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论如析薪11劝学》21课件教案教学设计 一等奖名师公开课比赛优质课评比试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教学设计

南江县长赤中学

罗建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掌握荀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语。(2)具体感受比喻论证法。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写议论文。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知识,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充实、提高自己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课文中比喻的含义和内在联系。

2、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3、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方法

1、课前学生自主疏通文章,分组进行阅读。

2、课上师生共同分析探讨,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拔、总结。第一课时(课前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自学,疏通文章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设计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古乐府诗《长歌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荀子曰:?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的进步。那么,获取知识的途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学习。关于学习古代圣贤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曰:?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学习我们今天的新课《劝学》

2、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这在心理学上叫做给学生建立“注意中心”。接着就讲:“劝”的繁体字“勸”是形声字,凡是用“力”作声旁的字,多数有给人们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这是“劝”的本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

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3、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洵讳,写作孙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本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

二、研习课文

整体感知,积累文言词语(检查预习)

1、朗读课文

(1)全班集体朗读

(2)听录音注意停顿,老师纠正读音

2、整理文言知识

检查预习效果

(1)学生课前结合学案自主疏通文意。(2)分组动手归纳重点的文言知识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中绳:合乎拉直的墨线

輮:使……弯曲

规:测圆之器

虽:即使

有:通“又”

槁暴:槁,枯。

暴,通“曝”,晒。

挺:直

受绳:经墨线量过

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砺:磨刀石

就:动词,靠近,接近参:验,检查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知:通“智”,智慧

过:过错

须臾:片刻

跂:提起脚后跟

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明显,显著

假:借助,利用

舆:车

利足:脚步快

致:达到

绝:渡

生:通“性”,资质,禀赋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兴:起

能水:指游水,能,动词神明:人的智慧

圣心:通明的思想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锲:刻

躁:浮躁

不专心

三、解读内涵

1、切入点

师:大家读过课文,谈谈对这篇文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生:课文中比喻句很多,基本上句句都是比喻句。

师:对了!同学们的领悟很到位,《劝学》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通篇设喻,今天我们就以比喻句为切入点,分析课文。

2、首段

师:“学不可以已”中“已”的含义是什么?

生:“已”停止,终止的意思

师:“好,学习始终不可以停止,那么大家认同这种说法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荀子是如何分析的?

3、第二自然段

(1)课堂活动:学生找出本段的五组比喻句来。(2)师生探讨:解读这五组比喻句的含义。[多媒体]

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分论点

比喻句

意义:

提高自己

改变自己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

(3)归纳总结:

师:这一段揭示的道理告诉我们,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改变命运。那么大家想一想这主要从学习的哪一方面来分析的?生:从学习的意义这个角度来谈的

师:大家看看本段的比喻句有哪些特点?

生:比喻句都是从日常生活中举例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本段的比喻句通俗易懂。

4、第三自然段

(1)课堂活动:学生自己找出本段的五组比喻句。(2)师生探讨:解读这五组比喻句的含义。[多媒体]

分论点

比喻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