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码:8150课群名称:体育社会指导英文名称:Body Competition Train Method总学时:32 实验:0 上机:0适合专业:体育专业一、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身体素质概述一、身体素质的概念二、身体素质的意义三、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四、各项身体素质的关系五、发展身体素质应注意的一般问题要求:了解身体素质的概念和定义,理解各项身体素质的概念,掌握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各项身体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难点:各项身体素质之间的联系第二章力量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一、力量素质概述二、力量素质的种类及特点三、影响力量素质的因素分析四、力量素质练习方法、手段五、发展力量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力量训练的特点,理解力量训练的概念,掌握力量训练的内容,熟练掌握力量训练的方法与手段。

难点:力量训练的分类、内容、影响因素、负荷特征、方法、手段及要求。

第三章速度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一、速度素质的概念及意义二、速度素质的种类与特点三、影响速度素质的因素分析四、速度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五、发展速度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速度训练的特点,理解速度训练的概念,掌握速度训练的种类和意义,熟练掌握速度训练的特点影响因素、手段和注意事项。

难点:结合专项特点发展速度素质的理论与方法第四章耐力素质的教学与训练一、耐力素质的概念与意义二、耐力素质的种类与特点三、影响耐力素质的因素分析四、耐力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五、发展耐力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耐力素质训练的意义,理解耐力素质的概念、种类及特点,掌握耐力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熟练掌握耐力素质训练的方式方法及相关原理。

难点:疲劳与负荷的相互关系第五章柔韧素质的教学方法与训练一、柔韧素质的概念及意义二、柔韧素质的种类及特点三、影响柔韧素质的因素分析四、柔韧素质练习的方法、手段五、发展柔韧素质应注意事项要求:了解柔韧素质训练的意义,理解柔韧素质的概念、特点与意义,掌握柔韧素质训练的方法与手段,熟练掌握结合项目特点的柔韧素质要求与练习注意事项。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概述:体能训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水平。

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全面的训练内容,帮助学生全面发展身体各项素质,提高身体的耐力、力量、速度、柔韧性和协调性。

本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使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态度。

三、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耐力,提高心肺功能。

2. 增强学生的力量,包括全身和部分肌肉群的力量。

3. 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敏捷度,使其具备对抗性、爆发力和灵敏性。

4. 培养学生的柔韧性,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5.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提高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

6.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领导能力。

7.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态度。

四、教学内容:1. 基础训练a. 有氧训练:包括跑步、游泳、骑车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

b. 力量训练:包括器械训练、举重、推拉等,全身和局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c. 灵敏度训练:包括敏捷操、反应训练等,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灵敏性。

2. 柔韧性训练a. 基础伸展:包括各种拉伸动作,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b. 瑜伽练习:通过瑜伽动作的练习,提高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

3. 协调性训练a. 平衡训练:包括单脚站立、坐姿平衡等,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

b. 整合性动作训练:通过各种复合动作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4. 团队合作训练a. 组织学生进行协作性训练,包括互助互补的团队项目和比赛。

b. 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

5. 学习习惯和态度a. 增加讲解和分析的时间,让学生了解训练的目的和方法。

b. 督促学生按时参加训练,并鼓励他们根据个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c.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训练,培养他们在训练中的自律能力和毅力。

五、教学方法:1. 示范讲解法:通过示范讲解体能训练的动作和技巧。

2. 分组对抗法:以小组形式进行对抗性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精神。

初中生体能班教案

初中生体能班教案

初中生体能班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初中体育与健康》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技巧,提高运动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1. 短跑训练2. 跳远训练3. 铅球训练4. 集体接力赛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热身活动:慢跑两圈,做一些关节活动,如颈部、肩部、腰部、膝关节等。

2. 准备活动:做一些拉伸运动,如正压腿、侧压腿、腰部旋转等。

二、基本部分(35分钟)1. 短跑训练:a. 讲解短跑的技术要领,如起跑、起跳、落地等。

b. 学生分组进行短跑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c. 进行一些短跑游戏,如“抓人游戏”、“接力跑”等,提高学生兴趣。

2. 跳远训练:a. 讲解跳远的技术要领,如起跳、腾空、落地等。

b. 学生分组进行跳远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c. 进行一些跳远游戏,如“跳远比赛”、“障碍跳远”等,提高学生兴趣。

