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95f44d9d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46.png)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石晓光【摘要】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实验结果的误差可能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前处理、操作者的技术、仪器系统的稳定.【期刊名称】《科技传播》【年(卷),期】2011(000)003【总页数】1页(P98-98)【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误差【作者】石晓光【作者单位】浙江汇能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要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考虑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到最小。
1 样品处理过程中误差的来源1.1 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处理包括称量、溶解到标记稀释等步骤。
样品处理要尽量减少操作者的技术问题带来的误差,样品的稀释次数、稀释工具都是误差的来源[1] ,见表1、表2。
表1 溶液的制作称量标准物质的重量加溶剂制成溶液保存称量不准确器具的精度差溶剂蒸发称量操作错误测量操作错误目标成分氧化、分解含有杂质稀释操作错误水合物不确定溶解度不够(温度变化)吸湿性溶液不均匀(浑浊,摇晃)表2 目标成分稀释到容器上的可能性材料易吸附成分抑制吸附的溶剂玻璃阳离子[四级氨,金属离子] 降低PH胺添加高氯酸离子添加竞争离子金属阴离子螯合形成成分添加竞争离子[有机酸,b-二酮,单酚酮] 降低PH添加金属屏蔽剂聚合物疏水性高的成分降低极性1.2 手动进样误差的来源作为进样主力,仍是手动进样器。
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会引起色谱图问题,标准曲线无线性,重复性差。
定期对进样阀清洗和保养,可避免由进样阀引起的污染和堵塞,排除干扰峰,提高准确性。
进样量要大于定量环的3倍以上,这样才能防止部分样品由溢流管溢出从而导致定量分析的误差[2]。
2 仪器系统误差的来源2.1 输液泵在分析中因输液泵的故障[3]。
而引起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是很常见。
如尘埃、垃圾等污染物进入输液流道内,引起配管堵塞,单向阀污染引起压力不稳,密封垫损坏导致系统漏液,柱塞干损坏引起无流动相流出,压力波动。
化验分析中的误差来源以及减免方法
![化验分析中的误差来源以及减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a9591ef78a6529647d5362.png)
一、误差的来源在化验分析的时候,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我们进行样品分析的目的是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
然而即使我们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熟练细致的操作,所得的测定数据也不可能和真实值完全一致。
这说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
要使测量结果准确可靠,必须减小误差,要控制误差,必须了解误差的来源。
如果我们掌握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完全有可能采取措施减小误差,使分析结果达到规定的精确度,更好地方为生产和科研服务。
为此,必须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免误差的方法,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根据误差的性质不同,误差分类两类:系统误差(可测量误差)、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由于测定过程中某些经常性的原因造成的误差。
它会在同一条件下的重复测定中重复出现,它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比较固定,使测定结果系统地偏高或偏低。
这种误差可以设法减小到可忽略的程度。
系统误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方法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本身造成的。
如在容量分析中,由于反映进行不完全或干扰离子的影响、发生其它副反映,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相符等,都会系统地影响测定结果,从而产生系统误差。
2)仪器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使用的仪器本身不够精密或使用了未经校正的仪器所造成的。
如使用未经校正的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有时其标值与真实体积不相符合;使用了未经校正的天平、温度计、毛细管粘度计、密度计、气压计、秒表,出现误差。
3)试剂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蒸馏水中含有杂质、试剂不纯所造成的。
如标准溶液的标定欠准确。
4)操作误差(主观误差):这种误差是由于操作人员掌握操作条件和操作规程稍有出入(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对滴定终点颜色的判别不同,有人偏深(颜色变化感觉迟钝),有人偏浅。
(二)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又称不定误差、随机误差,是由某些偶然原因(不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
如试验环境的温度、气压、湿度的偶然波动引起的,外界条件的影响而引起天平振动,仪器性能的波动等。
简述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简述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https://img.taocdn.com/s3/m/d502641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7.png)
简述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法的优缺点
