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

合集下载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不足总结分析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不足总结分析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不足总结分析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不足总结分析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是由于煤矿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会对环境和人民的安全造成威胁,因此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也显得尤其重要。

但实际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在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这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危害本文就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

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不够完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是重要的社会管理工作,需要政府、监管部门和社会各方面人士一起来维护煤矿的全。

但在实践中,煤矿安全监管机构的职能和权责并不是很清晰,导致监管工作疏漏的情况时有发生,某些操作不规范也屡屡被曝光。

因此,煤矿安全监察的领导机构需要进行优化和完善,力争安排更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设备,以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推进和无间断展开。

二、煤矿安全监管标准不够严格在现实中,某些煤矿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常常会无视安全标准要求,其在安全保障上的整个监管机制也存在很多漏洞。

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监管标准还不够严格,只要符合一定的安全规范和条件,一些不太符合安全标准的企业成为合法开采煤矿的资格也不是不可能。

和国外比较,在日本,煤矿标准非常严格,只有达到最低要求的煤矿才能够开采。

因此,如果我国要提高煤矿监管的水平,就应该将监管标准提高到更的层次,防止煤矿出现安全事故的次数。

三、煤矿安全监管力度不足在煤矿的管理和监管方面,如果监管部门没有足够的力度,那么就无法保障煤矿的安全。

但实际上,部分煤矿违法不受到严肃惩罚的现象时有发生,监管力度不够的状况也较为普遍,使得一些煤矿在监管期间也能够从容态度地开展运作,不断对外扩张。

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煤矿大小的规范化管理,阻碍了煤炭行业的发展。

因此,煤矿安全监管机构需要增强自身的力度和强势行动,妥善解决违法行为,品质把握好安全。

四、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持在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煤矿安全监管需要与日俱增地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引进最新的技术设备来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

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煤矿安全检查是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改进措施。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重点围绕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讨论。

1.问题:检查频率不足煤矿安全检查应当具有一定的频率,以确保安全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然而,一些煤矿存在检查频率不足的问题,这导致安全隐患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解决方法:- 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煤矿安全检查的力度,提高检查频率,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监督。

- 定期检查计划:制定明确的检查计划,根据煤矿的特点和生产情况制定不同的检查频率,确保全面覆盖各个安全环节。

- 对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培训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2.问题:检查结果反馈不到位煤矿安全检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然而在实践中存在检查结果反馈不到位的问题。

这导致了一些安全隐患无法被及时纠正,进而给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解决方法:- 完善反馈机制:建立健全的检查结果反馈机制,确保检查结果能够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便于他们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 追踪整改进展: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建立追踪机制,及时了解整改进展情况,并对没有按时整改的问题进行催促和督导。

- 优化报告形式:通过优化检查报告的形式,将问题描述清晰明了,提供具体的整改意见和建议,便于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3.问题:检查过程缺乏科技支持煤矿安全检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受到技术手段的制约。

一些煤矿的安全检查仍然依赖纸质记录和人工查验,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信息丢失和误判的问题。

解决方法:- 应用信息化技术:引入信息化技术,例如手机APP或电脑软件,实现安全检查过程的数据化、自动化记录,提高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 利用人工智能: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安全检查辅助系统,能够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预测,提供相关的安全建议和措施。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形势持续向好,煤矿事故发生率不断下降,这与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不断完善和加强密不可分。

煤矿安全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是保障煤矿安全的基石。

本文将从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探讨如何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

一、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现状煤矿安全监察是保障煤矿安全和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市、县和乡(镇)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组成。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全国性的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本省(区、市)的煤矿安全监督管理和技术服务。

同时,市、县和乡(镇)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也是煤矿安全监察的重要力量。

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得到了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监察机构的力量和效率都不够强,不能彻底解决煤矿安全隐患。

另一方面,在政府相关部门缺失协调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的情况下,多部门重复监察,导致煤矿管理的混乱和煤矿安全隐患的增加。

同时,由于我国许多煤矿采取自建自管的模式,也存在督察不力、违章操作等问题,极大地威胁了煤矿安全。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建设。

三、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建议针对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监察与管理,防止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

1、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建设。

通过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建设,包括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管理体制等,提高监察的效率和管控能力,使监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煤矿安全事故得以有效避免。

2、建立政府多部门联合督导机制。

煤矿安全监察涉及多个政府部门的职责,应该通过建立政府多部门联合督导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股权关注,提高政府监管能力和效果。

3、加强煤矿安全宣传教育。

对全社会进行煤矿安全知识普及和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煤矿安全的认识度和责任感,从根本上避免煤矿安全事故发生。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我国的煤炭生产比起以前已经稳定了许多,但是在其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煤炭安全事故不能得到有效的避免。

文章从煤矿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入手,分析煤矿安全管理的不足之处。

并依据这些缺陷提出具有可行性、针对性的对策,期待能够为煤矿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有用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引言在煤炭的安全开采的过程中,政府监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个危险系数较高的行业,煤炭开采必须加强安全监管,保障员工在开发过程中的安全。

