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一)
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散开不足案例分析与处理
![常见双眼视觉异常的分析与处理 散开不足案例分析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9412ac6b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e.png)
BI
BO
NRA
PRA
6m
9△eso
x/5/3
26/32/24
40cm
2△exo
15/20/12
16/24/12
+2.50D
-5.00D
40cm+1.00D
3△exo
NPC=7cm 单眼AMP =7.50D PD 62mm
诊断:散开不足
主诉开车时视物模糊、有重影没有眼部器质性疾病,没有明显屈光不正远距内隐斜,近距隐斜在正常值范围内低AC/A (计算性1.5△/D 梯度性1△/D)远距负融像性聚散下降(远BI模糊点低)眼球运动和调节功能均无异常
注意事项
BO棱镜是否全天配戴,看是否诱发近距问题本案例近距正融像性储备能力足够(16△),3△BO棱镜可全天配戴散开不足患者无论AC/A高低 ,一般不考虑球镜附加
案例介绍案例分析处理方法注意事项
小 结
案例分析
处理方法
如有屈光不正,先矫正屈光不正散开不足首选处理方法为远距B0棱镜,根据1:1法则计算棱镜量3△BO其次处理方法是视觉训练,根据1:1或者Percival准则评价训练效果视觉训练目标:扩大远距负融像性聚散功能(BI范围),增加BI恢复点至少达到9△(1:1法则);增加BI破裂点至少达到13△(Percival准则)
理解散开不足的分析方法 掌握散开不足的处理原则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思政目标
能对各项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诊断 能对散开不足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法
对患者态度和蔼亲切 检查耐心细致
学习目标
LEARNING TARGET
案例介绍
李某 女性 32岁主诉:开车时视物模糊、有重影半年,有时会头痛;无戴镜史。专科检查:眼前节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视力:OD1.0 OS1.0(远距) OD1.0 OS1.0(近距)主觉验光:OD:+0.50=1.0 OS+0.50-0.25X180=1.0 眼球运动:未见明显异常 HT:对称CTcc:eso@D ortho@N
案例 调节灵活度降低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 调节灵活度降低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c3bd9940551810a6f424865b.png)
案例10 调节灵活度降低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案例(1)一、案例描述赵雨霏,女,12岁,主诉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会出现双影,对记住曾经读过的东西感到困难。
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为其验光并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主觉验光:OD:-4.25-0.75x100 (1.0) OS:-4.25 (1.0)Worth 4 dots:4立体视:OK远距水平隐斜:2△BO近距水平隐斜:0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5△BIAC/A:5 正常AC/A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NPC):5cm远用BI聚散力(NRV):X/8/2远用BO聚散力(PRV):8/12/1近用BI聚散力(NRV):15/18/13近用BO聚散力(PRV):22/24/14BCC:-0.25D负相对调节(NRA):+2.00D正相对调节(PRA):-1.00D PRA减弱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2D OS:13D 调节幅度正常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7cpm fail(-)OS: 7.5cpm fail(-)双眼调节灵活度(BAF):5cpm 负镜片通过困难二、解决方案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2、视觉训练:调节训练,包括翻转拍、字母表操等。
三、评价该患者年龄12岁,该年龄最低调节幅度应为12D,两眼调节幅度值均正常,PRA 低于正常值,调节灵敏度降低,且负镜片消除困难,且不能持久,诊断为调节衰弱。
案例(2)一、案例描述赵雨霏,女,12岁,主诉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会出现双影,对记住曾经读过的东西感到困难。
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为其验光并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主觉验光:OD:-4.25-0.75x100 (1.0) OS:-4.25 (1.0)Worth 4 dots:4立体视:OK远距水平隐斜:2△BO近距水平隐斜:0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5△BIAC/A:5 正常AC/A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NPC):5cm远用BI聚散力(NRV):X/8/2远用BO聚散力(PRV):8/12/1BCC:-0.25D负相对调节(NRA):+2.00D正相对调节(PRA):-1.00D PRA减弱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2D OS:13D 调节幅度正常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7cpm fail(-)OS: 7.5cpm fail(-)双眼调节灵活度(BAF):5cpm 负镜片通过困难二、解决方案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案例 集合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 集合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9a4a32a576c66137ef061966.png)
