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育种

合集下载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方法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方法菌种选育Loremreferentibus(英语:Strain selection 日语:ひずみの选択法语:la sélection des souches 俄语:Штаммвыбор 德语:Stammselektion )微生物菌种是决定发酵产品的工业价值以及发酵工程成败的关键,只有具备良好的菌种基础,才能通过改进发酵工艺和设备以获得理想的发酵产品。

菌种用途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自然选育自然选育的菌种来源于自然界、菌种保藏机构或生产过程,从自然界中选育菌种的过程较为复杂,而从生产过程或菌种保藏机构得到菌种的自然选育过程较为简单。

自然选育的步骤主要是:采样,增长培养,培养分离和筛选等。

采样筛选的菌种采集的对象以土壤为主,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和某些水域等。

土壤是微生物的汇集地,从土壤中几乎可以分离到任何所需的微生物,故土壤往往是首选的采集目标。

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代谢类型与生长环境有很大关系。

富集培养由于采集样品中各种微生物数量有很大差异,若估计到要分离的菌种数量不多时,就要人为增加分离的概率,增加该菌种的数量,称为富集培养。

纯种培养尽管通过增长培养的效果很好,但是得到的微生物还是处于混杂状态,因为样品中本身含有许多种类的微生物。

所以,为了取得所需的微生物纯种,增殖培养后必须进行分离。

平板分离法由接种环以无菌操作沾取少许待分离的材料,在无菌平板表面进行平行划线、扇形划线或其他形式的连续划线,微生物细胞数量将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并逐步分散开来。

如果划线适宜的话,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经培养后,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单菌落。

分离方法有三种:即划线分离法、稀释法和组织分离法。

稀释分离法在溶液中再加入溶剂使溶液的浓度变小。

亦指加溶剂于溶液中以减小溶液浓度的过程。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分数=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分数生产能力考察初筛一般通过平板稀释法获得单个菌落,然后对各个菌落进行有关性状的初步测定,从中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落。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保藏--诱变育种

微生物菌种的选育和保藏--诱变育种

四、诱变育种
2 诱变育种基本过程 ➢诱变处理: ➢诱变剂的处理方式: ✔单因子处理:采用单一诱变剂处理出发菌株; ✔复合因子处理:两种以上诱变因子共同诱发菌体突变,包括①两种或多种 诱变剂先后使用;②同一种诱变剂的重复使用;③两种或多种诱变剂的同时使用。 ➢诱变剂的处理方法: ✔直接处理方法:将菌悬液用物理、化学因子处理,然后涂平板分离突变株; ✔生长过程处理法:适用于诱变作用强而杀菌率较低的诱变剂,或在分裂过 程中只对DNA起作用的诱变剂,如NTG、LiCl、 秋水仙碱等;方法:可将诱变剂 加入培养基后涂平板;或先把培养基制成平板,将一定浓度的诱变剂和菌体加入平 板; 或摇瓶振荡培养处理;
四、诱变育种
2 诱变育种基本过程 ➢ 制备单孢子(或单细胞)悬液: ➢ 目的:获得单孢子(或单细胞)均匀的悬液;
➢ 原因: 分散状态的细胞可以均匀地接触诱变剂,又可避免长出不纯菌落;
➢ 方法:✔菌龄:对数期细胞、刚成熟的孢子母菌细胞悬浮液的浓度为106个/mL、
四、诱变育种
2 诱变育种基本过程 ➢ 突变株的分离与筛选: ➢ 筛选方案:
➢ 筛选方法: ✔初筛:a.随机筛选:也称摇瓶筛选;随机挑选的平板菌落进行摇瓶筛选; b.平板菌落预筛:在培养皿上诱变后从试样检出突变体的一种
琼脂平板筛选法,有纸片培养显色法、透明圈法、琼脂块培养法等; ✔复筛:对突变株的生产性能作比较精确的定量测定工作,代表方法:琼脂
放线 菌或细菌的浓度为108个/ mL左右;
✔菌悬液配制方法:离心洗涤前培养物,用冷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制备菌悬 液,放在盛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振荡10min,令其分散,用无菌脱脂棉或滤纸过滤。 通过菌体计数,调整菌悬液的浓度供诱变处理。
四、诱变育种
2 诱变育种基本过程 ➢ 诱变处理: ➢ 诱变剂种类的选择: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 ✔物理诱变剂:紫外线、χ射线、γ射线、等离子、快中子、ɑ射线、β射线、 超声波等; ✔化学诱变剂: 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 最适诱变剂量选择: ✔诱变剂剂量表示方式:a.UV的剂量指强度与作用时间的乘积; b.化学诱变剂剂量:诱变剂的浓度和作用 时间的乘 积来表示; c.在育种实践中,常以杀菌率来作诱变剂 的相对剂量; ✔最适诱变剂量确定:a.依据:最适剂量应该使所希望得到的突变株在存活 群体中占有最大的比例; b.方法:通过比较剂量--存活率曲线和剂量-

微生物遗传育种的 第三章——菌种的分离筛选

微生物遗传育种的   第三章——菌种的分离筛选

第三章菌种的分离筛选● 1.菌种来源● 2.分离方法● 3.菌种保藏● 4. 菌种复壮典型的微生物新种分离筛选过程第一节菌种来源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国内主要菌种保藏机构:●AS—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CMCC—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VCC—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IA—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IANP—华北制药厂抗菌素研究所●ID—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防治研究所、●CAMS—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研究所●IFFI—轻工业部食品发酵工业科学研究所等。

国外主要的菌种保藏机构●ATCC—美国标准菌种收藏所●NIH—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RRL—美国农业部北方开发利用研究所●CMI—英联邦真菌研究所,CSH—美国冷泉港实验室●IAM—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微生物研究所,IFO—日本大阪发酵研究所,KCC—日本科研化学有限公司,●NCTC—英国国立标准菌种收藏所●WB—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细菌学系等。