为减少安全隐患,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归纳了当前环境下我国煤矿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 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1.1 煤矿业角度1.1.1 煤矿的天然条件限制煤矿存在着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断层较多、褶曲较发达、煤层赋存变化较大(即使同一个煤层其赋存条件都可能不一样)等特点。

这些问题会明显增加地方煤矿现场施工作业的难度,增加矿井巷道的复杂性,增加潜在的危险因素。

1.1.2 煤矿作业人员文化素质低下、技术装备落后煤矿发展“不太理想”,缺乏完善的生产系统和技术水平,给安全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经营者采矿的方法为总结别人的经验,管理人员的素质低下,安全意识不足是导致地方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此外,煤矿作业人员多为农民工群体,这些人员的文化水平有限,安全防范意识和纪律意识淡薄,常常违反技术操作流程进行作业。

煤矿作业人员不懂安全、煤矿管理人员不懂管理,造成地方煤矿现场作业缺乏保障。

即使有部分企业开展安全教育,也大多只是走走形式,讲的人不认真,不重视,听的人更加不会重视。

1.2 安全管理角度1.2.1安全管理体制偏于“粗放式”归根结底,煤矿企业是一种营利性质的组织。

因此,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中心工作相当于建设企业的“可盈利部门”。

即使部分煤矿企业开展了安全教育工作,也是一种“理论层次”的教育。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煤矿安全一直是我国矿山行业的重中之重,也是一个社会关注度极高的问题。

然而,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仍然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本文将从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出发,提出改进方案,以期提高煤矿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

一、煤矿安全监管现状1. 司法责任不明确:当前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存在一定困难,责任主体模糊,致使监管部门无法有效地进行执法。

2. 监管力量不足:我国煤矿数量众多,监管力量相对薄弱,导致监管难度加大,监管手段也相对单一。

3. 信息共享不畅:各级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导致监管工作的闭环性和及时性受到限制。

4. 安全投入不足:一些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忽视了安全管理和设施的配备,导致煤矿安全风险得不到有效管控。

二、改进方案1. 加大司法责任力度:建立健全煤矿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严从重处罚力度,形成有力的威慑。

2. 强化监管力量:增加煤矿安全监管人员数量,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加强执法设备配备,提高监管效能。

3. 促进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煤矿安全信息平台,推行信息共享机制,打破各级监管部门信息壁垒,实现监管数据的互通、互享。

4. 提高安全投入:鼓励煤矿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设立安全生产经费,加强设备更新和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5. 推进科技创新:推动煤矿安全监管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加强煤矿安全监测和预警能力,研发和应用智能化的安全管理系统,提前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6. 加强培训教育:加强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增强他们的安全责任感和自我保护能力。

7. 鼓励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组织的参与,打造煤矿安全监管的多元化合力,加强对煤矿的监督和舆论引导,形成安全生产的社会共识。

三、预期效果通过以上改进方案的推行,预期可以取得以下效果:1. 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率:通过加强安全投入和监管力度,煤矿事故发生率有望明显降低,煤矿工人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建议

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建议

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及建议煤矿生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煤矿事故频发。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及保障煤矿行业的持续稳健发展,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况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政府已经出台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但是由于实施力度不够,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存在漏洞。

一些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按规定从事安全生产工作,这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第二,监管手段滞后。

当前的煤矿安全监管主要依靠人工巡视、检查和现场解决问题,一些现场情况难以被及时把握,容易形成安全隐患。

同时,传统的监管手段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保证煤矿安全生产的全面监管。

第三,部门协调不够。

煤炭行业是一个复杂的产业,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个领域,各部门之间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的协调不够,难以形成合力,导致一些难题得不到彻底解决。

二、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

第一,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推动各级监管部门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督促煤矿企业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

对于一些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煤矿企业,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包括停产整顿、罚款、撤销许可证等。

第二,拓展监管手段。

政府应该积极推广先进技术手段,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方面实现机器代替人力,提高监控和预警能力,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以减少事故发生。

第三,健全协调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起涵盖多个部门和领域的协调机制,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通过有效的信息共享和联合行动,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全面覆盖。

在落实上述建议方案的同时,政府应该鼓励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制和机制,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煤矿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提高煤矿行业安全生产的整体水平。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作为中国最主要的能源供应来源,煤矿安全监管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然而,在过去的几年里,煤矿事故频发,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改善煤矿的安全监管,下面我将讨论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和改进方案。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

目前,尽管政府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但煤矿事故仍然屡禁不止。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执法力度不够。

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来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但在一些地方,执法力度仍然不够,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企业管理不规范。

一些企业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和整改。

3.技术设备落后。

一些煤矿的安全生产装备和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不能满足高质量的安全监管需求。

为了改进煤矿安全监管,以下是几点建议:1.提高执法力度。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煤矿安全监管的执法力度,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并加强对煤矿企业和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执法水平和意识。

2.加强企业安全管理。

政府应该加大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的督查力度,确保企业按照规定落实安全措施。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水平。

