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等积变形教师版
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等积变形
等积变形教学目标:通过立体分析与讲解,学生懂得生活中的等积变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已有长、正方体体积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
重、难点:学生真正理解等积变形的道理。
教学过程:这两天我们一直研究什么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长、正方体的知识。
(1)老师这有块橡皮泥,它的体积是多少?我把他捏成什么体? 体积是?又变成了什么体?体积是?你有什么想说的?(在这个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像这种"形变体积不变"可以概括为? 板书"等积变形"。
初步理解“等积变形”:同一块橡皮说明什么?不同形状的物体又说明什么?(2)老师这有四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你知道老师要问什么吗?可以拼成哪些形状?拼前的四个正方体与拼后的形体,什么变了?什么不变?为什么体积不变?这也是?交流:在这两个实验中,“等积变形”中的等积具体是指什么?“变形”又具体指的是什么呢?)(3)在生活中像这样“等积变形”的事例还有吗?铺路问题。
熔铸问题。
完全浸入问题。
同一个液体放在不同的容器中。
(将一个饮料瓶中的饮料倒入另一些不同形状的饮料瓶中。
)看来在生活中等积变形的事例还挺多,是否能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呢?下面就来看一道题:例1、用160立方米的沙子铺一条长50米,宽40米的路,可以铺多少厘米厚?例2、将棱长分别为6厘米和8厘米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3厘米,宽是7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为什么体积不变?与前面的例子有何不同?与它不同于橡皮泥捏东西、多个正方体摆成长方体。
固态还是固态,而这道题先把固态变成液态,在转化成固态。
就如生活中金子转化。
讨论交流:“等积”与“变形”分别是什么?6×6×6=216(立方厘米) 8×8×8=512(立方厘米) 216+512=728(立方厘米) 728÷13÷7=8(厘米)例3、一个封闭的长方体容器,长30cm,宽20cm,高10cm,里面装有6cm深的水,小强不小心将这个长方体容器朝后推倒了,这时容器中的水深是多少厘米?问:这是什么意思?讨论交流:“等积”与“变形”分别是什么?30×20×6÷(30×10)=12cm例题4、有一个长6分米、宽4分米、高3.5分米的水缸中水深3分米,小明把西瓜放在水里,西瓜完全被水淹没。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等积变形》教学设计
“等积变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关于等体积的物体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在物体的形状的转变中,体积不变的规律。
2、运用等积变形的思想正确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3、正确运用等积变形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明白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会运用等积变形的思想正确寻找题目中的等量关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1.三角形面积公式S▲= 1
底×高
2
2.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二、例1:求三角形面积。
动画制作讲解
发现规律:
1.找两个正方形平行的对角线,且有一条是三角形的底边。
2.平行线上移动三角形顶点,至已知边长正方形顶点重合。
变式1:求三角形面积。
变式2:求三角形面积。
三、例2:求三角形面积。
动画制作讲解
发现规律:
1.找3个正方形平行的对角线,且有一条是三角形的底边。
2.平行线上移动三角形顶点,至已知边长正方形顶点重合。
变式:求三角形面积。
四、小结
五、例3
推导
变式:
六、本课总结
1. 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来解决问题
2. 用等高且底成比例的三角形面积也成比例来解决问题
3. 转化思想。
小六数学第3讲:等积变形(教师版)
