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行政区划沿革

合集下载

1949—2019年河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与今后趋势

1949—2019年河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沿革与今后趋势

05决策探索2019.12下决策观察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发展迅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省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目前的格局,未来将随着形势的发展继续调整。

一、1949—1952年的河南省和平原省行政区划(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河南省1949年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正式成立。

3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河南省军区在开封成立。

5月1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在省会开封宣告成立。

5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局,河南省委归华中局(后改为中南局)领导。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的河南省管辖范围只限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共有郑州专区、洛阳专区、陕州专区、陈留专区、商丘专区、淮阳专区、许昌专区、南阳专区、信阳专区、潢川专区等10个专区和开封市、郑州市2个省辖市,管辖8个专区辖市、86个县,省会设在开封市。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平原省1949年8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通令,正式宣布建立平原省。

平原省由豫北、鲁西和冀南3部分组成。

8月20日,平原省正式成立,省会设在新乡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原省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

共有新乡专区、安阳专区、濮阳专区、聊城专区、菏泽专区、湖西专区(专署驻单县)等6个专区和新乡市、安阳市2个省辖市,管辖56个县、1个矿区(焦作矿区)、5个城关镇。

二、1952—1965年的河南省行政区划(一)平原省撤销1952年11月30日,平原省正式被撤销。

原平原省的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朝城县、观城县4个县,菏泽专区的荷泽县、定陶县、曹县、鄄城县、郓城县、梁山县、南旺县7个县划分给山东省;新乡市、安阳市,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阳县、滑县、长垣县、封丘县、内黄县、清丰县、南乐县7个县,菏泽专区的东明县划归河南省;原平原省划入河南省的六河沟煤矿区(9个村)划归河北省峰峰矿区。

河南简介

河南简介

三不沾
【民俗风情】
河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如 腊八枣树“吃”米饭、祭灶、庙会等民俗活 动丰富多彩。
河南有许多赶庙会的风俗。如农历三月 三,盘古山庙会,中岳庙会等。还有浚县一 年一度的“正月庙会”闻名遐迩,是中原民 俗文化的活化石, 2007年,“浚县古庙会” 和“浚县民间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同时被评为河南民俗经典。
【特产美食】
河南省特产众多,类型丰富。旅游工艺品有 汝瓷、钧瓷、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西平棠 溪宝剑、开封汴绣、朱仙镇木板年画、浚县泥 咕咕、淮阳泥泥狗、洛阳铲、麦秆画等。
名酒有杜康酒、宝丰酒、仰韶酒、张弓酒、 宋河粮液等。土特名产有四大怀药、新郑大枣、 灵宝苹果、信阳毛尖、原阳大米、河阴石榴、 中牟大蒜、信阳板栗、黄河鲤鱼、西峡中华猕 猴桃等。
【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年底, 河南辖17个省辖市, 1个省直管市,52个 市辖区、20个县级市、 85个县,省会郑州市。
17 1 52 20 85
【历史沿革】
4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夏在河南建立。公元前16世纪,发源于河南 商丘的商民族建立商朝,初都于亳,历经迁移 后定都于殷(今安阳)。春秋战国时期众多诸 侯国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内。秦朝建立后,在 今河南境内设置三川郡;西汉初都洛阳,后迁 移到今西安,东汉建都洛阳。
每年4月,洛阳牡丹甲天 下,一年一度的中国洛阳牡 丹文化节吸引了四方宾朋云 集古都洛阳;每年11月,开 封菊花世无双,傲霜怒放迎 游人,真可谓“万里游燕客, 十年归此台。只今秋色里, 忍为菊花来”。
河南省是文物资源大省,地下文物总量居全 国第1位,地上文物总量居全国第2位,各类博 物馆、纪念馆150余座,收藏各类文物140万余 件,约占全国的1/8,被誉为“中国历史的自然 博物馆”。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据了半壁 江山,数量居全国第1位。有8座国家级历史文 化名城,1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个国家级 历史文化名村,2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河南省邓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河南省邓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河南省邓州市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历史沿革远古至秦代关于邓州,《山海经》和《史记》均有记载,根据邓州发现的八里岗仰韶文化遗址推断,在6400多年前邓州便有人类生存。

夏、商、西周、春秋早期诸侯国邓国的国都就在邓州,邓国还有一个附属国鄾国(在今襄樊市北),楚文王12年(公元前678年)楚国灭邓国,结束了邓国长达1274年的历史,随后楚国在今天邓州城区穰城路一带取“禾实丰登”之义设置“穰邑”,楚怀王十七年年(公元前312年)韩国袭楚,夺取穰邑;秦朝秦昭王11年(公元前296年)秦国打败韩国,取穰,穰遂为秦地,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年),设置南阳郡(治宛),邓州隶属之,当时邓州境内设有三县,即穰县(治今邓州内城东南隅)、山都县(治今构林古村)和邓县(辖今构林以南)。

东汉建安二年(197年)曹操率大军发起“宛城之战”,围张绣于穰。

邓州航运顺畅,湍河经新野汇白河入汉水再通长江,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穰城南郊开挖运粮河(今为小漕河),把邓州作为后方粮仓,为“赤壁之战”运粮草,供应前方作战。

南北朝至两宋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从邓州区位、地理、物产等方面综合谋略,于太和二十一年(497年),把南北朝以前一直设在汉水以南的荆州治所迁至穰(494年,因调兵之需,徙至洛阳),辖8郡41县达37年,穰随之成为北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邓州历史上辖区最大的时期,自隋开皇三年至唐肃宗乾元元年(758)的175年间,皆以穰城为治所,曾有三次置“以邓州为中心的南阳郡”;五代时,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五月,升邓州为“宣化军节度”(相当于省级行政机构),治所设在穰,军区管辖泌州、随州、复州(今湖北天门市)、郢州和邓州,行政辖穰、南阳、向城、临湍、内乡、菊潭、淅川、顺阳(治所在李官桥)和新野共九县。

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宣化军”改称“威胜军”,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又改称“武胜军”,武胜军节度设在邓州长达323年,为南阳盆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达225年。

