲为断层
C.乙为向斜
D.乙为断层
13.从地形来看: A A.甲为山谷 C.甲为山岭
练习检测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 2.图中①和②或 ③和④中距离在缩短的是③和④原因 是 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 块消亡边界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处于板块张裂地带 。
4.下列属于不印度洋 板块的有: A、 澳大利亚大陆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中南半岛
系
内 来自地球内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 同时进
力 部,主要是 地壳运动 或低地, 行,朝
作 用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变质作用 地震
使地表高 相反方 低不平 向改变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和重 力能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地表, 削使于地高平表填坦趋低,作 主以用内为力
B
A
C
D
E
背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中心老, 两翼新
地 表
未侵蚀
背斜成山
形
态 侵蚀后 背斜成谷
实际应用 储油构造
向斜
中心新, 两翼老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储水构造
断层:岩层受到压力或张力断 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位移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地垒——块状山地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
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 此在 ①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 向斜槽部凹陷,易汇集水 。
5.如果需要在①②③④四处选择一处打通隧道,应选择 ② 处,理由是 背斜岩层上拱,结构稳。定;有利排水, 保持隧道干燥
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⑤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海沟—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褶皱山脉
地壳运动---
A板块张裂 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海洋:如大西洋
大陆、大洋板块挤压
B板块挤压
海沟
(消亡边界) 岛弧链、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山脉
如:台湾海峡(太平洋、亚欧板块挤压) 喜马拉雅山系(亚欧、印度洋板块挤压)
21.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2时54分,秘鲁附近海域 (76°W,14.5°S)发生7.0级地震(下图), C
此次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 撞地带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 裂地带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 撞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 裂地带
二、重难点突破 2.板块构造:边界类型、地貌
B.乙为山谷 D.乙为盆地
二、重难点突破 3.地质构造:地形、判断、应用 练习检测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
在野外②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
是
背斜顶部张裂,易受侵。蚀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
定背斜的方法是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③层处新的地形属
山地。 断块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地壳运动
1.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
结果 冷却凝结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褶皱山脉
地形倒置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
侵蚀可能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外力 侵蚀成谷地
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向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D
A.独特性
B.区域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地震
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全球统一,一个) 烈度:各地的破坏程度(各地不同,多个)
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百度文库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诱发地震
安 第 斯 山 脉
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频繁(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全球构造理论(盛行)---板块构造
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不断运动 ②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 ④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岭
庐 山
地堑
断层地貌:东非大裂谷
地堑和地垒
断层组 岩层运动方 地表形
合形式 向
态
实例
地垒
常形成 块状山 地
华山、庐山、 泰山等
地堑
常形成 狭长的 凹陷地 带
东非大裂谷、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a、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
b、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5.亚洲东部的岛弧链的成因和下列那个地貌成因相似: A、科迪勒拉山系 B、阿尔卑斯山 C、东非大裂谷 D、华山 6.下列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的是 A、 大西洋 B、太平洋 C、地中海 D、渤海 7.下列地点多火山地震的是 A、 悉尼 B、东京 C、北京 D、伦敦
8.下列关于地热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 源丰富 B、广东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处,温泉 众多 C、拉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热资 源丰富 D、地热来源于属于地球内能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起伏和缓的大兴安岭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统称地质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的 相互关
影响
基础知识归纳:
读上图,全球 岩石圈 圈分为六大板块,
即A南极、洲B 太平、洋C 美洲、D 印度、洋E非洲 、F亚欧 板块
