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范本 精品

合集下载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谈谈学习体会。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日益结合的过程。

在一定意义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提出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党在幼年时期,由于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都不足,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不甚了解,还不善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

遵义会议以后,党的理论和实践逐步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内外形势和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部分课后题--参考答案中国马克思与当代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导论1、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请结合这一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答案概要:20世界人类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

一是科技革命和生产力获得巨大发展。

20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科技创新推动者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推动着各国经济联系和现代化进程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展开。

20世纪上半叶,以相对论、量子力学等为代表的物理学革命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新兴产业的发展;20世纪下半叶,以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利用、航天技术、生命科学,特别是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根本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社会面貌,加速推进了世界各国现代化的进程。

二是社会主义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国际格局,有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

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重大挫折。

但是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在曲折中继续向前发展。

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世所瞩目的重大成就,以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的丰硕成果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

三是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全面崩溃。

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形成。

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人类进步力量的共同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逐步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始自主探索实现现代化的道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调研报告前言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与安康市汉滨区区、紫阳县县,石泉县县、宁陕县县和汉中市镇巴县毗邻,本次调研区黄龙金矿位于汉阴县北部。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既有包茂(西康)高速、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又有西康铁路、阳平关-安康铁路、210和316国道,还有省县级公路及村村通公路,均可到达各村庄。

调研区属于南秦岭山脉区,汉江北岸,地势北高南低,主干水系走向多为南北向,为汉江的二级或三级水系,如月河、大坝河、观音河、青泥河、中河、沈坝河等。

工作区林木丛生,植被发育,山势陡峻、坡陡沟深,属地形切割较强的中低山区,既有通行困难,也有便于沿路观测地质构造现象的有利条件。

汉阴县黄龙金矿设计规模为250t/d,于1994年建成投产。

该矿选厂采用全泥氰化工艺流程,自投产以来,生产基本稳定,生产指标较好,金的总回收率可达88%以上。

但自1996年3月以后,生产指标恶化,金的总回收率大幅度下降,时常只能达到70%,使企业经营状况出现危机。

黄龙金矿生产的原矿是由硝磺洞坑口及金沟坑口供给。

硝磺洞坑口的矿石含金属矿物很少,且以易浸的单体金为主,但由于地质原因日出矿量在逐渐减少,有时甚至停止供矿。

这样,供给选厂生产的大部分矿石来自金沟坑口。

金沟矿段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次之为黄铁矿、褐铁矿,少量为磁铁矿、赤铁矿、白铁矿,偶见有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少量为石榴子石、云母、方解石、金红石、电气石、石墨等。

站在前人高度,了解存在的不足由于黄龙矿区范围大,地质构造极为复杂,与金矿有关的矿床点多,勘查单位较多,前人对本区地质构造、成矿规律、以及找矿等的认识多样,对有关勘查资料收集比较困难,研究难度大。

尤其对初步形成的有关成矿构造、成矿作用标志等方面的一些新认识,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认识。

(1)该区地质勘查工作及研究程度偏低,缺乏对矿田成矿构造系统详细专题研究、成矿地质体和成矿构造及控矿结构面不明确、关于金成矿作用和富集规律的认识是否是其客观,岩浆期后热液与金矿关系,构造模型与成矿模型等关键问题仍有待深化研究。

马克思社会实践作业

马克思社会实践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作业指导老师浅谈大学生的价值观江泽民同志曾满怀深情的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发展就有希望。

”当代大学生是我跨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兴衰成败。

一、现阶段大学生价值观情况的介绍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价值观决定人的自我认识,它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

所以,它在大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层次分明、各有侧重、各具功能而又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

