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商贸发〔2012〕48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贸易大国地位逐步确立,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外贸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外贸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我国依靠资源能源、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投入的传统外贸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适应性转变。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格局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要适应国际经贸格局调整,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主动性转变。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战略举措。我国已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外贸商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还不高,企业研发、设计等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行业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还不够。要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促协调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等重大战略,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着力提升外贸发展传统优势,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外贸新优势,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原则。坚持出口与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坚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规模效益;坚持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增强互动作用;坚持外贸与内贸协调发展,实现有效互补;坚持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外贸全方位发展。

(三)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是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着力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行业组织的协调能力,提高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推动知识产权、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培育周边市场;进一步优化贸易方式结构,做强一般贸易,提升加工贸易,发展其他贸易。

三、主要任务

(四)优化外贸国际市场布局。在巩固传统市场、培育周边市场的同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开拓力度。综合考虑资源储量、人口规模、市场份额、战略地位等因素,选择若干个发展中国家市场进行重点开拓,逐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在我国外贸中的比重。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扩大自贸区伙伴市场规模。加强政府对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与服务。鼓励行业组织帮助企业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通过对外援助和经济合作,促进双边友好关系发展,营造良好外贸发展环境。

(五)优化外贸国内区域布局。在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外贸发展的同时,加快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综合考虑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工业基础、交通区位等因素,重点支持部分中西部省(市、区),逐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在全国外贸中的比重。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的出口产业转移。加快重点边境口岸、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扩大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

(六)加快外贸转型基地建设。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布局,依托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轻工、纺织服装、医药、五金建材、新型材料、专业化工、摩托车、机床、工程机械、铁路机车、电力装备、电信设备、软件等重点行业专业型基地;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培育一批综合型基地;依托生产型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企业型基地。继续推进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国家船舶出口基地、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

(七)加快贸易平台和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加快构建贸易平台,培育一批国际知名度高、影响力大的国家级会展平台,培育若干个内外贸结合、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市场平台,培育若干个技术力量强、信誉好的电子商务平台,培育若干个特色功能强、服务优化的进口促进平台。加快建设国际营销网络,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建设一批品牌推广效果好的展示中心、区域辐射半径大的批发市场,建立一批市场渗透能力强的品牌专卖店等零售网点。

(八)提升出口商品品牌与质量。鼓励出口企业加快品牌建设,推动品牌、技术产品贸易。引导和鼓励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制订。建立国家出口产品质量风险动态监测体系,运用技术性措施引导和促进出口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和诚信自律。完善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制度,深化出口产品分类管理工作和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鼓励低碳排放、节能环保产品贸易,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

(九)提升加工贸易。鼓励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有序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完善相关功能,引导加工贸易增量入区发展。推动我国本土企业进

入加工贸易产业链和供应链,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做大做强。推动来料加工企业转型。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工作,培育和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及承接转移示范地,引导加工贸易由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开展加工贸易。

(十)加快“走出去”带动贸易。推动国内技术成熟的行业到境外开展装配生产,带动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出口。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建立稳定的境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推进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带动国内技术、标准“走出去”。采取综合性政策措施,大力支持我国重大技术标准在海外应用。

(十一)发展边境贸易。扩大边境地区对外开放,提升沿边开放水平,实现兴边富民目标。完善有关对边境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边境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技术、资金和信贷支持力度。综合利用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特殊经济开发区等政策优势,发挥边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为边境贸易发展的载体功能,促进边境地区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鼓励边境地区发展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边境贸易平稳较快发展。

(十二)发展服务贸易。推动文化、技术、软件、中医药、动漫等服务贸易。推动成熟产业技术出口,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完善服务外包管理方式,提高承接能力和水平。建立和完善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财税体系,支持企业扩大服务出口,扶持统计、促进等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服务贸易企业开拓市场、防范市场风险提供服务。

(十三)促进贸易平衡。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利用进口信贷、进口担保,为企业扩大进口提供融资便利。推动先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拓宽进口渠道,提升大宗商品的国际市场定价权,完善战略资源储备体系。规范对网购、代购等新型贸易方式项下个人

