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广播电视系统

合集下载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广播电视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掌握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理解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的定义和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广播电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的传播原理和传播方式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二章:广播电视节目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流程和策划要点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的掌握程度第三章:广播电视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理解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技术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发展趋势和挑战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方式和接收原理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演进和应用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经营与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实际案例,理解其责任和伦理问题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市场环境和竞争态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责任和伦理问题的掌握程度第五章:广播电视节目评估与批评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批评原则和技巧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对社会的影响和责任的掌握程度第六章:广播电视节目形态与创新了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社会的影响6.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创新的原则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形态创新对社会的影响的掌握程度第七章:广播电视节目制作7.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7.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制作过程7.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流程与环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技术要求与规范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创意与实际操作的掌握程度第八章: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与采编8.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掌握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8.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协调与配合8.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与素质要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的基本技巧与原则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与采编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的掌握程度第九章:广播电视受众研究9.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掌握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相互关系9.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的实际案例,理解其相互关系9.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的基本特征与需求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受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与受众需求相互关系的掌握程度第十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10.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理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在实践中的应对10.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的伦理原则与责任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与伦理问题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在实践中的应对10.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的法律环境与规范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第十一章:广播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11.1 教学目标了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理解广播电视产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11.2 教学内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实际案例,理解其角色与策略1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当前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机遇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角色与策略的掌握程度第十二章: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创新与拓展12.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实际案例,理解其新方向与可能性12.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重要性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的方法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节目内容拓展的新方向与可能的掌握程度第十三章:广播电视媒体的国际化发展13.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掌握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理解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地位与作用13.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背景与动力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国际化的策略与挑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掌握程度第十四章: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转型14.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掌握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案例,理解其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14.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方式与策略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媒体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与挑战的掌握程度第十五章:广播电视教育的实践与创新15.1 教学目标了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掌握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理解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2 教学内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广播电视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广播电视教育实践的创新方法与策略案例分析法:分析广播电视教育实际案例,理解其在行业发展中的角色与责任15.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广播电视教育的现状与挑战的理解程度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广播电视概论展开,涵盖了广播电视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传播原理、传播方式、社会影响、媒体经营与管理、节目评估与批评等多个方面。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特性、功能及对社会的影响

第三章  广播电视的特性、功能及对社会的影响

2、电视减少了人与人的交流,导致电视孤僻症、 电视瘾; 电视减少了人们社会交往的机会;儿童电视自 闭症;” 电视情感幼稚病。电视忧虑、恐惧症。
3、电视对人的感知和思维能力的影响 长期收看电视,可能导致逻辑思维 能力减退,甚至导致逻辑思维麻痹。
二、电视对社会生活方面:
1.电视是逃避现实的。 它分散了我们对现实世界重要事件的注意力, 如贫穷、饥饿、种族主义、性别歧视和政治事件; 电视是一种洗脑剂。它歪曲了人们对现实的认识。
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和功能
一、即时现场传播 二、 双重信息传播(电视 三、媒介兼容传播 四、线性连续传播
第二节
广播电视传播的功能
电、文化娱乐 和提供服务等四大功能。
第二节 广播电视对社会的影响
一、广电媒体对社会的正面影响
四、电视对政治的负面影响 电视是一种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电视操纵在资本 家手中,维护的是资本的社会秩序和道德价值。电 视成为影响政治走向的工具。
加州州长施瓦辛格
五、电视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误导:
1、电视对社会问题分析评论的片面性或不成熟 的看法造成难以把握、意想不到的后果; lizi kaijiang
三、电视对文化方面:
1.电视被有限、狭窄的题材所困扰。 这些题材包括性和暴力、死亡、贪婪,这些对观 众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迟钝的观众)。它对人的复 杂性反映得不适当,反映得不全面;
2、电视节目过于程式化。
3.商业电视为了经济利益而背离电视的基本文化目的 4、电视同化了我们的文化。它消除了民族 文化中地区之间的多样性。
2信息服务启发引导大众经济行为3广播电视作为一种产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5月18日在为该书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黄勇表示2008年全国广播电影电视总收入含财政补助收入为166721亿元其中广播电视收入135004亿元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 7)连续报道(追踪式、递进式) 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 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 及时的报道,完整地反映新闻事实的发生、 发展、结局及其影响
❖ 8).综合报道 是对某一新闻事件、问题和某一领域的情况 做较全面、概括的反映。
❖ 9).新闻评论 是电视台就当前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重大问 题和新闻事件发表看法,进行解释和分析, 是一种具有政治倾向性的,以广大观众为对 象的电视新闻体裁
四、 服务性节目
❖ 1.服务性节目指那些实用性强、能直接帮助受众解 决思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那一类节 目
❖ 2.服务性节目的子系统构成:
单项型、综合型;信息型、咨询型、技能型、 广告型
❖ 3 服务性节目的服务内容: a 政治思想服务; b 为受众的生活服务; c 促进产、供、销,为生产服务; d 为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开辟财源
❖ 4、电视新闻的功能 宣传政策、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传授知识
二、 电视社教节目
社教类节目是指以传播政治、思想、伦理和 科学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以推动社会精神 文明建设为目的的广播电视节目。 (公众利 益服务节目、公共教育节目、教学节目)
❖ 1. 知识性节目 是向受众传授维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规 范和知识,承担个人社会化功能的节目。
第三章 广播电视节目的系统构成(分类)
一、对广播电视节目系统各要素的分类
❖ 分类方法 :从节目起源分(“种”、“子”),从节 目 选题范围 分(综合性、专题),从服务对象分(一 般对象、特定对象),按传播地域分(对外、国内、 地区),按节目来源(自办、联办、交换、转播、联 播),按是否有主持人(主持人、非主持人),按受 众是否参与(参与性、非参与性)......

