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合集下载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课件,儿科护理学课件

儿科护理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课件,儿科护理学课件
• ②Ⅱ级:全肺可见较大密集颗粒阴影,支气管则充盈为黑色,形成 “支气管充气征”;
• ③Ⅲ级:全肺透明度丧失,呈毛玻璃样,横膈及心界部分模糊,支 气管充气征明显;
• ④Ⅳ级:两肺不透光而呈“白肺”。

【治疗原则】
1.纠正缺氧
• NRDS主要为低氧血症,首要治疗为改善缺氧,根据患儿病情选择 吸氧和通气方式。
2.维持酸碱平衡
• 根据血气结果判断酸碱失衡,改善通气,纠正呼吸性酸中毒;应用 5%碳酸氢钠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3.PS替代疗法
• PS推荐策略为:胎龄<26周者吸入氧分数(FiO 2 )需求>0.30, 或胎龄>26周者FiO 2 需求>0.40时应予PS治疗,早期给药是治疗 成败的关键,应使用天然的PS制剂,首剂为200mg/kg,使用时从 气管插管中滴入两肺内,用药后肺顺应性改善,对氧气和呼吸机需 求减少。如果有证据提示NRDS在进展,如持续不能离氧及持续需 要机械通气,应使用第2剂甚至第3剂。

【临床表现】
• 患儿出生时正常或有窒息史,多在生后2~6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 (频率>60次/分),并进行性加重,表现为呼吸表浅、呼吸节律不 规则,呼气性呻吟,吸气时三凹征,鼻翼扇动,青紫,烦躁不安, 肌张力低下,严重者可出现面色青灰,四肢松弛,反应迟钝,呼吸 暂停,甚至呼吸衰竭。两肺叩诊浊音,听诊两肺呼吸音降低,早期 无啰音,以后可听到细小水泡音;心音由强转弱,有时在胸骨左缘 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病情轻无并发症者,72小时以上肺成 熟度增加,可有望恢复,病情重者于3天内死亡。
• 2.促进肺PS增长,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的胎儿,出生48小时 前选择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的肾上腺皮质激素,给孕母肌内注射地 塞米松或倍他米松,可明显降低N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遗传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遗传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遗传吗,治疗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of Newborn,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通常发生在早产儿中,有时也会在足月婴儿中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不足而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本文将对RDS的遗传性、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RDS的遗传性大部分RDS患儿都是早产婴儿,因此其遗传因素不明确。

但据研究表明,RDS 患儿父母中存在某些基因突变与该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例如:1. SP-B基因缺陷该基因涉及到了PS的合成过程,其突变会导致合成PS的能力下降。

此外,SP-B基因缺陷还会导致RDS的其他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等。

2. ABCA3基因缺陷该基因仅存在于肺泡上皮细胞中,参与了PS在肺泡内的转运和合成。

因此,ABCA3基因缺陷会导致肺泡内PS减少,引起RDS发生。

3. SFTPC基因缺陷该基因负责合成PS的前体物质,突变会导致其在合成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可能导致肺内PS量减少。

SFTPC基因突变是导致RDS发生的一个较为罕见的病因。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RDS的遗传因素还没有完全解开。

但对于RDS患儿的家庭,如果二人都携带有某种导致新生儿RDS的基因,那么该基因传给下一代的概率将会增加。

因此,在夫妻家族有新生儿RDS病史的情况下,建议夫妻明确遗传背景,如有需要,可前往医院进行遗传咨询。

二、RDS的治疗方法1. 胎儿肺成熟剂(Prenatal corticosteroids)胎儿肺成熟剂可促进肺泡生产PS,增加其分泌量。

据研究表明,经过宫内注射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处理的胎儿,在出生后发生RDS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2. 支持性治疗对于RDS患儿,给予氧气、辅助通气等支持性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其中,支持性治疗的程度因患儿情况不同而异。

