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的力

合集下载

强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

④什么是比结合能?为什么说比结合能
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越牢固、原子 越稳定? 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称做比结 合能,也叫平均结合能。比结合能 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 牢固,原子核越稳定。因为比结合 能越大,将相同数量的核子分开所 需的能量越大。
四、质量亏损 ①物体的质量和能量有何关系?若 一个物体质量减小了△m,那么它的 能量减小多少?
②结合能是原子具有的能量吗?如何理解结 合能? 当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要放出一定能量;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同样的能量。 这个能量叫做原子核的结合能。
பைடு நூலகம்
结合能并不是由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而具有 的能量,而是为把核子分开而需要的能量。
③结合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组成原子核的核子数。组成原子核的核子 数越多,结合能越大。
③若不断增大原子核的中子数,能不断增大 原子核吗?为什么?
不能;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 以及核力的饱和性,如果我们继续增大原子 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根本没有 核力的作用,这时即使再增加中子,形成的 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 在宇宙演化的进程中,各种粒子有机会 进行各种组合,但那些不稳定的组合很快就 瓦解了,只有200多种稳定的原子核长久地留 了下来。现在观察到的天然放射性元素,则 正在瓦解之中。
三、结合能
①将一个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会产生 什么现象?若要把它们分开,需要什么条 件? 宏观模型:相距很远的两个物体,由于万 有引力而相互接近,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引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最后撞在一起,动能 变成它们的内能散失掉了。两个物体为了 结合而付出了代价--失去了一些能量, 如果要把它们分开,还要重新赋予它们这 份能量。
②稳定的重核(原子序数大于20)的质子 数和中子数有何特点?你能分析其中的原 因吗?

自然界中存在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简介

自然界中存在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简介

自然界中存在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简介自然界中存在着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它们是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

这些力量在宇宙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物质与能量相互作用,塑造了我们所处的世界。

引力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种力量,它是由质量之间的相互吸引而产生的。

牛顿引力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引力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它使得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使得物体落地,也使得我们能够站立在地球上。

引力是宇宙中最弱的相互作用力,但却是最广泛存在的。

电磁力是另一种非常重要的相互作用力。

它是由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正电荷与负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而同种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

电磁力的作用范围也是无限的,它使得原子中的电子绕核旋转,使得物体具有电荷,也使得我们能够使用电力和磁力进行各种活动。

电磁力是宇宙中最强的相互作用力之一,它贯穿了整个宇宙。

强相互作用力是一种在原子核中起作用的力量。

它使得质子和中子之间相互吸引,维持了原子核的稳定。

强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非常短,只在原子核的尺度内起作用。

强相互作用力非常强大,但只存在于非常短暂的时间内,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少能够感受到它的存在。

弱相互作用力是一种在原子核中起作用的力量。

它是一种相对较弱的力量,但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力量。

弱相互作用力使得一种粒子可以转变为另一种粒子,例如质子可以转变为中子,或者中子可以转变为质子。

这种转变过程在核反应和放射性衰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弱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也非常短,只在原子核的尺度内起作用。

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共同构成了自然界的基础。

它们相互作用,使得物质与能量相互关联,使得宇宙成为一个复杂而又有序的系统。

它们的存在和作用使得我们能够理解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从微观的原子核到宏观的星系。

在深入研究这四种力量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也在不断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些理论试图将这四种力量统一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一致的物理理论。

宇宙中的四种基本作用力

宇宙中的四种基本作用力
由于作用范围极大,引力可以解释一些大范围的天文现象,比如 :银河系、黑洞和宇宙膨胀;以及基本天文现象,例如行星的公 转;还有一些生活常识,例如物体下落、很重的物体好像被固定 在地上、人不能跳得太高等。
万有引力是第一种被数学 理论描述的相互作用。在 古代,亚里士多德建立了 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是以 不同的速度下落的理论。 到了科学革命时期,伽利 略用试验推翻了这个理论 -如果忽略空气阻力,那 么所有的物体都会以相同 的速度落向地面。
弱相互作用力
弱相互作用力又称为弱核力,可以说是核能的另一种来源,主要 是核子产生的天然辐射,四种相互作用力中,弱相互作用只比引 力强一点。 如今,一个活跃的领域正致力于用一个使用范围更广的理论来统 一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大统一理论。大统一理论认为:强相 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可以统一成一种相互作用, 目前统一弱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电弱统一理论已经获得实 验证实。
谢谢观赏
基本相互作用为物质间最基本的相互作用,通常称为“自然界四 力”或“宇宙基本力”。迄今为止观察到的所有关于物质的物理 现象,在物理学中都可借助这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机制得到描述 和解释。
(1)引力相互作用力
(2)电磁相互作用力
(3)强相互作用力
(4)弱相互作用力
引力
引力又称重力,是四个基本相互作用中最弱的,但是同时又是作 用范围最大的(不会如电磁力一般相互抵销)。但当距离增大, 引力相互作用的影响力就会递减,假设两物件的相互距离为r,其 作用力则可以1/r2的计算式推论出来。不像其他的相互作用,引 力可以广泛地作用于所有的物质。
艾萨克·牛顿发现地心引力,进 而引伸出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 ,是一个用来描述通常引力行为 非常好的近例。
在1915年,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完成了广义相对论,将引力用另 一种方式描述,即时空几何,并 指出引力是空间与时间弯曲的一 种影响。

