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DOC)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书(DOC)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书(DOC)

目录实验装置介绍 (1)实验一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 (2)实验二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5)实验三系统频率特性分析 (7)实验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9)实验五 MATLAB及仿真实验 (12)实验装置介绍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是自动控制理论课程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概念、控制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和提高系统模拟电路的构成和测试技术。

TAP-2型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的基本结构TAP-2型控制理论模拟实验装置是一个控制理论的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

如上图所示,TAP-2型控制理论模拟实验由计算机、A/D/A 接口板、模拟实验台和打印机组成。

计算机负责实验的控制、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显示、储存和恢复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产生各种输出信号;模拟实验台是被控对象,台上共有运算放大器12个,与台上的其他电阻电容等元器件配合,可组成各种具有不同系统特性的实验对象,台上还有正弦、三角、方波等信号源作为备用信号发生器用;A/D/A 板安装在模拟实验台下面的实验箱底板上,它起着模拟与数字信号之间的转换作用,是计算机与实验台之间必不可少的桥梁;打印机可根据需要进行连接,对实验数据、图形作硬拷贝。

实验台由12个运算放大器和一些电阻、电容元件组成,可完成自动控制原理的典型环节阶跃响应、二阶系统阶跃响应、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系统频率特性测量、连续系统串联校正、数字PID 、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等相应实验。

显示器计算机打印机 模拟实验台 AD/DA 卡实验一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一、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2.学习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一、二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仪器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一、二阶系统,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一、二阶系统,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 (1)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 (1)实验⼆典型⼆阶系统的动态特性 (4)实验三典型调节规律的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测试 (6)实验四调节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8)实验五三阶系统模拟电路设计及动态特性和稳定性分析 (11)实验六单回路系统中的PI调节器参数改变对系统稳定性影响 (13)实验七典型⾮线性环节的模拟⽅法 (15)实验⼋线性系统的相平⾯分析 (17)第⼆章控制理论实验箱及DS3042M(40M)⽰波器简介 (19)第⼀节⾃动控制理论实验箱的简介 (19)第⼆节数字存储⽰波器简介 (20)第⼀章⾃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典型环节模拟⽅法及动态特性⼀、实验⽬的1、掌握⽐例、积分、实际微分及惯性环节的模拟⽅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和动态特性。

⼆、实验设备及器材配置1、⾃动控制理论实验系统。

2、数字存储⽰波器。

3、数字万⽤表。

4、各种长度联接导线。

三、实验内容分别模拟⽐例环节、积分环节、实际微分环节、惯性环节,输⼊阶跃信号,观察变化情况。

1、⽐例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1所⽰传递函数:K R R V V I -=-=120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2) R 1=100K R 2=200K2、积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2所⽰传递函数:ST V V I I O 1-= ,其中T I阶跃输⼊信号:2V 实验参数:(1) R=100K C=1µf(2) R=100K C=2µf 3、实际微分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3所⽰传递函数:K ST S T V V D D I O +-=1 其中 T D =R 1C K=12R R 阶跃输⼊信号:2V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2)R 1=100K R 2=200K C=1µf4、惯性环节实验模拟电路见图1-4所⽰传递函数:1+-=TS K V V I O 其中 T=R 2C K=12R R 阶跃输⼊:2V 实验参数:(1) R 1=100K R 2=100K C=1µf(2) R=100K R 2=100K C=2µfR四、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设备并在实验设备上分别联接各种典型环节。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实验一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 (1)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验证性实验) (9)实验三系统稳态误差分析(综合性实验) (15)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的影响。

2.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传递函数。

二、实验内容搭建下述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1.比例(P)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1。

2.惯性(T)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2。

3.积分(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3。

4. 比例积分(PI)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4。

5.比例微分(P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5。

6.比例积分微分(PID)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示于图1-6。

三、实验报告1.画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比例积分环节、比例微分环节、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图,用坐标纸画出所记录的各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2.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出惯性环节、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并与由模拟电路计算的结果相比较。

附1:预备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效果参考图比例环节阶跃响应惯性环节阶跃响应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微分环节阶跃响应比例积分微分环节阶跃响应附2:由模拟电路推导传递函数的参考方法1. 惯性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整理得进一步简化可以得到如果令R 2/R 1=K ,R 2C=T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KG s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输出U 2(s)=G(s)U 1(s)= 1KT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脉冲响应如下:/(),0t TK k t e t T-=-≥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 1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1),0t T h t K e t -=--≥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323R R C T R R =+2Cs12Cs-(s)U R10-(s)U 21R R +-=12212)Cs (Cs 1(s)U (s)U )(G R R R s +-==12212)Cs 1((s)U (s)U )(G R R R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1),0t T c t Kt KT e t -=--≥2. 比例微分环节令输入信号为U 1(s) 输出信号为U 2(s) 根据模电中虚短和虚断的概念列出公式:(s)(s)(s)(s)(s)U100-U U 0U 2=1R1R23(4)CSU R R '''---=++由前一个等式得到 ()1()2/1U s U s R R '=- 带入方程组中消去()U s '可得1()1()2/11()2/12()1134U s U s R R U s R R U s R R R CS+=--+由于14R C〈〈,则可将R4忽略,则可将两边化简得到传递函数如下: 2()23232323()(1)1()11123U s R R R R R R R R G s CS CS U s R R R R R ++==--=-++如果令K=231R R R +, T=2323R R C R R +,则系统的传递函数可写成下面的形式:()(1)G s K TS =-+当输入r(t)为单位脉冲函数时,单位脉冲响应不稳定,讨论起来无意义 当输入r(t)为单位阶跃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1/s输出U 2(s)=G(s)U 1(s)=(1)K TS S-+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阶跃响应如下:()(),0h t KT t K t δ=+≥当输入r(t)为单位斜坡函数时 则有输入U 1(s)=21s输出U 2(s)=G(s)U 1(s)=2(1)K TS S -+由拉氏反变换可得到单位斜坡响应如下:(),0c t Kt KT t =+≥实验一 二阶系统阶跃响应(验证性实验)一、实验目的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ξ和无阻尼自然频率n ω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录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验证型)(2)实验⼆典型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设计型)(9)实验三动态系统的数值模拟(验证型)(15)实验三动态系统的频率特性研究(综合型)(16)实验四动态系统的校正研究(设计型)(18)附录XMN—2学习机使⽤⽅法简介(20)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的:1、了解并掌握XMN-2型《⾃动控制原理》学习机的使⽤⽅法,掌握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法,培养学⽣实验技能。

