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不希望自己的行为仅仅建立在别人的评价的基础上,不希望自己是公众的傀儡。(所以我们应当学习掌握批判性思维)

1.提出正确问题的益处

批判性思维涉及:

1)意识到一些彼此相关的批判性问题;

2)能够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和回答批判性问题;

3)愿意主动运用批判性问题。

思维的两种风格:

1)海绵式思维(强调知识的获得);

2)淘金式思维(强调与知识积极的互动)

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都有自己的个人印记——经历、价值观、训练和文化的习惯。

一个成功地、积极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改变自己思想的人(对那些感到怪异甚至危险的观点保持开放性)。

弱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维护自己已有的观点;

强批判性思维:用批判性思维技能来评估所有的观点和信念,特别是评估自己的观点和信念。

旧答案和新答案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我们成长的基础。

2.什么是论题什么是结论

描述性论题:针对有关过去、现在、未来的描述是否正确提出的问题(引起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提高销售税的决定是谁做出的?)

说明性论题:针对我们应当怎样做及对与错、好与坏提出的问题(死刑应该被废除吗?我们必须禁止SUV吗?)

结论就是演讲者或作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没有支持的言论仅仅是一些观点,而非结论。

这些不属于结论:例子、统计数据、定义、背景信息、证据。

3.理由是什么

理由是对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一特定结论的解释。它们是提供给人们并使之接受某个结论的基础内容。

如果我们仅仅是评价作者的结论,而不分析作者的推理,我们就会倾向于固守自己已有的观点,并迅速接受那些与自己的看法相同的结论。

论证有如下几个特征:目的性、质量不同、包括结论和理由两部分。

4.哪些词句有歧义

阅读一篇文章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你自己的合理判断。

我们常常误解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事情,因为我们认为某些词语的含义是明显的。

一个词语越抽象,就越可能有多种解释,因此也就需要作者做出更清晰的定义。(“抽象”这里指,一个词语与特定的事例联系越少,抽象程度就越高)

应当从一开始就避免与作者“心灵感应”。必须要成“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的提问习惯,而不是“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不要求作者澄清有歧义的词语就接受了他的论证,那么你就没有真正理解你所赞同的结论。

词语的意思通常有三种表现方式:同义词、事例、“根据特定标准的定义”(类似医学辞典的词条解释)。

我们必须对词语的情感冲突倾向敏感,必须对歧义词对这种情感的促进作用敏感。

5.什么是价值观冲突什么是价值观假设

假设:一种没有明确表述的信念,这种信念支持外显的推理。

“假设”的特点:

1)隐藏的或没有清楚表述的(在多数情况下);

2)作者承认的;

3)影响对结论的判断;

4)具有潜在的欺骗性。

理由+[价值观假设]=结论

应当把确定价值观假设变成一种习惯。

价值观:人们认为值得为之努力、却没有明确表述的观念。这些观念为行为设立了标准,并通过这些标准来衡量行为的质量。

价值观假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价值观假设是一种内隐的偏向,它代表着某种价值观胜过另一种价值观。(世界应当怎么样)

寻找价值观假设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检查作者的背景。

6.什么是描述性假设

描述性假设:关于世界是什么样子,或者将来是什么样子的未阐明的观念。

寻找描述性假设的线索:

1)坚持思考原因和结论之间的差距(寻找错误的可能、另外的结论);

2)寻找支持原因的观点;

3)把自己当成作者或演讲者;(为你的结论作辩护)

4)换一个角度;(可以扮演反对者)

5)认识到在原因中还可能存在一些能够获得优势的其他途径;

6)避免使用不完全确定的原因作为假设。(可能有循环论证)

7)多学一些与论题有关的知识。

7.推理中存在谬误吗

谬误是作者为了说服你接受一个结论而可能使用的一种推理“骗术”。

寻找谬误的步骤:

1)确认结论和理由。

2)牢记结论并考虑可能与之相关的理由,把这些理由与作者提供的理由相比较。

3)判定理由是否阐明了一个确切的、具体的优势或者不足,如果不是,则要谨慎对待。4)如果理由是真实的,那么要相信什么才能在逻辑上支持结论;是否要相信理由是真实的。

5)这些假设有意义吗?

6)通过能够引起强烈情感的短语来检查从相关理由中分离出来的可能性。

常见谬误整理汇总:

1)人身攻击:不直接阐明原因,而是对一个人进行攻击或者侮辱。

2)滑坡谬误:做出这样一个假设:当存在一些方法能够阻止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必要的事件发生时,采取某一措施会引发这些事件。

(举例:“如果你偷懒,就会令公司蒙受损失;公司赚不到钱,就要解雇员工;遭解雇的人因为失去收入,就会打劫;如果打劫时遇到对方反抗,就会杀人。所以如果你偷懒,你就是杀人犯。”但其实每个的推断还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却武断地将某个可能性引伸成为必然性,然后串联这些不合理的因果关系,推断成一件毫无关联的结果,这就是滑坡谬误。文革时期曾经出现的上纲上线,亦是滑坡谬误的典型例子。)

3)妄求完美:错误地假定,如果使用一种方法不能使该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就不采用这种方法。

4)移花接木:一个关键词在一个论据中被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一旦意义被确定转变了,这一论证就没有意义了。

5)诉诸公众:试图通过偏爱多数人一致赞成的观点使某个观点合理化,错误地认为多数人支持的就是合理的。

6)诉诸权威:通过引入一个在问题上缺少第一手专业知识的权威来支持结论。

7)稻草人:歪曲对方的观点,使之易于攻击,因而,我们攻击的是一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观点。 (对方是否公正地重述观点)

8)虚假的两难困境:当可能存在不止两个选择时,就假定仅存在两个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