科学与技术-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学教育本

科学与技术-国家开放大学2022年1月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学教育本

3. 1996 年,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一多利面世,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A )技术而培 养出的克隆动物。
A.细胞核移植
B.细胞融合
C.细胞培养
D ・细胞膜嫁接
4. 由无数恒星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巨大集合体称为(A)。
A.星系
B.星空
C.星云
D.星际
5. 光纤通信利用光纤来传送( C)信号,它是 20 世纪 70 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 通信
答:16.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总是不断地对材料提出新的要求。当今新材料的发 展有以下 几点: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即新材料应是结构和功能上较为完美的结合。 (2)智能型材料的开发,所谓智能型是要求材料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生命体系的作用凛 具有敏感又有驱动的双重的功能. (3)少污染或不污染环境。新材料在开发和使用过程,甚至废弃后,应尽可能少地对 环访 产生污染• (4)能再生,为了保护和充分利用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开发可再生材料是首选。 (5)节约能源•对制作过程能耗较少的,或者新材料本身能帮助节能的,或者有利于" 的开发和利用的新材料优先开发.(2 分) (6)长寿命.新材料应有较长的寿命,在使用的过程中少维修或尽可能不维修.(2 分, 44.简述核能的特性.
方式
A. 电 B. 光
B. 声 D. 机械
6. 原子由( C )和原子核组成。
A. 粒子
B. 质子 C. 电子 D. 夸克
7.三大合成高分子材料是( A )
A.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椽胶
B.纳米材料超导材料和稀土材料
C.非晶态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和贮氢合金半导 D.体陶瓷工程塑料和特种橡胶
8..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 D )
45.简述爱因斯坦质能关系式及其意义。 1. 答:爱因斯坦在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二篇短文中论述了质量与能鱼的关系

自然界中四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四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四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
1.引力:引力是一种重力作用力,其源于质量或能量,表现出引力作用,使物体受到吸引。

它是宇宙中电磁场作用和原子核作用之外最强大的作用,它将一个物体和另一个物体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它们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电磁力:电磁力是一种电磁作用力,它产生于电子或其他电荷运动而产生的电磁场。

它是一种范围广泛的力,它从原子到银河系都能起作用,它可以影响电荷体具有形成和分散动作以及施加相互反作用,使物体聚集在一起或分离开来。

3.常强力:常强力,也称为核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它可以在粒子以及原子和原子核等小物体之间产生。

它能够控制原子核的变化和特性,并可以影响化学元素的特性和它们的组合,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化学反应。

4.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也被称为弱核力,是一种比电磁力、引力和常强力都弱的但是也有效的相互作用。

它具有改变粒子的性质的能力,人们发现它可以容许发光元素的变换和衰变,从而使一种原子可以变成另外一种元素。

另外,弱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常熟的半衰期,以前人类从未见过的粒子就是存在于这个机制中。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从l7世纪下半叶起,人们发现,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一切物体之间,直到宇宙的深处,只是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

在物理学中,我们称它为万有引力(gravitation)。

正是万有引力把行星和恒星聚在一起,组成太阳系、银河系和其他星系。

引力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

电荷之间同样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

类似地,两个磁体之间也存在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排斥,异名磁极相吸引。

l9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本质上是同一种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这种相互作用称为电磁相互作用(electromagnetic interaction)或电磁力。

它也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

电磁力随距离变化的规律与万有引力相似:当距离增大到原来的2倍时,它们减小到原来的1/4。

20世纪,物理学家发现原子核是由若干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而带正电的质子之间存在斥力,这种斥力比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大得多,似乎质子与质子团聚在一起是不可能的。

于是他们认识到,一定有一种新的强大的相互作用存在,使得原子核紧密地保持在一起。

这种作用称做强相互作用(strong interaction)。

与万有引力和电磁力不同,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急剧减小,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10-15 m,即原子核的大小,超过这个界限,这种相互作用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家发现,有些原子核能够自发地放出射线,这种现象称为放射现象。

后来发现,在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还有另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称为弱相互作用(weak interaction)。

弱相互作用的范围也很小,与强相互作用相同,但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l0-12倍。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特点已被科学所认识,但是没有人确切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四种。

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它们可能是某种相互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表现,就像电和磁是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一样。

相互作用的定义

相互作用的定义

相互作用的定义相互作用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影响。

在自然界中,相互作用是物质存在和运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文将探讨相互作用的定义、种类、作用和应用等方面。

一、相互作用的种类相互作用可分为物理相互作用和化学相互作用两种。

1. 物理相互作用物理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涉及物质的化学反应,不改变物质的本质。

物理相互作用包括重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四种。

(1)重力相互作用重力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

它是一种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自然界中,重力相互作用是最普遍的一种相互作用,它是行星、卫星、恒星等天体运动的基础。

(2)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指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包括静电相互作用和电磁感应相互作用。

静电相互作用是指带电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电荷间的吸引和斥力。

电磁感应相互作用是指带电粒子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中最强的相互作用之一,它是原子、分子、物质的基础。

(3)弱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是指一种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中等强度的相互作用。

