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学习资料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人物描写也是独具特色。
以下是一些《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
1、个性化的语言和行为: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语言和行为特点,反映出他们不同的性格、身份和文化背景。
例如,林黛玉的语言优美、含蓄,而薛宝钗的语言则圆滑、谦逊,两人的性格特点也通过语言得到了体现。
2、精细的肖像描写:在《红楼梦》中,每个主要人物都有着详细的肖像描写,包括外貌、服饰、神态等方面。
这些肖像描写不仅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人物性格和身份。
3、深入的心理刻画: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刻画,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例如,贾宝玉的性格矛盾、情感复杂,作者通过许多细节描写了他的内心世界。
4、对比和反衬:在《红楼梦》中,作者常常使用对比和反衬的手法,通过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差异。
例如,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对比,凸显了两人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5、人物关系的处理:在《红楼梦》中,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作者通过精心的处理,展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影响。
例如,贾母与贾宝玉的关系,反映了家族和传承的问题。
6、多元的叙事方式:在《红楼梦》中,作者采用了多种叙事方式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例如,第一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多角度叙述等,这些叙事方式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复杂性。
总之,《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在于其个性化、细致入微、深入心理刻画、对比反衬、人物关系处理以及多元叙事方式等方面。
这些特色使得《红楼梦》的人物描写具有深厚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启示。
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一)

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一)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人物的塑造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这些特点赋予了小说的深厚内涵和丰富性。
以下是红楼梦人物塑造的几个重要特点:1. 多样的人物形象•丰富的角色类型: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角色类型,如贾、史、王、薛等四大家族成员、婢女、官员、僧尼等,展现了封建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物形象。
•独特的性格特点: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具备鲜明而独特的性格特点,如贾宝玉的多愁善感、史湘云的活泼开朗、王熙凤的聪明机智等,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每个人物的个性与内心。
2. 线索的渗透与转折•渐进的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展示出来的,而是通过故事的推进逐渐揭示出来的。
作者通过剧情和对话,以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循序渐进地将人物的特点展现给读者。
•转折点的设置:小说中不乏许多转折点,通过这些转折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发生了变化。
比如贾宝玉从书香墨子变得柔弱多愁,使读者对人物产生了更深的联想和思考。
3. 异质的人物关系•复杂的亲情关系: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十分复杂,涉及到了各种不同的亲戚关系,如兄弟姐妹、夫妻、姨表堂亲等。
这些亲情关系相互牵扯,构成了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
•多样的友情与爱情:小说中展现了丰富的友情和爱情关系,有患难与共的知己之情,也有纠结和痴迷的爱恋之情,展示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4. 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外貌描写:在小说中,作者通过精细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对人物的外貌有着直观的了解。
每个人物都有与其性格特点相符的外貌特征,如黛玉的秀美、宝玉的英俊等,增强了人物形象的逼真感。
•具体的细节描写: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言谈举止、行为举止、衣饰装饰等细节进行描写,使得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和鲜活。
这些细节展示了人物的个性和阶层背景,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
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凭借其多样的形象、线索的渗透与转折、异质的人物关系和鲜活的形象塑造等特点,为读者创造了一个丰富复杂的小说世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底层人物的命运悲剧,引人思索人性与情感的迷茫和复杂。
红楼梦艺术特色

红楼梦艺术特色《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这部小说不仅在文学价值、人物刻画上引人注目,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也使它成为了中国文学里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
下面将就《红楼梦》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
抒情性与写意性《红楼梦》中的抒情性和写意性是它的魅力所在。
在描写人物、景物以及情感方面,作者以极高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这种抒情性。
无论是对林家的兄弟姊妹深情细腻的刻画,还是对宝玉与黛玉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线索的描写,都展现出了作者高超的抒情技巧。
而在写意性方面,作者通过虚虚实实的叙事手法,使得作品既具有现实性又有超现实性,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情感表达的细腻《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闻名于世。
作品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情感体验,这些情感在作者的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从宝玉对黛玉倾慕之情,到黛玉对宝玉深深的爱慕之情,再到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错综复杂的感情纠葛,这些情感都在作者的描写下显得栩栩如生,触动读者心弦。
对人性的深刻反思《红楼梦》还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人性的深刻反思。
作品中的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作者透过这些角色的生活和命运,深刻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展现出了人性的种种弱点和错误,引导读者对人性进行深刻的思考和反省。
艺术形式的多样性《红楼梦》以其艺术形式的多样性而备受赞誉。
