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影响下的中国东部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
我国海上平均风速分布规律
作为一个拥有广袤海域的国家,我国的海上平均风速分布呈现出一定的规律。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海上风速总体较为平均,但在不同的海域和季节中,风速的变化却是多种多样的。
我国东海和南海是两个重要的海上风区。
东海位于我国的东部,南海位于我国的南部。
这两个海域的风速较高,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
东海和南海的风速主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
夏季时,东亚季风带来了湿润的气流,使得东海和南海的风速较大。
而秋季时,季风逐渐减弱,风速也会相应降低。
我国的北部海域也有其特殊的风速分布规律。
黄海和渤海位于我国的北部,这两个海域的风速较低。
这是因为北部海域受到季风的影响较小,而且受到陆地的遮挡,使得风速较弱。
尤其是冬季时,北部海域的风速更是相对较低。
而我国的西部海域,如南海的西北部、东海的西南部以及台湾海峡等地,风速相对较高。
这是因为这些海域接近我国的大陆地区,受到地形和地理条件的影响,风速较大。
同时,这些地区也处于季风的影响下,夏季和秋季的风速较高。
总的来说,我国海上平均风速的分布规律是多样的。
不同海域和季节中,风速的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对于海上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模拟
大
气
科
学
V_ 0 1 .3 7 .NO .5 S e p t .2 0 1 3
C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At mo s p h e r i c S c i e n c e s
陈 红 ,薛 峰 . 2 0 1 3 .东亚 夏 季风 和 中 国东 部 夏季 降水 年代 际 变化 的模 拟 [ J ] . 大 气 科学 ,3 7( 5 ) :1 1 4 3 — 1 1 5 3 ,d o i : 1 0 . 3 8 7 8 / j . i s s n .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2 . 1 2 1 3 0
东亚 夏季风和 中国东部夏季 降水 年代 际变化 的模拟
陈红 薛峰
中 国科学 院大 气物 理研 究所 国 际气 候与 环境 科学 中心 ,北 京 1 0 0 0 2 9
摘
要
利用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展 的第 四代大气环流模式 模拟 了 1 9 7 0 年代末 东亚夏 季风 和相 关的中
代 末期 的位 相转变 有关 。此外 ,模式还较 好模拟 了长江流域 的变冷趋势 ,进而减弱 了海陆温差 ,使东亚夏季风
减弱。
关键词 年代 际变 化
东亚夏季风
夏季 降水
太平洋年代 际振 荡 中图分类号 P 4 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3 ) 0 5 — 1 1 4 3 一 l 1
d o i : 1 0 . 3 8 7 8  ̄ . i s s n . 1 0 0 6 - 9 8 9 5 . 2 0 1 2 . 1 2 1 3 0
超长La Ni
第 26 卷第 2 期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Vol. 26 No. 2 2021 年 3 月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Mar. 2021段欣妤, 薛峰, 郑飞. 2021. 超长La Niña事件背景下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1999~2000年和1984~1985年的对比分析[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6(2): 169−180. DUAN Xinyu, XUE Feng, ZHENG Fei. 2021.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of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under Multiyear La Niña Events: Contrast between 1999−2000 and 1984−1985 [J]. 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n Chinese), 26 (2): 169−180. doi:10.3878/j.issn.1006-9585.2020.20077超长La Niña事件背景下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1999~2000年和1984~1985年的对比分析段欣妤 1, 2, 3 薛峰 1 郑飞 1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北京 100029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3 甘肃省气象局兰州区域气候中心,兰州 730020摘 要 基于多种再分析资料和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次超长La Niña事件中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
选取的两次事件分别发生在1984~1985年和1999~2000年,但强度有明显差异,其中前者为中等强度事件,而后者则为强事件。
在两次事件过程中,暖池对流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东偏弱,但季节内变化有很大差异。
对强事件而言,6月对流开始发展,异常值在7月达到最大,8月稍弱,这与La Niña年合成结果一致,表明La Niña信号主导了东亚夏季风的季节内变化。
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的年代际变化对我国区域降水的影响
享 编 i 4 9 ( ) _ 6 0 章 号: 0 - 6210 0 0 9 04 5 016 8 —
{
.
r
I
,r
。
}
一
东亚夏季风南北进退 的年代 际变化对 我 国区域 降水 的影 响
吕心艳 2 ,张秀 芝 ,陈锦年 4
( .中 国气 象科 学研 究 院 ,北京 10 8 ;2 1 00 1 .国家 气象 中心 ,北京 10 8 ; 0 0 1
中图 分 类 号 :P 2 .. 45 2 4
1 言 引
我 国 处 于典 型 的东 亚 季 风 区 内 ,每年 5 9 —
柔
墨
团 的北 边 缘 ,涂 长 望等 [利 用 湿球 温 度定 义 季 风 6 ]
月大范围降水的分布、 雨带的移动以及发生的旱 前沿; 朱乾根等 刀 l7一1 0 80 P 上 使用 9l 9 年 5 a 8 h
: 00 2 1 订 翘 、 21 0 0 - - 2}0 0
≤ .E £ 盘 I 8 f _ _ 0
. .
