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处理
体, 术后敏感广谱抗生 素应用 至少 3个月 ( 静脉 2— 4周后改 为 口服) 。临床症状 出现 的的时 间是作为采取清创 而保 留假 体或是假体取出术 的指 导依据 。多数临 床研究 证 明清创术
一
何更加 合理有效 的治疗 全髋关节 置换 术后感 染是 骨科 医师 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
一
、
假体周 围感染的分类
明确诊断髋 关节假体 周 围感 染后进 一步对 其分 型非 常 重要 , 这有 助 于选择恰 当 的治疗策 略 , 提 高治愈 率 , 重 获无
痛、 稳定 、 功 能 良好 的人 工关 节 。
我 国社 会 人 口逐 渐 老 龄 化 , 其绝对 数字 正逐年增 高 , 因 此 如
二、 人] : 全髋关 节置换术后感 染的治疗 原则
人工关节感染 的治疗 目的是消 除感染 、 解 除疼痛 、 最 大
限度恢复患肢功能 。一旦确定人 T关节感 染 , 选 择具体治疗
方 案 时 必 须 考 虑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 1 ) 感 染 是 表 浅 的还 是 深 部
分别取得 了 9 0 %、 7 1 %、 8 5 %、 5 0 % 的 治疗 成 功率 。 表1 T s u k a y a m a 感 染 分 类 法
( 一) 单纯抗 生素治疗 这种治疗 方式只能 抑制 细菌发 展而 无法彻底 根 除假体 周 围深部 感染 , 其预后 不佳 , 几项多 中心研究 表 明其治 愈率 很深部感染 是不 可取 的。若患 者全身情 况可 耐受 , 应当机
修( 同一 次手术 中取 出感染 的关节 假体 并植 人新 的假体 ) ; 格把握指征 , 根据 具体 情况选择最为合适 的治疗 方案十分 重
要, 因为它直接关 系到预 后 , 若首 次治疗 失败后 再进行 二 次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临床治疗中,不少患者在进行关节置换后会发生术后感染。
术后感染不仅对患者的恢复造成一定的阻碍,同时也会给患者带来延续治疗的痛苦。
有相关报道指出,初次关节置换术后的感染率最高可达16%,需引起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1]。
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就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探讨。
标签: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治疗关节置换对关节髋关节疼痛及髋关节功能障碍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但术后感染则是临床治疗中较为棘手的一类并发症。
临床上需高度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感染问题,并给予患者最准确的诊断及最有效的治疗。
1诊断方法1.1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是较为简单的一项检查手段,其可较快的得到检验结果。
血液学检查分为白细胞计数加分类、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红细胞沉降率(ESR)四项检查法。
但其诊断效力较低。
在诊断检查中,血液学检查结果可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白细胞计数检查。
Di Cesare等在报道中指出,感染与非感染组的白细胞计数并无显著差异[2]。
CRP与ESR诊断也易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当患者自身合并类风湿性关节炎疾病时,则可明显降低CPR与ESR的诊断敏感性。
在IL-6诊断中,研究发现当IL-6在12pg/ml 以上时,其具有最高的诊断效力,其阴性预测值可达到0.98、敏感度也高达0.95。
因此,在血液学检查者,可将IL-6作为术后感染血液学诊断的重点指标。
1.2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术中冰冻切片诊断快速,其是通过对术中疑似感染组织进行切片,而后送检的一类诊断方法。
为了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在每高倍视野中有多于5个中性粒细胞时,则重新选择视野检查并计算;当每高倍视野中有多于10个中性粒细胞时,可考虑切片组织受到细菌感染[3]。
1.3细菌培养细菌培养结果受取材影响,通常情况下,取材共3份,都为炎症反应最重的组织。
只有在检测中,有2处或2处以上可培养出共同菌体时,才可被认为是细菌感染。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样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的治疗方法,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应该吃什么药。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1.根据细菌培养和敏感实验,使用有效抗生素。
如若需重新行关节置换手术,术前需用6~12周抗生素。
2.手术处理早期感染者,应毫不犹豫地施行手术,清除感染血肿,清除感染组织,放置冲洗吸引管,持续冲洗吸引。
如此处理后,常可消除较浅感染,挽救人工关节。
但是感染常累及假体周围组织,假体保留率不足20%。
经上述处理不能控制感染及迟发性感染者,一般都要去除假体和骨水泥。
待感染完全消除后,过1年左右再行关节成形术,也可用截骨术改善患者步态。
*2、预后