作品中融合了小说、诗词、戏曲等多种文学元素,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种多样性不仅展示了作者的广泛文学造诣,更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之成为一部不朽的文学作品。
在总体上,《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独特的艺术特色不仅体现在抒情性与写意性、情感表达的细腻、对人性的深刻反思等方面,更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座不可或缺的重要瑰宝。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皇。
它以描写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人物的人生经历及人与人之间的
情感变化为主线,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在艺术上,《红楼梦》具有以下的特点。
其次,《红楼梦》的文学风格独具一格,兼收并蓄。
它继承了古代诗
词的艺术特点,以诗词对联的形式出现在小说中,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和
华丽感。
同时,它也吸收了曲艺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来展
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
小说中的歌词和戏曲曲谱更是增添了音乐的元素。
而与此同时,小说中也有很多独立的故事和插叙,以及对历史典故的引用。
这些多样化的风格让《红楼梦》成为一部兼具诗词、曲艺和散文特点的作品。
最后,《红楼梦》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小说中出现了很多各行各
业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生活琐事,例如刘姥姥、王熙凤等,他们形象鲜明,
个性突出,充分展示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和命运。
同时,小说中也有很多
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等,这些都为小说
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小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和对社会生活的描写,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情况。
总而言之,《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文学风格,以及对情感
和人性的描写,使得小说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是文学艺
术的典范,也是对封建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对人类命运的反思。
《红楼梦》中的文学艺术与思想内涵

《红楼梦》中的文学艺术与思想内涵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它不仅在文学创作上独树一帜,还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本文将通过分析《红楼梦》中的文学艺术和思想元素,来探讨其独特之处。
1. 文学艺术1.1 描写细腻入微《红楼梦》以无比细致的描写风格而闻名。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人物形象、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精准刻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例如,林黛玉对花草鸟兽的喜爱、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微妙复杂的情感交错等。
1.2 对话技巧高超《红楼梦》中充满了生动而具有张力的对话。
作者巧妙运用对话来展示人物性格、情感纠葛和社会现象。
对话不仅贴切描述了人物之间的互动,还通过言辞间的暗含与谐音,增添了文学作品的韵味。
1.3 寓意深远《红楼梦》中富有寓意的情节和象征手法也是其艺术之一。
作者通过家族兴衰、爱情悲欢、权谋斗争等故事线索,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俗间的伤痛矛盾。
同时,通过对宝玉与黛玉、宝玉与湘云等重要人物的构建和塑造,以及对贾府置景、贾府人物名字等细节处理上的用心安排,给读者留下了丰富而深思熟虑的心理空间。
2. 思想内涵2.1 道家思想《红楼梦》中融入了道家思想的精髓。
通过对荣府春园消逝、花开花谢和人物命运变迁等描写,展示了生命无常、人事如梦、虚妄空幻等诸多道家思想的触动。
贾宝玉的超脱情感与境地,以及反对拜金主义等,也反映了作者对超越世俗之困扰的人生思考。
2.2 儒家伦理《红楼梦》中还融入了儒家伦理思想。
通过对尊卑有序、忍让礼仪和合乎传统伦理道德的准则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儒家教化在人物塑造和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例如,贾府各族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和传统家规下的点滴细节。
2.3 批判社会现实《红楼梦》中批判社会现实是其鲜明之处。
通过对封建制度、权贵阶级和双重标准等问题深入剖析,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弊端与虚伪。
以贾宝玉为代表的主要角色对于封建道德体制和荣宁二府的颠覆态度,则体现了作者潜藏于故事背后的时代责任感。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与特点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本文将从红楼梦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一、艺术风格红楼梦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注重细腻描写红楼梦以其精细入微的描写,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例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形象都被描写得十分细致。
在描写贾宝玉时,曹雪芹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他的容貌、性格、情感等方面,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内心世界。
这种细腻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1.2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注重意境营造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意境营造而闻名于世。
曹雪芹通过精心构建的场景描写和情感表达,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品中的美好与悲哀。
例如,在描写黛玉梦境时,曹雪芹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将黛玉的内心世界与外在景物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
这种意境营造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共鸣。
1.3 红楼梦的艺术风格注重音乐和诗词的运用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音乐和诗词元素,使作品具有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曹雪芹通过描写人物演唱的曲子、吟诵的诗词,展示了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例如,在黛玉离世之前,她吟唱了一首《葬花吟》,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无奈和对世事的领悟。
这种音乐和诗词的运用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了艺术的层次感。
二、艺术特点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是以人为本红楼梦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核心,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既有贾宝玉这样的纨绔子弟,也有林黛玉这样的情感细腻的女子。