案例2 集合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案例(1)一、案例描述冯婧,女,16岁,主诉写作业久了容易困乏,容易串行,头痛,眼疼。
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为其验光及视功能检查,结果如下:主觉验光:OD:-5.50-2.00*180 (1.0) OS:-5.75-2.25*5 (1.0)Worth 4 dots: 4远距水平隐斜:2△BO近距水平隐斜:6△BO 内隐斜,且近距大于远距4△,提示集合过度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1△BIAC/A:7 高AC/A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NPC):4.5cm 集合近点变近远用BI聚散力(NRV):X/10/8远用BO聚散力(PRV):X/6/5 根据Percival准则(注视点位于该距离正负融像性集合值中央1/3区域,即舒适区域)及Sheard准则(负融像性集合为内隐斜的两倍,即10超过2的两倍)及1:1规则(内隐斜者其BI恢复点值至少与其内隐斜值相等),均在正常范围近用BI聚散力(NRV):8/18/4近用BO聚散力(PRV):20/23/16 负融像性集合(即8)低,不符合Percival准则及Sheard准则(8不能达到内隐斜 6 的两倍)及1:1规则BCC:+1.25D 调节反应滞后负相对调节(NRA):+2.50D NRA正常正相对调节(PRA):-0.50D PRA降低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0DOS:10D 调节幅度尚可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8cpm OS: 8cpm 负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BAF):1cpm 负镜片不能通过提示集合功能过度二、解决方案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2、视觉训练:Brock线、偏振片、裂隙尺来训练近处散开功能。
使BI恢复点增至6。
3、视近时加入1△BO三棱镜。
三、评价分析该患者看近时内隐斜高于正常值,且近处负融像性集合储备值低于正常值,正融像性集合储备值偏高,可以诊断为集合功能过度。
视功能检查方法及案例分析
![视功能检查方法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2a083c2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d.png)
视功能检查方法及案例分析
王立书;王海英
【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年(卷),期】2018(000)001
【摘要】在验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视觉症状问题,让验光师难以处理.本文通过临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论述如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加规范、全面的检查.首先需要进行咨询问诊明确检查目的,再通过预备检查初步判断是屈光不正问题还是视功能问题引起的主诉症状,接下来在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通过分析检查得出结论,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训练,最终有效地解决顾客的主诉症状和问题.
【总页数】5页(P129-133)
【作者】王立书;王海英
【作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天津职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调节和聚散功能的检查方法和案例分析 [J], 王海英;王立书;陈丽萍;郝有英
2.视功能检查中调节的检查方法及调节功能异常的处理 [J], 李星坛
3.两种双眼视功能检查方法的对比研究 [J], 沈家珍
4.双眼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的影响 [J], 江文珊;魏润菁;陈华新;李娥;常枫;李梅;周和政
5.调节和双眼视功能检查在评估民航飞行员双眼视功能异常中的应用 [J], 伍叶; 张珍; 唐雪林; 傅方; 李琦; 姚华; 谭立倩; 刘陇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视功能训练
![视功能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52e505052ea551810a6878b.png)
答案
可以
[+2.00~-5.00 ]
单眼翻转拍
1、目的 2、用具:眼罩、试戴架、翻转排(固定、可
插片)视标卡 3、方法 4、记录 4、注意事项
(看清还是看不清)★
翻转排镜片都是由易到难
﹜ ±1.00 X CPM(周期)右
X CPM(周期)左 24个12CPM
一分钟内达到正常
f(+)正镜通过困难
不做)
右:+2.50~ 左+2.50~
2次 差距变小 3次
单眼翻转拍:±1.50右(2) 左(3)
字母表:右(2) 左(3)
