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教学讲义

合集下载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采样规范讲义

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和采样规范讲义
2.采样前后,滤膜称量应使用同一台分析天平。
3.测尘滤膜通常带有静电影响称量的准确性,应 在每次称量前除去静电。
4.呼尘检测,必须按照采样器的要求,选用正确 的滤膜、采样流量、粉尘增量,不能改变采样流量。
粉尘分散度测定:
概念 粉尘分散度是指物质被粉碎的程度,以粉尘粒径大小
(μm)的数量或质量百分比表示。分散度越高,危害越大。
采样夹
总粉尘采样夹要求
* 定点采样: 可安装直径40mm和75mm滤膜的粉尘采样夹
* 个体采样: 可安装直径≤37mm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
呼吸性粉尘预分离器要求
预分离器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μm以下, 且直径为5μ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 。
流量的校准
流量校准器
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采样均需使用的其它仪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
➢ 按来源分类:生产工艺过程中 劳动过程中 生产环境中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含开放性条款
1.粉尘:52项 2.化学因素:375项 3.物理因素:15项 4.放射性因素: 5.生物因素:6项 6.其他因素:3项
基础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
变态反应肺泡炎、职业性哮喘等)
4.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炎症、哮喘、通气功能改变等)
(二)局部作用
黏膜肥大性病变、萎缩性病变,阻塞性皮脂炎、粉 刺、毛囊炎、光感性皮炎,角膜损伤等
(三)中毒作用
金属性粉尘→→急性中毒
(四)肿瘤
石棉、游离SiO2、镍、铬、砷等确定致癌物
粉尘所致职业病
职业性尘肺病13种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预分离器规定的流量
采样时间
(1~8)h 由采样现场的粉尘浓度和采样器的性能等确定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课件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课件

总结
改进措施 针对学员的反馈意见和存在的问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进行改进;
加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结合,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与其他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应用领域;
不断更新危害因素识别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方法;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
THANKS
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管理。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介绍了危害因素识别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讲解了常见的危害因素及其对人体的影响;
总结
提供了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
培训效果评估
通过问卷调查和反馈意见,了解到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和满意度 ;
总结
• 发现学员在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危害因素识别培训》ppt课 件
contents
目录
• 培训介绍 • 危害因素识别基础知识 • 常见危害因素识别 • 危害因素识别实践操作 • 危害因素识别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培训介绍
培训目标
掌握危害因素识别的 基本方法
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 各类事故的发生
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 辨识能力
培训内容
生物性危害因素
细菌
如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可能导 致食物中毒。
寄生虫
如弓形虫、蛔虫等,可能通过食物、水源等 方式进入人体。
病毒
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能通过空气、 接触等方式传播。
霉菌
某些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黄曲霉素等。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
工作压力
长期工作压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 焦虑、抑郁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PPT课件