广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

广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

⼴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第⼀章作业题1、什么是⼴播?⼴播有哪2种含义?⼴播电视有哪三个特点?答:⼴播:⼀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式。

⼴播2种含义:(1)泛指:通过⽆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的过程,包括声⾳⼴播、电视⼴播和数据⼴播等。

(2)特指:声⾳⼴播-⼴播电台向⼴⼤听众进⾏的节⽬传送过程。

⼴播电视三个特点:(1)形象化:以声⾳和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能“观其貌”。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可在某⼀事件发⽣的同时就现场直播。

(3)⼴泛性:覆盖范围最⼴泛的⼀种传播媒介。

可深⼊到其服务区域中的每⼀个家庭。

2、⼴播电视主要有哪三种传输⽅式?答:传输⽅式主要有三种:地⾯⽆线电开路传输、有线⽹络传输及卫星传输。

(1)地⾯⽆线电开路传输:利⽤⽆线电波来传送⼴播电视节⽬。

(2)有线传输系统:利⽤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传输,通过⼀定的分配⽹络,为⽤户提供多套⼴播电视节⽬的⽹络系统。

(3)卫星传输:利⽤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信号的传输。

3、⼴播电视系统主要由哪⼏部分构成?每⼀部分的作⽤是什么?(1)节⽬制作与播出:利⽤必要的⼴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播电视节⽬信号,并按⼀定的时间顺序(节⽬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播电视节⽬信号进⾏⼀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式(如地⾯射频传输、卫星⼴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播电视节⽬信号,并对其进⾏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

(4)监测⽹:对⼴播、电视系统链路中的各个环节信号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

第⼆章作业题1、说明声⾳三要素及其具体含义。

答:声⾳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调和⾳⾊。

(1)响度:⼈⽿对声⾳强弱的主观感觉。

与声波的幅度密切相关。

(2)⾳调:⼈⽿对声⾳⾼低的感觉。

广播电视系统基础知识课件

广播电视系统基础知识课件

广播电视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总结词
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经历了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变,传输方式也从单一的无线传输发展到卫星、有线、互 联网等多种传输方式共存。
详细描述
在早期,广播电视系统主要采用模拟信号传输方式,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和损失。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信号逐渐 取代了模拟信号,提高了信号质量和传输效率。同时,传输方式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包括卫星传输、有线传输和 互联网传输等方式。
VS
ATSC标准
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是美国数字电视广播的标 准,采用MPEG-2视频压缩技术,支持高 清晰度电视广播。
05
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广播电视系统的应用领域
新闻传播领域

教育领域
娱乐领域 公共服务领域
广播电视系统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信号的质量与干扰处理
信号质量
干扰处理
04
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标准与规范
国际广播电视技术标准
国际电联(ITU)标准
美国电视标准
我国广播电视技术标准与规范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NRTA)
GY/T系列标准
数字广播电视技术标准
DVB标准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是 欧洲的数字电视广播标准,支持多种传 输模式,包括卫星、有线和地面广播。
频谱管理
为了确保各种无线电业务的正常 运行,需要对频谱进行科学管理,
包括频率划分、频率分配和频率 使用等。
数字信号的传输原理
数字信号的特点
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字信号的处理技术
03