双眼分视
目的:在排除抑制的状态下,储备正常的 调节幅度和灵活度,顾客需有同时视
+0.50 -0.50
-0.50 +0.50
双眼单视
目的:在保持双眼视的条件下,提高调节 速度,降低反应潜时
视觉训练的一般原则?1首先矫正屈光不正训练全矫眼镜?2让顾客意识到自己调节功能异常了解调节功能训练的目的?3告知顾客在训练过程中所达到的效果是自己视觉系统发生的改变而不是训练仪器的帮助关键让顾客意识到自己的眼睛发生改变?4综合训练
﹜视调 集合节功训训练练能训练
什么是视觉训练
一、认识我们的眼睛
晶状体是我们眼睛的调焦器,而带动晶状体调焦运动的是肌肉,就像我们的胳膊
、腿的肌肉一样,当肌肉长期工作、或肌肉长期处于一种工作状态时,就会出现疲劳
症状。
如:每天坐着,3个小时以后,你就会感到腰酸、背痛,这就是你的腰肌、背肌疲
劳了。同样,使用3个小时电脑,你的眼睛会很累,我们称它为视疲劳,是你的眼睛调
眼翻转拍±1.00训练1次 第六周:左眼翻转拍:±2.00训练3次, 右眼翻转拍±1.50训练1次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a332d9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7.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及病例分析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常用的眼科检查方法,旨在评估和测量双眼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以及检测和诊断与双眼视功能相关的异常或疾病。
通过这种检查,眼科医生能够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视觉失调、弱视、斜视、眼球运动障碍等问题,从而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
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多项测试项目,如双眼距近点(NPC)测试、眼球追视运动测试、眼球运动韧带测试、立体视测试等。
这些测试可以定量地测量双眼之间的协调性和合作性,并且可以通过追踪眼球运动的方式来诊断患者是否存在斜视或眼球运动障碍。
此外,双眼视功能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立体视、眼动性视觉、近距离调节能力等功能。
以下是一个病例分析,以更清晰地阐明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价值。
患者是一名15岁男孩,他的父母注意到他近期在学校或运动中经常找不到东西,他的眼睛也经常疲劳。
经过初步检查,他没有明显的眼外伤或其他眼部疾病的病史。
为了进一步评估他的视觉功能,他被引荐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
在进行双眼视功能检查时,发现他的立体视能力较弱。
通过使用立体视测试卡,他只能识别出较少的图案和形状。
此外,在眼球追视运动测试中,他的眼球运动能力较弱,尤其是垂直方向的运动。
这些结果显示,他可能存在视觉协调能力不足和眼球运动障碍的问题。
基于这些结果,眼科医生为他开具了一份视觉训练方案。
这个训练方案将包括一系列的眼部运动和协调训练,以提高他的视觉功能。
通过定期的训练,他的立体视能力和眼球运动能力得到了改善。
通过上述病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双眼视功能检查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视觉协调能力和眼球运动能力,并帮助他们准确定位和解决相关的视觉问题。
对于患有斜视、弱视、视觉协调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患者来说,双眼视功能检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计划,以促进视觉功能的改善和恢复。
总结而言,双眼视功能检查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眼科检查方法,它能够帮助医生评估和诊断与双眼视功能相关的问题,并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治疗方案。
视功能训练检查报告
![视功能训练检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cfe59945fbfc77da269b161.png)
视功能检查报告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检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京量子云图近视弱视预防治疗研究有限公司视功能检查报告1、视觉敏感度(视力)指视力清晰程度,眼睛在一定距离处,分辨物体大小形状的能力。
视觉敏感度不体现获得清晰视力是否费力、双眼是否协调、也不反映双眼获取视觉信息的能力。
视觉敏感度影响是否可以看清黑板、电影、电视、视力表等。
裸眼视力:(5m)右眼______ (40cm)右眼_______左眼______ 左眼______双眼______ 双眼________ 矫正视力:(5m)右眼______ (40cm)右眼_______左眼______ 左眼______双眼______ 双眼________2、屈光状态(验光)检查眼睛是否存在近视、远视或散光。
眼部屈光状态与视力发育、环境压力及遗传因素有关。
屈光状态影响视力清晰程度、或者影响获得清晰视力的费力程度。
电脑验光:右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觉验光:右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节(聚焦能力)指在保持视力清晰的条件下,眼睛聚焦由近处移到远处、或者由远处移到近处的能力,以及眼睛在固定距离持续聚焦的能力。
双眼快速自如的聚焦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运动表现。
