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高三数学精品复习26数学归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高三
2014届高三数学精品复习之数学归纳法、极限
1.数学归纳法用于证明一个“关于正自然数n的命题对于从正自然数n0开始的所有正自然数n都成立”的问题。
2.能根据f(k)正确写出f(k+1),并能指出f(k)与f(k+1)之间的关系,这往往是运用数学归纳法的最关键的一步。
[举例1]已知,则=
A.+,B.++,
C.- D.+-
解析:是从n+1开始的n个连续自然数的倒数和,故是从n+2开始的n+1个连续自然数的倒数和,即
=
==++-
=+- 故选D。
[举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5n-2n能被3整除”的第二步中,n=k+1时,为了使用归纳假设,应将5k+1-2k+1变形为
[解析]假设n=k时命题成立.即:5k-2k 被3整除.当n=k+1时,5k+1-2 k+1 =5×5k-2×2 k
=5(5k-2k) +5×2k-2×2k=5(5k-2k) +3×2k
[巩固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
A. 2
B. 2-. 2 D. 2+1
[巩固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
(n+1) ×(n+2) ×…×(n+n)=2n×1×3×…×(2n-1)
3.数学归纳法公理:如果关于自然数n 的一个命题p(n)满足下列条件(1) p(n0)成立,即当n=n0时,命题成立,(2) 假设p(k)成立,则p(k+1)也成立;根据(1)(2)知命题p(n)对n≥n0的所有自然数n都成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递推的过程,(1)是递推的根底,(2)是递推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4.数学归纳法通常用于证明关于自然数n的等式、不等式、整除性等。用“归纳假设”即命题p(k)成立证明命题p(k+1)成立(已知p(k)成立,求证p(k+1)成立)是数学归纳法证明中最关键的一步;而明晰命题p(k)与命题p(k+1)之间的关系又是实现这一步的前提。
[举例1] 已知为正整数,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当时,;
解析:视为关于的不等式,为参数,以下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ⅰ)当时,原不等式成立;当时,左边,右边,
因为,所以左边右边,原不等式成立;
(ⅱ)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即,则当时,
,,于是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得
,
所以.即当时,不等式也成立.
综合(ⅰ)(ⅱ)知,对一切正整数,不等式都成立.
[举例2]设正整数数列满足:,且对于任何,有
;(1)求,;(2)求数列的通项.
(07高考江西理22)
解析:(1)据条件得①
当时,由,即有,
解得.因为为正整数,故. 当时,由,解得,所以. (2)由,,,猜想:.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1当,时,由(1)知均成立; 2假设成立,则,则时 由①得 因为时,,所以. ,所以.又,所以.
故,即时,成立.由1,2知,对任意,. [巩固1]已知数列,,…,,…;S 为其前n 项和,求S 、S 、S 、S ,推测S ,并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巩固2] 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的前项和满足,且,.(Ⅰ)求的通项公式; (Ⅱ)设数列满足,并记为的前项和,求证: (07高考重庆理21)
5.若存在,则=,若==0,则一般“约分”(约去含的因式)后再求极限。若=A 、=B ,则[±]= A±B, []=AB, = (B≠0).
[举例] .(07高考陕西理13) 解析:==, ∴=
[巩固1] 下列四个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函数()f x 在0x x =处连续,则0
lim ()lim ()x x x x f x f x +-=→→
B .函数2
2
()4
x f x x +=
-的不连续点是2x =和2x =- C .若函数()f x ,()g x 满足lim[()()]0x f x g x ∞
-=→,则lim ()lim ()x x f x g x ∞
∞
=→→
D .1
11
lim
12
x x x -=-→ (07高考湖南理7) [巩固2] 2
2
41
lim(
)42x x x
→--=-+________ 6.若|q |<1,则∞
→n lim n q =0;q =1,则∞
→n lim n q =1;若q >1或q ≤-1, 则∞
→n lim n
q 不存在。∞
→n lim c
=c (c 为常数);“
∞c ”型的式子极限为0;“0c ”型、“c ∞”型的极限不存在;“00”型和“∞
∞
”
型,一般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式子(包括“约分”)后再求极限;含有根式的和(差)的式子一般有理化后再求极限。若∞
→n lim n a =A 、∞
→n lim n b =B ,则 ∞
→n lim (n a ±n b )= A ±B,
∞
→n lim (n a n b )=AB, ∞
→n lim
n n b a =B
A
(B ≠0). [举例1]若1,()
n a n n a n ==+-则常数 .
解析:分母有理化
[举例2]已知p 和q 是两个不相等的正整数,且2q ≥,则111
lim 111p
q n n n ∞
⎛⎫+- ⎪⎝⎭
=⎛⎫+- ⎪⎝⎭
→( ) A .0
B .1
C .
p q
D .
1
1
p q -- (07高考湖北理5) 解析:111lim 111p
q n n n ∞⎛⎫+- ⎪⎝⎭=⎛⎫+- ⎪⎝⎭→1111111111lim 2222
-+++⋅+-+++⋅+∞→q
q
q q p p
p p n n C n C n q n C n C n p =q q
q q
p
p
p p n n C n C n
q n C n C n p 111111lim 2
2
22
+++⋅+++⋅
∞→ =1
232
1232
111111
lim --∞→++++++++q q
q q q
p p
p p p
n n C n C n
C q n C n C n C p =p q ,选C 。 [巩固1]把2
1(1)(1)(1)n x x x +++++
++展开成关于x 的多项式,其各项系数和为n a ,则
21
lim
1n n n
a a ∞-+→等于( )
A .
1
4
B .
12
C .1
D .2
[巩固2]. n →∞lim 1
2n(n 2+1-n 2-1) 等于( ) A. 1 B. 12 C.1
4
D.0
[迁移]设正数a b ,满足2
2lim()4x x ax b →+-=,则11
1
lim 2n n n n
n a ab a b +--→∞+=+( ) A.0
B.
1
4
C.
12
D.1 (07高考重庆理8)
7.无穷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S n ,n n S ∞
→lim 称为数列{n a }的无穷多项和或所有项和。求n
n S ∞
→lim 时,切不可分别求各项的极限后再求和;必须先求S n ,再求极限。若{n a }为等比数列,公比为q 且|q|<1,则n n S ∞
→lim =
q
a -11
。 [举例1]若数列}{n a 满足: 3
1
1=
a , 且对任意正整数n m ,都有n m n m a a a ⋅=+, 则 =++++∞
→)(lim 21n n a a a (07高考湖南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