曹雪芹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性,使作品更加真实可信。
2.2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是以家族为背景红楼梦以贾府这个大家族为背景,通过对家族成员的生活和命运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家族制度的弊端和家族成员之间的复杂关系。
红楼梦艺术特色

红楼梦艺术特色艺术特色,也称“表现手法”。
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在文学创作中,有叙述、描写、虚构、烘托、渲染、夸张、讽刺、抒情、议论、对比等手法。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红楼梦艺术特色,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真实的艺术《红楼梦》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叙述和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深厚、逼真、自然。
《红楼梦》的世界是作者在生活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那些除了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外,大大小小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年龄和性别、不同姿容和性格的几百个人物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所发生的依存和矛盾的关系;围绕着宝、黛的爱情辐辏式展开的众多事件以及它们之间互相勾连又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都像是浑然天成,一点不见人工斧凿的痕迹。
读来让人感觉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曹雪芹对人物的塑造完全打破了“好人一切都好,坏人一切都坏”的传统写法,他笔下的人物都植根在社会生活环境和各自具体境遇之中,都活动在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之中,其性格受着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和牵制,包含着复杂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因素,表现出多方面的特点,但是这种性格的多样性又有机地统一在主导方面;这样与环境交融的性格不会是凝固的',它在主导方面的支配下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着。
而且所有的人物,包括中心人物、主要人物和陪衬人物,作者都是总览全局,按照主题的需要和生活的逻辑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安排,使得每一个安排都尽量地发挥多方面的作用,显示出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意义,而彼此又处处照应,紧紧围绕中心集结成为一体。
这样,《红楼梦》就完全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线式结构,它以贾宝玉为中心人物,以贾、林、薛爱情婚姻纠葛为线索贯串始终。
但作者不是用通常的单线结构方式,把与中心情节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弃置不顾,专一去描写中l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与生活环境中的各种矛盾线索齐头并进,并且揭示出中心情节和其他各种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红楼梦中的语言艺术

红楼梦中的语言艺术
1.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卓越语言艺术的经典作品,其文字优美华丽、深入人心。
2. 作者巧妙运用形象化的描写,使得小说中的人物栩栩如生,令读者感同身受。
3. 红楼梦中的对白精彩而生动,语言细腻含蓄,带有深刻的哲理和情感。
4.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得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5. 红楼梦描绘了封建社会的众多细节,如礼法、宴饮、书院等,体现了作者对时代背景的独到观察。
6. 小说中的叙事方法灵巧独特,采用了复杂的故事结构和寓言插叙,使得读者在阅读中得到更多的思考。
7. 红楼梦中的描写细致入微,对于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进行了深刻的探索。
8. 小说中有很多精美的诗词和歌曲,以及琴棋书画等艺术形式的描写,增加了作品的艺术价值。
9. 红楼梦的语言风格变化丰富,既有宫廷雅致的正襟危坐,又有民间俚语的俏皮幽默,兼具了多种文体的特点。
10.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对仗和押韵,使得语言更加优美婉转,给人以动听的音韵感受。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分析首先,《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一是其精细入微的描写。
曹雪芹运用了大量的细腻描写,将人物、场景、情感等进行了刻画。
例如,曹雪芹用了大量篇幅来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感情纠葛。
无论是描述两人的相见恨晚,还是笔下的文化差异和家庭纷争,都通过细腻的表达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复杂性。
这种细腻入微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心理,产生共鸣。
其次,《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二是其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
曹雪芹在小说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首先是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比喻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使文本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例如,曹雪芹用“宝黛情深似海”来形容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深厚情感关系。
第二是夸张手法,通过夸张来凸显人物的特点和情感。
例如,对于林黛玉的美丽,曹雪芹曾用“月白风清”的夸张形容。
这些修辞手法在《红楼梦》中被运用得恰到好处,使文本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再者,《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三是其独特的韵味。
曹雪芹运用了韵律明快的文言白话,使小说具备了独特的韵味和声音美。
例如,曹雪芹常常使用抒情的诗句来描述人物情感,使得整个文本都充满了音乐般的美感。
而且,曹雪芹还运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对话更为自然流畅,贴近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
这些独特的语言运用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种美妙的音乐感。
最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之四是其精妙的对仗和才情展示。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经常运用对仗的手法来组织语言。
例如,他在人物对话中常常运用平仄工整的句式,使整个对话更加协调和谐。
同时,曹雪芹还运用了自己的才情来展示文学造诣。
他对诗词歌赋的熟练运用,使得《红楼梦》中出现了许多优美精湛的诗句和歌唱段落。
这些对仗和才情的展示,为整个小说增添了一种风雅和才情的气息。
总之,《红楼梦》的语言艺术特点丰富多样,通过精细入微的描写、丰富多彩的修辞手法、独特的韵味和精妙的对仗和才情展示,曹雪芹展现了他卓越的语言艺术造诣,使得整个小说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红楼梦》的写作艺术