. :
,
、j
t
6期
吕心艳等 :东亚 夏季风南北进退 的年代 际变化对 我国区域降水 的影 响
81 6
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实测降水量不仅包括季风降 水还包括非季风降水。另外 ,王安宇等[] o g 、F n
十 + —
Q-Q —
—
( , 2) ຫໍສະໝຸດ 种如吴长刚[]胡豪然等[] H、 2给出了东亚夏季风活 o
动 北部 边缘 发 生 了年 代 际变化 。实 际上 ,东 亚夏 季 风 的活 动随 着 时 间的推 移是 不 断 向北推 进 或 向 南 撤退 ,而且 也会 出现停 滞或 少 动 ,因此 ,它对 于 我 国东部 各 区域 的影 响不尽 相 同 。单 一 的季 风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及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1. 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可能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全球气候系统变化,对全球气候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特别是在降水分布上。
中国作为一个季风气候显著的国家,夏季降水对其农业、水资源管理及自然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对于提高气候预测的准确性、制定有效的防灾减灾策略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本文首先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定义、分类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进行综述,重点介绍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的特征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接着,本文将分析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机制,包括大气环流的变化、海洋温度异常的传播等。
本文将基于历史数据和气候模型模拟结果,评估不同分布型厄尔尼诺事件对中国次年夏季降水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可能变化趋势,以期为我国的气候预测和气候变化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厄尔尼诺现象概述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的气候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现象,主要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事件。
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通常伴随着一系列气候异常现象,包括但不限于降水模式的改变、风向的变化以及全球温度的波动。
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到大气与海洋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受到信风的影响,表层暖水被推向西部,而较冷的深层海水上翻至东部。
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这一过程受到干扰,信风减弱,导致暖水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积聚,海水温度升高。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它不仅改变了风暴路径和降水模式,还影响了全球的温度分布。
例如,在厄尔尼诺年,南美洲西海岸可能会出现异常的暴雨,而东南亚和澳大利亚则可能遭遇严重的干旱。
厄尔尼诺现象还与北美洲的冬季气候模式有关,可能导致某些地区出现暖冬或冷冬。
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影响
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影响李智才;宋燕;武永利;王沛涛【摘要】利用NCEP 1948~2007年逐日再分析资料、中国600站1960~2007年逐月降水资料和山西省1960~2007年65个测站的逐月、逐日降水资料,确立了850 hPa 112.5°E上候平均的假相当位温(θse)为340 K和候平均的经向风为南风且南风风速≥2.5 m·s-1等值线同时通过35°N的日期,将其作为山西省夏季风建立的时间,以θse≥340 K的持续候数与平均持续候数相比的标准化值构造为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影响的强度指数I,可以较好地表征东亚季风区夏季风的强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也可以较好地反映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强度和空间分布.该季风指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和线性趋势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的影响有明显减弱的趋势,并且在1967年季风指数突变性地由强变弱.对山西省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时间的分析表明,近60年来东亚夏季风对山西省的影响时间越来越短.最后,分析了强弱夏季风指数年大气环流场的异常特征.【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0(015)006【总页数】11页(P797-807)【关键词】夏季风指数;降水异常;夏季风的建立和撤退;环流场异常【作者】李智才;宋燕;武永利;王沛涛【作者单位】山西省气候中心,太原,030006;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北京,100081;山西省气候中心,太原,030006;河北省邯郸市气象局,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东亚夏季风是一种大尺度空间的现象,对东亚地区大气环流特征有很大的影响。
山西省地处东亚夏季风的北部边缘地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山西省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夏季降水的多寡决定了山西的旱涝情况,因此,东亚夏季风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多少。
山西省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十分明显(李智才等,2008;宋燕等,2008)。
大水冲不走龙王庙_中国人的治水智慧
|聚焦|◎编辑|刘相龙大水冲不走龙王庙中国人的治水智慧2020年一篇刊登在《南方文物》上的论文《新砦文化时期的大洪水与二里头文化的形成》对现有证据进行了罗列和分析,证实了“夏代早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二里头、新砦为主的区域内大洪水”的存在,侧面印证了中国古人治理洪水的真实性。
“三过家门而不入”“开掘三百条大河,平息天下的洪水,人民自此安居乐业”,“大禹治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
2002年,一件产自河南的国宝级青铜器——“遂公盨”回归祖国,其内底的铭文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的文献记录(“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永御于宁”,即“上天授命给大禹开掘高山,疏通河道,河流从此安宁”)。
随后,经过长期的考古研究,2020年一篇刊登在《南方文物》上的论文《新砦文化时期的大洪水与二里头文化的形成》对现有证据进行了罗列和分析,证实了“夏代早期,黄河中下游地区以二里头、新砦为主的区域内大洪水”的存在,侧面印证了中国古人治理洪水的真实性。
从五千年前的随山浚川,再到如今的水利工程,中国治水的历史源远流长。
———————————————“水”从何来?——中国洪水频发的成因与危害———————————————在讨论“治水”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为何要治水”。