1953行政区划

1953行政区划

1953行政区划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1953行政区划篇一:中国行政区划中国行政区划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

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

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

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

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

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

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

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历史沿革:1949年至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六个大区(大行政区)。

1954年以后撤销大区,大区实际上属于军事政区为主。

1949年六个大区下辖50个“省级行政区”,即30个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12个直辖市、5个行署区、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1953年分六个大区和西藏、内蒙古,共计30个省、1个自治区、14个直辖市、1个地方、1个地区。

1954年调整为31个省级行政区即25省、1个自治区(内蒙古)、3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1个地方(西藏)、1个地区(昌都地区)。

(完整版)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完整版)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隋朝初期,以洛阳为东都,之后隋炀帝迁都洛阳。唐代自高 宗时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则天称帝后,改国号为周,史称 武周,改洛阳为“神都”。唐朝之后,五代相继定都于洛阳和开 封。北宋建都开封,以开封为东京、以洛阳为西京、以商丘为南 京。金朝时期迁都到开封,称南京。元朝实行行省制,河南时称 河南江北行省,此为河南称省的开始。
明朝时期河南省下设8个府1个直隶州。清朝时期河南 基本沿袭了明朝行政区划。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会初定 开封,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市迁往郑州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总人口为10 722万人,占全国人 口总数的7.8%,位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为9480万人,在全国 排名第三,仅次于广东和山东。
特色饮食有郑州烩面、洛阳水席、开封灌汤包子、道 口烧鸡等。特色小吃有洛阳浆面条、开封花生糕、杞县酱 菜、武陟油茶、胡辣汤、海蟾宫松花蛋、沁阳驴肉、开封 套四宝、烙馍卷菜、吊炉烧饼、鹤壁石子馍、濮阳壮馍等。
【民俗风情】
河南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如腊八枣树“吃” 米饭、祭灶、庙会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航空方面,河南目前拥有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 场、南阳姜营机场、信阳明港机场、商丘观堂机场等五大民用 机场。
铁路方面,国家铁路主通道“三纵三横”(“三纵”:京 广、京九、焦柳铁路;“三横”:陇海、宁西、新荷兖日铁路) 贯穿河南全省。
【自然资源】
河南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 和钼、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
【自然资源】
截至2014年年底,湖北省已发现149个矿种(按亚矿种 计190个)。磷、盐、石膏、水泥用石灰岩等为湖北省优势 矿产。
湖北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其中,有国家一级保 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有二级保护树种20种、10多种 藤本植物。拥有野生动物112种。其中,属一类保护23种; 属二类保护的89种。全省共有鱼类176种。全省鱼苗资源丰 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有36处。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省各地市名称的由来

河南各市县名称的由来河南地处中原核心地带,是华夏族的发祥地和聚居地,文化底蕴深厚,不仅体现在有形的名胜古迹上,连大量无形的地名也渗透着历史文化的气息。

河南现有127个县(市),从名称产生的先后顺序看:春秋战国4个、秦汉38个、三国至南北朝5个、隋唐五代25个、宋金元12个、明清11个、民国16个、新中国16个。

可以看出,河南省县市名称的形成有3个高峰时期,一是秦汉,二是隋唐,三是近现代。

从名称的来历、含义和演变看,都是名之有因。

或记其物,或志其位,或描其形,或寄其意,或由生产,或因生活,或用方言等。

无不与河南的地理、历史、政治、军事、经济、交通等密切相关。

一、与水有关的命名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

自古人们在选择定居地时,首先考虑的是接近水源。

河南以水命名的县市有27个。

命名的规律如下:1.因治所与河湖等水体的相对位置,依“水北为阳,水南为阴”的原则命名。

治所在河流北岸,以“水北为阳”得名的县市有:洛阳,在洛水(今洛河)之北。

宜阳,在宜水之北。

濮阳,在濮水之北。

舞阳,在舞水(今三里河)北。

汝阳,在北汝河之北。

淮阳,在淮水(今淮河)之北。

泌阳,在泌水(今泌阳河)之北。

汤阴县,得名于县城在汤水之南,“水南为阴”,故名。

汝南县,得名于县城在汝水(今汝河)之南。

还有内黄县,汉高帝九年(前198年)置县时,因当时习惯上以黄河以南为外,以北为内,黄河以南有外黄县,此地遂取名内黄县。

有些县市由于治所迁移,地理环境已经变化,但名称仍保留至今。

比如,沁阳,得名于原县治(今武陟县沁阳村)在沁河北岸,今沁阳市区却在沁河之南。

荥阳,在秦代置县时,以县城(今郑州市邙山区古荥)在荥泽之北而得名,北魏县治徙大栅城(今市区老城),荥泽已不存在,荥阳一名沿用至今。

2.因位于河流发源地或滨临河川命名。

济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以地处济水(今济河)之源命名。

栾川县,北宋置,以鸾水(今伊河)源于此,得名鸾川,后“鸾”演为“栾”。

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

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

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中华民国时期,河南地方政区建置最初实行省、道、县3级制,此后改行省、县两级制,进而又在省县之间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作为省政府的辅助和派出机关,分区进行督察。

•一、民国初期•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各省之间各自为政,省制颇不一致,在地方政区建置上,省级以下行政区划多沿用清制。

1913年北洋政府公布《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划一现行各县地方官厅组织令》等。