第三讲等积变形1.等积模子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称;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称,面积比即是它们的底之比;两个三角形底相称,面积比即是它们的高之比;如图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图;反之,假如,那么可知直线平行于.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称(长方形跟正方形能够看作特别的平行四边形);⑤三角形面积即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称,面积比即是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称,面积比即是它们的高之比.2.鸟头定理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称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即是对应角(相称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如图在中,分不是上的点如图⑴(或在的延伸线上,在上),那么3.蝶形定理恣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联(“蝶形定理〞):①或许②蝶形定理为咱们供给理处置不规那么四边形的面积咨询题的一个道路.经过结构模子,一方面能够使不规那么四边形的面积关联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络;另一方面,也能够失掉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联.梯形中比例关联(“梯形蝶形定理〞):①②;③的对应份数为.4.类似模子(一)金字塔模子(二)沙漏模子①;②.所谓的类似三角形,确实是外形一样,巨细差别的三角形(只需其外形不改动,不管巨细怎么样改动它们都类似),与类似三角形相干的常用的性子及定理如下:⑴类似三角形的所有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同时那个比例即是它们的类似比;⑵类似三角形的面积比即是它们类似比的平方;⑶衔接三角形双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长即是它所对应的底边长的一半.类似三角形模子,给咱们供给了三角形之间的边与面积关联相互转化的东西.在小学奥数里,呈现最多的状况是因为两条平行线而呈现的类似三角形.5.共边定理〔燕尾模子跟鹞子模子〕共边定理:假定直线AO跟BC订交于D〔有四种情况〕,那么有在三角形中,,,订交于统一点,那么.上述定理给出了一个新的转化面积比与线段比的手腕,因为跟的外形非常象燕子的尾巴,因而那个定理被称为燕尾定理.该定理在很多几多何标题中都有着普遍的应用,它的特别性在于,它能够存在于任何一个三角形之中,为三角形中的三角形面积对应底边之间供给相互联络的道路.1.了解三角形的底、高与面积的关联,会经过火析以上关联解题。
5.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 等积变形问题 课件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新知小结 2. 常见图形的周长、面积及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
(2)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
(3)长方形的周长= 2×(长+宽) ;
(4)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
3. 列一元一次方程1 用一根长为10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因此,易拉罐的高度变为__1_4_._5_2__cm.
新知小结
1. 常见的几种情形列方程. (1)物体的锻压等应用题,抓住体积不变建立方程; (2)周长一定,围成不同形状的图形,图形的面积可能变了, 抓住周长不变列方程; (3)图形的拼接、割补、平移、旋转等类型的应用题,抓住图 形变化前后的面积、周长不变列方程. 注:应学会“变中找不变”和“不变中找变”的数学思想方法.
解:(1)易拉罐的直径,易拉罐的高,易拉罐的容积; 易拉罐的容积=π×(易拉罐的直径÷2)2×易拉罐的高.
合作探究
(2)设新包装的高度为 x cm,你能借助下面的表格梳理问 题中的信息吗?
有关量 底面半径/cm
高/cm 容积/cm3
旧包装
3.3 12 130.68π
新包装
3 x 9πx
分层设计 数学 BS 七年级 上
随针堂对检练测习
设小明的爸爸设计的养鸡场的宽为 y m, 则长为(y +2)m. 由题意,得 y+y+(y+2)=35, 解得 y=11,则 y+2=13. 所以小明爸爸设计的养鸡场长为13m,小于墙长,宽为11m, 面积为13×11=143(m2). 所以小明爸爸的设计合理,这时养鸡场的面积为143m2.
随堂检测 1.小明打算用长35m的竹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养鸡场,该长方形的
长比宽多5m,其中较长的一面靠墙(不需要篱笆),墙长14m,小明的
等积变形(课件)六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一个装满水的长方体的水槽,长30厘米,宽25 厘米,高30厘米。现在竖直放入一个长12厘米, 宽12厘米,高40厘米的长方体铁块,那么水溢 出多少毫升?
现有空的长方体容器A和水深24厘米的长方体容器B(如 图),要将容器B的水倒一部分给A,使两容器水的高度相 同,这时水深是几厘米?倒入B中的水是多少立方厘米?
一个A长方体铁皮盒容器,长40cm、宽30cm、高35cm, 此时水深12cm。倒入另一个空的B长方体铁皮盒容器, 长40cm、宽30cm、高25厘米,要使水深相同,那么A要 向B倒入多少立方厘米的水才能使水深相同?
有两个水池,长8分米、宽6分米、水深3分米的甲水池, 和空着的长6分米、宽和高都是4分米的乙水池。从甲水 池往乙水池中抽水,使两个水池中水面同样高,此时水 面高多少分米?