2.由自然界(土样、水、动植物体等)采集样品,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不可培养微生物是指目前尚不能实现人工培养的微生物。

原因可能为尚不了解该类微生物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需要的理化环境。

目前人类认识和培养的微生物还不到其存在种类的1%。

3.从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

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产生菌等。

采样过程(一)从土壤中采样要考虑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通气状况、酸碱度和植被状况、地理条件和季节条件。

用采样铲采集5-25cm(北方干燥的土壤,采集10-30cm)土样10-25g,装入事先准备好的塑料袋内扎好,并编号,记录采集地点、土壤质地、植被名称、采集时间等。

土样采集后要尽快分离,否则可取3-4g撒到事先准备好的选择性培养基试管斜面,避免菌株因不能及时分离而死亡。

根据微生物生理特点采样1.根据微生物营养类型采样(1)微生物的营养要求和代谢类型与其生长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森林土壤富含纤维素,可分离纤维素酶产生菌;肉类加工厂附近和饭店排水沟的污水、污泥中,能分离到蛋白酶和脂肪酶产生菌;面粉加工厂、糕点厂、酒厂及淀粉加工厂等,容易分离到产生淀粉酶和糖化酶的菌株;从果园土和腐烂的柑橘、草莓及山芋中,容易分离到果胶酶产生菌。

微生物育种方法

微生物育种方法

微生物育种方法微生物育种是一种利用分离出的优良微生物株进行大规模培养、繁殖、筛选、改良和利用的技术。

其目的是生产高质量的微生物制品,应用于医药、农业、食品等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一、微生物分离微生物育种的第一步是从样品中分离微生物。

样品可以是土壤、水、发酵物、动植物、人体等。

分离出的纯培养菌株需要为我们育种提供基础。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营养平板法、液体培养法、罐培养法、过滤法等。

营养平板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将样品溶于适当的缓冲液中,均匀涂于富含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在约37°C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选出菌落形状、大小、颜色等有特色的菌株。

二、微生物培养分离出的微生物菌株需要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和繁殖。

不同的菌株需要不同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成分、氧气含量等。

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有营养琼脂、液体培养基、浅层培养、胶粒培养和凝胶孔板培养等。

营养琼脂是最常用的培养基,也是最常见的固体培养基。

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菌株需要定期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中,以保证其生长条件的稳定性和细胞数量的增加。

三、微生物筛选微生物筛选是微生物育种的重要步骤之一。

它是对分离出的微生物群体进行系统培养和筛选,从中选择出具有优异特性的微生物株。

微生物的筛选通常从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代谢产物特性、生长特性、抗性或附着能力、产酶能力等方面入手。

产酶能力是筛选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四、微生物改良微生物改良指的是改变微生物的某些性状以达到特殊目的的一系列技术。

改良常用的方法有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突变体筛选和重组DNA技术等。

其中自然选择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选择压力,如环境温度、氧气含量、营养物质等条件变化,在自然界中选择出更适应生存的微生物株。

人工选择法则是对微生物进行人工操作,在特定条件下选择出具有特点的微生物株。

突变体筛选则是通过化学物质、物理方法或基因突变剂等诱导产生微生物中的随机变异,筛选出想要的突变体。

微生物菌种分离__筛选与育种

微生物菌种分离__筛选与育种

3.1 细菌的杂交育种
细菌的杂交可以通过细菌接合、F因子转导、 R因子转移、转化和转导等方法促使基因重组。
3.2 放线菌的杂交育种
放线菌的杂交包括混合培养法、平 板杂交法和玻璃纸转移法三种:
金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和新生霉 素等抗生素产生菌的杂交育种中,都 有成功的报道。
3.3 霉菌的杂交育种
1.准性生殖 准性生殖是指真菌不通过有性生殖
融合后的原生质体具有生物活性, 但由于缺少细胞壁,不是正常的细胞, 不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所以要涂 布在高渗培养基上令其再生。可以增 加高渗培养基的渗透压或添加蔗糖来 增加再生率。
3) 融合子的检出
融合子是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检出, 即通过两个遗传标记互补确定的,如 利用营养缺陷型互补,在基本培养基 上识别融合子。
2.3 突变菌株的筛选
诱变后,正向突变的菌株通常较少,菌 种性能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异,如营 养、抗性、代谢、形态、生长繁殖和温度 等。这些变异菌种可用各种方法筛选。
通过初筛和复筛后,还要经过发酵条件 优化研究,确定最佳发酵条件,使高产菌 株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1).营养缺陷型突变菌株的筛选
一般来说,优良的生产菌种应该 具备如下的基本特性:
①具有在较短的发酵周期内产生大量发 酵产物的能力。
②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产生与目标 产品性质相近的副产物及其他产物。
③生长繁殖能力强,生长速率快。
④能够高效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 ⑤有广泛利用不同来源原材料的能力,
并对发酵原料成分波动敏感性较小。 ⑥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
自然选育是一种简单易行的选育方 法。但是自然选育的效率低,因此经 常与其它育种方法交替使用,以提高 育种效率。
自然选育程序: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

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

功能微生物(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培养与选育22100934 程雅楠摘要:以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为目标,通过培养基制备及灭菌、菌种的分离筛选与纯化、菌种的鉴定、培养条件的优化以及淀粉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等五个过程,并测定了诱变后菌株的16s序列,初步掌握了对某菌种进行筛选、选育及诱变的必需步骤。

关键词:产淀粉酶细菌筛选选育诱变育种淀粉酶是最早用于工业生产并且迄今仍是用途最广、产量最大的酶制剂产品之一,为了提高淀粉酶的生产水平,首先通过淀粉培养基从土壤中筛选出产淀粉酶的活性菌株,对菌株初步鉴定后进行紫外线诱变,筛选出产量高、性状优良的突变菌株。

淀粉酶主要来源于植物和微生物,并通过发酵完成生产,因此筛选出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菌是淀粉酶生产的尤为重要。