直接从境外购买消费品的管理。利用关税优惠等政策手段,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能源和原材料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进口。继续落实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部分产品的进口零关税待遇。做好进口公共信息服务,培育若干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十四)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继续推进“大通关”建设,强化电子口岸建设,积极推进海关国际合作,不断完善海关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提高通关效率和检验检疫能力,完善检验检疫收费政策。加强进出口环节的收费监管,严格执行收费公示制度,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清理并逐步取消进口环节不合理限制,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程序,调减自动进口许可商品管理目录。进一步简化商务人员出入境审批程序。

四、政策措施

(十五)完善财税政策。完善财政对外贸支持的稳定机制,推动外贸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保持出口退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完善出口退税机制,准确、及时退税。发挥关税的宏观调控作用,进一步优化进口关税结构,增强进口对宏观经济平衡和结构调整的作用。

(十六)加强金融服务。建立和完善与贸易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全方位金融支持体系。鼓励国内商业银行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开展进出口信贷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国进出口银行对外贸发展的支持作用。支持融资性担保机构扩大中小企业进出口融资担保业务,加大对中小企业进出口信贷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的政策导向作用,支持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方向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出口。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扩大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积极推进贸易收付汇管理制度改革。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将结算中心、成本和利润核算中心设在境内。

(十七)完善贸易及配套政策。制订宽严适度的原产地规则。完善原产地认证管理体系,稳步推进与原产地相关的贸易便利化进程。改进许可证管理,加强贸易统计监测功能。加强政策协调和衔接,促进贸易与利用外资、“走出去”协同发展。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优化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加快完善境外投资促进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支持有实力的再生能源企业增强境外再生能源获取能力。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深化多双边及区域经贸合作,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多双边知识产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五、体制机制保障

(十八)改革管理体制。适应世贸组织规则要求,加快管理手段创新,建立公开透明、统一规范的外贸管理体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促进企业公平竞争和守法经营。完善外贸法律体系,包括与贸易有关的对外投资合作、知识产权、环境与气候、贸易救济等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运用资质、信用、技术、节能、环保、社会福利、劳动安全标准等准入手段,加强对敏感商品的管理。推动商(协)会立法进程,充分发挥商(协)会等行业中介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整顿和规范外贸经营秩序,建立健全外贸信用体系。

(十九)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按照应对有效的要求,统筹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及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健全政府、行业和企业“三位一体”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提高贸易摩擦应对能力。加强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建设,完善全口径进出口监测预警体系。强化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完善产业安全数据库,运用贸易救济措施,依法维护国内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利用多双边贸易磋商机制,推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政府和行业间对话与磋商,有效化解贸易摩擦和争端,积极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和“碳关税”等绿色贸易措施。合理利用反垄断手段,消除境外垄断影响,支持企业防范和应对海外反垄断诉讼与调查。

(二十)健全工作机制。加快政府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政府信息服务水平,建立信息定期发布机制,逐步完善商务、海关、质检、税务、外汇、银监、保监、统计等部门

间及其与省市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横向协作、纵向联动、高效协调的协作机制,充分调动地方和中央各部门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促进外贸发展的合力。

各地方、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扩大宣传,并结合实际研究制订配套实施办法,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抓出实效,努力开创我国外贸发展新局面。

商务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民银行

海关总署

税务总局

质检总局

银监会

保监会

外汇局

二O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看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精)