个人防护措施
个人防护用品选择
根据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 如防尘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等。
个人防护用品正确使用
在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前,应接受专业培训,了解其正确使用方法和 注意事项,避免因使用不当而产生不良影响。
个人防护用品维护与更换
定期对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检查、清洗、更换,确保其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化学有害因素 )ppt课件
目录
•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述 • 化学有害因素介绍 •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方法 • 化学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 职业病防护措施 • 案例分析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 述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 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 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 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使用检测管采集现场气 体,通过比色法或比浊
法测定气体浓度。
气相色谱法
利用色谱柱分离气体中 的不同组分,通过检测 器测定各组分的浓度。
红外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利用红外光与气体分子 相互作用,测定气体中
特定组分的浓度。
通过测量气体中特定元 素对特定光的吸收,确 定气体中该元素的浓度。
粉尘检测方法
01
02
应对措施
加强通风、维修除尘设施、提供防尘 口罩等防护用品,并对员工进行健康 检查和医学观察。
某实验室的化学药品泄漏事故
事故概述 检测结果 事故原因 应对措施
某实验室发生化学药品泄漏事故,导致多名员工出现皮肤刺激 和眼部损伤。
检测结果显示泄漏的化学药品为硫酸,浓度较高,对接触人员 产生强烈刺激。
操作失误、化学品储存不当、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力等 多个环节失控共同导致事故发生。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PPT课件
当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如检测覆盖面不全、 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不同行业和领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 的检测与评价方法。
对策建议
1
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制度,明确 相关责任和义务,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检测与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质量的控制
人员培训
对检测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 高其技能水平和操作规范性。
仪器设备校准
定期对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校 准和维护,确保其准确来自和可 靠性。过程质量控制
对检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 保各个环节的质量得到有效控 制。
结果审核与报告编制
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确保其 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按照规范
编制检测报告。
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为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现场调查与采样
了解现场情况
对被检测单位的工艺流程、生产环境、设备 布局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产生、分布和扩散情况。
制定采样计划
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制定合理的采样计划,包括采 样点位、采样频次、采样方法和采样量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目录
• 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 •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方法 • 案例分析 • 结论与建议
01
职业病危害因素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 中产生的,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 成不良影响的因素。
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 、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因素,如粉 尘、噪声、辐射、高温、湿度等 。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 共218页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及物理因素检测 共218页
特点: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测定各种毒物和各类 样品,测定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我国已颁布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中以实验室 检测方法为主。实验室检测的缺点是检测所需时 间较长,加上样品的运输,所需时间更长。
第三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项目委托
现场调查
检测方案制订
检测前期准备
现场采样
3.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及蔗渣
上的霉菌等;医务工作者接触的传染性病源,如 SARS 病毒、艾滋病病毒。 炭疽杆菌:农牧民、家禽及野生动物管理人员、 动物皮毛加工人员等有接触机会,引起炭疽。
布氏杆菌:牧民、挤奶工、屠宰工、卫生检疫人 员等有接触机会,引起布氏杆菌病。
森林脑炎病毒:林业人员如伐木工等有接触机会, 引起森林脑炎。
(2)光谱法 (3) 色谱法
现场检测
现场检测是指利用便携直读式仪器设备在 工作场所进行实时检测、快速给出检测结 果,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的职业卫生状况作 出迅速判断。例如,事故检测、高毒物质 工作场所的日常检测等。
常用方法有检气管(气体检测管)法、便 携式气体分析仪测定法、物理因素的现场 测量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 识及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基础知识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常用术语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概念
1.职业病危害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3.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程序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关法规与标准
第一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常用术语
现场检测
物理因素的现场测量 : 使用便携式直读仪器,对工作场所噪声、
高温、振动、射频辐射、微波、紫外光、 激光等进行的测量。 特点:仪器设备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 带方便;操作简单快速,有较高的灵敏度、 准确度。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课件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PPT课件
(3) 采集空气样品的基本要求
1. 应满足工作场所有害物质职业接触限值对采样的要求。 2. 应满足职业卫生评价对采样的要求。 3. 应满足工作场所环境条件对采样的要求。 4. 在采样的同时应做样品空白,即将空气收集器带至采 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 作同样品。 5. 采样时应避免有害物质直接飞溅入空气收集器内;空 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应避免被衣物等阻隔。用无泵型采 样器采样时应避免风扇等直吹。 6. 在易燃、易爆工作场所采样时,应采用防爆型空气采 样器。
2019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
讲师:杜欢永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1
讲义提纲
1 2 3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案例分析 考试大纲
4
2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一)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四)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简介
3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一).
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检测目的,可分 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 (2)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样:按照采样方式可 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按照采样时间可分 为长时间采样和短时间采样。
4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7) 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 1、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 样季节。 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 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讲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讲义: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6 职业卫生监督 职业卫生监督是国家卫生行政监督的一部分, 是保证职业卫生法规贯彻实施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不论是监督检查工作场所职业 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状况,还是督促与指导用人单 位做好职业卫生防护,首要问题就是要对工作场 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正确识别,只有对工作 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识别和定量分析后, 才可依法作出正确的监督结论。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5 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诊断过程中除了要有典型的临床症状、 体征和实验室结果支持外,还必须有职业接触史 的支持。对患者职业接触史的判定过程,就是对 患者职业活动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 量识别的过程。 因此,从事职业病诊断工作也离不开职业病危 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作用
4 健康监护工作 健康监护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与分析,评价职业 病危害因素对接触者健康的影响及其程度,掌握 作业人员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健康损害征象,以 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有害因素所致疾患 的发生和发展。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对劳动 者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前提,通常需 针对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决定检 查项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原则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在对职业病危害因素全面定性识别后,通常还需对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量识别。通过现场采样分析, 进一步判断其是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 限值,以此作为评价工作场所或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 效果的客观指标。 因此,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中对职业病危害 因素的识别需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培训课件

