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情况下的决策科学,它广泛应用于经济学、政治学、生物学等领域。
在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种策略和结果,下面将介绍几个经典的博弈案例。
1.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假设有两个囚犯被逮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定罪。
如果两人都坦白认罪,他们将每人被判6个月的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他们将只被判2个月的徒刑;如果一个人坦白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坦白的人将被判1年刑,沉默的人将被无罪释放。
在这个案例中,每个囚犯都面临着合作(保持沉默)和背叛(坦白认罪)的选择,他们必须考虑对方的动作来做出最佳的选择。
尽管每个囚犯都会选择坦白认罪,这样他们能够获得较短的刑期,但合作(保持沉默)是最好的策略,因为这样两人都只会被判2个月的徒刑。
2. 非零和博弈(Non-zero Sum Game):非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中,各方的利益不是完全相反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坐在两个对面的人之间有一块饼的案例。
这两个人都可以选择合作或背叛,如果两人都合作,他们将平分饼的一半;如果一个人背叛而另一个人合作,背叛的人将获得全部饼;如果两人都背叛,他们将不会有任何饼。
在这个案例中,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每个人都会选择背叛,因为这样他们有机会获得全部饼。
然而,如果他们能够建立信任和合作,他们可以共同获得更多的饼。
3. 报复博弈(Tit for Tat Game):报复博弈是另一个经典的案例,它出现在许多情况下,比如政治、商业等。
这个案例可以被描述为一种策略,其中一个团队以对抗和报复的方式回应对手的行动。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在政治竞选中,如果一个候选人发起攻击广告,另一个候选人就会以类似的攻击广告回应。
这种博弈往往会导致恶性循环,双方都会不断升级攻击,最终导致双方的声誉受损。
然而,一个更好的策略是采取合作和积极的行动来推动利益最大化。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商业竞争到日常决策,从政治策略到体育比赛,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并向他们分别提出以下条件:如果 A 坦白而 B 抵赖,那么 A 将被判刑 1 年,B 将被判刑 10 年;如果 A 抵赖而 B 坦白,那么 A 将被判刑 10 年,B 将被判刑 1 年;如果 A 和 B 都坦白,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8 年;如果 A 和 B 都抵赖,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2 年。
对于 A 来说,如果 B 坦白,那么自己坦白将判刑 8 年,抵赖将判刑 10 年,所以坦白是更好的选择;如果 B 抵赖,那么自己坦白将判刑1 年,抵赖将判刑2 年,坦白仍然是更好的选择。
同样的逻辑对于 B也适用。
因此,最终两人都会选择坦白,结果都被判刑 8 年。
然而,从整体来看,如果两人都抵赖,那么两人的总刑期是 4 年,比都坦白的总刑期 16 年少。
这就是囚徒困境所展现的,个体看似理性的选择导致了集体的非理性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比如企业之间的价格战,每个企业都想通过降价来吸引更多的客户,但如果所有企业都降价,那么大家的利润都会受到影响。
案例二:智猪博弈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头有一个猪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若大猪先到槽边,大猪吃到 9 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若同时到槽边,大猪吃 7 个单位,小猪吃 3 个单位;若小猪先到槽边,大猪吃 6 个单位,小猪吃 4 个单位。
那么,对于小猪来说,无论大猪是否按按钮,自己等待总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可以吃到 4 个单位;如果大猪等待,小猪等待也不会有损失。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中的经典案例“博弈论”中一些经典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
“博弈论”中有一些由点及面、发人深思的经典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使专业研究人士如醉如痴,也使一些普通民众兴致盎然;不仅成为“博弈论”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也是整个经济学领域中的学术奇葩。
1、囚徒困境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
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
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
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代。
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
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
因此,囚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困境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记得姜昆和唐杰忠过去说过一个公共楼道占用问题的相声。
住户在公共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结果大家都极不方便,以致即将分娩的妇女都没法及时被送往医院。
但你如果不占用公共楼道,别人也会占用。
每一居住面积狭小的住户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都会选择占用。
但占用的结果却最终损害了大家的利益。
前几年,我国彩电市场上,生产厂家基于自我利益选择大幅降价,但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使所有生产厂家都遭受重创,这也是一种囚徒困境。
2、斗鸡博弈两只公鸡面对面争斗,继续斗下去,两败俱伤,一方退却便意味着认输。
在这样的博弈中,要想取胜,就要在气势上压倒对方,至少要显示出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来,以迫使对方退却。
囚徒困境案例