在一个正方体水箱内测量,棱长3米,水深2米, 投入一个长方体石块后,水面上升0.2米,这个石 块的长和宽都是1米,高是多少米?
在一个长25厘米、宽为20厘米、高14厘米无盖的玻 璃缸中装满水,此时把一块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 铁块放入玻璃缸中,然后再把这块铁块从缸中取出, 那么此时玻璃缸里的水有多高?
等积变形
把一个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泥捏成一个长6厘米, 宽2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高是多少?
捏的过程中,体积不变
熔铸时,体积不变
锻造时,体积不变
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改做成一个长为16 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高是多少厘米?
对比
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改做成一个长为16 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高是多少厘米?
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 一个长为1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体 钢锭,高是多少厘米?
初中等积变形教案
初中等积变形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掌握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
2. 应用等积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等积变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者黑板,展示等积变形的图形和实例。
2. 学生准备纸张和绘图工具,进行等积变形的实践操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形,如衣服、帽子、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可以改变。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教师总结并引出等积变形的概念。
二、探究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一些等积变形的实例,如正方形变为矩形、圆形变为椭圆形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变形的特点。
2. 学生观察和思考,发现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形状和大小发生变化,但面积保持不变。
3.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并进行总结。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等积变形的题目,如将一个正方形变为一个矩形,要求面积不变。
2. 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解决题目。
3.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不等边三角形的桌子,要求面积不变。
2. 学生应用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解题过程和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探究、实践、应用和总结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等积变形问题》课件
等积变形问题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建筑设计、地图制作、数学建模等多个领域。
继续探索
等积变形问题只是数学世界的冰山一角,还有更多有趣且挑战性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 和解决。
在数学中的应用
1 变量的关系
等积变形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如面积和边长的关系、体积和半径的 关系等。
2 图形的性质
通过等积变形问题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如面积保持不变的 图形变形。
3 应用于积分
等积变形问题的思想也可以应用于积分中,帮助我们求解复杂的积分问题。
解决等积变形建筑设计
等积变形可以帮助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保持建筑物的总面积不变,从而灵活 调整建筑形状和尺寸。
2
地图投影
地图投影是通过等积变形的方法将地球的曲面展示在平面上,从而解决地球表面 在平面上的表示问题。
3
轮胎设计
等积变形可以应用于轮胎设计,帮助优化轮胎的形状,提高车辆的性能和操控稳 定性。
《等积变形问题》PPT课 件
欢迎来到《等积变形问题》PPT课件!通过本课件,我们将一起探索等积变 形问题的定义、分类、应用以及解决方法。让我们一起开始吧!
等积变形问题的定义
等积变形问题指的是在几何中,物体的形状或者大小发生变化,但其面积不变。这是一个有趣且挑战性的数学 问题,需要灵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法。
等积变形问题的分类
平面等积变形
平面等积变形是指在平面上的变形,如图形的旋转、镜像、扭曲等,同时保持图形的面积不 变。
立体等积变形
立体等积变形是指在三维空间中的变形,如物体的拉伸、压缩、伸缩等,同时保持物体的体 积不变。
其他等积变形
除了平面和立体等积变形,还存在其他形式的等积变形问题,如曲线等积变形等。
等积变形的教案
等积变形的教案教案标题:等积变形的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和特征。
2. 能够应用等积变形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等积变形的概念和特征。