洪水是由暴雨、急骤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海水量迅速增加或水位迅猛上涨的水流现象。
发生在中国大多数地区的洪水,特别是特大洪水,主要是由暴雨所形成的。
这与中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相关。
中国东部地区位于东亚夏季风水汽主输送带上,夏季的暖湿气流在到达中纬度地区时,会与中高纬度的冷空气产生相互作用,并形成持续而强烈的季风降水。
不仅如此,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中国东部季风雨带逐步北移,为中国中部与北部带来更多的降雨。
同时气候变暖加速了大气环流的过程,也将导致更多更频繁的持续性大暴雨。
此外,快速城市化对地表硬化的改变,城市热岛效应对暴雨的加剧,也是我国区域性洪水频发的原因。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
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东亚夏季风和中国降水的关系中国夏季降水在很大程度上受东亚季风的影响,但是它们之间的物理机制并不是很清楚。
由于东亚季风由两种不同性质的季风构成,即南海热带季风和东亚副热带季风,所以基于对东亚季风不同的理解,不同学者定义季风指数的出发点不一样,在季风强度和中国降水之间的关系上存在分歧。
本文在总结各种季风指数的基础上,提出从动力学上找出降水和季风因子之间的联系,从方程推导出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关系,从大气环流中提取季节变化明显的项作为季风因子,构造季风函数,从而得到季风指数的表示方法。
并提出了用季风强度和位置两个指数来同时刻画东亚夏季风的特征。
通过资料的计算得到了1951-1998年6-8月逐候的季风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
分析这两个指数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关系,考察其解释我国雨带移动的能力。
结果表明,季风和雨带的关系表现为:季风位置偏南时雨带偏南,季风偏北则雨带偏北;季风强度偏强则雨带强度偏强;季风强度和雨带位置之间关系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的。
通过98年的个例分析表明,季风偏强、偏南是造成该年长江流域洪涝的重要因素。
还计算了夏季18个候平均得到的逐年季风强度和季风位置,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降水的形势不仅和季风强度密切相关,还和当年季风的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季风偏强偏北时,降水北多南少;季风偏弱偏北时,全国少雨;季风偏强偏南时,全国多雨;季风偏弱偏南,降水南多北少。
季风的强度决定了降水的强度,季风的位置决定了夏季主要降水雨带的位置。
致谢4-5中文摘要5-6英文摘要6-7第一章绪论7-151.1 引言7-81.2 季风与东亚季风系统8-91.3 东亚季风指数的研究9-141.4 本文研究内容14-15第二章东部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15-292.1 概述15-182.2 降水的气候特征18-232.3 1998年中国东部的降水特征23-29第三章东亚季风的变化特征29-523.1 概述293.2 季风的变化29-473.3 1998年夏季风的变化特征47-52第四章一个新的季风指数定义方法52-654.1 季风指数的定义53-574.2 季风指数和中国降水的关系57-614.3 1998年的个例分析61-634.4 季风指数的分析63-65第五章总结和讨论65-67附录67-75 参考文献75-77。
东亚城市群发展对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影响的模拟——以1994年和1998年为例
[ 4 】
。
果表明,城市化对 区域降水有“ 增雨效应” 【 l 引 。最
近, 蒙伟光等[ " ] 对珠三角城市化对强雷暴天气过
程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城市化对珠三角地 区的强雷暴天气有重要影响 ,城市化的“ 热岛效 应” 以及城区粗糙度增大引起的低层辐合增强 , 有 可能引起雷暴天气过程的加强。杜东升等[ 掩 用
关
键
词 :气候学 ;夏季 降水 ; 数值模 拟 ;城市群 ;东亚季风 ;城市群密度
文献标识码 :A Do i :l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4 — 4 9 6 5 . 2 0 1 3 . 0 2 . 0 1 4
中图分类号 :P 4 2 6 . 6
第2 9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O 4 月
热
带
气
象
学
报
、 , 0 1 . 2 9 .No . 2
J OURNAL OF T ROP I C AL ME TE OROLOGY
Ap r . ,2 01 3
邵海燕 , 宋沽, 马红云. 东亚城市群发展对 中国东部夏季风降水影响的模拟——以 1 9 9 4 年和 1 9 9 8 年为例[ J ] . 热带气象学报, 2 0 1 3 , 2 9 ( 2 ) : 2 9 9 — 3 0 5
文章编 号:1 0 0 4 - 4 9 6 5 ( 2 0 1 3 ) 0 2 — 0 2 9 9 — 0 7
东亚城市群发展对 中国东部夏季风 降水影响 的模 拟
上海海陆风分类特征、环流背景及对O3的影响
上海海陆风分类特征、环流背景及对O3的影响1. 引言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其气候受到海陆风系统的影响较大。
探究上海的海陆风分类特征、环流背景以及对臭氧(O3)的影响,对于了解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上海海陆风的分类特征、环流背景以及其对O3的影响。
2. 上海海陆风分类特征海陆风的分类是依据风向、风速等参数来划分的。
依据上海地区的气象观测数据,可以将海陆风划分为以下几类:东北季风、西南季风、暖锋、冷锋以及台风影响等。
2.1 东北季风东北季风是指从东北方向吹来的季风气流,通常在秋冬季节较为明显。
这种季风会带来较低的温度和相对较高的湿度,且多为阵雨或小雨。
这种海陆风为上海地区带来了较多的降水,但空气质量一般较好。
2.2 西南季风西南季风是指从西南方向吹来的季风气流,通常在夏季较为明显。
这种季风会带来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且多为雷阵雨或大雨。
这种海陆风在夏季会造成上海地区的高温柔湿热天气,空气湿度较大,对O3的生成和传输有一定影响。
2.3 暖锋和冷锋暖锋和冷锋是由于冷暖气团相遇形成的锋区,并伴随着风的变化和天气的转变。
当暖锋或冷锋穿过上海地区时,空气中的温度、湿度和风向都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因素会对O3的浓度和分布产生一定影响。
2.4 台风影响上海地区屡屡受到台风的影响。
台风带来强风、暴雨和厚重的云层,对上海的气候和空气质量产生巨大影响。
台风过境期间,雨水冲刷大气中的污染物,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
然而,强风和降雨可能会对O3的浓度和分布产生短期影响。
3. 环流背景上海地区的海陆风系统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
常见的大气环流模式包括副热带高压、冷空气锋面、东亚夏季风和西太平洋副高等。
3.1 副热带高压副热带高压是夏季上海地区的主导大气环流。
副热带高压带来了西南季风,导致夏季的高温、湿热天气。
此时,O3的生成和传输相对较多,导致城市空气质量下降。
3.2 冷空气锋面冷空气锋面通常在秋冬季节影响上海地区。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夏季风】4、5月份亚洲大陆升温迅速,形成热低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西边。
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辐散的暖湿气流从东南沿海地区以东南或偏南季风形式深入到北部及河套一带。
其气候特点表现为湿热而多雷阵雨。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三个源地。
第1支源于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2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经印度尼西亚或马来半岛与第1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汇合成赤道辐合带;第3支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偏南季风,它与西北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的大雨带,带来充沛的降水,通常以这条大雨带表示夏季风的活动。