此后,各级地方组织和名称逐步统一起来。

同年规定,地方政区建置实行省、道、县3级制。

•河南确定为河南省。

•道为中级地方行政组织,起初叫“观察使公署”,长官称观察使,掌管一道政务及省行政长官委任事务。

1914年5月公布的《道官制》规定:将观察使公署改为道尹公署,观察使改为道尹,由省巡按使任命,监督一道财政、司法等事务,并节制本道内的巡防、警备队伍。

•民国初年,河南共设4道,即豫东道、豫西道、豫北道、豫南道。

为便于推行道制,1913年2月,对河南原有府县进行裁改:裁开封(府治,开封市)、归德(府治,商丘县)、陈州(府治,淮阳县)、河南(府治,洛阳市)、南阳(府治,南阳市)、彰德(府治,安阳市)、卫辉(府治,汲县)、怀庆(府治,沁阳县)等府及郑州(州治,郑州市)、许州(州治,许昌市)、陕州(州治,陕县)、汝州(州治,临汝县)、光州(州治,潢川县)、淅川(厅治,淅川县)等直隶州厅,改祥符县为开封县、禹州为禹县、睢州为睢县、淮宁为淮阳县、许州为许昌县、郑州为郑县、陕州为陕县、汝州为临汝县、光州为潢川县、邓州为邓县、裕州为方城县、信阳州为信阳县、河内县为沁阳县、淅川直隶厅为淅川县。

1914年元月,又改唐县为沘源县(1923年3月更名为唐河县)、永宁县为洛宁县。

同年6月,对河南省所属各道名称进行改革:改豫东道为开封道、豫西道为河洛道、豫北道为河北道、豫南道为汝阳道。

各道所辖属县如下:•开封道:开封、陈留(开封县东南)、杞县、通许、尉氏、洧川(尉氏县西南)、中牟、兰封(兰考县)、鄢陵、禹县、密县、商丘、新郑、宁陵、夏邑、鹿邑、虞城、永城、睢县、考城(兰考县东)、柘城、淮阳、商水、西华、项城、沈丘、太康、扶沟、许昌、临颍、襄城、长葛、郾城、郑县(郑州市)、荥阳、荥泽(郑州市西北)、河阴(郑州市西北)、汜水(荥阳县西北),道治驻开封县。

先秦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

先秦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

先秦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在原始社会,河南省已是人类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区之一,进入阶级社会后,域内王朝迭兴,诸侯邦国林立,形成了早期的政区建置。

•一、夏至西周•(一)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其建立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阶级社会。

随着阶级的产生和国家建立,氏族社会时期那种按血缘和地域相结合划分居民的社会组织,逐渐被以地域划分居民的社会组织形式所代替,体现出了国家的统治职能。

夏时期开始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首开区域建置和地方行政体制之端。

史称:“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左传》襄公四年)说明夏朝把居民按居住地分成9个区域进行统治。

•据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记载,建立夏朝的夏氏族,其主要活动区域就在河南省境内。

传说中的夏都,曾先后定于阳城(登封县告成镇)、阳翟(禹县)、斟鄩(巩县境内)、原(济源县境内)、帝丘(濮阳市)、老丘(开封市东)等地。

此外,在夏朝统治区内,还有许多封国。

河南境内的封国主要有:商(商丘县)、虞(虞城县)、韦(长垣县北)、葛(宁陵县)等。

•(二)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商族是中原地区一个古老的部族,其早期活动中心区域在河南省东部,当时商族的农业生产力很低,迁徙频繁,“自契至汤八迁。

”(《史记》卷3《殷本纪》)迁徙地区主要在河南省境内。

商汤灭夏后,将国都定于西亳(偃师县尸乡沟)。

在此后约600年的统治时期,多次迁都,河南境内的北亳(商丘市北)、相(内黄县东南)、嚣(荥阳县东北)等地都曾作过商朝都城。

到了商朝中期,郑州成为都城。

商王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至殷(安阳小屯),历经273年未变,成为商朝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商朝建立后,在地方政区上实行“外服”体制,臣服于商王的各部落、氏族首领以及由商王派遣到某一地方行使统治权的商朝贵族统称“外服”。

这些首领或贵族各有封域,以后逐渐发展成诸候国,有一定的独立性。

随着势力的发展,有些诸侯国成为某一区域的实际统治者。

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信阳市主城区,为何位于全市的西部?

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信阳市主城区,为何位于全市的西部?

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信阳市主城区,为何位于全市的西部?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河南省的区划变迁,例如开封市、漯河市、郑州市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河南省信阳市。

信阳市是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信阳市的主城区很有意思,并没有位于全市的核心位置,而是位于全市的最西部,属于边缘地带。

那么,信阳市的主城区,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河南省的具体情况。

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地区的省份,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大省、人口大省。

按照2020年七普的统计数据,河南省总人口9900多万,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排名全国第3位。

除了西部、南部以外,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一马平川,非常适合耕种。

从古代历史上,河南就属于重要的产粮区,人口众多。

河南省下辖了17个地级市,分别是: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新乡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漯河市、焦作市。

此外,济源市属于省辖市。

其中,省会城市在郑州市。

河南省历史悠久,省内的洛阳、开封、安阳都是历史源远流长的古城。

近年来,河南省的交通发展很迅速,尤其是铁路和公路建设。

信阳市是河南省17个地级市之一,位于河南省的最南部。

信阳人普遍喜欢吃米饭,在很多方面与中原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反而更接近荆襄、江汉文化。

例如信阳人外出工作、安家,首先会选择湖北省会武汉市。

因为武汉市距离信阳市更近,河南省会郑州市反而距离信阳市比较远。

例如作者认识的几位信阳的朋友,基本上都选择了武汉市安家、工作。

信阳市下辖了2个区、8个县,合计10个区县,分别是:浉河区、平桥区、潢川县、光山县、息县、新县、罗山县、商城县、淮滨县、固始县。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信阳市总人口620多万人。

2021年,信阳市的GDP总量超过了3000亿,达到了非常不错的水平。

在河南省17个地级市中,信阳市的主城区很有意思,例如郑州市、周口市、商丘市的主城区,基本上都位于全市的核心位置或者中间地带。

河南省起初下辖10个专区,为何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

河南省起初下辖10个专区,为何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

河南省起初下辖10个专区,为何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目前,河南省下辖了17个地级市和济源一个省辖市。

