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排水与降水
排水与降水
第一节排水与降水一、施工准备1、挖土方前,应根据工程地质资料反映的土质和地下水位情况制定排水或降水方案,并根据方案配置施工机具。
2、基坑(槽)排出的地下水应经过沉淀处理符合环保要求后方能排入市政下水道或河沟。
二、操作工艺1、大型土方施工,应在基坑顶四周设置临时排水沟或截水沟,其截面宜为300~400m(宽)×400mm(深),纵向坡度宜为0.5%。
临时排水沟或截水沟的设置应尽量与永久性排水设施相结合。
2、在地下水位较低和土质较好的情况下,基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集水井,采用明沟排水的方法,必要时可在中间加设小支沟与边沟连通。
排水沟的截面宜为300~400m(宽)×400mm(深),纵向坡度宜为0.5%。
集水井的截面宜为600mm (长)×600mm(宽)×1000mm(深),@20~30m设一个。
基坑底地下水由排水沟流入集水井,然后用高扬程潜水泵排走。
3、当地下水较大而土质属细砂、粉砂土时,基坑挖土容易产生流砂现象,需用围蔽截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等方法。
4、围蔽截水的施工方法可以选择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排桩、地下连续墙、定喷桩幕墙、旋喷桩、深层搅拌桩等,其可根据施工地形、水文地质资料和施工方法等确定,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确定。
5、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应根据挖土的深度和规模,选择钻孔集水井降水或轻型井点降水,其井点的布置数量和形式,要根据含水层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计算确定,并相应配套抽水设备。
三、施工注意事项1、抽水设备的电器部分必须做好防止漏电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开关三项要求。
施工现场电线应架空拉设,用三相五线制。
2、在土方开挖后,应保持降低地下水位在基坑底500mm以下,防止地下水扰动基底土。
3、在降水过程过程中,应防止相邻及附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必要时与设计、建设单位协商,对原建筑物地基采取回灌技术等防护措施。
降水与排水施工工艺标准
7.8.1 降水与排水的作用与适用条件 1 降水与排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
设计。当在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基坑涌水量计算方 法见附录 G),对重要建筑物或公共设施在降水过程中应监测。
2 降水又称人工降水,即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将基坑内 或基坑内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在地下水位较高的透水土层中 进行基坑开挖施工时,由于基坑内外的水位差较大,较易产生流砂、 管涌等涌透破坏现象,有时还会影响到边坡或坑壁的稳定。因此,除 了配合围护结构设置止水帷幕外,往往还需要在开挖之前,采用人工 降水方法,将基坑内或基坑内外的水位降低至开挖面以下。
表 7.8.1 降水类型及适用条件
适
用条件
渗水系数(cm/s)
降水类型
轻型井点 多级轻型井点
10-2~10-5
喷射井点
10-3~10-6电Fra bibliotek井点<10-6
深井井管
≥10-5
可能降低的水位深度(m)
3~6 6~12 8~20 宜配合其他形式降水使用 >10
(2) 地下水位较高的砂石类或粉土类土层。对于弱透水性的黏性 土层,可采取电渗井点、深井井点或降排结合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
(1) 井点布置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的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 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而定。 1) 平面布置。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 6m,降水深度小于 5m 时, 可用单排井点,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流上游一侧;当基坑或基槽的宽 度大 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则宜采用双排线状井点, 布置在基坑或基槽的两侧;当基坑或基槽的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状 井点布置。 2) 高程布置。当地下降水深度小于 6m 时,应采用一级轻型井点 布置;当降水深度大于 6m、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时,可 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相结合的方法,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 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当采用明沟排水和一级井点相结合的方法 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采用二级轻型井点降水方法,即先挖去一级井 点排干的土方,然后再在坑内布置第二排井点。 (2) 井点管埋设 1) 井点管埋设程序: 总管排放→井点管埋设→弯连管连接→抽水设备安装。 2) 井点管埋设。 井点管埋设一般采用水冲法,包括冲孔和埋管两个过程。 冲孔时,先用起重设备将直径 50 ~70mm 的冲管吊起,并插在 井点位置上,然后开动高压水泵,将土冲松,冲孔时,冲管应垂直插 人土中,并做上下左右摆动,以加剧土体松动,边冲边沉,冲孔直径