网络课程-广播电视系统基本知识(教案).docx

网络课程-广播电视系统基本知识(教案).docx

第1章广播电视系统基本知识1.1 广播电视的发展史国外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史1875年,乔治.卡瑞(Goorgc Carey)在波士顿提出了一套将图像分为栅格形式的电视系统。

1883年圣诞节,德国电气工程帅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 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

每幅画面冇24行线,尺图像相当模糊。

1897年德国人K. F.布劳恩发明了阴极射线管。

1908年,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了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

年发明电子扌丁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

当时価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 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

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实现电视图像和声咅同时发播。

1931年,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徳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了式电视。

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1940年,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刀17 口,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Z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3 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批准f NTSC (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Commi ttee) 兼容制彩色电视,并于1954年正式开播,从此开始了彩色电视广播的时代。

模拟电视广播系统

模拟电视广播系统

第4章 广播电视
混频器把接收下来的不同频道的射频电视信号变换成 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 我国规定图像中频为38 MHz, 第一伴音中频为31.5 MHz, 后面的中频放大器因频率 固定能获得良好的选择性及较高的增益。 一般高频调 谐器的总增益约为20 dB。
第4章 广播电视
2. 中频放大器将高频调谐器送来的图像中频信号和 第一伴音中频信号进行放大, 其主要任务是放大图像 中频信号, 对伴音中频信号的放大倍数很小, 因此经 常把中频放大器称为图像中放。 中放是整个电视接收 机主要的放大单元, 要求增益在60 dB以上。 应残留边带发送, 抑制干扰, 中放特性曲线是特殊形 状的, 这由声表面波滤波器(SAWF)一次形成。
第4章 广播电视
残留边带滤波后电视信号两个边带不对称, 在高 频功率放大器中容易引起微分增益失真, 微分增益失 真在视频校正比较麻烦, 所以在中频进行校正。
伴音信号调制在第二伴音中频6.5 MHz上, 再与38 MHz混频, 能比较方便地获得伴音中频31.5 MHz信号。
第4章 广播电视
双通道发射机在高频功率放大器之后, 采用双工 器来防止图像与伴音信号相互窜扰, 由于发射机、 馈 线和天线间的良好匹配, 因此能保证高频信号能量高 效、 优质传输。 单通道发射机的图像、 伴音中频信号 混合后, 一起变频、 一起功率放大、 一起发射, 故
第4章 广播电视
为了提高行扫描电路的抗干扰性, 现代电视接收 机都采 用自动频率相位控制(AFPC)电路。 复合同步信 号直接加入AFPC电路的鉴相器, 与行振荡信号比较。 如果两者的频率和相位存在差别, 则输出与误差成比 例的电压来控制行振荡器的频率和相位与发端同步, 由于AFPC电路中低通滤波器的作用, 行同步的抗干扰 性增强。

第3章-广播电视系统

第3章-广播电视系统
基色混色曲线一致。
7.γ校正 减小显像管和摄像管光电转换特性的非线形。
3.3.2 切换及特技处理 1. 电子编辑 电子编辑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即插入和组合。 2. 特技处理 特技发生器的功能有: ·切换 ·混合 ·划变 ·软 键 , 主 要 是 把 黑 白 摄 像 机 拍 摄 的 图 案 插 入
到节目图像中去 ·键控,分为内键和外键两种
残留边带调幅就是发送一个完整的上边带和一小部 分下边带,抑制大部分下边带。图像信号采用残留边带调 幅可使已调图像信号的频带较窄,滤波器易实现;
图3―16 残留边带调幅的幅频特性
图3―17 接收机中放幅频特性
视频信号为一单极性信号,经调制后可以是正极性射频信 号,也可以是负极性射频信号。我国采用的是负极性调制的方 法。
3. 电视发射机的主要指标 根据我国的电视标准,电视发射机有以下主要指 标: ·标 称 射 频 频 道 宽 度 : 8 M H z ·伴 音 载 频 与 图 像 载 频 的 频 距 : ± 6 . 5 M H z ·频 道 下 限 与 图 像 载 频 的 频 距 : - 1 . 2 5 M H z ·图 像 信 号 主 边 带 标 称 带 宽 : 6 M H z ·图像信号VSB标称带宽:0.75MHz。
1.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组成 目前,实用化的彩色摄像机主要是三管彩色摄像 机和单管彩色摄像机两种。各种摄像机的构造类似, 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摄像机头。包括镜头、分光系统、摄像管、 预放器、扫描电路、寻像器、摄像管电源及附属设 备等。
(2)视频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视频放大、增 益调整、白电平调整、黑电平调整、电缆校正、黑 斑校正、轮廓校正、彩色校正、γ校正、杂散光补偿、 矩阵电路及消隐电路等。
B=2(Δfm+Fmax)=2(50+15)=130kHz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