其实这并不是河南省最初的样子,在建国的初期,河南省仅仅下辖了10个专区。

最重要的问题出现了,原来的17个专区,如何逐步演变成了17个地级市呢?认真的说,这牵扯到了一系列的区划调整。

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话题,从最初的行省制度开始,讲述河南省行政区划的变迁。

一、河南省最初下辖8个府,区划变化不大元朝建立以后,为了方便自己的统治,建立了著名的行省制度。

元朝把全国划分成了10个行省,行省制度开始逐步成熟,并且延续到了现在。

不过,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不完善,明清时期继续对行省制度进行改善。

在明朝统治时期,河南省的大概轮廓和各个府、州的情况基本稳定下来。

明朝统治的中期,河南省下辖了开封府、河南府、彰德府、归德府、南阳府、卫辉府、怀庆府、汝宁府和汝州,总计9个州和府。

其实,开封府管辖了县最多。

到了清朝统治时期,鉴于开封府管辖面积过大的问题,清朝建立了许州。

至此,河南下辖了10个府、州。

这样的模式几乎一直延续到了建国的初期,建国初期的10个专区基本上就是继承了当年10个州府的轮廓。

清朝灭亡以后,国家进入了各路军阀混战的局面,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盘踞河南的各路军阀们,都没有精力进行区划调整,更不要说发展地区经济。

区划改革最大的推动力就是发展经济的需要,在近代历史上,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区划的变化并不是很大。

建国以后,我国采用了市区和专区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例如郑州市的管辖区只有市区和郊区,出了西边的西流湖,便隶属于荥阳管理,而荥阳隶属于郑州专区。

建国之初,河南省下辖了郑州专区、商丘专区、洛阳专区、许昌专区、南阳专区、潢川专区、新乡专区等等。

请注意,当时的专区比现在的地级市大,一个专区相当于现在的两三个地级市。

例如新乡专区,曾经管理河南省的整个黄河以北地区,管辖区包括新乡、安阳、濮阳、焦作和济源。

专区专员的权力很大,有权力任免县级干部。

河南省的辖区调整,当年的10大专区,为何形成了17个地级市?

河南省的辖区调整,当年的10大专区,为何形成了17个地级市?

河南省的辖区调整,当年的10大专区,为何形成了17个地级市?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关于河南省各个城市区划结构的形成,例如开封市、洛阳市、周口市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河南省17个地级市区划调整的过程。

在建国之初,河南省总计下辖了10个专区。

目前,则下辖了17个地级市。

那么,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区划结构,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段历史。

首先,我们聊聊河南省的具体情况。

河南省是我国中部六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粮食大省、人口大省。

按照2020年七普的统计数据,河南省总人口9900多万,仅次于广东省、山东省,排名全国第3位。

除了西部、南部、西北部的部分山区以外,河南省的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非常适合耕种。

从古代历史上,河南就属于重要的产粮区域之一。

因此,出现了“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目前,河南省仍然是重要的粮食、蔬菜供应地。

例如历年的夏粮,河南省基本上都是全国第一。

当然,黑龙江省是标准的秋粮第一。

河南、山东、湖北等省份,属于我国夏粮的主产区。

从地理位置来说,河南省位于中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在古代军阀混战的过程中,对于军阀们来说,控制河南非常重要。

从实际成本来说,控制了河南各地以后,依托庞大的人口和耕地基数,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粮食和后备兵员。

从地理位置来说,向北能够进攻燕赵之地,向南能够直逼荆襄地区,从而饮马长江。

当年,秦国、北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基本上都采用了这样的战略。

目前,河南省下辖了17个地级市。

分别是:郑州市、开封市、洛阳市、许昌市、新乡市、南阳市、周口市、商丘市、平顶山市、三门峡市、驻马店市、信阳市、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漯河市、焦作市。

此外,还有一个省辖市很特殊,那就是济源市。

其中,省会城市在郑州市。

近年来,郑州市的发展非常迅猛,超越了一系列的老牌省会城市。

一个问题出现了,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区划结构,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起源于元朝。

历经元明清三朝的不断演变和调整以后,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区划格局。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八——河南省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八——河南省

《晚清中国行政区划纲目》之八河南省何宗海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黄河中下游,是置省较早的行省之一。

以地处黄河之南而得名。

西汉时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地名的开始。

因河南在《禹贡》九州中为豫州地,简称“豫”。

春秋属秦、晋、楚、宋、卫、郑、陈、蔡等诸国。

战国属韩、魏、赵、楚等诸国。

秦时分属三川、颍川、南阳、河内、陈郡、东郡和砀郡 7 郡。

西汉承秦制,设郡、县两级,并实行分封诸侯王国与中央直辖的郡交错分布,又将全国分为司隶校尉部及13州刺史部。

时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4州,并设有弘农、河内、河南、颍川、汝南、陈留、南阳和魏郡及淮阳、梁国 2个诸侯王国。

东汉都洛阳,实行州辖郡,郡统县,分属司隶校尉部及豫、兖、荆、冀、扬5州,设有弘农、河内、颍川、南阳、汝南、陈留、东郡、魏郡等郡及陈、梁2国。

三国时属魏,先都许州(今许昌),后迁洛阳,实行州、郡 ( 国 ) 、县3级行政区划。

设有12郡和梁1国。

西晋都洛阳,境内有18郡国。

南北朝时,分属于北魏和南齐。

北魏设8州26 郡;南齐设3州12郡。

隋代设20 郡 ( 州 ) 。

唐时洛阳为东都,分属京畿及河南、河北、淮南、山东南等道,领有21州郡及河南1府。

五代时,梁、晋、汉周4朝都汴 (今开封 ),后唐都洛阳。

境内多数称州,少数称军、府。

北宋建都汴梁 ( 今开封 ) 。

境内设有京东、京西、河北诸路,路辖有府、州,有些军、监也隶属于路。

南宋南迁后以淮河与金为界,大部属金。

元代置河南、江北等行中书省,行使中央集权制下的地方行政管理职能。

元代置河南、江北行中书省,辖区包括黄河以南,长江以北。

时境内黄河以北地区属中书省,黄河以南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

明代将黄河以北怀庆(今河南省沁阳一带)、卫辉(今河南省卫辉、辉县一带)、彰德(今河南省安阳一带)3府划入,置河南布政使司。

清朝恢复行省。

[1]晚清的河南省,辖区东界江苏、安徽2省,西连陕西省,南抵湖北省,东北邻直隶、山东2省,西北与山西省接壤。

秦汉至明清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

秦汉至明清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

秦汉至明清时期河南省省域建置历史介绍•这一时期,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确立并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各个王朝都在河南省境内设置了以郡县制为主体的政区建置。