弱相互作用是核反应的基础,也是宇宙射线中粒子的衰变过程的基础。

(4)强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是指原子核内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极强的相互作用。

强相互作用是原子核的基础,也是宇宙射线中粒子的产生过程的基础。

2. 化学相互作用化学相互作用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涉及物质的化学反应,会改变物质的本质。

化学相互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范德华力等。

(1)离子键离子键是指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一种电子的转移过程。

离子键是化合物中最强的化学键,如NaCl、CaCO3等化合物都是由离子键组成的。

(2)共价键共价键是指原子之间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它是一种电子的共享过程。

共价键是分子中最常见的化学键,如H2O、CH4等分子都是由共价键组成的。

高中物理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高中物理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前言中写道:“我奉献这一作品,作为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中的全部责任似乎在于──从运动的现象去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然后从这些力去说明其他现象。

”牛顿本人正是实践这样思路的先驱,他在发表三个运动定律的同时,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以后的三百年来,物理学家们从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支配这些运动现象的力。

目前,物理学界公认,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在宏观世界里,能显示其作用的只有两种:引力和电磁力。

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

由于引力常量G很小,因此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在一般的物体之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常被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一个具有极大质量的天体,引力成为决定天体之间以及天体与物体之间的主要作用。

例如,地球对于它表面上的一般物体的引力,决定了物体的自由下落和抛体运动的规律。

引力对于天体、人造地球卫星或关闭动力后的航天器的运动,起主宰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的。

运动着的带电粒子之间,除存在库仑静电力作用外,还存在磁力(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是统一的。

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库仑力联系起来,因此,电力、磁力统一为电磁相互作用。

引力、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但是,电磁力与引力相比,要弱得多。

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短程力的相互作用范围在原子核尺度内。

强作用力只在10-15 m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10-16 m。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精讲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精讲
本相互作用力
【二、电磁力】
(电荷相互作用力)库仑定律:是电磁场理论的基本定律
之一。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
荷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和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
用力的方向沿着这两个点电荷的连线,同名电荷相斥,异
名电荷相吸。公式:
F

k
(q1 q2 r2
)

(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
吸引。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三、强相互作用力】
强相互作用是核子(质子或中子)之间的核力,它是使核 子结合成原子核的作用(即使中字和质子结合在一起)。 强力是四种基本力中最强,但是作用距离最短的。强力的 作用范围很短,但表现形式也不同。在远距离时,强力为 零。当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小于 31015m 时,强力开始生效, 表现为一股巨大的引力。但当两者进一步接近时,达 到 0.51015m,强力会转化为斥力。这种作用可以将原子核内 部的各个结构牢牢结合在一起。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解析】
在当前的研究水平上,可以认为自然界所有的相互作用归 纳为四种,A正确; 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中,万有引力是最弱的。B错误; 随着研究的深入,已发现四种基本相互之间的统一关系, 如“弱电统一”,四种基本相互作用最终有可能统一为一 种最基本的相互作用,C错误; 万有引力和电磁力是长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 短程力,D正确。
【答案】 AD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六、变式训练】
下列各组力,全部以效果命名的是( ) A、弹力、动力、斥力、分子力 B、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C、阻力、磁力、动力、支持力 D、压力、拉力、牵引力、浮力
【解析】
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

四 种 相 互 作 用

四 种 相 互 作 用

四种相互作用牛顿在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前言中写道:“我奉献这一作品,作为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哲学中的全部责任似乎在于——从运动的现象去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然后从这些力去说明其他现象。

”牛顿本人正是实践这条思路的先驱,他在发表三大运动定律的同时,发表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以后的三百年来,物理学家们从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支配这些运动现象的力。

目前,物理学界公认,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的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简称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在宏观世界里,能显示其作用的只有两种:引力和电磁力。

引力是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作用。

由于万有引力常量G很小,因此对于通常大小的物体,它们之间的引力非常微弱,在一般的物体之间存在的万有引力常被忽略不计。

但是,对于一个具有极大质量的天体,引力成为决定天体之间以及天体与物体之间的主要作用。

例如,地球对于它表面上的一般物体的引力,决定了物体的自由下落和抛体运动的规律。

引力对于天体、人造地球卫星或关闭动力后的航天器的运动起主宰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包括静止电荷之间以及运动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19世纪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发现的,运动着的带电粒子之间,除了存在库仑静电力的作用外,还存在磁力(洛伦兹力)的相互作用。

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和狭义相对论,电和磁是密切相关的,是统一的:在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磁力可以和另一个参考系中观察到的库仑力联系起来,因此,电力、磁力统一为电磁力相互作用。

引力、电磁力能在宏观世界里显示其作用。

这两种力是长程力,从理论上说,它们的作用范围是无限的。

但是,电磁力与引力相比,要强得多。

宏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除引力外,所有接触力(弹力、摩擦力、表面张力、附着力等)都是大量原子、分子之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弱相互作用和强相互作用是短程力。

短程力的相互作用范围是原子核尺度内。

强作用力只在10—15m范围内有显著作用,弱作用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10—16m这两种力只有在原子核内部和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中才显示出来,在宏观世界里不能察觉它们的存在。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1,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计算公式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1],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平方。

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

为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近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ω=2π/T(周期)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mrω^2=mr(4π^2)/T^2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r^3/T^2=常数k'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mr(4π^2)/T^2=mk'(4π^2)/r^2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