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看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飞速发展。综合海关和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数据,1978年至2008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25616亿美元,年均增长18%,累计增长124倍;占世界贸易份额从 0.8%增加到8.9%,世界排名从第九位上升至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在三十年间能实现年均9. 8%的高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对外贸易功不可没。 但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困难,并进而拖累经济增长。可以说,金融危机放大了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近年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我国外贸发展现状看,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强国,更好地发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刻不容缓。 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上世纪70、80年代,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中国家地位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始终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地位持续攀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8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达38%,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中国仅次于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根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已跃居世界第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已成为国际经济和贸易秩序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区域贸易成为主流 得益于地理和传统上的优势,区域内贸易始终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位置。根据WTO 的数据,2008年,区域内贸易在北美地区的贸易总额中占55.8%,在亚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摘要: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途径措施 从总体来看,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已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特别是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并且正在日益完善,它将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更强的推动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城乡居民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中国目前取得的经济成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邓小平特别了不起的地方,是把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放在一起。这就说明他对世界局势有一个基本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一个民族国家要发展,离不开对国际事务的参与,包括经济事务和政治事务。所以中国政府一直对全球化持积极态度,一直坚持对外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应该说政府是作出了极大的努力。 中国是全球化进程的最大赢家之一,如果没有国际贸易和出口,中国的很多增长都将是不可能的。似乎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对国际体系采取的战略都还是防御性的战略,如保护主权,使自己免受伤害,等等。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角色似乎不得不发生真正的改变,这样它才会对全球公共品供给和全球秩序作出贡献。 在过去较长时期,出口导向和扩大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而消费需求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角色。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形成较大冲击。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经济体制转变的关键则在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不仅会扩大消费需求,有助于消费升级,而且也会逐步提高产品消费的环保意识,这恰恰为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09年政府主导投资的投资乘数作用小,为世人所诟病,主要是因为多数投资带动的仍是过剩行业的发展。而这些过剩行业并无扩大投资的需要,所以投资的乘数作用小。如果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得到有效落实,居民收入增加将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投资乘数作用必然扩大。 除此以外,还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具体工作: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与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概论》题库 (选择题17题,判断题21题,问答题55,共93题) 一、选择题 1.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CD) A.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B.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 C.确定了广东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原则 D.对广东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八大载体的构建进行了部署 2.广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什么机遇和条件?(ACD) A.中央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 B.广东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造良好的微观环境 C.市场倒逼机制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D.广东的人文精神为自主创新提供了厚实的文化积淀 3.“三来一补”是指什么?(ABCD) A.来料加工 B.来样加工 C.来件装配 D.补偿贸易 4.怎样深化改革,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体制和制度保证?(ABCD) 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C.深化社会领域各项改革 D.改革一些具体的管理体制和行政运行机制 5.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是什么?(ABD) A.投资 B.消费 C.进口 D.出口 6.广东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开拓新型消费领域,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B.提高居民收入和社保水平,不断培育壮大消费群体 C.加强消费环境建设,改善消费条件

D.采取鼓励消费政策,刺激居民消费 7.广东对促进投资稳定增长、优化投资结构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深入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 B.着力优化投资结构 C.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 D.改善投资服务 8.广东对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采取哪些措施?(BCD) A.发展对外贸易 B.培育现代产业项目,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C.抢占世界产业高地,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D.加强节能减排和环保,推进绿色增长 9.广东对突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采取哪些措施?(AB) A.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 B.加强规划引导,促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和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跨越式发展 C.加大“腾笼换鸟”政策力度 D.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10.广东对完善体制政策,深入推进“双转移”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强产业转移力度 B.健全产业园区合作共建机制 C.加强政策调节 D.完善配套措施 11.广东的主体功能区域有哪些分类?(ABCD) A.优化开发 B.重点开发 C.生态发展 D.禁止开发 12.广东对推进自主创新将采取哪些措施?(ABCD) A.加快建设创新型广东,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B.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提升发展高新产业园区,完善自主创新平台 D.完善组织协调与法规政策,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国际贸易)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国际贸易)贸易增长方式 转变