3. 铅球训练:a. 讲解铅球投掷的技术要领,如握球、投掷动作等。

b. 学生分组进行铅球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c. 进行一些铅球游戏,如“铅球接力赛”等,提高学生兴趣。

4. 集体接力赛:a. 讲解接力赛的比赛规则和注意事项。

b. 学生分组进行接力赛练习,教师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

c. 进行一次集体接力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结束部分(5分钟)1. 放松活动:做一些深呼吸,按摩肌肉,缓解疲劳。

2. 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清理场地,归还器材。

教学评价:1. 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

2.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情。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运动强度,确保学生的安全。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与教案以下是一个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案的示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耐力、灵活性和协调性。

2.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促进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3.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知识,为他们参与其他体育项目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5.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课程内容1.体能测试与评估2.热身与拉伸活动3.有氧运动4.力量训练5.灵活性与协调性训练6.体育游戏与竞赛7.运动知识与营养教育三、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2.练习与实践3.小组活动与竞赛4.个体指导与反馈5.多媒体教学与案例分析四、课程评估1.体能测试2.技能评估3.参与度与进步评估4.自我评估与反馈体适能课程教案示例课程主题:力量训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2.教授学生一些常见的力量训练动作和技巧。

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的力量训练动作技巧和呼吸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逐渐增加训练强度。

三、教学方法1.讲解与示范相结合。

2.分组练习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1.热身运动:带领学生进行全身热身运动,如跑步、跳跃等。

2.理论讲解:讲解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原理和注意事项。

3.示范与讲解:示范常见的力量训练动作,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同时讲解动作要领和呼吸方法。

4.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力量训练动作的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

5.增加难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6.放松运动:带领学生进行放松运动,如伸展、深呼吸等。

五、教学总结1.回顾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正确的训练方法。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3.布置课后作业,如自主进行力量训练等。

初中加强版体能训练教案

初中加强版体能训练教案

初中加强版体能训练教案本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为目标”,注重学生的体能训练和健康教育。

二、教学目标1. 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短跑、长跑、跳绳、跳远、投掷、仰卧起坐、俯卧撑等。

2. 健康教育: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营养与健康、疾病预防与控制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慢跑、关节活动、拉伸等,时间约10分钟。

2. 主体训练: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分层次进行训练。

如:短跑、长跑、跳绳等,时间约30分钟。

3. 专项训练: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训练,如:投掷、仰卧起坐、俯卧撑等,时间约20分钟。

4. 放松活动:采用抖动、拉伸等方式进行放松,时间约10分钟。

5. 健康教育:结合训练内容,进行运动生理、运动心理、营养与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时间约10分钟。

五、教学方法1. 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团队竞赛和合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2. 递进训练法: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3. 反馈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调整训练方法和强度,提高训练效果。

4. 榜样法:选取体能优秀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发其他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六、教学评价1. 学生体能水平测试: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了解学生的训练效果。

2. 学生锻炼习惯调查:了解学生的锻炼习惯和参与度。

3. 学生健康素养问卷:了解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4. 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课程的评价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标准的体能训练教材。

2. 场地设施:学校运动场地、器材等。

体能课课练教案设计方案

体能课课练教案设计方案

体能课课练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和兴趣;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柔韧性、爆发力和耐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4. 培养学生对健康生活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身体热身活动。

2. 柔韧性训练。

3. 身体力量训练。

4. 爆发力训练。

5. 耐力训练。

6. 团队合作游戏。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运动等,以准备接下来的训练活动。

2. 柔韧性训练(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柔韧性训练,如扭转身体、扩展肌肉等,以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性。

3. 身体力量训练(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如俯卧撑、仰卧起坐等,让学生进行力量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力量。

4. 爆发力训练(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需要爆发力的训练动作,如跳跃、抓举等,让学生进行爆发力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爆发力。

5. 耐力训练(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需要持久力的训练动作,如跑步、跳绳等,让学生进行耐力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耐力。

6. 团队合作游戏(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游戏,如拔河、接力赛等,让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

1. 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能训练。

2. 指导法,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训练动作。

3. 激励法,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手段。

1. 体能训练器材,如哑铃、弹力绳、体操垫等。

2. 体育场地,如操场、体育馆等。

3. 体能训练视频,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体能训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训练动作的正确执行方式。