3.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Exogenous surfactant replacement therapy)用人工合成的PS代替肺泡内的PS,以增加肺泡表面张力,避免肺泡萎陷。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

母亲感染
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可能会影 响胎儿的肺部发育,增加患RDS 的风险。
诊断的依据和关键指标
呼吸音
呼吸音可呈现湿啰音、哮鸣音等,提 示肺部炎症或水肿。
胸部X线
可显示肺部透明度降低、肺纹理增粗 、肺泡塌陷等特征性改变。
血气分析
可检测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 值等指标,反映肺部气体交换能力。
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 制
呼吸窘迫综合征 (RDS) 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发生在新生儿,尤其 是早产儿。RDS 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涉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肺水肿、肺 血管通透性增加等多种因素。
by x
定义和概述
正常肺
正常肺部具有良好的气体交换功能,表面活性物质可以保持肺泡 的稳定,防止肺泡塌陷。
直接补充表面活性物质,帮助肺泡稳定,改善气体交换。
3
氧疗
补充氧气,提高血液氧含量,改善缺氧状况。
2
机械通气
通过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肺泡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4
抗感染治疗
预防和治疗感染,减少感染引起的肺损伤。
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
呼吸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机械通气、氧 疗、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等, 改善肺泡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 。
3
血管通透性增加
血管内皮细胞间隙增大,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和蛋白质渗出
到肺泡间隙。
胸膜腔积液的形成过程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症反应或损伤导致胸膜血管通透性增加,液体渗出到胸膜腔 。
胸膜液吸收减少
胸膜腔内压升高或胸膜淋巴管阻塞会减少胸膜液的吸收。
胸膜腔积液
当液体渗出量大于吸收量时,胸膜腔内液体逐渐积聚,形成胸 膜腔积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正常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正常吗,治疗方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正常吗,治疗方法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它主要是由于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引起呼吸道黏液积聚,氧气供给不足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治疗方法1. 氧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氧气供应不足。

因此,第一步治疗方法是给予氧疗。

通常情况下,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高浓度氧气。

2. 支持呼吸:当氧疗无效时,需要进行支持呼吸。

常用的方法是在氧气供应下给予机械辅助通气。

对于需要长时间呼吸辅助的婴儿,可能需要通过气管插管。

3.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对于早产婴儿,由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

因此,需要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

这种疗法是通过人工合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通过气管插管或喷雾器将其送至呼吸道,从而起到改善肺功能的作用。

4. 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通过药物来缓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胎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糖皮质激素等。

二、注意事项1. 预防措施:针对早产儿,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抗胎儿膜炎药预防、前病程护理等,早期预防可以减少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2. 病情观察:对于出生时体重低、母亲合并糖尿病、氧气供应时间长等高危婴儿,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干预。

3. 环境要素:保持安静、稳定的环境,避免各种刺激,尤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度干燥。

4. 逐渐减少呼吸辅助:持续呼吸治疗,可以让宝宝安全度过呼吸困难期。

但需要逐渐减少呼吸辅助,以便宝宝的肺部能够自主呼吸。

同时,家长和医生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况,及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和频率。

5. 家庭护理:婴儿出院后,需要继续重视呼吸道保健,避免感冒和感染,并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需要及时的治疗和密切的观察。

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通常是指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或存在某些疾病导致呼吸困难或不规律。

诊断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的标准可以包括以下方面:
1.呼吸频率:正常新生儿呼吸频率在每分钟40-60次。

异常的呼
吸频率,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可能是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

2.呼吸努力: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呼吸努力,包括使用辅助肌肉、
呼吸深浅不一等表现。

3.呼吸窘迫的体征:包括鼻翼扇动、胸骨上缘和肋间凹陷、颈部
皮肤下收等,这些体征可能提示呼吸困难。

4.氧合和二氧化碳排除:通过血气分析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和动
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了解氧合情况和呼吸性酸中毒程度。