2、熟悉各种典型线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实验设备Uo(S)=(K+TS 1)S1?)1()()(21210210CS R R RR R R R S U S U i +++≈(1-19)⽐较式(1-17)和(1-19)得K=21R R R +T=C R R R R ?+2121 (1-20)当输⼊为单位阶跃信号,即Ui(t)=1(t)时,Ui(S)=1/S 。

则由式(1-17)得到111)()(23111022100210++?+++=S C R S C R C R C R S C R R R R S U S U i (1-24) 考虑到R 1》R 2》R 3,则式(1-24)可近似为S C R R R S C R R R S U S U i 2021100101)()(++≈(1-25)⽐较式(1-23)和(1-25)得K P =1R R , T 1=R 0C 1T D =2021C R R R ? (1-26)当输⼊为单位阶跃信号,即Ui(t)=1(t)时,Ui(S)=1/S 。

则由式(1-23)得到U o (S)=(K P +ST 11+T D S )S 1?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前计算确定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元件参数各⼀组,并推导环节传递函数参数与模拟电路电阻、电容值的关系以及画出理想阶跃响应曲线。

2、实验观测记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
9.实验步骤同4~7
积分环节
10.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3)。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将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11.实验步骤同4~7
微分环节
12.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1-4)。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超调量Δ%:
利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代入下式算出超调量:
YMAX- Y∞
Δ%=——————×100%
Y∞
上升时间TP:
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或从零到达95%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P。
四、实验内容
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
2n
(S)=(1)
s2+2ns+2n
其中和n对系统的动态品质有决定的影响。
图1-1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
构成图1-1典型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
电路的结构图如图1-2:图1-2二 Nhomakorabea系统结构图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2)
式中T=RC,K=R2/R1。
比较(1)、(2)二式,可得
n=1/T=1/RC
图1实验系统构成
实验箱面板如图2:
图2实验箱面板
实验箱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1、系统电源
自控原理实验系统采用高性能开关电源作为系统的工作电源,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为:
1)入电压:AC220V
2)输出电压/电流:+12V/0.5A,-12V/0.5A,+5V/2A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31000字实验一、开关量控制与监测实验目的:掌握开关量控制与监测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实验器材:PC机、PLC编程软件、PLC编程器、PLC实验箱、直流电源、继电器、开关。

实验内容:1. 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使用直流电源作为控制电源,将继电器与开关连接,利用PLC实现开关量控制和监测。

实验步骤:1. 利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将直流电源的正极与继电器的常闭端相连,继电器的常开端与开关相连。

3. 将开关的另一端与PLC的输入端相连,PLC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控制端相连。

4.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PLC实验箱的接地端相连。

5. 将PLC编程器连接到PC机上,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验箱中。

6. 按下开关,观察继电器的输出,检查程序的正确性。

实验结果:1. 开关按下,PLC输出信号,继电器吸合。

2. 开关松开,PLC输出信号,继电器断开。

实验二、模拟量采集和控制实验目的:掌握模拟量采集和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实验器材:PC机、PLC编程软件、PLC编程器、PLC实验箱、直流电源、电位器、LED灯。

实验内容:1. 使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使用电位器作为模拟量输入信号源,利用PLC采集电位器的模拟量信号,并控制LED灯的亮度。