本病预后与早诊断早治疗与否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怎么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
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感染”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一、症状与体征假体周围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疼痛,其特点是呈持续性,有“夜间痛”和“静息痛”。
体征除了关节表面广泛压痛外,常伴有关节肿胀、皮温升高及皮肤发红,甚至有窦道形成,但一些低毒性感染、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上述红、肿、热等炎性症状表现并不明显。
另外关节活动度可有不同程度减少。
二、血清学检查常用的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
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对于诊断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意义不大,多数感染病人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并不增高,尤其是低毒性感染或慢性感染。
ESR、CRP以及IL-6对于诊断感染敏感性很高,一般血沉术后3个月、CRP术后3周、IL-6术后3-5天左右恢复正常,如果术后超过上述时间范围,上述炎性指标仍然增高或下降后又再度升高,排除其他影响因素后应高度怀疑手术部位感染。
研究表明,当排除了诸如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全身性疾病或近期外科手术等因素后,ESR >30mm/h及CRP>10mg/L时,它们对于诊断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85%、95%和96%、92%、99%。
Ghanem 等研究得出,ESR的阈值为31mm/h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72.2%,阳性预测值(PPV)为71.5%,阴性预测值(NPV)为94.3%;CRP的阈值为20.5mg/L时,诊断感染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81.0%,PPV为80.5%,NPV为94.2%。
当IL-6≥13pg/ml时,检出感染的阳性预测值为90.9%,当IL≤8pg/ml时,排除感染的阴性预测值为92.1%。
另外降钙素原(PCT)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感染诊断的特异性较高(98%和94%),但敏感性极低(33%和43%)。
因此对于关节假体周围感染,ESR、CRP及IL-6具有较好的筛选价值,而降钙素原及TNF-α只在筛选阳性后才有意义。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诊断
具备下述5项标准中的3项: CRP>10mg/L ESR>30mm/h 关节穿刺细菌培养阳性 术中组织脓样表现 术中细菌培养阳性
张先龙-人工髋关节外科学:从初次置换到翻修
诊断
ESR和CRP对于诊断感染的敏感性较高为 96%,但特异性较低,仅有59%,阴性预测 值为95%-排除感染
之间间隔时间长短
处理
二期翻修
二期翻修的优势: 置入假体时可再次充分清创 如发现仍然存在感染,可再次清创植入占
位器或关节切除成形 迁延不愈的感染病灶可以被切除。
处理
关节切除成形
其他治疗无效的感染(包括抗生素骨水泥 占位器植入)
没有任何重建方法可以挽救感染病例的关 节功能。
处理
关节离断
严重感染威胁患者生命。 因感染而反复翻修手术失败导致软组织和
髋关节置换术后一般是没有疼痛的,如果 出现疼痛,就必须考虑感染的可能性
诊断
Meehan等认为,如果临床证实以下3项中的 1项,可以诊断为感染:
关节液或假体周围组织连续2次或2次以上培 养出同一微生物
假体周围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急性炎症 出现与假体相通的窦道
Clin Infect Dis,2003,36(7)
MRI和CT对于诊断感染没有多少价值
处理
感染的处理方式包括: 抗生素治疗并保留假体 开放清创冲洗,保留假体,更换内衬 取出假体。包括一期翻修置换、二期翻修
置换、关节切除成形、或关节离断术。
处理
在选择处理方案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很多相 关因素,包括:
感染的深度和出现时间 关节周围软组织情况 假体有无松动 致病菌种类 宿主抵抗感染的能力 患者的期望等
引起感染的原因
术中污染 体内他处有感染性病灶。如上呼吸道感染、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翻修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翻修治疗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感染的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收治并处理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6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都进行了翻修手术(一期2例,二期4例)且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7个月,Harris评分术前(37.5±12.3)分,翻修术后平均(77.4±8.6)分。