囚徒困境案例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揭示了在互相合作的情况下,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合作困境。
这个案例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学和心理学意义,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囚徒困境案例中,两名罪犯被抓获并分开审讯,警察没有足够的证据定罪,只能凭借他们对彼此的供词来判决。
如果两名罪犯都沉默不语,警察只能以轻罪定罪,每人判刑1年;如果其中一人供认,而另一人保持沉默,供认的人将被释放,而另一人将被判10年;如果两人都供认,每人将被判刑8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面临着一个选择,是合作沉默,还是背叛供认。
从个体的利益出发,无论对方选择什么,供认都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无论对方是沉默还是供认,供认者都能通过合作获得最小的刑期。
但是,如果双方都选择供认,就会导致双方都得到最坏的结果。
这就是囚徒困境的本质,即使合作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但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最终导致了双方都选择背叛,从而陷入困境。
囚徒困境案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商业合作中,合作双方往往面临着相互竞争和利益冲突。
在国际关系中,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困境,例如军备竞赛和贸易争端。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的合作也会受到囚徒困境的影响,例如环境保护、资源分配等方面。
如何打破囚徒困境,实现合作共赢呢?学者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首先是建立信任,通过长期的合作积累信任,从而减少合作双方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其次是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通过契约、协议等方式规范双方行为,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
再次是采取激励措施,通过奖惩机制激励合作,促使双方选择合作而非背叛。
最后是加强监督,通过第三方监督和公众监督,降低合作双方的违约成本,提高合作的可信度。
囚徒困境案例告诉我们,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合作中也存在着利益冲突和信任危机。
打破囚徒困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建立信任、规范合作、激励合作和加强监督,从而实现合作共赢的局面。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1. 囚徒困境:这是一种经典的博弈论案例,两名囚犯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中,警方缺乏确凿的证据将他们定罪,决定让他们进行交涉。
如果两人都认罪,每人将会被判刑5年;如果一个人认罪而另一个人保持沉默,认罪的人将会被判刑1年,而保持沉默的人将被判无期徒刑;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每人将被判刑3年。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是否信任对方合作的决策。
2. 麦氏定理:这是美国经济学家约翰·N·纳什于1950年提出的经典问题。
假设有两家咖啡店A和B,它们的位置一个在城市的北边,另一个在南边。
两家咖啡店需要决定每天早上的开门时间。
如果A咖啡店在北边开门,而B咖啡店在南边也同样开门,北部居民会去A店,南部居民会去B店,两家店的收入会平均分。
但是,如果A店在北边开门,而B店在南边关门,南部居民不得不去北边排队等待,这将导致北边的队伍变长,北部居民也会选择去B店。
麦氏定理指出,当两家店选择不同的开门时间时,总是有一种策略,使得两家店的收入之和最大。
3. 社交圈中的追逐游戏:在一个社交聚会上,一对情侣分手后,男方试图追回女方。
男方完成了一连串的行动,女方必须在每个行动之后做出回应。
游戏的目标是让女方接受男方的求爱。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策略选择和不确定性。
4. 价格竞争:在一场市场竞争中,两家公司决定销售产品的价格。
低价通常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但是公司也需要考虑到自己的成本和利润。
每家公司需要在出售产品的定价上权衡竞争和利润之间的平衡。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和即时反应策略。
5. 投标博弈:在一场拍卖中,多个竞争者竞相出价,以获得拍卖品。
每个竞争者必须决定自己的出价,以获得最大的利润。
这个案例涉及到博弈论中的最优出价和风险评估。
囚徒困境理论
论“囚徒困境理论”“囚徒困境”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其中对于囚徒困境的描述:话说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杀,财物被盗;警方在此案的侦破过程中,抓到两个犯罪嫌疑人,甲和乙,并从他们的住处搜出被害人家中丢失的财物;但是,他们都否认曾杀过人,辩称是先发现富翁被杀,然后只是顺手牵羊偷了点儿东西;于是警方将两人隔离,分别关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审讯;由警察分别和每个人单独谈话;警察说,“由于你们的偷盗罪已有确凿的证据,所以可以判你们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个交易;如果你单独坦白杀人的罪行,我只判你半年的,但你的同伙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伙检举,那么你就将被判十年刑,他只判半年的;但是,如果你们两人都坦白交代,那么,你们都要被判五年刑;”囚徒甲和乙该怎么办呢他们作为本博弈中的两个博弈方,他们都有两个选择——坦白或抵赖;很显然,最好的策略是双方都抵赖,结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于两人处于隔离的情况下无法串供;所以,根据个体理性原则,两个博弈方的目标都是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囚徒甲来说,囚徒乙有坦白和抵赖的两种可能的选择,如果囚徒乙选的是抵赖,则对于囚徒甲来说,他应该选择坦白,因为抵赖的得益为-1,坦白的得益为-1/2;,如果囚徒乙选的是坦白,则对于囚徒甲来说,他应该选择坦白,因为抵赖的得益-10,坦白的得益为-5;因此,在本博弈中,无论囚徒乙选择何种策略,囚徒甲选择坦白给自己带来的收益是最大的;同样的,囚徒乙和囚徒甲的情况一样,因此囚徒乙的选择和囚徒甲一样;因此,该博