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docx

合集下载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宏观部分第十二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过程的活动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就业总水平、国民总收入等经济总量,因此,宏观经济学也被称做就业理论或收入理论。

2.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产品。

3.中间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去向:其他生产者。

4.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5.流量: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例如,I投资是一个流量,它表示在一年内新增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变化量。

6.存量:在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例如,资本存量,它表示在某一时间点上有多少资本存在。

7.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国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新生产的市场价值。

8.折旧:资本物品由于损耗造成的价值减少称为折旧。

折旧不仅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还包括资本变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9.存货投资:企业所掌握的存货的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10.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补偿旧资本消耗的投资。

11.净投资:总投资减去重置投资。

也就是净增加的投资,是资本存量的净增加。

12.总投资:物质资本的增加、替换(和资本资产的支出)。

13.政府采购:政府花在劳务和商品上的支出,它包括:……14.转移支付:政府对人民的支付,但他们不用提供现期服务作为交换。

它包括:…………15.净出口:出口额和进口额之差。

NX=X-M16.间接税:企业的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17.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的部分。

18.国民收入NI:国内生产净值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再加政府补助金。

也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所得到的报酬=工资+利息+租金+利润。

19.个人收入:PI =NI – 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20.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21.储蓄—投资恒等式:若我们假设总收入=总产值,总支出=总产值,即Y=C+S,Y=C+I,则我饿每年可以得到事后的一个横等式储蓄=投资。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几个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NI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

2,IS与LM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概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IS曲线的性质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

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宏观经济学名词.doc2008

宏观经济学名词.doc2008

宏观经济学名词1、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用用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4、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5、总投资:净投资加重置投资称为总投资6、净投资:从实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总储蓄加资本转移收入减资本转移支出减资本形成总额后的余额。

从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资产的增加额减金融负债的增加额之后的余额7、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8、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例,称为边际消费倾向(MPC)9、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的比例(APC)10、边际储蓄倾向:储蓄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是边际储蓄倾向(MPS),它是该点上的储蓄增量和收入增量的比例11、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1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以及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比率13、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14、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15、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指收入变动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16、IS曲线是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种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17、货币需求是指家庭、企业和政府愿以货币形式持有其拥有的财产的一种需要。

把拥有家庭、企业、政府的货币需求加总起来,就得到全社会的货币需求18、流动偏好:所谓“流动性偏好”是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存储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19、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正常的交易活动20、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完整word)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word)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GDP):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上述定义含有的意思: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2)GDP测度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3)GDP是一定时期内(往往为一年)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价值;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从而是一个地域概念,而与此相联系的国民生产总值(GNP)则是一个国民概念;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

3。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4.名义GDP(或货币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5。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6.GDP折算指数:是名义的GDP和实际的GDP的比率。

7。

用支出法核算GDP: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的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

[ GDP = C + I + G + (X—M) ]8.消费(C)(居民个人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如汽车、电视机、洗衣机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医疗、旅游、理发等)的支出。

9.投资(I):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13.储蓄-投资恒等式:国内生产总值总等于消费加投资,即Y=C+S;国民收入=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即Y=C+S,由上而得的公式I=S.14。

折旧:包括生产中资本物品的物质磨损和资本老化带来的精神磨损。

15。

政府购买 (G)(即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如政府花钱设立法院,提供国防,建筑道路,开办学校等方面的支出。

16。

净出口(X—M):进出口的差额; 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doc

1.国内生产总值(GDP)为•国或地区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定时期内(通常为•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2.名义GDP使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引入实际GDP,它是指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4.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里倾向。

5.凯恩斯陷阱(又称流动性陷阱):由于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利息不再随货币供给量的上升而下降。

人们不愿意购买有价证券,以免有价证券价格下跌造成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

6.IS曲线是描述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即总需求等于总供给)的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

7.LM曲线是描述满足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的利率与收入关系的曲线。

8.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9.自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10.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足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11.充分就业:广义: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狭义:指存在自然失业(既存在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情况。

12.货币政策: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足准备率。

13.失业:在一定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状态。

14.摩擦性失业:在生产过程中,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15.结构性失业: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16.汇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17.实际汇率:用同•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外与国内价格水平的比率。

(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完整word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中英文)

(完整word版)曼昆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中英文)