液相色谱标准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其优点和缺点可以总结如下:
优点:
1. 精确度高:通过建立标准曲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提高结果的准确性。
2. 灵敏度高:标准曲线法可以对低浓度物质进行可靠的定量分析,从而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
3. 可靠性强:标准曲线法采用内标法进行校正,可以消除样品制备和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和波动,提高了结果的可靠性。
4. 实验操作简单:标准曲线法只需要测量一系列标准溶液的峰面积或峰高,构建标准曲线,然后通过测量样品的峰面积或峰高,就可以定量分析,操作简单。
缺点:
1. 依赖标准品:标准曲线法需要有一系列准确浓度的标准品作为参照,如果标准品没有准备好或浓度不准确,将影响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2. 操作复杂:标准曲线法需要准确配制标准溶液,进行多次测量,构建标准曲线等步骤,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
3. 灵敏度有限:标准曲线法对于极低浓度的物质分析,灵敏度有限,无法满足低浓度物质的定量要求。
4. 容易受到干扰:标准曲线法需要考虑样品基质的影响,如样品基质中的其他化合物对分析物的吸附、干扰等,可能会影响定量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是什么
![实验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4df436c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d.png)
实验误差来源和消除方法是什么一、误差的来源一个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数值的被测成分的物理量,称为真实值,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误差。
根据产生误差的原因,通常分为两类,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是由固定原因造成的误差,在测定的过程中按一定规律重复出现,有一定的方同性,即测定值总是偏高或总是偏低,这种误差的大小是可测的,所以又称“可测误差”。
它来源于分析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和主观误差,如分析人员掌握操作规程与操作条件等因素。
偶然误差是由于一些偶然的外因所引起的误差,产生的原因往往是不固定的、未知的,且大小不一、或正或负,其大小是不可测的,这类误差的来源往往一时难于觉察,可能是由于环境(气压、温度、湿度)等的偶然波动或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份试样处理时不一致所产生的。
二、控制和消除误差的方法误差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减少误差的措施有如下几种:1、正确选取样品量样品量的多少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关系很大。
在常量分析中,滴定量或重量过多或过少都直接影响准确度。
在比色分析中,含量与吸光度之间往往只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这就要求测定时读数在此范围内,以提高准确度。
通过增减取样量或改变稀释倍数可以达到此目的。
2、增加平行测定次数减少偶然误差测定次数越多,则平均值就越接近真实值,偶然误差亦可抵消,所以分析结果就越可靠。
一般要求每个样品的测定次数不应少于两次,如要更精确的测定,分析次数应更多些。
3、对照试验对照试验是检查系统误差的有效方法。
在进行对照试验时,常常用已知结果的试样与被测试样一起按完全相同的步骤操作,或由不同单位、不同人员进行测定,最后将结果进行比较。
这样可以抵消许多不明了因素引起的误差。
4、空白试验在进行样品测定过程的同时,采用完全相同的操作方法和试剂,惟独不加被测定的物质,进行空白试验。
在测定值中扣除空白值,就可以抵消由于试剂中的杂质干扰等因素造成的系统误差。
5、校正仪器和标定溶液各种计量测试仪器,如实验室电子天平、旋光仪、分光光度计,以及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等,在精确的分析中必须进行校准,并在计算时采用较正值。
色谱定量分析要点
![色谱定量分析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62ef5cd2fd0a79563c1e7293.png)
色谱定量分析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定量。
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
在此,响应信号指峰面积或峰高,表示为:i i i A f w =,其中:w i 为欲测组分i 的量,A i 为组分i 的峰面积,f i 为比例系数,在此称为校正因子。
由此可见,要准确定量,首先要准确测出峰面积与定量校正因子。
一、峰面积的测量1. 对称峰面积的测量对称色谱峰近似地看作一个等腰三角形,按照三角形求面积的方法,峰面积为i w h A h i i 2=,经验证明该方法计算的面积只有实际面积的0.94倍,故再乘一系数1.065,i w h A h i i 2065.1=,这是目前应用较广的计算法。
2. 不对称峰面积的测量在色谱分析中,经常会遇到不对称峰,多数不对称峰为拖尾峰,峰面积的计算方法为:取峰高0.15倍处和0.85倍处峰宽的平均值,乘峰高:h W W A h h ⨯+=)(2185.015.0 3. 大色谱峰尾部的小峰面积的测量分析某主成分中痕量组分时,常会遇到主峰未到基线,杂质峰开始馏出的情况。
此时,杂质峰面积计算法如下:沿主峰尾部划出杂质峰的基线,由峰顶作主峰基线的垂线。
峰顶为A ,垂线与主峰尾部交点为B ,峰高一半处峰宽为b ,则A=AB·b 。
4. 基线漂移时峰面积的测量基线漂移时的峰面积,形状与大峰后面拖尾的小峰的峰缝相似,计算方法相同。
5. 重合峰面积的测量在色谱分析中,常会遇到分离不完全的重合峰,峰面积可如下计算:两峰重合,如果交点位于小峰半高以下,可由峰高乘半高峰宽法计算两峰面积。
如果两峰交点位于小峰半高以上,通常是由交点作基线的垂线,再用剪纸称重法计算。
6. 峰高乘保留时间法同系物间,半高峰宽与保留时间呈线形关系:a bt W R h +=2,对于填充柱0≈a 。
当色谱峰很尖、很窄、半高峰宽不易测准时,可用保留时间代替半高峰宽R bt h A ⋅=065.1。
高效液相实验报告
