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均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平均数》教学反思
执教者:李荣庆
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以往在教学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平均数的求法上。新教材更重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在设计中突出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为什么要学习平均数,注重引导学生在故事中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在比较、观察中把握平均数的特征,进而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了解它的价值。这节课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通过学生和老师一起扮演光头强和熊大玩智力大比拼的游戏在次数不一样、不公平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在学生的讨论中,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从而让学生产生学习“平均数”的需求与兴趣。
二、探究学习,理解平均数意义和归纳求平均数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智力大比拼的游戏,从而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由于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中有一部分已经知道用移多补少的方法
找出平均数;还有一部分数感较强的学生,能够根据提供的一组数据感觉出平均数大概是多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索,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再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将自己探索的方法交流,达到共识。
学生求出了平均数,但概念是非常模糊的。平均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移多补少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移多补少中建立平均数的表象,通过学生移一移、说一说,教师直观板书,从感官上理解平均数的由来。接着,为了加深理解,幻灯片展示《八戒分西瓜》中猴哥与八戒玩智力大比拼的情况和平均数,从而引平均数概念,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练习有坡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
练习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是必须的,但新课程的背景下,练习也要注入新的内涵,在进行基本训练的同时,努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第一个层次是巩固新知求平均数,通过简单的计算求出平均数,从中渗透求平均数的方法;第二个层次是通过选择求平均数的算式,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计算平均数时,总数要与份数相对应;第三个层次是课件设计男女生踢毽子游戏问题,问哪个队的成绩更好?让孩子们在讨论中加深了对“平均数”的理解,使学生重温、巩固平均数是一个虚拟数,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从中体会到了应用数学知识要灵活。
四、拓展延伸,让数学回归生活。
课堂小结时,给教师表现打分及计算平均分再次强化了本节课的
知识;体现了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 又得到了这节课的真实信息的反馈;作业的布置是对课堂的拓展延伸 , 进一步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生活中的平均数的兴趣。
五、不足与遗憾之处。
本节课的不足:应重视课前的“预设”与课堂中的“生成”。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是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因为在生成的课堂中学生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富有生命灵性,是真正有意义的。但要想有丰富的“生成”,教师首先要有充分的“预设”。整个教学设计,我根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做了很多的预设。因为学生是具有不同知识经验的生命个体,备课时我充分考虑不同的学生有着哪些不同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教学策略。争取在课堂教学中,在组织学生讨论、评价,让学生在生成知识的同时,生成学习经验,生成情感体验,使整个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本节课的遗憾:课堂上未能对每个学生举出的平均数实例进行探索、拓展应用,课结束时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只是泛谈体会和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时间的分配与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