东亚夏季风进退有两次急进和一次速退。
一般5月初夏季风盛行到华南,此时为华南季风雨的开始;5月底或6月初盛行到西南地区;6月中夏季风突然盛行到江淮流域,即为江淮流域梅雨季节的开始,7月中夏季风再次跃迁到华北与东北地区,即为北方地区雨季的开始,同时亦为华中梅雨季结束进入伏旱天气;到8月中下旬为夏季风鼎盛时期,此时推进到夏季风在中国活动的最北、最西界限。
因此夏季风活动从华南到华北以北地区约需4个月之久。
而其撤退又是一次突变,一般9月初北方的冷空气开始加强,即冬季风开始建立,冬季风的来临只需1个月的时间。
【冬季风】东亚季风环流是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气候最直接的因素。
冬季环流始自10月中旬,结束于翌年4月中旬,其中以12月~3月初是冬季风的全盛期。
大陆上的冷高压中心位于蒙古。
由此吹出寒冷干燥的西北或东北季风,最先到达中国北方,很快就向南推进到江淮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冬季风1月最强盛,每隔7~10天冷空气爆发南下,至华南地区24小时可降温12~16℃,有时伴有中到大雨。
海南岛也可降温8℃以上。
冷空气到达南部沿海一带常有低云形成,并伴有毛毛细雨。
冬季风只盛行于低空(3千米以下),因此冷空气很难越过青藏高原,冬季风沿高原东侧及其以东流向中国东部地区,冷空气常随冷锋南下,在北部多大风、晴天,至江淮及其以南地区运行缓慢,在云贵高原地区常形成一条静止锋,表现为大范围的阴雨天气。
高考地理知识点山东版总结
高考地理知识点山东版总结山东省地势较为平坦,地理特点以平原为主,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水域资源。
下面将对山东省的地理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括,以便考生们复习备考。
一、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东临渤海,南邻江苏、安徽两省,南部与河南、河北接壤,西北部与山西相邻,西南部与湖北毗连,东南部与黄海相望。
山东拥有辽阔的沿海海域和位于半岛东端的山东半岛。
二、地貌山东地势以东北高西南低的倾斜平原地貌为主,包括胶东平原、胶南半岛、泰山腹地、黄河三角洲、半岛地区等地形。
胶东半岛是山东省的特色地貌,以其半岛型的特征吸引了无数游客。
三、气候山东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山东位于东亚夏季风带影响的边缘区域,冬季一般受西风影响,夏季则主要受到季风的影响。
山东地处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区,气候多变。
四、山东的重要风景名胜区1. 泰山:位于山东中部的泰山是五岳之一,也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泰山享有“五岳独尊”的美誉,以其雄伟壮观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游客。
2. 栈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栈桥是青岛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栈桥是以海滨游览为主要功能的建筑,是青岛最受游客欢迎的地方之一。
3. 济南泉城广场:位于山东济南市的泉城广场是济南市中心的一个重要景点,也是济南的象征。
泉城广场以其丰富的泉水资源和精美的建筑风格而闻名。
五、山东的经济特点山东是中国经济较发达的省份之一,其经济特点主要是以工业为支柱,农业和海洋经济也占有重要地位。
山东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是中国煤炭和化工产业的重要基地。
此外,山东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以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农产品。
海洋经济方面,山东拥有广阔的海域和丰富的渔业资源,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旅游等产业蓬勃发展。
六、山东的文化名人与历史名人山东历史悠久,涌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和历史名人。
如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孔子、思想家庄子、先秦文化名人孟子等,都出生在山东。
亚洲夏季风30~60天季节内振荡对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
1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P46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878/j.issn.l 006-9895.1809.18145
Impact of the Boreal Summer 30-60-day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ver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on Persistent Extreme Rainfall over Eastern China
表明,亚洲季风区ISO的强度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并对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具有调
制作用。在ISO偏强(弱)年,长江中下游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发生频次较高(低),且持续时间较长(短)。 关键词持续性极端降水大气季节内振荡年际变化
文章编号1006-9895(2019)04-0796-17
4期 No. 4
李健颖等:亚洲夏季风30〜60天季节内振荡对中国东部地区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 LI Jianying et al. Impact of the Boreal Summer 30-60-day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ver the Asian Summer ... 797
Interactions (Grant GASI-IPOVAI-03), the Priority Research Program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rant QYZDY-SSWDQC018),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 the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Grant CUG 170643), the Key Laboratory of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ant K对中国东部地区 持续性极端降水的影响
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刘笑;邵晓华;王涛【摘要】采用EOF法对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6月-8月)降水场进行分解,得到三种主要的降水空间分布型,即“总体一致型”、“南北涝(旱)中间旱(涝)型”以及“南涝(旱)北旱(涝)型”.利用Mann-Kendall检验和功率谱对时间系数做进一步处理,分析各空间分布型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第一、第二时间系数均未检测出突变的发生,第三时间系数存在一次突变,时间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由之前的“南旱北涝型”转变为“南涝北旱型”;第一时间系数存在50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第二时间系数存在2年左右的显著周期,第三时间系数存在50年左右的主周期和2~3年左右的次周期.对季风指数和时间系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第二时间系数与东亚、南海季风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揭示了季风强弱对夏季主要降水场的指示作用.【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3(011)006【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时空分布;EOF;Mann-Kendall检验;功率谱【作者】刘笑;邵晓华;王涛【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南京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1 研究背景气候变化既包括缓慢的、连续性的周期性变化,也包括快速的、不连续的突变。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最突出的特点是显著的增暖趋势。
