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说明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复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2、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和答题规范。
二:教学重点:
掌握说明文的基础文体知识,了解中考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及命题方向。
三:教学难点:
掌握说明文的答题技巧和规范。
四:教学方法
以例点拨、讲练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学过《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大自然的语言》等一系列文章,这些课文属于什么体裁?(生答说明文)语文中考时,说明文是中考必考的一个体裁,今天我们就来做说明文阅读专项复习。
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
先由学生归纳发言,再总结
1、说明文的概念;
2、说明文的分类;
3、说明顺序;
4、说明文的结构方式;
5、说明方法;
6、说明文语言特点
三、说明文常见考点
1 、说明的(定义)内容(对象)的整体理解,主要信息的提炼概括。
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3、说明结构及其顺序的理解和把握。
4、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辨别与分析。
5、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或生动性的把握,对关键词、句的辨析。
6、对所涉及的科学、生活现象的阐述与解说。
四、重难点突破
1、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
﹙1﹚总分式:包括“总(概说) --分(具体)、分--总、总--
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2、说明对象、说明内容
(1)方法归纳
明确说明对象,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
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事理性说明文可以指出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__的__
(2)真题演练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中国石拱桥》和《大自然的语言》这两篇文章的说明对象分别什么?﹙学生回答﹚
明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说明事物,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
3、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年代:古→今;季节:春→冬;……
(程序顺序:先后安排,如“烧开水的过程”等)
举例分析:
旅人桥(282年)→赵州桥(605年)→卢沟桥(1189年)→长虹大桥(1961年)(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举例分析:介绍三人:东坡(中)→鲁直(左)→佛印(右)(空间顺序)
右边、往上、眼前、左右两边、左边、外面、屋顶上……;往……走去、出了、来到、一进去、出了、路过、从……爬上去,走近、从……(空间顺序)
船头坐三人→东坡—鲁直—佛印(概括→具体)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等。
4、常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摹状貌
(1)、掌握说明方法的标志性语言
举例子:例如、比如、据说、譬如……
列数据: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
分类别:一类(种)……一类(种)……
作比较:也、而、相对于、较……
下定义:科学、完整,判断句
打比方: 像、仿佛……
(2)、说明方法的作用
作比较:能够更加突出强调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下定义:能够科学地、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和认识。
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打比方: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列数字:能把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得更准确无误,令读者更信服。
5、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典型试题:
限制性词语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如:更、大约、估计、常常、估计、大约、也许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科学的特点。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
“在经历生成、运移、储集后,石油一般分布在近地表的范围内。”一句中“一般”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一般”一词指的是普遍情况,说明吊脚楼大多依山而建,成群罗分布的情况,删去后就不能准确说明,表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方法归类
①、表态:不能删。
②、定性(什么上的限制)+(替换法)解词或解释句子。
③、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④、 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
演练:“甲型H1N1流感很可能过了夏天就没事了。”这句中“很”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因为用:“很”修饰“可能”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大,如果删去后则表明只是一般性可能,不如“很可能”准确。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和学生一起回顾这节课所学的说明文基本知识以及答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