实验步骤:1. 利用PLC编程软件进行PLC的程序编写。

2. 将电位器的信号通过模拟量转换模块输入到PLC的模拟量输入端。

3. 利用PLC的模拟量比较指令,将电位器的模拟量信号转换成数字量信号。

4. 根据数字量输出信号的状态,控制LED灯的亮度。

5. 将直流电源的负极与PLC实验箱的接地端相连。

6. 将PLC编程器连接到PC机上,将编写好的程序下载到PLC实验箱中。

7. 调节电位器,观察LED灯的亮度变化。

实验结果:1. 电位器调整时,模拟量输入信号发生变化。

2. 根据模拟量输入信号的大小,PLC输出数字量信号,控制LED灯的亮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3)1.1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 (3)1.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3)1.1.1.1比例环节 (3)1.1.1.2惯性环节 (3)1.1.1.3积分环节 (4)1.1.1.4比例积分环节 (4)1.1.1.5比例微分环节 (5)1.1.1.6 PID(比例积分微分)环节 (5)1.1.2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6)1.1.3三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7)1.2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 (8)1.2.1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 (8)1.2.2二阶闭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8)1.2.3二阶开环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 (9)1.3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 (10)1.3.1频域法串联超前校正 (10)1.3.2频域法串联迟后校正 (13)1.3.3时域法串联比例微分校正 (16)1.3.4时域法局部比例反馈校正 (18)1.3.5时域法微分反馈校正 (19)1.3.6线性系统的状态反馈及极点配置 (21)1.4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分析 (22)1.4.1典型非线性环节 (22)1.4.1.1 测量继电特性 (22)1.4.1.2 测量饱和特性 (23)1.4.1.3 测量死区特性 (23)1.4.1.4 测量间隙特性 (24)1.4.2二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24)1.4.2.1 继电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24)1.4.2.2 饱和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25)1.4.2.3 间隙型非线性控制系统 (25)1.4.3三阶非线性控制系统 (26)1.4.3.1 继电型非线性三阶控制系统 (26)1.4.3.2 饱和型非线性三阶控制系统 (27)第二章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 (28)2.1采样与保持 (28)2.1.1采样实验 (28)2.1.2采样控制 (28)2.2微分与数字滤波 (29)2.2.1一阶微分反馈控制 (29)2.2.2四点微分均值反馈控制 (30)2.2.3模拟一阶惯性数字滤波 (30)2.2.4四点加权平均数字滤波 (31)2.3数字PID控制 (31)2.3.1被控对象辨识 (34)2.3.1.1 对象开环辨识 (34)2.3.1.2 对象闭环辨识 (34)2.3.2二阶PID控制 (35)2.3.2.1 位置型PID控制 (35)2.3.2.2 增量型PID控制 (35)2.3.2.3 积分分离PID控制 (36)2.3.2.4 带死区PID控制 (37)2.3.2.5 Ⅰ型位置型PID控制 (37)2.3.2.6 Ⅰ型增量型PID控制 (38)2.3.2.7 带有延迟对象PID控制 (38)2.3.3三阶PID控制 (39)2.3.3.1 位置型PID控制 (39)2.3.3.2 Ⅰ型位置型PID控制 (40)2.3.3.3 Ⅰ型增量型PID控制 (40)2.3.4串级控制 (41)2.3.4.1 二阶串级PID控制 (42)2.3.4.2 三阶串级PID控制 (43)2.3.5比值控制 (43)2.3.5.1 单闭环比值PID控制 (44)2.3.5.2 双闭环比值PID控制 (45)2.3.6前馈-反馈控制 (45)2.3.6.1 静态前馈-反馈PID控制 (46)2.3.6.2 动态前馈-反馈PID控制 (47)2.3.7解耦控制 (47)2.3.7.1 静态前馈补偿解耦PID控制 (48)2.3.7.2 动态前馈补偿解耦PID控制 (51)2.4二阶位式控制 (51)2.5直接数字控制实验 (52)2.5.1大林算法控制 (52)2.5.1.1 大林算法控制(L=2) (53)2.5.1.2 消除振铃大林算法控制(L=2) (54)2.5.2最少拍控制 (54)2.5.2.1最少拍有纹波控制系统 (55)2.5.2.2最少拍无纹波控制系统 (56)第三章控制系统应用实验 (57)3.1直流电机PID控制 (57)3.2温度PID控制 (58)3.3温度PWM方式PID控制 (58)3.4温度位式控制 (59)3.5烤箱PWM方式PID控制 (60)3.6步进电机控制 (61)附录:验机与随机附件清单 (62)第一章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1.1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1.1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1.1.1.1比例环节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1-1-1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南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二○一九年二月目录一、自动控制实验指导概述 (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7)实验二控制系统的时间响应分析………………………………………………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三控制系统根轨迹实验 (23)实验四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23)实验五控制系统的校正 (30)实验六离散控制系统的分析 (36)实验七非线性系统相平面法 (41)二、自动控制理论软件说明第一章概述 (48)第二章安装指南及系统要求 (52)第三章功能使用说明 (54)第四章使用实例 (64)第五章 MATLAB软件使用说明 (64)概述一.实验系统功能特点1.系统可以按教学需要组合,满足“自动控制原理”课程初级与高级实验的需要。

只配备ACCT-I实验箱,则实验时另需配备示波器,且只能完成部分基本实验。

要完成与软件仿真、混合仿真有关的实验必须配备上位机(包含相应软件)及USB2.0通讯线。

2.ACCT-I实验箱内含有实验必要的电源、信号发生器以及非线性与高阶电模拟单元,可根据教学实验需要进行灵活组合,构成各种典型环节与系统。

此外,ACCT-I实验箱内还可含有数据处理单元,用于数据采集、输出以及和上位机的通讯。

3.配备PC微机作操作台时,将高效率支持“自动控制原理”的教学实验。

系统提供界面友好、功能丰富的上位机软件。

PC微机在实验中,除了满足软件仿真需要外,又可成为测试所需的虚拟仪器、测试信号发生器以及具有很强柔性的数字控制器。

4.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充分考虑了开放型、研究型实验的需要。

除了指导书所提供的10个实验外,还可自行设计实验。

二.系统构成实验系统由上位PC微机(含实验系统上位机软件)、ACCT-I实验箱、USB2.0通讯线等组成。

ACCT-I实验箱内装有以C8051F060芯片(含数据处理系统软件)为核心构成的数据处理卡,通过USB口与PC微机连接。

1.实验箱ACCT-I简介ACCT-I控制理论实验箱主要由电源部分U1单元、与PC机进行通讯的数据处理U3单元、元器件单元U2、非线性单元U5~U7以及模拟电路单元U9~U16等共14个单元组成,详见附图。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1)实验二典型二阶系统动态性能和稳定性分析 (3)实验三典型环节(或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5)实验四线性系统串联校正 (7)实验五MATLAB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仿真 (11)实验六SIMULINK环境下典型环节阶跃响应仿真及分析 (14)附录1 ACT-I控制理论实验箱说明 (16)附录2 实验一模拟电路参考及分析 (18)附录3 实验三参考电路及分析 (2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设计性)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熟悉并掌握实验装置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其特性,掌握电路模拟和软件仿真研究方法。

