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八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 - 学生用

合集下载

现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现代中国和当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际化进程稳步推进。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1 2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改造 、兼并重组等方式提高产业竞争力。
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中国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 料、生物技术等,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包括金融、物流、信 息技术等领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释放制度红利,吸引全球资源和要素,提升国际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 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 衡、包容增长。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地位变化
国际贸易地位提升
01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
,国际贸易地位显著提升。
国际投资合作深化
02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投资合作,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成
为全球重要的投资来源地。
国际金融影响力增强
03
中国金融业快速发展,国际金融市场地位不断提升,人民币国
教育国际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 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及挑战
医疗卫生体系改革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保障人民健康。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创新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创新

栏 目 链 接
感 悟 高 考
真题回眸
1 . (2014· 广东卷 ) 某班以“应该‘浅阅读’还是更应该 ‘深阅读’”为主题举办辩论会。小李说:“‘浅阅读’ 虽具有简单、快速、生动等特点,但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 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因此,我主张深阅读。”下列选项正 确且能进一步支持小李主张的是 ( ) D A.理性思考转化为物质力量是通过“深阅读”实现的 B.“浅阅读”是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文化需要 C.“浅阅读”在文化上对人肯定不会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D.“深阅读”有助于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文化遗产系列”“古诗词系列”等沙画瓶,受到极大的欢 迎。材料表明( 有助于文化创新 ) C
栏 目 链 接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
②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③在实践中可以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
④文化创新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感 悟 高 考 解析 ①认为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的观点是 错误的。材料体现了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
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①观 点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
长的影响,③④符合题意。
感 悟 高 考 4.(2014· 福建卷 ) 精湛绝伦、底蕴丰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
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栏 目 链 接
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故C项入选。
感 悟 高 考
5 . (2014· 江苏卷 )“ 沙画瓶”是一种源自中东地区的艺术 品。它是将死海海底的彩矿石磨制成的沙子填入玻璃瓶中, 组成沙漠、骆驼等形状。一位中国女孩受此启发,用来自 海南的岩石磨制成粉末,替代原来的稀有材料,并将五彩

高中政治 知识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

高中政治  知识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

热点链接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五大措施
1.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深入人心。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 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 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 于祖国、忠于人民。 4.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 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 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热点链接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总体目标: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 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 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重要意义:
复习对策
1、在复习备考中应注意: (1)全面梳理教材知识,注意加强文化措施系列、科技、教育系列(前后单元知识的 联系)等知识的整合,以提高全面调动知识分析问题。 (2)注意对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实践 与创新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从命题背景材料看,关注:

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复习好题精练专题八近现代中国的国家治理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

第37课近现代中国的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承命题点1 列强侵略与文化思潮(2022·高考北京卷)《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 )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可知,魏源的《海国图志》得到日本学者的关注和赞赏,迁移所学可知,中日两国有识之士都主张开眼看世界,故选A项。

命题点2 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2022·高考湖北卷)英国公使馆1861年进驻北京后,非常重视中文学习。

公使馆负责汉文处的威妥玛将自己的汉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培训译员的教材,建设汉文处图书馆,归档与总理衙门往来的一切中文资料。

以上史料最适合论证( )A.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与现实B.近代西方文明的兼容与创新C.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输出D.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解析:选D。

据材料可知,英国公使馆重视学习中文,建设汉文处图书馆,研究汉学,即近代西方对华的认知与研究,故选D项。

交流是就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沟通,而材料强调英国公使馆重视学习中文,未体现中国学习英国,排除A项;创新指创造新的东西,材料反映的仅是英国公使馆学习、研究中国的情况,排除B项;学习“中文”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两个不同概念,排除C项。

命题点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校调整的特点(2022·高考北京卷)1950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课程;1956年,“马列主义基础”和“中国革命史”被列入高校必修课。