六、教学评价。

1. 观察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训练动作和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测验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体能测试,如引体向上、立定跳远等,对学生进行体能水平的评估。

初中体能课教案模板

初中体能课教案模板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初中体能课2. 年级:初中一年级3. 学科:体育与健康4. 课时:1课时5.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体能训练方法和技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体育,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6. 教学重点: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7.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能训练的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导入:讲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对身心健康的好处。

2. 基本技能训练:(1)热身活动:慢跑、拉伸运动,全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2)力量训练: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3)速度训练:短跑、折返跑,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敏捷性。

(4)耐力训练:长跑、跳绳,增强学生的耐力。

3. 训练方法:(1)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和合作。

(2)逐步递进: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3)个体指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4. 训练要求:(1)严格纪律:遵守训练纪律,不迟到、不早退。

(2)积极参与:积极参与训练,充分发挥自身潜能。

(3)注意安全:遵循安全操作规程,预防运动损伤。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讲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对身心健康的好处。

2. 热身活动(5分钟):慢跑、拉伸运动,全身活动,预防运动损伤。

3. 基本技能训练(20分钟):(1)力量训练(5分钟):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等,锻炼学生身体素质。

(2)速度训练(5分钟):短跑、折返跑,提高学生的速度和敏捷性。

(3)耐力训练(5分钟):长跑、跳绳,增强学生的耐力。

4. 训练方法讲解(10分钟):(1)分组训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间的竞争和合作。

(2)逐步递进: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方案]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方案]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及实验教学部分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旅游与户外运动方向的教学具体情况,以及新形势的需要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1、培养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领会各户外运动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达到贯通学生所学基础和户外运动理论与训练实践的结合,为学生认识体质与运动能力关系打好基础。

4、具有独立从事户外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及基本科研工作能力。

5、增强运动素质能力,提高专项运动技术和运动能力水平。

6、完成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

(四)课程代码:(五)教学时数与分配:本课程52学时, 3 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教学时数理论课20实践课16实验课12考核 2机动 2合计521、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体能及体适能概念及关系释义2学时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4学时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2学时影响体能的因素2学时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2学时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2学时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2学时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4学时合计20学时2、训练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起动与疾加速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2学时机动2学时合计18学时3、教学实验课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内容学时分配个人经历体能训练评价4学时* 观摩运动训练专业和竞技体校体能训练课及评价2学时制定发展各种运动素质训练计划并讲解其依据4学时提出各个项目体能训练难点及探疑2学时*合计12学时*每人5分钟×32人计算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一)理论课1、体能及体适能概念释义及关系辩析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及体适能概念2)体能及体适能概念本征3)体能与体适能概念区别4)一般与专项体能概念5)与体能相关概念(体力、体质、适应力)的区别2、体能的构成及各主要项目体能构成的特点1)一般体能的构成2)各主要项目体能的构成3)体能构成的相互关系4)间接运动素质与专项体能提高的关系3、体能的实现方式及促进与限制因素1)各个运动项目的体能实现方式2)限制单一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3)限制周期运动动作体能实现方式的因素4)导致期运动动作的体能渐进下降因素4、影响体能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场地因素3)气候因素4)心理因素5)动作节奏因素5、促进体能提高的因素1)竞技状态2)关键运动素质3)生活条件4)自我控制6、体能训练的恢复原理1)自然恢复2)辅助恢复3)超量补偿4)训练中的累加恢复效应7、早期高强度体能训练的正面与负面效果1)传统观念2)恢复能力的正面与负面性3)基本技术能力与干扰技术能力累加的正面与负面性4)把握关键体能发展的正面与负面性8、提高基础体能能力与专项体能能力的方法及原理1)提高加速运动素质原理2)提高移动耐力运动素质原理3)专项短翼和长翼运动距离与专项运动能力提高的原理4)提高技术能力原理5) 力量训练转化为专项能力的原理(二)训练课1、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与动态柔韧能力及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2、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静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3、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径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4、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动态起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5、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疾加速能力与高速运动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6、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无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无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7、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有氧移动耐力能力及有氧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8、发展各个运动专项的移动灵敏能力及力量练习效果转化训练1)主要方法与手段内容及特征2)练习效果的专项转化途经3)方法与手段内容的调控(三)教学实验课1、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的区别性1)导致传统训练思维的原因2)现代训练的近期与远期效果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技能能力提高的合理性1)专项体能训练的目的性2)专项体能训练效果转化的过度手段3)转化的时机与前后训练手段的衔接3、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可行性1)理论的合理与现实实践的差异2)体能顺序安排3)体能训练周期安排4、各个专项体能训练的要点与难点1)各个专项的体能属性2)各个专项的关键体能发展的制约性与时机性四、考核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能相关理论与训练实践应用的掌握程度。