阅读和书写等活动,需要双眼持续聚焦在近处;将黑板内容抄写到笔记本上,需要双眼快速高效的聚焦变换。
聚焦能力也与长时间维持视觉注意力密切相关。
聚焦能力不足可导致:完成作业时间过长、抄写黑板内容过慢、注意力不集中、近距离学习困难、视力模糊、阅读头痛及视疲劳、阅读理解能力下降。
【收藏】常见视功能检查分析与矫正方案
![【收藏】常见视功能检查分析与矫正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75d9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6.png)
【收藏】常见视功能检查分析与矫正⽅案1调节不⾜表现:远视⼒和近视⼒均下降,视觉疲劳,重症伴有头疼、恶⼼、乏⼒、结膜充⾎、畏光、流泪。
检查:检查:AMP低于年龄中值或低值,flipper负镜向延缓,PRA调节低常,BCC滞后偏⾼。
矫治:AMP过低,须给予适量正性近距离附加球镜,可显著改善症状。
若AMP和flipper的追加检测提⽰调节功能递减性改变,须在给予正性近附加球镜的同时进⾏调节功能训练,避免对正性附加依赖,导致调节功能进⼀步下降。
2调节灵活度不良表现:近距离⼯作后,⼀过性中远距离视⼒下降,或长时间远距离⽤眼后,短时间近视⼒模糊,表现为调节反应钝化。
检查:AMP和BCC反应正常,flipper下降,NRA和PRA均低常。
矫治:以调节功能训练为主,可望调动潜在调节机能,改善调节速度,减轻症状。
3调节维持不良表现:近距离⼯作初期视⼒正常,随着⽤眼时间的延长,近视⼒逐渐模糊。
检查:AMP、flipper、BCC和NRA,PRA初始检查均正常,阅读⼯作15min以上,AMP和flipper下降,PRA偏低,BCC滞后增⾼。
矫治:给予正性近距离附加球镜的同时进⾏调节功能训练。
4调节过度表现:近⼯作距离缩短,阵发性近注视困难,重症出现近复视、头痛、眼胀和外隐斜。
检查:AMP正常,flipper正镜向延缓,NRA偏低,BCC超前偏⾼。
矫治:给予调节放松训练,可辅助使⽤解除睫状肌痉挛的药物。
5-1低AC/A值型-集合不⾜体征:看近外隐斜看近时外隐斜⼤于看远4棱镜度集合近点(NPC)变远,⼤于6cmNRA减弱双眼调节灵敏度:+2.00D镜⽚完成困难BCC结果:<-0.25D计算性AC/A≤3:1症状:1、近距离阅读需求与实际⽤眼能⼒之间不协调;2、视近物时有重影、复视感、模糊、聚焦困难,字体发⽣流动、跳动;3、眼部有牵拉、紧张感,眼球酸胀、眼周围疼;4、⽆法集中注意⼒,希望尽量避免近距离阅读;5-2集合不⾜表现:多见于中⾼度近视和⾼度远视眼初戴矫正眼镜,屈光参差,或中⾼度近视眼戴矫正眼镜看近,因视线点位于⿐下侧,出现底向内的棱镜效应,表现为近距离⼯作视觉模糊、疲劳、交叉性复视、眼痛、头痛。
双眼视案例_共2页
![双眼视案例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58ddb8a770bf78a6429541f.png)
验光案例----双眼视异常分析2013.6.16 前言什么是双眼视,大脑视中枢接受左、右眼视网膜上的各自成像信息,并进行融像处理,使之形成一个完整单一具有立体视觉的过程。
双眼视觉包括有:双眼同时视、融像视和立体视。
当双眼视发生异常时,它会引起复试、斜视、弱视、抑制、立体视丧失、视觉空间弯曲变形和视疲劳等相关症状。
我们验光师在平时验光工作中会经常遇到各种不同的眼疲劳问题,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于双眼视功能异常而引发的视疲劳症状,这就要求我们在验光过程中不光应对患者的眼屈光不正进行准确判断,还应对其眼位等双眼视功能进行检查,根据各项视功能异常指标对其屈光度进行微调或者进行视觉训练,从而达到戴镜清晰、舒适、持久的目的。
例一:某男孩,年龄15岁,高度近视眼长期佩戴眼镜。
最近一段时间看书阅读时间稍长就出现视力模糊、重影、眼睛经常胀痛。
一周前在医院重新验光配镜。
近视度数增加-1.00D,戴镜适应已有一周,但眼睛疲劳症状仍没好转,故来我店重新验光。
医院处方: OD -7.75/-1.50*80矫正视力 0.8 OS -9.00/-1.50*95 0.8 PD 65现验光处方: OD -8.00/-1.50*75 0.9 OS -9.25/-1.75*100 0.9 PD 65双眼视功能检查:5米远 Worth四色法检查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正常,立体视正常,在双眼前加负镜4D +推近法测量调节幅度11D,用±2.00D反转拍测量调节灵活度7次/min。
调节滞后+0.50D,负相对调节+3.50D,正相对调节-3.00D,调节近点10cm、集合近点11cm。
双眼视融合聚散检查:检查距离5m 隐斜BI BO2exo x/12/1022/26/237/11/88/18/1240cm 10exo11exo40cm +1.00根据测量数据分析视疲劳原因:集合不全矫正方法:首选视觉训练,近视给以最好视力的足度矫正,每日饭后半小时作集合辐辏训练,常用铅笔移近法训练,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案例 散开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 散开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fbb2c9a80740be1e640e9a5b.png)
案例4 散开功能过度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案例(1)一、案例描述刘广闻,男,18岁,主诉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眼疼、眼酸,注意力不集中,写作业容易困乏。