此次试验试图从土壤中分离出产淀粉酶的细菌,通过紫外线诱变育种等条件优化来得到高产、稳定的淀粉酶产生菌株。

以达到加深对菌种选育的认识、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初步纯化淀粉酶的方法的实验目的。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1.1.1 来源:南师大北区教学楼附近的土壤。

1.1..2培养基:淀粉培养基的配制①固体培养基膏 3g/L,蛋白胨 10g/L,NaCl 5g/L,可溶性淀粉2g/L,琼脂 20g/L,pH7.0~7.2。

②液体培养基:牛肉膏 3g/L,蛋白胨 10g/L,NaCl 5g/L,可溶性淀粉2g/L,琼脂 20g/L,pH7.0~7.2。

优化条件培养基配制:①淀粉3g/L,蛋白胨 10g/L,K2HPO4 1.5g,MgSO4·7H2O 1.5g, pH 4.0 。

②淀粉3g/L,蛋白胨 10g/L, K2HPO4 1.5g,MgSO4·7H2O 1.5g, pH 7.2 。

碳源培养基:①淀粉 3g,蛋白胨 10g,K2HPO4 1.5g,MgSO4·7H2O 1.5g,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微生物的菌种选育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⑴遗传性状稳定⑵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⑶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⑷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⑸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并且有利于产物分离⑹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⑺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⑻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以及降低能耗一、从自然界获得新菌种的步骤分离微生物新种的具体步骤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纯化、性能测定。

采样菜园和耕作层土壤是有机质较多的土层,常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果园数根土层中,酵母菌含量较高;动植物残体及霉腐土层中,分布着较多的霉菌。

豆科植物根系土中,往往存在根瘤菌;河流湖泊的淤泥中能分离到产甲烷菌;油田和炼油厂周围土层中常见分解石油的微生物等。

各种水体也是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重要来源,许多具有光合作用能力的微生物以及兼性或专性厌氧微生物都能从各种水体中筛选得到。

增殖才采集的样品中,一般待分离的菌种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为提高分离的效率,常以投其所好和取其所抗的原则在培养基中添加特殊的养分或抗菌物质,使所需菌种的数量相对增加,这种方法称为增殖培养或富集培养。

纯化常用的菌种纯化方法很多,大体可将它们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较粗放,一般只能达到“菌落纯”的水平,从“种”的水平来说是纯的,其方法有划线分离法,涂布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

另一层次是较为精细的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它可达到细胞纯即“菌株纯”的水平。

具体操作方法很多,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培养皿或凹玻片等分离小室进行细胞分离。

也可以利用复杂的显微镜操作装置进行单细胞挑取。

性能测定菌种性能测定包括菌株的毒性试验和生产性能测定。

二、基因突变和微生物菌种选育基因是在生物体内具有自主复制能力的遗传功能单位,是一个具有特定核苷酸顺序的核酸片段,每个基因约有1000个碱基对。

基因是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部核酸序列(通常是指DNA序列)。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1. 自然选育法呀,就好像在一大群微生物里挑选出最厉害的那个“冠军”!比如从一堆野生酵母中选出发酵能力超强的那株。

2. 诱变育种呢,就如同给微生物来一场刺激的冒险,让它们发生奇妙变化!像用紫外线照射细菌,说不定就会产生新特性呢。

3. 杂交育种啊,不就像是让微生物们来一场“联姻”,结合各自的优点!就像把两种优良的霉菌进行杂交。

4. 基因工程育种,哇哦,这简直是在微生物的世界里进行高端定制呀!好比给微生物植入特定的基因,让它拥有我们想要的功能。

5.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这就像是让微生物们打破隔阂,融合出全新的强大个体!比如把两种不同的杆菌的原生质体融合在一起。

6. 代谢控制育种,这不就是巧妙地控制微生物的代谢路径嘛,让它们乖乖听话!像引导微生物更多地产生我们需要的产物。

7. 分子育种,这可是深入到分子层面的神奇操作呀,能塑造出独特的微生物!比如通过分子手段对微生物进行精准改造。

8. 高通量筛选育种,就好像在茫茫人海中快速找到那个最合适的微生物!像是从大量的微生物样本中迅速筛选出目标。

9. 组合育种,这不就是把各种方法组合起来,发挥出最大效果嘛!就如同给微生物来一套全方位的提升策略。

10. 适应性进化育种,这简直是让微生物在环境中不断成长和进化呀!好比让微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逐渐变得更强大。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五种菌种选育的方法

五种菌种选育的方法

五种菌种选育的方法1. 筛选优良菌株:通过对菌种进行筛选,选出具有较高产量、快速生长、稳定性等良好性状的菌株。

可以通过观察菌株的形态特征、生长速度以及产物产量等指标进行初步筛选。

2. 交配选育:将具有不同有益特征的两个菌株进行交配,产生具有更优秀性状的杂种,进一步提高菌种的产量和品质。

3. 基因工程改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菌株的基因进行修改和调整,强化其有益性状,例如提高产量、耐逆性或产物纯度。

4. 微生物育种:利用微生物的自然变异、诱变或基因重组等方法,通过筛选和选育,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5. 隔离培养:从自然环境或特定寄主体内分离出有良好性状的菌株,单独培养并进行繁殖,以保持其稳定性和纯度。

6. 高通量筛选:利用高通量技术,如高通量测序、高通量筛选装置等,对大量菌株进行快速筛选和检测,以选取具有优良性状的菌株。

7. 环境适应培养:通过将菌株暴露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不同温度、盐度、pH值等,挑选出能适应多种环境的菌株,提高其应用广泛性和稳定性。

8. 选择性培养基:根据特定的性状需求,调配选择性培养基,利用特定生理功能或代谢产物的需求,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菌株。