弈的最终结果是博弈双方同选择坦该理论其中的意义在于: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个体追求的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也是对所有人都不利的结局;这由于两人都是在选择策略时首先想到自己,因此他们必然要服长的刑期;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从另外的角度来探讨囚徒理论;再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对理性人这一概念进行讨论;西方经济学家指出,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任何经济活动中,只有这样的人才是“合乎理性的人”,否则,就是非理性的人;既然如此,“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中间所说的经济代价和经济利益到底是怎样的经济代价和经济利益呢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呢因此,本文认为,我们有必要对理性人这一概念做出重新解释;本文认为,理性人是并非是纯粹的理性人,而是有道德因素,任何人在行为过程中无法撇开这一因素而展开行动;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本文将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种情况:假设甲乙两个囚徒绝顶聪明,考虑问题都比较周到,颇有战略眼观,之如孔明等,也就是说是理性的,根据个人理性的原则,囚徒甲乙根据自身利益最大的原则行事,那么在警察所提出的条件中,则会做出与囚徒理论相反的选择;原因在于囚徒甲乙分别对警察说提出的条件充分考虑过后,也就是说,对“囚徒理论”做出了分析,得出如果“坦白”将会都获得五年的徒刑的结论,那么,作为理性人的甲和乙,只有做出“抵赖”的选择才可能获得最小惩罚,即一年的徒刑,得益最大;第二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人是理性的动物,同样也是有感情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做出如下推断:甲乙囚徒两人的关系坚如磐石,情比金坚,两人价值观都是先义后利,以义制利的思想,在此危难时刻都会作出宁可牺牲自己以成全他人的情操,比如伯夷叔齐等,此时此刻,囚犯甲乙都以使对方获益最大来作为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那么,可做以下分析:对于囚徒甲而言,囚徒乙有坦白和抵赖两种选择,如果囚徒乙坦白,因为坦白则对方获益为-5,抵赖则获益为-1/2,尽量使对方获益最大,因此囚徒甲则选择抵赖;如果囚徒乙选择抵赖,自然囚徒甲选择抵赖同样也是最佳选择,因为对方获益为-1;同样的,因为囚徒乙和囚徒甲的情况完全相同,所以选择抵赖;其最终结果为两人都是选择抵赖,获得最短时间的,即一年;囚徒甲和乙在这两种情况之下出发点尽管有所不同,但是其结果都是达到了其利益最大化,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也遵循了个体理性原则;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博弈论中囚徒困境理论也有其不合理之处,大家都知道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类似的情况之下给人们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指导;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应该认识到“看不见的手”还有更多内涵,有待我们去发掘;本文主要通过对该理论的分析,从中发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有义启示;第一,在市场竞争过程中,一名优秀的经营者,无论做任何决策还是考虑问题应该有战略眼观,特别是在做出对企业乃至行业今后发展的竞争策略时,从长远出发,做正确的决断;第二,保存对手就是保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让竞争对手发展就是自己发展,本着求同存异的思想,共谋发展,避免恶性竞争,避免两败俱伤的情况;第三,市场竞争不是纯粹的竞争,在义和利之间应该如何取舍,是一位有战略眼观的企业家该做的第一个选择;。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囚犯被捕,但检察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判定他们犯罪。
如果两名囚犯都沉默,他们将被判处较轻的刑罚;如果其中一人选择交代,而另一人保持沉默,那么交代的囚犯将获得豁免,而另一人将被判处重刑;如果两人都交代,他们将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囚犯都面临着一个困境,无论对方选择什么,自己都会受到损失。
2.《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可以进行合作的博弈。
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合作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例如,两家公司可以通过合作来共同开发新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
合作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实现共同的利益。
3.《竞争博弈》。
竞争博弈是指参与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的博弈。
在竞争博弈中,参与者的利益往往是相互对立的。
例如,两家公司在市场上竞争销售同一种产品,它们的利润往往是相互竞争的。
竞争博弈强调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和对抗,以争取最大的利益。
4.《博弈的策略》。
在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来影响结果。
策略是参与者在博弈中可以采取的行动。
不同的策略选择会导致不同的结果,而博弈论就是研究参与者如何选择最优策略以达到最大利益的学科。
5.《信息不对称博弈》。
信息不对称博弈是指参与者在博弈中拥有不同的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方可能掌握更多的信息,从而在博弈中占据优势。
信息不对称博弈强调信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
6.《博弈的均衡》。
博弈的均衡是指在博弈中参与者达到一种稳定状态的结果。
在这种状态下,参与者不会再改变自己的策略,因为任何单方面的改变都不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结果。
博弈的均衡是博弈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参与者的行为和结果。
7.《博弈的合作与对抗》。
在博弈中,合作和对抗是两种常见的行为方式。
