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基本知识内容复习完整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既对立又统一的,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根本性质,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表现。(53-54)
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归纳: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31)
4、为什么说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社会运动也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人类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3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
2、什么是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的总过程、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69
什么是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第一次飞跃:从实践到认识;
第二次飞跃:从认识到实践。
感性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
15、矛盾分析法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看主流的方法,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56-57)
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
两者相联结而存在,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偶然性背后隐藏必然性,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
第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渗透和包含的。
第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74-76)
把握这一原理有什么意义?76
4、真理和谬误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什么?77
首先,真理与谬误是对立的。
其次,相互联系。
再次,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实现的。
最后,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29)
2、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30-31)
3、怎样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物质客观实在性,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矛盾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50)
13、质: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量: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矛盾统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48)
二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马主义提供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批判地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6、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于它的以时间为基础的,(鲜明)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首先,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其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一元性: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认识主体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73-74
绝对真理: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相对真理: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的内容是什么?辩证统一的。
14、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
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什么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的辩证发展经过第一次否定,使矛盾得到初步解决。而处于否定阶段的事物仍然具有片面性,还要经过再次否定,即否定之否定,实现对立面的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51-5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内容复习(2013年修订版)
一、绪论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概括的说,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第二,同一性使得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发展。
第三,同一性规定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源自文库量。(48)
12、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理性认识: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辩证联系是什么?
首先,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并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其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性认识。
最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包含。69-70
3、真理的客观性(客观真理):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1)基本立场:是马克思注意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2)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8、什么是意识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
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有:
1.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具有创造性;
3.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9、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之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14-17页)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78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的标准的唯一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
第三章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演绎:从一般原理走向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由一般性原则推导个别结论的推理形式。
分析: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
综合: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思维方法。(57-58)
第二章
1、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第一,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新事物在本质上优于旧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46)
11、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是贯穿于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发愁的中心线索,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7)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
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源。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28-29)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两种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什么?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思想动机后的物质动因和经济根源,所以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和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95
社会存在: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人们要取得实践的成功和胜利,就必须正确认识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34
5、实践的概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的活动。特点: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实践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34-35)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实践性的表现):
7、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是(20)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马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指导实践。
第二,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用科学态度对待马主义。
第一章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二者的根本关系是: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64)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决定作用的表现)?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之,人的实践是从认识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65-66)
这一原理有什么方法论意义?
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44-45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指合乎历史前进的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为什么新事物为什么必然战胜旧事物?
度: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
质变: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46)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0、联系的概念:是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的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普遍联系原理)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基础上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等。
4、什么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理论成果。
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8-39)
7、规律及其特点是什么?
规律: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的特点: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是事物的必然联系、是事物的稳定联系、是客观的。客观性是根本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