从太阳的角度看,(太阳的质量M)(k'')(4π^2)/r^2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

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

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万有引力=GmM/r^2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

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自然界存在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

自然界存在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

自然界存在的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自然界存在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分别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和强相互作用力。

这四种力量相互作用,同时也是维持宇宙中万物的稳定性、运动和转化的基础,下面将对这四种力量进行详细介绍。

一、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是一种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物体间的相互吸引。

万有引力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一种力量,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所有的物理天体之间,并支配着宇宙的运动。

这种力量是牛顿发现的,其原理在于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意味着,每个物体都会吸引其他物体,吸引力的大小取决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之间的关系。

二、电磁力电磁力是负责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力量,由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相互吸引和排斥形成。

电磁力是最广泛的一种相互作用,它支配着物质世界的所有运动,如化学反应、静电场、磁场等。

当环流电子在一个磁场中移动时,就产生了电磁感应力,这也是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电子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三、弱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是介子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负责介子粒子的衰变。

它是一种非常短距离的力量,只在粒子核的内部起作用。

相比于其他三种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的作用范围相对较小,它不会影响到许多大量物质的动态行为。

四、强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是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存在于原子核的内部。

因为它非常强大,所以原子核才不会崩塌,进而使原子稳定,从而保证了世界万物的基本稳定性。

综上所述,四个基本相互作用力在宇宙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协调作用,促进了整个宇宙的发展、生长和逐渐变化,这一切都折射出宇宙纪律和科学原理的一个统一性和完整性,使得宇宙中的一切都变得可能和美好。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

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哪些方面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表面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多个方面,影响着物体的运动和形变。

本文将从物体受力的行为、物体的形变和物体的运动三个方面探讨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受力的行为物体受力的行为是力的基本效果之一。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反应。

这包括四种基本受力形式:1.拉力:当两个物体之间以拉扯方式相互作用时,形成拉力。

拉力的方向与物体之间的拉动方向相反。

2.压力: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外界压迫作用时,形成压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3.摩擦力:两个物体接触表面之间的相互阻碍作用,形成摩擦力。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分别阻碍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4.弹力: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产生弹性形变,形成弹力。

弹力使物体恢复原状。

物体的形变受力作用下,物体可能会发生形变,表现出材料的本质特性。

主要的形变效果包括:1.拉伸和压缩:如果物体受到拉力或压力,会导致物体的拉伸或压缩,改变物体的长度或体积。

2.剪切:在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应力时,物体可能会发生剪切形变,相邻层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3.弯曲:在物体的一侧受到压力而另一侧受到拉力时,产生弯曲形变,使物体弯曲或变形。

4.扭转:物体受到扭矩作用时,在长度方向上不存在形变,但物体沿长度方向产生扭转。

物体的运动力对物体的运动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可能表现出以下运动效果:1.匀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平衡力,其速度保持恒定,呈直线运动。

2.加速度运动:当物体受到不平衡力,其速度会以一定加速度改变,表现为加速或减速运动。

3.曲线运动:除了直线运动外,物体还可能在曲线上运动,受到向心力或离心力的作用。

4.旋转运动:力的作用还可能使物体绕固定轴线旋转,表现出旋转运动。

综上所述,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表现在物体受力的行为、物体的形变和物体的运动三个方面。

通过深入理解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和性质变化,从而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领域。

核力与结合能(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核力与结合能(学案)-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3节核力与结合能学习目标1.知道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核力的概念、特点。

2.理解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概念。

3.知道质量亏损,理解爱因斯坦质能方程并能进行有关核能的计算。

预习学案一、核力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引力相互作用:存在于宇宙万物、星体之间,是自然界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

(2)电磁相互作用:间、间的相互作用,宏观物体之间的压力、拉力、弹力、支持力等等,都起源于这些电荷之间的电磁相互作用。

(3)强相互作用:核子之间存在的一种很强的相互作用——核力。

(4)弱相互作用:在某些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是引起原子核发生的原因,是一种力。

2.核力(1)定义:原子核中的核子之间存在的一种强相互作用力。

(2)特点:①强相互作用力;②引力;③短程力。

二、结合能质量亏损1.结合能:原子核分裂为核子所的能量或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而的能量。

2.比结合能:原子核的结合能与之比,也叫作平均结合能。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原子核越。

3.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

4.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的现象。

课堂学案[典例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力是短程力,作用范围很小,只在邻近核子间发生B.核力不仅在邻近核子间发生,在较远的核子间也存在核力C.质子间、中子间、质子和中子之间都有核力D.核力是一种弱相互作用力,在其作用范围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典例2]下列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C.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D.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典例3]已知氮核质量M N=14.007 53 u,氧17核的质量M O=17.004 54 u,氦核质量M He=4.003 87 u,氢核质量M H=1.008 15 u,试判断14 7N+42He→17 8O+11H,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能量变化是多少?(1 u相当于931.5 MeV)(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达标学案1.[多选]对原子核的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力可使一些中子组成原子核B.核力可使非常多的质子组成原子核C.自然界中存在只有质子的原子核D.质量较大的原子核内一定有中子2.科学研究表明,自然界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学院物理工程学院专业物理学学号11111111111111姓名xxxxxxxxx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1粒子理论下的4种基本相互作用 (1)1.1两种长程力——引力和电磁力 (1)1.2两种短程力——弱核力和强核力 (2)2统一理论的思想基础 (2)3粒子理论下的统一 (2)4爱因斯坦对统一理论的构思 (3)展望 (4)参考文献 (4)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摘要:人们发现微观粒子之间仅存在四种相互作用力,它们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