2. 等积变形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等积变形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转换。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好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好教材、笔记本和写字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等积变形的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向学生讲解等积变形的概念和特征。
教师可以使用图示或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
Step 3: 示例分析(15分钟)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分析并应用等积变形的原理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并对学生的思路进行指导和纠正。
Step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学生进行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等积变形的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Step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p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
Step 7: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练习题、思考题或实际问题。
教学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和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等积变形的理解和应用。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等积变形教案
等积变形教案教案标题:等积变形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和特征;2. 掌握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公式;3. 能够应用等积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2. 掌握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公式。
教学难点:1. 能够应用等积变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板书工具;3. 实物模型或图片。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 利用实物模型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当形状发生变化时,它们的面积或体积是否会改变?2. 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等积变形的概念:当形状发生变化时,保持面积或体积不变的变形称为等积变形。
Step 2: 理解等积变形(10分钟)1. 利用教学课件或板书,展示不同形状的图形,并要求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的面积变化情况。
2. 引导学生发现等积变形的特点:无论形状如何变化,面积保持不变。
3. 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和特点。
Step 3: 掌握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和相关公式(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等积变形的图形,并总结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对于任意等积变形,相应边长的比例、面积的比例和周长的比例都保持不变。
2. 利用教学课件或板书,展示等积变形的相关公式,并解释其含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等积变形的公式运用方法。
Step 4: 应用等积变形解决实际问题(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运用等积变形的概念和公式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解决思路,并进行计算。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Step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积变形的概念、特点和基本性质。
2. 鼓励学生拓展思维,思考其他与等积变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几何软件或实际测量等方式,验证等积变形的基本性质。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等积变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地图缩放等。
等积变形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等积变形的教案引言:等积变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图形的形状改变和面积不变的关系。