![高效液相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d752e6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0.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液相色谱仪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3. 学习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利用高压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对样品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技术。
其原理基于不同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从而实现分离。
实验中,样品经过高压泵送入色谱柱,在流动相的作用下,不同物质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色谱柱、流动相过滤器、样品瓶、高压泵、检测器、数据工作站等。
2. 试剂:乙腈、甲醇、水、磷酸、氨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准确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样品,用适当溶剂溶解,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2. 流动相配置:根据实验要求,配置合适的流动相,并进行过滤。
3. 色谱柱准备:将色谱柱安装在色谱仪上,用流动相进行冲洗,去除色谱柱中的杂质。
4. 上样:将配制好的样品溶液注入色谱仪,通过高压泵送入色谱柱。
5. 分离: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色谱柱中依次流出。
6. 检测:利用检测器对流出物进行检测,记录色谱图。
7. 数据分析:利用数据工作站对色谱图进行分析,计算各组分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样品分离:实验中,样品中的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得到了有效分离,分离效果良好。
2. 定量分析: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各组分的含量,结果如下:| 组分名称 | 含量(%) || -------- | -------- || 组分1 | 2.5 || 组分2 | 1.8 || 组分3 | 0.9 || 组分4 | 0.5 |3. 误差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误差:- 仪器误差:色谱仪、检测器等仪器本身的精度和稳定性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 试剂误差:试剂的纯度和浓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 操作误差:实验操作不规范、样品处理不当等因素可能导致误差。
化工分析技术知识点总结-浓缩精华
![化工分析技术知识点总结-浓缩精华](https://img.taocdn.com/s3/m/2fcf518fe87101f69f319516.png)
色谱分析技术1.色谱柱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
这两个性能指标的理论本质,是由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的热力学过程和组分在两相中扩散速度不同的动力学过程所决定的。
2.色谱分析法的一般特点:1)高选择性:采用高选择性固定相,使各组分间的分配系数能产生较大差别而实现保留值不同。
2)高效能:各组分彼此间有良好的分离效能,通过色谱柱具有足够的理论塔板数实现。
3)高灵敏性:高灵敏度检测器。
4)分析速度快。
3.分离原理: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进行分配,由于各物质在固定相中保留能力不同,形成不同的流出时间以达到分离。
4.GC与LC根本区别在于流动相状态。
1)GC:永久性气体作流动相,由于载气粘度低,流动性好,组分在气相中运输速度快,流动相渗透性强,因此可以增加柱长,提高理论塔板数,从而增加柱效;适用于相对分子质量M<1000、低沸点、易挥发、热稳定性较好的化合物,而且样品必须在柱前变成气态分子。
2)LC:液体作流动相,对样品组分有较好的溶解作用,且参与溶质的分配,可增大分离的选择性;适于高沸点、难挥发、热稳定性差的、分子量较大的液体化合物,样品可直接进样。
5.色谱图:色谱柱流出物通过检测器系统时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对时间或载气流出体积的曲线图。
6.标准偏差:0.607倍峰高处所对应峰宽之一半。
7.基线漂移:基线随时间定向的缓慢变化;基线噪声:由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基线波动。
8.死时间t M: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从进样到出峰最大值所需的时间(V M=t M·F载气)。
9.柱效能通常用理论板高或有效板数表示。
10.定性方法:利用保留时间(t R受操作条件(载气)影响大)和保留体积(V R不受载气流速的影响)定性;用相对保留值定性(r is仅受柱温、固定相性质影响);用已知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加入标准样后,前后图谱对比)。
11.定量方法:峰高或峰面积,出峰早的组分用峰高定量,出峰晚、峰较宽的组分,用峰面积定量(因基线漂移)。
高效液相色谱中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消除
![高效液相色谱中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5f49ec20f61fb7360a4c6561.png)
高效液相色谱中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及消除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中一旦出现误差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其误差来源主要为样品前的处理、标准品的配置,有效减小误差,可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在操作过程中操作者尽量将操作误差减小到最低,有效消除误差的来源非常重要。
该文主要分析了高效液相色谱中定量分析中的误差来源以及消除方法,以期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帮助。