3.推广先进技术设备。

政府应该加大对煤矿企业的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引进先进的安全生产装备和技术,提高煤矿的安全生产能力。

4.加强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该推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煤矿安全监管信息平台,实现对煤矿的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5.加强对矿工的培训和教育。

政府和企业应当加大对矿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减少人为失误造成的安全事故。

综上所述,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政府应加大执法力度,提高监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并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思路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深层次问题及解决思路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顽疾,对我国煤炭监管制度和公共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影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度。

尽管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但煤矿监管部门职能的错位、越位、不到位是最不能忽视的因素。

透视我国煤炭监管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进而找出我国煤矿安全监管的改革思路,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落实“安全发展”的首要选择。

一、我国煤矿监管存在的深层次问题1、“渐进式”监管体制改革是监管职能设计缺乏系统性,监管不到位我国煤矿事故频发,除了监管制度本身所固有的问题之外,也有监管体制改革的过渡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新监管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旧的监管体制历史积累和新问题不断出现的综合反映。

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煤炭监管职能设计缺乏系统性,出现监管职能“错位”和“越位”,导致煤炭监管机构运作无效的现状。

2、我国煤炭监管机构的“非独立性”特点不利于监管的有效性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设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与综合性的监管机构相比,具有相对独立性。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实现其“独立”监管的职能。

其主要表现在:其监管决策机制、监管程序、监管手段、监管能力和监管机制等较一般的行政管理部门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仍然在以传统方式行使其监管职能,缺乏法律规范、管理标准和监管程序,因此而带有较强的随意性,离高效、公平、公开、公正监管的要求还有相当高的差距。

“相对独立”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由于设在政府部门内,而且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规定其“独立”性的权力,作为行政部门,必须服从政府部门的命令和指示,必须向其行政首长负责,导致其监管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容易受到其他行政权力的干预。

3、监管部门利益倾向严重,造成监管的失效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已经实现了以“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煤矿安全监管格局。

以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矿主、矿工为主要监督主体,并借助于其他的媒体、非政府组织等监督群体。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煤矿安全一直是中国矿业发展中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为了解决煤矿安全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煤矿安全监管工作。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本文将从现状和改进方案两个方面,探讨煤矿安全监管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首先,煤矿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力度不够、监管部门执法不严、煤矿企业责任意识薄弱等。

尽管政府加大了煤矿安全监管的力度,但由于煤矿数量庞大,监管部门的人员和资源依然不足。

监管人员人数少,难以对所有煤矿进行全面监管,导致一些煤矿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而且,一些煤矿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存在勾结、贿赂等问题,导致执法不规范、不严肃。

同时,煤矿企业的责任意识薄弱,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存在违规生产和违法操作的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改进方案。

其一,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煤矿安全监管的投入,增加监管人员的数量,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

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化监管系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煤矿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提高监管效能。

其二,严厉执法。

政府要加强对监管部门的监督和考核,建立起一整套严密的监管机制。

对违规违法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理,对涉及安全事故的责任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增加对违规煤矿的处罚力度,以儆效尤,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其三,提高煤矿企业责任意识。

政府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培训,增强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意识。

同时,建立健全煤矿企业责任追究机制,推动煤矿企业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其四,加强行业合作。

政府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解决煤矿安全问题。

与矿山机械设备厂家合作,提供技术支持,改进煤矿设备和技术,提高矿山安全性。

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强煤矿安全科研,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创新。

综上所述,煤矿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监管部门、煤矿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推动。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安全生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自然因素技术设备落后人为因素030201煤矿事故的原因分析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沿革和现状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定义和重要性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概述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过程法律法规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法律法规与现实情况的脱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法律法规的执行现状和问题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和瓶颈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检查机制及效果传感器监测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人员定位技术煤矿安全监管技术现状智能化监测预警研发适用于煤矿环境的巡检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危险区域的巡检,保障人员安全。

机器人巡检虚拟现实技术物联网技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煤矿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保障生产安全。

5G技术利用5G网络的高速度、低延迟、大连接等特点,扩展煤矿安全监管的信息化应用范围。

云计算技术利用云计算技术,存储和分析海量的煤矿安全数据,提供更准确的安全监管决策支持。

加强执法力度建立煤矿安全巡查制度制定严格的煤矿安全法规加强培训和教育建立信息共享平台03加强社会监督01完善煤矿安全监管制度02建立煤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立煤矿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增强煤矿员工安全意识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加强煤矿安全意识教育完善招聘和选拔机制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注重对安全素质的考察和评估,选拔具备较高安全素质的员工。

建立激励机制通过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到煤矿安全工作中。

提高煤矿员工安全素质完善培训计划和方案加强培训考核和管理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和管理制定应急预案根据煤矿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等级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事故的流程和责任。

建立应急指挥机构成立专门的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协调、指挥和组织应急救援工作。

配备应急救援设施根据需要配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设施,如救援车辆、救援器材等。