结论:只要诊断明确,术中合理选择术式,THA术后感染的翻修手术治疗是可以取得满意效果的。
感染是全髖关节置换(THA)术后灾难性的并发症,随着THA手术人数的增多,所遇到的感染例数亦不断增加。
虽然无菌技术的发展,感染率下降到0~4%[1-2],可病例数仍在增加。
2008年10月-2011年12月笔者收治THA术后感染患者6例,分别给予一期或二期翻修,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THA术后感染患者6例,男1例,女5例;年龄53~88岁,平均69.3岁。
6例均有中、重度关节疼痛,主要表现为静息痛,且均为初次THA。
初次置换的诊断:髋关节骨性关节炎2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1例,髋臼发育不良1例。
初次置换到出现症状的时间为(0~13)个月,初次置换到翻修手术的时间为(5~27)个月,2例曾有发热(<38.5 ℃),均无窦道形成。
6例患者感染诊断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关节穿刺液培养、术中探查结果和术中冰冻组织切片检查。
其中5例血WBC均正常,1例WBC轻度增高,6例ESR和CRP均增高。
X线均有不同程度骨膜反应,假体周围骨质吸收,骨密度减低。
关节穿刺液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大肠杆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阴沟杆菌1例。
1.2治疗方法术前依据关节腔穿刺液细菌培养结果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各项检查结果回报,各科室医疗会诊,术前3 d停用抗生素,依据X线选择合适的假体备用。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T A术后疼痛 的感 染诊 断, H 其特 异性 为
10 0 %,但 两 者 都是 非 特 异 性 炎 症 指 标 , 必 须 排 除诸 如类 风 湿 关 节 炎 、 风 、 身 痛 全
放 性皮 肤 损 伤 病灶 、 前有 牙 龈 炎 、 术 甲沟
fm) 认 识 足 近 2 i 的 l 0年 来 研 究 人 工 关 节 度 ,所 以只 有 综 合 临床 表 现 、实 验 室检
感 染 的… 大 进 展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表 查 、 织 病理 学检 查 、 生 物学 和 影 像 学 组 微
能够提供 ’ 个准确的诊断。 1 流行病学 }前随着 刚手术 期采 皮葡萄球菌以及绿脓杆菌等均是菌膜形 检查结果才’ . 1 1
于手术相关感染的预防、 诊断和治疗都应 类细菌。 有时存在厌氧菌 如肠球菌 及消 22 诊 断 目前 , . 对假体感染 的诊断还
成 为 T A 的重 点 。现 就 T H HA术 后 假 体 化 球 菌 等 混合 感 染 。 周 围 感染 的诊 疗进 展 作 _‘ 。 综述 1 危 险 因素 及 病 原 学 没 有 一 项 临床 或 实 验 室 枪 查 在 灵 敏 度 、 对 细 菌所 产 生 的 菌 膜 (atr l i。 特异度 和精 确度 上达 到令人满 意 的程 bcei o ab
见代 宴 用 医 学
21 0 0年 7月 第 2 2卷 综述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 围感染 的诊断与治疗
付有伟 张前法 ,
d i 03 6 /.s. 7 —8 02 1.7 6 o: .9 9jsn1 10 0 . 00 . 4 1 i 6 0 0 【 中图 分 类 号 】 R 8 【 献标 志码 】 C 63 文 【 章编 号 】 17 —8 02 1 )70 3 —3 文 6 100 (0 00 —8 30 . 3 全 髋 关节 置 换 术 ( H 是 目前开 展 1 病 原 学 T A) T A 术后 感染 词’ 于 术 或晚期发生 , H 源 患者有 时在术后功能恢复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及治疗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及治疗【关键词】人工关节1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需综合考虑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并借助实验室和一些特殊检查。
本文就感染诊断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一项1995年的研究显示,冷冻切片是感染的可靠预测方法,应该在组织活检时完成。
Feldman等应用了冷冻切片来确诊翻修手术中的活动感染,该研究采用了每高倍视野10个多形核白细胞的指标,作者们得到了84%的敏感度,99%的特异性,89%的阳性预测值以及98%的阴性预测值。
如果少于5个PMNs/HPF,则很可能不是感染,如果在5个PMNs/HPF到10个PMNs/HPF之间,手术医生需行其他检查加以鉴别。
作者认为术中冷冻切片对诊断感染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1]。
Itasaka[2]对疑似深部感染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试验室检查、X线片、关节穿刺培养及锝-99mMDP镓-67扫描来诊断,他们研究发现: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在感染患者明显升高,而白细胞计数则无明显升高。
在X线片结果中,关节松动的程度与感染无相关性。
关节穿刺抽液培养的准确性83%,敏感性40%,特异性92%;锝-99mMDP扫描准确性79%,敏感性83%,特异性79%,镓-67扫描的准确性96%,敏感性67%,特异性100%。