宏观经济学第十五章MEASUREING A NATION’S INCOME一国收入的衡量Mi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how households and firm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in markets.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他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Macroeconomics the study of economy-wide phenomena,including inflation,unemployment,and economic growth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GDP is the market value of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country in a given period of time.国内生产总值GDP:给定时期的一个经济体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Consumption is spending by households on goods and service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urchased of new housing.消费:除了购买新住房,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Investment is spending on capital equipment inventories, and structures, including household purchases of new housing。

投资:用于资本设备、存货和建筑物的支出,包括家庭用于购买新住房的支出.Government purchases are spending on goods and services by local, state, and federal government.政府支出:地方、州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和与劳务的支出.Net export is spending on domestically produced goods by foreigners (exports) minus spending on foreign goods by domestic residents (imports)净出口:外国人对国内生产的物品的支出(出口)减国内居民对外国物品的支出(进口)。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重点)

名词解释第一章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重置投资:由于厂房、机器的磨损,需用折旧费重新购置被磨损掉的机器设备等,即用折旧费进行的投资。

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

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第二章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

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成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投资成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

第三章流动性偏好:由于货币具有实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肯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下降,债券价格不会再上升,于是抛出全部债券,换回货币,不再购买债券,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的情况。

IS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LM曲线: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均衡时(即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利率和收入关系的曲线IS-LM模型:说明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收入与利率决定的模型凯恩斯区域:LM成水平状态的区域古典区域:LM成垂直状态的区域。

第四章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的全部内容。

9.宏观经济学;是指以整个经济的总体行为,考察作为整体的市场表现,说明社会的资源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学科。

30。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及其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简称GDP。

31。

支出法;是指将一国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单位用于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加总起来用以测算GDP的方法。

32。

收入法;是指用出售最终商品和劳务获得的收入来测算GDP的方法。

33。

国内生产净值;是国内生产总值减去折旧。

34.国民收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它等于国内生产净值减去间接税.35。

个人收入;是指个人从经济活动中所获得的收入,它等于狭义的国民收入减去社会保险税,公司所得税和公司未分配利润,再加上政府和厂商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净额。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最终能够自由支配的收入数量,它等于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和其他非税支付。

37.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8.实际GDP;是指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而按一个不变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39.GDP折算指数;等于名义GDP与实际GDP之比。

40.消费函数;以C表示消费水平,Y表示国民收入,则在两部门经济中,消费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形式表示为;C=C(y),这一函数被称为消费函数41。

消费曲线;消费曲线表示家庭消费数量和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42.平均消费倾向;指消费所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即每单位收入的消费数量,用公式表示为蓄之间的分配状况43边际消费倾向;指家庭在增加的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MPC=△A/△Y,它说明了收入变动量在消费变动和储蓄变动之间分配的情况4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增加,但消费增加的速度慢于收入的增加,这意味着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45线性消费函数;将消费函数表示为C=a+By,其中a。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1.总需求货币数量论:关于名义总收入只取决于货币数量变动的理论,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是由货币数量决定的;货币的价值与货币数量成反比例变动,物价水平与货币数量同方向变动。

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摩擦失业率: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引起的失业。

供给经济学:指通过使长期的(垂直的)AS曲线向右移动以提高潜在GDP的政策措施。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宣称降低税率会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储蓄和投资,这将使总供给大量增加,从而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下降,即使在低税率的情况下经济的高增长也会使税收收入增加。

但是这种观点在短期内可能能够实现,但在长期可能是令人质疑的,因为虽然长期的产出增加了,但是只是小幅度的,很有限的增长,不足以弥补减税所带来的损失。

货币中性:指名义货币数量的变化不会改变产品市场原有均衡状态和国民收入的结构,仅引起产品市场各种商品的绝对价格的同比例变动。

当货币是中性的时候,货币供给的增加导致货币需求的增加,货币市场在新的供求均衡点上达到均衡,此时只是物价总水平的变动,商品的相对价格并不改变,也不影响产品市场的均衡,以及实际国民收入中消费和储蓄、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当总供给曲线垂直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影响产出水平和实际利率,价格水平上升,货币呈现中性。

2.总供给工资粘性:指不能迅速地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化,只能缓慢地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工资。

工人的名义工资通常不能随之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迅速,在短期内表现为“迟钝的”或“粘性的”。