9. 抗菌素筛选:利用抗菌素对菌株进行筛选,选择出对某种特定抗菌素敏感或耐药的菌株,为后续应用提供基础。

10. 应激培养:通过暴露菌株于适宜剂量的外界应激因子,如氧化应激、低温应激等,筛选出对应激因子具有较高耐受能力的菌株。

11. 连续培养:通过在连续培养系统中进行菌株的增殖和筛选,选出适应此种培养方式的优良菌株。

12. 自动化选育:利用自动化系统对菌株进行快速筛选、监控和评价,提高选育效率和可控性。

13. 发酵条件优化:通过改变发酵条件中的温度、pH值、气体供应等参数,优化菌株的生长和产物产量,提高其应用效果。

14. 组合选育:将具有不同优势特征的菌株进行组合,形成互补优势,从而提高整体产量和产品品质。

15. 代谢工程优化:通过调整和改变菌株的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分布,来增强产物的产量和纯度。

微生物育种的相关筛选的方法及其重要价值

微生物育种的相关筛选的方法及其重要价值

微生物育种的相关筛选的方法及其重要价值微生物育种是通过选择和培育具有特定性状的微生物菌株,以满足特定需求或发展新的工业功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筛选方法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育种中常用的筛选方法,并探讨其重要价值。

一、筛选方法1.传统筛选方法:传统筛选方法是指基于微生物生长、代谢、生理特征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的筛选。

常见的传统筛选方法包括菌落形态分析、生理生化检测、生产物质分析等。

这些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适用于分离和鉴定微生物菌株。

2.高通量筛选方法:高通量筛选方法利用自动化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对大量样品的快速筛选。

常见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包括微孔板筛选、微阵列技术、流式细胞术等。

这些方法能够高效地筛选出具有特定产物或特定代谢能力的菌株,并加速微生物育种的进程。

3.分子筛选方法:分子筛选方法基于微生物的遗传信息,通过检测特定基因或基因群的表达和变异情况,实现对菌株的筛选。

常见的分子筛选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能够准确地鉴定菌株,并筛选出具有特定基因组或基因表达特征的菌株。

4.代谢组学筛选方法:代谢组学筛选方法通过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组成和变化,实现对菌株的筛选。

常见的代谢组学筛选方法包括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等。

这些方法能够全面地分析菌株的代谢产物,了解其代谢通路和代谢谱系,从而筛选出具有特定代谢能力的菌株。

二、重要价值1.发现新的功能菌株:微生物具有丰富的代谢和生理功能,通过筛选方法能够发现新的微生物菌株,探索其新的功能和应用价值。

例如,通过高通量筛选方法发现了具有高温耐受性、低成本生产重要生化物质等特点的菌株,为工业领域和生物制药领域提供了新的应用途径。

2.提高产物产量和质量:微生物育种的目标之一是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筛选方法能够选择出优良的菌株,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和代谢调控等手段,实现特定产物的高效生产。

简述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简述微生物育种的方法

简述微生物育种的方法微生物育种是指利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性,通过人工选择和培养,获得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微生物种质资源和应用价值。

随着实验技术、基因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生物育种的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创新和扩展,主要包括繁殖分离法、自然选择法、化学诱变法、基因重组法、互补基因法、片段克隆法等多种形式。

1.繁殖分离法:该方法是指直接从环境中抽取微生物样品,在特定培养基中培养,选择单个微生物营养点上的细胞依次繁殖扩大,最终得到纯净的菌落。

此法所得到的菌株分离纯度较高,但针对少数慢生长的微生物可能会造成困难。

2.自然选择法:将微生物培养在含有特定物质的培养基中,筛选特定菌株抵抗这些物质的能力,建立耐药性超强的微生物菌株。

自然选择法可以加速微生物优化适应性。

3.化学诱变法:通过添加化学诱变剂来引导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从而创造新的微生物表型结构或某种特定功能。

常用贡献与光催化剂试剂处理细菌培养液等4.基因重组法:通过利用DNA技术,将某种微生物的特定DNA序列过载入到另一种微生物的基因组中,使其表现出特定的生物学物性能力。

基因重组法是一种高水平的育种方法,对于生物医学、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领先的指导意义和应用价值。

5.互补基因法:该方法采用两种互补的微生物类型,通过分子技术将彼此缺失结构域的相互互补基因,重新构建为全新的有蔓延生物活性的基因,获得新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6.片段克隆法:利用PCR技术对微生物基因组或质粗DNA进行特定片段PCR扩增,重复扩增并进行分离纯化,将特定片段克隆入质粒后构建成分子交换装置等,实现微生物的基因修饰或突变。

7.综合方法:此法是近年来微生物育种领域通过整合多种育种手段,实现微生物种质资源的复合性、多元化、高综合和智能化开发。

综合方法包括化学、生物、物理等多种手段,结合现代技术和方法,实现扩大育种资源、提高育种效率和获得高附加值产物等。

综上所述,微生物育种方法众多,不同的方法结合已可以实现多样性生物类型的智能化生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微生物育种方法将不断创新。

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 - 副本

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 - 副本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第二模块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09级4班姓名:**学号:09090340产淀粉酶细菌的筛选和选育**生命科学学院 09级4班【摘要】从土壤中筛选、鉴定产淀粉酶菌株,并对菌株的分离筛选及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

利用淀粉平板透明圈法,从土壤中初步筛选出10株产淀粉酶菌株,通过比较淀粉酶菌落大小(C) 和水解圈大小(H)的比值,筛选出1株产淀粉酶活力较强的菌株。

依据菌种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关键词】淀粉酶分离鉴定诱变育种淀粉酶是能催化淀粉水解转化成葡萄糖、麦芽糖及其它低聚糖的一类酶的总称[1] 。