《红楼梦》的写作艺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写作艺术和成就具有极高的价值。
以下是对其写作艺术的简要分析:1.宏大与细腻并存《红楼梦》在描绘社会生活方面具有极大的广度和深度。
从贵族家庭到平民百姓,从繁华都市到乡村田野,各种社会角色和生活细节都有所展现。
同时,作品在描绘人物心理和情感方面极其细腻,深入到个体心灵的深处,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2.现实与理想相融合《红楼梦》是一部具有强烈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品,作者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展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同时,作品也融入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表现在对某些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设计上。
这种现实与理想的融合使得作品具有深刻的思考和反省价值。
3.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红楼梦》采用了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在叙事部分,作者通过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在抒情部分,作者通过优美的诗词和曲赋,表达了对自然、爱情、友情等主题的深刻感受。
这种叙事与抒情的结合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4.多元的人物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非常丰富,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经历和命运。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寓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矛盾和问题。
5.语言艺术《红楼梦》的语言艺术非常精湛,既保留了古代汉语的韵味,又融入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作者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语言既优美又生动。
同时,作品中的诗词曲赋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总之,《红楼梦》的写作艺术成就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深度和广度都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红楼梦艺术特点

红楼梦艺术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一。
作为一部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学巨著,《红楼梦》不仅在情节、人物塑造、描写手法等方面具有独特风格,更在艺术表现上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就《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展开探讨。
首先,《红楼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精致的人物塑造。
作者曹雪芹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一众人物的细腻描写,刻画了一幅真实细腻的封建社会画卷。
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形成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这些形象既具有普遍性,又有时代特征,展现了作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和抒情感慨。
其次,《红楼梦》的艺术特点还体现在精妙的情节安排上。
小说中情节错综复杂,扑朔迷离,虽然没有大篇幅的叙事或战争场面,但却因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而使读者不禁沉浸其中。
作者通过情节的安排,巧妙地展现了家族变迁、爱情纠葛、友情羁绊等多种人生命题,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再次,《红楼梦》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细腻的意象描写上。
小说中出现了许多细致入微的意象,如那些关于衣服、饰物、花鸟、美食等小插曲,为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时代氛围和文化底蕴。
这些意象虽看似细枝末节,却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对美的追求,为作品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最后,《红楼梦》的艺术特点还表现在优美的语言运用上。
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议论等文体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文学修养和审美追求,语言优美精致,婉转动人,既符合当时社会语言风尚,又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被誉为“情真意切、才思隽永”的文学珍品,正是因为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更以其独特的艺术特点赢得了世人的赞誉。
通过对《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意象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部文学巨著的魅力所在,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人生哲理和文学情感。
《红楼梦》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座艺术宝库,蕴含着无穷的文学魅力,永不逝去。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叙事艺术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其叙事艺术被广泛认为是精湛而独特的。
以下是《红楼梦》的叙事艺术特点:
1.
描写细腻:《红楼梦》以其对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细腻描写而闻名。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感丰富细腻,作者曹雪芹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展现了人物内心的矛盾、喜怒哀乐等情感状态,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和共鸣。
2.
众多人物角色:小说中塑造了一大批丰满的、各具特色的人物角色,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行为特点和命运。
这些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彼此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和对抗,使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3.
多层次的故事结构:《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融入了大量的家族斗争、权力争夺、婚姻纠葛等次要线索。
小说通过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编织出一个庞大的家族世界,展现了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使故事更加丰富多样。
4.
诗词咏唱:《红楼梦》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咏唱,这些诗词既是人物心情的抒发,又是情节推进的手段,同时也是对人物和情节的
象征和隐喻。
诗词的运用使小说更富有艺术感和韵律感,为故事增添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5.