建立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体系1 2 3加强应急演练提高救援技术加强团队协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加强煤矿事故应急救援的宣传和教育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安全文化活动加强培训和学习。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煤矿安全监管一直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领域之一,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间发生过多起重大煤矿事故后,相关监管工作更为紧迫。

然而,尽管我们在煤矿安全监管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2023年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

2023年的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煤矿安全管理体系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些煤矿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导致安全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同时,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尚不完善,缺乏切实可行的监管措施和有效的监管手段。

其次,煤矿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有待改进。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煤矿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事故的调查结果过于简单粗暴,没有深入分析事故原因,责任人的处罚也相对较轻,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此外,一些事故责任追究工作存在拖延和不公正的情况,造成了社会公平不公。

再次,信息技术在煤矿安全监管中的应用还有待加强。

目前,煤矿安全监管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煤矿安全信息和数据,但在数据整合、分析和利用方面还存在问题。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时效性,为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持。

最后,煤矿安全监管法规制度仍有待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覆盖煤矿安全监管全过程的法规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法规制度过于宽泛和笼统,难以具体指导实践工作。

此外,一些监管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煤矿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提出以下改进方案:首先,加强煤矿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推动企业提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和能力,加大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培训力度。

同时,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指标和评价体系,确保煤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其次,完善煤矿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来自网络文献)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来自网络文献)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目前,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采用智能管理的形式,中央的大部分权利分散到了地方政府。

中央不能对煤矿进行有效的监管。

地方政府为了追求利益,对地方煤矿进行保护,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本文对现有国家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进行调试,师徒试图加强中央垂直管理力度。

一、国家煤矿行业监管体系现状煤炭行业现有管理机构与部门可以分为三类:(1)直接管理机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管局;(2)相关管理机构—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3)相关机构部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安部、监察部、财政部、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全国总工会等。

国家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后,煤矿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投资主体由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单一投资、单一经营、单一监管变为现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独资、合资等独立法人实体经济、地方经济、民营经济、外资等多种形式的投资经营模式。

由此导致经营权、投资权、收益权、处分权、生产管理权、安全监管权等权力从完全集中在原国家煤炭部,分散到了地方政府与煤矿企业,同样煤矿安全监管权也不再由国家统一把握,而是随之转移到地方政府和煤矿企业,国家煤矿安监局安全监管职能相对弱化。

地方政府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不顾及中央政令影响到全局发展时,作为负有监管责任的职能部门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另外煤矿企业产权的分散使煤矿监察出现了地方保护注意严重、煤矿企业不愿为安全生产多投资、各级地方政府无煤矿管理经验等问题。

二、现行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1、现有监管体系内中央各部位之间存在的问题(1)在进行中央各部委管理职能设计时。

前述第二类与第三类中央各部委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职能过多、过碎、过散。

如国土资源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下设的煤矿办都具有矿山越层越界开采监管管职能,存在重复管理,责任相互推诿现象时有发生。

(2)分散的监管体系没有形成监管合力,反而成了协调和持续解决安全问题的障碍。

安全监察的难点与对策

安全监察的难点与对策

安全监察的难点与对策2001年1月10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挂牌成立,标志着独立的、垂直管理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开始运行。

但在两年多的实践中,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也遇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针对地加以研究解决,以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优势,扬长避短,促进煤矿安全状况好转。

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是从煤炭管理体制的基础上转制改组的,在建立之初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地有一些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难点一:法律法规滞后于体制变化。

目前,我国煤矿安全法律法规体系中,《矿山安全法》《煤炭法》及相关的行政法规均成文于新体制形成之前,其执法主体发生变化是国务院决定的,没有从法律上予以确认。

同时,这些法律法规之间也有着这样那样的矛盾,按照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使人们无所适从。

难点二:队伍的执法素质与肩负责任不适应。

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肩负的行政执法任务,是通过各级煤矿安全监察员组成的队伍来完成的。

按照国务院的批复,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由煤炭管理局改组,办事处设在各重点矿区。

因此,这支队伍的多数人员来自煤炭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

他们对企业管理、行业管理与技术管理比较熟悉,但对执法却缺乏经验;比较精通煤矿安全技术,但法律素质却相对欠缺。

难点三:专业监察职权的行使受制因素多。

除了法律法规滞后、执法人员法律素质欠缺外,监察职权的行使还受地理因素、地方保护主义和人情因素的影响。

实行垂直管理、分级监察的管理体制,在我国煤矿安全监察史上是第一次。

新体制的运行,遇到一些难点是正常的。

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高,就能维护新体制的科学运行。

第一,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

国家局已经颁发了煤矿安全监察员管理、安全监察行政处罚、监察程序、监察档案等多项部门规章。

但这些规章有的属于安监机构内部规章,有的涉及监察执法,其约束力非常有限。

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监察法制建设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第二,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高素质煤矿安全监察队伍。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煤矿安全是我国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

近年来,尽管煤矿安全监管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首先分析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然后提出改进方案。

一、煤矿安全监管的现状1. 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如《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但由于煤矿行业特殊性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现有法律法规已经跟不上实际需要,还存在一些重要内容没有明确规定。