随着封建王朝的不断更替,这一政区建置体制则更加完备、更加严密,适应了不同时期封建统治的需要。

•一、秦至东汉•(一)秦朝(前221~前206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采纳李斯建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制度。

推行郡县制初期,秦将全国划分为36郡,后扩展到46郡。

每郡设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设郡尉管郡内军务,设监御史管监察。

每郡分若干县,县设县令,为一县之长,设县尉管全县军务、治安,设县丞管司法和税收。

•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分属三川、颍川、南阳、砀、东、陈等6郡管辖,黄河以北地区属河内郡及邯郸郡的南境,豫南的信阳、固始等地则划归衡山、九江2郡地界。

各郡归河南省所辖属县情况如下:•三川郡:洛阳(郡治,洛阳市东)、陕县(三门峡市)、渑池(渑池县西)、新安(渑池县东)、宜阳(宜阳县西)、河南(洛阳市)、平阴(孟津县北)、缑氏(偃师县东南)、巩县(巩县西南)、梁县(临汝县西)、荥阳(荥阳县)、京县(荥阳县南)、卷县(原阳县西)、阳武(原阳县东南)。

•颍川郡:阳翟(郡治,禹县)、阳城(登封县东南)、新郑(新郑县)、苑陵(新郑县东北)、尉氏(尉氏县)、长社(长葛县东北)、颍阴(许昌市)、许县(许昌市东)、颍阳(许昌市西南)、襄城(襄城县)、郏县(郏县)、昆阳(叶县)、舞阳(舞阳县西)。

•南阳郡:宛县(郡治,南阳市)、县(叶县西)、叶县(叶县南)、阳城(方城县东)、郦县(南阳市北)、析县(西峡县)、丹水(淅川县西南)、穰县(邓县)、胡阳(唐河县南)。

•砀郡:睢阳(郡治,商丘县南)、大梁(开封市)、开封(开封市南)、陈留(开封县东南)、雍丘(杞县)、外黄(民权县西北)、济阳(兰考县东北)、襄邑(睢县)、菑县(民权县东)、蒙县(商丘市东北)、虞县(虞城县北)、栗县(夏邑县)、砀县(夏邑县东南)、酂县(永城县西)、芒县(永城县北)。

从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时期的河南省区划沿革

从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时期的河南省区划沿革

从辛亥革命到全国解放时期的河南省区划沿革(1)、北洋政府统一道制前的河南省区划•辛亥革命功成,民国肇始。

河南省还保留着清代设置的“开归陈许郑道”、“彰卫怀道”、“河陕汝道”、“南汝光淅道”等道;到民国元年(1912年)3月,才裁撤“开归陈许郑道”、“彰卫怀道”、“南汝光淅道”;到民国二年(1913年),才裁撤“河陕汝道”。

•对于附廓县,河南省也不像大多数省一样裁府留县,而是裁撤各府首县,由各府直辖原附廓县的行政区域。

(2)、北洋政府统一道制后的河南省区划•1913年1月,设置豫东、豫西、豫南、豫北4个观察使;2月,改各府、直隶州、直隶厅为县。

•1914年5月,将各观察使改为开封、河北、河洛、汝阳4道。

•开封道,驻开封县。

道为一等道,道尹为繁要缺,辖38县。

•河北道,原驻武涉县,1914年8月,以“汲县居道区正中,且当京汉、道清二铁路交贯之中,若建为道治,理民治河,均较武涉为便”而移驻汲县。

道为二等道,道尹为要缺,辖24县。

•河洛道,原驻陕县,1914年8月,经内务部核准,迁驻洛阳县。

道原为三等道,道尹为简缺,1914年11月改为二等道,道尹为繁缺,辖19县。

•汝阳道,驻信阳县。

道为二等道,道尹为要缺,辖27县。

(3)、抗战前河南省市、县的废置情况•1914年1月,改唐县为沘源县;1923年3月,又改为唐河县。

•1927年析开封城区归开封市政筹备处管辖,1929年9月筹备处改组为开封市政府。

随后废置无常,1936年5月最终裁撤并入开封县。

•1927年析郑县城区归郑州市政筹备处管辖,1928年3月筹备处改组为郑州市政府。

1931年裁撤并入郑县。

•1927年12月,析洛阳、临汝、登封、伊阳县地置自由县,治白沙镇(今伊川县东南白沙)。

1932年改伊川县,1933年7月迁今治。

•1927年12月,析洛阳、嵩县、宜阳、伊阳县地置平等县,治辛营镇。

1931年裁撤。

•1928年析禹县、登封县地置民治县,治白沙镇(今禹州市西北白沙)。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

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探析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涌现了众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不同的地名则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文化长河和历史变迁。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析一下河南省市县(区)地名来源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吧。

一、河南概述河南位于中国中部,东临山东省,南毗安徽省,西靠陕西省,北靠河北省,东北与山西省交界。

全省总面积167000平方公里,人口9890万人。

河南省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现存有文物古迹15225处。

1、省级行政区(1)河南省河南省自古就被称为“中州”,因其地处中原而得名。

《晋书·地理志》中记载:“中原地处外四方,故曰中。

其地故为列国之都,故曰都。

故自古称为中都、中州。

”唐代更名为河南府,明代和清代则恢复了中州之名。

1952年5月5日,河南省成立,中州之名作为省名延用至今。

(2)郑州市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位于中原经济区中心,因汉初时郑国故地在此而得名。

郑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其疆域大致在今天的河南省中部和湖北省西北部。

公元前375年,周王室被晋国灭亡,原封不动的郑公被封到河南的河阳地区。

后经历了多次变迁,到了汉初时才定下来在今天的郑州,故得名郑州。

(3)洛阳市洛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商朝时期此地就有岐山、砥柱等城址,周代时成为周王朝的藩属地,东周时期到西汉时期一直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之一,汉武帝时称为洛阳,意为“落花的地方”。