这些高校课程的调整( )A.贯彻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B.标志着国家“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形成C.成为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思想基础D.推行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解析:选A。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政治(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2023届高考二轮总复习课件政治(适用于老高考旧教材) 专题八 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深化拓展] 微点1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从实质看:文化是 微观方面 文化影响人、塑造人、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一种精神力量,能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够在人们认识世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转化为物 质力量
宏观方面 文化与综合国力:重要源泉、重要支撑、重要 因素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从性质看:不同的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微点2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相互影响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从科学技术
作用看
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 从劳动者看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微点4 文化作用的知识整合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命题角度]
角度一 文化的社会作用
(2021·湖南卷)2020年11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外参观
者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展示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等赞不绝口;
来自意大利的55个世界文化遗产被浓缩成5个主题,通过五面氛围大屏展
提醒 相互影响强调的是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常用“决定”“反作用”“影响” 等标志词;相互交融强调的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常用“文化产业”“文化 生产力”等标志词。
核心考点1 核心考点2 核心考点3 核心考点4
微点3 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
项目 内容
启示
来源
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 的文化活动

文化与经济、政治PPT课件8

文化与经济、政治PPT课件8

前几年美国根据我国古代花木兰的故事 改编动画片在我国掀起热播狂潮,获得了巨 大的商业利益。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A、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丰富人们的 文化消费 B、充分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高民 族文化竞争力 C、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对民族文化的 保护 D、拒绝外来文化,维护国家的文化安 全
B
(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积极开展文化建设
(1)重要性
(2)措施
从原子弹到神舟载人飞船……
科技水平……
精神状态……
“两弹一星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神舟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文 化 是 解 读 人 类 的 文 本
兰德公司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报 告:

根据对美国政府决策有着强大影响的智囊库兰 德公司于1999年6月份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报告: 美国的对华战略应该分三步走:第一步是 国对抗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在第一步失效或成效不 大时,对中国进行全面的遏制,并形成对中国战略 上的合围;第三步就是在前两招都不能得逞时,不 惜与中国一战,当然作战的最好形式不是美国的直 接参战,而是支持中国内部谋求独立的地区或与中 国有重大利益冲突的周边国家。
③参加演讲会、辩论赛 ④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
⑤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⑥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⑦参加合唱团、舞蹈队
A、①③⑤⑦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⑦
D、①②④⑥⑦
采集-狩猎文化
“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实足食也;妇人不织, 禽兽之皮足衣也。” (韩非子《五蠹》)
游牧文化 农耕文化
农业神——神农氏。

上课用: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课件]

上课用: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课件]

主干整合 要点提炼
(二)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 、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总路线
思维延伸 :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只有强 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大的社会主义工业,才能改组和代替资本主义工商业,才能 性质:生产资 “一五计划” 用新技术改造个体农业和手工业,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 料私有制变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 为先进的工业国。 社会主义公有
(3)法制建设: 1954年宪法颁布
借题发挥· 知识拓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 思维延伸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中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人民主权原则
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体现了国家的性质 (1) 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 , 命的教训 )。 符合中国国情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2)从国家性质上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 (3)从代表阶级利益上看: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从经济基础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 基础相适应的。
2、人民教育的奠基: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 工作会议召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起步。
3、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
归纳概括 能力升华
过渡时期(1949---1956年)的阶段特征
• 这一时期是我国建国后各项工作搞得最好的 时期之一。经济上: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社会 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外交上:独立自主和 平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中国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习题课件: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共43张PPT)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习题课件: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共43张PPT)
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 外交、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和科技文教”属于命题的低频 区域,考题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在“命题角度1”中,10年来没有出现 过考查“祖国统一”的试题,不过,在2018年出现了一道考查“现代中 国法制”的试题和一道考查“现代中国外交”的试题;在“命题角度2” 中,10年来仅仅考过1道关于新旧三民主义和4道关于新中国教育与 绘画的选择题,其他部分均没有出现过试题,不过在教育方面命题 相对较多。
-13-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 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 结合”,可知主要为了对农村进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生国家的需要, 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B项错 误;材料所述思想教育,不属于教育改革的范畴,故C项错误;农民问 题是重要的议题,但不是革命的中心问题,故D项错误。
-17-
6.(2018重庆六校期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今天有广泛共识 的国际交往准则,从其提出和倡导的环境看主要是因为( ) A.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缓和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 C.为中国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D.适应了不同类型国家的互相交往需要 答案 D 解析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时,美苏还处在冷战中,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缓 和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美 苏还处在冷战中,国际环境并不和平稳定,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 项原则强调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平共处,适应它们互相交往的需要, 故D项正确。
-19-
8.(2018安徽蚌埠质检)据熊向晖(周恩来的助理)回忆,在基辛格秘密 访华前,毛泽东曾专门指示,“不同美方谈贸易问题”。尽管“美方多 次要求开展中美贸易,我方均表示不感兴趣”。这是因为( ) A.中国担心此举会引发苏联的不满 B.中国仍推行相对封闭的经济战略 C.经济体制不同阻碍中美贸易发展 D.美国试图用经济手段控制中国 答案 B 解析 1971年中苏关系敌对,故A项错误;材料中“美方多次要求开 展中美贸易,我方(中国)均表示不感兴趣”,我国此时仍是计划经济 体制,故B项正确;中美此时没有打开外交关系,这才是中美贸易阻 碍的原因,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使双方有共同的敌人、共同 的利益,故D项错误。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2020年高考政治专题复习资料:专题八 文化的作用与发展