5.X线检查:胸片检查可评估肺部结构和透明度,帮助排除先天
性肺部异常或感染。

6.临床症状:包括发绀、呼吸窘迫、喘鸣、呼吸暂停等症状。

7.评估呼吸中枢:通过观察中枢性发绀或呼吸暂停等来评估呼吸
中枢的功能。

需要强调的是,诊断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同时需要专业医生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测,以明确病因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因此,如果存在怀疑新生儿呼吸功能不全的情况,建议尽早就医。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护理常规一、入院护理1接待新患儿,双人核对患儿身份,佩戴腕带,责任护士自我介绍。

2.通知主管医生接诊新患儿。

3.进行入院护理评估,包括患儿心理、生理及社会状况的评估,测量生命体征、身高、体重等,书写入院护理记录。

4.给予入院指导,进行安全告知。

二、病情观察1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的变化,如患儿出现烦躁或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提示颅内压增高。

2.密切观察有无腹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呕吐的性质及有无便血等。

3.如患儿病情突然加重,出现烦躁不安、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发细、患侧呼吸运动受限,提示并发脓胸或脓气胸。

三、用药护理1控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药物。

4.根据病情给予止咳、化痰、平喘、雾化吸入等治疗。

5.正确控制补液速度。

6.严格查对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四、症状护理1.发热患儿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

C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枕冰袋、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退热效果不佳时,遵医嘱给予口服或静脉注射退热剂。

2.咳嗽、呼吸道分泌物多者,给予雾化吸入、拍背,必要时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3.喘息明显的患儿,抬高床头,给予止咳、平喘、雾化吸入等治疗,必要时给予鼻导管吸氧。

五、预防感染1病室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环境舒适,定时紫外线消毒。

3.不同病原体患儿分室居住,以免交叉感染。

六、休息与活动1指导患儿减少活动,适当休息。

4.保持病室安静、清洁,护理操作集中进行,以利于休息。

5.患儿活动时如有气促、心率加快,嘱卧床休息,并给予持续吸氧。

6.根据患儿的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七、饮食护理1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流质、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

2.保证患儿摄入充足水分,以加快毒素排泄和调节体温。

3.喂乳时遇到患儿咳嗽或呕吐时,暂停喂哺,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4.重症患儿不能进食时,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等治疗。

八、排便护理1多饮水、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ppt课件

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ppt课件

①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名鼻后滴流综合征, 是指由于鼻部疾病引起分泌物倒流鼻后和咽喉部,甚至 反流入声门或气管,导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② 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
③ 感染后咳嗽:呼吸道感染本身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
仍然迁延不愈,临床上称之为感染后咳嗽,患者多表现
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
断 学龄期6目岁-青春期: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 中 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肺结核,心因性咳嗽,气道 的 异物以及支气管扩张等。
ppt课件完整
4
小儿呼吸道生理及免疫特点
生理特点:
① 呼吸频率快;由于中枢调节能差,易出现 节律不齐;呼吸肌易疲劳。
② 肺活量小(按体表面积算成人是小儿的3 倍)
③ 潮气量小:死腔/潮气量比值大于成人。
ppt课件完整
30
按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
典型性肺炎(typical pneumonia) 非典型性肺炎(atypical pneumonia)
ppt课件完整
31
按发生肺炎的地区分类
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
院内获得性肺炎
(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
感染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衣原体肺炎
真菌性肺炎
原虫性肺炎
非感染性肺炎
ppt课件完整
28
按病程分类
急性肺炎(acute pneumonia) 迁延性肺炎(prolonged pneumonia) 慢性肺炎(chronic pneumonia)
ppt课件完整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研究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研究

新生儿呼吸窘迫征临床特点与危险因素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征(NRDS)是指由于肺未成熟或发育不良导致的呼吸功能障碍。

NRDS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问题,其发病率较高,严重者甚至会威胁生命。

对于NRDS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NRDS的临床特点1. 呼吸急促:新生儿呼吸窘迫征的最主要症状就是呼吸急促,毫不费力地看起来就像是在哭泣,嘴唇发紫。