二.实验内容1.设计各种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完成各种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3.在上位机界面上,填入各个环节的实际(非理想)传递函数参数,完成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软件仿真研究,并与电路模拟研究的结果作比较。

三.实验步骤1.熟悉实验箱,利用实验箱上的模拟电路单元,参考本实验附录设计并连接各种典型环节(包括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比例积分微分以及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

注意实验接线前必须先将实验箱上电,以对运放仔细调零。

然后断电,再接线。

接线时要注意不同环节、不同测试信号对运放锁零的要求。

在输入阶跃信号时,除比例环节运放可不锁零(G可接-15V)也可锁零外,其余环节都需要考虑运放锁零。

2.利用实验设备完成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阶跃特性测试,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阶跃特性的影响。

无上位机时,利用实验箱上的信号源单元U2所输出的周期阶跃信号作为环节输入,即连接箱上U2的“阶跃”与环节的输入端(例如对比例环节即图1.1.2的Ui),同时连接U2的“锁零(G)”与运放的锁零G。

然后用示波器观测该环节的输入与输出(例如对比例环节即测试图1.1.2的Ui和Uo)。

注意调节U2的周期阶跃信号的“频率”电位器RP5与“幅值”电位器RP2,以保证观测到完整的阶跃响应过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正文全)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正文全)

实验一基于MATLAB实验平台的系统被控对象的建立与转换[说明]一个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检测测量装置、控制器和执行器四大部分构成。

用于自控原理实验方面的被控对象可以有①用于实际生产的实际系统的真实被控对象,如进行温度控制的锅炉、进行转速控制的电机等;②用于实验研究的真实被控对象,如进行温度控制的实验用锅炉、进行转速控制的电机等;③用运算放大器等电子器件搭建的电模拟被控对象(电路板形式),它们的数学模型与真实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基本一致,而且比真实被控对象更典型,更精准。

它们是实物型原理仿真被控对象。

④计算机仿真的被控对象,它们是非实物型原理仿真被控对象,是以各种形式展现的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它们通过计算机屏幕展示,或是公式形式的数学算式,或是数字形式的数表、矩阵,或是图形形式的结构框图,或是动画形式的真实被控对象实物的动态图形。

在自控原理实验中,①极少用;②用的不多;③用的较多;④在MATLAB软件广泛使用后,用的较多。

③、④各有其优缺点。

MATLAB软件的应用对提高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水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们的实验采用的是④:采用MATLAB软件平台的计算机仿真的被控对象。

这里“被控对象的建立”,指在MATLAB软件平台上怎样正确表示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实验目的]1.了解MATLAB软件的基本特点和功能;2.掌握线性系统被控对象传递函数数学模型在MATLAB环境下的表示方法及转换;3.掌握多环节串联、并联、反馈连接时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4.掌握在SIMULINK环境下系统结构图的形成及整体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实验指导]一、被控对象模型的建立在线性系统理论中,一般常用的描述系统的数学模型形式有:(1)传递函数模型——有理多项式分式表达式(2)传递函数模型——零极点增益表达式(3)状态空间模型(系统的内部模型)这些模型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进行转换。

1、传递函数模型——有理多项式分式表达式设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1110111......)()()(a s a s a s a b s b s b s b s R s C s G n n n n m m m m ++++++++==---- 对线性定常系统,式中s 的系数均为常数,且a n 不等于零。

自动控制原理试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试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动态系统的时域分析(验证型)(2)实验二线性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验证型)(2)实验三频率响应和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综合型)(2)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动态系统的时域分析一、实验目的1. 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理想阶跃响应曲线和实际阶跃响应曲线。

2.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 观察和分析二阶闭环系统在欠阻尼,临界阻尼,过阻尼的瞬态响应曲线。

4.研究二阶闭环系统的结构参数(无阻尼振荡频率和阻尼比)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5.在阶跃信号输入时,掌握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的计算。

6.了解参数对系统瞬态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PC机及MATLAB平台三、实验原理及方法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如表1-1 所示。

表1-1 典型环节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图2-1 是典型二阶系统的方块图,本实验以Ⅰ型二阶系统为例,观察和分析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测比例、积分、惯性、微分和振荡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用Matlab 进行二阶系统建模。

2.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前按给定参数算出二阶系统的性能指标,,p s r t t 的理论值。

2.实验观测记录。

3.实验结果分析、体会和建议。

附表实验二线性控制系统根轨迹分析一.实验目的1. 掌握用计算机绘制根轨迹的方法。

2. 通过仿真结果和理论计算的对比,加深对根轨迹绘图规则的理解。

3. 通过计算机绘制的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

二.实验仪器设备PC机及MATLAB平台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 实验原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闭环极点唯一确定,而系统过渡过程的基本特性,则与闭环零极点在s 平面的位置有关。

根轨迹法就是在已知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的基础上,研究某些参数变化时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零极点分布影响的一种图解方法。