根据《晋书·地理志》记载,“洛阳县,因洛水而得名。

”此外,洛阳市南临伊水,北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因而也有“楚河汉界”的美称。

(4)开封市开封城又称汴京,是中国古代的东京,五代时期后蜀王孟昶建立的南汉国将其定为国都,因汴江与太康县交汇的位置而得名汴京,隋唐时改名开封府,清代又改回为开封。

开封也曾是宋代的首都,是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之一,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1)驻马店市驻马店市位于河南省南部,因唐朝时设有“驿马亭”,为汴洛通衢大道上重要交通驿站,从而取名驻马店。

河南政区的演变

河南政区的演变

省情礼仪
河南省区的确立
学习目标:1、知道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
2、了解明清时期的河南省
3、了解民国以来的河南省
学习重点:元代、明代和清代河南地区的划分
学习难点:民国以来的河南省的成立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查找资料。

学习工具:教材、资料、网络。

准备活动:
资料收集、地图册
学习过程:
一、引入:
出示图片,了解本节内容,从而引入本节课主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
2、了解明清时期的河南省
3、了解民国以来的河南省
三、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阅读课本10页到12页内容,并与同学探讨读后感。

学习内容:课本10页到12页
学习方法:阅读、讨论。

学习时间:10分钟。

检测:
1、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
2、平原省人民政府成立的时间、地点?
3、河南省省会的时间、地点分别是?
4、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撤地县设市。

省辖市分别是?
四、探究展示
你的家乡在明清以后隶属于哪个州府哪个县,请对照地图查一下。

五、点评精讲
中华民国时期河南省大体保留了清代的行政区划,省会仍设在开封。

经过这次政区调整,河南省基本恢复了原来的范围。

六、达标练习:
在地图中找出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七、总结收获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河南省区的确立
元代的河南江北行省
明清时期的河南省
民国以来的河南省
学习反思:。

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华中地区——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湖北省地处我国中部,具有承东启西、接南纳北、通 江达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截至2015年年底,湖北省公路总里程25.3万千米,高速公 路突破6204千米,湖北“七纵五横三环”高速公路网格局 基本形成。湖北省“四纵三横”铁路网全面形成。
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总计8637.95千米,三级及以上 航道里程1738千米,占全省航道总里程的21%,居长江沿线 第1位。环绕江汉平原的“长江—汉江—江汉运河”810千 米高等级航道圈全面形成。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2万标 箱,连续5年稳居长江中上游第1位。
“豫”。因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今黄河以南,故称河南。
【地理环境】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华北平原的南 部,秦岭山系余脉的东端。东接安徽、山东,西连陕西, 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全省 地貌可概括为“三山一原二盆地”。
【气候特征】
河南省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 明,雨热同期,地区差异性较大,灾害性天气频繁的明显 特征。全省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2℃~16℃,其中1月最冷, 7月最热;春季以4月温度回升幅度最大,秋季以11月降温 幅度最大
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1 441 968人,占全
省总人口的1.36%。全省现有城市民族区3个,民族乡13个,民
族镇8个。
【宗教信仰】
河南省是我国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的重要 传播地。
【交通状况】
河南省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所在地,拥有
铁路、公路、航空、水运、轨道交通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汉字文化、姓氏文化、诗歌文化、中医文化、武术文化、戏曲
文化等。
【特产美食】
河南省特产众多,类型丰富。旅游工艺品有汝瓷、钧瓷、 洛阳唐三彩、南阳玉雕、西平棠溪宝剑、开封汴绣、朱仙镇木 板年画、浚县泥咕咕、淮阳泥泥狗、洛阳铲、麦秆画等。

第3表:河南省沿革表

第3表:河南省沿革表
河南省豫东道长葛县
河南省开封道长葛县
河南省长葛县
河南省笫1区长葛县
河南省笫1区长葛县
河南省笫1区长葛县
155.河南省笫1区淆川县
河南省开封府淆川县
河南省豫东道淆川县
河南省开封道淆川县
河南省淆川县
河南省笫1区淆川县
河南省笫1区淆川县
河南省笫1区淆川县
156.河南省笫1区禹县
河南省开封府禹州
河南省豫东道禹县.1913年2月禹州改为禹县
河南省笫3区浚县
河南省豫北道浚县
175.河南省笫3区汲县
河南省卫辉府辖9县.首县汲县
河南省豫北道辖24县.道治汲县.1913年2月卫辉府撤销设立豫北道
河南省河北道辖24县.道治汲县.1914年6月豫北道改为河北道
河南省汲县.1927年废道
河南省笫3区汲县
河南省笫13区汲县.1939年6月汲县由笫3区改隶笫13区
166.河南省笫3区林县
河南省彰德府林县
河南省豫北道林县
河南省河北道林县
河南省林县
河南省笫3区林县
河南省笫3区林县
河南省笫3区林县
河南省豫北道林县
林县.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辖县
167.河南省笫3区汤阴县
河南省彰德府汤阴县
河南省豫北道汤阴县
河南省河北道汤阴县
河南省汤阴县
河南省笫3区汤阴县
河南省笫3区汤阴县
河南省辖4道108县.省会开封县.民国初改州厅为县后辖107县,1912年6月增置河阴县.1912年-1913年2月省府开封府,1913年2月-1927年省会开封县
河南省辖111县.省会开封县.1927年7月-1933年先后增置4县撤销1县.1936年6月以前省会驻开封县,1938年6月-1939年10月省会驻镇平县,1939年10月-1942年4月省会驻洛阳县,抗战时期1942年4月-1944年5月省会迁鲁山县,1944年5月以后省会迁内乡县卢氏县,1945年9月-1948年10月省会驻开封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49年★1949年5月5日撤销中原临时人民政府,设立河南省人民政府★1949年5月5日郑州市为省辖市,下设第一至五区★1949年5月6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