本教案将针对等积变形的概念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一、教学目标:1. 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2. 掌握等积变形的方法;3. 能够运用等积变形解决相关题目。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几何教材中关于等积变形的相关知识点;2. 教具: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矩形和一个正方形牌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引导学生思考等积变形的概念。
2. 理论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白板绘制图形,解释等积变形的概念:变形前后的图形面积相等,但形状可能发生改变。
通过实例和数学表达式讲解变形的过程和关键点。
3. 理解和掌握(20分钟):教师给学生发放练习册,并选择几道典型的等积变形例题,引导学生在纸上进行变形操作,并计算面积的变化情况。
教师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帮助和指导。
4.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等积变形相关的挑战题目,要求学生通过等积变形的方法解答。
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加深对等积变形的理解和应用。
5. 综合练习(15分钟):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针对性地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通过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对等积变形的要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等积变形的应用。
四、小结: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可以逐步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和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学生利用等积变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辅导,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增加实例和延伸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等积变形的概念。
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等积变形的应用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第3讲:等积变形(教师版).docx
第三讲普积变形知识械理1.等积模型①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而积相等;②两个三角形高相等,而积比等于它们的底Z比; 两个三角形底相等,血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如图: S2 = a: b③夹在一组平行线之间的等积变形,如图氐①反之,如果s△心=S△灿,则可知直线AB平行于CD.④等底等高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作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⑤三角形面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枳的一半;⑥两个平行四边形高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底之比;两个平行四边形底相等,面积比等于它们的高之比.2.鸟头定理两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相等或互补,这两个三角形叫做共角三角形. 共角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对应角(相等角或互补角)两夹边的乘积之比.如图在△ ABC屮,分别是A3, AC上的点如图(1)(或D在脑的延长线上,E在AC上),图(i)3.蝶形定理任意四边形中的比例关系(“蝶形定理”):(DS1:S2=S4:S3或者S,X S3=S2X54 (2)AO:OC = (S1+52):(S4 + 53)蝶形定理为我们提供了解决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问题的一个途径.通过构造模型,一方而可以使不规则四边形的面积关系与四边形内的三角形相联系;另一方面,也可以得到与面积对应的对角线的比例关系.①S|沾3 =亍:b2②S] : S、: S2: S4 = a2: b2: ab: ab ;③S的对应份数为(a + b)2.4.相似模型(一)金字塔模型(-)沙漏模型T AD _ AE _ _ AF~ AB~~AC~~BC~~^G'②S&BC= AF? : AG2•所谓的相似三角形,就是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只要其形状不改变,不论大小怎样改变它们都相似),与相似三角形相关的常用的性质及定理如下:⑴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的长度成比例,并且这个比例等于它们的相似比;⑵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它们相似比的平方;⑶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屮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屮位线长等于它所对应的底边氏的一半.相似三角形模型,给我们提供了三角形Z间的边与血积关系相互转化的工具.在小学奥数里,出现最多的情况是因为两条平行线而出现的相似三角形.5•共边定理(燕尾模型和风筝模型)共边定理:若直线A0和BC相交于D (有四种情形),则有S E・S MCO =BD:DC在三角形ABC中,AD, BE , CF相交于同一点0,那么: S^co = BD: DC .上述定理给出了一个新的转化面积比与线段比的手段,因为AAB0和AACO的形状很象燕子的尾巴,所以这个定理被称为燕尾定理.该定理在许多几何题目中都有着广泛的运用,它的特殊性在于,它可以存在于任何一个三角形Z屮,为三角形屮的三角形面积对应底边Z间提供互相联系的途径.AE教学重•难&1 •了解三角形的底、高与面积的关系,会通过分析以上关系解题。