体能课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体能课备课教案设计模板

体能课备课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体能训练内容和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耐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积极进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介绍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训练。

2.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5分钟)。

利用简单的拉伸运动和活泼的音乐,让学生做一些热身活动,准备好进行体能训练。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敏度训练等内容。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训练动作和方法,让学生对体能训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 实践训练(30分钟)。

分组进行实践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训练计划。

比如,对于力量训练,可以设置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动作;对于耐力训练,可以设置长跑、跳绳等项目;对于灵敏度训练,可以设置绕桩跑、抓球等活动。

每个小组进行轮流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训练时间。

4. 游戏活动(20分钟)。

设计一些有趣的体能训练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体能训练,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可以设置接力赛、拔河比赛等项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得到锻炼和放松。

5. 总结讲评(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的体能素质。

同时,对学生在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激励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进步。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体能训练展开,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在实践训练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良好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不足,比如对于一些体能训练方法的讲解可能不够清晰,导致学生在实践训练中出现一些动作不标准的情况。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体适能课程二、课程性质:选修三、适学对象:本校各年级学生四、课程目标:1.了解及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包括跑、跳、投等;2.提高学生体能水平,增进身体素质;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及领导力;4.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教学内容:1.基本运动技能训练:包括跑步、跳跃、投掷等项目的基础训练;2.体适能理论知识:介绍体适能的相关理论知识,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3.团队合作训练:通过合作游戏及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4.体能测评:定期进行体能测试,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

六、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示范基本运动技能动作,学生观摩并模仿练习;2.分组训练:分小组进行集体训练及比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3.多元化教学:结合游戏、趣味活动等形式,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4.个性化指导:根据学生的体能水平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锻炼。

七、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度、表现态度等;2.体能测试:定期进行体能测试,考核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情况;3.期末考核:举行期末考核,考核学生对于体适能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八、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体适能教学指导与实践》;2.参考书目:《体适能学习手册》、《运动学习指南》等。

九、备注:1.本大纲各项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教学情况进行适当调整;2.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以上是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愿每位学生在体适能课程中收获快乐与成长!。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课纲领编制说明《体能训练》是依据警务技术与战术专业本科培育方案要求开设的课程,主要内容包含体能训练基本理论,大学生基自己体素质训练、公安专业学生专项体能增强训练、格斗拳16 动练习、招警考试体能训练内容学习、体能训练方法学习等内容。

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力争使学生掌握体能训练的科学训练方法,经过体能训练及体能恢复,大幅度提升我系学生身体素质及适应能力,并经过增强招警考试有关项目的训练及查核,保证我系学生入警体能测试合格率达到100%。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我系学生逐渐养成终生体育锻炼的思想,使之能以优异的体能贮备顺利入警,为公安一线输送品学兼优,体魄健全优异人才。

本课程主要采纳理论讲解、实训、模拟抗衡等多样化的教课手段和方法,着重理论联系实质,突出应用性和公安特点。

本纲领由吴尚草拟,姚健审查。

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体能训练》三、课程种类:选修课四、合用对象:公安专业五、课程学时: 34,讲解学时: 2,实践学时: 32 。

六、教课内容:第一单元体能训练概括教课目标:使学生学习掌握体能训练的意义,掌握体能训练的技巧。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一、外国警察体能概括二、国内警察体能概括三、警察体能训练与测试评论第二部分教师讲解要点一、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一)、体能训练的有关概括(二)、体能训练的在公安工作中的实质意义第三部分思虑与练习1.体能训练的理论意义第二单元一般身体素质训练教课目标:使学生经过训练提升耐力、速度、柔韧性、敏捷性、协调性等各方面的能力,为警求实战打下坚固的基础。