目前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主流是好的,符合社会主导的价值观,但同时在价值观问题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与以往人们传统中的大学生相比,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发生了变化:过去大学生是社会的精英群体,现在随着高等教育制度的改变,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大学生,由此一来大学生身上的出类拔萃已经逐渐下降,他们已经逐渐还原为之前的状态,青少年主体的群体;过去上大学是改变人生命运的惟一途径,而现在大学只不过是为大学生提供了自我提升和素质提高的一个平台;在过去社会观念一元化的情况下,主流价值观念传递系统的力量很大,作为系统接受了主流教育的群体,大学生自然被赋予了较高道德水准和主流意识代表的形象,但是现在社会观念已经出现了多元化,主流意识的传递系统已经失去了过去的控制力和权威性,大学生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社会思潮的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公众应该以普通青年的视角来看待大学生群体,而不能过分拔高对大学生的要求,要客观评价大学生群体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从众性。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马原教学实践作业(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魅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作业内容本次马原教学实践作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选题与论证(1)选题:结合自身专业和兴趣,选择一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研究课题,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实践”等。

(2)论证:在选题的基础上,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调查与实践(1)调查:针对选题,通过查阅文献、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

(2)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应用于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如针对选题,开展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课题研究等。

3. 撰写论文(1)论文结构:论文应包括引言、正文、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正文部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选题进行分析和论证;结论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论文内容:在论文中,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选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论文的逻辑性和论证的严密性。

四、作业要求1. 选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力求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论文结构完整,逻辑清晰,论证严密,语言表达准确;3. 论文字数不少于1500字;4. 论文格式规范,符合学术论文写作要求;5. 作业截止日期为XX年XX月XX日。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小组作业2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小组作业2

小组作业2:
杨凌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报告(主题)
1、撰写调研报告,提交WORD版的调研报告和PPT版的演示报告。

以压缩包的形式于第17周周一前(12月23日前)上传至群共享,并发至邮箱(yangxuejun@)。

压缩包以“小组成员+报告名”的形式命名。

2、结合课程内容和同学自身的相专业特点,确定具体的选题,越具体越好,以某一区域的具体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题目自定,要求必须结合杨凌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实际进行分析。

要求“有图有真象”。

调研报告不少于3000字,严格按照论文格式撰写,但不要求英文题目和摘要。

3、小组成员自主组合,要求每小组由3——4人组成,要求至少有一名异性和一名非本专业方向的同学。

4、作业以PPT形式进行现场汇报,时间定于第十七周课堂进行。

5、未尽事宜或有疑问,请咨询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杨学军
2013年12月4日。

马克思主义作业

马克思主义作业

博士学位课程考试试卷考试科目: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考生姓名:考生学号:学院:专业:考生成绩:任课老师(签名)考试日期:年月日午时至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与问题综述摘要:文明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世界正经历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球的发展、中国的发展都处于一个关键时期,相应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也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一个半世纪的历史表明,每当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往往孕育着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新的发展可能性。

近年来,围绕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关系、“重读马克思”与文本研究、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等诸多问题,众学者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笔者作为初学者,将讨论中各种观点进行了整理与探讨,希望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广开视野,有所帮助。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实践Abstract:The civilized society has entered the 21st century, the world is undergoing a profound transformation. Global developmen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re at a critical period, so as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e history after Marxism’s half-century birth shows that whenever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ocial change, often pregnant with Marx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 on the new development possibilities. In recent years, all the scholars extensivly and in-depth discussed many problems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t philosophy and Western philosophy, Marx and text study,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Marx's philosophy. As a beginner, I will discuss a variety of perspectives finishing, and hope to study Marxist philosophy will be helpful for us to broaden horizons.Key words:Marxist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 practice前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断发展着的理论,这并不是什么新观点,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常识。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马克思实践教学作业(3篇)
5. 解决住房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住房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我们要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推进住房制度改革,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四、结论
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实践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我国现实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将其应用于解决我国社会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
3. 探索马克思理论在当代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作业内容
1.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阶级斗争: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3)共产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
2. 当代社会发展现状分析
4.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大气、水、土壤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引发社会矛盾。
5. 住房问题
我国住房问题突出,一线城市房价持续上涨,普通百姓购房压力巨大。农村地区、中小城市住房条件相对较好,但人口流动导致城市住房需求增加,住房问题成为社会矛盾之一。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阶级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
3.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1)社会主义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许多国家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就。
(2)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国际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解决国际争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3)文化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人类文化繁荣。
四、作业实施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精选五篇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精选五篇