标签: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误差[Abstrac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once appear in the process o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rror will affect 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s,the main error source as sample processing,in front of the standard configuration,effectively reduce the error,can enhance the accuracy of analysis results,the operator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as far as possible to minimize the operating error,effectively eliminate the source of error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rror sources i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and eliminate method,in order to offer help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experiment.[Key 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Quantitative analysis;Error高效液相色谱是色谱法的一个重要分支[1],以液体为流动相,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采用高压输液系统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2],该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到医学、化学、农学、工业、法检等重要学科领域中。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解读
![定量分析的误差及数据处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1c8af027375a417876f8f28.png)
并不大,却消耗了更多的试剂和时间。在一般化
学分析中,平行测定 4 ~ 6 次已经足够,学生的
验证性教学实验,平行测定 2 ~ 3 次即可。
第三、 误差的表示方法
一、准确度与误差
二、精密度与偏差
三、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一、准确度与误差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是指实际测定结果与真 实值的接近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
二、精密度与偏差
精密度是几次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相互接近的 程度,它反映了测定结果再现性的好坏,其大小 决定于随机误差的大小。精密度可以用偏差、平
均偏差或相对偏差f
xi x
偏差越大,精密度就越低,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就
平均偏差定义为:
N 相对平均偏差定义:
d
def d1 d 2
(3)仪器校准:根据分析方法所要求的允 许误差,对测定仪器(如砝码、滴定管、移液 管、容量瓶等)进行校准,以消除由仪器不准 确带来的误差。 (4)方法校正:某些分析方法造成的系统 误差,可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校正。
四、减小随机误差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可以减小随机误差。 必须注意的是,过多的增加平行测定次数,收效
二、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也称偶然误差,它是由某些无法 控制和无法避免的偶然因素造成的。由于随机 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其大 小和正负都是不固定的,因此无法测定,也不 可能加以校正。 随机误差的分布也存在一定规律: ( 1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 相等; ( 2 )小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大误差出现的 机会少,绝对值特别大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 会非常小。
dN
d N
i
dr
def
d 100% x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
![定量分析的误差和数据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7bbf71c87375a417876f8f6a.png)
故读数的绝对误差 a0.000g2
根据 可得
r
a
100%
r0.1g 00 .1 .000gg 00 1 020 % 00.2%
r1g 10 .0 .000 gg 00 1 020 % 00.0% 2
这说明,两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相等,但他们的相对误 差并不相同。也就是说,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 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程度也就比较高。
有限次测量 对平均值的离散
自由度 相对标准偏差
f n1
计算一组数据分散 度的独立偏差数
CV S 100% X
变异系数
.
例1-2 下列为两组平行测定的数据中各次测定 结果的绝对偏差,计算平均偏差。
• 1:0.1, 0.4, 0.0,-0.3,0.2,-0.3,0.2,-0.2,-0.4,0.3; • 2: -0.1 ,-0.2,0.9, 0.0,0.1,0.1,0.0,0.1, -0.7 ,-0.2。
定量分析对准确度的要求:不同的测量 对象对准确度要求不同。
组分质量分数 /% ~100 0.01~0.0001
相对误差 RE/% 0.1~0.3 ~10
~10 ~1 ~0.1 ~1 1~2 ~5
.
1.2 误差的来源和分类
➢ 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某种固定的因素造成 的误差(重复性、单向性) 方法误差、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操作误差
.