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的预期符合实际将发生的事实,含义有三个: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的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错误,即使犯错误,他也会及时有效地进行改正,使得在长期而言保持正确。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1、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国民生产总值:则是一个国民概念,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

4、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5、存货投资: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6、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7、政府支出的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者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

(所以转移支付和公债利息不计入GDP)8、政府购买: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计入GDP)9、企业的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

10、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

11、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

12、边际消费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13、平均消费倾向: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14、边际储蓄倾向:增加1单位的收入中用于增加的储蓄部分的比率.15、平均储蓄倾向:任一单位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16、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17、税收乘数: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率.18、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19、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20、投资:经济学中所讲的投资,是指资本的形成,即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主要包括厂房、设备的增加。

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率和投资风险等。

21、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全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几个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名词解释1,均衡产出均衡产出是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产出。

经济社会的产量或NI决定于总需求,和总需求相等的收入称为均衡收入。

2,IS与LM曲线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概述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

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小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IS曲线的性质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

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Word版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1. 国内生产总值(GDP) :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2.名义GDP:是用生产产品和服务的当面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实际GDP:是选定某一时期作为基期,然后以基期价格核算出的某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4. 国民生产总值(GNP)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5.国民生产净值(NNP) : NNP=GNP-资本折旧6.国民收入(NI) :指一国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

7. 个人收入(PI) :指个人得到的收入。

8.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DPI=PI一个人所得税9.通货膨胀: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10.通货膨胀率: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11.失业率: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12.劳动参与率:指劳动力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数的百分比。

13. 就业率:指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百分比。

14.摩擦性失业:指由于正常的劳动力周转所造成的失业。

15.结构性失业: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16.季节性失业: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17.周期性失业: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18.总需求(AD):指整个社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之和。

19.总供给(AS) :指一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之和。

20.平均消费倾向(APC) :以消费支出额占可支配收入额的比例。

21.边际消费倾向(MPC) :每增加一单位收入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例。

22.平均储蓄倾向(APS) :是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

23.边际储蓄倾向(MPS) :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所引起的储蓄的增量。

2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你收入增加的快。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公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域)的宏观经济运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公民经济整体作为观察对象,研究生活中相关总量的决定与改动,解说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添与颠簸、国际进出与汇率的决定和改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颠簸、国际进出等问题,实现长久稳固的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准期间内运用生产因素所生产的所有最后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看法,测度的是产品最后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 GDP。

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

3.最后产品:在一准期间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公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公民看法,乃指某国公民所拥有的所有生产因素在一准期间内所生产的最后产品的市场价值,即不论劳动力和其余生产因素处于国内仍是外国,只假如本国公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公民生产总值。

:公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耗费的生产资料后的所有花费资料和用于扩大重生产及增添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伏产出:潜伏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足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准期间内实质获取的可用于个人花费或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公司的一种并不是购买今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公司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从头分派,。

公司转移支付往常以捐钱形式进行。

9. 产出缺口:衡量实质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获取充足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公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建自己的供应,所以政府采纳举措刺激需求以稳固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依据对总供应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剖析,为推行其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同等于总需求水平常,公司声场就会稳固下来。