反讽和幽默:《红楼梦》中常常运用反讽和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小说既表达了对封建社会的批判和思考,又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红楼梦的艺术表现

红楼梦的艺术表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而深深吸引着读者们。
本文将探讨红楼梦的艺术表现,并对其各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情节的巧妙编排红楼梦的情节在古代小说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命运起伏为主线,将爱情、友情、亲情、权谋、婚姻等多种情感巧妙地交织在一起。
故事中充满了离奇的转折和出人意料的发展,如贾宝玉和黛玉的暗访、宝玉的石头融化、贾母的宝玉巧遇等等。
这些情节的编排不仅让读者时刻保持着对故事的关注,同时也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二、人物形象的丰满描绘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了大量的人物形象。
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都被描绘得非常细致。
贾宝玉的多情、黛玉的才情、宝钗的聪敏等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如王熙凤的狠毒、贾母的仁慈等等,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满、鲜活。
三、细节描写的精妙运用红楼梦中的细节描写是展现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作者通过对物品、景色、人物行为等细节的描绘,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具体。
例如,宝玉黛玉的患难情深被表现在了一颗翡翠上;王熙凤的聪明才智则通过一次院落的整修得以展现。
这些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情感更加真切。
同时,细节描写也起到了衬托情节的作用,使整个故事更加紧凑、丰满。
四、美感的独特传达红楼梦作为文学作品,其艺术表现当然也需要传达美感。
这种美感不仅体现在对人物、情节的描绘上,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曹雪芹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韵味。
其运用了大量的对仗、排比、典故等修辞手法,使得文本具有了丰富的音韵美。
例如:“春睡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不仅表现了春天的美好,还让人回味无穷。
这种美感让红楼梦成为了一部不仅具有思想内涵,还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
结语:综上所述,红楼梦以其巧妙的情节编排、丰满的人物形象描绘、精妙的细节描写运用以及独特的美感传达,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表现。
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

红楼梦的艺术手法与写作特色《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写作特色成为了文学界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意象描写三个方面对《红楼梦》的艺术手法和写作特色进行分析。
首先,叙事结构是《红楼梦》的一大特色。
整个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贾府和荣府两个大家族的兴衰史来展示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悲剧。
小说采用了多线叙事的方式,通过丰富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使故事更加丰满、生动。
同时,它还采用了嵌套式的叙事结构,通过插叙、回忆和预示等手法,使故事更加曲折、悬疑。
例如,在第五十五回,作者描写了贾宝玉梦见了自己的前世,以此揭示了他与黛玉的前世情缘,增加了故事的神秘和戏剧性。
其次,人物塑造是《红楼梦》的另一个突出特点。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各具特色。
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的细节,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例如,贾宝玉被描绘为一个多愁善感、情感丰富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
而林黛玉则是一个聪明、敏感、独立的女性形象,她对自己的命运和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怒和绝望,她的形象成为了女性解放的象征。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复杂性,引发了读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最后,意象描写是《红楼梦》的另一个重要特色。
小说中充满了丰富的意象描写,通过对自然景物、物品和人物形象的描绘,使故事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第五十六回,作者通过对黛玉和宝钗的比较描写,以花卉为象征,展示了两个女性形象的不同特点。
黛玉被比喻为“枯木逢春”,象征着她的悲剧命运和无奈;而宝钗则被比喻为“芍药蕊”,象征着她的美丽和坚强。
这种意象描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感染力,也使读者对人物形象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总之,《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写作特色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赏析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赏析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
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延伸阅读红楼梦一共有多少页不同出版社的书有32k、16k等大小不一致,还有绘画版,绣像版,珍藏版等不同规格,况且字号的大小也自然会影响到页数。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红楼梦的异名有哪些红楼梦的异名有《情僧录》、《石头记》、《金陵十二钗》。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的小说。
《红楼梦》是一部颇具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大旨谈情,实录其事”自勉,只按自己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最后一回1、最后一回: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2、梗概:贾政去金陵安葬贾母,闻喜讯回京,于船中写家书时遇宝玉,僧道与之同去,政追不上。
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薛蟠回,誓改前非,香菱被扶正。
薛姨妈以李纨比宝钗,袭人不得已而嫁蒋玉菡。
士隐对雨村说,贾府将来要“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

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特点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1. 塑造细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十分细腻,通过对人物性格、言行举止、思想情感等方面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作者通过对世代、家庭背景等细节的塑造,进一步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层次感和真实性。