板块边界类型包括 生长 边界、 消亡 边界。
基本理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
c、修建地下隧道:选择在背斜部位
①背斜构造岩层向上拱起,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②地下水能沿岩层向两侧渗透,保持隧道干燥
d、水库、工程建筑:避免建在断层带上 泉水
读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图,完成12―13题。
甲
乙
12.从地质构造来看: C
A.甲为向斜
B.甲为断层
C.乙为向斜
D.乙为断层
13.从地形来看: A A.甲为山谷 C.甲为山岭
练习检测
南极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板块名称A B C 。 2.图中①和②或 ③和④中距离在缩短的是③和④原因 是 处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 块消亡边界 3.红海仍在不断扩展的原因是 处于板块张裂地带 。
4.下列属于不印度洋 板块的有: A、 澳大利亚大陆 B、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中南半岛
系
内 来自地球内 岩浆活动 形成高山 同时进
力 部,主要是 地壳运动 或低地, 行,朝
作 用
地球内部的 热能
变质作用 地震
使地表高 相反方 低不平 向改变
外 力 作 用
来自地球外 部,主要是 太阳能和重 力能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作用
地表, 削使于地高平表填坦趋低,作 主以用内为力
B
A
C
D
E
背斜
岩层形态
岩层新 老关系
中心老, 两翼新
地 表
未侵蚀
背斜成山
形
态 侵蚀后 背斜成谷
实际应用 储油构造
向斜
中心新, 两翼老 向斜成谷 向斜成山
储水构造
断层:岩层受到压力或张力断 裂并沿断裂面发生位移
上升岩块——地垒:
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
下降岩块——地堑:
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地垒——块状山地
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
相似的是
(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 此在 ①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判断依据是 向斜槽部凹陷,易汇集水 。
5.如果需要在①②③④四处选择一处打通隧道,应选择 ② 处,理由是 背斜岩层上拱,结构稳。定;有利排水, 保持隧道干燥
相撞地区可形成山脉、海沟、岛弧等 ⑤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海沟—海岸山脉 海沟——岛弧 褶皱山脉
地壳运动---
A板块张裂 裂谷:如东非大裂谷 (生长边界) 海洋:如大西洋
大陆、大洋板块挤压
B板块挤压
海沟
(消亡边界) 岛弧链、海岸山脉
大陆板块相互挤压 山脉
如:台湾海峡(太平洋、亚欧板块挤压) 喜马拉雅山系(亚欧、印度洋板块挤压)
21.北京时间2011年10月29日2时54分,秘鲁附近海域 (76°W,14.5°S)发生7.0级地震(下图), C
此次地震发生地区位于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 撞地带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 裂地带 C.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 撞地带 D.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张 裂地带
二、重难点突破 2.板块构造:边界类型、地貌
B.乙为山谷 D.乙为盆地
二、重难点突破 3.地质构造:地形、判断、应用 练习检测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
。
在野外②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
是
背斜顶部张裂,易受侵。蚀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
定背斜的方法是 中间岩层老。两翼。岩③层处新的地形属
山地。 断块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
内力作用: 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地壳运动
1. 岩浆活动 岩浆活动
结果 冷却凝结
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 喷出岩:玄武岩
褶皱山脉
地形倒置 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
侵蚀可能成山;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疏松,容易被外力 侵蚀成谷地
岩层新老关系
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较新 向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较老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21-22题。
21.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A.地壳上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22.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D
A.独特性
B.区域性 C.差异性 D.整体性
地震
震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全球统一,一个) 烈度:各地的破坏程度(各地不同,多个)
成因分类:
构造地震百度文库
火山地震
冲击地震
诱发地震
安 第 斯 山 脉
板块内部:地质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地热资源丰富
冰岛:(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频繁(地壳活跃),地热资源丰富
·全球构造理论(盛行)---板块构造
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不断运动 ②生长边界,消亡边界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活动比较剧烈 ④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岭
庐 山
地堑
断层地貌:东非大裂谷
地堑和地垒
断层组 岩层运动方 地表形
合形式 向
态
实例
地垒
常形成 块状山 地
华山、庐山、 泰山等
地堑
常形成 狭长的 凹陷地 带
东非大裂谷、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2、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指导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a、 地下水:储存于向斜构造;
b、石油、天然气:储存在背斜构造中
5.亚洲东部的岛弧链的成因和下列那个地貌成因相似: A、科迪勒拉山系 B、阿尔卑斯山 C、东非大裂谷 D、华山 6.下列海洋面积在不断扩大的是 A、 大西洋 B、太平洋 C、地中海 D、渤海 7.下列地点多火山地震的是 A、 悉尼 B、东京 C、北京 D、伦敦
8.下列关于地热资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冰岛位于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张裂处,地热资 源丰富 B、广东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处,温泉 众多 C、拉萨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热资 源丰富 D、地热来源于属于地球内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