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一国内生产总值: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DP平减指数:用名义GDP与真实GDP的比计算的物价水平衡量指标.投资乘数:国民收入相对变动与引起该国民收入相对变动的投资相对变动的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人力资本:工人通过教育、培顺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商品货币:以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为形式的货币.名义汇率:一个人可以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一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流动偏好陷阱: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会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性偏好陷阱”.基础货币:指的是银行准备金和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Cu表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如某一数量的公共支出而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抵减.P523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自动减轻萧条,无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P54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短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表示在短期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存在一种替代关系.长期曲线表现为一条垂直的曲线,表示在长期里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是一种独立的关系.P625—63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国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扩大.表现为GDP 或者人均GDP的增长.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繁荣与衰退.总需求: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的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出总量,即所有生产部门愿意支出的总量,通常用产出水平表示.通货膨胀经济体中大多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名词解释二共同基金: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购买股票与债券资产组合的机构.摩擦性失业:由于工人搜寻最适合自己嗜好&技能的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总需求曲线:表示在每一种物价水平时,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想要购买的物品&劳务数量的曲线.名义汇率:用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费雪效应:名义利率等于真实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货币幻觉:即人们不是对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也称权衡性的财政政策,指为了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措施,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法定准备率:政府规定的准备金在存款中应占的比率.贴现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利率.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的上涨.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的上涨.结构性通货膨胀: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失业率: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结构性失业: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消费倾向:凯恩斯的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和消费之间的函数关系资本边际效率:是预期增机的一个单位投资可以得到的利润率.流动偏好:公众愿意用货币形式持有收入和财富的欲望和心理.凯恩斯的财政政策的内容:政府支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其他税收均衡产出: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P446乘数:国民收入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量的最初注入量的比例.P462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的变化的比率.P463产品市场均衡:是指产品市场上供给与总需求相等.P486IS曲线:一条反映利率和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何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即i=s,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因此这条曲线称为IS曲线.P487凯恩斯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为了防范证券市场中的风险,将所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同时不论获得多少货币收入,都愿意持有在手中,这就是流动性陷阱.P495LM曲线:满足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的收入y与利率r的关系的曲线称为LM曲线.P500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P517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P518经济滞胀:又称萧条膨胀或膨胀衰退,即大量失业和严重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情况.P572—576自发消费:与收入变动无关的消费.即使收入为0,也需要的消费.中间产品:指购买后不是用于最终消费,而是用于转卖或进一步加工的商品和劳务.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超过资本广化或人均储蓄在与补充原有资本折旧和配备新工人后而导致人均资本上升的情况.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人找不到工作的失业.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收入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比例,或者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例,或者每增加1个单位可支配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的就业的基本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所生产的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

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

(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GDP :国内生产总值( 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3.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

4.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只要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

5.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

6.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

7.个人可支配收入: PDI 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

8.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的支付。

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

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

9.产出缺口: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差额。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

2.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

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

均衡条件是 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

3.棘轮效应:杜森贝里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至于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

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4.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C=C/Y其中 C 表示增加的消费,Y 表示增加的收入。

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0-1 之间波动。

(边际储蓄倾向类似)5.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亦称永久消费理论)。

他指出,个人或者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离现在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越小。

例如一个年轻人早期借贷消费,他可以预计自己未来的收入非常好,中期还贷并未晚年准备。

区别于侧重储蓄冬季分析的生命周期理论而言,本理论侧重人们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收入问题。

6.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

(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投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7.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成熟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意向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

无论在 3 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1。

8. 相对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 年提出的消费理论。

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因素:其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最近时期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

基于上述因素,该假说分为两部分: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收入取决于其相对收入,即存在“示范效应”“棘轮效应”(见上 2.3 )9. 乘数: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

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

10.节俭悖论: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

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是好事;反之亦然。

这里蕴含一个矛盾,即个人财富与国民收入之间关于储蓄的矛盾,也就是节俭悖论。

11.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相对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更加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

12.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

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折旧。

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却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

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那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

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1)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2)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 3)陈旧过时。

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

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

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

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

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

13.储蓄: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

储蓄是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

但是,储蓄也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的来源或用途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

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

政府机构储蓄没有一定的动机。

企业储蓄的动机则是为了再投资或获取利息。

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而个人及家庭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自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

个人或家庭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

影响个人及家庭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料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

14.投资: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

投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设备、房屋和存货)的净增长,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

后者指人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

因为一个人的买,就是另一个人的卖,并没有任何新的实际资本的形成。

决定投资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

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

如果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则会减少。

15.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指资本的预期利润,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

2.流动性偏好:亦称灵活性偏好,指人们为应付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交易动机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

3.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极高利率极低进一步解释)4. 托宾 q 说:托宾 q 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

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该企业的成本。

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

q<1 说明买就企业比建设新企业更加便宜,反之亦然。

5.IS 曲线: IS 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一条曲线。

它是反映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副简单的图像。

它表示的是任意给定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

6.LM曲线:LM曲线指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的一条曲线。

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 L) 与货币供给( M)相等时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

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

7.货币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

8.货币交易需求: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的需求。

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

9. 投机性需求:指人们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

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的投机性需求无限大,此时即流动性陷阱。

投机性需求存在隐含假设: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

10.谨慎动机:也称预防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

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3.“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私人消费或者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

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4.凯恩斯极端:如果 LM越平坦或 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如果 IS 垂直而 LM水平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

5.古典主义极端:同上相反。

6. 滞胀: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