利用根轨迹法,能够分析系统的瞬态响应特性以及参数变化对瞬态响应特性的影响。

自动控制原理1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1实验指导书

⾃动控制原理1实验指导书《⾃动控制原理Ⅰ》实验指导书2011年9⽉实验⼀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实验⽬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3.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4.掌握仿真分析软件multisim的使⽤。

⼆.物理模拟说明⽤电⼦线性运算放⼤器和各种反馈电路能够模拟线性系统典型环节。

同时,模拟典型环节是有条件的,即是将运算放⼤器视为满⾜以下条件的理想放⼤器:(1)输⼊阻抗为∞,进⼊运算放⼤器的电流为零,同时输出阻抗为零;(2)电压增益为∞;(3)通频带为∞;(4)输⼊与输出间呈线性特性.可是,实际运算放⼤器毕竟不是理想的;电⼦元件和电路仍然有惯性(尽管⾮常⼩)其通频带有限,并⾮达到∞,输⼊输出功率也是有限的;⼀般的运算放⼤器,在开环使⽤时,其通频带仅为10-100Hz,当将其接成K=1的⽐例器,其通频带也不过MHz左右。

所以,以线性运算放⼤器和各种反馈电路去模拟系统的各种线性和⾮线环节也不是⽆条件的,它仍然是在⼀定条件下,在⼀定程度上模拟出线性典型环节的特性,超出条件的范围和要求过份精确都是办不到的。

因此,需要说明以下⼏点事项:(1)⽤实际的运算放⼤器模拟线性系统各种典型环节都是有条件的近似关系,不可能得到理想化典型环节的特性。

其主要原因是:1实际运算放⼤器输出幅值受其电源所限,根本不可能达到∞,此即⾮线性影响;2实际运算放⼤器不是⽆惯性的。

尽管惯性很⼩,但通频带不会达到∞。

(2)实际运算放⼤器输出幅值受限的⾮线性因素对所有各种模拟环节都有影响,但情况迥异。

对⽐例环节、惯性环节、积分环节、⽐例积分环节和振荡环节,只要控制了输⼊量的⼤⼩或是输⼊量施加的时间长短(对于积分或⽐例积分环节),不使其输出在⼯作期间内达到最⾼饱和度,则⾮线性因素对上述环节特性的影响可以避免;但是⾮线性因素对模拟⽐例微分环节和微分环节的影响却⽆法避免。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4)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4)

4、分析ξ和ωn 对二阶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
五、实验步骤
5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1)点击“开始”菜单中的 如图 2 所示窗口;
图标,进入 EWB 实验平台。这时 EWB 会自动打开
自定义器件 信号源库 基本电路器件库
二极管库 晶体三极管库
逻辑门电路库 数字集成芯片库 数字电路库
元器件特性 运行或停止实验
5)测量出该系统的穿越频率 ωc 、相角裕量 γ 和幅值裕量 K g 。
9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2、 G2 (S )
=
6(1 + 0.9s) S 2 (0.1S + 1)
1)按同样的方法构建一个开环传递函数为:G2 (S )
=
6(1 + 0.9s) S 2 (0.1S + 1)
的单位反馈系统的实验模
13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R(s)
GC(S)
20
C(s)
S (0.5S +1)
图 3—4 校正后系统方块图
注意校正后系统负反馈的实现。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测量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
(1)按图 3-2 接线画图;
(2)加阶跃电压,观察阶跃相应曲线,并测出超调量 MP 和调节时间 ts。 2、测量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
分析图形
虚拟器件库
其它器件库
模拟集成芯片库 混和集成芯片库
显示器件库 控制器件库
图2
在此窗口下,同学们就可以自己在元件库中选择元件组图了。组图完成后点击运行按钮开始 各项实验内容。为了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时间分析电路和思考问题,实验室现将实验电路绘制 于"D:\My Documents\EDA user\EWB"文件夹中.同学们可以根据下面的步骤来完成 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山西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目录自动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二、一阶系统的时域响应及参数测定实验三、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分析实验四、PID控制器的动态特性实验五、典型环节频率特性的测试附录:扫频电源操作使用说明实验一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一、 实验目的1)、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电路 3)、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通过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二、 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电子模拟实验箱一台 2)、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 3)、万用表一只三、 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元件,由其不同的R-C 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组成的各种典型环节,如图1-1所示。

图中Z 1和Z 2为复数阻抗,它们都是由R 、C 构成。

基于图中A 点的电位为虚地,略去流入运放的电流,则由图1-1得:由上式可求得由下列模拟电 路组成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及 其单位阶跃响应。

1)、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如图1-2所示: 图1-1、运放的反馈连接(1) )(12Z Z u u S G i o =-=2=410820==12KKZ Z )S (G)(2 1+=1+1•=R 1+==21212212TS KCS R R R CS /R CS/R Z Z )S (G图1-2 比例环节2)、惯性环节取参考值R 1=100K ,R 2=100K ,C=1uF图1-3、惯性环节3)、积分环节取参考值R =200K ,C =1uF图1-4、积分环节)(3 11/1)(12TSRCS R CSZ Z S G ==== RC =T 积分时间常数式中4)、比例微分环节(PD ),其接线图如图及阶跃响应如图1-5所示。

参考值R 1=200K ,R 2=410K ,C =0.1uF图1-5 比例微分环节5)、比例积分环节,其接线图单位阶跃响应如图1-6所示。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模拟及一阶系统的特性分析第一部分:典型环节的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超低频扫描示波器的使用方法2、掌握用运放组成控制系统典型环节的电子模拟电路3、测量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4、通过本实验了解典型环节中参数的变化对输出动态性能的影响二、实验仪器1、控制理论模拟实验箱一台2、超低频慢扫描示波器一台3、万用表一只三、实验原理以运算放大器为核心组件,由其不同的输入R-C 网络和反馈R-C 网络构成控制系统的各种典型环节。