1996年的一项研究对64名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翻修术前所行的膝关节穿刺进行评估,得出其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均100%。
作者得出结论:在已置换的膝关节中穿刺是诊断感染最有用的方法。
穿刺前抗生素要停用10~14d,以避免对任何敏感菌群的抑制,而且必须应用严格的无菌技术,以防止关节内细菌播散或穿刺被皮肤菌群污染。
除进行有氧的和无氧的细菌培养外,还应常规行细胞计数,细胞计数的升高应增加对感染的怀疑[3]。
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失效病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排除感染。
Williams等[4]对27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疑似深部感染患者,采用关节穿刺抽液培养及组织活检来诊断深部感染,得出结果同翻修术中组织培养结果相比较:关节穿刺抽液培养组准确率%,组织活检组为%。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疗
预防方法包括基本预防、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
中国骨科大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预防指南
基本预防措施
手术操作尽量轻柔、精细,避免静脉内膜损伤;(2)规范使用止血 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常规进行静脉血 栓知识宣教,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做深呼 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多饮水,避免脱水;(6) 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控制血脂等。
诊断
七.病理组织的细菌培养
对假体周围组织进行细菌培养对诊断感染具有较高的特异,一直被视作诊断 假体周围感染的金标准,并且同时可以做药物敏感试验。
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治疗
治疗
(1)单纯抗生素保守治疗
Tsakaysma和se,gawa将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分成四型,I型无症状型, 患者仅在于翻修术中组织培养发现有细菌生长,且至少有两份标本中培 养出相同细菌;II型为早期感染,发生在术后一个月内;IIl型为迟发性 慢性感染;IV型为急性血源性感染。抗生素治疗原则是敏感、足量、足 时。而手术前关节腔穿刺及术中组织培养对于正确选择抗生素是具有重 要意义。细菌培养为阳性的I型感染,单纯应用敏感抗生素静滴注6周, 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用于治疗严重的髋关节疾患,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等。
这种手术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状况并改善生活质量。
但是,在术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是一种不常见但极具破坏性的并发症。
因此,本文将着重讨论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分析术后感染是置换术病人所面临的最常见并发症之一。
据报道,THA术后感染率为0.3%~2.2%。
虽然感染率较低,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感染的缺点是它的严重影响。
感染可以导致关节疼痛、发热和局部红肿、关节松动或脱位、软组织破坏导致假体松动、滑膜炎和感染性关节炎等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通常需要再次手术治疗、长期抗生素治疗和复杂的康复计划。
术后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是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杆菌。
感染来源可以是术前患者自身的细菌、麻醉、手术器械、空气、医护人员、近距离传播和动物等。
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手术时间和手术方式等也与感染风险有关。
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
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关节疼痛、肿胀、红肿、渗出和感染性炎症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
这些指标都可以反映细菌感染,但不足以诊断感染。
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检测到假体无力、肿胀和滑液积聚等问题。
常规射线检查可以检测到骨质疏松、骨质缺损、造影剂渗出和假体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也可以检测到假体周围的组织、肉芽肿和脓肿。
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应该依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根据感染程度、病原体种类和患者的一般情况等。
治疗通常包括早期感染治疗、收治、手术和再置换。