2. 呼吸困难:患病婴儿在吸气时会呈现苦难呼吸的现象,低龄新生儿头、颈部等辅助呼吸肌群发生收缩,以增加肺的容积变化,但由于受其肺的抵抗力作用,缩小的幅度变小,不能有效地扩大肺容积。

3. 氧合不良: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常出现氧合不良表现。

氧合不良主要表现为肺通气/血流比例不匹配,肺通气障碍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特点是呼吸急促,吸气时出现气流鼓音,腹部呼吸颜色由红搏变成紫绀,可伴有嗜睡和或昏迷,需要抽搐或呕吐觉得积极治疗。

4. 低血压: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常出现低血压,需及时处理,在低血压的护理中,首选的是患儿的平卧位,或使用轻度卧状,另外若情况严重则需移入ICU进行检查二、NRDS的危险因素1. 早产:早产儿是NRDS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由于早产儿肺部发育不完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导致肺泡塌陷,呼吸困难,氧合不足,此外肺发育不良导致肺通气不畅,成为NRDS的高危因素。

2. 母亲糖尿病:母亲患有糖尿病的婴儿易发生NRDS。

因为母亲糖尿病容易导致胎儿过度发育,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完全生成,肺部发育不完全,NRDS的发生率较高。

3. 胎肺移位综合征:胎儿在子宫内如果出现胎肺内产生呼吸困难反应,此时胎肺发育不良可能导致NRDS,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因素。

4. 胎膜早破:若胎儿在子宫内胎膜早破引起宫内感染等病原菌侵袭不良导致肺发育不完全,造成NRDS的病发。

5. 色泽发青:一般新生儿胎色由红搏变成紫绀,这种发色是很常见的。

这种情况通常在婴儿出生后1-2天内发生,通常在60分钟内后发生。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PPT课件【62页】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PPT课件【62页】

婴幼儿呼吸肌发 直立行走后膈肌、 7岁后,成人
育不完全胸廓活 腹腔脏器下降呼
动范围小
吸肌发育完善
11
3、呼吸功能
12
(1) 肺活量:指1次深吸气后的最大呼气量,占肺 总容量的75% 。 50-70ml/kg,按体表面积算成 人大于小儿3倍,安静时,潮气量/肺活量:年长 儿12.5%,婴幼儿30%,说明婴幼儿的呼吸潜力 较差。 (2) 潮气量:指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6-10ml/kg,年龄越小,潮气量越小。
9
1、呼吸频率及节律:年龄越小,频率越快, 易节律不齐,早产儿、新生儿最显著
不同年龄小儿呼吸次数平均值
年龄 每分钟呼吸平均次数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50
1:3
1岁以内
30-40
1:3-4
1-3岁
25-30
1:3-4
4-7岁
20-25
1:4
8-14岁
18-20
1:4
10
2、呼吸型
腹式呼吸为主 → 胸腹式呼吸 → 胸式呼吸为主
30
诊断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别诊断
-流行性感冒 -急性传染病早期 -急性阑尾炎 -过敏性鼻炎
32
治疗
• 一般治疗:休息、饮水、隔离 • 全身治疗:
抗病毒:病毒唑等 对症:退热、止咳 抗生素:继发细菌感染或并发症者 局部治疗:眼炎、鼻炎、咽炎处理
33
预防
• 增强抵抗力 • 母乳喂养 • 避免被动吸烟 • 避免去公共场所 • 防治佝偻病及营养不良
• 环境及气候因素:环境污染、居住拥挤 、通风不足、气候多变
25
临床表现
病情与年龄、病原体、抵抗力及病变部位有关。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NRDS)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不足而引起。

以下是NRDS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新生儿出生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快、鼻翼扇动、呼吸肌辅助使用、呼吸吸气叹息样等。