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为其验光并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主觉验光:OD:-5.50 (1.0) OS:-6.00 (1.0)远距水平隐斜:13△BI近距水平隐斜:2△BI 看近隐斜在正常范围,且看远大于看近10△加+1.00D镜片近距水平隐斜: 7△BIAC/A:5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NPC):9cm远用BI聚散力(NRV):X/24/18 不符合Percival准则及Sheard准则(24不能达到外隐斜13的两倍)远用BO聚散力(PRV):X/9/0近用BI聚散力(NRV):18/30/26近用BO聚散力(PRV):16/22/14BCC:-0.25D负相对调节(NRA):+1.50D NRA略低正相对调节(PRA):-2.25D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2D OS:11.5D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8cpm OS: 7cpm 正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BAF):1cpm 正镜片不能通过二、解决方案1、全屈光矫正配镜。
2、视觉训练:(1)调节训练(2)集合训练:Brock线、偏振片、裂隙尺主要训练远处融像范围,需将储备量增至需求量的2倍。
3、看远时加入1△BI三棱镜。
三、评价该患者看远时外隐斜增高,负融像性集合增高,正融像性集合降低,看近时正常,诊断为散开过度。
案例(2)一、案例描述男,8岁,主诉无论视远视近都经常重影,视疲劳明显。
左眼曾弱视治疗,现双眼矫正视力均能达到 1.0。
查裸眼视力(远用):OD:0.4,OS:0.8;裸眼视力(近用):OD:1.0,OS:1.0。
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为其美多丽P眼药水散瞳后验光,复验后并检查视功能,结果如下:眼轴: OD 24.05mm OS 22.55mm主觉验光:OD:-0.75 (1.0) OS:+2.00 (1.0)Worth 4 dots: 5立体视:无远距水平隐斜:10△BI近距水平隐斜:2△BI 看近隐斜在正常范围,且看远大于看近10△加+1.00D镜片近距水平隐斜: 8△BIAC/A:6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NPC):9cm远用BI聚散力(NRV):X/19/17 不符合Percival准则及Sheard准则(19不能达到外隐斜10的两倍)远用BO聚散力(PRV):X/9/0近用BI聚散力(NRV):X/26/18近用BO聚散力(PRV):X/16/11BCC:0负相对调节(NRA):+1.50D NRA略低正相对调节(PRA):-2.00D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2D OS:11.5D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8cpm OS: 6cpm 正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BAF):2cpm 正镜片不能通过二、解决方案1、全屈光矫正配镜。
一则家庭视觉训练案例分享
![一则家庭视觉训练案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a65e01a0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e0.png)
一则家庭视觉训练案例分享杨清杰近:BI:×/24/20 BO:×/16/0集合近点:鼻前8cmNRA:+1.75D;BCC:0;PRA:-1.25D AMP(负镜片法): OD:-4.00DOS:-4.00DFlipper(±2.00D翻转拍20/30视标卡)OD:0CPM(-)OS:0CPM(-)OU:1CPM(-)2 结果分析由于该患者旧镜度数不够,且学习较繁忙,视力下降,视功能检查发现调节力低于年龄正常值。
此外PRA相对较低,翻转拍难以通过,可判断为调节不足。
视近及视远眼位均有明显偏外,且自述疲劳时易复视,融像范围值低于正常,诊断为集合不足、调节不足及较大程度的外隐斜是患者出现视力不良及疲劳感的主要原因。
3 处理方式3.1 配镜考虑到患者调节能力低下,应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但因为外隐斜较大及患者个人原因,最终选择单光眼镜进行全矫。
3.2 视觉训练第一次以调节为基础进行训练,使其感知调节的作用,分辨清晰还是模糊,然后是较简单的调节灵敏度练习。
第二次训练聚散球开始,发现该患者具有相对较好的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适时推出线上家庭训练,由视光师辅助患者在家进行视觉训练,改善视觉功能。
那么,在家进行的视觉训练效果如何呢?本文将通过一则案例进行分析。
1 案例详情患者:女,12岁,于2019年12月来院就诊,验光时发现视功能较差,自诉经常感到视疲劳。
裸眼视力:远:OD:0.2-OS:0.5-近:OD:0.7- OS:0.8-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无任何病变,无全身病史,其母亲有200度近视。
使用托吡卡胺药水滴眼散瞳后,检查结果:OD:-2.00DS/-0.75DC×170=0.8OS:-1.25DC×3=0.9双眼视功能检查结果:远UCT:外到正 ACT:外到正 再UCT:外到正近UCT:外到正 ACT:外到正 再UCT:外到正Worth4-dots:5 立体视:有Von Grafe法测量眼位:远:17∆BI 近:20∆BIAC/A:6 (+1.00D 27∆BI -1.00D 15∆BI)融像范围:远:BI:×/18/12 BO:×/12/02021·1·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173验光师之家像能力,存在生理性复视,经引导后可达鼻前5cm~7cm。
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例分析
![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f5f222a300a6c30c229fd9.png)
摘要:弱视是常见的视功能异常的疾病,在视觉发育阶段由于异常视觉经验(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尤其在屈光参差的儿童当中较为常见,屈光度数较高的一眼视网膜成像模糊,造成视力下降,导致双眼成像质量差异较大,无法形成正常的双眼单视功能,最终造成弱视。