例1-2 下列为两组平行测定的数据中各次测 定结果的绝对偏差,计算平均偏差。
• 1:0.1, 0.4, 0.0,-0.3,0.2,-0.3,0.2,-0.2,-0.4,0.3; • 2: -0.1 ,-0.2,0.9, 0.0,0.1,0.1,0.0,0.1, -0.7 ,-0.2。
关于色谱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探讨及处理
![关于色谱定量分析中误差的探讨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7067f3910ef12d2bf9e705.png)
色谱定量分析中的随机误差是指那些原因无法 查明 ,大小随机涨落 ,而且是不可避免的误差 。这种 随机误差存在于色谱定量分析中所有分析测试步骤 中 。不管色谱分析工作者在每一步的分析测试中如 何认真细致地去操作 ,仪器的设计多么先进 ,其工作 条件多么稳定 ,但每次得到的测试数据仍是有差别 的 。这种每次测试得到的数据都不完全一致 ,就是 由随机误差引起的 。
①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 出现的次数多 ,即随机误差的分布呈单峰性 。
②当测量次数趋于无穷大时 ,绝对值相等的正 、 负误差出现的次数相等 ,也就是说 :当测量次数趋于 无穷大时 ,随机误差的代数和趋向于零 ,即随机误差 的分布呈对称性 。从这一特点出发 ,在色谱定量分 析中 ,可以通过增加测量次数来校正由随机误差引 起的测量误差 。
4 结论
(1) 试验结果表明 :色谱柱采用 0. 5m ×3mm 不 锈钢柱 、固定液选用 A 固定液 、减小溶剂量 (2ml) , 可明显减小分析误差 ,提高分析准确度 。使分析相 对误差 < 1 % ,保留时间 ≤3 分钟 。
(2) 采用本方法测定氟乐灵含量 ,其精确度高 , 线性关系好 ,样品添加试验的回收率高 ,是一种快 速 、有效地分析氟乐灵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 1 ] 氟乐灵乳油化工行业标准. 2003. [ 2 ] 氟乐灵乳油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宏达公司企业标准.
2003. [ 3 ] # 农药科学与管理.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2004.
由于色谱 定 量 分 析 的 随 机 误 差 的 来 源 无 法 查 明 ,也无法像系统误差那样用已知含量的标准样品 来校正 ,只能用统计规律 (概率理论) 来处理这种误 差 ,它的大小表明色谱定量分析结果的精确度 。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8ba9e4f27284b73f24250c3.png)
1 所选浓度范围使检测器的响应值超出了该检测器 响应值的线性范围;
2 实验数据的精密度太差,过于分散。
无论何种原因,都应重新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
诚信
奉献
改善
利他
为/客/户/生/产/满/意/商/品 为/社/会/培/养/有/益/人/才
• 在某些限定条件下,被测组分的浓度与检测器的 响应值成正比的关系。(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浓度 与峰面积不成线性,分别取对数后呈线性。)
• Ci=fiAi • Ci=fiHi
• 实际修饰公式为:y=ax+b
诚信
奉献
改善
利他
为/客/户/生/产/满/意/商/品 为/社/会/培/养/有/益/人/才
定量分析方法
诚信
奉献
改善
利他
为/客/户/生/产/满/意/商/品 为/社/会/培/养/有/益/人/才
面积归一化法
不能作为准确定量的方法、仅在特殊情况下使用
• •
公式: 特点:
C%
Ai Ai
100%
– 各组分要全部流出、全部被检测,要求所有响 应因子相当
– 进样量不要求严格
– 不需标样
– 无需做校正、简单、快速
诚信
奉献
改善
利他
为/客/户/生/产/满/意/商/品 为/社/会/培/养/有/益/人/才
内标法
• 选择适宜的物质作为欲测组分的参比物, 定量加到样品中去,依据欲测组分和参比 物在检测器上的响应值(峰面积或峰高) 之比和参比物加入的量进行定量分析的方 法。
• 内标法与标准曲线法相比,有利于消除色 谱条件不完全重现、进样量不准确等所带 来的误差。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https://img.taocdn.com/s3/m/6495c836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6.png)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仪器信息网作者:小多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可分为样品的前处理、标准品的配制、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七个步骤。
一误差的主要来源随着现在市场销售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实验环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尤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实验结果的误差可能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前处理及标准品的配制。
1、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的萃取率是样品前处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固-液萃取(含柱分离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时,存在萃取率不高且不稳定的问题。
尤其在除去蛋白质时,存在变性蛋白质会吸附一些被测组分,导致萃取率降低的情况。
通常,萃取率是通过在式样中添加被测成分在萃取的方法评价的。
也就是说,被测成分的增加量和液相色谱中的峰面增大成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溶液中被测成分的变化趋势。
如果存在萃取率不稳定的问题,就有必要改变萃取的方法,要预先添加内标,然后萃取。
这种情况采用的内标,必须与被测物质的化学结构类似,萃取的萃取率才可能相近。
如果回收率不但接近100%而且较为稳定,可以证明这种前处理方法较为可靠。
在分析中如果能充分考虑以上误差产生的各种原因,才有可能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
2、标准品的配制本帖中讨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仅在标准溶液的配置过程中,可以分为标准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的储存三个环节。