2. 刻画多样•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十分丰富多样,包括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等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不同性格、身份、命运的人物相互映衬、交织,形成了文中独特的人物关系网。
3. 真实感•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仅具备了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的真实感,还具有与现实世界相关的真实性。
•通过对人物的丰富描写,赋予了他们丰富的思想情感、独特的命运和生活背景,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
4. 反映社会•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具有强烈的社会反映性,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融入了时代背景和社会风尚。
•通过对不同人物的刻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朽,对现实社会进行了隐喻和批判。
5. 寓意深远•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是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还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反映了人性的复杂性、命运的无常和世间百态,引发读者对人生、爱情、权力等问题的思考。
通过以上几个特点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深受赞赏。
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细腻、多样,具有真实感和社会反映性,同时又蕴含着深远的寓意,使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探索心灵世界•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在于深入探索人物的心灵世界。
•通过对人物内心的独白和思想的描写,展现了他们追求自由、追寻真理、思考人生等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
独特性格刻画•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有着独特鲜明的性格特点。
•作者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与他人相处的方式等进行细致描写,塑造出了贾宝玉的多愁善感、林黛玉的聪慧傲气、王熙凤的机智沉着等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象征与对比•红楼梦人物塑造的艺术中,作者巧妙地利用象征手法和对比方式来丰富人物形象。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物品等细节的描写,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对比,创造了更加生动和形象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的知识点考试总结

红楼梦的知识点考试总结一、文学艺术特点红楼梦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文学艺术方面,这部小说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
1. 婉约的叙事风格红楼梦的叙事风格十分婉约,善于运用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将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以意境遒劲、意象艳丽的语言手法,将人物形象和情节描写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 精致的章回结构红楼梦的章回结构十分精致,清晰地展现了小说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每一回的标题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与情节和人物形象相呼应,整体形成了一幅画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3. 精妙的人物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性格刻画,使得每个人物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作用。
4. 丰富的象征意义红楼梦中充满了丰富的象征意义,作者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得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深刻、有力地展现出来。
这些象征意义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故事结构上,给小说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
二、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性格刻画,使得每个人物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让读者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作用。
以下是红楼梦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形象。
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人公之一,是贾府的少爷。
他有一颗敏感而忧郁的心,喜欢诗词歌赋,对爱情充满憧憬。
他的形象充满了诗意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有一颗敏感而忧郁的心,将自身的遭遇和命运视作命中注定。
她对自己的命运和爱情充满了无奈和忧伤的情感,她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3. 薛宝钗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宝玉的未婚妻。
她具有聪明、睿智和气质的特征,是一个善良而古静的女子,拥有一颗豁达和宽容的心灵。
4. 贾母贾母是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之一,是贾宝玉的奶奶。
红楼梦中的艺术审美

红楼梦中的艺术审美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艺术审美元素。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红楼梦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富有诗意和美感的世界。
本文将从绘画、音乐、建筑以及装饰艺术四个方面,探讨红楼梦中独特的艺术审美。
一、绘画艺术红楼梦中以画境形容景物已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手法。
作品中描述了许多美丽的景色,如草地、花园、湖泊等,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绘画艺术在红楼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给予了作品以独特的艺术审美。
例如,《红楼梦》中常常描绘宝玉在怡红院中欣赏画作的情景,这些画作一方面通过绘画艺术再现了大观园的美景,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和心境。
绘画所展示的美丽景色和人物的表情相得益彰,使整个故事更具艺术感。
二、音乐艺术红楼梦中还融入了音乐艺术的元素。
作为一部以贵族社会为背景的小说,音乐在其中具有重要地位。