合作可以带来共同的利益,而对抗则是为了争取最大的利益。
在实际的博弈中,参与者往往需要权衡合作和对抗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优的结果。
博弈论66个经典例子之六
博弈论经典例子一、囚徒困境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
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警察告诉每个人: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坦白或抵赖。
然而,不管同伙选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但这个帕累托改进办不到,因为它不能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作茧自缚。
二、旅行者困境两个旅行者从一个以出产细瓷花瓶著称的地方旅行回来,他们都买了花瓶。
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于是他们向航空公司索赔。
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大概在八九十元的价位浮动,但是不知道两位旅客买的时候的确切价格是多少。
于是,航空公司请两位旅客在100元以内自己写下花瓶的价格。
如果两人写的一样,航空公司将认为他们讲真话,就按照他们写的数额赔偿;如果两人写的不一样,航空公司就认定写得低的旅客讲的是真话,并且原则上按这个低的价格赔偿,同时,航空公司对讲真话的旅客奖励2元,对讲假话的旅客罚款2元。
为了获取最大赔偿而言,本来甲乙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元,这样两人都能够获赔100元。
可是不,甲很聪明,他想:如果我少写1元变成99元,而乙会写100元,这样我将得到101元。
何乐而不为?所以他准备写99元。
可是乙更聪明,他算计到甲要算计他写99元,于是他准备写98元。
想不到甲还要更聪明一个层次,估计到乙要写98元来坑他,于是他准备写97元……大家知道,下象棋的时候,不是说要多“看”几步吗,“看”得越远,胜算越大。
囚徒困境对企业的启示
囚徒困境对企业的启示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对企业管理和决策有着重要的启示:
1. 合作与竞争:囚徒困境说明了个人的最佳选择并不一定导致整体的最佳结果。
在企业中,各部门或团队之间可能存在类似的困境。
企业应该鼓励合作,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2. 信任与背叛:囚徒困境揭示了信任在合作中的重要性。
企业需要建立信任机制,包括透明的沟通、公正的奖励制度和明确的责任分配。
员工之间的信任能够促进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内耗和冲突。
3. 长远利益考虑:囚徒困境中的参与者往往只关注眼前的个人利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共同利益。
企业应该教育员工培养长远的眼光,认识到短期的个人利益可能会对长期的企业利益造成损害。
鼓励员工在决策时考虑到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4. 策略选择:在囚徒困境中,选择合作还是背叛需要根据对手的行为来做出决策。
企业在竞争中也需要灵活调整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对手的行动来做出相应的反应。
同时,企业应该学会预测竞争对手的行为,以便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5. 制度设计:为了避免囚徒困境的出现,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来引导员工做出合作的选择。
例如,采用激励机制鼓励合作行为,惩罚背叛行为。
此外,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和资源分配机制,也可以减少员工之间的竞争和冲突。
总之,囚徒困境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企业可以从中学到合作、信任、长远考虑、策略选择和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绩效。
囚徒困境 博弈论
囚徒困境博弈论话说啊,有这么一个经典的博弈论小故事,咱们老百姓听了都能琢磨出味儿来,那就是“囚徒困境”。
这故事啊,讲的不是什么高大上的科学实验,而是两个哥们儿,咱们就叫他们阿明和阿强吧,一不小心犯了事儿,被警察给逮住了。
警察把他们分开审问,想套出点啥来,这时候,阿明和阿强就面临了一个难题,咱们慢慢道来。
阿明和阿强被关在两个屋子里,谁也瞧不见谁,也听不见对方说啥。
警察跟他们说:“嘿,你俩要是都一口咬定自己没错儿,啥也不知道,那咱们也没辙,顶多给你们判个轻罪,坐几年牢就出去了。
但是呢,要是你们当中有一个人招了,另一个人还硬扛着,那招了的这位呢,就能立马放出去,啥事儿没有;硬扛的那位呢,可就得把牢底坐穿了。
”这一下,阿明和阿强心里就开始犯嘀咕了。
阿明想:“阿强这小子,平时看着挺讲义气,可到了这节骨眼儿上,谁知道他会不会为了自己出去,把我卖了?”阿强呢,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阿明这小子,聪明着呢,他肯定也在琢磨我怎么想。
万一我硬扛着,他招了,那我可就完蛋了。
”这就叫囚徒困境,为啥呢?因为两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我斗不过你,你也斗不过我,但咱俩都不肯让步”的僵局。
你说阿明和阿强想不想合作?当然想啊!都想对方别招,自己也别招,这样都能少判几年。
可问题是,他们不敢信对方,因为只要有一方动了私心,另一方就得吃大亏。
这时候,阿明和阿强就开始在心里盘算开了。
阿明琢磨着:“要是阿强是个真汉子,咱俩一起扛,那几年后还能一起喝酒。
可万一他不是呢?我这辈子就毁了。
”阿强也是这么想:“阿明要是个靠得住的兄弟,咱俩一起出去,以后还能混。
但他要是把我卖了,我这辈子可就完了。
”最后,这俩哥们儿很可能都会选择招供,为啥?因为他们都觉得,与其冒着被对方出卖的风险,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至少能保住一条命。
这样一来,两个人都招了,结果反倒是都不太好。
本来嘛,要是他们都能信任对方,一起扛下来,可能过几年就出来了,还能继续当兄弟。
可这一招供,好了,俩人都得在牢里多待几年,说不定出来以后,连朋友都没得做了。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
精编博弈论经典案例资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博弈论的身影无处不在。
从日常的购物决策到商业竞争,从国际关系到体育比赛,博弈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预测人类行为的有力工具。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感受其中的智慧与策略。
案例一:囚徒困境假设有两个犯罪嫌疑人 A 和 B 被警方抓获,但警方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他们。