《广播电视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广播电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一广播电视学的含义1 广播电视的诞生“电话的恐怖”“神奇的电话”“电话望远镜”美军上尉克莱. 雷里的妻子---斯蒂芬尼技术----广播电视无线电的发明是人类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远程传输信息的能力成为广播电视的技术基础。

电磁学理论---无线电通讯技术---无线电传声实验---收音机的发明与推广---正式的广播电台出现1900年,费森登:交流发电机所产生的电磁波能够传递人的声音和音乐。

1906年,世界上第一次无线电声音广播。

1916年,萨尔诺夫:“无线电音乐盒”计划。

1920年11月2日,第一个获得美国商务部颁发营业执照并批准呼号的电台KDKA正式开播,成为世界广播事业史的发端。

光电效应:电视传播的理论基础。

任何表现物体的影像都可以通过电子信号予以传播。

1936年11月2日,BBC在伦敦北郊亚历山大宫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电视台。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电视的萌芽时期。

二战后是世界范围内电视的成长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欧洲和北美逐渐超过电影,成为最流行的娱乐媒介。

2 什么是广播电视一般认为,通过无线电波或通过导线向广大地区或一定区域传送声像节目统称为广播。

按照传输信号分:只传递声音的,叫声音广播或电台广播,简称广播;传送声音和图像的,叫电视广播,简称电视。

人们以广播、电视为媒介,建立专门的机构并形成一定的系统和规模,向社会提供信息、娱乐、服务等,是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活动之一。

3 什么是广播电视学(区别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新闻只是作为大众传播的内容之一,新闻学是研究新闻这一特定大众传播内容的科学。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广播电视学是研究这种特定媒介形式下传播活动的规律,包括内容研究,管理机制研究,受众研究,广播电视媒介经营研究等与广播电视的传播活动相关的各个层面。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有着共同的渊源,都是在以广播电视为 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电影学等一样属于大众传播学的分支学科。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但广播电视学和新闻学虽然都是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但两者分属不同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领域。新闻学研究的范围包括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电影
信号发射机房
发射天线
接收天线
大楼上的接收天线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 机接收天线,主要有地波传播,天波传播,空间传播(直接 传播)等主要方式。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地波传播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天波传播 直接传播
波长(λ)= 光速(c)/ 频率(f) c≈3*108米
声音信号
振幅和传播距离
无线电波的分类 无线电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中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调幅
声音信号
调频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 无线电波由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出来,传播到收音机、电视机 接收天线。 welcome to use these PowerPoint templates, New Content design, 10 years experience

广播电视系统(完整版)

广播电视系统(完整版)

广播电视原理1、从克服时间和空间局限的角度认识广播、电视系统能分析具体的系统。

答:声音和图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很容易受到空间的限制,无法传递得很远,也无法克服时间的约束。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伴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把声音和图像转化为电信号,很容易进行各种处理。

广播电视系统是建立在原始声(像)场和重放声(像)场之间的许多广播电视器材的总称,它们之间互相配合,目的在于良好地传递广播电视信息。

突破空间限制:原始声—(声波)—MIC—(电流)—发射机—(无线电波)—接收机—(还原为电信号)—扩音器—(电波)—音箱—(声波)—重现声突破空间限制:原声场——MIC——处理——记录——重放——处理——音箱——重现场2、波的五个要素的含义;波是如何进行的叠加、分解、反射、绕射的。

理解声音的表达量:响度、音调、音色、音域和声波的要素之间的关系。

掌握双扬声器实验的方法和结论。

答:频率(f):它表示这列波在1秒内,在其平衡位置上振动几次。

单位为Hz。

波长(λ):它是波在一个运动周期内走过的路程波速(V):波速等于波长×频率振幅(A):振幅是质点能够偏离它的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相位(φ):相位是用来表达波的每个时刻的振动状态,一个周期的相位为360度。