职业病危害检测概述-培训课件
• 电离辐射对人体有两种方式:外照射和内照射。
对人体的危害性,内照射: α>β > Y;外照射: α <β <Y。
• 电离辐射的应用:
• 一、在医学上应用广泛,如X射线透视、CT、γ刀等。
• 二、辐射育种:利用电离辐射处理植物种子,诱发突变, 从中选出优良变异的个体,通过育种程序培育出新品种。 经辐射育种,长出的青椒重500克,黄瓜有半米长。
通过发出Y射线或内转换电子到低能状态的过程,又称Y 退激或Y衰变。 • X射线和Y射线的区别是: X射线产生于核外, Y射线产生 于核外。
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 如α射线、β射线、X射线、Y射线、中子流等,
照射到物体时可以使其电离。其中带电粒子本身 带有电荷,通过碰撞可以直接引起物质电离。 X 射线、Y射线、中子流非带电粒子照射物质,发生 能量转移,产生带电粒子,间接导致物质电离。 射线和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射线探伤、放射损伤和 核技术应用的基础。
• 接触硫化氢可导致硫化氢中毒 • 硫化氢对人的危害,主要是破坏细胞呼吸链中的氧化酶,
造成细胞缺氧(细胞内窒息)。 • 硫化氢对人体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吸入过量的硫化氢可
引起闪电式死亡。
• 一氧化碳 无色、无臭、无味、易爆炸的气体,比空气轻。 • 职业接触的机会:一是煤气制造业。用煤、焦炭等制取煤
• 窒息性气体。指被人体吸收后,可使氧的供给、摄取、运 输和利用发生障碍,使全身细胞得不到或不能利用氧,而 导致组织细胞缺氧窒息。分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和化学窒 息性气体。如一氧化碳(血液窒息性)、硫化氢、氰化氢 (细胞内窒息,主要是抑制呼吸酶,使生物氧化反应不能 进行)、甲烷、二氧化碳、氮气(本身无毒。挤占空气当 中的氧,使其含氧量减少)等。
• 硫化氢 一种无色有刺激性(臭鸡蛋味)的有毒气体,易溶 于水,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第三十一期职业病危害及基本知识课件

第三十一期职业病危害及基本知识课件
加强健康教育
开展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职业病防护意 识和技能。
3
完善职业病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职业病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 病。
04
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制定目的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内容
内照射损伤
放射性物质进入体内引起的全身 性损伤。
辐射诱发肿瘤
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 。
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
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 疾病。
体力劳动过度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引起的肌肉 骨骼系统疾病。
03
职业病防护措施
粉尘类职业病的防护措施
粉尘防护
采用除尘器、通风设施等减少粉尘产生和扩散, 同时佩戴防尘口罩、防尘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规定了职业病诊断、鉴定的原则、程序、方法和标准等。
实施情况
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为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提供了具体的操 作指南。
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
制定目的
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 。
主要内容
规定了用人单位的职业 健康监护责任、监护内 容、监护周期和监护档 案管理等。
实施情况
自2015年3月1日起施 行,为劳动者的职业健 康监护提供了法律保障 。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有关职 业病防治的规定。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 例》等其他相关法规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有 关职业卫生和劳动防护的要求。
这些法律法规和标准构成了我国职业 病防治的法律体系,为预防和控制职 业病危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讲课文档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讲课文档
5
现在五页,总共八十页。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
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气溶胶:如矽尘、煤尘、水
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6
现在六页,总共八十页。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
现在一页,总共八十页。
Ⅱ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概述 主要内容
• 1. 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术语 • 2. 评价目的、意义与原则 • 3. 评价方法概述 • 4. 评价范围概述 • 5. 评价应思考的环节
2
现在二页,总共八十页。
一、职业卫生基本概念
• 职业卫生:是研究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 动中的卫生问题,以环境和人群为对象 ,主要任务是是预测、识别、评价和控 制劳动环境条件中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 素,以防止其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 科学,旨在创造安全卫生的作业环境, 提高职业生命质量,保护劳动者健康。
8
现在八页,总共八十页。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
(2)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不能合理地安排
与劳动者身体状况相适应的作业; (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或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
29
现在二十九页,总共八十页。
三、职业性尘肺病、职业中毒与噪声聋的防治
一)、尘肺病的防治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是在职业活动中长期 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肺内潴留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 维化为主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及检测概述PPT教案