等积变形PPT教学课件
加彩壶(清代)
壶盖呈扁圆形,壶身 呈扁圆柱形,口及底渐收, 有圈足,短流,把手上圆 下方。周身以深浅蓝珐琅 彩满绘花纹带。盖上绘花 卉、如意纹,壶口下部一 周是回纹,回纹外一周是 如意纹,腹中部一周绘花 卉卷草纹,近底部绘变形 莲瓣纹。花纹的颜色和紫 砂胎本色既对比又和谐, 在加彩装饰的紫砂器中堪 称佳作。
金银彩绘山水茶壶 (清代)
通体呈方形,直口,口以 下渐广,方圈足。曲形柄,流、 柄均凸起四棱,与壶体相呼应。 口上附盖与壶体相吻合。用紫 色砂泥制作,形体古朴大方。 腹部一面用金银彩绘山水、楼 阁和松柏。另一面为金彩篆书 御制诗:“御制 花港观鱼, 锦梭不籍。天孙掷练,影中堆 万。族云设兴,水仙作春。服 天边风,月傲清华。”共三十 四字。盖面用金彩彩描绘卷枝 纹作边饰,壶口边、足边刻络 绎纤细的回纹。底阳印“乾隆 年制”四字篆款。彩绘技法娴 熟,书意清逸典雅,篆书用笔 流畅,是紫砂器中的珍品。
4×3×2= 1.5 2πx
解得 x 3.4
经检验,符合题意。
答:圆柱的高为 3.4 厘米。
2.分析:
圆柱形瓶内装满水,则水的体积为:
( 5)2 18 112.5 (立方厘米)
2
圆柱形玻璃杯的容积为:
(6)2 10 90 (立方厘米)
2 因此:水的体积大于杯的容积。
可见:圆柱形玻璃杯装不下,圆柱 形瓶内仍剩余部分的水。
注壶 (清代)
壶为梅花形, 并有梅花形盖,盖 上塑二桃形钮。壶 流朝天,为半圆形。 梅花形矮圈足。底 心有一圆形戳记, 字模糊不清。整体 造型俊秀,小巧玲 珑。
彩绘山水注壶 (清代)
壶身似杯,有短平 流,无把。盖身、圈足 均作四瓣瓜棱形。盖顶 堆塑双桃,瓜棱腹两侧 用胭脂红、蓝、青、黄、 黑等多种色料绘山水画。 器形规整,制作讲究。 盖内及壶底均刻草书 “王伦”二字,底又印 有椭圆形款记,惜字迹 模糊,难以辨认。1959 年浙江杭州半山清乾隆 年间墓葬出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第4讲:等积变形(教师版)
第4讲 等积变形1、三角形的面积=21底边长 高;所以,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当底边相等时,高也相等;反之亦然。
2、当两个三角形高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底边长之比。
3、当两个三角形的底边长相等时,面积之比等于高之比。
4、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5、底边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一边,且高相等的所有三角形,面积之和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6、高之和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且分别以这条高的两边为底的所有三角形,面积之和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1、灵活运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2、掌握三角形的等积变形技巧例1:如图,三角形ABC 的面积为1,其中AE=3AB,BD=2BC,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多少?A BE C答案: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4 D 解析:连结CE.此时出现两个“同高”模型因为AE=3AB ,所以AB:BE=1:2,所以三角形ABC 面积:三角形BCE 面积=1:2,三角形ABC 面积为1,所以三角形BCE 的面积为2,又因为BD=2BC ,所以BC:CD=1:1,所以三角形BCE 的面积:CDE 的面积=1:1,所以三角形CDE 的面积是2,所以三角形BDE 的面积是4.例2: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且正方形ABCD 边长为10厘米,则图中三角形BDF 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FE C 答案:50平方厘米解析:连接CF.则C F ∥BD 。
则三角形BCD 与三角形BDF 就是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等积模型。
因为他们有一条公共的底边BD ,而他们的高的长度正好是这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这个是平行线之间距离的性质),所以这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
所以面积相等,而三角形BDC 的面积为10×10÷2=50(平方厘米)。
例3:图中三角形AOB 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线段OB 的长度为OD 的3倍,求梯形ABCD 的面积。
数学【幼升小衔接课程】 第3册 第01讲 等积变化 教师版
第21讲等积变幻教学目标:1.对学生图形方面的要求更高,不仅要了解“等面积”的基本概念,更要对变化后的图形有精确判断;2.通过图形前后变化,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分析能力;3.体会合作的喜悦和动手操作的乐趣。
内容概述:1、能按要求将梯形等图形进行折剪,拼出另外一个图形;2、能将多个相同图形按要求进行组合。
知识储备:1、认识一些简单图形;2、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环节一:牛刀小试】需要卡纸4个场景:至慧兔他很想成为一位考古学家,于是他带着其他小伙伴一起乘着热气球远途考察。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将他们的通讯设备全部卷走了。
油箱里的燃料也所剩无几,被迫紧急降落。
走出舱外,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吃一惊:一座带着神秘气息的金字塔闪闪发光的出现在眼前。
塔前还有一只埃及棘龙挡住了他们的去路,棘龙告诉他们,想要进入这座神秘金字塔必须先了解金字塔的组成。