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论述
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论述【摘要】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土方开挖是整个施工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
当土方开挖地面比地下水位低是,那么地下水就会就会渗入坑内,此时水会与地基土相互作用,由于压缩性变大而降低了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因此当地下水渗入坑内时,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将水抛出,从而保证其顺利的施工,从根本上保证工程的质量。
人们就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排水;降水;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工作内容也就是将雨水、生活污水以及工业用水进行排除。
一般都会在基坑的周边设置一定的排水沟或者截水沟作为排水系统将水排除,避免水流入基坑,影响到其施工质量。
如果基坑地面的标高比地下水位要低,那么施工人员应该首先采取降水的方式,将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标高以下的0.5~1m左右,然后在对基坑进行开挖。
此时,施工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基坑开挖完毕并回填之后才可停止降水施工。
目前,对于基坑所采取的的降水方法有两种,一是集水坑降水法,这一方法的施工条件是:需要降低的深度较小,并且上层土壤没有细沙等砂纸土壤;二是井点降水,这一方法的施工条件是:需要降低的地下水位深度较大,并且上层土壤属于软土地基、一、明排水的施工措施采用明排水的施工方法也就是将截、疏、抽三种方法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其中截也就是将设置排水沟将水流的方向截住,避免水流流入基坑;疏是将基坑及其周边的积水疏干;而抽则是当基坑底部开挖之后,有地下水渗出时,施工人员应该采用机泵将其抽干。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基坑底部的土质结构早大奥破坏,我们需要在地下水走向的上游或者在基坑的周围设置一个集水井。
然后根据基坑的实际情况以及地下水量来决定集水井的设置数量,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集水井的间距控制在20~40m左右,每个集水井的尺寸不得超过0.6~0.8m,随着土壤开挖的深度,我们需要不断增加集水井的深度,要求集水井的深度低于土方开挖的0.7~1.0m 左右,如果土方已经开挖到设计的深度,那么要求集水井的深度要比基坑底部深度要低1~2m。
第一章 土方工程 第四节 排水降水施工
第二步:确定K K值的确定可用现场抽水试验或实验室测 定。对重大工程,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以获得 较准确的值。 第三步:确定R
R 1.95s HK ( m)
25
无压非完整井的井点系统涌水量公式:
(2 H 0 s) s Q 1.366 K lg R lg x0
H0-有效含水深度(或抽水影响深度)。取 H0≤H
10
(三)轻型井点
1. 组成: 管路系统:滤管
井点管 弯联管 总管
抽水设备:
11
轻型井点降水系统
12
2. 轻型井点的布置
确定平面布置 调整 ① 平面布置:确定井点布置的形式、总管长度、 井点管数量、水泵数量及位置。 高程布置 计算井点管数量等
13
单排布置:基坑、槽宽度小于6m,降水深 度不 超过5m时采用,井点管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两端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宽度。
4
二、流砂及其防治
1.流砂现象的产生
土的浸水密度
① 动水压力:流动中的地
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
动水压力
h
1
a hF
1
b TLF l b
h
2
D
2
a
G
hF
2
G1
D
5
② 流砂产生的条件: 动水压力的作用方向与水流方向相同 条件1:水流方向从下向上;
条件2: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
满足以上条件时,土粒处于悬浮状态,能 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入基坑,便发生流 砂现象。