早期感染治疗是指对于有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可疑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
常用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是静脉注射抗生素,如万古霉素、头孢噻肟和阿米卡星等。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治疗Tsukayama根据感染分型制定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Ⅰ型仅术中培养阳性者,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应用6周;Ⅱ型术后早期感染,行清创治疗仅更换衬垫,保留假体;Ⅲ型术后晚期慢性感染需行一期或二期翻修置换;Ⅳ型急性血源性感染行清创治疗保留假体(仅更换衬垫)。
一、清创、保留假体彻底清创、保留假体术对病人的损伤以及术后并发症最小,并且往往可取得较好的功能恢复。
清创保留假体的手术指征是:①感染早期(症状出现4周内),无窦道;②致病菌为对抗菌药物敏感的细菌;③无任何假体松动或骨溶解表现;④病人一般情况较好,具有正常免疫能力。
清创术中取关节液和组织培养,彻底清除炎性肉芽和失活组织,术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全身使用4~6周。
如果满足以上条件,保留假体治疗的术后成功率为82%~100%,否则保留假体的成功率只有14%~68%。
二、一期或二期翻修对于晚期感染、软组织条件差、有窦道形成、假体已松动或有骨溶解、骨破坏的病人需行彻底清创、假体取出、一期或二期翻修术。
二期翻修是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感染的金标准。
二期翻修的原则包括完全取出假体、骨水泥及所有可包含致病菌的坏死组织以及失活组织,植入抗菌药物骨水泥间隔器。
术后全身性应用抗菌药物6~12周,停用抗菌药物4周后,反复关节腔穿刺培养阴性,ESR和CRP恢复正常值后,可认为感染治愈,可进行二期翻修置换术,其根治感染的成功率大于90%。
此外,二期翻修允许应用异体植骨,这对于处理感染造成的骨缺损非常重要。
然而,一期翻修也有如病人总住院时间短、功能恢复更快、治疗费用更低等优势。
如满足软组织条件好、没有严重的并存疾病和并发症、病原菌不是难治的微生物等条件,一期翻修的成功率也可达86%~100%。
对于治疗无效的持续感染、严重骨质缺损难以再安放假体、病人条件限制再次手术及多次重建失败者,为了控制感染可考虑行关节切除、融合甚至截肢术。
抗生素骨水泥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应用
7月5日15时在联合腰麻下行全髋关节假 体取出+抗生素骨水泥植入术
实施的手术
髋关节切除成形术
在移除假体后间隔期内行临时固定。
抗生素骨水泥假体
缺点:肢体缩短和髋关节周围软组 织挛缩,二期手术时软组织平衡困 难,不能达到适合的组织张力,且 在手术间隔期间下肢为连枷肢,功 能受到极大限制。
不能激发有效的免疫应 激反应也是导致感染的 一个关键因素。
感染的诊断
◆感染的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是患髋休息痛与渗液 。
◆X线显示透光线、局限性溶 骨破坏及骨膜成骨对诊断感 染很有价值。
致病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大肠杆菌和溶血链球菌等
伤口的细菌培养
术中因素
手术持续时间和损伤程度 手术中的无菌水平 应用抗生素情况 术中输血情况 术终培养结果
预防压疮和便秘?
保持床单位的清洁、干燥,卧于气垫床,骨突部位, 用美皮康保护,左足跟戴脚手圈,使其卧位舒适,经 常按摩骨突部。
加强饮食补充营养可减少发生压疮的危险 。
鼓励病人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 。 定时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预防便秘。
功能锻炼
• 在床上双手拉住拉环,借助手臂的 指导患者做开始踝关节的背伸、趾屈、
摄片比较
血常规比较
术后
健康教育 功能锻炼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术后康复做准备
术后应该怎样护理?
预防肺部并发症
术后3—5天给半坐卧位,定时帮助病人翻身拍背,并鼓励病 人作深呼吸和咳嗽咳痰,鼓励多饮开水,预防肺部感染。
体位的护理
将患肢置于外展30°中立位, 行丁字鞋固定。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标签:髋关节;置换术;感染自从Charnley进行第1例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术后感染就始终是该手术最严重并发症,尽管随着外科手术不断进展,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不断完善,但术后感染仍是毁灭性的,它仍是临床医师必需面对的巨大挑战。
Mehra等[1]观察到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深部感染率是1%~2%。
Phillips等[2]在对15年中的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回顾性研究中,深部感染发病率为0.57%,其中29%是术后3个月以内被发现,35%是3个月~1年被发现,36%是1年以后被发现。
1致病菌最常引起感染的微生物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链球菌[2]。
近年来关节置换后感染假体周围分离出MRSA菌株越来越普遍,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也表现出多重耐药性[3]。