对于弱视的儿童应该早发现早治疗,目前在临床上,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弱视,视功能异常,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单视,视觉训练1 弱视1.1 弱视的定义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早期,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正常,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传统综合疗法包括有光学矫正、红光闪烁、后像、光刷等。
临床资料表明,综合治疗可以在短期内强化训练,较单一疗法更有效,明显缩短疗程,提高弱视治疗的有效率及治疗率。
1.2 弱视的分类1.2.1 斜视性弱视斜视性弱视为单眼弱视,患有斜视时,两眼视线不能同时注视目标,同一物体的物象不能落在双眼视网膜的对应点,因而产生视觉混淆和复视,为了减轻不适症状,大脑就主动产生抑制,传导给斜视眼的神经活动出现了抑制,该眼的黄斑部功能长期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则形成斜视性弱视。
1.2.2 屈光不正性弱视视觉训练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病例分析刘堃屈光不正性弱视为双眼性弱视。
比较多见的是在高度屈光不正(如远视或散光)下形成的弱视,由于度数较高,如果发育期间视力未能矫正,那么所成的像则不能清晰聚焦于黄斑中心凹,如此一来便造成了视觉发育抑制。
1.2.3 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屈光参差较容易引起弱视,特别对于未矫正眼来说,双眼的视觉刺激不均衡,特别对于远视性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程度较低的眼提供相对清晰的视网膜像,大脑选择该眼的像,而抑制另一屈光不正程度高的眼的模糊像,造成该眼的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单眼弱视。
1.2.4 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期,由于屈光间质混浊(如白内障和角膜瘢痕等)、完全性上睑下垂和不恰当的遮盖眼等,限制了充分的视觉感知输入,干扰了视觉正常发育,均会产生弱视。
案例 调节功能不足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
![案例 调节功能不足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a1b1cceabe1e650e53ea995b.png)
案例8 调节功能不足引起的视觉功能障碍案例(1)一、案例描述王山珊,女,9岁,因为视近复视前来就诊。
在一年以前,孩子曾抱怨弹琴时看五线谱非常累,且经常跳行,眼部常胀痛不适,家长一直认为是因为年龄小,表述不清没有在意。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出现视近复视。
患者无明显全身疾病,无明显眼部疾病,眼部检查如下:裸眼视力(远用):OD:0.7 OS:0.7裸眼视力(近用):OD:1.0 OS:1.0主觉验光:OD:-0.75 (1.0)OS:-0.75 (1.0)远距水平隐斜:正位近距水平隐斜:13ΔBI加+1.00D镜片近距水平隐斜: 15△BIAC/A:2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14cm远用BI聚散力(NRV):X/7/8远用BO聚散力(PRV):X/6/5近用BI聚散力(NRV):8/18/13近用BO聚散力(PRV):13/22/16BCC:+0.75D负相对调节(NRA):+2.00D正相对调节(PRA):-0.50D 提示调节不足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2.5D OS:2.5D单眼调节灵活度(BAF):OD:3cpm OS: 3cpm 负镜片模糊像消除困难双眼调节灵活度(MAF):1cpm 负镜片不能通过二、解决方案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2、视觉训练:着重训练调节功能并辅以一定的集合功能训练。
三、评价该患者调节幅度明显降低,视远眼位正位,视近表现为外隐斜,且集合近点数值增加。
患者的原发问题为调节功能不足,集合不足为继发因素。
由于调节力不足,导致调节性集合降低,患者视近时出现外隐斜;由于调节幅度下降、调节性集合下降使得集合近点数值增加,造成假性集合不足,从而出现复视症状。
案例(2)一、案例描述赵鑫悦,女,12岁,主诉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眼部疲劳、不适,眼疼、眼酸,眼干。
患者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无明显全身疾病和用药史。
为其验光并检查视功能,检查结果如下:主觉验光:OD:-2.25 (1.0) OS:-2.75 (1.0)Worth 4 dots:4立体视:OK远距水平隐斜:3△BO近距水平隐斜:2△BO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5△BI加-1.00D镜片后近距水平隐斜 4△BO 刺激调节产生的集合比放松调节所产生的散开小,提示容易出现调节不足AC/A:4.5 正常AC/A垂直隐斜:无垂直偏斜集合近点(NPC):4.5cm远用BI聚散力(NRV):X/8/0远用BO聚散力(PRV):9/16/6近用BI聚散力(NRV):15/18/13近用BO聚散力(PRV):27/29/18BCC:+0.75D负相对调节(NRA):+2.25D正相对调节(PRA):-1.25D PRA减弱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0D OS:10D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6cpm fail(-)OS: 6cpm fail(-) 提示调节不足双眼调节灵活度(BAF):2cpm 负镜片通过困难小患者选择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Add +1.50D),十个月后复查,结果如下:主觉验光:OD:-3.00 (1.0) OS:-3.50 (1.0)Worth 4 dots:4立体视:OK远距水平隐斜:5△BO近距水平隐斜:4△BOBCC:+1.00D负相对调节(NRA):+2.50D正相对调节(PRA):-1.00D PRA减弱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OD:10D OS:10D单眼调节灵活度(MAF):OD:6cpm fail(-)OS: 6cpm fail(-) 提示调节不足双眼调节灵活度(BAF):2cpm 负镜片通过困难二、解决方案1、配戴全屈光矫正眼镜。