叠加:当两列波相遇时,两者会发生叠加,变成一列波,此时两列波会逐点进行相加;分解:当叠加后的波在适当的条件下(遇到分频器)而频率不同时,还可以重新还原成原来的两列波反射: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的性质和人们熟悉的光的反射道理一样绕射:波在遇到障碍物时,同时还会发生衍射现象,即它可能绕过障碍物。

绕过的程度与下面一个因素有关: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的比较当障碍物的尺寸与波的波长相近或小于波长时,波可以绕过它,就象没有障碍物一样。

随着障碍物尺寸增大,波越来越难通过,当障碍物尺寸远大于波长时(一般为10倍波长),可以认为波不能通过,在障碍物的背后将出现“影区”。

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

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的性质和任务

我国广播、电视的任务: 第一,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第二,宣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建设 第三,宣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实 践
2002年,全民热捧《流星花园》的时候,广电总局下令停 播。 2004年, 广电总局规定不得在黄金时段(19:00-22:00)播 出境外影视剧。 2004年,广电总局规定黄金时间不得播放“凶杀暴力涉案 剧”、禁止网络游戏类节目播出、“红色经典”不许戏说。 2006年3月广电总局规定跨省赛事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年满18 岁。 2006年3月,广电总局要求停播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 视节目。 2006年4月,广电总局规定《超级女声》主持人不得有倾向 性、要张扬主旋律等。 2006年8月,下令9月1日起各级电视台黄金时间不得播出 境外动画片。 最近,广电总局要求整治相亲类节目和情感倾诉类节目
第三章 我国广播、电视 的性质和任务
我 国 广 播 电 视 的 性 质 和 任 务
广播、 广播、电视新闻工 作者的素养 树立现代广播、 树立现代广播、电视新 闻观念 增强文字和口语表达能 力 广播、电视的职能 广播、 和任务 广播、 广播、电视的社会职能 我国广播、 我国广播、电视的任务 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广播、电视的性质 广播、 广播、电视的一般性质 我国广播、 我国广播、电视的社会 主义性质
anti--CNN
我们并不反对媒体本身,我们只反对某些媒体的不客观 报道;我们并不反对西方人民,但是我们反对偏见。
需要注意的几点是: 1,严格地说,广播、电视的一般性质,是上 述具体属性的总和,即不是特指,也不能孤立 地强调某一属性。 2,广播、电视的一般性质和具体属性,是随 着电子等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媒介的长期 发展中形成和显现出来.并逐步为人们所认识 的。既然如此,它们的性质也还将因科学技术 和传播实践的发展而变化,人们对一般性质的 认识也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教材

广播电视概论一、二、三章教材
➢ PAL制
PAL制是西德一些欧洲国家在NTSC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成功 的,采用逐行倒相扫描的方式。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 收看效果最好,但成本较高。每帧由625行扫描线组成,场频 为50赫兹。
• 特点:这种制式的电视机性能最佳,收看效果好,但成本较 高。
➢ SECAM(塞康)制
wSeElCcAomMe制t是o 由us法e 国th人es1e9P56o年we首rP先o提in出t t,em19p6la6t年es定, N型e的w一种彩色 C电o视nte制n式t d,e在sig该n制, 1式0中ye色ar差s信ex号pRer-iYe和ncBe-Y 是逐行顺序传送的,
域传送声像节目的过程,通称为广播(Broadcast)。包括声 音广播、电视广播。 ➢狭义的广播专指声音广播。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的关系: 广播电视学与大众传播学有着共同的渊源,都是在以广播电视为
代表的现代电子大众传播媒介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广播电w视elc学o和me新to闻u学se、th电e影se学P等ow一er样Po属in于t t大em众p传lat播es学, N的ew分支学科。
➢ 地波传播 ➢ 电波沿着地球表面传播,叫地面波或地波。这种电波容易被
地球和地面障碍物所吸收。所以要想使电波传播得更远,必 须w采e用lco波m长e t较o u长s的e t无he线se电P波ow。er无Po线in电t t广em播p用lat的es中, N波ew、中短波 主要是靠地面传播的,它们的波长是较长的。
视清晰度的极限。
A
B
C
S1
传 输 通道
S2
C
A1
B1 1
光 电 元件 板
图像顺序传送系统示意图
电 光 元件 板