2感染途径引起感染可归纳为以下三种途径:生物材料或周围组织的直接污染;痈疽感染的扩散传播;血源性污染[4]。
3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诊断的金标准是术中组织培养[5]。
对于典型感染病例,Alexabder诊断标准为,当有和关节相通的瘘管即可诊断关节感染,或存在以下证据中至少两条时也可诊断感染:①术前关节液或术中组织标本经细菌培养阳性;②在组织标本中嗜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③临床、实验室和放射影像支持感染[6]。
诊断症状不明显的假体周围感染比较困难,可能临床表现只是轻微的疼痛[7],红细胞沉降率、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血白细胞计数通常用于诊断假体周围感染。
但是这些证据在区分感染和无菌性假体松动或机械性假体松动之间不存在特异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感染的检测方法来提供依据[8]。
Cesare等[9]认为血清白细胞介素-6用来诊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其水平和感染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Sadiq等[10]进行的组织芯活检技术提供病原体的耐药性,并且可以在关节替换阶段为制备最合适的抗生素骨水泥提供支持。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预防与治疗李凤文【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方法 .方法2005年3月1日至2009年12月共收治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4例,女4例,年龄24~75岁,平均53.75岁.术前及术中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8例患者单纯行抗生素治疗2例,清创加抗生素治疗2例,假体取出1例,一期假体置换2例,二期假体置换1例.结果患者髋关节评分平均提高37.6分(Harris评分),经随访无一例感染患者复发.结论正确诊断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的假体周围感染,采用彻底清创和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进行一期或二期全髋关节翻修术,可以治疗假体周围感染,改善患肢关节功能.【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6(014)028【总页数】2页(P124-125)【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感染;治疗【作者】李凤文【作者单位】辽宁省凌源市中心医院骨科,辽宁凌源12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7.3假体周围感染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治疗上非常棘手,后果严重,导致假体置换手术的失败,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因此,如何对人工关节感染做出及时的诊断及治疗,仍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1 一般资料:本院自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共收治8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
男4例,女4例,年龄24~75岁,平均53.75岁,术前及术中均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术后发生感染时间:最短2周,最长6个月。
1.2 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进行白细胞分类及计数、血沉及C反应蛋白动态检测,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液及引流物培养及药敏试验,放射性核素扫描,术中进一步判断深筋膜及软组有无窦道水肿存在,术中对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多处取材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综合和项指标后进行诊断。
1.3 治疗方法:8例患者中,单行全身抗生素治疗2例;抗生素治疗加彻底清创保留假体2例;抗生素加彻底清创同时取出假体1例;一期置换2例;二期置换1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感染的措施
• 术 后 预 防: 预防褥疮 预防血肿 皮肤愈合不良渗液谨慎对待 防止血源性感染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红: •肿: •热:体温升高(急性)或轻微低热(慢性) •痛:重要症状 — 休息或主被动活动均存在,负重 加重 •功能障碍 髋关节位置深,部分为亚急性、低毒力细菌感染, 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均轻微,需多重证据确诊。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诊断标准