2. 监管部门执法不严格:监管部门在实施监管过程中,执法力度不够,监管措施执行不到位。

有些地方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比较松散,处罚力度不足,导致违法违规问题频发。

3. 企业安全责任不落实:一些煤矿企业对安全生产责任不够重视,存在安全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

企业缺乏安全文化,员工安全意识不强,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增加。

4. 安全监测手段不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的关键是及时发现隐患和预防事故的发生。

但目前的安全监测手段还比较滞后,没有完善的监测系统和手段,无法实现对煤矿安全的全面监控,这也给安全监管带来了困难。

二、改进方案1. 完善法律法规:要加强对煤矿安全监管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及时跟进行业发展的需求和技术的改变。

明确煤矿安全的责任分工和各方的权责,提升法规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

2. 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对于煤矿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打击,对违法行为者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对违法违规行为的高压态势。

加大对监管部门执法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监管执法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3. 加强企业安全责任落实: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投入。

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和运行监督,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4. 推进安全监测手段的创新:加大对煤矿安全监测手段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强对煤矿安全监测系统的建设,实施全面监控。

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如无人机、传感器等,实现对煤矿安全的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隐患,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煤矿安全检查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导言】在现代社会,煤矿作为我国主要能源产业之一,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矿安全问题一直是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障煤矿生产的顺利进行,煤矿安全检查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煤矿安全检查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评估,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能为煤矿安全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主体】一、煤矿安全检查存在的问题1. 审核流程不严谨。

在进行煤矿安全检查时,审核流程经常速成,存在着缺乏深度和严谨性的问题。

一些检查员只是简单地浏览资料和记录违规情况,而没有深入挖掘背后的原因和潜在的风险。

2. 信息不畅通。

煤矿安全管理涉及的问题种类繁多、层次复杂,但在实际操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不够顺畅,导致有时出现遗漏或重复检查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煤矿安全管理很难真正形成整体化、协同化的效应。

3. 检查员素质参差不齐。

煤矿安全检查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但有些检查员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难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

一些检查员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利益干扰,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反馈机制不健全。

煤矿安全检查的结果应该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以便他们能够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机制常常无法得到有效运行,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安全隐患可能会继续存在,甚至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改进煤矿安全检查的措施1.加强审核流程。

煤矿安全检查的审核流程应该更加严谨和细致,不仅要满足表面问题的查找,还需要考虑问题背后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对检查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也应更高,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安全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煤矿安全检查真正发挥效用。

2. 强化信息共享。

煤矿安全检查涉及的问题众多,对信息的共享和交流非常重要。

各部门之间应建立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机制,以避免遗漏和重复检查的情况。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将各个部门的信息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化、协同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现存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浅析及今后发展建议

现存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浅析及今后发展建议

现存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浅析及今后发展建议摘要:在现行的“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群众监督”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下,近年来全国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和伤亡人数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伤亡损失惨重,影响恶劣。

本文对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简要分析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安全监察矿山监察体制对策建议1982年,国务院发布了《矿山安全监察条例》,加强了矿山安全法制,对促进矿山安全生产具有深远意义。

但是我国煤矿安全状况一直不容乐观,重特大事故仍时有发生。

2013年以来仅仅五个月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就发生5起其中,吉林省吉煤集团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八宝煤业公司相继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分别造成36人和17人遇难。

吉林省延边州和龙市庆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事故共造成18人死亡。

究其原因,我国现有的煤矿监察制度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一、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制度分析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矿山安全现状整体是进步的,但是重大事故依然频发,矿山安全事故仍是关系我国安全卫生大局乃至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的相关监察制度在设计和执行过程中主要有以下不足:(1)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善我国政府于2002年6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现已形成比较系统的安全生产法制体系。

但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与结构在发生快速而深刻的变化,很多法律、法规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与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比较,安全生产法治体系还存在差距。

安全生产法规因配套规章滞后、新旧职能移交衔接不当、部分条款合理性不够,给具体执行造成困难,也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与权威性。

(2)安全生产监察力量严重不足现在全国煤炭安全监察机构按现有的能力是很难监管过来。

监察人员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监察设备落后等等,严重影响了监察工作的效率。

在法治监督方面,由于监察、监督力量相对薄弱,监督机制与制度不健全,有些地方没有设立安全监察机构,很难步入“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监管的轨道。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

煤矿安全监管现状与改进方案煤矿安全监管是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工作。

然而,当前我国煤矿安全监管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导致矿难频发,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必须加强煤矿安全监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并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保障煤矿安全。

一、煤矿安全监管现状1.监管体系不完善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监管体系不够完善,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够紧密,导致监管工作失去了整体性和协同性。

2.监管机制不灵活煤矿安全监管机制过于僵化,无法快速反应和适应各种变化,导致监管工作追赶不上煤矿生产和技术的发展。

3.执法不严格执法力度不够强,煤矿违法违规行为不受惩罚,导致安全隐患得不到有效清除。

4.监管人员素质不高部分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素质不高,无法满足监管需要,也没有足够的技术和专业能力来解决煤矿存在的问题。