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年(1906年-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1]。
相关研究表明,中国近百年地面平均气温的变化和线性趋势与北半球大体一致[2]。
但由于受季风影响,我国气候与全球气候的年代际变化有不同之处,降水比气温有更明显的年代际变化[3]。
关于中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问题,近些年来已经成为大气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4]:李红梅[5]等对近40年我国东部盛夏日降水变化做分析,发现降水特性的变化,不仅表现为线性趋势,还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郭其蕴[6]等、吕俊梅[7]等、缪启龙[8]等研究指出,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东亚夏季风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年代际变化,夏季风强时中国东部、华北地区多雨,长江流域少雨,而夏季风弱时情况则相反;丁一汇[9]等研究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东亚主要异常雨带有不断南移的趋势,造成了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周连童[3]等利用我国夏季降水资料分析得出我国夏季降水在1976年前后发生了一次跃变;黄荣辉[10-11]等研究认为在90年代末东亚夏季气候可能又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张永领[12]等对长江流域夏季降水进行诊断分析,发现长江三角洲和汉水-长江三峡在1974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郝立生[13]等研究发现华北降水近50年表现为减少趋势,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突变发生以来减少更加明显。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特点
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候特点1、中国东部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其特征是什么,有利于什么的发展季风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
利于发展农业2、中国东部的气候类型有哪三种中国东部气候类型有哪几种?1.温带季风气候2.温带大陆性气候3.亚热带季风气候3、我国东部地区是什么气候区我国东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我国东北地区温带季风性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显著。
而由于大陆主要为沙土,海洋主要为海水。
沙土的比热容相对小,海水的比热容相对大。
因此,大陆升温快也降温快;海洋升温慢也降温慢。
夏天,显然大陆是升温快的。
而我国温带季风性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显然温度是比较高的。
要高于大陆性特征不显著的温带同纬度季风气候。
附: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
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
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
春、秋季节为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天气冷暖,晴雨多变。
我国东南部广大地区具有干湿季明显,四季分明的特点。
中国东南部地区受季风影响,雨季起迄规律性明显。
雨季开始南方早、北方迟,东部早、西部迟;雨季结束北方早、南方迟,西部早、东部迟。
中国东南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以季风雨为主,降水的地区分布也不均匀,东部近海多雨,西部干旱少雨;南方比北方多雨。
中国东南部受季风气候影响,北部冬季干冷、夏季湿热,温度年变化与日变化比南方大,具有南北各地温度和湿度相差大,冬季比夏季相差更大的特点。
中国东部广大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气温年较差大,与同纬度世界各地相比,冬季气温低,夏季气温较高(不如冬季差距大)。
我国气候有三大特点: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
显著的季风特色: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年中风向发生着规律性的季节更替,这是由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是海陆的配置所决定的。
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力特性的差异,冬季严寒的亚洲内陆形成一个冷性高气压,东方和南方的海洋上相对成为一个热性低气压,高气压区的空气要流向低气压区,就形成我国冬季多偏北和西北风;相反夏季大陆热于海洋,高温的大陆成为低气压区,凉爽的海洋成为高气压区,因此,我国夏季盛行从海洋向大陆的东南风或西南风。
iData_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_吕俊梅
第20卷第1期热带气象学报Vol.20, No.1 2004年02月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Feb., 2004 文章编号:1004-4965(2004)01-0073-08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吕俊梅1,2, 任菊章1, 琚建华1 (1.云南大学大气科学系,云南昆明 650091; 2.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摘 要:采用两个不同的东亚夏季风指数分析了1951~1999年间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结果一致表明,20世纪70年代中期左右,东亚夏季风经历了由强到弱的年代际变化。
而且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作为东亚季风系统的重要成员,其强度和位置也在1970年代中期左右发生了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这种大气环流背景的年代际变化造成了197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华北地区干旱少雨;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多雨。
关 键 词: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变化;中国降水 中图分类号:P425.4.2 文献标识码:A1 引 言 人们很早就已经认识到东亚季风的强弱对中国的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而进行了很多有关这方面的研究[1, 2],并且发现东亚季风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短期气候变化的作用比印度季风更为重要。
研究表明,东亚夏季风与我国夏季降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夏季雨带的南北位置上。
弱季风时,夏季雨带位置偏南,长江中下游为涝年;而强夏季风时,长江中下游经常是旱年[3]。