贸易增长方式转变 于改革开放经历了1/4世纪,特别是入世后于更大范围内利用参和经济全球化上带来机遇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其增长速度,令国人自豪,也使世界惊叹。然而,于我国对外贸易领域中,近年来却频繁发生贸易摩擦,遭遇各种贸易壁垒,出口环境日益严峻。面临这壹新形势,如何能保持我国外贸的持续增长.是壹个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壹、中国外贸的快速增长和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投资环境不断完善,增强了吸收外资的能力,我国已连续12年吸纳外国直接投资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0多万家,吸收外资累计超过6000亿美元,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外资企业直接吸纳了2400多万人就业02005年外资企业完成制造业增加值占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的27.8%,纳税总额占全国税收总额的20.8%。外资企业不仅带来了资金和设备。仍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由于投资和贸易的融合和互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出口的重要动力,目前占我国外贸出口总额的55%之上。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举世瞩目。1978年中国的出口、进口、进出口总额分别只有97.5亿美元、108.9亿美元和206.4亿美元,于世界贸易格局中举足轻重:至2005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已达到14220亿美元(其中出口7620亿美元、进口6600亿美元),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三大国。27年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了69倍之多。2005年中国贸易顺差突破1000亿美元,至2006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高达8751亿美元,跃居世界首位。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考试

《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练习题 第一章人类面临的生存危机 一、单选题 1、(),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 a.1987年 b.1988年 c.1989年 d.1990年 2、在下列能源中,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是() a.石油 b.煤 c.天然气 d.核能 3、我国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以()增加值最大 a.东南 b.西南 c.东北 d.西北 4、从()起,每年的9月16日被定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a.1995年 b.1996年 c.1997年 d.2000年 5、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拥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二、多选题 1、下列属于气候系统的是() a.大气圈 b.水圈 c.冰雪圈 d.岩石圈 2、从地域分布看,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

a.西北 b.华北 c.东北 d.东南 3、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有() a.砍伐林木 b.开垦林地 c.空气污染 d.采集薪材 4、酸雨发生并产生危害的条件有() a.气候异常 b.发生区域有高度的经济活动水平 c.缺少中和酸性污染物的物质 d.森林减少 5、下列属于化石能源的是() a.柴薪 b. 煤 c.石油 d.天然气 三、判断题 1、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 2、气候不同于天气() 3、如果没有温室气体,则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应是18°C() 4、燃烧煤所产生的主要是一氧化碳() 5、近百年来我国气候变化的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章“低碳经济”:一种文明的转型 一、单选题

国家商务部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 商贸发〔2012〕48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巨大成就,贸易大国地位逐步确立,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外贸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存在,迫切需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增强外贸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扩大国际影响力的作用。为此,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外贸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我国依靠资源能源、劳动力等有形要素投入的传统外贸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适应性转变。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格局变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更加复杂。发达国家大力推动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力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要适应国际经贸格局调整,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主动性转变。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是推动贸易强国进程的战略举措。我国已是贸易大国,但大而不强。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我国外贸商

品的质量、档次、附加值还不高,企业研发、设计等核心竞争力还不强,行业协调能力和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还不够。要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我国外贸发展方式必须进行战略性转变。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结构、促协调为重点,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等重大战略,强化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着力提升外贸发展传统优势,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外贸新优势,提高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原则。坚持出口与进口协调发展,促进贸易平衡;坚持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提升规模效益;坚持外贸与外资、外经协调发展,增强互动作用;坚持外贸与内贸协调发展,实现有效互补;坚持多种所有制主体协调发展,发挥各自优势;坚持东部与中西部协调发展,实现外贸全方位发展。 (三)发展目标。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是巩固贸易大国地位,推动贸易强国进程。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着力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行业组织的协调能力,提高政府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的能力;进一步优化主体结构,做强大企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商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产品贸易,推动知识产权、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贸易;进一步优化市场结构,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