第一部分学生自学知识一、一般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内容二、体能恢复防止受伤的预防技巧第二部分教师讲解要点一、耐力训练内容及要求二、速度训练的内容及其要求三、柔韧性训练的内容及其要求四、敏捷性及协调性训练及其要求五、力量训练的内容及其要求第三部分思虑与练习1、浅谈对速度和耐力训练的认识?2、怎样提升耐力水平?第三单元格斗拳16动教课目标:格斗拳16动是警察格斗技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学习和掌握常用格斗技术,便于在格斗中保护自己,打击对方。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

体适能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适能课程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全面发展。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在教授体适能课程时的内容安排、教学方法以及评估方式,以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体育锻炼和培养身心健康的目标。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各方面的能力水平,包括力量、速度、柔韧性和持久力等。

2. 培养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身体的协调和反应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有氧运动的耐力水平。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集体活动和竞技运动。

5. 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

三、课程内容1. 基础训练- 身体状况评估:通过测试和测量学生的身体数据,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为后续训练提供参考。

- 力量训练:包括身体各个肌肉群的训练,通过力量器械或自身重量训练来提高力量水平。

- 速度训练:采用多种方式如短跑、徒手操等训练,提高学生的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 柔韧性训练:通过拉伸运动和瑜伽等练习来提高学生的柔韧性。

- 持久力训练:采用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

2. 运动技能- 球类运动:学生将学习和练习各种球类运动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等,提高学生对球类运动的掌握能力和技术水平。

- 田赛项目:包括跳远、投掷、赛跑等项目,培养学生的跳跃力、力量和速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 体操和舞蹈:通过学习和练习基本的体操动作和舞蹈动作,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动作敏捷度。

3. 健康教育- 营养指导:向学生介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搭配,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 心理健康:教授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帮助学生处理压力和情绪,促进健康的心理发展。

- 性教育:开展科学的性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性观念和行为,预防性病和青少年不良行为。

- 安全知识:教授学生基本的安全知识,包括急救技能和灾难逃生等,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理论和实践,采用讲授、示范、指导和反馈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公共体育《体能课》(24)教学大纲Microsoft-Word-文档

公共体育《体能课》(24)教学大纲Microsoft-Word-文档

3、公共体育教学大纲公共体育《体能课》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体能课运动量可大可小,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质,不同训练程度的人。

参加体能课以提高力量,速度、耐力、弹跳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机能状况,墙进身体健康;培养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心理品质及团结战斗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拼搏的良好作风。

三、教学目的(一)掌握体能课基本技术和锻炼方法。

培养和发展学生对锻炼身体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经常参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通过身体素质训练,着重发展心血管功能基础上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等素质,提高活动能力和身体训练水平,增强体质。

(三)培养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勇敢顽强等优良品德。

四、教学要求(一)因材施教,根据男,女学生的特点,运动水平,进行选择教材,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潜体在能力。

(二)在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灵敏,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热爱集体的精神。

(三)遵守课堂纪律、不旷课、不早退、积极完成训练计划。

(四)本课程大一第一学期。

教学时数为30学时(机动2学时,实践课28学时)。

五、教学内容和时间分配表六身体素质训练:每节课加速前进行身体素质训练10-15分钟,主要内容:提高速度、力量、耐力为主的身体素质训练。

七、教学组织1、实施机构,体育系公共体育教研室。

2、组织内容;教案,进度表审核,部分内容集体教学备课,教学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八、教学方法:1、教育手段,核心内容讲授为主,重点内容讲解为主,一部内容自学、自练为主。

2、实践教学;按照体能课教学的直观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讲究个性化和多样化,提倡师生之间教与学界和突出,课堂气氛活跃,提高学生参与的组织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不仅要注重教法的研究,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练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练的能力。

九、考核方法:1、期中和期末考试:运动技能和达标为主,技术平等、学习态度等方面结合评定成绩。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能训练在现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运动员还是一般人,都需要通过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训练原理和具体方法,以帮助教师和教练有效进行体能训练。

二、体能训练概述1. 定义:体能训练是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来提高个体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柔韧性等方面。