开封市正式定为省会,下设第一至七区★设立漯河市,以偃城县漯河镇为其行政区域★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城关镇为其行政区域★设立朱集市,以商丘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驻马店为其行政区域★撤销邓南县、邓北县,合并设立邓县(1949年3月)★撤销商丘市,并入商丘县(1949年3月)★撤销洛北县、洛南县,合并设立洛宁县★雪枫县更名为永城县(1949年3月)★开封县驻地由朱仙镇迁至黄龙寺1950年★商丘专区驻地府由商丘县迁至朱集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3日报告备案)★设立汝南市,以汝南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设立商丘市,以商丘县城镇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5月9日报告备案)★沈丘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槐店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2月19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一区,并入第二区、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六、七区,合并设立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开封市第五区更名为第一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3月9日批准)★撤销郑州市第五区,并入第四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0年4月批准)195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地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政务院1951年批准,1954年实施)★撤销汝南市,并入汝南县(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设立平舆县,以汝南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平舆镇(政务院1951年4月26日批准)★设立谷熟办事处(县级),以商丘县的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设立郸城办事处(县级),以潢川、淮阳、沈丘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设立淮滨办事处(县级),以故始、潢川、息县3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7月2日决定)★撤销朱集市,并入商丘市,驻地由城关镇迁至朱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1年8月3日决定)★撤销郑州市第四区(郑州市人民政府1951年4月1日决定)1952年★撤销平原省,聊城专区、湖西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县、范县、朝城、观城4县,荷泽专区的荷泽、定陶、曹县、鄄城、郓城、梁山、南旺7县划分给山东省;新乡市、安阳市,新乡专区、安阳专区和濮阳专区的濮阳、滑县、长垣、封丘、内黄、清丰、南乐7县,荷泽专区的东明县划归河南省;原平原省划入河南省的六河沟煤矿区(9个村)划归河北省峰峰矿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撤销潢川专区,并入信阳专区(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撤销陕州专区,并入洛阳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4月8日批准)★撤销陈留专区,并入郑州专区(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27日批准)★撤销淮滨办事处,设立淮滨县,驻地淮滨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撤销谷熟办事处,设立谷熟县,驻地谷熟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撤销郸城办事处,设立郸城县,驻地郸城集(政务院1952年8月11日批准)★撤销郑县,并入郑州市、新郑县、中牟县(政务院1952年11月6日批准)★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信阳市,并入信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南阳市,并入南阳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中南军政委员会1952年6月10日批准)★撤销新乡市第四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2年12月26日报告备案,1953年月1日实施)★安徽省永城县及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原属于永城县)划归河南省商丘专区(政务院1952年1月31日批准)★安徽省霍邱县史河川西的孙戚乡划归河南省固始县,三河尖镇、桂庙乡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固始县的新街乡、花园乡划归安徽省霍邱县(六安专员公署1952年5月9日批准)★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苗庄、黄庄、祝庄、张井、呼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内务部1952年12月5日批准)1953年★撤销淮阳专区,所属的周口镇和扶沟、商水、西华3县划归许昌专区;淮阳、鹿邑、太康、项城、沈丘、郸城6县划归商丘专区(政务院1953年3月27日批准)★新乡专区驻地由焦作矿区迁至新乡市(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批准)★谷熟县驻地由谷熟集迁至马牧集(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2月7日批准)★项城县驻地由老城镇迁至水寨镇(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3月4日批准)★设立南阳市,以南阳县的南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设立信阳市,以信阳县的信阳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设立周口市,以商水县的周口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1月10日批准)★设立驻马店市,以确山县的驻马店镇为其行政区域(内务部1953年10月21日批准)★设立郑州市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1月6日批准)★设立开封市回族区(河南省人民政府1953年5月18日批准)★山西省平顺县的苇池凹村、高家台村划归河南省林县(内务部1953年4月30日批准)◎山西省注解为内务部1954年12月11日批准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市迁至郑州市(中央人民政府1954年6月19日批准)★撤销濮阳专区,所属的长垣、封丘2县划归新乡专区;濮阳、滑县、内黄、清丰、南乐5县划归安阳专区(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第一区、第二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4月19日报告备案)★许昌专区的临汝县划归洛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4年9月4日办公备案)★撤销邺县,并入安阳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淇县,并入汤阴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洧川县,并入长葛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阌乡县,并入灵宝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谷熟县,并入商丘县、虞城县(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成皋县,并入荥阳县(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撤销兰封县,考城县,合并设立兰考县,驻原兰封县城(内务部1954年1月23日批准)★安阳县驻地由水治镇迁至安阳市(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虞城县驻地由利民镇迁至马牧集(政务院1954年6月21日批准)★撤销安阳市第三区、第四区,合并设立郊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4年8月5日报告备案)★河南省濮阳县第九区的郝楼、夏庄、岱堂等3个自然村划归山东省鄄城县(政务院1954年11月24日批准)1955年★郑州专区更名为开封专区,驻地由荥阳县迁至开封市(国务院1955年1月17日批准)★新乡专区的长垣县划归安阳专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2月18日报告备案)★撤销洛阳县,并入洛阳市及孟津、宜阳、伊川3县(国务院1955年11月7日批准)★郑州市第一、二、三区更名为陇海区、二七区、建设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9月23日批准)★开封市第一、三区更名为鼓楼区、龙亭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撤销开封市第二区、第四区,合并设立南关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5年11月26日批准)★撤销安阳市第一区、第二区(安阳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报告备案)★撤销洛阳市第一区、第二区,设立老城区★新乡市第一至三区更名为新华区、红旗区、郊区(新乡市人民委员会1955年12月2日报告备案)★安徽省阜南县的五湾、两河集等7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淮滨县;河南省淮滨县三河、栏杆、赵集3区的共100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阜南县(国务院1955年8月24日批准)★山西省晋城县双庙乡(共2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修武县(国务院1955年10月14日批准)1956年★撤销焦作矿区,设立焦作市(地级),下设焦作、李封、马村3区(国务院1956年7月9日批准)★淮滨县驻地由乌龙集迁至淮滨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批准)★设立洛阳市涧西区、西工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17日批准)★撤销开封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5月4日批准)★设立安阳市闻峰区、车站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2月11日批准)★郑州市回族区更名为金水回族