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一)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054aff6343323968001c920b.png)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一)男,22岁。
诉视物模糊、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头痛。
检查:裸眼视力:OU :0.6 ;戴镜视力 OU: -1.50D =1.0 试戴时不舒服视功能检查:调节幅度(AMP)推进法: OU 10D调节反应(BCC): -0.75D负相对性调节(NRA): +1.50D正相对性调节(PRA): -2.50D调节灵敏度(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正镜片识别困难)远距隐斜检查: 2eso 近距隐斜检查:3eso眼轴测量: OD: 23.68MM OS:23.62MM角膜曲率: OD:42.5/43D OS: 42.75/43.25D诊断思路:1.症状:视物模糊、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头痛2. 验光:OU: -1.50D =1.03.BCC: -0.75D (显示调节超前)4.NRA: +1.50D5.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调节灵敏度异常,正镜片识别困难)诊断:1. 屈光不正2. 调节超前3. 调节灵敏度异常处理方案:1.散瞳。
(目前的屈光度不能处方)因为::BCC: -0.75D(调节超前)NRA: +1.50D (负相对性调节小,即调节放松量不够)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正镜片识别困难,也说明调节放松量不够)2.视觉训练:放松调节为主的训练。
如:排序、字母表、双面镜、聚散球等。
3. 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由于是内隐斜(远眼位: 2eso 近眼位: 3eso),且调节超前,可以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二)女,20岁。
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
检查:裸眼视力: 0.1旧镜度数:OU: -3.50D=0.4 ;新的验光处方: OU: -5.00D=1.0视功能检查:调节幅度:推进法push-up OD:8D OS: 8DBCC: +1.25DNRA: +2.50D PRA :-1.25D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 (负镜片识别困难)远距隐斜检查:3exo 近距隐斜检查:5exo眼轴测量: OD: 25.28MM OS:25.22MM角膜曲率: OD:42.5/43.5D OS:42.75/43.75D诊断思路: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提示可能存在视功能方面的问题)调节幅度:推进法push-up OD:8D OS: 8D(按20岁,最小调节幅度为15-20/4=10D,所以这个结果是低了)BCC: +1.00D(调节滞后)PRA : - 1.25D(正相对性调节值小,说明调节力量不足)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负镜片识别困难,说明调节力量不足)眼轴测量:OD:25.28MM OS:25.22MM (眼轴长,按每长1mm带来3D的近视原理,与屈光度数基本一致)诊断: 1 屈光不正:轴性近视2 调节不足3 调节滞后处理方案:1. OU: -5.00D=1.02.视觉训练:制定和跟进九周的详细视觉训练方案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三)男,12岁。
双眼视功能检查与矫治(一)
![双眼视功能检查与矫治(一)](https://img.taocdn.com/s3/m/fe814b68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6.png)
双眼视功能检查与矫治(一)王冬【期刊名称】《中国眼镜科技杂志》【年(卷),期】2010(000)003【总页数】2页(P155-156)【作者】王冬【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伴随中国经济30年来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视觉质量的要求和关注必然越来越高,因此,就衍生出一种新的产业:视觉服务。
这个名词意指以各种方式或手段来提升和改善人们的视觉质量和品质,并具备预防与保健作用。
与单纯的验光配镜相比,视觉服务的范围更宽、要求更高。
例如:我们现在广泛开展的验光配镜、弱视治疗、R G P与O K镜,甚至激光手术等,都属于这个产业的范畴;而传统意义上的验光只需要将单眼视力矫正到正常,双眼视力平衡一致即可。
对于视觉服务而言,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入检查和分析双眼层面上功能的异常,并进行相应的矫治。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双眼视功能的检查与矫治将是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或正朝向这个方向前进。