19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较为系统地研究年代际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问题,并且发现降水、气温和海表面温度等气象要素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4, 5, 6]。
到目前为止,对于年代际气候变率的物理原因还不是很清楚,有人认为海表面温度是影响热带大气环流年代际变化的主要因子[7],还有人认为年代际及以上尺度的变率可能就是气候系统数十年尺度低频振荡或气候基本态的自然表征[8]。
而且年代际背景场的变化,将对ENSO循环产生很大影响[9]。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教师讲评用卷)
2024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经过多年持续攻关,研制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可用于氢气、氮气液化,大幅减小气体体积。
不同于以往“先实验室突破、再中试、再产业化”的模式,研究所在该装备研制过程中联合社会资本共同创立科技公司,创造性地探索出“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发展模式。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利用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将氢气液化,可以()A.确保能源安全B.保证运输过程零碳排放C.取代其他能源D.方便大规模储存与运输2.与以往模式相比,该发展模式的突出优势是()A.提高创新研发水平B.降低企业经营风险C.缩短成果转化周期D.节约科学研究经费3.我国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深度合作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B.加快实现研发制造一体化C.促进合作主体间的信息共享D.加快合作主体的要素流动【答案】1.D2.C3.A【知识点】资源安全的含义、意义及维护措施;工业发展的方向与措施【解析】【点评】中国科学院某研究所采取的“边研究、边应用、边转化”的发展模式,是一种创新的研发与产业化模式,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
这一模式不仅加速了技术转化和产业升级的进程,还降低了研发和市场风险,促进了产学研深度融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A、题目要求分析利用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将氢气液化带来的好处。
氢气液化可以减小其体积,便于储存和运输,但并不能直接确保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包括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多样性等多个方面,故A错误。
B、液化氢气在运输过程中仍然需要消耗能源,因此不能保证运输过程零碳排放,故B错误。
C、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替代其他能源的潜力,但液化氢气并不能直接取代其他能源,故C 错误。
D、氢气液化后体积大幅减小,方便了其大规模储存和运输,从而扩大了氢气的使用范围和提高了其利用效率,故D正确。
近几十年青藏高原夏季风变化趋势及其对中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华维
1,2
范广洲
1
王炳赟
1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225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摘
要
根据NCEP/NCAR、NCEP/DOE和ERA40再分析资料以及中国596个台站逐月降水观测资料,利用相关分
Abstract Based on the NCEP/NCAR, NCEP/DOE and ERA40 reanalysis data and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596 stations of China, the vari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P) summer monsoon and its impact on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a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wavelet analysis, and the cross-spectr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lateau summer monsoon exhibits the strong interannual and long-term variability. It also shows an obviously upward trend during 1958-2010. Th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bnormal enhancement of the plateau summer monsoon changes the Asia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d then weakens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This leads to an increase of monsoon rainfall over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a decrease over North China and South China.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plateau summer monsoon over the past 50 years may be related to the enhancement
东南季风影响我国的什么地区
东南季风影响我国的什么地区
东部地区。
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和⽇本、朝鲜半岛及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季风系统。
东南季风产⽣在副热带⾼压及其西北边缘,同样具有⾼温⾼湿的性质。
受它的影响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本和俄远东地区降⽔集中,天⽓炎热,形成夏季风影响过程。
1东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的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西部地区
D、东部地区
答案:D
2东部地区概述
中国东部地区位于东亚⼤陆东缘,太平洋西岸,并包括中国东部和南部的海域,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国东部、南部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的总称。
中国东部地区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东省、海南省、台湾省、⾹港特别⾏政区、澳门特别⾏政区,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北京、天津、上海、南京、⼴州、深圳等中国⼤陆的⼤都会都位于中国东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结果
通过对夏季降雨量累加值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相关
图4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与季风指数 相关系数分布图 ( 夏季 )
性研究, 可以得到结论我国东部夏季降雨量受东亚夏 季风影响 , 但不是唯一因子, 从相关系数值可以看出, 二者相关但非高度相关. 在考虑东亚夏季风影响下 , 采 样典型站点研究我国东部季风夏季降雨类型的空间分 布型 . 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提取 4 个特征向量 , 形成 4 种降雨空间分布类型 , 分别以不同的雨区活动范围、 南 北变化异质性和一致性、 以及变化的强烈程度为特征, 同时结合降水年际变化反映降水的时间变化型.