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6年10月23日批准)★湖北省应山县的孝子店乡独流树村、岗渡村划归河南省信阳市(国务院1956年4月28日批准)★河南省项城县贾岭区的杨楼、冷庄、李房庄、张楼、刑营、张小庄等6个自然村划归安徽省临泉县;安徽省临泉县鲖城的白杨树、文庄、黄庄等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项城县(国务院1956年6月29日批准)★山西省晋城县西尧乡的云台、风门、西东水3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沁阳县(国务院1956年8月11日批准)1957年★设立三门峡市(地级),以陕县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设立鹤壁市(地级),以安阳、汤阴2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设立平顶山市(地级),以叶县、宝丰2县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57年3月26日批准)★撤销陈留县,并入开封县(国务院1957年5月31日批准)★灵宝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虢略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7年1月23日批准)1958年★撤销安阳专区,并入新乡专区(国务院1958年4月8日决定)★撤销商丘专区,并入开封专区(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开封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开封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洛阳市、三门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洛阳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平顶山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许昌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新乡、安阳、焦作、鹤壁4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新乡专区管辖(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开封专区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郑州市(国务院1958年12月5日批准)★撤销周口市,并入商水县(国务院1958年4月5日决定)★撤销驻马店市,并入确山县(国务院1958年4月5日决定)★范县驻地由古城镇迁至樱桃园★撤销焦作市焦作、李封、马村3区,设立城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月14日批准)★设立郑州市上街区,以巩县、荥阳2县铝业厂矿地区为其行政区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4月2日批准)★撤销郑州市金水回族区、陇海区,合并设立管城回族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8月5日批准)★撤销郑州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58年12月22日批准)1959年★安阳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安阳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焦作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武修县、博爱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开封市升格为地级市,辖开封专区的开封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三门峡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洛阳专区的陕县(国务院1959年10月1日批准)★伊阳县更名为汝阳县(国务院1959年8月21日批准)★孟津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长华镇(1959年6月18日)1960年★鹤壁市升格为地级市,辖新乡专区的汤阴县(国务院1960年10月13日批准)★撤销新乡县,并入新乡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撤销通许县,并入尉氏县(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撤销陕县,并入三门峡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撤销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国务院1960年1月7日批准)★撤销安阳县,并入安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获嘉县,并入新乡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开封县,并入开封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偃城县,并入漯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南阳县,并入南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信阳县,并入信阳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商丘县,并入商丘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温县,并入沁阳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宁陵县,并入雎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栾川县,并入嵩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淮滨县,并入息县、固始县(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撤销博爱县、武修县,并入焦作市(国务院1960年8月15日批准)★长葛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和尚桥(1960年9月)★设立郑州市金水区1961年★设立安阳专区,辖新乡专区的安阳、鹤壁2市和安阳、濮阳、林县、滑县、清丰、南乐、汤阴、内黄、浚县、长垣10县(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设立商丘专区,辖开封专区的商丘市和淮阳、太康、永城、雎县、虞城、鹿邑、郸城、项城、柘城、鹿邑、商丘、沈丘、民权、宁陵、夏邑14县(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郑州市的巩县、荥阳、密县、登封、新郑5县划归开封专区(国务院1961年12月19日批准)★开封市升为省辖市,辖南关区、鼓楼区、龙亭区、顺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12月25日批准,1962年1月1日实施)★安阳市、焦作市降格为县级市★鹤壁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安阳专区管辖★三门峡市降格为县级市,划归洛阳专区管辖★设立温县,以原温县并入泌阳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宁陵县,以原宁陵县并入雎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栾川县,以原栾川县并入嵩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开封县,以原开封县并入开封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安阳县,以原安阳县并入安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新乡县,以原新乡县并入新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获嘉县,以原获嘉县并入新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武修县,以原武修县并入焦作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博爱县,以原博爱县并入焦作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商丘县,以原商丘县并入商丘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许昌县,以原许昌县并入许昌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偃城县,以原偃城县并入漯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南阳县,以原南阳县并入南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信阳县,以原信阳县并入信阳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设立宝丰县,以原宝丰县并入平顶山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1年10月5日批准)★信阳县驻地由信阳市市区迁至信阳县平桥镇(1961年10月)★淅川县驻地由城关镇迁至上集(1961年11月)★孟津县驻地由旧孟津镇迁至长华镇★郑州市建设区更名为中原区★山西省阳城县郭庄生产大队划归河南省济源县(国务院1961年11月7日批准)1962年★设立陕县,以原陕县并入三门峡市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3月27日批准)★设立淮滨县,以原淮滨县并入息县的地区和并入固始县的期思、张庄2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设立淇县,以原淇县并入汤阴县和鹤壁市的各一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设立通许县,以原通许县并入尉氏县的行政区域为其行政区域(国务院1962年10月20日批准)1963年★巩县驻地由东站镇迁至孝义镇(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10月26日批准)★设立郑州市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3年8月21日批准)★河南省的东明县划归山东省菏泽专区(国务院1963年3月23日批准)1964年★撤销平顶山市,设立平顶山特区(地级)(国务院1964年6月23日批准)★洛阳市升格为地级市,下设涧西区、洛北区、瀍河回族区、郊区(河南省人民委员会1964年4月30日报告备案)★山东省莘县的前任屯村、后任屯村划归河南省南乐县;河南省南乐县的杨寨村、东节村、寨节村划归山东省莘县(国务院1964年6月16日批准,1966年8月10日交接完毕)★山东省范县、寿张2县金堤河以南和范县城附近地区划入河南省,具体省界划法:山东省寿张县所属跨金堤河两侧的斗虎店、子路堤、侯李庄、明堤、临河、大寺、关门口、赵台、李堤、孟楼、同堤、南台、刘海等13村仍留归山东省;范县所属的金堤以北的范县县城及金村、张夫2村划入河南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