于是,警方将两人分别关押,并分别告知他们以下政策:如果 A 和 B 都保持沉默(不坦白),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1 年;如果 A 坦白而 B 沉默,那么 A 将被释放,B 将被判刑 5 年;如果 B 坦白而 A 沉默,那么 B 将被释放,A 将被判刑 5 年;如果 A 和 B 都坦白,那么两人都将被判刑 3 年。
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对于 A 来说,如果 B 坦白,那么自己坦白会被判 3 年,沉默会被判 5 年,所以坦白更好;如果 B 沉默,那么自己坦白会被释放,沉默会被判 1 年,还是坦白更好。
同样的逻辑对于 B也适用。
最终的结果往往是A 和B 都选择坦白,两人都被判刑3 年。
然而,从整体的最优结果来看,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总共只需要判刑2 年。
这个案例反映了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比如在商业竞争中,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可能会采取过度降价的策略,最终导致双方的利润都受到损失。
案例二:智猪博弈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一个饲料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饲料供应的按钮。
按一下按钮会有 10 个单位的饲料进槽,但谁按按钮就需要先付出 2 个单位的成本。
而且,大猪吃的速度快,如果小猪去按按钮,大猪会在小猪跑回来之前吃掉大部分饲料;如果大猪去按按钮,小猪也能吃到一部分饲料。
如果小猪按按钮,大猪等待,那么大猪能吃到 9 个单位的饲料,小猪只能吃到 1 个单位的饲料(扣除成本后净收益为-1);如果大猪按按钮,小猪等待,那么大猪能吃到 6 个单位的饲料,小猪能吃到 4 个单位的饲料;如果大猪小猪都去按按钮,那么大猪能吃到 7 个单位的饲料,小猪能吃到 3 个单位的饲料(扣除成本后净收益为 1);如果大猪小猪都等待,那么双方都吃不到饲料。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
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行为的数学理论,主要研究各方在一定规则下作出决策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博弈论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各种决策情境,揭示行为背后的逻辑。
下面介绍十大博弈论经典案例,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决策策略及其结果。
1.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案例之一。
两名囚徒被单独关押,检察官给每人下达选择“合作”或“背叛”的指令。
如果两人都合作,各自判刑较轻;如果其中一人背叛而另一人合作,则背叛者判刑为0,而合作者将被重判;如果两人都背叛,两者皆受重刑。
在这种情况下,每名囚徒都会选择背叛,因为无论另一人选择什么,背叛都是最优选择。
2. 霍巴和鲍勃游戏霍巴和鲍勃游戏是研究博弈过程中的信任和合作的实例。
霍巴拥有100美元,可以选择分享给鲍勃一部分;鲍勃可以选择保留所有款项或回馈一部分给霍巴。
如果鲍勃选择合作并分享款项,那么霍巴会获得更多回报;反之,如果鲍勃保留所有款项,霍巴就会损失。
通过这一博弈,可以观察到信任和合作如何影响双方的回报。
3. 石头剪刀布石头剪刀布是一种简单的博弈,展示了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情形。
两名玩家同时出示石头、剪刀或布中的一种手势,胜利者根据规则确定。
在这个博弈中,玩家需要考虑对手可能的策略,选择最佳的手势进行应对。
4. 抢手织物抢手织物是关于资源分配的博弈。
多位玩家竞相争夺一种有限资源,但资源数量不足以满足所有玩家的需求。
玩家需要权衡合作和竞争的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作和竞争之间的平衡。
5. 拍卖博弈拍卖博弈是在资源分配中常见的情景。
卖家将物品提供给潜在买家,买家通过出价来竞争物品,最高出价者将得到物品。
在这种情况下,买家需要权衡自己对物品的价值以及出价策略,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6. 鸿门宴鸿门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博弈案例之一。
项羽与刘邦在鸿门相会,项羽有机会消灭刘邦,但最终刘邦却逆袭成功。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战略选择上的巧妙和胜负的关键。
囚徒困境商业案例说明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用于解释在合作与背叛之间做出决策的难题。
在商业环境中,囚徒困境也经常出现。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商业案例,说明囚徒困境的实际应用。
假设有两家公司A和B,它们是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
最近,它们共同发现了一个新的商业机会,如果两家公司合作开发,有望获得巨大的利润。
然而,如果其中一家公司背叛合作,独立开发并抢占市场,可能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在这个情境下,A公司和B公司就陷入了一个囚徒困境。
如果两家公司都选择合作,它们将共同分享市场上的利润,实现双赢。
但如果其中一家公司选择背叛,它就有可能独占市场,获得更高的利润,而另一家公司则会受损。
同时,如果两家公司都选择背叛,它们将陷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导致两败俱伤。
为了确保合作的成功,A公司和B公司需要建立一种信任机制。
它们可以通过签订合同、分享风险和制定惩罚措施来约束对方的行为。
例如,它们可以约定在背叛的情况下必须支付巨额赔偿金,从而增加背叛的成本。
这样一来,即使其中一家公司面临背叛的诱惑,也会因为背叛的后果而选择合作。
总之,囚徒困境在商业环境中经常出现,但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和约束措施,企业可以克服这一困境,实现合作与共赢。
法律经济学案例囚徒困境(3篇)
第1篇一、引言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它描述了两个理性个体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决策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在法律经济学领域,囚徒困境被广泛用来分析个体在法律规制下的行为选择。
本文将以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囚徒困境在法律经济学中的应用,探讨法律如何影响个体行为以及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市有两家相邻的工厂,分别生产有毒化学品。