南京玄武湖隧道施工城墙侧湖底段采用围堰挡水, 二级轻型井点降水,辅以管井井点降水,放坡大开挖, 挂网喷浆护坡。
施工降水、排水施工方案
第四节、施工降水、排水施工一、施工降、排水由于基坑地下水位较高,在施工时采用管井方式降地下水或明排方式,排水过程中都必须防止已排水的倒流和回流,要加强槽外的多余土清理,保证畅通,并在槽边设阻水埂,所有排水体系的水都排往附近渠道。
1、基坑降排水根据工程布置,基坑降排水分为初期降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对应工程区排水分述如下:(1)基坑降水降排水主要是经常性排水,基坑位于强透水层,地下水位较高基坑施工排水采用井点降水系统。
沿基坑开挖轮廓线外围地面上水平布置总管,沿基坑四周以15m 为间距降水井,井深10m。
(2)基坑排水施工排水分为初期排水和经常性排水。
初期排水采用明式排水,经常性排水采用集水坑排水法,基坑内布置排水沟、集水坑,基坑内工作平面坡比采用0.001,在基坑边缘每隔30~40m布置一处集水坑,集水坑间用排水沟相连,排水沟比降采用0.001,每处集水坑内设置潜水泵。
2、临时排水由于本工程施工场地大,为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在土方施工过程中组织有效的临时施工排水系统。
由于本工程灌溉期间渠道通水,在灌溉期结束后,渠道内存在大量的存水,在土方施工前,按要求回填原地面的沟塘、坑等可能积水的地方,结合现场地势情况,设置临时排水系统,以防渠道在施工之前有积水,浸泡原地面的稳定性,增加施工工程量。
(1)临时排水系统的布置在中间较深的部位开挖一条排水主沟。
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挖临时排水支沟将渠道内各积水部位与排水主沟相连。
土方作业过程中,根据施工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支沟,将施工作业区的雨水引入临时排水主沟。
(2)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方向临时排水系统排水按照“临时排水支沟→临时排水主沟→排除场外”。
(3)临时排水支沟的施工与回填为便于土方施工作业面的施工,根据现场需要,设置临时排水支沟,将渠道内各积水部位与排水主沟相连。
以保证施工范围内排水流畅。
临时排水支沟截面为30*50cm,沟底坡度0.1%。
在土方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对临时排水支沟进行回填,并设置新的排水支沟,支沟回填与渠道填筑处理相同。
《排水降水》课件
气候变化:极 端天气事件增 多,对排水降 水系统提出更
高要求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加 快,对排水降 水系统提出更
高要求
技术进步:新 技术、新材料 的应用,为排 水降水系统带
来新的机遇
政策支持:政 府对排水降水 系统的重视和 支持,为行业 发展带来机遇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01/01
PART 3
排水系统设计
设计原则与依据
安全性:确保排水系统安全可靠, 避免发生事故
经济性:合理选择材料和设备,降 低工程造价
环保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符合 环保要求
可维护性:便于维护和管理,提高 系统运行效率
适应性: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气候 条件的需求
美观性:与周围环境协调,提高城 市景观效果
排水体制选择
重力流排水系统: 利用重力作用,水 流自然流动
压力流排水系统: 利用压力作用,水 流强制流动
混合流排水系统: 结合重力流和压力 流,实现高效排水
排水体制选择依据: 根据建筑物类型、 规模、地形等因素 综合考虑
排水系统组成
排水管道: 负责收集和 输送雨水、
污水等
排水泵站: 负责提升排 水管道中的 水位,保证
YOUR LOGO
排水降水PPT课件 大纲
,
汇报人:
时间:20XX-XX-XX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添加标题 排水降水 排水系统 降水工程 案例分析 未来发展
概述
设计
实施
与展望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排水降水概述
定义与分类
排水与降水
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措施项目)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措施项目)摘自《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品课程--电子课件(一)抽水机基底排水分不同排水深度,按设计基底面积,以平方米计算。
(二)集水井按不同成井方式,分别以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数量,以座或米计算。
抽水机集水井排水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抽水机台数和工作天数,以台日计算。
1台日=1台抽水机×24小时(三)井点降水区分不同的井管深度,其井管安拆,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井管数量,以根计算;设备使用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使用时间,以每套使用的天数计算。