国开2023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论述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隙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参考答案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这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之一。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是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社会前进的过程相一致的。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广大的劳动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以及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劳动群众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和传播生产经验不断改进和发明生产工具,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和繁重体力劳动的逐浙减少,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在生产活动中将变得更为重要。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精神生产动的主体也是人民群众。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业从一则环境污染案例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业从一则环境污染案例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作业从一则环境污染案例看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1.案例简介2.问题阐述从工业革命开始,人们生活品质有了质的飞跃,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刺激了人们对提高工业生产效率的狂热追求。

然而在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很容易被繁华和金钱蒙蔽了双眼。

为了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们一味追求效率的提升,产量的增加,就无节制向大自然索取原料,大肆砍伐森林,无限制向大自然排放废气废料,环境恶化的趋势日益加剧,人和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人与自然关系的冲突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带来了所谓的环境保护问题。

目前,全国约三分之一以上工业废水和十分之九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河湖,致使水环境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严重,城市污染尤其严重,中国大面积区域都开始遭遇罕见强度的雾霾天气。

我们在享受到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安逸时,也遭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那么如何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又最大限度减少环境的污染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

环境污染不能忽视,经济发展也不能丢弃,因此我们要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他们的互相影响,从夹缝中寻求出路,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使二者和谐发展。

3.经济发展和环保的关系分析1)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首先,经济发展需要环境提供场地,原材料。

原材料包括水、能源、矿产、土地、动植物等等。

工业的进行要不断从环境中获取资源,进行加工,增加其利用价值或者产生新的产品为人类服务。

其次,工业过程中排放的废物需要环境的自净。

环境具有扩散、贮存和同化废物的机能。

2)环境制约经济发展首先,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环境资源所能支持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是有限的。

可再生资源受到破坏、过度利用,再生速度、能力降低。

对于一些不可再生资源,用完了就会没有,像石油,煤炭等。

因此会制约一部分以其为原料的工业生产活动。

废物排放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经济发展。

其次,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自然环境受到了严重损害,那么我们将受到自然的严厉惩罚。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习题解答/答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1 •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是我们认识发展问题的思想前提与理论基础。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对于把握与解决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具有何种当代意义与价值?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范畴之一。

从根本上讲,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指引人类社会朝着更加繁荣、文明、进步的方向发展的学说。

科学发展观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创新内容,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勺重大问题,以一系列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点突出出来,使之在人民群众头脑中深深扎根。

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共同课题。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头等重大的事情,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生死存亡。

当代中国的发展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信息化、竞争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建设在内的复杂系统。

发展在邓小平的经济理论中始终占有核心的地位,构成了邓小平经济理论的主线。

他指出: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是摆脱落后,使国家的力量增强起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自己的发展,我们要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我们所做的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我们既面临着国际形势总体对我有利的良好机遇,也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严峻挑战。

当今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现实动力和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迫切需要作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回答。

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创新性的贡献:(1科学发展观对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新的概括、提炼和深化,并使之在发展理论中的位臵更加凸显,解决了刖谁发展?和?靠谁发展?勺关键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如何发展? 的问题;(2)形成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解决了?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以及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勺问题;(3)把社会公正放到了一个更加突出的位臵;对于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同时,又形成了对中国社会许多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思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范本精品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范本精品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范本精品作业一:博士生任选其一做作业(700-1000字)1.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2.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特征,并分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4.为什么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5.论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6. 论述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作业二: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800-1200)1.具体题目自拟2.可以是实地调研,也可以是资料调研作业1:范例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中国人民历来酷爱和平、重视文化,有着“己所不欲,勿使于人”的价值取向与“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襟。

基于这一文化传统,中国对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传统国际政治思想持某种批判态度,主张在世界多样化的发展中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对既存国际秩序的挑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复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为自身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又是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而不是脱离的历史进程中,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发展过程和路径。

“和平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完美结合,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

这里所说的“和平”有两层含义:首先,指是国内和平,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有序;其次,指的是国际和平,就是国家、地区之间不发生冲突、战争,至少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是紧密相联的。

所谓“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具体到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发展则是指摆脱贫穷、走向富强,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

与其他已经崛起和发展的大国相比,和平发展道路有着自身的特征。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3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13年修订版)(课后习题答案)