请你们动手操作一下吧。
(1)用两个拼出一个菱形。
(2)用三个拼出一个梯形。
解析部分:1、结合场景解题过程如下:观察图形的形状特点,分析要拼搭的图形特点,结合特点利用公共边拼出题目要求的形状。
2、本题的重点:利用简单熟悉的形状构建新图形;3、本题的难点:在图形的基础上需要利用公共边的概念构建新图形;4、对于新生给予的建议:对于新生,教师可以引出公共边概念,为构建图形做好铺垫;5、哈佛案例的体现:通过哈佛案例对学生图形方面的基本概念要求提升。
;6、学习本题的必要性:对学生图形方面有一个正确的预估。
【练习1】请用3个拼出图片中的形状吧!参考答案:【环节二:勇往直前】需要卡纸场景:棘龙把小伙伴们带入了金字塔里,他们看到一个个金碧辉煌的图案印刻在金字塔的岩壁上。
棘龙手里拿着一组巨大的图形,只有把这些三角形拼出制定的图形,才能打开龙门继续前进。
用4个三角形拼出以下的图形吧!解析部分:1、结合场景解题过程如下:第一步:观察图片,利用4个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来拼搭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积变形(1)图中V AOB 的面积为215cm ,线段OB 的长度为OD 的3倍,求梯形ABCD 的面积.OCBDA【答案】80.【解析】在ABD V 中,因为215cm AOB S =V ,且3OB OD =,所以有235cm AOD AOB S S =÷=V V . 因为ABD V 和ACD V 等底等高,所以有ABD ACD S S =V V .从而215cm OCD S =V ,在BCD V 中,2345cm BOC OCD S S ==V V ,所以梯形面积:2155154580cm +++=()。
(2)如右图,正方形ABCD 的面积是20,正三角形BPC ∆的面积是15,求阴影BPD ∆ 的面积.BAABD【答案】10.【分析】连接AC 交BD 于O 点,并连接PO .如下图所示,可得//PO DC ,所以DPO ∆与CPO ∆面积相等(同底等高),所以有:BPO CPO BPO PDO BPD S S S S S ∆∆∆∆∆+=+=,因为1120544BOC ABCD S S ∆==⨯=,所以15510BPD S ∆=-=。
(3)右图是由大、小两个正方形组成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AA【答案】8【分析】连接AD ,三角形ABC 的面积等于三角形BCD 的面积,等于4428⨯÷=。
(4)正方形ABCD 和正方形CEFG ,且正方形ABCD 边长为30厘米,则图中阴影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答案】450.【分析】连接CF ,那么CF 平行BD ,所以,阴影面积=三角形BDF 的面积=三角形BCD 的面积=30×30÷2=450(平方厘米)。
(5)如图,ABCD 与AEFG 均为正方形,三角形ABH 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图中阴影部 分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FF【答案】6. 【解析】如图,连接AF ,比较ABF ∆与ADF ∆,由于AB AD =,FG FE =,即ABF ∆与ADF ∆的底与高分别相等,所以ABF ∆与ADF ∆的面积相等,那么阴影部分面积与ABH ∆的面积相等,为6平方厘米。
(6)如图,有三个正方形的顶点D 、G 、K 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其中正方形GFEB 的边长为10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KEBA K EBA【答案】100。
【分析】如右图所示,连接FK 、GE 、BD ,则////BD GE FK ,根据几何五大模型中的面积比例模型,可得DGE BGE S S ∆∆=,KGE FGE S S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就等于正方形GFEB 的面积,即为210100=平方厘米。
(7)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10,正方形BEFG 边长为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GBGB【答案】20. 【解析】如果注意到DF 为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或者说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那么容易想到DF 与CI 是平行的.所以可以连接CI 、CF ,如上图.由于DF 与CI 平行,所以DFI ∆的面积与DFC ∆的面积相等.而DFC ∆的面积为1104202⨯⨯=,所以DFI ∆的面积也为20.(8)如图,ABCD 为平行四边形,EF 平行AC ,如果V ADE 的面积为4平方厘米.求三角形CDF 的面积.AEBFC DD CFBEA【答案】4.【解析】连结AF 、CE .∴ADE ACE S S =V V ;CDF ACF S S =V V ;又∵AC 与EF 平行,∴ACE ACF S S =V V .∴ 4ADE CDF S S ==V V (平方厘米)。
(9)如右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直线CF 交AB 于E ,交DA 延长线于F ,1=∆ADE S , 求BEF ∆ 的面积.AB CDEFABCDEF【答案】1.【解析】连接AC .∵AB ∥CD ,∴ADE ACE S S =△△同理AD ∥BC ,∴ACF ABF S S =△△又ACF ACE AEF S S S =+△△△,ABF BEF AEF S S S =+△△△,∴ ACE BEF S S =△△,即1BEF ADE S S ==△△。
(10)如图,把四边形ABCD 改成一个等积的三角形.DBAA′ABCD【答案】见解析。
【解析】⑴ 连接BD ;⑵ 过A 作BD 的平行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A ′. ⑶ 连接A ′D ,则V A ′CD 与四边形ABCD 等积。
(11)如右图,ABFE 和CDEF 都是矩形,AB 的长是4厘米,BC 的长是3厘米,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答案】6【解析】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即4326⨯÷=(平方厘米)。