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结构图如下: 1.比例环节1.1比例环节电路图:G (S )=-K其中K =R2/R11.2比例环节结构图:2. 惯性环节2.1惯性环节电路图: G(S)=1KTs -+ K =R 2/R 1 T =R 2C2.2惯性环节结构图:图1-1图1-2图1-3图1-43积分环节3.1积分环节电路图G(S)=1TST=R 1C图1-5 积分环节电路图3.2积分环节结构图图1-64微分环节4.1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74.2微分环节结构图图1-85. 比例微分环节5.1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图1-9比例微分环节电路图根据以上环节得:G(S)=31221[()1]1R R R Cs R R Cs +++ 此时:R 1C=51K×1u=0.051<<1故1R Cs 项可忽略不计,得传递函数为:G(S)=3122[()1]R R R Cs R ++ 5.2比例微分环节结构图图1-10其中:K=R3/R2 T=R1+R2 四、实验内容1、在模拟实验箱连线实现下列典型环节,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阶跃响应波形。

1)比例环节 2)积分环节 3)微分环节 4)惯性环节 5) 比例微分环节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五种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

2、测量并记录各种典型环节的单位阶跃响应,并注明时间坐标轴。

第二部分:一阶系统的特性分析一、实验目的K(TS+1)1、观察一阶系统在阶跃和斜坡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瞬态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1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教研室《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虚拟示波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节虚拟示波器的类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虚拟示波器的使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二典型二阶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 12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 ............................................... 15 实验四系统校正 ...................................................... ... 20 实验五典型非线性环节 (24)附录一 LCAACT集成调试环境 (31)第一节 LCAACT软件界面介绍 .............................................. 31 第二节第二节 88串行监控命令 ........................................... 43 第三节LCAACT软件调试 (46)第四节快速入门 ...................................................... (48)- 1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第一章虚拟示波器第一节虚拟示波器的类型虚拟示波器的类型为了满足自动控制不同实验的要求我们提供了示波器的三种使用方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注意事项一、自控原理实验室要求:1、上课器件须服从教师统一管理,对应学号入座。

2、实验器件,不准无辜旷课、迟到、早退,私自调换实验时间。

3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废纸、带食物入内、带茶水入内的统一放置,不允许放在实验台上。

4、开始做实验后,应首先检查各台设备完好情况,如有问题,马上报告。

实验时不得带电接线,使用面板仪表时,正确选择量程。

实验期间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

实验过程中不得对设备进行恶性操作。

5、如实填写实验记录本,实验完成后交予知道教师签字。

6、不允许私自在实验室电脑上使用U盘。

7、实验结束后,务必要切断电源,整理工作台,收拾面板及导线,凳子放回原处。

垃圾带出实验室。

二、自控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凭实验预习报告做实验。

预习中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其原理,方法及步骤,认真完成预习思考题,了解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等。

预习报告须包括的内容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原理图、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

2、认真测量与记录各项实验数据,数据用签字笔填写在原始数据记录纸上,曲线画在坐标纸上。

注意画图时要画好坐标,注明相应的名称、单位及相应参数。

3、实验结束后,应检查实验数据及曲线是否与理论值接近,如果相差太大应分析其原因,实验结果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拆线,整理好实验器材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4、认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在下一次实验时上交。

实验报告采用规定的报告纸填写,一般应包含以下几项:(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及原理图(4)实验内容和步骤(5)实验数据与分析(6)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及心得体会(7)思考题实验报告处理须按以上要求完成,尤其是实验失败的学生务必客观阐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失败原因。

实验中出现波折的也务必写明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

控制理论实验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BDC-1型 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THBDC-1”软件的使用; 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

(完整word)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完整word)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目录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 (1)第一章系统概述 (1)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 (2)第二部分实验指导书 (4)第一章控制理论实验 (4)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 (4)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 (9)实验三高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稳定性分析 (11)实验五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 (16)实验七典型非线性环节的静态特性 (21)实验十三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 (26)附录上位机软件使用流程 (29)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书第一章系统概述“THKKL—6”型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箱是我公司结合教学和实践的需要而进行精心设计的实验系统。

适用于高校的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

该实验箱具有实验功能全、资源丰富、使用灵活、接线可靠、操作快捷、维护简单等优点。

实验箱的硬件部分主要由直流稳压电源、低频信号发生器、阶跃信号发生器、交/直流数字电压表、电阻测量单元、示波器接口、CPU(51单片机)模块、单片机接口、步进电机单元、直流电机单元、温度控制单元、通用单元电路、电位器组等单元组成。

数据采集部分采用USB2。

0接口,它可直接插在IBM-PC/AT 或与之兼容的计算机USB通讯口上,有4路单端A/D模拟量输入,转换精度为12位;2路D/A模拟量输出,转换精度为12位;上位机软件则集中了虚拟示波器、信号发生器、Bode图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在实验设计上,控制理论既有模拟部分的实验,又有离散部分实验;既有经典控制理论实验,又有现代控制理论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除了常规的实验外,还增加了当前工业上应用广泛、效果卓著的模糊控制、神经元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等实验;第二章硬件的组成及使用一、直流稳压电源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用于给实验箱提供电源。