淀粉酶类大约占据了25 %的酶市场[2] ,在淀粉糖工业、食品工业、纺织工业、造纸工业以及酿酒行业中被广泛应用,几乎完全取代了淀粉加工中淀粉的化学水解[3]。

淀粉酶家族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葡萄糖淀粉酶。

α- 淀粉酶为内切酶,以无规则的方式切开淀粉分子内部的α-1,4糖苷键,而使淀粉生成糊精和低聚糖,是一种钙离子依赖性酶。

β-淀粉酶从非还原性末端顺次切下麦芽糖,为外切酶。

葡萄糖淀粉酶是一种作用于α-1,4糖苷键的外切酶,从非还原糖末端切下葡萄糖分子。

[4]诱变育种已成为菌种选育研究中最常采用的研究手段,近年来,原生质体融合,代谢调控,基因工程等较为定向的诱变育种方法出现,但这些方法成功用在生产上的例子很少。

而紫外诱变育种仍为最广泛采用的诱变育种方法,它不仅可以提高菌株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改进产品质量,扩大生产,简化工艺;同时,它还具有速度快,收效显著和方法简便等优点,因此在科学实验和生产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试验应用淀粉平板透明圈法,筛选出了1株产淀粉酶较高的菌株,并对菌种的分离鉴定及紫外诱变育种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突变株的产酶最适培养条件,为生物工程和淀粉酶工程寻求了更为高效、经济的方法。

微生物育种_功能细菌_真菌_概述说明

微生物育种_功能细菌_真菌_概述说明

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真菌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微生物育种是一种通过对微生物进行选择和培养,以达到改良其特性和功能的目的的科学技术。

它是利用微生物的基因变异和遗传重组来培养出具备特定功能或产生有益产物的微生物菌株。

在微生物资源多样性中挖掘潜力,并通过人工选择和改造来满足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对新型优质菌株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题与背景,并明确文章的目标和意义。

接下来,在第二部分,我们将针对微生物育种进行定义、背景介绍以及常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三、四部分中,我们将专门讨论功能细菌和真菌这两类微生物。

其中,我们将描述它们各自的特点、分类以及在自然界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同时,我们还会探讨它们在农业、医学、工业、环境等领域中所展示出的广泛应用案例。

最后,在第五部分,我们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展望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和真菌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介绍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和真菌等相关内容。

通过阐述微生物育种的定义、方法和应用领域,读者能够了解到微生物育种在农业、医药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针对功能细菌和真菌这两类微生物,我们将探讨它们的特点、分类以及在自然界和工业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

通过阐明功能细菌和真菌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案例,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它们在人类社会中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最后,通过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与展望,读者可以得出关于微生物育种、功能细菌和真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可能带来影响的结论。

2. 微生物育种:2.1 定义和背景:微生物育种是通过人工方法改良微生物的遗传性状,培养具有特殊功能和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种。

它起源于对某些在自然界中存在但存在数量较少或难以获取的微生物有益特性的兴趣。

通过育种技术,人们能够增加这些微生物的产量或者改变其代谢途径,从而使其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微生物优良菌种的选育

微生物优良菌种的选育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菌酶不能溶解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内肽酶葡萄球菌素溶解?放线菌的细胞壁结构类似于革兰氏阳性菌也可采用溶菌酶?真菌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几丁质和葡聚糖等组成青霉菌多用纤维素酶和13糖苷酶等溶壁曲霉用13糖苷酶和14糖苷酶等酵母菌细胞壁中的葡聚糖和几丁质蜗牛酶或者edta处理后加细胞壁溶解酶精确的定向育种技术含量高应用面广
优良菌种应具备的特征
对菌种的要求
1.生产力:能在廉价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所需的代谢产
物的产量高,其它代谢产物少
2.操作性:培养条件简单,发酵易控制,产品易分离 3.稳定性:抗噬菌体能力强,菌种纯,不易变异退化 4.安全性:是非病源菌,不产有害生物活性物质或毒素
优良菌种应具备的特征
选择生产菌种应注意的因素

二、诱变选育
诱导微生物发生突变进行的菌种选育,包括诱变和 筛选两个步骤。
概念:利用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因素或化学试剂处
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其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
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种的育种方法。
原理:在诱变剂的作用下会出现染色体畸变(染色 体或DNA片段发生缺失、易位、重复等);基因突 变(少数碱基改变)。
表皮葡萄球菌能产生一种内肽酶——葡萄球菌素,溶解
•革兰氏阴性菌不能直接溶壁,只有当乙二胺四乙酸 (EDTA)存在时,某些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才能够被 溶菌酶溶解。
•放线菌的细胞壁结构类似于革兰氏阳性菌也可采用溶菌酶 •真菌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几丁质和葡聚糖等组成
青霉菌多用纤维素酶和-1,3-糖苷酶等溶壁
第四章 微生物优良菌种的选育 4 Bree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ains
提纲
微生物优良生产菌种的特征 自然突变选育 诱变选育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

第二章 微生物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微生物育种筛选方法微生物育种原理和方法一、微生物育种原理方法:突变、体内重组体外重组(基因工程)1、从自然界中获得新菌种微生物资源分布:土壤、水、空气、动植物及其腐败残骸都是微生物的主要栖居和生长繁殖场所2、分离微生物新种的步骤 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等步骤3、典型的微生物采样和筛选方法生物进化过程中微生物形成完善的代谢调节机制不会有代谢产物的积累解除或突破微生物的代谢调节控制目的产物积累微生物育种的目的直接从自然界分离得到的菌株为野生型菌株。

往往低产甚至不产所需的产物,只有经过进一步的人工改造才能真正用于工业生产二、诱变育种方法1、物理诱变:紫外线2、化学诱变:5-溴尿密啶1)紫外线诱变机理:造成DNA链的断裂,或使DNA分子内或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反应2)诱变过程中需要注意光复活作用:微生物等生物的细胞内存在光复活酶,光复活酶识别胸腺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成复合物(此时的光复活酶没有活性),可见光光能(300-500nm)激活光复活打开二聚体,将DNA复原。

暗修复:细胞内还存在另一种修复体系,它不需要光激活,可修复由紫外线、γ射线和烷化剂等对DNA造成的损伤。

暗修复体系有四种酶参与反应。

紫外诱变的特点:方便、诱变效果很好的常用诱变剂由此说明紫外线照射引起微生物突体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