由于环保法规的限制,两家工厂都必须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两家工厂无法确切知道对方的具体排放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两家工厂面临着囚徒困境。
2. 个体决策(1)工厂A的决策工厂A考虑到如果工厂B遵守环保法规,而自己不遵守,将会面临高额的罚款。
因此,工厂A有动机选择不遵守法规。
但如果工厂B也不遵守法规,那么工厂A的罚款可能会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工厂A的理性选择是不遵守法规。
(2)工厂B的决策工厂B的决策过程与工厂A类似。
如果工厂A遵守环保法规,而工厂B不遵守,那么工厂B将面临高额罚款。
但如果工厂A也不遵守法规,那么工厂B的罚款可能会降低。
因此,工厂B的理性选择同样是不遵守法规。
3. 囚徒困境结果在囚徒困境中,两家工厂都选择了不遵守环保法规。
这种情况下,两家工厂都面临着罚款,但总体罚款金额比两家工厂都遵守法规时要低。
然而,这种结果并非最优,因为如果两家工厂都遵守法规,不仅罚款金额会降低,而且对环境的影响也会减少。
三、法律经济学分析1. 法律规制对囚徒困境的影响在法律经济学中,法律规制被视为一种外部干预,旨在影响个体的行为。
在本案例中,环保法规可以被视为一种法律规制。
通过分析囚徒困境,我们可以发现:(1)法律规制可以降低囚徒困境发生的概率。
在本案例中,如果环保法规更加严格,工厂A和工厂B选择遵守法规的可能性将增加。
(2)法律规制可以降低囚徒困境的结果。
在本案例中,如果环保法规对违反规定的罚款金额更高,那么两家工厂选择遵守法规的可能性将更大。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它涉及到策略的制定、收益的分配以及决策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博弈论可以被应用到各种各样的情境中,从商业竞争到国际政治。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博弈论的经典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理论。
1.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在这个案例中,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捕,然后被单独审讯。
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将会被判处较轻的刑罚;如果其中一人选择交代另一人,而另一人保持沉默,那么交代的人将会被免罪,而另一人将被判处重刑;如果两人都选择交代对方,那么他们将会被判处较重的刑罚。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都会选择最大化自己的利益,最终导致了一个对双方都不利的结果。
2. 霍夫丁格-普雷兹勒模型。
霍夫丁格-普雷兹勒模型是用来解释两个公司之间的价格竞争的经典案例。
在这个模型中,两家公司同时决定它们的价格,然后根据对方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价格。
最终,这种竞争会导致价格不断下降,最终使得两家公司的利润都减少。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双方最终都会受到损害。
3. 博弈论在国际政治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国际政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两个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中,双方都会不断增加军备以保持自己的安全。
然而,这种竞赛最终会导致双方都陷入困境,因为军备竞赛会对双方的经济造成负担,最终对双方都不利。
4. 超市定价竞争。
在超市的定价竞争中,每家超市都会根据对手的价格来调整自己的价格。
这种竞争往往会导致价格战,最终使得双方都陷入亏损。
这个案例表明,即使在追求市场份额的情况下,双方最终都会受到损害。
5. 博弈论在合作与冲突中的应用。
博弈论不仅可以解释竞争的情况,也可以解释合作与冲突的情况。
例如,在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策略来最大化整体利益;而在冲突博弈中,参与者则会通过制定对抗性的策略来争夺有限的资源。
总结。
博弈论作为一种研究决策者之间相互作用的数学理论,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各种情境中。
博弈论案例分析
博弈论案例分析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商业策略中,博弈论是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
它研究在具有相互依赖关系的决策者之间如何做出最优决策。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博弈论案例分析:1.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最著名的例子之一。
它描述了两个被捕的罪犯面临的决策问题。
每个囚犯可以选择合作(保持沉默)或背叛(供出对方)。
如果两人都合作,他们都会被轻判;如果两人都背叛,他们都会被重判;如果一个合作而另一个背叛,背叛者将被释放,而合作者将受到最重的惩罚。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两人都合作是最优的集体结果,但个体理性导致他们最终选择背叛对方。
2.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博弈论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数学家约翰·纳什提出。
它指的是在一个非合作博弈中,每个参与者都选择了自己的最优策略,前提是其他参与者的策略是已知的。
在囚徒困境中,纳什均衡就是两人都选择背叛,因为无论对方如何选择,背叛都是每个囚犯的最优策略。
3. 公共物品的提供公共物品的提供是博弈论在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应用。
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即一个人使用公共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使用,且无法阻止未付费者使用。
这导致了一个“搭便车”的问题,即个体可能倾向于不支付公共物品的成本,而是依赖其他人的支付。
博弈论可以用来分析如何通过激励机制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通过征税或罚款。
4. 拍卖理论拍卖理论是博弈论在经济活动中的一个应用。
它研究在不同拍卖规则下,买家和卖家如何制定策略以达到最优结果。
例如,在英式拍卖中,价格逐步上升,直到只剩下一个出价者;而在荷兰式拍卖中,价格从高到低下降,直到有人接受当前价格。
博弈论可以帮助分析在不同拍卖形式下,参与者如何制定出价策略以最大化自己的利益。