宇宙间所有现象都可以用这四种作用力来解释。

进一步研究四种作用力之间联系与统一,寻找能统一说明四种相互作用力的理论——大统一理论。

本文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粒子理论和场理论,浅析对大统一理论的认识,进而认识自然规律的统一性。

关键词:大统一理论;自然力;物质粒子;传递力拉子;四种基本力引言:早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就致力于寻找一种统一的理论来解释所有相互作用,也可以说是解释一切物理现象,因为他认为自然科学中“统一”的概念或许是一个最基本的法则。

甚至可说在爱因斯坦的哲学中,“统一”的概念根深蒂固,他深信“自然界应当满足简单性原则”。

从30年代提出相对论后不久,爱因斯坦就着手研究“大统一理论”,试图通过“弱作用,磁场,强作用”的统一思维来简单的解释宇宙,进一步将当时已发现的四种相互作用统一到一个理论框架下,从而找到这四种相互作用产生的根源。

这一工作一直到他1955年逝世为止,并几乎耗尽了他后半生的精力,而且统一思维与当时物理学界的主流思想不符,以致于一些科学史学家断言这是爱因斯坦的一大失误。

17世纪,牛顿在研究宇宙行星运动规律时,把行星绕太阳、月球绕地球、太阳系绕银河的运动,以及地球对其上面物体间的吸引统称为一种力的作用,称为万有引力,并得到万有引力定律。

正是由于这种力的作用,使得宇宙间各天体组成了和谐的大家庭。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的力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的力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的力一强相互作用力的实质强相互作用力乃是让强子们结合在一块的作用力,人们认为其作用机制乃是核子间相互交换介子而产生的。

而事实上,强子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乃是夸克团体与夸克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夸克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必定乃夸克与夸克之间相互作用的剩余。

而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已知它是未饱和游空子重合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延伸,这才是真正的强相互作用之作用机制。

大约地说,当夸克们结合成为强子时,其结构差不多较为严密完整,但是,假如强子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撞击作用,那么各强子原先的结构则定会遭到破坏,因此,各强子中的大小夸克们则自然会重新产生相互的作用而结合在一块;这,正确实是强相互作用的现象。

而说到底,强相互作用的实质乃是由于未饱和游空子重合体之中心体因其综合循环体的未饱和而通过静空子中间体渗透出中心极性而与别的未饱和游空子重合体之外层循环体产生相互吸引,同时自身的循环体同理也受到对方中心体吸引,因而它们之间则产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各种层次的联合构成体,而强相互作用则乃是其中一个层次上的联合相互作用而已。

二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实质电磁相互作用力乃是带电荷粒子或具有磁矩粒子通过电磁场传递着相互之间的作用。

电场和磁场的实质我们在前面差不多了解:电场乃是游空子循环体的循环变化在周围静空子的中间体中引起极性感应激荡并传递开去。

而磁场则是电场因电源的运动而出现出不同的状态而已。

同时我们还明白,电场和磁场实际上也是一种电磁波,只是乃是频率及高的电磁波。

而电磁波能够对许多东西产生作用并使之发生结构状态的改变(如光照能使物体升温、无线电波能在导线中推动电子而形成电流等等),这是因为任何有质的东西皆由游空子所构成,而任何游空子皆处在静空子之中并与静空子共用中间体;因此,电磁波━━即静空子中间体的极性感应激荡自然会阻碍游空子从而或多或少地阻碍了游空子构成体的整体状态。

因此,电磁作用的范畴事实上是专门广的。

谈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_杨晓艳

谈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_杨晓艳

第18卷第3期 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No.3 V ol.18* 收稿日期:2002-05-08 作者简介:杨晓艳,沧州市技工学校讲师。

・94・谈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杨晓艳(沧州市技工学校, 河北 沧州 061001)我们知道,若按力的本质区分, 目前自然界中的力一般可归结为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力和弱相互作用力四种。

故这四种力又称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其中前两种力在远距离范围内仍能发挥作用,被称作为长程力;后两种只能在微观领域内〈分子或原子间、或原子内部〉才能发挥作用,被称作为称短程力。

下面我们就对这四种基本作用力作一具体分析。

 1.万有引力 物体由于具有质量而产生的相互吸引力叫万有引力。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指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个质点,相距为r时,它们之间的引力 其中引力常数G=6.672×10-11米・牛/千克2。

上式仅适用于质点;但如果两物体是密度均匀分布的球体或者是密度分层均匀分布的球体、球壳体之间的引力也可按上式计算,这时r为两球心间的距离。

 万有引力恒表现为吸引。

对一般物体来说,由于引力常数很小,引力非常微弱。

例如,两个质量各为100克的苹果,相距10厘米时,它们间引力的大小还不到一粒砂子重的十万分之一;两个质量各为50千克的人相距1米时,他们间的引力大约等于质量为百分之一毫克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相当于几百粒尘埃所受的重力。