专题八文化的作用与发展一、必知五个核心概念1.判断一种现象是不是文化现象,主要是看它是不是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否则就是非文化现象。

另外,文化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现象不是文化现象。

2.民族节日: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3.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4.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5.全面理解传统文化含义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形式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特点相对的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作用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会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就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应持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必记四个基本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2.文化的多样性纵连横比3.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4.社会实践和文化创新的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所在。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和深刻意义。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978年后)PPT课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978年后)PPT课件

-
20
2、(09年江苏历史)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 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 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1
3、(09年江苏历史)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 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 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 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第四单元 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 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 八单元 23课区域集团化 24课经济全球 化
第六单元 18课 邓小平理论;19课 建 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第五单元 无产阶级革命家 邓小平
-
5
-
6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全方位的、广泛 的、友好外交;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E、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F、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 的 坚定力量; (3)作用: ①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②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③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
22
4、(09年海南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 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 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 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 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 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

时期
国内外形 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改革 开
放后
世界多极 化趋势; 两极格局 解体;国 内现代化 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 自主的和 平外交政 策,实行 不结盟政 策;对外 开放
开展多边外 交,积极推 动各种国际 交流与合作; 维护世界和 平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
• 2.用“一二三”巧记现代中国的外交
• 4联.系类特别别行政特区别、行民政族区区域民自族治区区区域的自区治别与
设立区 域
港澳台地区
少数民族聚居 地区
指导原 则
“一国两制”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自治程 享有“高度 有“一定的自
区 度 的自治权”
治权”
别 社会制 实行资本主 实行社会主义
• 5.对台湾问题的两点认识
• (1)台湾问题不能等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 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 民主义遗留问题。
经济基 建立在公有制基 建立在私有制基础

础上

• 3.建国初期三大政治制度的中国特色
•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中,把 人民主权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 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 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又有利于 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 会主义建设。
项目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法》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
景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革命的过


渡时期,社会主义

制度即将确立
制 不 定 全国人民政
《中华人民共和国
项目 《共同纲领》
宪法》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978年后)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978年后)

2009高考上海单科)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 研究的一种取向。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 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 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 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问题1: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 的变化 ?(2分) 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两代)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 单位。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三代)逐渐减少, 联合家庭(父母与多个子女或同辈多个家庭)基本消失。
材料二 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 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 最低限度。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 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 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 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 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问题2: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 怎样的转变?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 程。(7分)
7、(2009高考上海单科)20世纪以来,中华 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 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 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
年份 第一年 农业(%) 26.6
第二年 第三年
27.2 28.8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32.1 41.3 34.3 38.5 36.7 34.5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10、(2009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新中国成 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伟大成绩。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①“两弹一星” 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 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变迁