(1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50平方厘米,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答案】25.【解析】图中空白三角形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也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为50225÷=平方厘米.(13)如下图,长方形AFEB 和长方形FDCE 拼成了长方形ABCD ,长方形ABCD 的长是20,宽是12,则它内部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F E DCBA【答案】120【分析】根据面积比例模型可知阴影部分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为120121202⨯⨯=。
(14)如图,长方形ABCD 的面积是56平方厘米,点E 、F 、G 分别是长方形ABCD 边上的中点,H 为AD 边上的任意一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E BAE BA 。
【答案】28【解析】连接BH 、CH .∵AE EB =,∴AEH BEH S S =△△.同理,BFH CFH S S =△△,S =S CGH DGH V V ,∴11562822ABCD S S ==⨯=阴影长方形(平方厘米)。
(15)图中的E 、F 、G 分别是正方形ABCD 三条边的三等分点,如果正方形的边长是12,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E D GCBBCGE【答案】17。
【解析】把另外三个三等分点标出之后,正方形的3个边就都被分成了相等的三段.把H 和这些分点以及正方形的顶点相连,把整个正方形分割成了9个形状各不相同的三角形.这9个三角形的底边分别是在正方形的3个边上,它们的长度都是正方形边长的三分之一.阴影部分被分割成了3个三角形,右边三角形的面积和第1第2个三角形相等:中间三角形的面积和第3第4个三角形相等;左边三角形的面积和第5个第6个三角形相等.因此这3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分别是ABH 、BCH 和CDH 的三分之一,因此全部阴影的总面积就等于正方形面积的三分之一.正方形的面积是144,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48。
(16)O 是长方形ABCD 内一点,已知OBC ∆的面积是25cm ,OAB ∆的面积是22cm ,求OBD ∆的面积是多少?【答案】3【解析】由于ABCD 是长方形,所以12AOD BOC ABCD S S S ∆∆+=,而12ABD ABCD S S ∆=,所以AOD BOC ABD S S S ∆∆∆+=,则BOC OAB OBD S S S ∆∆∆=+,所以2523cm OBD BOC OAB S S S ∆∆∆=-=-=。
(17)在长方形ABCD 内部有一点O ,形成等腰AOB ∆的面积为16,等腰DOC ∆的面积占长方形面积的18%,那么阴影AOC ∆的面积是多少?DC【答案】2965,85【解析】根据模型可知12COD AOB ABCD S S S ∆∆+=,所以11618%502ABCD S =÷-=(),又AOD ∆与BOC ∆的面积相等,它们的面积和等于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AOD∆的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的14,所以125%18%2AOC ACD AOD COD ABCD ABCD ABCD S S S S S S S ∆∆∆∆=--=--2512.593.5=--=。
(18)长方形ABCD 的面积为362cm ,E 、F 、G 为各边中点,H 为AD 边上任意一点,问阴影部分面积是多少?EE【答案】13.5。
【解析】连接BH 、HC ,如图:可得:12EHB AHB S S ∆∆=、12FHB CHB S S ∆∆=、12DHG DHC S S ∆∆=,而36ABCD AHB CHB CHD S S S S ∆∆∆=++=即11()361822EHB BHF DHG AHB CHB CHD S S S S S S ∆∆∆∆∆∆++=++=⨯=;而EHB BHF DHG EBF S S S S S ∆∆∆∆++=+阴影11111()()36 4.522228EBF S BE BF AB BC ∆=⨯⨯=⨯⨯⨯⨯=⨯=.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818 4.513.5EBF S S ∆=-=-=阴影。
(19)在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ABCD 内任取一点P ,将正方形的一组对边二等分,另一组对边三等分,分别与P 点连接,求阴影部分面积.【答案】15。
【解析】连接PA 、PC .由于PAD ∆与PBC ∆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ABCD 面积的一半,所以上、下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ABCD 面积的14,同理可知左、右两个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正方形ABCD 面积的16,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116()1546⨯+=平方厘米.(20)如右图,过平行四边形ABCD 内的一点P 作边的平行线EF 、GH ,若PBD ∆的面积为8平方分米,求平行四边形PHCF 的面积比平行四边形PGAE 的面积大多少平方分米?CHCH【答案】16。
【解析】连接CP 、AP .由于12BCP ADP ABP BDP ADP ABCD S S S S S S ∆∆∆∆∆+=++=,所以BCP ABP BDP S S S ∆∆∆-=.而12BCP BCFE S S ∆=,12ABP ABHG S S ∆=,所以()2216BCFE ABHG BCP ABP BDP S S S S S ∆∆∆-=-==(平方分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