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其纯度要求很高,应避免使用纯度不符合要求的试剂,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市场有销售的HPLC专用的溶剂及各种标准试剂可供实验选择;其次选择与样品浓度要求相适应的天平,应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天平,这样才能把由于天平使用带来的称量操作误差降至最低。
二消除误差的方法要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考虑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到最小。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方法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32eb789168884868662d62d.png)
n
(Xi )2
i1
n
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更好地说明数据 的分散程度。
(2)样本标准偏差(S ) 当测定次数不多,总体 平均值又不知道时,用样本的标准偏差来衡量一组 数据的离散程度。在实际分析工作中,标准偏差的 应用最为广泛。其数学表达式为:
n
(Xi X )2
S i1 n 1
=0.24%
( d 乙) 0.24%
dr(甲 ( d ) 甲 1% 0 ) 00.2% 4 1% 0 0 0.6% 8 ( x 甲) 3.1 5% 0
dr(乙 ( d ) 乙 1% 0 ) 0 0 .2% 4 1% 0 0 0 .6% 8 ( x 乙) 3.1 5% 0
从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来看,甲和乙的
四、消除系统误差
由于系统误差是由某些固定的原因造成的,因而可以检 验和消除系统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1)对照试验 与标准试样的标准结果对照将测定结果与标准值进行比 较,用统计方法进行检验,确定有无系统误差。
与国家颁布的标准分析方法或公认的经典分析方法进行 对照 ;
(2)回收试验
如果对试样组成不完全清楚,则可先向试 样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组分,与未加的另一份 同量试样进行平行测定,进行对照试验,然后 计算加入的待测组分是否被定量回收,以此判 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
机误差的分布符合一般的统计规律,可以用数
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处理,以便减小随机误差。
特点: a.不恒定 b.难以校正 c.服从正态分布(统计规律) :单峰性; 对称性;有界性
除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外,“过失”
也是我们要注意的。“过失”是指工作中
不应该出现的,只要我们有一个认真、科
学的工作态度,就可以避免的误差。如器
液相色谱误差
![液相色谱误差](https://img.taocdn.com/s3/m/6099e8af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74.png)
液相色谱误差液相色谱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技术,可以用来分离和检测样品中的化合物。
然而,在使用液相色谱时,有时会出现误差,影响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接下来,我将介绍液相色谱误差的一些原因和解决方法。
1. 流动相组成的误差在液相色谱中,流动相的组成对于化合物的分离和检测至关重要。
如果流动相的组成存在误差,可能导致分离效果不佳、峰形变形或者峰分离不彻底等问题。
因此,建议在使用液相色谱之前,一定要精确计算和准备好流动相的组成,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2. 样品制备的误差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振荡不均匀、冲破杂质等情况,导致样品的含量或纯度出现误差。
这可能会导致峰面积或者峰高的变化,从而影响色谱分析结果。
因此,建议在样品制备时,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差。
3. 色谱柱使用的误差使用色谱柱时,可能会出现载气量过大、径向流动差、色谱柱不均匀等问题,导致样品无法得到充分分离。
这可能会导致峰重叠、分离不彻底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色谱柱时,要按照厂家给出的建议操作,确保色谱柱使用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4. 检测设备的误差在液相色谱分析中,使用的检测设备可能存在误差,例如波长漂移、检测灵敏度不够等问题,这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建议在使用检测设备前,先进行校准和质检,确保设备工作正常。
总之,液相色谱在分析化学中拥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各方面的误差。
只有把误差的来源掌握清楚,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提升液相色谱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高效液相色谱的误差范围
![高效液相色谱的误差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33a119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4b.png)
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误差范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保留时间:保留时间是液相色谱中一个重要的参数,它表示样品在色谱柱中停留的时间。
在方法学验证过程中,通常会考察样品保留时间与标准品保留时间的差异。
一般来说,如果样品保留时间与标准品的保留时间在误差范围内,可以认为二者是一致的。
通常,误差范围设定在1%以内,即保留时间相差不超过1%。
2. 分离度:分离度(分离因子)是衡量色谱柱分离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两个相邻峰的分离度应大于1.5,才能认为达到了有效的分离。
3. 峰面积和峰高:对于定量分析,峰面积和峰高的测量误差应在一定范围内。
通常,误差范围设定在5%以内。