5.监督机制不健全煤矿安全监管监督机制不健全,对煤矿生产的监管过于片面,并没有对煤矿的安全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

二、改进方案1.完善监管体系应当建立完善的协调机制和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的监管职责和工作范围,并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

2.完善监管机制应当建立灵活的监管机制,加强煤矿安全技术研究和监管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新技术来提高监管的效率和精度。

3.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应当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给予监管部门更大的执法权力,根据监管需要对煤矿违法行为实施惩罚。

4.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应当加强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提高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和技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心的监管队伍。

5.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应当建立全面科学的煤矿安全监管监督机制,充分考虑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推进煤矿安全可持续发展,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总结煤矿安全监管问题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保障煤矿安全。

这需要政府、煤矿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执法和培养人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进煤矿安全监管的改革和完善,并促进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煤矿安全监管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煤矿安全监管的现实问题及对策

煤矿安全监管的现实问题及对策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高达7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高速增加的国民经济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煤炭产业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亏损性行业步入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风险、高回报”行业。

煤矿事故仅次于道路交通,是全国第二高危行业。

在每百万吨原煤生产中就有近2个阶级兄弟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煤炭行业升温和社会关注度增加的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巨大的安全责任和压力。

煤矿安全监管工作具有前瞻性、预防性和补救性,监管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关联着安全生产形势的优劣,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

煤矿安全监管面临的问题,是不忽视且必须正面应对的问题。

一、煤矿安全面临的几个现实问题1、安全责任与监管力量的不匹配问题煤矿安体制计划经济时代实行的是“国家监察(煤炭部下设安全监察局)、行业管理、群众监督、企业负责”。

2005年以来,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推进,煤炭工业部被撤销,地方煤炭局相继不复存在。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随之演变为“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此时的国家监察非彼时的国家监察,一是监察机构的地位今非昔比;二是监察的范围扩大到了地方和乡镇煤矿;三是监察机构的职责发生了巨大变化。

伴随国家煤监地位的攀升,大量的地方监管人员充实到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中工程技术人员在减少50%以上的情况下,却担负着煤矿生产的日常安全事务,承担着撤职、降级等行政处分的压力。

2005年以来,为煤矿事故买单的副科级以上干部仅广安市就不下3人。

国家煤监人员多、专业齐、却不承担具体监管工作;地方监管机构人员少、专业缺,却承担着行业发展与安全监管的双重责任,人员与责任成反比例关系。

同时,由于机构与责任的异同,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很难形成合力,这就是煤矿安全管理部门增加的同时煤矿事故仍然频发的症结之一。

2、行政处罚与学术探讨的不同步问题仔细研读国务院第446号令,也就是“关于预防煤矿重特大事故的特别规定”不难发现,该法规创造了三个共和国之最:一是立法时间最短,从起草到颁布仅用了15天;二是处罚金额最高,从3万起到最高可达200万元,其他产业闻所未闻;三是一个法规同时有两个执法主体,即国家煤监部门和地方监管机构。

2023年真正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做实

2023年真正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做实

2023年真正把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做实标题:2023年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现状与展望引言: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社会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和损失。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2023年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必须得到全面加强和改进。

本文将从当前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现状出发,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以确保煤矿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

一、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现状分析1.1 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近年来,煤矿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是安全监察工作不到位、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混乱、煤矿工人安全意识不足等。

相关数据显示,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违法行为、审批不严、监管不力等,这些都反映了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不足。

1.2 煤矿安全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1)监察人员不足:尽管去年聘请了一批新的监察人员,但仍然不够满足全国各煤矿的监察需求。

监察力量的不足使得煤矿安全监察工作面临巨大的困难。

(2)缺乏信息化手段:目前的煤矿安全监察工作主要依赖人工巡查和记录,缺乏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遗漏和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3)企业安全管理混乱:一些煤矿企业对煤矿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体系混乱,监管部门的监察力度不够,使得监察工作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

二、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改进措施2.1 增加监察力量在2023年,应继续加大煤矿安全监察力量的投入,通过招聘和培养更多的安全监察人员,确保对各个煤矿的监察能够全面落实。

2.2 推动信息化监察加强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引入先进的监察技术和设备,建立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化平台,实现监察工作的电子化、智能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监管的准确性。

2.3 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加强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的监管,鼓励和推动煤矿企业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对煤矿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安全措施的落实,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

2.4 完善监察制度建立和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安全监察的法律效应,确保监察工作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分析》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分析》

《煤矿安全监管体制与监管模式分析》一、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一)现行监管体系内中央各部委间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央各部委在承担煤矿安全监管责任中,职能分配不够明确、清晰、合理,导致容易出现重复管理和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

比如,国土资源部和安监局下设的煤矿办都具有监管矿山越层、越界开采的职能。

这就在实际工作中很容易产生管理重复、责任不明的情况。

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监管体系,导致分散的监管体系不能发挥合理的作用,甚至出现阻碍了安全问题的协调和解决的现象。