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International Trade 国际商贸 https://www.360docs.net/doc/5314348387.html, 2012年11月 177 转变中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研究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王琳珑 摘 要:自我国7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外贸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极大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外贸都是走的粗放型发展道路,虽然在一定的时间内我国需要且必须走粗放型对外贸易增长的路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革,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它已经在很多方面不适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外贸增长方式。本文就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从根本上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使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两种途径。关键词:对外贸易 增长方式 问题 途径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c)-177-02 1 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现状 1.1 对外贸易总额增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额一直呈上升趋势,出口总值也逐年扩大。我国的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实际出口的产品却没有很高的工业附加值,基本上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伙伴集中也让我国的出口贸易风险度增加,而我国很多传统的产业也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同时,很多发达国家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优势产业的出口贸易。1.2 以加工贸易为主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我国的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这样一来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的产生,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出现了不平衡现象,多年以来我国的劳动力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这就直接让我国产生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据调查,美国普通职工一小时的劳动报酬大约为16美元,而我国的劳动人员每小时平均报酬仅仅只有大约0.5美元,这样比较下来,如果投资者在美国雇佣一名职工,在中国可以雇佣30多名职工,这就让很多外资加工企业在中国投资建厂,选择我国的廉价劳动力,而我国的外贸必然就会以加工贸易为主。 2 我国现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存在的问题 2.1 贸易条件恶化 在我国的开放经济政策下,出口贸易额逐年增长,这就让我国向出口产品的生产方面偏斜,出口能力大大增加,而在当前的国际市场综合形势下,出口产品增加造成的产品价格下降是非常明显的,这样就会使规模经济下的外贸条件急剧恶化。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我国的贸易条件一直处于下降中,有关数据显示,若以1995年的贸易条件为基础,1997年到2003年我国的贸易条件指数持续下降了15%,贸易条件始终处于恶化的趋势。2.2 国民福利流失 我国丰富的劳动资源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职工的薪资报酬却和我国的经济增长趋势极为相反。同资本收益比较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劳动力的收益普遍偏低,这就形成了资本的强势与劳动者的弱势这样一个反差。在我国的外贸结构中,外国资本投资企业大概占有50%以上,而在这其中,资本收益与劳动收益存在天壤之别,大部分的出口收益都被外国投资者所攫取。在我国的外贸活动中,我国低报酬水平下生产的产品和外国高报酬高福利水平下生产的产品进行交换活动时也会让国民福利在无形中流失。尤其是出口退税方面会给我国财政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我国大约有两亿多工人在为出口企业创造价值,而他们的薪 资水平很低,也没有各种保险和福利。 2.3 环境与资源压力加剧 众所周知,如果某个经济体的贸易顺差持续存在,那么这个经济体在对外让渡资源。一直以来,我国出口的产品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产品,除此之外,我国还出口了很多矿产资源,通过这些出口产品来交换外汇,又将这些赚取的外汇投资美国国债,这样就让我国对外物资与资金要素双重让渡。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增长,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是同时给我国环境与资源形成了空前的压力。比如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增长就容易导致我国生态环境的恶化。在我国对外出口的产品中,绝大多数是资源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粗放型出口产品所占比重越大,对我国的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就越大。2.4 出口商品附加值不高 在我国目前的出口产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属于密集型的低端工业制成品,而收益较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例较低。虽然最近几年我国出口产品中一些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有一定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对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有一定的优化,但是这些产品所具有的附加值依然很低,一些所谓的高新技术产品很多都仅仅是通过我国简单的组装生产,真正具有技术含量的设计、销售等环节却被外国企业所掌握。同时,我国很多企业缺乏创新力,地方政府的监督不严也让我国的生产技术能力发展缓慢,而这就必须依靠大量的资源来保障,因此逐渐形成了我国出口产品三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高物耗、低附加值)的现象。 3 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的必要性 3.1 缓解劳动资源压力的要求 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在早期实行的是进口替代,即使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加快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加速加工外贸的发展,并利用招商引资来从外国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以此来培育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与优秀的民营企业家。但是单单利用这种形式来促进外贸增长必然会降低我国外贸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只能靠生产中低端的产品来攫取价值。这种模式让我国成为了制造业大国,但随之而来的贸易条件恶化是非常严重的。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劳动者的收益逐渐提高,加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增强,让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优势开始慢慢减弱。因此转变我国的外贸增长方式,加大力度进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劳动力资源的压力是非常必要的。3.2 减轻资源环境压力的要求 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是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求,资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摘要:阐述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工作提出8点意见。. 关键词:加快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 abstract: this paper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is thoroughly apply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of important goals and strategic measures, china is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faces important and pressing the realistic subject.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the key work puts forward opinions at 8. . keywords: to speed up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hange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转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涉及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改革与创新,又涉及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的更新与调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立足扩大内需保增长,在扩大内需中增强经济发展协调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通过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结合我的家乡经济发展变化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 下面就我的家乡就我的家乡甘肃省而言,甘肃省是一个资源丰富、生态脆弱、产业结构偏重、少数民族比例较大、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北省份,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富民强省的目标既是甘肃两千六百多万人民的迫切要求,又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殷切期望。如何从甘肃实际出发,走出西部省份赶超东部并与世界接轨的发展道路,是甘肃省上下探索的核心问题。循环经济是对发达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验和教训进行反思的结晶,是有效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和环境约束矛盾的经济发展模式,使经济增长在保持适度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实现物质消耗减量化并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从根本意义上讲,循环经济解决的是发展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经济发展如何与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问题,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实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具体体现。甘肃省通过对循环经济的理解和认识,认真分析了省情,把发展循环经济确立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加快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甘肃虽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条短、资源利用率低、发展效益不高、部分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毕业论文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 机遇与困境 系别:国际贸易与金融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 机遇与困境 摘要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便由过去以内部资源配置为主要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以进出口贸易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出口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需求因素,成为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力量之一。同时中国目前出口贸易结构发展水平低下且至今仍在采取粗放型的贸易增长方式,明显已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出口贸易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己成为必然。 本文先从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概述以及其演进过程出发,阐述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接着进一步从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分别分析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引入国际贸易案例及国内经济案例系统展开研究,为所研究的对象即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提供实证基础。最后,根据主体的不同,从政府与企业两个角度为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战略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转变;机遇;困境;建议