 虽然万有引力对一般物体非常微弱,但天体间的万有引力十分强大,对天体运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因为天体质量很大。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绕太阳旋转,银河系里的球状星云聚集不散,都是靠万有引力的吸引。

例如,太阳和地球之间的吸引力大约为3.65×1022牛顿,这个力如果作用在直径是9000千米的钢柱两端,可以把它拉断;地球之所以能把人类、大气、月球、卫星等紧缚其上,也是靠万有引力的作用。

 物体所受的重力,是由于地球对它的引力产生的,一般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由于地球自转,重力和万有引力大小略有差别)。

【高中物理】高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高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

【高中物理】高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物理学家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20世纪以来,人们从最初认识到的两种力,万有引力和电磁力,逐步扩展到了四种:万有引力、电磁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

要谈到这四种力的产生和特点,就不能不谈到从爱因斯坦开始的一个梦想:将宇宙中所有的力用一个简洁的公式统一起来。

1955年4月17日是星期日,爱因斯坦从普林斯顿医院的病榻上坐起来,开始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计算。

他以自己特有的干净利落的笔记,写下了一行又一行的符号。

他整理了一些数字,然后把工作放在一边休息了。

几个小时以后,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去世了。

他的床边放着他最后的,也是失败的一项努力,即创造自己的"统一场理论"――对于宇宙中所有已知力量的一项单一的、条理清晰的解释。

必须强调,将力划分成四种是种人为的方法;它仅仅是为了便于建立部分理论,而并不别具深意。

第一种力是引力,这种力是万有的,也就是说,每一粒子都因它的质量或能量而感受到引力。

引力比其他三种力都弱得多。

它是如此之弱,以致于若不是它具有两个特别的性质,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注意到它。

这就是,它会作用到非常大的距离去,并且总是吸引的。

这表明,在像地球和太阳这样两个巨大的物体中,所有的粒子之间的非常弱的引力能迭加起来而产生相当大的力量。

另一种力是电磁力。

它作用于带电荷的粒子(例如电子和夸克)之间,但不和不带电荷的粒子(例如引力子)相互作用。

它比引力强得多:两个电子之间的电磁力比引力大约大100亿亿亿亿亿(在1后面有42个0)倍。

然而,共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之间的力是互相排斥的,而异种电荷则互相吸引。

一个大的物体,譬如地球或太阳,包含了几乎等量的正电荷和负电荷。

由于单独粒子之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几乎全抵消了,因此两个物体之间纯粹的电磁力非常小。

然而,电磁力在原子和分子的小尺度下起主要作用。

在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核中的质子之间的电磁力使得电子绕着原子的核作公转,正如同引力使得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样。

3-3主动力和被动力

3-3主动力和被动力
3 – 3
主动力和被动力
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万有引力 电磁力 强相互作用
长程力
短程力
弱相互作用
3 – 3
主动力和被动力
万有引力(天体层次)
力的分类:
1. 长程力
电磁力(宏观和微观现象)
电磁力:如绳中的张力﹑摩擦力﹑空气的阻力等,从微观上 来看,均是原子分子间电磁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强相互作用
3 – 3 主动力和被动力 干摩擦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相对滑动趋势但尚未滑 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
静摩擦力
Ff0 Ff0m
(最大静摩擦力)F
f0m
0 FN
滑动摩擦力:在有相对滑动的两接触物体表面上出现的 一种阻止物体间相对滑动的摩擦力.
3 – 3
主动力和被动力
6.强 力
(Strong interaction)
强力:亚微观领域,存在于核子、介子和超 子之间的、把原子内的一些质子和中子紧紧束缚 在一起的一种力。
15 作用范围: 10 m
10 ~ 0.4 10 15 0 . 4 10 m
15
15
m引力 斥力
“湿摩擦”与 “干摩擦”不同,是由空气或液 体的黏性引起的.
3 – 3
主动力和被动力
5.电磁力(Electromagnetic force)
电磁力:存在于静止电荷之间的电互联系, 总称为电磁力。
kq1q2 F 2 r
分子或原子都是由电荷系统组成,它们之间 的作用力本质上是电磁力。例如:物体间的弹力、 摩擦力,气体的压力、浮力、粘滞阻力。
对运动时,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它们的接 触面间所产生的一对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 势的力。 条件:表面接触挤压;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界中四种相互作用的力一强相互作用力的实质强相互作用力乃是让强子们结合在一块的作用力,人们认为其作用机制乃是核子间相互交换介子而产生的。

而其实,强子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乃是夸克团体与夸克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夸克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则必然乃夸克与夸克之间相互作用的剩余。

而夸克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已知它是未饱和游空子重合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延伸,这才是真正的强相互作用之作用机制。

大约地说,当夸克们结合成为强子时,其结构已经较为严密完整,可是,如果强子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撞击作用,那么各强子原来的结构则定会遭到破坏,因此,各强子中的大小夸克们则自然会重新产生相互的作用而结合在一块;这,正就是强相互作用的现象。