第 46 卷
图5
降水年际变化图 [ 7] [ 8] 刘飞 , 何金海 , 姜爱 军 . 亚洲夏 季西 风指 数与 中国 夏季 降 水的关系 [ J]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 2006, 29( 4) : 517 Guo Q iyuan. T he East A sia mo nsoo n and the southern oscillation[ J] . T he Climate o f China and G lo bal Climate, 1987( 1) : 249 [ 9] K alnay E, Kanamitsu M , K istker R, et al. T he N CEP/ N CAR 40 y ear r eanalysis pro ject [ J] . Bull A mer M eteor Soc, 1996, 77: 437 [ 10] Basnett T A , Pa rker D E. Develo pment o f g lo bal mean sea level pressure date set GM SL P2 [ J] . H adley Centr e Climate Research T echnical N ote CRT N , 1997( 79) : 16 [ 11] Z hu Jinho ng , Wang Shao wu. 80a oscillatio n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the east part of China and East Asian summer mo nso on [ J] . A dv Atmo s Sci, 2001, 18( 5 征向量 对应的 特征值及其百分比
参数 特征值 百分比/ % X1 6 624 6 21 4 X2 4 404 8 14 2 X3 2 664 2 8 6 X4 2 387 9 7 0 总和 16 081 5 51 9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东亚夏季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部. 相关分析结果 降雨量与季风指数相关系数显示夏季降雨量与该东亚 夏季风指数之间相关性 , 最大正相关系 数值为 0 41, 最小负相关系数为 - 0 29. 中国的夏季降水主要受夏 季东亚季风与西风符合走向所决定的雨带位置 , 而季 风的强弱起着关键性作用 . 降水量与夏季风指数的显 著正相关性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辽东海岸地区, 负 相关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其余介于最大正相 关区间与主要负相关区间站点呈较分散分布 , 可能是 受西风符合走向等因素影响而发生偏移 . 如图 4 所示. 主成分研究法将主要的主成分对应的 4 个特征向 量分别对应图 3, 分别代表了 4 种降雨空间变化型 . 图 3 a 是第一特征向量, 代表第一 雨型. 降雨变 化急剧, 集中在我国东部中部, 在中部长江以北呈现雨量变化 的空间一致性 , 以 特征值峰值 0 16 的胶 东半岛为核
2 2 主成分分析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 ( EOF) ,
即主成分分析研究受夏季风影响典型区域的夏季降水 的时空分布类型 . 以 31 个样本站点为列数据, 50 a 每 年的夏季累积降雨量作为行数据, 这样构建了包含夏 季降雨的时空信息的矩阵 . 根据降雨量主要特征来确定正交函数的形式, 若 设研究区的气象场表示为函数 f = ( t, x ) , t 表示年份, x 表示样本点站点号, F ij ( i = 1, 2, !m, j = 1 , 2 , !n) 表示第 i 年第 j 个站点上的夏季降雨量累加值, 那么 m 为观测时间序列长度 50, n 为观测站数 31. 对矩阵 F 求解特征值 , 并计算出各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 , 这 样就将降雨场 F 分解为只与时间或空间有关的两部 分, 与空间相关的部分由正交 函数构成, 称为特征向 量; 与时 间有关的 部分表示 各正交函 数随时间 的变 化 主成分, 称为时间系数 , 特征值的大小表示与其 对应的特征向量即典型场的权重; 时间系数表示该典 型场随时间的变化. 选取主成分方差占总方差百分比 大于 50% 的特征向量 X 1~ X 4 , 见表 1. 同时考虑特征 向量和主成分可分出每年的降雨空间变化型 , 生成特 征向量等值线图 , 31 个主成分对应于 31 个特征向量, 等值线上每一个点代表一个特征向量, 即观测站点 . 其 主成分分析结果如图 2 所示.