The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for Transforming the Growth of China’s Export Trade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was put forwarded and carried out in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th Central Committee, China has gradually changed the main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from inner resource allocation to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Export, as one of the three troikas that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demand factor, becomes one of the major driving forces which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ransform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 Nowadays, the reason China’s economy increasingly relies on foreign trade, although knowing the actual contribution degree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not high is that the developmental level of China’s export trade structure is low. China’s export trade is still following the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way. It is obvious that it cannot adapt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arket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he globalization of econom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extensive growth way to the intensive growth way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export trade. Beginning with the basic concept of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growth mod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growth mode in the light of traditional 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Then, the author further analyzes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from two aspects of in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at basis, international trade cases and domestic economic cases are also introduced to provide empirical foundations for study opportunities and difficulti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in this paper. Finally, the author makes some strategic suggestion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s export tr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Keywords: the Growth of China’s Export Trade;Transformation;Opportunities;Difficulties; suggestion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试答案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可能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为杜绝试卷答案的完全一致性,本群只提供考核通过基本分60分的标准答案,未提供答案的题目请自行答题。 ? 1.近年来,以( C )为主体的全球投资贸易新格局正在形成。(单选题3分) o A.TTIP o B.TPP o C.自由贸易协定 o D.世界贸易组织 ? 2.关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机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单选题3分) o A.物质基础比较雄厚 o B.世界经济复苏缓慢 o C.国内需求潜力巨大 o D.全面深化改革增添新动力 ? 3.下列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分析中,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依然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 o B.重化工业比重不断上升,但产能过剩问题严重 o C.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依然滞后 o D.产业布局正在发生积极变化,但区域产业差异性过大 ? 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加快形成“五个更多”的新经济发展方式,下列对“五个更多”的理解错误的是( A )。(单选题3分) o A.更多地依靠外需特别是出口贸易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o B. 更多地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

o C.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 o D.更多地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 ? 5.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把推动发展的重点放到“四个着力”上,对“四个着力”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D )。(单选题3分) o A.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o B.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o C.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o D.着力培育封闭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 6.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是( D )。(单选题3分) o A.建立自贸区 o B.改革开放 o C.出口 o D.投资、消费 ?7.要推动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必须破除( D )。(单选题3分) o A.农村传统风俗习惯 o B.现有行政区划 o C.户籍制度 o D.城乡二元体制 ?8.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D )。(单选题3分) o A.全面从严治党 o B.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o C.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o D.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看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精)