广播电视的系统

广播电视的系统

广播电视的系统广播电视是现代社会最为普及的两种传媒方式,广播电视系统是指涵盖了广播电视节目的收集、编排、制作分发和传输播放的一整套技术体系。

通过广播电视系统,人们可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娱乐内容,也可以感受各种文化艺术的魅力,因此这一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广播电视的系统分为三个主要的部分,分别是收音机、电视机以及广播电视网络。

这三个部分在整个广播电视系统中各司其职,协同合作,从而完成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的工作。

首先,广播电视的系统中最基本的是收音机与电视机。

收音机通过接收广播频率,将电磁波转化为可听的声音,人们可以通过收音机收听到各种广播节目,包括新闻、音乐、文化、娱乐等。

而电视机则是通过接收无线电波或者有线电视信号,将这些信号转化为视频信号,并通过显示屏传输给用户,人们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各种电视节目,包括新闻、电影、电视剧、综艺等。

从技术角度讲,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原理非常类似,都是通过将电磁波转化为可听或可视的信号,让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广播电视节目内容。

其次,广播电视网络则是广播电视的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一系列电视台、广播电台、卫星等设备搭建起来的庞大网络。

广播电台通过收集、编排、制作节目,再通过卫星或者地面传输设备,将节目信号传输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并经过后续的编辑、录制、加工等工作,最终形成完整的广播电视节目。