有+5V/0。

5A、±15V/0。

5A及+24V/2.0A四路,每路均有短路保护自恢复功能。

它们的开关分别由相关的钮子开关控制,并由相应发光二极管指示。

其中+24V主要用于温度控制单元.实验前,启动实验箱左侧的电源总开关。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G1.docx

自控原理实验指导书G1.docx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徐绍芬编写适用专业: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江苏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15年3月本实验的理论基础主要是自动控制原理中的经典控制理论部分。

是以传递函数为基础研究单输入一单输出一类定常控制系统的分析问题,由于其发展较早,现已很成熟,在工程上也比较成功的解决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实际问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深刻地把握这些知识,培养学牛的设计和调试能力,设置以下实验项目:实验1:典型环节的模拟实验:学生预习时参考,学习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

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实验2:(设计性实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分析:学会用电子模拟装置构成一个闭环二阶系统。

掌握测试二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方法。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二阶系统特性的认识和理解以及系统参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

实验3:(设计性实验):线性控制系统稳态课差分析:了解系统在各种不同控制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观察作用与不同点的扰动信号对系统形成的稳态误差。

实验4:(验证性实验):频率特性测试:熟悉使用示波器及信号发牛器测量一个系统(或一个电路元件)频率特性的方法。

实验5:(选做实验):三阶系统的宙联校正:通过对模拟控制系统的调整,了解控制系统屮校正的作用。

了解系统开环放大倍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3)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的实验分析 (7)三、线性系统稳态误差的分析 (11)四、频率特性测试 (16)五、三阶系统的串联校正 (22)附录1 实验装置面板图 (25)附录2 YB4242型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6)附录3 XFD-8型低频信号发生器 (28)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实验学时:2_实验类型:验证实验要求:选修一、实验目的:1、学习典型坏节的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及参数测试方法。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3、了解参数变化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罗雪莲编著目录实验一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 2 实验二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6 实验三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10 实验四线性连续系统校正13 实验五采样系统分析16 附: 实验系统介绍20实验一典型环节模拟研究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1、学习构成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了解电路参数对环节特性影响。

2、熟悉各种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

3、学习典型环节阶跃响应的测量方法,并学会由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N-A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下面列出了各典型环节的方框图、传递函数、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实验前应熟悉了解。

1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观测比例、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

(1)实验接线①准备:使运放处于工作状态。

将信号源单元(U1 SG)的ST端(插针)与+5V端(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模拟电路中的场效应管(3DJ6)夹断,这时运放处于工作状态②阶跃信号的产生;电路可采用图1-1所示电路,它由“单脉冲单元”(U13 SP)及“电位器单元”(U14 P)组成。

具体线路形成:在U13 SP单元中,将H1与+5V 插针用“短路块”短接,H2 插针用排线接至U14 P单元的X插针;在U14 P 单元中,将Z插针和GND插针用“短路块”短接,最后由插座的Y端输出信号。

以后实现再用到阶跃信号时,方法同上,不再累赘。

错误!(2)实验操作①. 按2中的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图将线接好(先按比例)。

(PID先不接)②. 将模拟电路输入端(Ui)与阶跃信号的输出端Y相联接;模拟电路的输出端(U0)接至示波器。

③. 按下按钮(或松平按扭)H 时,用示波器观测输出端U0(t)的实际响应曲线,且将结果记下。

改变比例参数,重新观测结果。

④. 同理得出积分、比例积分、比例微分和惯性环节的实际响应曲线,它们的理想曲线和实际响应曲线见表1-1。

2、观察PID环节的响应曲线。

①. 此时U i采用U1 SG单元的周期性方波信号(U1单元的ST 的插针改为与S 插针用“短路块”短接,S11波段开关置与“阶跃信号”档,“OUT”端的输出电压即为阶跃信号电压,信号周期由波段开关S12与电位器W11调节,信号幅值由电位器W12调节。

以信号幅值小、信号周期较长比较适宜)。

②. 参照2中的PID模拟电路图,将PID环节搭接好。

③. 将 中产生的周期性方波加到PID环节的输入端(U i),用示波器观测PID的输出端(U0),改变电路参数,重新观察并记录。

实验二 典型系统瞬态响应和稳定性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1、熟悉有关二阶系统的特性和模拟仿真方法。

2、研究二阶系统的两个重要参数阻尼比ζ和无阻尼自然频率ωn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3、研究二阶对象的三种阻尼比下的响应曲线及系统的稳定性。

4、熟悉劳斯判据,用劳斯判据对三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N-AC 系列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典型二阶系统①典型二阶系统的方块图及传递函数图2-1是典型二阶系统原理方块图,其中T0=1s ,T1=0.1s ,K1分别为10、5、2、1。

错误!开环函数:)11.0()1()(1+=+=S S KS T S K S G 开环增益:K=K 1/T 0=K 1闭环函数:2222)(nn nS S S ωξωωφ++= 其中011T T K n =ω,11021T K T =ξ②模拟电路图:见图2-2图2-2)11.0(100)1()(11+=+=S S RS T S K S G 2.典型三阶系统①典型三阶系统的方块图:见图2-3图 2-3 开环传递函数为:)1)(1()()(21++=S T S T S KS H S G其中,K=K 1K 2/T 0(开环增益) ②模拟电路图:见图2-4图2-4开环传递函数为:)15.0)(11.0()()(++=S S S KS H S G (其中K=500/R )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G(S)H(S)=0即S 3+12S 2+20S+20K=0由Routh 判据得: 0<K<12,即R>41.7K Ω 系统稳定 K=12,即R=41.7 K Ω 系统临界稳定K>12,即R<41.7 K Ω 系统不稳定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U1 SG )的ST 插针和+5V 插针用“短路块”短接,使运算放大器反馈网络上的场效应管3DJ6夹断。