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看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精)

从国际贸易格局变化看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飞速发展。综合海关和世界贸易组 织的统计数据,1978年至2008年,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 元增加到25616亿美元,年均增长18%,累计增长124倍;占世界贸易份额从 0.8%增加到8.9%,世界排名从第九位上升至第三位。我国经济总量在三十年 间能实现年均9. 8%的高增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初步建成,综合国力显 著增强,国际地位大幅上升,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对外贸易功不可没。 但金融危机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严重困难,并进而拖累经济增长。可以说,金融危机放大了我国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近年国际贸易格局变化和 我国外贸发展现状看,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使我国从贸易大国发展为贸易 强国,更好地发挥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已刻不容缓。 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上世纪70、80年代,特别是乌拉圭回合谈判结束、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格局出现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一发展中国家地位上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达国家始终在全球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但从上 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地位持续攀升。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08年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货物贸易出口中所占比重 达38%,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中国仅次于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出口国。根 据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09年中国货物贸易出口已跃居世界第一。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 地位和作用更显突出,已成为国际经济和贸易秩序改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二区域贸易成为主流 得益于地理和传统上的优势,区域内贸易始终在国际贸易中占重要位置。根据WTO 的数据,2008年,区域内贸易在北美地区的贸易总额中占55.8%,在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和完善财税体制。一是完善地方财政管理体制。加快“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地方主体税种建设,逐步建立以财产税为主体税种的地方税收体系,引导地方政府由重视工业项目向重视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方面转移。二是完善资源环境税费制度,进一步提高资源税费和扩大征收范围,调整资源税征收方式。三是改革出口退税机制,降低或取消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今年经济工作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力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引爆点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要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环保产业、开发环保技术。要积极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政策支持,加大财政投入。抓紧落实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大幅度提高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带动转变。 实施结构调整战略。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为目标,积极稳步推进城镇化,将农民转变为市民是新的消费源泉。努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一、二、三次产业协调推动。积极促进产业由高消耗向高效率转变,由粗加工向深加工转变,由低端产品向高端产品转变,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第一产业由薄弱转为稳固;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第二产业由大变强;与城镇化结合,积极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和部门,促进第三产业更好更快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依照产业梯度转移理论,对各区域进行分类指导。完善区域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国家扶持机制。鼓励区域之间开展各类合作,鼓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技术、资本和产业。科学制定主体功能区规划,建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等的政策支持。 实施环境友好发展战略。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以节能、降耗、减排、增效为主要切入点,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方式。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作为节能降耗和保护环境的基本途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坚决禁止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强化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智能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实施内外需均衡发展战略。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的同时,努力稳定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积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低价位、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加强廉住房、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消费、就业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小企业发展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资本投入。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出口结构,继续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出口过快增长,鼓励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 从强化制度入手 尽快形成相应体制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接下来我们交流的话题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主要围绕为什么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和如何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展开讨论. 大家都知道,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没有任何国家的经济能够独善其身,我国也不例外。尤其是,作为拉动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更是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外贸出口自2008年11月份以来经历了连续13个月的负增长。我市外贸发展也经历了严峻挑战。2009年全市完成进出口48.35亿美元,同比下降15.1%。其中出口完成30.63亿美元,同比下降15.7%;进口完成17.72亿美元,同比下降13.9%。 从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看:我市对主要传统市场的进出口下降,但降幅 自8月份开始收窄。其中前五位出口市场是对美国出口61661万美元,同比下降14.2%;对欧盟出口54260万美元,同比下降19.4%;对东盟出口37457万美元,同比下降7.9%;对韩国出口24058万美元,同比下降18%;对日本出口20910万美元,同比下降17.8%。 从对外贸易行业看:2009年,石化产品出口65043万美元,同比下降17.8%, 主要是各种化学品、塑料及其制品出口的下降。机电产品出口40821万美元,同比下降37.8%,其中钢铁制品、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运输工具等均不同程度下降。 从外贸企业看: 2009年,我市部分重点企业进出口下降,出口下降较大的企业有东岳化工出口13863万美元,同比下降28.1%;兰雁集团出口5910万美元,