专题八  近代中国经济政策和制度的变迁
传统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经过夏商周以来三千余年的发展,就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而言,到清代已经相当完备。
第一,形成了统一而庞大的政府行政管理体系。其特点是条块结合、分级管理,实行对皇帝负责的三权分立、互相制约(行政、监察、司法)。
第二,政府具有管制型的经济职能,即除了承担国防和维护经济秩序,承担了“治河”、“救灾”、“市政建设”等公共工程和社会事业外,还通过官营工商业和专卖制度,将工商业纳入政府控制。
•1934年教育经费完全独立6省,部分独立4省。
•教育经费额度
•1947年1月《中华民国宪法》: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预算总额的15%,在省不得少于预算总额25%,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的35%。
•实际执行情况:1948年教育占10.89%。
•三、商会与同业公所的建立
•1902年上海商业会议公所
农工商部。光绪三十二年(1906)由商部、工部等合并而成。掌全国农工商政并森林、水产、河防、水利、商标、专利诸事。下设农务、工务、商务、庶务四司。所辖有商标局、商律馆、工艺局、京师劝工陈列所、农事试验场等。
1906年,将原属商部管辖的轮船、铁路等交通业和邮政、电线分离出来,另设邮传部。
交通四政:分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辖有邮政总局、电政总快速及各省分局、电话局、交通银行、铁路总局及京汉、京奉、京张、沪宁、吉长、广长、正太等各路局。
第三,形成了一整套官吏选拔、考评和调任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度,不仅打破了贵族和豪强垄断政府机构,而且将教育纳入了官僚选拔,“学而优则仕”、“白衣可致卿相”,使社会的优秀人材进入政府管理阶层。
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由农业社会向近代工商业社会的转变,从清末开始,中国的工商管理体制也逐渐由强制征税式的管理方式向为私营工商业者的财产权利提供服务的方式转化。

课件8: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课件8:1.2 文化与经济、政治

第 10 页
社会的物质基础,经济、 技术实力。
1、中国能“导演”的捉妖记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捉妖记”被成功地搬上大银幕, 圆了谁的梦?
全球“影迷”(文化消费)中国电影公司、3D影视生产企 业、周边产品生产商……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与经济相交融
材料:各国都在热衷于推销本国的文化,我们的国家领导人也频频露面。 第 12 页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 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第8 页
捉 妖 记 给 我 们 的 思 考
【思考一】《捉妖记》票房达20.7亿,超过《变形金刚4》的19.7亿,成为内地第影9 页史 票房第2名。对于国产特效来说,《捉妖记》里面真人与动画的结合具有开拓性意 义,其特效水准也向好莱坞标准看齐。
第 17 页
谢谢观看

《捉妖记》的特效制作团队来自名为Base FX的公司,曾制作了包括《变形金刚4》 《美国队长2》等在内的多部巨制,《捉妖记》超过80%的特效镜头都由Base FX公 司制作完成。《捉妖记》的幕后特效团队中就有来自湖北武汉的技术大牛—— BASE动画主管高远。他表示:“最早知道这个项目是2010年左右,差不多用了一 年的时间做了3段总共6分钟的测试。”特效制作是件特别耗时的工作。BASE制片 人杨月娟表示:“我们BASE有400多人做了2年半才把片子做完,共做了800多个镜 头,比如,影片中登仙楼所在的城市我们花了3个多月来制作。”为了保证《捉妖 记》的特效质量,“我们的每一个镜头都要经过15个左右的部门,每一个制作环节 都要经过层层打磨,除了导演提出的创意要求,我们都尽力达到外,有些镜头即使 导演已经通过,但我们感觉不太第5 页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

现代中国的政治一、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政治)(2)、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2、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3、意义: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2)、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①、初步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②、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意义: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①、背景: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②、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

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

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各学科都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查。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科技文化中考历史知识点复习2021年18对中国现代政治建设的认识(1)两种社会形态: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2)两个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两部宪法:《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

(4)四大制度: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导思想,政治协商是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基本组织形式。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互助,团结在祖国大家庭内,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制度。

④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直接民选,落实“依法治国”方针。

19“一二三”理解现代中国的外交(1)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三个时期:①奠基时期(50年代):“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②拓展时期(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创新时期(改革开放新时期):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20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阶段线索(1)过渡时期(1949~1956)①含义: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