导论1.胡锦涛指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

世界在发生深刻变化,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深刻变化,人与人、人与自然乃至国与国关系也在发生深刻变化。

”请结合这个论断,谈谈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世界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从国际看,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气候变化和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国际上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进一步加剧,一些国家的霸权主义行为严重,不同文明的国家之间冲突不断,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从国内看,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压力较大,社会矛盾特别是“两难”问题不断凸显。

股市之跌宕,楼市之起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通货膨胀的隐患以及贸易摩擦的激烈,既有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有不断出现的新课题,中国的发展面临诸多“可以预见与难以预见的风险”。

从哲学角度看,“机遇”指的是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非必定出现,但一经出现就可能改变事物现存状态的事件和条件,一般包含外部与内部两个层面。

马克思曾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在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都要面对不同的情势,承担不同的使命。

所谓机遇,不过是“历史环境”造就的历史机会;所谓挑战,也往往是“历史环境”催生的现实问题。

纵观历史兴衰,我们会发现,机遇不仅是“时机”,更要能“遇合”,把握和运用机遇的能力决定着机遇的价值。

能否抓住机遇,关键在于能否以“变革”乘势而上,将各种有利条件和因素兑现为国家发展的动力。

挑战来自全球经济的深度变革和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复苏将是缓慢、曲折和复杂的过程。

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

推动变革,我们必须走出一条“和平发展之路”。

挑战来自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

在外部需求较长时期内难以完全恢复的情况下,需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面对产能过剩压力,需要提升制造业的技术、知识和人力资本含量;在资源环境矛盾加剧的条件下,需要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低成本比较优势开始减弱,需要加快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喝发展?答: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实行计划经济的原苏联和东欧各国的经济增长日益缓慢,计划经济中运行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僵化、经济效率低下的弊病日益明显。

引入市场成了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各个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一些改革,从而使传统的计划经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种改革过程中,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在逐渐被冲破。

市场机制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

从那时起,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成了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问题,对于这一问题的探讨构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动力,使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逐步摆脱了传统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大大推动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突破传统观念,对社会主义经济模式进行了大胆探索,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开始了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真正认识。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正确理解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针对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首先提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前提下,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的改革原则,确立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改革措施。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实践,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终于找到了在贫穷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如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如何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答: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增长方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根本性问题。

从近期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的需要。

马克思作业五篇范文

马克思作业五篇范文

马克思作业五篇范文第一篇:马克思作业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世界观转变的历程,谈谈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答: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背负的比以前更多了,我们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熏陶,应更深入了解到明确到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必须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甚至要牺牲一些个人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象毛泽东同志所说的,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世界观的基本问题是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

我们党把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的结合,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

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实现人的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参与社会实践。

在当前,就是要投身于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在实践中贡献自己的才智,从而使自身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

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

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共产主义人生观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篇:马克思作业马克思主义中的建设美好家园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中国,是我在心中许下的承诺。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可编辑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后题答案完整版可编辑

导论1.20世纪人类所经历的深刻变化和新世纪人类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P1-92.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谈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

马克思的主义从狭义上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理论和学说的体系。

具体的讲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学理论和政治学说。

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而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界定,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从时间讲,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讲,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实践而形成的中国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两者是一脉相承、延续贯通的。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经过实践检验的新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从理论体系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两大理论体系,一个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作业

通过反腐看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关键词:反腐倡廉政治体制改革内容提要:本文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论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已有的政治体制改革在抑制腐败上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就政治体制改革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腐败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本文力图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论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十八大以来,根据中纪委网站的通告,经统计,从2012年12月开始,截至2014年7月31日,被中纪委网站通报涉嫌违法违纪的官员中,厅局级以上干部至少有314名。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来势汹汹的腐败狂潮,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反腐败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执政党和人民政权的生死存亡。

早在1980年,陈云同志就指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

邓小平同志也有过类似的论断。

13年后,江泽民同志指出:“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

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他们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和长治久安的高度,教育全党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重大意义,并站在这一高度引导反腐败工作不断走向深入。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腐败的必要性同时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可以这么说,政治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这是因为,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要依靠制度建设根治腐败,最终都要取决于政治体制改革。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成为提高反腐败工作成效的关键之所在。