同时,广播电视网络也具备播出和传递作用,不同的广播电视台之间可以通过网络互相传递节目信号,让用户在不同地方也可以看到同样的节目。

最后,在广播电视系统中,还有一些辅助设备,例如摄像机、录音机和调音台等,它们是用于现场拍摄、采集和后期制作的重要工具。

摄像机通过拍摄场景,将图像转化为电子信号,送入调制器,最终形成视频信号。

录音机则是用于采集声音信号,再通过混音,将多个声音信号合成为一条或者多条与图像信号相符合的音频信号。

调音台则是将多路音频信号混音并调节音量,以便于在电视或者收音机上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包括摄象机、标准信号发生器、电视电影、幻 灯、录像、现场转播、城际节目交换
图3-1 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框图
3
3.2 电视信号的产生
3.2.1 彩色电视摄像机 摄像机是电视系统的最重要的信号源,其性能的优劣往往对
整个电视系统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摄像机的要 求很高。对摄像机的性能要求主要有:
也叫势阱, 电压越高, 势阱越深。
图3―3 CCD的一个电极结构图
CCD阵列可分为: ●线阵CCD—同时存储一行信号 ●面阵CCD—同时存储完整的一副图像信号,包括以下类型。
帧转移( Frame Transfer FT) 行转移(Line Transfer ,LT)、 行间转移( Interline Transfer ,IT) 帧行间转移( Frame Interline Transfer FIT).。
17
每行只有两 种基色
(a)
(b)
图 3-11 (a)GCFS滤色器;
(b)光敏单元与滤色器的相对位置关系
18
第n行
延迟后 的n-1行
图 3-12 第n和n+1行上R、G、B电压信号分离
(a)第n行,(b)第n+1行
19
●三片CCD摄象机
图3-13 三片CCD彩色摄象机方框图
三片CCD摄象机的分辨率要比单片CCD机好的多。因而 在广播电视中常用三片机。
●分辨率要高。好的水平分辨率可达750线,差的也不能小于 300线。
●彩色逼真,轮廓清晰,灰度分明。 ●失真与干扰要小。 ●灵敏度要高。较好的摄像机的灵敏度约在40lx左右。 ●镜头口径及变焦比要高。(如10~15倍的变焦镜头)。 ●使用特性好。要求调节简单,使用灵活方便及小型轻便等。
4
1.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基本组成
目前,实用化的彩色摄像机主要是三管彩色摄像机和单管 彩色摄像机两种。各种摄像机的构造类似,一般由以下几部 分组成:
(1)摄像机头。包括镜头、分光系统、摄像管、预放器、 扫描电路、寻像器、摄像管电源及附属设备等。
(2)视频信号处理部分。主要包括视频放大、增益调整、 白电平调整、黑电平调整、电缆校正、黑斑校正、轮廓校 正、彩色校正、γ校正、杂散光补偿、矩阵电路及消隐电路 等。
电视系统按应用特点划分: ●广播电视系统 ●应用电视系统
按传输方式划分: ●无线电视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
按传输信号划分: ●模拟电视系统 ●数字电视系统 一个电视系统的功能应包括电视信号的产生、变换、传
输、记录与重放、接收与显像等。
1
3.1 广播电视系统概述 广播电视系统是一种用于广播的非专用电视系统。由于 它一般采用无线电方式进行信号传输,因此,广播电视系统也可 称为无线电视系统或开路电视系统。目前,广播电视系统主要 是广播这一单一业务。图3-1是一个广播电视系统的组成方框 图。
(3)编码器、同步机和彩条信号发生器。
5
图3―2 示出了三管式彩色摄像机的基本组成。
6
2.摄像管 摄像管是摄像机中的光—电转换器件,也是摄像机的关键器
件之一。摄像管的质量、体积和种类决定着摄像机的质量、 体积和调节方式。
(1) 光电导摄像管。 (2) CCD(Charge Coupled Devices)摄像管。
场积累的时间为1/50S,而且具有以下特点:没有一场的延迟、 图象垂直边沿闪烁减小、宽的动态范围和抗弥散性好、但垂直 方向分辨率略有降低。
15
图3―9 四相CCD的隔行扫描
16
④ CCD彩色摄像机 ●单片CCD摄象机
镶嵌式滤色器,Green Field Checker Sequence
图3-10 采用GCFS滤色器的单片CCD彩色摄象机方框图
(a)FT
(b)IT
图3―5 面阵CCD的几种结构形式
10
帧行间转移型CCD中电荷包从成像 区向存储区转移是在场消隐期间进 行的,而在光屏蔽和存储列中进行, 拖尾基本上不存在。
(c)FIT
11
② CCD的工作原理。 要经过三个步骤,即光电转换、电荷积累、转移与读出 ●光电转换与电荷积累
当光射到P型硅晶体上,由于激发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电 荷在电场作用下落入势阱中。电子的数目与光强成正比。 ●电荷转移
●寿命长、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 ●均匀性好、几乎没有几何失真。 ●机械性能好,耐震、耐撞,不怕强光照射。 ●重合精度高。摄像管与镜头固定牢固,匹配精确。 ●暂留特性好,适于拍摄运动图像。 ●CCD摄像管的缺点主要是存在垂直拖尾现象,但采用帧行
间转移(FIT)型CCD可以基本克服这种现象。
7
① CCD的构成。
图3―14 飞点扫描器
22
3.2.3 录放像机 视频记录就是把视频电视信号(电信号) 记录下来。
存储记录方式可以是模拟式,也可以是数字式。数字式有许多 优点,如失真、杂波小和复录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小。 目前最广泛的视频记录有:
●磁带记录VTR(Video Tape Recording ) (1)U型机或称Umatic。它采用3/4英寸磁带,在电视广 播中用得较多。 (2)β型机或称β―max。它采用1/2英寸磁带。 (3)VHS。它也采用1/2英寸磁带。
20
3.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也是彩色摄像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对摄
像机的光谱响应特性有影响,而且也影响所摄取的景物及 其彩色。彩色摄像机的光学系统主要由变焦距镜头、分 色镜、中性滤光片和色温滤光片组成(图3―2)。
21
3.2.2 飞点影片扫描器
在电视电影摄像机中,常常用到的一种设备叫飞点影片扫 描器,简称飞点扫描器FSS(Flaying Spot Scanner)。其组 成和工作原理如图3―14所示。
8
光敏区 存储区
图3―4 (a) 一个面阵CCD的结构
9
场正程期间积累,场消 隐隐 期间向前推进一行。 容易产生拖尾
光敏部分和存储部分以垂直列相间的形式 组合,场正程期间在成像列积累信号电荷, 场消隐期间一次转移到相应存储列上。存 储列的信号在每一行消隐期间沿垂直方向 下移一个单元,在行正程期间由水 移位寄存器逐像素读出信号。
12
三相时钟驱动信号
(寻址转移信号)
图3―6 CCD电荷转移原理图
13
③ CCD的隔行扫描
图3-7 帧积累方式电荷转移 (a)奇数场;(b)偶数场
帧积累的时间是1/25S,上场的电荷保留在光敏区,出现在 下一场中,故有一场时间的延迟,这会引起动态分辨率降低。
14
图3-8 场积累方式电荷转移 (a)奇数场;(b)偶数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