而说到底,强相互作用的实质乃是由于未饱和游空子重合体之中心体因其综合循环体的未饱和而通过静空子中间体渗透出中心极性而与别的未饱和游空子重合体之外层循环体产生相互吸引,并且自身的循环体同理也受到对方中心体吸引,因而它们之间则产生了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各种层次的联合构成体,而强相互作用则乃是其中一个层次上的联合相互作用而已。

二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实质电磁相互作用力乃是带电荷粒子或具有磁矩粒子通过电磁场传递着相互之间的作用。

电场和磁场的实质我们在前面已经了解:电场乃是游空子循环体的循环变化在周围静空子的中间体中引起极性感应激荡并传递开去。

而磁场则是电场因电源的运动而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已。

并且我们还知道,电场和磁场实际上也是一种电磁波,不过乃是频率及高的电磁波。

而电磁波能够对许多东西产生作用并使之发生结构状态的改变(如光照能使物体升温、无线电波能在导线中推动电子而形成电流等等),这是因为任何有质的东西皆由游空子所构成,而任何游空子皆处在静空子之中并与静空子共用中间体;于是,电磁波━━即静空子中间体的极性感应激荡自然会影响游空子从而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游空子构成体的整体状态。

所以,电磁作用的范围其实是很广的。

那么带电荷体与带电荷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具体是怎样进行的呢?电荷无非分为正负两种,我们先说异种电荷,即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吧。

正负电荷乃是通过各自所产生的电场来进行相互作用的。

那么首先请问:既然异种电荷是相互吸引的,可为什么却不常看到正负电荷直接接触进行相互作用并结合在一起呢?正因为,据我们所知电荷的实质乃是物质基元游空子的循环体或游空子重合体外层的循环体在循环时对外表现出来的极性激荡。

这激荡造成周围静空子中间体的极性感应激荡即是所谓的电场。

而正负电荷的区别则不过是循环体循环方向的左右旋不同而已。

那正负电荷的电场,则乃区别于极性激荡的相位刚好相反。

总之,正负电荷皆起源于同一极性体(即游空子循环体),其区别只是极性体循环的方向相反而已。

于是既然如此,当正负电荷直接接触时,实际上则是相同的极性体在接触;而相同的极性体是相互排斥的,因此正负电荷不能够靠在一起直接进行着相互间的吸引作用而只能通过电磁波来进行着彼此间的作用。

这个问题正好又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我们这理论之正确与完善。

那么,正负电荷应是如何通过电场来产生相互作用的呢?由于,电荷所形成的电场实际上乃是电荷激发空间体而产生的那极高频电磁波,而发射电磁波的东西则必然会受到周围空间体(即静空子群)对它的反作用力,那发射极高频电磁波的电荷体所受的反作用力则当然会更加明显。

只是,因为电荷体乃是向各个方位同时激发电磁波的,因此电荷体所受的各个方向的反作用力则相互抵消.可是,当空间里同时有正负电荷时,虽然正负电荷所形成的电场之感应激荡相位相反,但由于在它们俩之间其激荡传播的方向亦相反,故其相位反而是相同的。

于是,在它们之间的两端,正负电荷激荡周围每一个静空子时都得到对方传过来的激荡波的帮助,因此,在它们之间的这两边,静空子群对它们俩的反作用力自然会减少许多,于是两个带电荷体便会被自己另一边的较强的静空子反作用力推向对方而表现出异性电荷相吸引的特性。

而如果空间里同时放置的是同种的电荷,那么由于同种电荷所形成的电场之感应激荡的相位是相同的,但由于它们俩之间激荡的方向相反,故相位变成了相反,于是在它们之间的这边激荡静空子反而会受到额外的阻力,因此它们之间的这两端静空子对它们俩的反作用力则比双方另一边静空子对它们的反作用力更大,两个带电荷体便会被推斥开而表现出同种电荷相斥的特性来。

当然,空间里的电荷靠得越近,则各自激荡静空子时受到对方帮助或阻碍的程度则越强;反之,则越弱。

由于,磁场和电场只是外表形式上的不同而已,它们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所以,磁性体与磁性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原理与上述那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原理是一个样的,而电荷在磁场中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其原理在本质上也与上述的原理相同。

因此,我们在这里便不需要去讨论那些细节性的问题了。

总之,电磁相互作用之实质乃是由于各带电体之电场的交叉作用而使空间基元静空子对带电体各个方位的电磁场激发产生不同的反作用,于是带电体各个方位在空间体不平衡的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产生了带有方向性的力的作用。

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实质我们已经清楚,接下来我们要谈的是弱相互作用力的问题。

三弱相互作用力的实质弱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粒子的衰变过程。

弱相互作用的实质是什么呢?我们论述过,在宇宙的大循环中,所有的物质基元“游空子”皆随着大循环的进程而缓慢地增加了内部循环的速度。

而这速度的增加乃是因为游空子与所经过的一个个静空子产生相互作用的结果,于是,如果是单个独立的游空子,那么它所受到的静空子的作用力便会由于乃是1:1相互作用的关系而显得比较强;如果是重合游空子,则由于相互作用乃是一个静空子同时与多个游空子的相互作用,故其中的每一个游空子所受到的静空子的作用力便会比较弱,于是其内部循环速率的增加自然会更加缓慢。

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中所有游空子的内部循环都会缓慢地逐渐加快,而单个独立的游空子与重合游空子中的游空子则乃是其加快的速度有所不同而已;并且,游空子重合体所含的游空子数越多,则它里面的每一个游空子的内循环加速便越慢。