就我国目前流行的腐败形式来看,也都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根据近年来中纪委全会的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我国目前所流行的腐败形式可以概括为以下10种,每种腐败形式的流行背后都有着深层的制度性原因:(1)“一把手腐败”:(2)用人腐败(3)行政执法和司法腐败(4)公贿(5)基层政权腐败(6)审批权腐败(7)寻租性腐败(8)垄断性腐败(9)税收流失性腐败(10)公共投资和公共支出领域的腐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一:博士生任选其一做作业(700-1000字)1.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2.简述经济全球化的动因与特征,并分析对发展中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3.简述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和影响。

4.为什么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5.论述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6. 论述推动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作业二:关于民生问题的调查报告(800-1200)1.具体题目自拟2.可以是实地调研,也可以是资料调研作业1:范例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中国人民历来酷爱和平、重视文化,有着“己所不欲,勿使于人”的价值取向与“和而不同”、“厚德载物”的宽大胸襟。

基于这一文化传统,中国对强权政治、“零和博弈”等传统国际政治思想持某种批判态度,主张在世界多样化的发展中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

中国的发展壮大不是对既存国际秩序的挑战,“更是一个古老文明的复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既是为自身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又是以自身发展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与经济全球化紧密联系而不是脱离的历史进程中,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发展过程和路径。

“和平发展道路”充分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完美结合,和平是发展之基,发展是和平之本。

这里所说的“和平”有两层含义:首先,指是国内和平,就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安定、有序;其次,指的是国际和平,就是国家、地区之间不发生冲突、战争,至少是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

国内和平与国际和平是紧密相联的。

所谓“发展”,指的是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具体到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发展则是指摆脱贫穷、走向富强,使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迅速提高。

与其他已经崛起和发展的大国相比,和平发展道路有着自身的特征。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1、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作为面临众多难题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要实现现代化,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

在这一进程中,既需要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对内中国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来解决中国的一切问题;对外将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平与合作。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中国实行对内改革从一开始就同对外开放联系在一起。

勇敢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使中国获得了闭关锁国条件下不可能得到的资金、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各种人才,从而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发展优势。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

推进中国的发展,必须依靠自己的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依靠更广更深地开发人力资源,依靠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

中国的实践表明,应当以趋利避害的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原则参与经济全球化。

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发挥建设性作用,努力同各国一道实践建立和谐世界的崇高目标。

范例2当代世界的经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请分析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格局已经从多年形成的“三个中心”(美国、日本、西欧)逐步转化成八国集团(G8)+金砖四国(BRICs)。

也就是从“中心”与依附的关系逐步转化为相对的平起平坐的关系。

世界格局也形成了美欧中俄四强格局由八国集团G8内生的经济危机中诞生的G20实际上已取代G8,成为国际社会讨论世界经济问题的主要论坛和全球经济治理的主要平台,有可能发展为未来世界多极化结构的主要载体。

其一,它是由世界19个主要经济体和欧盟组成的,经济总量占全球90%以上,其成员国囊括了世界上所有发达大国和发展中大国,有承载多极化格局的足够能力和代表性。

其二,它在处理危机中形成的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合作共赢的原则和不是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国操纵,而是由所有成员国平等参与、共同协商决策的精神,体现了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愿望与利益诉求,顺应了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代表了多极化格局下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方向。

其三,它已超出了G8那样的纯论坛性质,具有一定的决策功能。

如在其峰会上先后就IMF和世界银行份额与投票权的调整与改革达成决定性共识,再交由该两机构具体落实。

这表明它可以成为全球治理的合适机制。

其四,它是发展和开放的。

现在它主要讨论和应对世界经济问题,但随着国际形势演变、全球性挑战问题增多和加剧,它有必要和可能扩大为讨论与应对包括世界经济、政治、安全、气候变化等一应重大问题的机制,全面承担全球治理使命。

世界格局变化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化一方面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实现更佳的配置,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传播新技术和提高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又是一个削弱国家主权、侵蚀当地文化和传统、威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很有争议的进程。