2. 目标:提高运动员或个体的整体身体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需求。

3. 影响因素:遗传、性别、年龄、训练方法等。

三、训练原理1. 超负荷原理:在适当的负荷下进行训练,以刺激身体适应和提高。

2. 过度负荷原理: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和强度,以逐步提高身体素质。

3. 反复原理:通过反复的训练来巩固和提高身体素质。

4. 个体差异原理: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四、体能训练方法1. 力量训练:a. 高强度重量训练:使用重量训练器械来增加肌肉力量。

b. 腿部训练:强化下半身肌肉力量,包括蹲跳、深蹲等动作。

c. 核心训练:加强腹肌和背肌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2. 速度训练:a. 爆发力训练:通过短跑、起跳等动作来提高爆发力。

b. 固定距离训练:通过定点跑、定点冲刺等动作来提高速度。

3. 耐力训练:a. 持久性训练:通过长时间的有氧运动训练来提高心肺功能。

b.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来提高耐力水平。

4. 灵敏度训练:a. 反应力训练:通过反射弧训练和眼手协调训练来提高反应速度。

b. 协调性训练:通过各种协调性动作训练来提高身体的敏捷性。

5. 柔韧性训练:a. 静态伸展训练:通过静止保持伸展姿势来增加肌肉柔韧性。

b. 动态伸展训练:通过动作伸展来提高关节灵活性。

五、训练计划编制1. 目标设定:根据个体需求和体能水平,设定明确的训练目标。

2. 训练内容安排:根据训练原理和具体方法,结合个体差异,制定详细的训练内容。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教学大纲一、前言体能训练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水平的重要手段。

通过系统有序的体能训练,可以有效地提升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增强抗疲劳能力,提高运动表现。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教练员、教师提供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教学指导,帮助运动员有效地进行体能训练。

二、教学目标1.了解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2.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能够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的需求设计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4.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提升运动表现。

三、教学内容1. 体能训练基础知识•体能训练的定义和分类;•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性;•体能训练的基本原理。

2. 体能训练方法•有氧训练;•无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灵敏度训练;•柔韧性训练;•平衡训练。

3. 体能训练计划设计•不同项目的体能需求分析;•训练周期和强度安排;•训练内容和方法选择;•训练评估和调整。

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介绍体能训练基础知识和方法;2.案例分析:分析不同项目的体能训练需求;3.实际操作:进行体能训练动作演示和指导;4.讨论交流:对训练计划进行讨论和评估。

五、教学评估教学结束后,学员将进行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体能训练知识及方法的掌握程度;2.能否设计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3.实际操作能力及指导技巧。

六、总结体能训练是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基础,通过系统的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运动表现。

教练员和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体能训练的知识和技巧,为运动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套系统完整的体能训练教学指导,帮助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教学大纲课程编码:课程类型:选修总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训练学后续课程:执笔人:审核人:一、课程目标一)理解体能训练原理与方法二)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

三)有较强的体能训练指导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技术教学、训练实践(二)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动作模拟、新媒体沟通研究三、教材和参考用书一)使用教材自编二)参考用书ACSM体能训练概论(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参考教材)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四、实践、实验教学五、考试、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本门课满分为100分,过程性考核30%,体能综合测试占60%,考勤10%。

(二)考核要求:1.要布置和搜检各章节的思考题,作业题完成的情况,作为过程性成绩。

2.过程性考核主要是搜检学生对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以及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体能综合测试考查体能发展程度,给出客观评价。

3.考评标准技能展示:1)一套完整的体能训练准备活动,包含静力、动态拉伸、神经激活、动作练等。

2)抓举、挺举展示或其他力量训练手段展示,六、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章体能训练基础理论(12学时)[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时,认真听讲,形成知识体系[教学重点难点]训练要素、体能评估教学具体内容]体能范畴、体能训练要素、能量供应、训练原则、运动系统第一节体能与体能训练要素(2学时)第二节能量供应与锻炼原则(2学时)第三节体能训练测试与评估(2学时)第四节运动系统(肌肉)(6学时)课堂训练、课外训练、作业思考题]第二章热身运动与柔韧性(8学时)[教学基本要求]理论课时,认真操演,能自编锻炼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动作的熟练掌握。