某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采用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为环形井点布置,井点间距1.2m,降水30天,已知降水范围闭合区间长为60m,宽为20m。
试求轻型井点降水工程量。
解:闭合周长:(60+20)×2=160(m)①井管数量:160÷1.2=134(根)井管安、拆套定额:2-6-12②井管套数:134÷50=3(套)设备使用套定额:2-6-13马凳和墙体拉结S钩摘自《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品课程--电子课件马凳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时,马凳的材料应比底板钢筋降低一个规格,长度按底板厚度的2倍加200mm计算,每平方米1个,计入钢筋总量。
设计有规定时计算公式:马凳钢筋重量=(板厚× 2+0.2)×板面积×受撑钢筋次规格的线密度墙体拉结S钩设计有规定的按设计规定,设计无规定按φ8钢筋,长度按墙厚加150mm计算,每平方米3个,计入钢筋总量。
设计有规定时计算公式:墙体拉结S钩重量=(墙厚+0.15)×(墙面积×3)×0.395填料加固摘自《建筑工程概预算》精品课程--电子课件填料加固定额用于软弱地基挖土后的换填材料加固工程。
(常用材料灰土,砂,石屑.)为垫层与填料加固的不同之处:垫层平面尺寸比基础略大(厚度一般≤200),总是伴随着基础的发生,总体厚度较填料加固小(一般≤500),垫层与槽(坑)边有一定的间距(不呈满填状态)。
降水与排水
基坑工程监理要点(细则)之六降水与排水降水与排水是配合基坑开挖的安全措施,施工前应有降水与排水设计。
地下水控制的方法有集水明排、降水、截水、回灌等型式,单独或组合使用,当基坑外降水时,应有降水范围的估算,并对周围建构筑物在降水过程中加以监控。
一、一般规定:1、对不同的土应用不同的降水形式,下表为常用的降水形式正常,否则应报废另设新的井管。
在系统运转过程中应随时检查观测孔中的水位。
3、当因降而危及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时,宜采用截水或回灌方法,截水后基坑中的水量或水压较大时,宜采用基坑内降水。
4、当基坑坑底隔水层且层底作用有承压水时,应进行坑底突涌验算,必要时可采取水平封隔渗透或钻孔减压措施保证坑底土层稳定。
5、在选择降水方法上,是按颗粒度成份确定的,大体上中粗砂以上粒径的土用水下开挖或堵截法,中砂和细砂颗粒粒度的土作井点法和管井法,淤泥或粘土用真空法和电渗法。
二、施工质量控制(一)集水明排1、排水沟和集水井宜布置在拟建建筑物基础边净距0.4m以外,排水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不应小于0.3m;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应设一个集水井。
2、排水沟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 m,集水井沟底深0.5 m以上.3、当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按不同高程设导水管、导水沟等构造明排系统;当基坑侧壁渗水量较大或不能分层明排时,宜采用导水降水方法,基坑外采取截水、封堵、导流等措施防止地表水冲刷侧壁。
4、集水明沟单独使用时,降水深度不宜大于5 m。
(二)降水1、降水井宜在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井距应大于15倍井管直径,地下水补给方向应适当加密;当基坑面积大,开挖较深时,也可在基坑内设置降水井。
2、降水井深度应根据计算确定,基坑范围内不宜小于基坑底面以下0.5 m。
3、过滤器长度: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管井宜与验水层一致。
4、真空井点的设置可采用射水法、钻孔法和冲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300㎜,孔深宜比滤管底深0.5-1.0 m。
建筑工程降水与排水施工讲义课件(ppt培训资料)
图4-12
4.2 人工降水
4.2.3 降水井(井点或管井)数量计算
1.降水井(井点或管井)数量
表4-6 喷射井点的设计参数
2.过滤器长度
4.2 人工降水
(1)真空井点和喷射井点的过滤器 长度,不宜小于含水层厚度的1/3。
(2)管井的过滤器长度宜与含水层 厚度一致。
4.2 人工降水
4.2.2 基坑涌水量计算
1.均质含水层潜水完 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1)基坑远离地面水源时,如图4-8(a)所示,计算公式为
(2)基坑近河岸时,如图4-8(b)所示,计算公式为
(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如图48(c)所示,计算公式为
(4)当基坑靠近隔水边界时,如图4-8(d)所示,计算公式为
(2)基坑近河岸时,如图4-10(b)所示,计算公式为
(3)基坑位于两地表水体之间或位于补给区与排泄区之间时, 如图4-10(c)所示,计算公式为
4.2 人工降水
4.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见图4-11)
图4-11 均质含水层承压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简图
4.2 人工降水
5.