5. 冷战时期的核威慑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之间的核威慑是一个典型的博弈论案例。
双方都拥有能够摧毁对方的核武器,但任何一方首先使用核武器都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有动机保持克制,以避免触发全面的核战争。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博弈论是一种应用数学,研究决策制定和策略执行的科学。
它通
过分析参与者之间的决策和互动,来预测他们可能的行为和结果。
以下是几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
1.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一个经典的博弈论案例,指两名罪犯之间的博弈,在
这个博弈中,两人都被指控犯有某个罪行,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定罪。
如果两人都认罪,每个人都将受到较重的惩罚;如果一人认罪,而另
一人不认罪,认罪者将获得更轻的惩罚,而不认罪者将受到较重的惩罚。
如果两人都不认罪,双方将受到较轻的惩罚。
这个案例是研究合
作和背叛的标准案例。
2.拍卖
拍卖是博弈论的另一种重要应用场景。
在拍卖中,卖家出售商品,并邀请买家进行竞价。
买家之间的竞争可能导致卖家得到更好的价格,但是买家也可能会在竞争中付出更高的价格。
不同的拍卖机制和规则
可以产生非常不同的结果和效率。
3.企业竞争
企业竞争是博弈论的又一个重要应用。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基
于产品差异和价格,在决策制定和市场营销策略上也需要考虑对手的
行为和策略。
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涉及到潜在的谈判和合作机会。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不仅帮助我们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制定和行为模式,而且还提供了解决方案的方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博弈论在金融、政治、军事、环境等领域的应用正在不断扩展。
博弈论经典案例
博弈论经典案例博弈论经典案例1. 案例简介本文将介绍博弈论中的两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和互动的拍卖。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如何进行策略选择的数学模型。
在许多实际情况中,个人的最佳决策不一定能带来整个系统的最佳结果。
博弈论通过研究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平衡点。
2.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用于解释在一些情况下,追求个人最大利益并未能带来整个系统最优解的原因。
假设有两名被捕的犯人,称为A和B。
检察官缺乏直接证据定罪,但却有足够的怀疑他们犯下了某个罪行。
为了对犯人进行审讯,检察官与每个犯人分别进行了接触。
在接触过程中,如果犯人与检察官合作认罪,那么他可以获得较轻的刑罚;如果他背叛合作,那么他可能会面临更严重的刑罚。
同时,如果两名犯人都合作认罪,那么他们都会获得相对较轻的刑罚;如果两名犯人都背叛合作,那么他们都会面临相对较严重的刑罚。
如果一名犯人合作认罪而另一名犯人背叛合作,那么合作认罪的犯人将会面临更严重的刑罚,而背叛合作的犯人将会获得更轻的刑罚。
在囚徒困境中,每个犯人都必须在合作和背叛之间做出选择。
如果每个犯人只考虑自己的最大利益,那么他们都会选择背叛合作,这样最终导致了两名犯人都面临相对较严重的刑罚。
但是,如果两名犯人能够合作认罪,那么他们都能够获得相对较轻的刑罚。
囚徒困境的核心是合作与背叛之间的冲突。
如果每个犯人都选择合作,那么对双方来说都是最好的结果。
然而,由于彼此之间缺乏信任,双方都倾向于选择背叛合作,以最大化自己的收益。
这种情况下,双方最终都将得不到最佳结果。
3. 互动的拍卖互动的拍卖是博弈论中另一个经典案例,用于解释竞争环境下的策略选择。
在传统的拍卖中,参与者在竞争中出价,最高出价的参与者获得物品,并支付其出价。
然而,在互动的拍卖中,除了出价,参与者还需要考虑其他参与者可能的策略选择。
考虑一个简单的情况,有两个参与者A和B参与拍卖。
每个参与者都希望尽可能低的出价获得物品。
囚徒困境论述题
囚徒困境论述题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它描述了两个囚犯在面对指控时的决策困境。
在囚徒困境中,两个囚犯被警察逮捕并隔离审讯。
如果他们都保持沉默,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较轻的刑期。
然而,如果其中一个囚犯背叛另一个,指证对方犯罪,那么背叛者将获得减刑,而被背叛者将被判处较重的刑期。
如果两个囚犯都背叛对方,那么他们都将被判处较重的刑期。
囚徒困境揭示了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
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每个囚犯都有动机背叛对方,因为这是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然而,如果他们都选择背叛,最终的结果对双方都不利。
在现实生活中,囚徒困境的例子随处可见。
例如,在市场竞争中,企业可能会面临类似的困境。
如果每个企业都选择降低价格来吸引客户,那么整个行业的利润将会下降,最终对所有企业都不利。
要解决囚徒困境,需要建立合作和信任机制。
通过合作,双方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而不是陷入互相背叛的恶性循环。
在实际情况中,可以通过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引入第三方调解等方式来促进合作,避免囚徒困境的出现。
囚徒困境提醒我们,个人的理性选择并不一定导致集体的最优结果。
因此,在决策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他人的行为和反应,以及如何通过合作来实现共同的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弈论中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博弈论中有一个经典案例--“囚徒困境”。
两个共谋犯罪的人被关入监狱,不能互相沟通情况。
如果两个人都不揭发对方,则由于证据不确定,每个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发,而另一人沉默,则揭发者因为立功而立即获释,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狱十年;若互相揭发,则因证据确实,二者都判刑八年。
由于囚徒无法信任对方,因此倾向于互相揭发,而不是同守沉默。