2.阶跃信号的产生:见实验一中的阶跃信号的产生。

将阶跃信号加至输入端,调节单次阶跃单元中的电位器,按动按钮,用示波器观察阶跃信号,使其幅值为3V 。

3.典型二阶系统瞬态性能指标的测试 ①按图2-2接线,R=10K 。

②用示波器观察系统阶跃响应C (t ),测量并记录超调量δ%,峰值时间和调节时间。

记录表1中。

③分别按R=20K;40K;100K 改变系统开环增益,观察相应的阶跃响应C(t),测量并记录性能指标δ(%)、t p 和t S ,及系统的稳定性。

并记录测量值和计算值(实验前必须按公式计算出)进行比较。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1中。

①按图2-4接线,将阶跃信号接至输入端,将阶跃信号的幅值调为1V ,取R=25K 。

②观察系统阶跃响应,并记录波形。

③减小开环增益(R=41.7K;100K),观察系统阶跃响应。

并将实验结果填入表2中。

实验三 控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本实验为综合性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概念。

2、掌握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测量方法。

3、学习根据频率特性的实验曲线求取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TDN-AC 系列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被测系统的方块图及原理:见图3-1图3-1 被测系统方块图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G (j ω)=│G (j ω)│∠G (j ω) (3-1)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图3-1 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21ωωωωωωωωωj E j B j E j B j E j B j H j G j G ∠==(3-2) 采用对数幅频率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3-2)表示为)(lg 20)(lg 20)()(lg 20)()()(lg 2021ωωωωωωωj E j B j E j B j H j G j G -== (3-3))()()()()()()(21ωωωωωωωj E j B j E j B j H j G j G ∠-∠=∠=∠ (3-4)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t)],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t)]和误差信号[e(t)]的对数幅值和相位。

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器运算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3-3)和(3-4)式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坐标纸上作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频率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

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

如果测量所得的相位在高频(相对转角频率)时不等于-900(n-m )[式中n 和m 分别表示传递函数分子和分母的阶次],那么,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必定是一个非最小相位系统的频率特性。

2.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3-2图3-2 被测系统模拟电路图注意:所测量点-C(t)、-e (t )由于倒相器的作用,输出均为负值,若要测其正的输出点,可分别在-C(t)、-e (t )之后串接一组1/1的比例环节,比例环节输出即为c (t )、e (t )的正输出。

开环传递函数为:)101.0(25.01)(+=S S S G闭环传递函数为:400100400)(2++=S S S φ 得转折频率为:ωn=20 rad/s ,阻尼比ξ=2.5。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在此实验中,我们利用系统中的U10 DAC 单元将提供频率和幅值均可调的基准正弦信号源,作为被测对象的输入信号,而系统中测量单元的CH1通道用来观测被测环节的输出,选择不同角频率及幅值的正弦信号源作为对象的输入,可测量相应的环节输出,并在屏幕上显示,我们可以根据所测量的数据正确描述对象的幅频和相频特性图。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U10 DAC 单元的OUT 端接到对象的输入端。

2、将测量单元的CH1(必须拨为乘1档)接至对象的输出端。

3、将U1 SG 单元的ST 和S 端断开,用排线将ST 端接至8088CPU 单元中的PB10(由于在每次测量前,应对对象进行一次回零操作,ST 即为对象锁零控制端,在这里,我们用8255的PB10口对ST 进行程序控制)4、在PC 机上输入相应的角频率,并使用“+”“-”键选择合适的幅值(4V),按键ENTER 后,输入的角频率开始闪烁,直到测量完毕时停止,屏幕即显示所测对象的输出及信号源,移动游标可得相应的幅值和相位。

5、如需重新测试,则按“N”键,系统会清除当前的测试结果,并等待输入新的角频率,准备开始进行下次测试。

6、根据测得在不同频率和幅值的信号源作用下系统误差e(t)及反馈c(t)的幅值、相对于信号源的相角差,用户可自行计算并画出闭环系统的开环幅值和相频曲线。

五、实验数据处理及被测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此它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所以必须用示波器观察系统各环节波形,避免系统进入非线性状态。

根据表3-1的实验测量得的数据,画出开环对数幅频线和相频线,并与理论分析相比较。

根据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实验四线性连续系统校正本实验为设计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校正的方法,重点了解串联校正;2、根据期望的时域性能指标推导出二阶系统的串联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二、实验设备PC机一台,TDN-AC系列教学实验系统。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1.原系统的结构图、模拟电路图及性能指标图4-1 未校正系统的方块图②模拟电路图图4-2 未校正系统的电路图③未校正系统的性能指标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40240)(2++=S S S φ系统的结构参数为:ωn=6.32,ξ=0.158系统的性能指标为:σ%=60%,t s =4s ,静态误差系数Kv=20 l/s 2.期望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设计采用串联校正装置,使系统满足下述性能指标: Mp ≤25%,ts ≤1s ,静态误差系数Kv ≥20 l/s3.串联校正环节传递函数,校正后系统结构图及模拟电路图 ①校正环节传递函数由理论推导(可参照有关自控原理书)得,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为: 105.015.0)(++=S S S G C②校正后系统结构图所以校正后系统结构图如图4-3所示:图4-3 校正后系统的结构图③校正后系统的模拟电路图:见图4-4图4-4校正后系统模拟电路图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准备:将信号源单元(U1 SG)的ST插针和+5V插针用“短路块”短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