• • • • • • 高危易患人群应高度怀疑术后有无感染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ESR、CRP) 关节穿刺液、引流液培养 影像学检查 术中对多处进行组织培养、冰冻切片检查 全面综合分析
Garvin et al.JBJS 77A,1995 Younger et al.JBJS 80A,1998
诊 断
影像学检查
• 假体周围透亮区出现>2mm,假体移位下沉 • 有反应性新骨生成,或骨膜反应 • 骨质疏松表现
• 虫蚀样骨溶解
影像学检查
• 感染早期X线常无特异性表现
• 当有窦道存在时,可造影检查
• 必要时CT或MRI可帮助诊断,如对周围组
织的水肿或炎性侵犯范围,死腔大小,有 无关节腔液体及窦道
• CRP更敏感有效及时,炎症吸收后,下降快。
• ESR下降相对较慢。
诊 断
ESR的监测
• ESR升高对诊断感染有较高可靠性 • 超过85%的感染性关节ESR升高,平均为80mm Lachiewicz et al (JBJS 1996) • 正常关节置换术后,ESR在术后6天内可达到64 mm ,并不代表发生感染 • ESR升高应排除其他影响因素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 诊断及处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
对病人来说是灾难性的: 手术失败 患者残疾 甚至危及生命 对每一个骨科医师来说都是最不想遇到、最头痛的事
• 感染潜在诱发因素:
较大的异物埋入体内 伤口内留有较大的死腔 关节的活动性 患者年老体弱伴有其他疾病
• 感染难以根治原因:
细菌存在并生长于金属植入物表面的生物膜中 细菌被阻隔于机体的防御系统之外 抗生素无法作用 假体存在,感染灶很难清除
临床表现与诊断
诊 断 标 准
• 存在与关节相通的伤口或窦道 • 关节疼痛伴全身感染表现,关节腔穿刺液为脓性 • 以下检查中至少三项结果阳性:
血沉、 C反应蛋白、 关节腔穿刺、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假体周围或假体表面组织的细菌培养
赵建宁等,医学研究生学报 2002 15(3)
诊 断
白细胞分类及计数的意义
预防感染的措施
•术 前 预 防:去除其他部位感染灶 缩短术前在院时间降低院内感染 术前预防性抗生素 全身评估:类风湿、糖尿病、免疫抑制、 老年 、 肥胖 局部评估:牛皮癣皮损、局部手术史、感 染史、局部瘢痕
预防感染的措施
• 围手术期预防:严格手术室环境 皮肤切口贴膜 手术操作轻柔 双层手套 良好引流 尽早拔除导尿管
感染的微生物类型
• 真菌性感染: 少见,常发生于免疫力降低的患者(接 受化疗或AIDS患者)
• 病毒性感染: 一般预后较好,通常不需外科治疗
感染相关因素
• 全身因素:
存在感染病灶或处于感染状态
类风湿性关节炎 糖尿病
营养不良
低免疫球蛋白血症 癌症化疗 既往有结核病史或肺部感染病史 长期口服激素等
感染相关因素
诊 断
关节穿刺液或引流液培养 • 有较高的诊断意义 • 显微镜观察穿刺液—脓细胞出现 • 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结果,假阴性
• 术中运用长针头对关节液穿刺
关节穿刺液或引流液培养
• 排除标本污染情况
• 可对标本进行细菌染色方法来提高敏感性
• PCR技术可以检测到极微量的细菌DNA
诊 断
术中观察及组织切片病理
• 区分局部反应性充血,如手术,创伤,对假体的反应 • 不同核素扫描有不同的特性
临床症状和体征
阴性
ESR/CRP 正常 有一项升高 关节腔穿刺 均正常
阳性
ESR/CRP 有一项或两项升高 关节腔穿刺 阳性 存在 感染 阴性 感染可能性小
感染可 能性小 阳性
阴性 冰冻切片 阳性
冰冻切片 阳性 感染 阴性
THA后感染人数上升的趋势
• 关节置换病人的绝对数量增加
• 全髋关节翻修病人的增加 (初次感染率:0.6%—1%; 翻修术感染率3.5%)
感染的微生物类型
• 细菌性感染: 革兰氏阳性菌 为主
大部分感染由革兰阳性细菌引起,急性感染常见金
黄色葡萄球菌,晚期感染多由非致病菌或低毒力菌所致如 表皮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 革兰阴性的感染常见于血源性感染,尤其是源于泌 尿道的感染; 混合性感染一般见于窦道开放后,由一种或多种附 加细菌造成的重复感染
局部因素: 髋部创伤病史 髋部手术病史
术中局部软组织损伤重 局部皮肤疾病 术后引流不彻底、局部血肿形成
感染相关因素
• 其他因素: 术前住院时间过长 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 既往曾行腹部手术,并发或未并发感染 泌尿道感染
不同疾病术后感染率不同
骨性关节炎 0.3%
类风湿关节炎 1.2% 牛皮癣 5.5% 糖尿病 5.6% 泌尿系疾病 6.2%
可能感染
Haninec P et al. Acta Chir Plast,2001,43(3)
鉴别诊断
浅层感染与深层感染的鉴别 • 关节肿胀程度,关节活动度及主动、被动 活动时疼痛情况 • 术中深筋膜完整性的判断
• 窦道造影有无和关节腔相通
• 当出现特征性X线表现时可鉴别
鉴别诊断
感染性松动与无菌性松动的鉴别
• • • • • 对诊断假体感染敏感性20%,特异性96% 急性感染期升高,并会出现幼稚性中粒 隐性感染常常并不升高 有时存在白细胞分类及计数下降的现象 抗生素应用的影响
诊 断
ESR、CRP意义
• 阳性标准 ESR>30mm/h CRP>10mg/L • 均为非特异性标志 • 动态观察可反应治疗的阶段性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 • 联合血常规检查可明显提高对感染的诊断率
• 有无脓液,坏死组织
• 深筋膜的完整性 • 关节液的观察 • 周围软组织状况 • 肉芽组织及滑膜组织的病理检查 • 术中取材的培养或组织冰冻切片可做为金标准(确诊)
诊 断
放射性核素检查
• 可早期诊断有较高的敏感率89%-100%
• 可鉴定感染性松动或无菌性松动
• 炎症区白细胞摄取放射性核素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