②三项举措: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③一个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④两个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生产力)和改造(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文化与经济、政治》课件

(3)我国如何应对(措施)
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 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 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 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课堂小结
(1)一定的文化由一定
文 化
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文 化
1、相互影响 (2)文化反作用于一定 的政治、经济
(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
随着系列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的热 播这只“羊”的市场价值已超过10个亿,可以 说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动漫形象。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变形金刚》总投 资是1.5亿美元。
《变形金刚》六天 捞钱1.52亿美元。
在中国就创收37.61 百万美元(人民币2.77 亿元)。
一、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二)相互交融
文化与 经济相重要。
②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
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 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现
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没有“Windows”操作系统技术,就没有排名全 球500强前列的微软公司,就没有全球首富比 尔·盖茨。
②为推动经济发展,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 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农村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仍旧过着靠 天吃饭的日子,庄稼生虫子了,才知道打药。药剂 的勾兑也没个比例,虫子是死了,庄稼也黄了。
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世界范围内反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 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国际)
你能从这部影片中找到哪些美国特色的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八现代中国政治经济与文化1新文化运动背景:①、经济基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1)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代表人物:陈独秀:1915年创办《新青年》提倡民主、科学。

蔡元培:北大校长,实行“兼容并包、百家争鸣”方针。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等,提出“打到孔家店”口号李大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宣传马克思主义。

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发展到后来宣传马克思主义。

(2)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

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外部原因是十月革命为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

内部原因是:①、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②、资产阶级斗争的失败和五四运动促使马克思主义传播;③、“问题”与“主义”的论战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知识分子的拥护;④、先进知识分子的大力宣传;⑤、各地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来源,为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指导。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五四运动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③、经过: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开始的主力军是学生。

到第二阶段,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主力军也变成了工人阶级。

④、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一大”和“二大”一大: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共的诞生。

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党的奋斗目标。

二大:1922年7月,中共二大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党的现阶段奋斗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1)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国共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标志: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意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在国共两党的推动下,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为目标的国民大革命蓬勃开展起来。

(2)北伐战争(1926——1927)北伐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

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北伐的结果:基本消灭了北洋军阀;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

但1927年,蒋介石制造了“四一二”政变,之后,汪精卫发动“七一五”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大革命失败。

(3)南昌起义1927 年8 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诞生。

(4)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井冈山道路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

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5)红军长征原因:由于博古、李德错误地执行了王明的左倾政策,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经过:1934年10月开始长征。

最终于1936年10月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6)遵义会议(1935 年1 月)内容: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妥善地处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党在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7)挺进大别山: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人民军队转入战略反攻,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主攻方向是国民党防守力量薄弱的中原地区。

战略反攻对扭转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也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8)三大战役:1948年,敌我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战略决战时机成熟。

通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春,在西柏坡召开)内容: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他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意义: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10)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国内方面: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来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了,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国际方面: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中共党史分期总结:二、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整风是政治改革的重点)三、国共关系发展演变历程1、概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2、演变历程(1)合作(1924~1927年):革命统一战线(2)对抗(1927~1937年):十年对峙(3)再合作(1937~1945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4)再对抗(1946~1949年):解放战争3、制约国共两党关系发展的基本因素:(1)两党的阶级性质;(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

练习题:1.(2011·天津文综·5)《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

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

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2011·浙江文综·16)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3.(2011·江苏单科·5)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

……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4.(2011·安徽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5.(2011·山东文综·1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6.(2011·上海单科·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 B.变法维新 C.共和革命 D.民主科学7.(2011·海南单科·18)孙中山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此)诚思想界空前之大变动。

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放大异彩,学潮弥漫全国”。

孙中山此处所说的“觉悟者”应包括()A.陈独秀 B.梁启超 C.章太炎 D.严复8.(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6题)图5所示为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9.(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4题)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10.(2011年高考上海文综29题)如图为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折线图。

图中显示1928年至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上升,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A.五四运动的发生B.红色政权的建立C.抗日战争的爆发D.解放战争的胜利1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0题)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12.(2011年海南高考17题)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13.(2011年江苏高考6题)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