不同政府机构间没有对责任进行明确的划分,造成协调工作很难顺利进行。

而条块分割也导致了责任逃避和冲突现象的发生和执行力度的降低。

(二)国家利益与现有监管体系间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执法权力大部分由地方政府行使,这使得地方政府为了局部的经济发展,盲目地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地方保护主义也随之盛行。

这种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做法不仅加大了煤矿安全隐患,也不符合国家的利益和发展目标。

我国煤矿安全监管体系设立的目的是:通过监管部门对煤矿行业的安全监察和管理,实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而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监管体系经常出现对行业监察和行政管理不到位的现象。

(三)煤矿企业和监管体系间存在的问题1.现有监管体系令煤矿企业行政负担加重现有的监管体系中经常出现多个部门采用相同的一套监察管理模式或方法。

而对于煤炭企业来说,就需要应对不同部门相同的模式的监管,这不仅费神费力,也容易影响到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例如,当国家发布新的文件条例时,企业就会收到多个部门下发的文书,然后按程序回复,这不仅令企业行政负担加重,而且监管收效甚微。

2.现有监管体系令企业经济负担加重目前,我国煤矿监管体系中,往往由多个监管部门对煤矿企业进行安全培训,但培训内容基本相似,培训地点多数为风景名胜地区,这导致培训花费高,而效果也不够理想。

同时,企业在接待不同监管部门重复的监察内容过程中也增加了企业的开支。

二、目前我国煤矿监管体系改进的措施(一)正确地认知垂直管理模式在煤矿监管体系发挥的作用垂直管理的目的是通过中央政府摆脱地方政府保护和干预,对相关领域的行政事务进行直接的控制,以保障行政执法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从而,政令畅通,管理有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摘要:近些年来,矿难频繁发生,煤矿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公众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暴露出我国现有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文章通过对煤矿安全监察的内涵进行阐释,并对我国煤矿安全体制在煤矿安全监察主体和煤矿安全监察立法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几点措施以满足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

关键词:煤矿安全安全监察监察体制中图分类号:f2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41—02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约70%左右,是我国重要的一次能源,该产业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命脉,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近些年来,矿难频繁发生,煤矿安全问题已经对国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来保障依法办矿、依法治矿和安全生产。

一、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的基本内涵煤矿安全是煤矿企业不容忽视的工作,因此做好煤矿安全监察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所谓的煤矿安全监察是指国家任命和指派有相应资质的安全监察机关和检查人员,代表国家对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生产组织及工作人员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及其有关法规、条例和标准情况进行监督、纠正和惩戒,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财产和安全。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目前存在的问题科学的、可行性强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是管理和调节煤矿安全生产运行的指挥棒,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制度保障。

结合近些年来发生的特大重大矿难事件,对我国现行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进行反思,我国现行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一)安全监察体制主体存在重复性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是我国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主要是由国家的煤矿安全监察与地方煤矿安全监察共同监管(省、地市分别都设有安监局、煤监局、煤炭工业局,县一级设有安监局、煤炭局),最后由企业的相关人员负责监管。

国家的安全监察局与各个省的监察分局之间相互监察、相互监督,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及时下发整改通知。

这些部门分别依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的规定,对煤矿业进行安全工作监察,这种组织机构之间的重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协调,难以形成合力,容易产生职能交叉、权责不分明等问题。

遇到煤矿事故问题,机构之间相互指责,相互推卸责任,一旦发生重大的矿难,整个地区甚至整个省所有的煤矿产业全部停业整顿,此种治标不治本的安全管理模式,起不到根治事故的效果。

马克思曾经说过“为了100%的利润,有人敢践踏一切人间的法律;为了300%的利润,有人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上绞架的危险。

”不少煤矿企业的老板会受到追求高额利润目标的驱使,无视法律、漠视生命,在整顿检查期间偷偷生产,容易造成更多安全事故的发生。

另外,组织机构不具有独立性,国家安全监察局和地方政府对各地煤矿安全监察局进行双重领导和双重监督,地方政府出于一些特殊的利益关系或者对局部利益的考虑,会影响其在执法过程中的抉择,进而影响执法的严肃性和结果的公正性。

(二)我国煤矿安全监察立法上的缺失虽然我国在煤矿安全立法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但经过法律学者和广大群众几十年的努力,从形式上,我国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煤矿安全法律体系,如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行政法规,还包括一些地方性法规以及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总局和一些直属机构发布的关于煤矿安全生产的部门规章。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这一法律体系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1.立法指导思想较落后。

贯穿我国全部立法活动的基线和准则就是立法原则和立法指导思想。

建国初期,我国立法指导思想奉行“宜粗不宜细、原则化、概括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法律体系的全面建设,使得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形成有法可依的局面。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实践证明渐渐暴露出这种立法指导思想的滞后性,相关法条之间缺乏系统性和条理性。

而煤矿安全涉及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因此,在当前注重依法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形势下,我国在煤矿安全立法上需要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立法指导思想。