紫外线引起DNA结构的改变仅仅使微生物,于亚稳定状态,点亚稳定到稳定的突变体的形成需要“定时间和过程,所以在实际诱变工作中要采取某些措施避免以上的修复作用,要注意避光或加入某些物质,提高突变的频率。

因此,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照射或分离均应在红光下进行。

3)化学诱变剂诱变机理:5-溴尿嘧啶诱变——碱基类似物机理:与碱基的结构类似,在DNA复制时,它们可以被错误地掺入DNA,引起诱变效应注意的参数:参数:浓度、时间、缓冲液三、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如下:1)出发菌株的选择A、一是考虑出发菌株是否具有特定生产性状的能力或潜力,即菌株是否具有产生特定代谢产物的催化酶系的基因。

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鉴定与选育

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鉴定与选育

功能性微生物的筛选、培养、鉴定与选育摘要功能性微生物可以分为纤维分解菌、固氮菌、氨化菌、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等。

从产品和应用领域的角度,功能性微生物可以分为工业发酵产品微生物、农业制剂微生物、药物微生物、环境修复剂微生物等。

为了生产和科研的需要,人们往往需从自然界混杂的微生物中分离出具有特殊功能的纯种微生物。

本文通过分离筛选环境中的产淀粉酶菌,观察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对淀粉酶产生菌生长的影响,利用PCR技术对所获菌株扩增并进行测序,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比对分析,将待测菌进行归类,利用紫外线诱变技术,对所选育的菌种进行诱变,提高菌种某种功能或增强其培育性状,达到应用和实际需要的目的。

关键词微生物产淀粉酶菌筛选培育诱变育种。

功能性微生物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是对能产生某种相同的生理生化作用的菌体(细胞)或酶或代谢产物或生物转化过程的一类微生物的统称,是为了应用而不是分类的而使用的一个概念。

诸如纤维素分解菌、淀粉分解菌、蛋白质分解菌、产抗生素菌和农药污染物降解菌等都不是同类型的功能性微生物。

催化多肽或蛋白质水解的酶,统称蛋白酶,广泛分布与动物,植物及细菌当中,种类繁多。

根据蛋白酶的最适催化环境,可分为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和酸性蛋白酶等。

随着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的迅速发展,蛋白酶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广泛深入。

目前已被结晶和纯化的蛋白酶有100种之多,它的应用已经深入到食品、酿造、纺织、皮革、日用化学、洗涤剂以及水产加工等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 。

在自然界的土壤中存在产淀粉酶的细菌,通过土样悬液稀释涂布和平板划线分离于含有淀粉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淀粉酶。

产淀粉酶的细菌可在菌落周围水解淀粉出现水解圈。

滴加碘液,未水解的淀粉呈蓝色,水解圈无色。

通过计算水解圈大小(H)和菌落大小(C)的比值获得产淀粉酶能力强的菌落。

通过形态学鉴定和分子鉴定确定产淀粉酶菌株的种类。

并将之转接于不同条件的液体摇瓶发酵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计算淀粉酶酶活,得到最佳培养条件。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和特点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和特点

微生物育种的方法和特点
微生物育种是通过选择、收集、交配和培养微生物来改良其遗传特性和适应性的生物学过程。

以下是微生物育种的主要方法和特点:
1. 选择法:选择是将不同性状的微生物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特
定性状的后代的方法。

选择法通常使用人工筛选和遗传统计学方法。

2. 遗传变异法:遗传变异是指微生物基因组中的DNA序列发生
了改变,从而导致微生物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
重组、基因突变和基因组转移等方式实现。

3. 营养代谢法:营养代谢法是通过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分析,
寻找新的营养物质和代谢途径,从而改善微生物的适应性和产量。

4. 培养法:培养法是将微生物通过培养基培养来改良其性状的
方法。

培养法可以通过改进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温度等方式来改善微生物的性能和产量。

5. 快速检测法:快速检测法是指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如基因测序、DNA测序等,对微生物基因组和代谢产物进行分析,以便快速识别和筛选具有特定性状的微生物。

微生物育种的特点有:
1. 高效性:微生物育种可以快速地选择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微生物,并进行遗传改良,从而提高微生物的生产力和适应性。

2. 多样性:微生物育种可以通过遗传变异和营养代谢等方式来改善微生物的性能和产量,从而创造出具有多样性的新品种。

3. 可操作性:微生物育种可以采用实验室和工厂化生产等多种方式,从而使其操作更加方便和高效。

4. 可预测性:通过遗传变异和营养代谢等方法,可以预测新的微生物新品种的性状和性能,以便进行生产和改良。

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筛选与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筛选与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筛选与育种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基因组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其在微生物筛选与育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微生物是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微小生物,既有益又有害,能够参与到自然界中的许多重要过程中,如微生物的群体代谢,生物污染的防治等。

基因组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生物。

下面将从基因组序列分析,代谢路径评估,代谢产物结构分析三个方面阐述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筛选与育种中的应用。

基因组序列分析微生物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是发掘微生物资源中广泛存在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功能基因的重要手段。

与传统筛选分离方法相比较,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效率更高,范围更广。

在微生物群体中不同微生物物种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序与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代谢物的生成途径等重要信息,有助于推断微生物的生态功能以及其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能力。

代谢路径评估基因组序列分析的数据可以进一步用于代谢通路的预测和优化。

通过对微生物基因组的全序列测序,能够发现微生物丰富的代谢通路,这些代谢通路将被用于微生物能量的获取和其生存的维持。

基于这些信息,可以利用合成生物学的方法设计新的基因组育种策略,如构建新的代谢过程、代谢途径的调控等,来改善微生物的生长性能或产物产率。

代谢产物结构分析基因组测序也可以用于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自然结构和化学特性。

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的方法,在微生物基因组中加入目标基因片段或基质库,使其能够优化代谢途径,产生类似于目标活性分子或化合物的产物。

然后进行产物分离、提纯和结构分析,这些信息可以为人们提供找到新的药物分子等生物活性分子的基础。

此外,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还可以对微生物的产物多样性进行分析,从而推断其潜在的产物类别、产物数量和生产能力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育种中应用的发展和优化有重要意义。