音乐不仅是角色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被用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秦可卿等人经常通过演唱、弹奏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音乐艺术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角色的内心世界。
三、建筑艺术红楼梦中的建筑艺术无疑是作品的一大亮点。
大观园、荣府等建筑,以及它们精美的装饰和布局,展现了古代贵族社会独特的建筑审美。
作品中所描绘的建筑不仅通过文字形象地再现了建筑的美感,还通过建筑的布局和装饰,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和个性特点。
例如,大观园被描述为一个富丽堂皇、一应俱全的绝世佳园,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个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象征。
建筑艺术使得作品更加真实可感,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四、装饰艺术红楼梦中的装饰艺术也是艺术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品中所描绘的服饰、首饰等装饰物,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精致和华丽,让人们对古代贵族社会的装饰艺术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作品中描写了众多精美的服饰和首饰,这些装饰品不仅展示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更是对古代装饰艺术的一种传承。
红楼梦知识点

红楼梦知识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描绘了一个荣府的兴衰和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情节、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性思考著称于世。
1. 艺术手法和风格《红楼梦》以其卓越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它以正文和后记结构,通过插叙、倒叙等技巧,自由穿插现实与梦幻,展示了作者对人性、命运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作品中还有大量的诗词、曲谱插入,增加了艺术的韵味和层次。
2. 人物形象《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
贾宝玉是一位温和、聪明但情感丰富的少年,他是小说中的主角之一。
林黛玉则是贾宝玉的表妹,她不拘小节、细腻敏感,被认为是小说中最富有灵性的人物之一。
还有很多其他重要的角色,如王熙凤、薛宝钗、贾母等,他们都是独特而丰满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明显的代表性《红楼梦》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它通过生动的情节、有趣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思考,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品中丰富的文化符号和深入的社会分析使其成为了对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见证。
4. 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文艺作品,它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通过描绘贵族社会的堕落和腐败,以及女性地位的低下,作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引发了对封建家庭和社会价值观的批判。
这种深入的社会思考使《红楼梦》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
5. 研究和影响《红楼梦》是一部被广泛研究和引用的作品。
它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和演变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研究学者还是文学爱好者,在研究和欣赏历史文化时,都离不开《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
总结起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作,融合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塑造了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代表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思考。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对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艺术特点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广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思想内容的奇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思想的最高综合和体现。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在艺术上,它达到了中国小说不可企及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1、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
《红楼梦》是具有高度现实主义的悲剧结构。
全书一百二十回,上半部“备记凤月繁华之盛”,下半部写“树倒猢狲散”的衰败局面,其中第五十四至第五十五回之间是个转折,由喜转悲,由盛转衰,由荣转枯,第五十四回是全书热闹的顶点,第五十五回便开始急转直下。
大体说来,全书按贾府的衰败阶段分为四大段落:第一部分(前5回):序幕。
对于全书有着纲领性作用。
它对全书的主题、主线、副线以及贾府家事、人丁、四大家庭之间的关系和十几个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命运都作过或明或暗的概括。
第二部分(第6~55回):是贾府的全盛时期。
第三部分(第66回~104回):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时期。
第四部分(第105回~120回):是彻底衰落时期。
作为一部博大精深的百万巨著,作者组织了大大小小的故事,描写了无休无止的斗争,在这蔚为大观的历史长廊里,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始末,两者相互穿插交织,是支撑这座艺术大厦的栋梁。
此处每一人物又几乎自成起讫的故事线索,又有如斗拱短柱。
条条线索、错落编织,所以《红楼梦》又有网状形式的艺术结构的美称。
关于《红楼梦》结构的其他说法还有:近代的“四时气象说”(二知道人)、“二十一大段说”(王希廉)、张新之的“三大支说(张新之)以及当代的“波纹结构说”(无名氏)、“立体式建筑说”(周汝昌)、“复叠框架结构说”(曹涛)等。
2、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名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物描写的成功,因为人物是小说的灵魂。
据何绵阶、邢颂恩所著《百二十回<红楼梦>人名索引》统计,在《红楼梦》里,有名姓的人物共七百多人,上至皇妃亲王、公侯太监、夫人小姐、公子士人、世族权豪;下至贫民百姓、丫环村妪、僧侣尼姑、相士医家、市井无赖、艺人门客、三教九流,无所不包,一应具全。
在这些人物中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形象有上百人,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妙玉、史湘云、李纨、香菱、袭人、晴雯、紫鹃、鸳鸯、芳官、尤三姐、王夫人以及贾雨村、贾琏、贾蓉、夏金桂等。
正是这些人物形象的生活言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一步一步地揭示了全书的主题。
限于篇幅原因,人物评析未能展开,只好留待今后更新主页时再做了。