例如在日本,平均每5~10万人口就有1名视觉训练师,其作用就是通过训练的方法对那些通过视功能检查,发现有视觉异常的患者进行矫治。
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我国还有很大差距,当然这也给予了我们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
下面我们就标题对一些概念进行简单的解释。
什么是双眼视?通俗地讲,人有一双各自分离的眼睛,眼睛所看到的物像也是在每一只眼上分别聚焦,但两只眼睛所看到的物像经过视觉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后,就形成了双眼单视。
视功能检查是在双眼视的基础上所做的单眼和双眼的功能性检查,其目的主要是评估双眼视觉的质量;其检查的内容和项目很多,如调节功能、集合功能,以及调节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和双眼眼位等等,并根据顾客的主观症状和客观体征及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和规划。
本文将以连载的方式,以双眼视功能异常为主要线索加以分析。
双眼视功能异常实质上是“脚踩两只船”,一部分涉及到眼科,需要眼肌科进行处理;另一部分是同视光学相关的,这也是本文主要阐述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一)
男,22岁。
诉视物模糊、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头痛。
检查:裸眼视力:OU :0.6 ;戴镜视力 OU: -1.50D =1.0 试戴时不舒服
视功能检查:
调节幅度(AMP)推进法: OU 10D
调节反应(BCC): -0.75D
负相对性调节(NRA): +1.50D
正相对性调节(PRA): -2.50D
调节灵敏度(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正镜片识别困难)
远距隐斜检查: 2eso 近距隐斜检查:3eso
眼轴测量: OD: 23.68MM OS:23.62MM
角膜曲率: OD:42.5/43D OS: 42.75/43.25D
诊断思路:
1.症状:视物模糊、近距离工作后眼疲劳、头痛
2. 验光:OU: -1.50D =1.0
3.BCC: -0.75D (显示调节超前)
4.NRA: +1.50D
5.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调节灵敏度异常,正镜片识别困难)
诊断:1. 屈光不正
2. 调节超前
3. 调节灵敏度异常
处理方案:
1.散瞳。
(目前的屈光度不能处方)
因为::BCC: -0.75D(调节超前)
NRA: +1.50D (负相对性调节小,即调节放松量不够)
Flipper: OD 1cpm OS 1cpm OU 0cpm (正镜片识别困难,也说明调节放松量不够)
2.视觉训练:放松调节为主的训练。
如:排序、字母表、双面镜、聚散球等。
3. 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由于是内隐斜(远眼位: 2eso 近眼位: 3eso),且调节超前,可以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二)女,20岁。
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
检查:裸眼视力: 0.1
旧镜度数:OU: -3.50D=0.4 ;新的验光处方: OU: -5.00D=1.0
视功能检查:
调节幅度:推进法push-up OD:8D OS: 8D
BCC: +1.25D
NRA: +2.50D PRA :-1.25D
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 (负镜片识别困难)
远距隐斜检查:3exo 近距隐斜检查:5exo
眼轴测量: OD: 25.28MM OS:25.22MM
角膜曲率: OD:42.5/43.5D OS:42.75/43.75D
诊断思路:
主诉:看书20分钟即感视物模糊、疲劳(提示可能存在视功能方面的问题)
调节幅度:推进法push-up OD:8D OS: 8D(按20岁,最小调节幅度为15-20/4=10D,所以这个结果是低了)
BCC: +1.00D(调节滞后)
PRA : - 1.25D(正相对性调节值小,说明调节力量不足)
Flipper: OD 3 cpm OS 3cpm OU 1 cpm(负镜片识别困难,说明调节力量不足)
眼轴测量:OD:25.28MM OS:25.22MM (眼轴长,按每长1mm带来3D的近视原理,与屈光度数基本一致)
诊断: 1 屈光不正:轴性近视
2 调节不足
3 调节滞后
处理方案:
1. OU: -5.00D=1.0
2.视觉训练:制定和跟进九周的详细视觉训练方案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三)男,12岁。
主诉:视远模糊、视近物时有重影、眼球酸胀、眼周围疼、无法集中阅读。
检查:裸眼视力: 0.4 ,散瞳结果:散瞳、复验结果相同,均是 OU: -2.00D=1.0 视功能检查:
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案例分析(四)
女,13岁。
主诉:视远模糊、近距离复视、眼紧张感、疲劳感、牵拉感、晚上额部疼痛、阅读时喜欢将书本放的很近。
检查:裸眼视力: 0.5 验光:OD:: +1.50D OS: +1.75D
视功能检查:
小结:
1.合理的视觉功能训练可以改善双眼视功
能,其中调节幅度、NRA、PRA、近隐斜、AC/A都有明显的变化.患者的双眼视
症状、视疲劳症状明显缓解。
2.调节滞后、远隐斜没有明显的改善。
3.调节滞后量反映的是看近时的调节准确
度.与视觉疲劳症状间无必然联系。
4.比较常用的训练方法:镜片排序训练提
高调节幅度;双面镜训练提高调节灵敏
度;Brock线训练提高双眼自主融像;偏振立体图加大融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