总结基因组技术在微生物的筛选和育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因组序列分析、代谢路径评估、代谢产物结构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微生物代谢通路和其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适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4.2 细菌的 16S rRNA 分子鉴定 用灭菌枪头挑取单菌落边缘少许菌体,刮蹭于 PCR 管壁底部少许。 反应体系:在一个 PCR 管中用微量移液枪加入下列物质的混合液 24.5ul,置于冰上备用。 Taq buffer(10×) MgCl2(25mM) dNTP(2.5 mM) 2.5μl 1μl 2.5μl
离心管,微量移液枪,枪头,PCR 管,接种环,20 W 紫外灯; � 仪器:移液管,高压蒸汽灭菌锅,电子台秤,普通天平,摇床, 分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凝胶电泳仪,水平电泳槽,紫外检测 灯,PCR 仪、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 玻璃器皿:玻璃平皿,玻璃试管,玻璃三角瓶,玻璃烧杯,玻璃 量筒,分装漏斗,玻璃棒,玻璃涂棒,载玻片; � 药品: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摇瓶发酵培养基相关的化学药 品,试剂与原料,1mol/L 的 NaOH 和 HCl,新鲜土壤样品(同学 自备) ,稀碘液,2%淀粉溶液,乙酸溶液,无菌水三角瓶,带有 玻璃珠装有 20mL 菌种:各组分离获得的产淀粉酶细菌 1 株(无 菌水) ,{革兰氏染色全套试剂,Taq 酶,反应缓冲液,dNTP,16S rRNA 基因上下游引物,模板(菌落)}(PCR 反应试剂) ,琼脂 糖,溴化乙锭, ,TAE 电泳缓冲液,每组分离并鉴定的菌种。 1.1.2 培养基 � 培养基:淀粉培养基,无菌培养皿,前一步制备的各种摇瓶发酵 培养基,产淀粉酶的待检菌的平板菌落 (提前 24 小时划线接种) , 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2 实验方法 1.2.1 培养基的配制和实验材料的准备与灭菌 1.2.1.1 淀粉培养基的配制 (第一排负责) 配方(g/L):牛肉膏 3,蛋白胨 10,NaCl 5,可溶性淀粉 2,琼脂 20,
琼脂糖凝胶电泳装置
3) 电泳:100V 电泳 20 分钟。 4) 染色:将凝胶置于样品染料溴化乙锭中染色;10min,然后将凝胶 置于紫外灯下进行检测,当在凝胶上出现预期大小的 DNA 条带 (约 1.5Kb) ,则认为是 PCR 阳性,这时将与此电泳样品对应的 PCR 反应管放置冰箱短期保存。 1.2.5 淀粉酶产生菌的紫外诱变育种
Primer Forward(50 mM) Primer Reverse(50 mM) ddH2O
1μl 1μl 16.5μl
振荡,将菌体和反应体系充分混匀 最后加入:rTaq(2U/ul) 0.5ul
PCR 反应条件: 95℃预变性 5min 后, 95℃变性 1min, 59℃退火 1min, 72℃延伸 2min,共 25 个循环,72℃延伸 10min。 1.2.4.3 琼脂糖凝胶电泳 1) 制胶:配制 0.7%琼脂糖溶液 20mL,用 1×TAE 电泳缓冲液做溶 剂,加热溶解,稍冷后,加入模具中,插入梳子,待胶凝固。 2) 制样:PCR 反应结束后,取出 PCR 管,用微量移液枪吸取 5ul 与 1ul 6×loading Buffer 混合后全部点入浸于 TAE 电泳缓冲液中的琼 脂糖凝胶的样品孔中。
配制 6 (g/L):硫酸铵 10,淀粉 3,K2HPO4 1.5,MgSO4·7H2O 1.5, 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1.2.1.2 无菌水的准备 (第六排负责) 50ml 三角瓶内盛入 18ml 蒸馏水, 放入 8~10 颗玻璃小珠, 加盖瓶塞, 包扎待灭菌;每 2 人准备一瓶; 50ml 三角瓶内盛入 18-20ml 蒸馏水,加盖瓶塞,包扎待灭菌;每 4 人准备一瓶。 1.2.1.3 灭菌材料与器皿的包扎 1) 试管的包扎: 7 支试管为一包扎单位,用报纸将试管塞部分包扎 严实并绳之以纱线; 2) 三角瓶的包扎:用报纸将瓶塞部分包扎严密,以纱线系之; 3) 培养皿的包扎: 6 个平皿为一包扎单位,用报纸以滚筒方式将其 包紧;每 2 人扎一包; 4) 1.5mL 离心管的包扎 : 6 个离心管为包扎单位, 用报纸包成小包。 每人扎一包。 1.2.1.4 高压蒸汽灭菌 过程:加热锅体夹层中的水至沸腾,当饱和 蒸汽压达到 1kg/cm2 的时候,锅内温度即可 达到 121℃, 在该温度下维持 20-30 min 即可 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达到 彻底灭菌之目的(灭菌釜内的空气是否排尽
1.2.2.5 观察水解圈和测量 H/C 值 � 24 小时后(第二天天下午) ,在之前稀释涂布和划线的 3 块淀粉 培养基上选取典型细菌菌落(尽量选取边缘整齐和规则的菌落) , 并用记号笔进行编号。 � 将编号后的菌落用无菌牙签挑取,在备用的 1 块淀粉培养基平板 上分别点种。
挑 取 点 种 示 意 图
不 超 过 试 管 高 度 的 2 不超过试管高度的 1/ 1/2
(第三排负责) 不同 pH 值(每种每组 1 瓶,每瓶 10mL) 配制 1 (g/L):淀粉 3,蛋白胨 10,NaCl 5, pH 4.0 配制 2 (g/L):淀粉 3,蛋白胨 10,NaCl 5, pH 7.2 (第四排负责) 不同碳源(每种每组 1 瓶,每瓶 10mL) 配制 3 (g/L):淀粉 3,蛋白胨 10,K2HPO4 1.5,MgSO4·7H2O 1.5, 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K2HPO4 1.5, MgSO4·7H2O 1.5, 配制 4 (g/L): 葡萄糖 3, 蛋白胨 10, 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第五排负责) 不同氮源(每种每组 1 瓶,每瓶 10mL) 配制 5 (g/L):硝酸钠 10,淀粉 3,K2HPO4 1.5,MgSO4·7H2O 1.5, 去离子水 1000mL, pH 7.2