4. 基线噪音:基线噪音是评价仪器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通常,基线噪音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在信噪比为10:1的情况下,基线噪音不应超过1%。
5. 检测器灵敏度:检测器的灵敏度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高效液相色谱通常采用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如荧光检测器、紫外检测器等。
不同检测器的灵敏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荧光检测器的灵敏度可达10^-11g。
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
![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a28f73c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e.png)
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液相梯度误差计算是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来确定溶液中目标成分的浓度。
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是液相色谱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公式,它可以帮助分析师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从而得出最准确的分析结果。
本文将从液相色谱分析原理、梯度误差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液相色谱是一种基于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离的分析方法。
在液相色谱分析中,通常会使用各种不同的溶剂,通过不同流速和浓度的溶剂梯度来实现对样品中各种成分的分离和检测。
梯度是指流动相中某种溶剂浓度或性质随时间、温度或其他条件逐渐变化的过程。
利用梯度可以很好地实现样品的定量分析,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液相梯度误差计算是通过对色谱分析过程中的各种误差因素进行考虑和修正,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
通常在液相色谱分析中,误差主要来自于采样、仪器灵敏度、容积测定和溶液制备等方面。
为了准确地计算出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需要对这些误差因素进行修正,而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就是用来实现这一目的的。
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比较复杂,一般需要借助数学分析工具来完成。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
假设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为C,采样容量为V,仪器灵敏度为S,容积测定误差为Verror,溶液制备误差为Cerror。
那么梯度误差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C = (V - Verror) * S / (V + Cerror)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液相色谱分析。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应用实例来说明液相梯度误差计算公式的实际操作过程。
假设我们需要对一个含有多种成分的样品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我们首先需要确定样品中目标成分的浓度范围,然后通过梯度误差计算公式计算出目标成分的浓度。
接着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浓度值确定样品中目标成分的含量,并进行进一步的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误差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误差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e64b2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6c.png)
高效液相色谱中的误差分析胡昌勤;金少鸿【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年(卷),期】1993(18)4【摘要】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60年代中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分析技术。
由于它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又特别适合于高沸点、强极性、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因此近年来在药物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中国药典90版中已有76个品种分别在鉴别、检查、含量分析及组份分析中采用了HPLC分析方法,其中定量分析占主要地位。
实践中我们发现某些样品虽然在同一实验室中可得到精密度较高的分析结果,但不同实验室间的测定误差有时较大。
本文拟综述已有的文献,并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及经验,对HPLC的测定误差,特别是不同实验室间产生测定误差的原因进行探讨。