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用得好,则受其益;用得不好,则受其损。

西方国家往往利用全球化为其经济和政治利益服务。

发展中国家要敢于和善于加入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趋利避害,充分利用其有利因素和资源加快发展壮大自己,及时防范和控制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和风险,争取在全球化进程中维护自身的权利,改革现行的不合理游戏规则,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和经济新秩序。

目前美国为了维持世界的经济霸权,维护“石油美元”为其经济运转提供滚滚财富,美国在中东打仗,并非为了掠夺石油,而是为了控制石油贸易。

控制石油贸易有多种方法,除了直接由自己的石油公司采油之外,拉拢产油国成为自己的盟友、跟班,打击不合作国家,吓唬产油国与自己合作,控制石油运输,控制港口,建立石油交易中心等等,都是控制石油贸易的手段。

(控制不代表垄断,掌握主要部分即可。

)控制了石油贸易,石油用美元结算,那么全世界就需要大量的美元,就能给美国带来滚滚财富,从而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

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调整。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使各国经济一度都深感“全球同此凉热”,但相对来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的打击更为沉重,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受到的影响则相对轻微得多。

这使得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爆发后明显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情况。

其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统计,发达经济体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为0.5%、–3.2%、2.3 %和2.4 %,而同期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则分别为6.1%、 2.4%、 6.3 %和6.5 %,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这使国际经济力量对比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东西、南北力量对比越来越朝着相对均衡的方向发展。

这种相对均衡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在不断缩小。

2012年1月27日,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提供的数据更是显示,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近半,达到49%。

相比较,奥巴马上台的2009年这个比重为30%,十年前的2001年为13%,二十年前的1991年为7%。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国际经济力量对比在金融危机后加速向相对均衡的方向调整和南北差距趋于缩小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是,从总体上看,南北差距目前依然巨大,发达世界仍占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70%,发达国家在全世界的分量仍然是举足轻重的。

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在国际体系中仍处主导地位,这一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根本改变。

(《环球视野》第513期)一、美欧联手控制着世界经济命脉,但集中在服务业、虚拟经济中,且本质利益互相冲突,在争夺霸权。

中国集全球制造业之大成,控制了实体经济,在争取进入世界霸权。

美欧中三方中的两方联手,可以左右世界经济的繁荣。

二、美俄中控制着世界军事的版图,有能力在世界范围或者世界主要利益核心区制造事端,从而破坏区域,以至世界经济。

三方中的两方联手,可以有能力威胁世界经济运行。

三、美欧中日四方面基本形成了世界经济的主体格局,但日由于军事能力不强大没有任何发言权。

欧因为经济超强、军事能力不强大,处处为人掣肘。

美欧日三方经济结构类同,竞争性强,互补性差,呈现同类但抵触状态。

三方与中经济结构互补,利益融合度大,呈现非同类但合作状态。

四、由于一、三,左右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力量主要是两个矛盾的斗争,一是美欧日能否弥合内部斗争共同分享对世界的控制权。

二是美欧能否以让渡控制权给中为代价,与中合作,在与其它几方的竞争中胜出。

五、由于二,美欧联手可对中或俄一方实施有限度的军事打击。

美欧中任何一方无法对中俄中的一方军事打击。

美欧联手无法对中俄两方进行军事打击,美欧联手难以对中俄两方进行经济金融打击。

六、中欧俄三方联手,可以有效的压制美。

这也是目前所呈现的状态,尽管间或有小的反复,但主流仍是三方联手,也是局势发展应有的逻辑范例3为什么说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征途中,中国共产党特别强调:我们要始终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突出和保持中国自己的特色。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文明,中国拥有特殊的国情,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既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

要立足于中国这块土地,研究、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无论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建设,都要符合中国的实际,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要在不断探索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

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与世界潮流共同发展的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是一个封闭的、远离当今世界的体系,而是一个无限开放的,与当今世界融为一体的体系。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是实行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并不是绝对排斥、水火不容的两极对立关系,资本主义社会中有许多属于全人类创造的文明果实,诸如反映现代生产规律的先进的经营方式、管理方式等,完全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吸收。

但学习、利用资本主义来建设社会主义,绝不等同于照搬、移植资本主义。

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我们要具有世界眼光,注意向世界学习,要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寻求适合本国实际的发展道路。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条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的道路,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后兴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