将直接影响到锅体内物品的灭菌效果) 。 (对 1.2.1.3 中的试管,三角瓶,培养皿,玻璃器皿,离心管进行高 压蒸汽灭菌。 ) 1.2.2 产胞外淀粉酶细菌的分离和筛选 1.2.2.1 制备土壤稀释液 称取土壤 2g,放入 18mL 带有玻璃珠的无菌水三角瓶中,振荡 5min 10-4 稀释度。 (稀释度已为 10-1) , 然后在离心管中依次稀释至 10-3、 1.2.2.2 制备淀粉培养基平板 每组制 5 块淀粉牛膏蛋胨培养基平板:微波炉加热融化淀粉培养基, 冷却至不烫手的温度,倒入灭菌的空培养皿中(20ml 左右),并轻轻摇 晃混匀,冷却。 1.2.2.3 稀释涂布 无菌操作法分别吸取 10-3、10-4 土壤稀释液 0.1 mL,加在淀粉平板 培养基上(每个稀释度一块) 。用无菌玻璃涂棒均匀涂布,静置 5min 后,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1.2.2.4 划线分离 用接种环挑取一环 10-1 土壤稀释液,在一块淀粉培养基上进行划线 分离。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1.2.5.1 紫外线对细菌的诱变效应 a. 细菌悬液制备: 取液体培养物 (各组提前 24 小时, 将之前保 藏
的试管斜面菌种转接液体摇瓶过夜培养。 )1mL 于 dorf 管中,每 组 3 管,8000rpm,离心 5min,弃上清;菌体用无菌水洗涤-离心 一次,最后每个 dorf 管各加 1.5mL 无菌水制成均匀的菌悬液。 b. 平板制作:融化淀粉培养基,每组倒 4 块平板,在平板上做好标 识。 c. 紫外线处理:将紫外灯打开预热 20 分钟;取 6cm 无菌平皿一个, 加入 2 管菌悬液,共 3ml;将上述平皿置于紫外灯下的脱色摇床 上,打开皿盖,距离紫外灯管 30cm,照射 3min(单号排)或者 6min(双号排) ,盖上皿盖。 d. 稀释菌液:在超净台内,将照射后的菌悬液用无菌水按 10 倍稀释 法依次稀释成 10-1-10-5(在 dorf 管中进行) 。 e. 涂布平板:取 10-3、10-4(单号组)和 10-4、10-5(双号组)两 个稀释度的菌悬液各 0.1ml 涂布均匀。以同样的操作,取未经紫 外线处理的菌悬液稀释涂布平板作为对照。 1.2.5.2 培养与观察及结果判断 1) 涂布好的平板置于瓷盘中,盖上盖子,置于 30℃避光倒置培养 48 小时。 2) 计数:将培养好的平板取出进行细菌菌落计数; 根据对照板上的 CFU(colony forming unit)数,计算出每毫升 菌悬液中的 CFU 数, 同样计算出紫外线处理后的 CFU 数。
挑取平板菌落,在斜面试管培养基上划线,30℃培养,然后置冰箱低 温保藏。 1.2.3.3 菌体生长量的测定 1) 将培养 24h 后液体摇瓶培养物分别取出 2mL 于试管中, 加入 8mL 蒸馏水,进行 5 倍稀释。 2) 将各稀释液分别倒入比色杯中,在 721 型分光光度计 600nm 波长 下测定吸光值(OD600 值)。 3) 如果菌液浓度过大,可继续稀释后再进行测量,保证 OD600 值应 控制在 0.1-1 之间。 4) 分别记录各种不同培养基和不同培养条件下 OD600 值大小, 评价 对菌体生长量的影响。 1.2.3.4 不同条件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测定
微 生 物 实 验 论 文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选育
本 科 生: 指导教师: 培养单位: 学科专业: 完物师范 2011 年 12 月 4 日
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选育
摘要:微生物种类繁多,且生长快速,它不仅在生态环境、工农业生 产中有重要作用,而且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许多种类为人类开发利 用,造福社会。正因为它在各方各面都有着其巨大的影响,则要求我 们更好地掌握功能微生物的筛选和育种, 所以我们对功能微生物进行 了实验研究,以产淀粉酶细菌为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做了培养基的 配置和灭菌、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筛选和纯化、研究了不同条件对产 淀粉酶细菌产酶的影响、 学习了产淀粉酶细菌的鉴定和它的紫外诱变 育种方法。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试管培养基的分装、包扎,纱线的系 法,了解了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和原理,液体摇瓶培养技术,斜面接 种技术和倒平板技术以及平板划线分离技术, 还进一步掌握了稀释涂 布分离菌种技术,学习了 PCR 的操作技术,琼脂凝胶电泳法。我们 完整地开展了一次应用微生物课题研究的实训。 不仅掌握了相关实验 技术和方法还更好的掌握了如何应用这些技术去解决科学实验和生 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 功能微生物; 产淀粉酶细菌; 紫外诱变育种; 高压蒸汽灭菌; 液体摇瓶培养技术;PCR 的操作技术;琼脂凝胶电泳法。 1、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材料及培养基 1.1.1 实验材料 � 其它:pH 试纸,牛角匙,废旧报纸,试管塞,三角瓶塞,棉花, 纱布,纱绳,记号笔,酒精灯,火柴,吸耳球,无菌吸管,无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