教学具体内容]热身运动(整套不少于20个动作)、恢复再生(按摩球、按摩棒、泡沫轴)第一节热身运动(静态、动态、激活、一般、专项)(2学时)第二节复热身练,动作练(2学时)第三节复研究,PNF拉伸练(2学时)第四节恢复与再生(2学时)课堂锻炼、课外锻炼、作业思考题]第三章抗阻训练(16学时)[教学基本要求]实践课时,认真练,能自行训练和指导训练。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1. 引言体能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方法,通过运动和锻炼提高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力量、耐力、速度和灵敏性等。

本文将介绍一份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练和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体能训练的方法和内容。

2. 课程背景体能训练在体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还能促进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课程,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

3.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能素质,包括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和柔韧性等方面的提高。

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训练,学生将逐步提高自己的体能水平,提升运动表现。

4. 课程内容4.1 前期准备- 课程介绍和目标说明- 健康状况评估- 体能测试4.2 基础训练阶段- 动作基础训练:包括基本动作的技术要求和练习方法,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

- 力量训练:通过使用自身重量、哑铃或器械进行力量训练,注重肌肉力量的增强和身体的稳定性训练。

- 耐力训练:采用有氧运动、间歇性运动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方法,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 灵敏性和柔韧性训练:包括拉伸、瑜伽、普拉提等练习,提高关节灵活性和肌肉的弹性。

4.3 进阶训练阶段- 动作技巧训练:结合具体项目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动作技巧的训练。

- 力量和速度提升:采用负重训练、爆发力训练、快速反应训练等方法,提高力量和速度素质。

- 耐力训练的变化:通过改变间歇时间、训练强度和训练方式,提升耐力水平。

- 灵敏性和柔韧性的进一步提高:采用更高难度的拉伸动作和深度伸展练习。

5. 课程特点5.1 科学性与系统性本课程的内容和方法均基于现代运动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严格遵循体能训练的科学规律和训练原则,保证训练效果。

5.2 个性化与差异化针对学生的体能水平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力和特长。

5.3 实践性与探索性鼓励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并通过反复实践和调整,逐步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能训练》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
一、说明
(一)课程定义:体能训练是由体能相关理论、体能训练、体能评价组成的课程内容。

(二)编写依据:根据2011年9月由动力机械系编写,学院审核的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培养计划,结合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就业方向及职业体能需求特点情况而制定。

(三)目的任务: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树立刻苦锻炼和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

2、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基本训练方法和体能能力对专业技能的渗透基本原理。

3、在系统学习和掌握体能相关理论及训练方法基础上,重点提高学生在有氧耐力与力量素质水平,以达到学生今后更能适合于就业岗位工作能力所具备的体能素质。

4、在学习和掌握体能训练相关的理论知识和训练方法的基础上,为今后在就业岗位上提高体能锻炼的意识、平时加强体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一)理论课
1、体能概念
1)目前国内外关于体能概念
2)体能训练的目的
3)体能分类
2、专业岗位体能需求特点介绍1)体能与职业的关系
2)专业典型岗位体能需求特点介绍
3、体能的训练方法及原理
1)人体抗阻能力的训练方法及原理2)快速动作能力训练方法及原理3)持续工作能力训练方法及原理4)协调工作能力训练
5)敏捷、准确动作能力方法及原理(二)训练课
1、有氧耐力训练
1)持续负荷训练
2)间断负荷训练
3)重复训练训练
2、力量训练
1)负重抗阻力训练
2)克服自身体重的训练
3)静力性训练
4)力量耐力训练
3、移动速度素质训练
1)折返跑训练
2)加速跑变交叉步跑
4、平衡协调素质训练
1)身体平衡协调训练
2)空中平衡训练
5、柔韧灵敏素质训练训练
1)静态与动态柔韧能
2)视听反应速度训练
四、考核
根据培养目标,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能相关理论与专业体能素质要素进行考核。

1、考核内容及比例
理论知识:占该学期的30%。

体能素质:占该学期的70%。

2、考核方法及要求
(1)理论考核采用笔试,闭卷考试的方法,考核内容主要以讲授内容为主。

(2)体能要素采用测试评价与定量、定性来考核。

3、体能要素测试内容与标准
五、主要参考书
1、《.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运动训练生物化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3、《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4、《体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