这里请读者一定阅读原著进行全面赏析。
3、丰富多样的文学手法。
(1)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是《红楼梦》描写人物的基本特征。
《红楼梦》描写人物不以奇取胜,而是通过大量的生活细节和人物一般的日常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
在描写人物性格上,中国小说的传统写法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通过人物的生活经历表现人物性格的成熟过程。
这个创造典型的民族特点,就具体作品不同的内容而表现不一样。
《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写人物采取浪漫主义方法,加以夸张、理想化,把人物放在惊心动魄的场景下,显示英雄性格,从描写现实生活的深度上,《水浒传》要比《三国演义》高。
到《金瓶梅》而变,完全通过生活细节,通过人物一般的日常生活,来刻划人物性格。
但《金瓶梅》所写的生细节,欠选择提炼,对描写人物性格不都有意义的,更严重的是,人物性格前后分裂,矛盾不统一,这又大大落在《水浒传》后边。
曹雪芹吸取了《金瓶梅》以来失败的教训,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又继承了前代小说的传统写法,再加上他对诗、词、戏曲、绘画及各种杂艺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描写人物的丰富多彩的方法。
如“闲取乐偶攒金庆寿”,本是贾母想法子学“小家子气”凑钱为凤姐做生日取乐,却从欢声笑语中表现了尤氏与凤姐如何“斗法”,凤姐为了多捞一点,一个人的钱也不放过,连两个“苦瓠子”姨娘的钱也要“拘来咱们乐”,而尤氏操办,既“遍施小惠”,拉拢不少人,自己也捞了一笔。
更有宝玉“遍地纯素”地先去祭奠金钏,然后再回来凑热闹。
这些不仅可以看出人物某些性格,甚至还可以看出人物思想的跃动。
(2)善于在广阔的社会联系中,从不同角度,多侧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最突出的是王熙凤这一形象。
她的性格特征,就是她同贾府内外众多人物的联系中显现出来的。
(3)善于通过对立人物的对比、相类人物的相互映衬来显示人物性格、思想的特点和差异。
如思想倾向不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晴雯和袭人,就是通过她们对同一问题、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的对比,显示她们的对立,黛玉与晴雯,宝钗与袭人,她们的思想倾向有相同的一面,在互相映衬中,其思想性格收到了相益彰之效。
又如许多身分地位大体相同的人物,作者做到了“相犯不犯”,显示出性格的不同。
如贾政与贾赦,邢夫人与王夫人,贾琏与贾珍,尤氏与凤姐、周姨娘与赵姨娘、迎春、探春和惜春,尤二姐与三姐,还有更多的丫头们,管家的婆子们,其性格,思想千差万别,无一雷同。
(4)善于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安插在冲突的漩涡之中,从人物对事件的态度来显示他们各自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
如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对贾政、贾宝玉、贾母、王夫人、林黛玉、薛宝钗以及那些婆子们都有生动的表现,从人物的怒与哭及语言、神态均可看出他们的思想活动和性格特征。
(5)善于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来描写人物的心理,提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如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对黛玉心理活动的描写,是以直接的手法剖析人物的心理;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对黛玉含酸带妒的心理描写,是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影射的语言来表现的;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是通过宝钗、莺儿认宝玉佩带的“通灵宝玉”的描写,以“超以象外”,“不写而写”的空灵活脱的手法,来提示隐藏在人物心理深处的奥秘。
(6)善于创造适合人物思想、气质、性格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的意境来烘托人物的气质和性格。
如黛玉住的潇湘馆,宝钗住的蘅芜院,探春住的秋爽斋,宝玉住的怡红院等对人物都起着烘托作用。
(7)用诗词韵文来表现人物,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
《红楼梦》的诗词韵文,不仅艺术成就很高,更主要的大都符合人物的身分、思想气质和性格特点,成为表现人物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又是小说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同是咏柳絮,薛宝钗表现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雄心”, 林黛玉表现出飘泊亦如人命薄,空遣绻,说风流的悲哀.刘姥姥的酒令是她的本色,薛蟠的酒令表现他的粗俗。
贾宝玉的题对额和《芙蓉诔》,前者表现他初露锋芒,不同流俗;后者表现了他极度悲哀,满腔愤怒。
林黛玉的诗词每一首都是一首凄切的悲歌,而她前后期的诗词,又表现出她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
毫无疑问,《红楼梦》称得上是我国唯一一部真正“文备众体”的小说,书中的诗词曲赋,共计两百多篇,其数量亦为中国章回小说之冠。
相比较而言,书中的曲写得最好,词
次之,诗最差。
就总体而言,书中脍炙人口佳作俯拾即是。
如金陵十二钗的诗词和《红楼梦》曲以及第三回的两首《西江月》,可视为人物写作提纲,尤其是代书中人物拟作的那些诗词,大都富于个性特色,从诗词可以看出人来。
著名的《好了歌》《好了歌注》则是小说主题思想暗示。
(8)《红楼梦》写人的艺术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而最基本的是白描。
鲁迅说《红楼梦》描写人物价值之高,“其要点在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环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4、独具风格的语言文字。
《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诉最高峰。
其基本特色是:
(1)质朴自然。
这是《红楼梦》语言艺术的基本风格。
如柳湘莲对贾宝玉说:“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全石头狮子干净,兴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第六十六回)。
”
(2)富有哲理。
哲理性的语言,具有形象、隽永、隐喻、明喻等物点,是从生活经验中提炼而成的。
这种语言,往往是以一句浅显的成语形式说明抽象的道理,因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
如“外面架子虽未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第二回),“不是东风压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第八十二回)如此等等。
这些言有哲理意味的名言,给人以生活经验和斗争经验的智慧启迪。
(3)对俗谚的改造的运用。
运用俗谚,是话本以来的语言传统,《水浒传》、《金瓶梅》运用俗谚都比较出色。
《红楼梦》则更上一层楼,它创造的改造更加贴切,更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事物的本质。
如“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第六回,刘姥姥语),“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第二十八回宝玉语)等等。
(4)富于情趣。
小说中,最富于情趣的文字,以凤姐最多,其次是宝玉和黛玉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的文字。
如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双敲”便是这类饶有情趣的典型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