同比下降26%;中轩出口7679万美元,同比下降27.4%。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的冲击,表面上是对外贸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外贸发展方式的冲击。 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我们一起来看几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我国铁矿石进口居世界第一,对进口矿的依赖程度高达70%。我国钢铁工业产能也居世界第一。但是由于三大矿业巨头垄断世界铁矿石市场,铁矿石谈判从2002年至今,几乎每一年谈判的主题都是涨价,进口铁矿石价格已经由不足30美元涨到150美元,而钢材价格仅由2000元左右涨至目前的4400多元。2009年,中国进口铁矿石6.3亿吨,中国钢铁企业要比去年多付700多亿美元。三大矿业巨头在今年初又提出加价100%甚至更高的要求,还要改长协价为短期议价。而中国钢企的表现,几乎都是从反对到烦恼,最后被迫接受。 拖了半年的2010年铁矿石谈判,结果快要出来,还是涨价,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日前表示,铁矿石定价机制的变化是“大势所趋”,目前全球钢厂都在按照临时价格进口铁矿石。该言论被解读为中国钢铁企业将再次败北。 2009年我市主要钢铁企业进出口情况: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何平一论 (一)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启,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大时代呼唤大变革,大转变酝酿新机遇。 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做出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科学判断,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做出了全面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战略抉择。这是对以往发展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河南实际的又一次重大提升。 “承天时、秉地利、聚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蓄势待发。在推进这项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抢抓机遇,加快转变,乘势而上。 (二)“得时无怠,时不再来,天予不取,反为之灾”。纵观古今中外,“机遇”可谓解读历史进程的一把钥匙。围绕机遇,世界各国演绎出一幕幕兴衰活剧。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与民族的发展,也是抢抓机遇的竞争。“鸦片战争”的硝烟、“洋务运动”的挫败、“戊戌变法”的鲜血……近现代的中国,一次次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一次次蒙受灾难屈辱,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无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体,谁能慧眼发现机遇、大力创造机遇、有效把握机遇、成功驾驭机遇,谁就能实现跨越发展、升级蝶变。机遇并不常有,机遇来之不易,机遇稍纵即逝。面对机遇,如果我们不思进取、麻痹懈怠,就会错失良机,坐困愁城。 (三)时代在前进,机遇在叩门。改革开放30多年,河南抓住历史机遇,在一次次困惑中求索,在一番番砥砺中前行,在一回回变革中提升。 (四)回头看,这30多年河南的发展总是与机遇的把握息息

相关。 当“姓资”、“姓社”的思想坚冰开始被打破,河南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方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唱响“团结奋进,振兴河南”,确定“一高一低”战略目标,使河南的发展方向更明确,路子更顺畅。 当我们迎着新世纪的曙光,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之际,河南果敢地选择了“三化”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明确提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的发展思路更清晰,目标更远大。 当我们肩负党中央的殷殷重托,努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之时,河南豪迈地提出“两大跨越”的战略任务,树立起河南开放包容、奋发进取的良好形象,使河南的发展呈现出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 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华大地浓墨重彩展开统筹协调、全面繁荣的时代画卷——东部沿海发展势头强劲,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中部地区崛起风生水起……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确立了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把河南的发展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新境界、新阶段。 (五)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则退。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兄弟省份特别是周边地区都在抢抓机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竞争更加激烈,我省面临的发展和竞争压力日益加大。 在两个五年规划交替之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最后一个十年的关键时期,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我们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六)机遇人人想抓,但真正抓住机遇却并非易事。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亿万中原人民的全面小康,机遇到底在哪里? (七)机遇来自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