囚犯可以做出如下选择:1、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2、保持沉默(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如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从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到最好的结果: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择。
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让他独自坐牢。
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但他也意识到,他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奖出狱的幸运者了。
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
所以其结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坐牢。
囚徒困境模型的几个现实例子囚徒困境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
比如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军备竞赛,显然,各国都不把大量的财富花在可能永远都用不上的军备上是最佳选择。
可是,如果别的国家不把钱花在军备上,我们花,那么我们会在两国外交和贸易中占得优势,拥有国际影响力,在未来战争中赢得胜利。
如果别国把钱花在军备上,我们也花,那么我们至少可以不吃亏。
所以,不管别的国家把钱花不花在军备上,我们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军备上都是优势选择。
所以,我们会把钱花在军备上。
显然,别国也会这样想。
结果是各国都会把大把大把的钱花在军备上,而且还互相攀比,想要胜过对方,占得优势,以便给对方造成压力。
这就造成了军备竞赛,你花一百亿,我花一百五十亿。
你花一百五十亿啊,那么我花两
百亿。
一直拼到各国财力可以承担的最高限额。
这样拼到底的结果是,各国都把大量本来可以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财力用在武器和军队上了。
商家的价格战也是如此:假设我是一位经营家电的零售商。
在我商铺的周围有很多的竞争对手。
现在我面临降价与不降价的选择:如果对手不降价,那么我降价是有利可图的。
如果对手降价,那么我也必须降价,否则我就会面临一件都卖不出去的局面。
所以,降价就成为我的优势选择。
这对于我的竞争对手来说也同样如此。
这样拼到底的最终结果就是我和我的竞争对手都只有微薄的利润。
接下来我再举一个或许大家很有感触的例子:家长送礼。
现在很多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为了孩子的成绩和未来,很多家长都愿意给老师送点礼,以获得额外的关照。
可是家长们没有想到,他们已经陷入了一场囚徒困境式的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除了老师之外,大家都是输家。
家长的思维是这样的:我给老师送礼了,老师会对我的孩子额外关照。
这种思维其实是理性的,并没有错。
可是,别的孩子的家长也会这样想。
当每个孩子的家长都送礼了,你的孩子还会受到额外关照吗?但当送礼成风之后,家长又会这样想,如果别的孩子的家长都送礼了,我不送,老师一定会特别轻视我的孩子。
所以,不管别的家长送或者不送,我送,都是优势选择。
然而每个家长的优势选择凑在一起并没有导致任何一个孩子获得老师的额外关照。
下面,让我们共同来
关注一种社会现象:乞讨儿童。
在我国,乞讨儿童各地基本都有,于是在21世纪初,首先是网络,然后是相关媒体和各地政府举行了的拯救乞讨儿童的大规模行动。
这次行动被网民称为是一次网络绑架了主流媒体的事件。
主流媒体陷入的囚徒困境是这样的:网络热议的这一乞讨儿童的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
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我是一家知名媒体,我将面临两个选择:1、立即报导;2、推迟报导或不予报导。
如果别的媒体没有立即报导,那么我立即采取行动,就能独家播发的有影响力的新闻,赚取更多的眼球和好评;如果别的媒体选择立即报导,那么我也应该立即报导,否则,我的媒体就会大大降低收视率或关注度;所以,在11年春节前,全国各大媒体一下子积极反应起来,很有效地关注了乞讨儿童现象。
政府随后也积极介入,采取有力措施,救助了乞讨儿童。
所以,有网民称这种现象为网络绑架了媒体。
记得多年前我看到过一则新闻,新闻里曝光的是北方某个村庄全村多年生产毒木耳的事。
所谓毒木耳就是把从别的地方低价进过来的烂木耳通过硫磺熏制的办法,让烂木耳恢复好木耳的外观,从而充当好木耳流通到全国千家万户的餐桌。
无疑,生产毒木耳的村民们都知道食用毒木耳会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而且时间长了,这个产业迟早会倒掉。
我们不能说这个村的村民中就没有几个心地善良的人。
我们也不能说这个村的村民都是目光短浅之辈,可是,无论心地
善良的或心地恶毒的,目光长远的或目光短浅的,他们都数年如一日地生产销售着毒木耳。
这是为何?
记得记者暗访该村的一位村民时问过一句话:你们这样生产毒木耳,难道不担心有一天被媒体报道出去,从此就再也没有批发商和消费者买你们这个地方产的木耳了吗?这位村民的回答颇有道理:我们也知道我们村的这个产业迟早要倒掉,我们县的这个产业也会倒掉。
就算我从现在开始生产优质木耳,别人还会生产毒木耳,所以这个产业还是要倒掉,我还不如趁倒掉之前再赚点钱呢!摆着全村村民面前的博弈是这样的:别人生产毒木耳,我一人生产优质木耳,别人赚很多钱,我无钱可赚,我一人的善行就像滴入乌黑的海水中的一滴清水,不会改变什么,也不会引起关注,而木耳产业照样倒掉;别人生产优质木耳,我一人生产毒木耳,别人赚少量的钱,我赚很多的钱,我一人的恶行就像滴入蓝蓝的海水中的一滴污水,不会改变什么,也不会引起关注,而木耳产业照样不会倒。
所以无论别人生产毒木耳与否,我生产毒木耳都是优势策略。
以上的这些例子,只是社会上囚徒困境例子的一部分。
有人会说,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自私是人类的天性这一事实,俗话不是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吗?可是,自私的目的也是为了获得收益,改善自己的处境和生活。
在明明知道自私的结果是大家都遭受损失,人们还是不由自主地选择自私,这
又是为何呢?除了天性的解释之外,自私何尝不是大家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如果别人都自私你不自私,那么你会受到损失;如果别人都不自私,你自私,你会获得利益。
所以,无论别人自私与否,你自私总是优势选择。
所以当今社会,大家都没有办法地自私起来了。
真正的问题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的优势选择,集合到一起,往往会造成群体的灾难。
而群体发生灾难,每一个个体是逃不了。
很多时候,我们只能眼见社会资源被无奈地浪费消耗掉,而我们却只能助长这种浪费和消耗,眼巴巴地望着大家都无私所能结出的甜美果实,却只能品尝着大家都自私所酿造的苦果,因为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身陷困境的囚徒。
(网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