那么,这现象对于各种粒子的结构是否会造成影响呢?因为各种粒子皆由游空子所构成,所以游空子内部循环的加速当然多少会影响各粒子的内部结构。

可是,由于各粒子原本已有一套完整的内部循环系统,于是如果要让整个系统产生结构上的变化,那么游空子的内循环速度当然需要加速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各粒子中那游空子内部缓慢的循环加速,并不能够在每一个时刻都使粒子产生结构上的变化。

而如果要实现这结构上的变化,那当然得需要循环加速的不断积累。

而这积累过程的长或短,当然取决于各粒子内部的结构情况(包括各游空子原有内部循环的快慢)。

我们知道,电子乃是饱和的游空子重合体,因此电子的内循环加速自然会非常的缓慢,而这,正是电子寿命很久远的根本原因。

当放射性物质之原子核内的各游空子之内部循环随着宇宙大循环的进程(也即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加速到一定的程度时,本来就较不稳定的大原子核的结构(大家知道,原子核的增大是有着极限的,一般情况原子核越大则越不稳定)则容易受到一定的破坏,于是核内的一些游空子重合体便会脱离出来而合成新的小粒子跑了出去,并伴随着静空子的受激而产生γ射线,而那变故后的原子核则重新形成一个新的结构形式从而完成了一次衰变的过程。

于是,由于放射作用的消耗,原子核中各游空子的内循环则会慢了下来,回到本来的状态并开始走向新的衰变过程。

而这,正就是弱相互作用的实质。

归根结底,弱相互作用乃是物质基元“游空子”与众多的空间基元“静空子”因为经过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导致游空子内部循环加速到一定的程度而最后导致物质结构的变化。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粒子的衰变只取决于时间的进程而与其他的种种因素(如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统统无关。

好,接下来我们要谈的乃是万有引力之问题了。

四万有引力的实质万有引力,乃任何有质体(即有质量之物)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那么,这力是如何产生的?其实质又是什么呢?对于较小的粒子来说,万有引力作用并不明显;但对于较大的物体,其作用则是很明显的。

我们这世界上的所谓重量,便源于万有引力。

现在,就让我们用已经知晓的物质与时空的知识去认识万有引力的实质吧。

我们已经知道,宇宙中所有的物质皆由游空子或游空子重合体所构成;而所有的游空子及游空子重合体,在其循环体之中那极性最弱之处,其中心体的负空体极性则会很容易地渗透了出来。

并且,随着循环体的循环变化,这渗透出来的中心体极性在每一个方位上则会产生相应的强弱变化;于是周围的静空子中间体便会受此影响而产生出了极性感应激荡。

结果,这静空子的感应极性激荡则一个传感一个地传播开去,形成了感应极性激荡之“场”,这“场”不过是一份份空间基元的感应极性激荡罢了。

这就是说:任何物质,其四周围的空间都会产生中心体极性之感应激荡。

虽然,这由渗透出来的极性所引起的激荡较弱,但如果质量增大,则由于叠加效应,便会有所加强。

由于静空子中间体的极性感应激荡实际上只能是感应正空体在起主导的作用,因而与感应源起相互作用的则只能是静空子中间体中的感应正空体;因此,游空子循环体(属于正空体极性)与被感应的静空子的相互作用则乃是相排斥的作用(符合了电磁作用之原理),而游空子中心体(属于负空体极性)与被感应的静空子的相互作用则应该是相互吸引的。

于是,当有质体与有质体处在空间里的时候,不管它们是否为带电体(非带电体乃有质体自身循环体所激发的两种电场相互抵消,故循环体没有与空间产生相互作用力),它们周围那中心体极性渗透而形成的感应激荡则皆存在着;而在它们之间,由于双方那感应激荡的方向相反,因而感应激荡起来更加困难,因此在它们之间双方受到的被感应静空子的反作用力更大,而这反作用力由于乃是吸引的,所以双方则呈现相互吸引的现象━━这正是万有引力作用之实质及过程。

如果撇开感应激荡源与空间体的作用机制,我们可以看到,构成万有引力场的这中心体极性感应激荡与构成电荷之电场的循环体极性感应激荡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由于,形成万有引力场的中心体极性乃是以吸引的方式开始感应静空子之中间体的,而形成负电荷之电场的循环体则乃是以排斥的方式开始感应静空子之中间体的;因而两者所形成的极性感应激荡之相位则刚好相反。

而我们在前面已知,正负电荷之电场的区别乃是其极性感应之相位的相反而已;因此,从激荡波的本身来看,万有引力之场等同于非常微弱的正电荷之电场。

人们应记得,牛顿之万有引力计算公式与库仑之电荷相互作用力计算公式是何其的相象,其中的缘故,正乃上述之道理。

至于万有引力与有质体之质量及距离的关系,则比较容易理解:质量大,则有质体之中心体的数量多,于是静空子之极性感应激荡由于叠加的效应则越强,于是万有引力作用越强烈;而有质体之间的距离加大了,则由于感应极性激荡随着向外的传递因会受到静空子之循环体及中心体等的干扰而将逐渐地变弱,因此两物之万有引力的作用则会随之而变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