4-12)
4.1 基坑明排水
4.1.1 明沟、集水井的排水布置
1.普通明沟排水法
1)基本构造 根据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的抽水能力,每隔30~40 m 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截面尺寸一般为0.6 m×0.6 m~0.8 m×0.8 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并保持低于挖土面0.8~ 1.0 m,井壁可用竹笼、砖圈、木枋或钢筋笼等做简易加固。当基坑 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 m,并铺设0.3 m厚的碎石滤 水层,以免由于抽水时间较长而将泥沙抽出,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 一般基坑排水沟的深度为0.3~0.6 m,底宽应不小于0.3 m,排水沟 的边坡为1.1~1.5 m,沟底设有0.2%~0.5%的纵坡,其深度随着挖土 的加深而加深,并保持水流的畅通。基坑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必须 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且在地下水流的上游。
造价工程师《安装计量》降水与排水
造价工程师《安装计量》降水与排水(总1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造价工程师《安装计量》降水与排水降水与排水在开挖基坑或沟槽时9土壤的含水层常被切断,地下水将会不断地渗入坑内。
雨季施工时,地面水也会流人坑内。
为了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
降水方法可分为重力降水(如积水井、明渠等)和强制降水(如轻型井点、深井泵、电渗井点等)土石方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明排水法和轻型井点降水。
排除地面水一般采取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筑土堤等办法,并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使临时排水系统与永久排水设施相结合。
1.明排水法施工明排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水坑,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抽走抽出的水应予引开,以防倒流。
明排水法由于设备简单和排水方便,采用较为普遍。
宜用于粗粒土层,也用于渗水量小的黏土层。
但当土为细砂和粉砂时,地下水渗出会带走细粒,发生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坍塌、坑底涌砂,难以施工,此时应采用井点降水法。
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
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0~40m设置1个。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经常低于挖土面0.7~1.0m.坑壁可用竹、木或钢筋笼等简易加固。
当基础挖至设计标高后,坑底应低于基础底面标高1~2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间较长时将泥砂抽出,并防止坑底的土被搅动。
采用集水坑降水时,根据现场土质条件,应能保持开挖边坡的稳定。
边坡坡面上如有局部渗出地下水时,应在渗水处设置过滤层,防止土粒流失,并设置排水沟,将水引出坡面。
2.井点降水施工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之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
(2)排水与降水
h——井点管埋深(m); h1——总管埋设面至基底的距离(m); Δh——基底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m); i ——水力坡度; L——井点管至水井中心的水平距离, 当井点管为单排布置时,L为井点管至对边坡角 的水平距离(m)。
(三) 井点降水法
1)井点降水原理 井点降水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 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 程中,利用真空原理,不断抽出地下水,使地下水位降 低到坑底以下。
(三) 井点降水法
2)井点降水的作用
a) 防止涌水 b) 稳定边坡 c) 防止管涌 流砂 井点降水的作用
(一) 集水坑降水法
1)施工过程 基坑或沟槽开挖时,在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坑 底的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使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集 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出坑外。
2)构造 四周的排水沟及集水井一般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 外,地下水流的上游,基坑面积较大时,可在基坑范围 内设置盲沟排水。根据地下水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 能力,集水井每隔20~40m设置一个。
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的情况,井 点管应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一侧,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宜小于坑槽的宽度。 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的情况。 环形布置适用于大面积基坑,如采用U形布置,则井点管不封闭的一段应 在地下水的下游方向。
轻 型 井 点
轻型井点的布置 2)高程布置 高程布置系确定井点管埋深,即滤管上口至总管埋设 面的距离,可按下式计算(图):
降水与排水
降水与排水(二)降水与排水施工降水一般分为明排水法和井点降水法两大类。
明排水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基坑底设置集水井,并沿基坑底面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因水沟采用一定的坡度,水向集水井里流入,再用水泵抽走。
明排水法由于设备简单、排水方便而被广泛采用,但当涌水量过大或易出流砂时,就不宜采用而采用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一般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
其选择取决于土的渗透系数和降低水位的深度。