2.法律可操作性较弱。

部分法律的规定过于理想化和原则化,不切合实际,如《安全生产法》第90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造成重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对于此处的重大事故如何界定,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达到何种程度构成犯罪等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可操作性的标准;对于违反煤矿安全规定施行行政处罚的标准也不具体,如《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暂行办法》第37条规定“煤矿井下采掘作业,未按照作业规程的规定管理顶帮,露天未按照设计规定,进行采剥作业,对深部或临近井巷造成危害的,由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改正,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关于未按照作业规定的顶帮现象,不同面积的处罚如100平米和1平米是否相同?在现实中对于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存在着相当的难度,难以把握处罚的尺度;煤矿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我国的《矿山安全法》只有50条,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只能依据劳动部的《实施条例》和各省的《实施办法》这些下位法,当上位法与下位法出现冲突时,知法和守法都难以适从。

3.自由裁量空间较大。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行罚款的行政处罚,由于对于罚金的具体数额规定不够详细、不够具体,因此执法尺度不一致,自由裁量的空间较大。

违法行为相同但是处理结果却不相同,造成执法的随意性,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措施科学的煤矿安全监察体系是贯彻落实煤矿安全领域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促使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

针对上面对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上的问题进行分析,笔者对于完善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一)健全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1.健全安全监管机构设置。

用委托代理的关系来对我国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进行诠释,煤矿安全监察的委托人是国家安全监察局,代理人是各类安全监察员,顾客是煤矿。

从委托人——代理人——顾客的关系上看,不难看出,存在着代理人过多的问题,既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安监人员,又有煤矿安全监察局的安监人员,还有煤矿工业局的安检人员,对于这种多重代理的现象产生出的职能交叉、监管缺位,需要重新建立委托代理人与顾客之间的关系。

在煤矿安全问题上,不管是国家安全监察还是地方安全监察,政府的主要职能是对煤矿安全生产进行监督检查,都是在进行监督监察的工作,区别就在于一个是重点检查、专项监察和定期监察,一个是对日常的生产操作进行监察,而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日常基本管理则是煤矿企业自身的工作。

因此,建议对监察资源进行整合,撤销省、市、县的煤炭工业管理局,将煤炭局的服务职能和提供生产技术指导的职能交由中介机构来进行有偿服务,煤炭局原有的安全监察职能由煤矿安全监察局来完成,进而将安全监察主体也进行整合。

2.将现在的三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延伸到四级,即设立县级煤监局,各级煤监局隶属于各级安监局,统一在安监局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这样对于煤矿安全的监察,从中央、省、市、县只有一个监察部门,建立起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可以避免因监察主体的重复而导致职能交叉、多重执法。

(二)完善煤矿安全监察立法1.公民生命权人宪。

生命权是作为一个人所应享有的最根本的权利,是建设法治社会的理性和道德基础。

对于生命权的价值,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或个人会公然持否定的态度,但现实生活中漠视生命权、侵害生命权甚至剥夺生命权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

因此在国家的立法体系、政策的制定,法律制度的具体运行操作过程中应加强对人的尊严和生命权的价值进行关注。

我国现行的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规定:“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有关安全生产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但是这一规定只是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使公民生命权这一至高无上的人权得到高度重视。

安全法应从公民权利的角度进一步加以明确,从而使煤矿安全生产法在价值取向上以宪法为根据,立法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立法的核心放在保障公民生命权上来。

2.提高煤矿安全监察法律的可操作性。

2000年以前,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法律依据是《矿山安全法》和《煤炭法》,确立了新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后,当时的法律法规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法律法规之间也存在着矛盾,没有统一标准的执法主体,对于该种情况,建议尽快修订上位法与下位法相矛盾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明确执法主体。

如果出现矛盾,根据《立法法》对各自效力的规定,使煤矿安全监察法律、法规更具权威性、确定力和约束力。

3.需要进一步细化有些条款的规定,增强法律的操作性。

如在赔偿标准方面,在2004年以前,对于在煤矿安全事故中发生死亡的矿工,赔偿标准国家规定为每人1—5万元;2004年,山西省在连续发生两次矿难之后,山西省政府出台政策“山西各类煤矿若违反安全生产有关规定导致发生死亡事故者,除依照有关法律严格追究矿主的责任外,矿主对死亡职工的赔偿标准每人不得低于二十万元人民币”。

目前为止,我国矿难死亡赔偿金额最高的是2009年平顶山的“9·8”矿难,每人总额为40万元。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我国公民死亡赔偿一般按照死者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20年计算。

细心的人会发现,赔偿金额与事故发生率和死亡人数之间,存在着有一种奇怪的对应关系。

赔偿金额的节节上涨,所对应的,是事故发生几率和死亡人数的渐次下降。

提高赔偿金额并不是解决煤矿安全的所有问题,但可以对矿主从经济上进行约束。

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可以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核定煤矿安全事故死亡赔偿标准,用经济的手段约束煤矿安全生产。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1e039](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责编:纪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