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智贤《儿童心理学》(第5版)章节题库(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学前期儿童心理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亲社会行为[人民大学2007研]
答:亲社会行为是指准备帮助他人或采取有益于他人行动的行为,如助人、合作、分享等。从很早开始,儿童就表现出多种亲社会行为;当儿童自愿帮助他人而不考虑任何外在奖励或没有个人动机时,则是一种利他主义,这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主要形式;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受多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如父母抚养方式、成人的榜样、大众传媒,儿童的移情能力、社会认知能力、道德判断水平等因素。
2.性别认同[南开大学2006研,中科院2005研]
答:性别认同是指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完整的性别概念包括两个基本成分,一是性别同一性,二是性别恒常性。
①性别同一性指对自己性别的辨认和理解,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知道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儿童在3岁左右就能达到性别的同一性。
②性别恒常性指对一个人性别不变性的了解和认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性别的时间恒常性,也称性别的稳定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时间或年龄而发生变化;第二,性别的情境恒常性,也称性别的一致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服饰、发型及所从事的活动而发生变化;第三,性别的非动机性,指知道一个人的性别不会随其愿望而改变。研究表明,幼儿达到性别稳定性的平均年龄是4岁左右,达到性别一致性的年龄是5岁左右。
研究还表明,幼儿首先获得的是关于自己的性别恒常性,然后是关于其他同性别儿童的性别恒常性,最后是关于其他异性儿童的性别恒常性。
3.恋母情结[东北师大2005研]
答:恋母情结原义指男孩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绪,后统指幼儿对异性父母的依恋、亲近,而对同性父母的嫉妒和仇恨等复合情绪,也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传古希腊神话,俄狄浦斯王子因应验一个神谕,无意杀死生父,娶母为妻。弗洛伊德借此论证儿童性心理的特征,认为儿童在性器期(3~5岁)男孩出现恋母妒父的情绪,潜意识中想取代父亲独占母亲的爱,但因父亲比自己更强大有力,故心理上常以父亲自居,极力模仿父亲的行为和态度;到了青春期,这种冲动还会出现,直到有了性爱对象才会获得解决。弗洛伊德认为,男孩害怕被父亲阉割,而逐渐消除恋母情结。女孩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生意味着爱的对象从母亲转向父亲,这一情结在女孩意识到自己没有“阳具”时达到了顶峰。如不能很好得到解决就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的根源。新弗洛伊德主义批评恋母情结缺乏科学根据,弗洛伊德自己也认为许多人并未表现出这一情结,许多男孩和父亲、女孩和母亲感情十分融洽,毫无敌意。但他又说前一种情况是因恋母情结完全被压抑所致,后一种情况则是同性恋的表现。过分强调恋母情结等儿童早期经历在人格形成的作用,会导致忽视后期教育的意义,陷入早期经验决定论的境地。
4.假装游戏[中科院2003研]
答:假装游戏是指表现出既与现实相似而又充满了戏剧性色彩的游戏活动。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是“替代性”、“假定性”。假装游戏在婴儿期就出现了,持续整个学前期。它的发展过程是从简单到复杂,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可以帮助学前儿童联系和巩固先前获得的知识技能,促进创造力的发展,练习各种社会角色,从而发展社会性技能;
还能帮助儿童区分幻想和现实。
5.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中科院2003研]
答:皮亚杰的类包含实验是皮亚杰研究幼儿思维发展的实验。类包含是指一类物体及其子类的数量。原则上,总类中物体的数量必然大于任一子类中物体的数量。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类推理能力,不能同时想到一个子类和整个一类,因此他用一些实验来进行验证。如:他给儿童呈现一束由4朵红花和2朵白花组成的花束,问儿童“红花多还是花多?”“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回答:“红花多。”此外,他还认为幼儿不能区分一个物体表面看起来像什么和真的是什么,不能进行因果推理。一些研究者认为,皮亚杰的研究手段过多依靠语言进行呈现问题和推理判断,造成儿童理解问题本身的困难,低估了儿童的思维能力。
6.两难故事[华南师大2003研]
答:两难故事是柯尔伯格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一种方法。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故事,与10~16岁儿童进行道德谈话。两难故事创设了一种道德两难情境,要求儿童作出选择。人的行动是应该遵从规则和权威,还是应该遵从与此相冲突的他人的需要与利益?经典的两难故事为:一个名叫海因茨的人,需要一种昂贵的特效药来挽救生命垂危的妻子。他向发明并控制这种药的药剂师提出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以后再付,却遭到药剂师的拒绝。海因茨为挽救妻子,若偷取药品就违背了社会“不许偷盗”的规则;若遵守社会规则,就使妻子等死。柯尔伯格依据儿童对遵从规则还是服从需要的行为选择,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
二、单项选择题
1.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2008年5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互动游戏
B.象征性游戏
C.实物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D
【解析】童年期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游戏的情境和角色都是内隐的,而游戏的规则是外显的;幼儿的游戏是象征性游戏,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2岁婴儿的游戏是实物游戏。
2.4岁幼儿所掌握的平均词汇量是()。[2004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500左右
B.1600左右
C.3000左右
D.1100左右
【答案】B
【解析】不同年龄的幼儿的词汇量不同,3岁为1000左右,4岁为1600左右,5岁为2200左右,6岁为3000左右。
3.个体自我意识产生的标志是()。[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能使用代名词“我”称呼自己
B.第一信号系统的建立
C.形象思维的建立
D.逻辑思维的建立
【答案】A
【解析】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认识,突出的表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4.游戏是幼儿的()。[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本能的表现
B.自我意识的表现
C.主导活动
D.人格特征的表现
【答案】C
【解析】幼儿的娱乐、学习、社会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认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主要特征是:自主的、愉快的活动;对儿童发育成熟、对认知发展、对社会性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5.按照乔姆斯基的说法,儿童言语的发展取决于()。[2003年12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成熟
B.模仿
C.环境
D.认知
【答案】A
【解析】乔姆斯基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所以也称自然成熟说。
6.儿童如果犯了错误,会感到羞愧,这始于()岁。
A.2
B.3
C.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