【总页数】7页(P312-318)【作者】胡昌勤;金少鸿【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60.7【相关文献】1.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第4讲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糖类研究中应用 [J], 方积年;魏远安2.高效液相色谱在生物医药研究中的应用(Ⅱ)肽化学研究中的高效液相色谱 [J], 唐易全3.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碱性嫩黄中的杂质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制备碱性嫩黄标准物质 [J], 车芬芳;路艳珍;席兴军;兰韬;魏芸4.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或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轨道阱质谱法测定抑郁症小鼠海马中5-羟色胺和相关的2种物质含量的比较 [J], 王丽; 朱军; 环飞; 程洁; 吴倩5.中药复方炮制液中芍药苷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研究——评《中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检定》 [J], 梁伟; 董烜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相色谱定量分析的误差来源与消除
仪器信息网作者:小多
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过程可分为样品的前处理、标准品的配制、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七个步骤。
一误差的主要来源
随着现在市场销售仪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进样、色谱分离、检测及数据处理等实验环节对实验结果产生的误差越来越小,尤其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实验结果的误差可能主要来源于样品的前处理及标准品的配制。
1、样品的前处理
样品的萃取率是样品前处理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固-液萃取(含柱分离的前处理方法),液-液萃取时,存在萃取率不高且不稳定的问题。
尤其在除去蛋白质时,存在变性蛋白质会吸附一些被测组分,导致萃取率降低的情况。
通常,萃取率是通过在式样中添加被测成分在萃取的方法评价的。
也就是说,被测成分的增加量和液相色谱中的峰面增大成比例关系,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确定溶液中被测成分的变化趋势。
如果存在萃取率不稳定的问题,就有必要改变萃取的方法,要预先添加内标,然后萃取。
这种情况采用的内标,必须与被测物质的化学结构类似,萃取的萃取率才可能相近。
如果回收率不但接近100%而且较为稳定,可以证明这种前处理方法较为可靠。
在分析中如果能充分考虑以上误差产生的各种原因,才有可能得到精确的分析结果。
2、标准品的配制
本帖中讨论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影响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较多,仅在标准溶液的配置过程中,可以分为标准物质的称量,溶液的配制和溶液的储存三个环节。
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其纯度要求很高,应避免使用纯度不符合要求的试剂,作为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具有不可替代性,现在市场有销售的HPLC专用的溶剂及各种标准试剂可供实验选择;其次选择与样品浓度要求相适应的天平,应
该尽可能使用高精度的天平,这样才能把由于天平使用带来的称量操作误差降至最低。
二消除误差的方法
要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必须考虑在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到最小。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各种分析方法的准确度是不同的。
化学分析法对高含量组分的测定能获得准确和较满意的结果,相对误差一般在千分之几。
而对低含量组分的测定,化学分析法就达不到这个要求。
仪器分析法虽然误差较大,但是由于灵敏度高,可以测出低含量组分。
在选择分析方法时,一定要根据组分含量及对准确度的要求,在可能条件下选最佳分析方法。
2、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
如前所述增加测定次数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在一般分析工作中,测定次数为2—4次。
如果没有意外误差发生,基本上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分析结果。
3、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消除测定中系统误差可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是做空白实验,即在不加试样的情况下,按试样分析规程在同样操作条件下进行的分析。
所得结果的数值称为空白值。
然后从试样结果中扣除空白值就得到比较可靠的分析结果。
其二是注意仪器校正,具有准确体积的和质量的仪器,如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和分析天平,都应进行校正,以消除仪器不准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因为这些测量数据都是参加分析结果计算的。
其三是作对照试验,对照试验就是用同样的分析方法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标样代替试样进行的平行测定。
将对照试验的测定结果与标样的已知含量相比,其比值称为校正系数。
校正系数=标准试样组分的标准含量/标准试样测定的含量
被测试样的组分含量=测得含量×校正系数
综上所述,在分析过程中检查有无系统误差存在,作对照试验是最有效的办法。
通过对照试验可以校正测试结果,消除系统误差。
4、样品定量分析过程中的误差
样品处理要尽量减少操作者的技术问题带来的误差,样品的稀释次数、稀释工具都是误差的祸根,应尽量减少稀释次数,稀释工具用高准确度的。
样品中的干扰组分会直接影响分析的准确度,而且有些组分会损坏柱子。
纯化样品的过程尽量少用蒸发至干的步骤(在色谱分析中这一步又是不可少的),正确操作固相柱萃取、纯化小柱使用的步骤,注意提高每一步的回收率,使用内标法也是一个能准确定量的方法。
在手动进样中进样体积至少是样品定量环管体积的3倍,色谱分离程序要使色谱峰的分离度大于1.5,控制流动相、流量、温度等的平稳。
流动相的污染都会抬高基线或减少信噪比,分辨率下降,试验条件的变化,如柱退化、不好的流动相等都能引起保留时间变化,引起一个峰或更多的峰不能被鉴别。
正确设定仪器参数,选用合理的数据处理参数,用峰面积计算结果比峰高更精确。
三结论
以上的分析的是我们能尽量控制的误差,还有一些不是操作者所能控制的误差,如被测定组分易分解、组分的含量高低、介质效应等。
我们把能控制的误差减小到最低,那你的结果准确度将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