1. 轻型井点:其构造即沿基坑四周以一定间距埋入直径较细的井点管至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的地下水位降低到基坑底面以下。
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要不断的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并开始回填土为止。
轻型井点的构造组成包括管路系统与抽水设备两部分,管路系统主要有井点管、滤管、弯联管和集水总管组成,抽水设备有真空泵、离心泵和水气分离器组成。
轻型井点适用于土的渗透系数在0.1~50m/d,降水深度一级轻型井点为3~6 m。
轻型井点的平面布置可采用单排布置、双排布置和环形布置的方式。
单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小于6 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 m的情况,双排布置适用于基坑宽度大于6 m,且土质不良的情况。
环形布置则适用于大面积基坑。
轻型井点系统的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井点系统的安装与使用。
井点系统的安装顺序为:挖井点沟槽、铺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弯联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
2. 喷射井点与轻型井点一样,也是沿基坑四周以一定间距埋入直径较细的井点管至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用高压水形成的真空将地下水抽出。
主要由喷射井管、高压水泵和管路系统组成。
喷射井管是由内管与外管组成的双层环管组成,喷射井管内管下端有喷射扬水器与滤管相连。
借助于喷射扬水器和高压水的作用,可以进行深基坑的降水。
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论述
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论述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论述【摘要】:在土方开挖施工中,当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如果不能及时排除,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而且水的渗入还会使地基土浸水软化,造成边坡塌方和坑底土承载力下降。
因此,土方开挖中的排水与降水施工措施关系着施工的正常、安全进行。
本文现就排水与降水施工技术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排水;降水;人工中图分类号: U445.5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排除地面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生活污水等,一般采用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等方法并采用排水系统将水排走,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标高时,首先应降水至基坑底标高以下0.5-1m后,才可进行土方开挖,降水应持续到基础施工完毕,基坑土已经回填为止。
基坑降水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集水坑降水法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上层无细沙、粉砂时;如降水深度较大或上层为细沙、粉砂或软土地区,应采用井点降水。
一、明排水明排水是采用截、疏、抽的方法。
截,是截住水流;疏,是疏干积水;抽,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积水井,并沿坑底的周围开挖排水沟,使水流入集水井中,然后用水泵抽走。
施工中为了防止坑底土体结构破坏,集水井应设置在地下水走向的上游、基础范围以外。
根据地下水量的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每隔20~40米设置一个集水井,集水井的尺寸一般在0.6~0.8米之间,集水井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低于挖土面0.7~1.0米,当挖到设计标高时,集水井坑底应低于基底1~2米,井底铺设碎石滤水层,以防长时间抽水将泥沙带走,破坏基底土体结构。
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就是在基坑开挖前,先在基坑周围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直至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
在降水前,应考虑在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已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可能产生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和倒塌,或引起地面塌陷,必要时应事先采取有效地防护措施。
水文学原理(第四章 降水)ppt课件
(三) 气象卫星云图:
气象卫星按其运行轨道分为极轨卫星和地球静止卫 星两类。
目前利用静止卫星随时发回的云图资料,包括可见 光云图和红外云图,对降雨等进行预测。 特点:可引入人—机交互系统,自动进行数据采集、云 图识别、降雨量计算、雨区移动预测等项工作。
.
二、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
算术平均法 泰森多边形法 等雨量线法 距离平方倒数法
不同地区的水汽含量不同,降水量随高 程的递增率差异很大。
.
4 森林的影响 森林对降水量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认识: 1)可增大降水量:法国学者对美国东部 大流域研究认为,森林覆盖率增10%,降 水量可增加3%左右。
.
2)影响不大:森林不会影响大尺度气候, 只能对微尺度的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最多 增加降水量1-3%。
.
2) 降水量累积曲线
X轴—时间(h, d, m) Y轴—自降水开始到各时刻 降水量累积值; 降水强度等于降水量累积 曲线的导数;
.
平均降水强度
i p t
瞬时降水强度
i dp dt
.
某站一次降雨实测的各时段雨量
时间 t(h)
0-8
雨量Pi (㎜)
8
8-12 12-14 14-16 16-20 20-24 36.2 48.6 54 30 6.8
.
6 人类活动影响 一般都是通过改变下垫面条件而间接影
响降水,其影响或减少降水,或增大降水。 植树造林、大规模砍伐森林、修建水库、
灌溉农田、围湖造田、疏干沼泽…… “雨岛效应”—即城市的增雨作用。其
影响的程度、增雨量的大小,与城市的规模、 工厂的多少、当地气候湿润的程度等有关。
.
第三节 降雨资料的分析与插补
.