职业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识及检测概述PPT教案
1、劳动组织和劳动轮班制度不合理。 2、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 3、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 4、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
劳动工具。
9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有毒与无毒工
段未分开。 3、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生产环境污染。
14
识别方法
1、收集资料 项目申请报告、设计书; 生产过程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产品、
产品及副产品; 生产工艺与设备; 各种化学品理化特征与毒性资料; 健康监护与工作场所职业卫生检测资料; 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
15
2、现场调查 物料名称用量(出量); 工艺特点(自动化、密闭程度、设备布局、
噪声与振动、流体动力性噪声与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
射、微波、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
子、高能电子束等。
7
3、生物因素 包括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如
屠宰、皮毛加工等作业炭疽杆菌、布氏杆 菌等病源体;医务人员、警察接触艾滋病 人。
8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冶炼:如金属冶炼中矿石的粉碎、烧结、 选矿等
44
建筑材料:如耐火材料、玻璃、水泥制造 业,石料的开采、加工、粉碎、过筛、陶 瓷原料混配、成型、烧炉、出炉和搪瓷工 业。
筑路、水电业 如铁道、公路修建中的隧道 开凿、铺路及地下电站建设。
45
洗肺水像煤尘一样浑浊
46
47
尘肺病预防
1、工程防护 技术革新、湿法防尘、密闭尘源、通风除 尘等。
1.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 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2.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 取防制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气温低于5℃ & 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 & 高于103.4KPa时,依上述公式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7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5) 采样点的选择原则
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 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 地点。2. 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 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 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6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4)标准采样体积 • 指换算为气温20℃,大气压为101.3Kpa (760mmHg)之下
的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0 = Vt
x
273 + t
101.3
V0 – 标准采样体积 Vt – 在温度为t℃,大气压为P时的采样体积 t – 采样点的气温ºC P –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3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一). 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1)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按照检测目的,可分 为评价检测、日常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检测。
(2)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采样:按照采样方式可 分为个体采样和定点采样;按照采样时间可分 为长时间采样和短时间采样。
4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7. 采样过程中应保持采样流量稳定。长时间采样时应记 录采样前后的流量,计算时用流量均值。 8.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体积,在采样点温度低于5℃ 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kPa和高于103.4kPa时,应 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9. 在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止样品 的污染。 10. 采样时,采样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11. 采样时,应在专用的采样记录表上,边采样边记录; 采样记录表应至少包括以下信息:检测单位名称、采样 仪器名称、检测项目、样品唯一标识、采样地点和日期、 环境参数、采样流量和时间、两名采样者签字、被检单 位签字等。特别要详细记录采样时采样点空气中待测物 浓度的状况和劳动者接触状况。
9
50~
11
13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
1.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 用定点的、短时间检测方法进行检测;选定有代表性的、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检测点;将 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在空 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 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按下式计算:
2012年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基础知识
讲师:杜欢永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1
讲义提纲
1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2 物理性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3 案例分析 4 考试大纲
2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一)空气样品的采集规范 (二)不同容许浓度的检测 (三)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检测 (四)空气样品的采集技术简介
劳动者数 3~5
采样对象数 2
6~10 >10
3
4
12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 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 表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6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
劳动者数
采样对象数
6
5
7~9
6
11~14
7
15~26
8
27~50
10
Hale Waihona Puke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8) 采样对象的选择原则
1.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 选择采样对象。
2.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 动者都应列为采样对象选择范围。
3.选择的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 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 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cv CMC Ft
式中:CMC-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浓度,mg/m3;c-测得 样品溶液中有害物质的浓度,μg/mL;v-样品溶液的总体 积,ml;F-采样流量,L/min;t-采样时间,min。
14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2.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的检测
与最高容许浓度的检测相同,采样时间一般为 15min;空气中有害物质15min短时间接触浓度 CSTEL的计算同上式计算,t=15 min。一次采样时间 不足15min,可进行1次以上采样,CSTEL为各次检 测的平均值。
11
一、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9) 采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有一 定的样品数量。在采样对象范围内,根据能否确定接触有害物 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按GBZ159的规定,确 定所需采样对象的数目。
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
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按下表选定采样对象 的数量,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 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采样 对象采样对象数
4、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每个工作地点设置1 个采样点。
5、劳动者是流动工作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 设置1个采样点。
6、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样点。 9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7) 采样时段的选择原则
1、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随季节发生变化的工作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采 样季节。 3、在工作周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 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4、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 1~3台设置1个采样点;4~10台设置2个采样点;10台以 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 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 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的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 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 作地点,采样点的数目参照(2)确定。
3. 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 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 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 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8
一 、化学有害因素检测技术
(6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原则
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 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1个采样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