东亚近地面层季风范围大致包括中国东部、 朝鲜 半岛、 日本等地区, 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控制 , 同时 太平洋高压本身北进, 以致形成由海洋吹向大陆的偏 南风系, 即亚洲东部夏季风. 气候特点是湿润、 高温、 多 雨. 它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 季风作 为大气环流中季节变化最为显著的系统 , 尤其是与雨 量有密切关系, 可以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理解定义季风 及其强度的数理表示 季风指数 . 已有研究表明 , 东 亚副热带夏季风对中国天气气候异常具有重要影响, 其年际变异是造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际差异的直接 原因 . 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夏季的降水占到 全年的 70% 以上 . 广义的地理统计分析是现代地理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 以多变元地理空间要素为研究对象 , 应用多种常用 统计分析方法, 以及地统分析手段 , 研究各地理要素在 空间或时间上的分布格局 , 从而探讨各要素之间相互 作用形成的地理结构在地理系统中的功能. 本文以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测气象站点的降 雨资料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作为地理统计分析的空间要 素变量, 运用相关研究法、 主成分时空分析法以及地统 计学中空间插值方法, 研究我国夏季降雨与季风指数 之间的时空关系 , 分析中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地区降 雨类型分布形态 .
量值. 2) 以 Ex cel 形式记录 1951 2001 年东亚夏季风 指数 ( EA ST ) , 它是由东经 110 ~ 160 之间的气压差 计算得到的. 3) 各气象站点的站号、 名称、 地理坐标 .
2 研究方法
采用地理统计分析方法中多种研究手段 , 将相关 分析的结果按照分层抽样法从 90 个站点中选出典型 研究区样本, 在保证总体变量间关系稳定的前提下达 到缩减资料的目的, 并获得降水与夏季风指数的相关 矩阵作为后续分析数据基础 . 由主成分研究法结合地 学统方法中克里金插值形成我国受季风影响地区降雨 的时空分布型, 并利用因子分析解释各分布类型形成, 探讨我国东部降水的空间特征格局 . 2 1 相关分析与数据采样 通过对我国东部地区 90 个气象观测站点的 夏季累计降水量与东部地区 50 a 逐年东亚夏季风指数相关关系的研究, 反映东亚夏季 风在东部地区对降雨的影响 , 并基于二者的相关性确 定受东亚夏季风波动影响的典型季风范围. 应用相关分析依据降水量与东亚夏季风指数相关 性分级对资料中 90 个气象站点采样, 生成降水量与夏 季风指数有较高相关性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站点作为 观测样本 , 缩减观测资料的同时保证研究区域数据的 质量代表性. 相关分析描述了 2 或 2 个以上变量间关系密切程 度, 用相关系数描述变量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作为数量 指标 . 由软件计算得出总体 90 个站点在 50 a 中东亚 夏季风指数与夏季降雨量相关系数, 根据相关系数大 小分层 , 将 90 个站点划分为 3 个等级, 在各等级中分
第6期
李欣欣等 : 东亚夏季风影响下的中国东部降雨空 间特征格局分析
731
图3
降水前 4 个特征向量等值线图
降雨类型 . 降水量集聚在渤海湾沿岸与胶东半岛, 变化 趋势与第一降水类型相似 , 变化中心上移以天津附近 为分界线 , 以北同趋势变化, 以南异向变换 , 除主要变 化区外, 东部其他区域很少有降水分布. 图 3 d 表征第 四降雨类型, 特征值以正值为主, 而且分布范围广泛, 认为整个东部地区夏季雨量变化方向一致 , 最大特征 值中心北进扩展到黑龙江北部地区. 对应于降水年际 变化曲线图可以反映第一、 第二降水类型在 50 a 中变 化较平衡稳定, 而第三、 第四降水类型变化剧烈 , 周期 短, 以高变化率为特征, 如图 5 所示 .
730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46 卷
别选出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 0 19 的站点作为采样点, 选取结果共有 31 个站点 , 如图 1 所示.
根据特征向量与时间序列的对应关系 , 选取一定 的特征向量, 建立特征向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 , 反映区 域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
图 2 采样站点 C1~ C3 的碎石图
心, 其南北变化是趋同 . 而长江以南特征 值为负值中 心, 说明浙江一带南北降水变化有显著差异. 图 3 b 表 示第二雨型, 降雨活动范围广泛, 特征值均为负值 , 整 个东部地区的雨量南北变化完全相反, 而且雨量变化 较平缓. 图 3 c 代表第 3 个特征向量, 作为第 3 种差异
73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摘要
应用地理统计学分析中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地统分析 手段 , 以分布在不 同地理位 置的观测 气象站 点的降 雨
资料及东亚夏季风指数作为地理统计分析的空间要素变量 ,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 ( EO F) 、 相关分析以 及普通克里 金 空间插值等方法 , 研究我国夏季降雨与季风指数 之间的时空关系 , 分析中国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地区降雨 类型分布形态 . 关键词 降雨量 ; 东亚夏季风指数 ; 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法 ; 空间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