降水与排水概念
在开挖基坑或沟槽时9⼟壤的含⽔层常被切断,地下⽔将会不断地渗⼊坑内。
⾬季施⼯时,地⾯⽔也会流⼈坑内。
为了保证施⼯的正常进⾏,防⽌边坡塌⽅和地基承载能⼒的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作。
排除地⾯⽔⼀般采取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沟、截⽔沟或筑⼟堤等办法,并尽量利⽤原有的排⽔系统,使临时排⽔系统与永久排⽔设施相结合。
明排⽔法施⼯ 明排⽔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在坑底设置集⽔坑,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沟,使⽔流⼊集⽔坑,然后⽤⽔泵抽⾛。
明排⽔法由于设备简单和排⽔⽅便,采⽤较为普遍。
宜⽤于粗粒⼟层,也⽤于渗⽔量⼩的黏⼟层。
但当⼟为细砂和粉砂时,地下⽔渗出会带⾛细粒,发⽣流砂现象,导致边坡坍塌、坑底涌砂,难以施⼯,此时应采⽤井点降⽔法。
井点降⽔施⼯ 井点降⽔法是在基坑开挖之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定数量的滤⽔管(井),利⽤抽⽔设备抽⽔,使地下⽔位降落到坑底以下,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
井点降⽔法有:轻型井点、电渗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井点等,井点降⽔的⽅法根据⼟的渗透系数、降低⽔位的深度、⼯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等。
轻型井点构造。
轻型井点是沿基坑四周以⼀定间距埋⼊直径较细的井点管⾄地下蓄⽔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抽⽔设备将地下⽔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使原有地下⽔位降⾄坑底以下。
轻型井点布置。
根据基坑平⾯的⼤⼩与深度、⼟质、地下⽔位⾼低与流向、降⽔深度要求,轻型井点可采⽤单排布置、双排布置以及环形布置;当⼟⽅施⼯机械需进出基坑时,也可采⽤U形布置。
轻型井点施⼯。
轻型井点系统的施⼯,主要包括施⼯准备、井点系统安装与使⽤。
深井井点。
当降⽔深度超过15m时,在管井井点内采⽤⼀般的潜⽔泵和离⼼泵满⾜不了降⽔要求时,可加⼤管井深度,改⽤深井泵即深井井点来解决。
深井井点⼀般可降低⽔位30~40m,有的甚⾄可达百⽶以上。
管井井点。
管井井点就是沿基坑每隔⼀定距离设置⼀个管井,每个管井单独⽤⼀台⽔泵不断抽⽔来降低地下⽔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8集水井降水法 1-排水沟;2-集水井;3-离心式水泵;4-基础边线;5-
原地下水位线;6-降低后地下水位线
1.排水沟的设置
排水沟底宽应不少于0.2~0.3m,沟底设 有0.2%~0.5%的纵坡, 在开挖阶段,排 水沟深度应始终保持比挖土面低0.4~ 0.5m
2.集水井的设置
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的边角处。 间距应根据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 泵能力确定,一般为20~40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四节排水与降水
▪ 第四节 排水与降水
▪ 一、地面排水
▪ 排除地面水(包括雨水、施工用水、生活污水 等)常采用在基坑周围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 筑土堤等办法,并尽量利用原有的排水系统, 或将临时性排水设施与永久性设施相结合使用 。
▪ 二、集水井排水或降水
▪ 集水井法是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沿坑底的周 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并在基坑边角处设置集 水井。将水汇入集水井内,用水泵抽走(图1— 18)。这种方法可用于基坑排水,也可用于降 水。
1.7(S ’+l)
1.85(S ’+l)
注:表中S’为井管内水位降低深度;l为滤管长度。
③承压完整井涌水量
承压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离(m);
h——基坑中心线底面至降低后的地 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
i——水力坡度,根据实测:环形井 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图1-28 二级轻型井点
1-第一层井点管;2-第二层井点管
3.轻型井点计算 (1) 井型判定
图1-29 水井的分类 (a)无压完整井;(b)无压非完整井(c)承压完整井(d)承压非完整井
R1.95S HK
x0——环形井点的假想半径(m):
F
x0
F——基坑周围井点管所包围的面积(m2)。
②无压非完整井涌水量
Q1.36K 6 (lg2R H - 0- lgSx)0S (m3/d)
有效深度H0值
表1-12
S’/(S ’+l)
0.2
0.3
0.5
0.8
H0
1.3(S ’+l)
1.5(S ’+l)
2.流砂的防治 流砂防治的主要途径是减小或平衡动
水压力或改变其方向。具体措施为: (1)抢挖法 (2)水下挖土法 (3)打钢板桩或作地下连续墙法 (4)在枯水季节开挖 (5)井点降水法
四、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 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 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 到坑底标高以下,并保持至回填完成或 地下结构有足够的抗浮能力为止。
图1-26 单排井点布置简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一总管;2-点管;3一抽水设备
▪ 2)高程布置
图1-27 环形井点布置简图 (a)平面布置;(b)高程布置 1一总管;2一井点管;3一抽水设备
井管的埋置深度HA,可按下式计算(图127b):
HA≥H1十h十iL (m) (1-22) 式中 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
3.水泵性能与选 用
(1)离心泵
泵体是由泵壳、 泵轴及叶轮等主 要部件组成,其 管路系统包括滤 网与底阀、吸水 管及出水管等
图1-19 离心泵工作简图 1-泵壳;2-泵轴;3-叶轮; 4-滤网与底阀;5-吸水管;
6-出水管
(2)潜水泵
潜水泵是由立式水 泵与电动机组合而 成,工作时完全浸 在水中。
-铸铁头
图1-24 真空泵轻型井点设备工作原理简图 l-滤管;2-井管;3-弯管;4-阀门;5-集水总管;6-闸
门:7-滤网, 8-过滤室,9-淘砂孔;10-水气分离器;11-浮筒;12-阀门 :13-真空计;14-进水管;15-真空计;16-副水气分离器; 17-挡水板;18-放水口;19-真空泵;20-电动机;2l-冷却
TLF 1
(a)
(b)
图1—21 动水压力原理图 (a) 水在土中渗流的力学现象;(b) 动水压力对地基土的影响
l、2-土颗粒
Th1-h2 L
WIW
ρWh1F-ρWh2F-TLF=0
由上式可知,动水压GD与水力坡度I成正 比,水位差越大,动水压力越大,而渗 透路程越长,动水压力越小。
产生流砂现象主要是由于地下水的水 力坡度大,即动水压力大,而且动水压 力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与土的重力方 向相反,土不仅受水的浮力,而且受动 水压力的作用,有向上举的趋势,当动 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浸水密度时,土 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并随地下水一起流 入基坑,即发生流砂现象。
(2)涌水量计算 ①无压完整涌水量
图1-30 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简图 (a)无压完整井;(b)无压非完整井
(2H -S)S
Q1.36K 6 lgR-lgx0
(m3/d)
式中 K——渗透系数(m/d),应由实验测定, 表1-12仅供参考;
H——含水层厚度(m); S——水位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取:
水管;22-冷却水箱;23-循环水泵;24-离心水泵
(a)
(b)
图l—25 射流泵抽水设备工作简图 (a)工作简图;(b)射流器构造
1一水泵;2一射流器;3一进水管;4一总管;5一井点管;6一循环水 箱;7—隔板;8一泄水口;9一真空表;10一压力表;11一喷嘴:12一喷
管;13一接水管
▪ 2.轻型井点布置 ▪ 1)平面布置
水泵装在电动机上 端,叶轮可制成离 心式或螺旋桨式; 电动机设有密封装 置。
图1-20 潜水泵工作简图 1-叶轮;2-轴;3-电动机;4-进水口;
5-出水胶管;6-电缆
三、流砂及其防治
1.流砂发生的原因
动水压力是流砂发生的重要条件。流动 中的地下水对土颗粒产生的压力称为动 水压力,其性质通过图1—20所示的试验 说明。
(一)轻型井点
1.轻型井点设备
轻型井点设备是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 组成。管路系统包括:井点管(由井管和 滤管连接而成)、弯联管及总管等。
图1-22 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位全貌图 1-井管;2-滤管;3-总管;4-弯联管;5-水泵房
6-原有地下水位线;7-降低后地下水位线
图1-23 滤管构造 1-钢管;2-管壁上 的小孔;3-缠绕的塑 料管;4-细滤网;5 -粗滤网;6-粗铁丝 保护网;7-井管;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