2. 胎龄:主要发生在早产儿,多数在34周及以下出生的婴儿。

3. X线胸片:X线胸片显示双肺浸润和透亮度下降,充血水肿
等肺部改变。

4. 其他检查:肺功能检查可显示呼气末正压(PEEP)需求增加、气道阻力升高等。

需要注意的是,NRDS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多个因素并排
除其他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

由于NRDS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及早确诊和治疗对于患儿的预后至关重要。

因此,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5年制)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5年制)

金黄色葡萄球菌
4个月~4岁
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
气候改变
二、流行病学
全年都可发生,可流行或散发
冬春季较多
幼儿期发病率最高
多经呼吸道以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
传染期轻症较短,仅限于病初数天,重症
较长,合并细菌感染者更长。
三、病理变化
早期表现为黏膜下水肿,血管扩张和单核
细胞浸润,后期转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上 皮细胞受损后脱落,恢复期重新再生修复 痊愈。
14~15岁时又逐渐退化。扁桃体具有
一定的防御功能,但当细菌藏于腺窝 深处时,却又成为慢性感染的病灶。
3.咽鼓管:年幼儿咽鼓管较宽,短而且 直,呈水平位,易引起中耳炎。
喉 喉腔呈漏斗形,声门以下至环 状软骨以上为小儿呼吸道最狭窄处。
婴幼儿声门下区组织结构疏松,炎症
时易发生水肿,引起喉梗阻。
气管、支气管 1. 气管、支气管短、窄 2. 黏膜嫩, 血管丰富, 软骨柔软 3. 含有丰富的粘膜腺 4. 纤毛功能差
婴幼儿多急性起病,以全身症状 为主,局部症状轻,多有发热,体温
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
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 状轻,仅轻度发热。
体征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
有时可见下颌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疼痛,肺
部听诊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有不同形
态的皮疹。
重症
体温39~40℃或更高,头痛、 频繁咳嗽。 咽部微红,肿胀;扁桃体有白色或脓性分
链球菌引起者,一般在2岁以上,高热、冷 感、呕吐、头痛、腹痛等,吞咽困难,扁 桃体呈弥漫性红肿或同时显示滤泡性脓性 渗出物。
血象
病毒感染一般白细胞偏低或正常,但早期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可较高。 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多增高,严重病例 也可减低,但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仍增高。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6
四、X线检查 X线改变
特点
疾病时期或程度
毛玻璃样改变 两肺呈普遍性透过度降 RDS初期或轻型
(ground glass)
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 病例 致的细颗粒(肺泡不张) 网状影
支气管充气征 在普遍性肺泡不张(白 RDS中、晚期或 色)的背景下,呈树枝 较重病例多见 状充气的支气管(黑色) 清晰显示
19
呼吸暂停
一、定义: 指呼吸暂停时间>20秒,常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 及发绀。 如呼吸暂停<10秒,不伴有心率减慢及发绀, 为周期性呼吸。
20
二、病因: 1、原发性呼吸暂停: 多发生在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主要是由 于呼吸中枢和呼吸肌发育不全所致。 2、继发性呼吸暂停(常继发于其他疾病): 各种肺部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其它
3
二、病因和病理生理
1、病因 PS缺乏是RDS的根本原因。 PS产生:是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合成、释放,
孕20周开始产生,缓慢增加,35周 迅速增加,达肺成熟水平。 PS成分:磷脂蛋白复合物。 PS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使肺泡内压减小, 有利于肺泡的张开。
4
2、病理生理
早产 肺泡PS 肺泡不张
哭闹后发绀加重; 发绀程度与肺部体征不平行; 严重者出现休克和心衰。 *胸廓隆起,两肺粗湿罗音,以后出现中细湿罗音。
25
四、诊断: 吸入混入胎粪的羊水—先决条件。
*分娩时可见羊水混有胎粪 *患儿皮肤、脐带和指、趾甲床留有胎粪污染的痕迹 *口、鼻腔吸引物中含有胎粪 *气管插管时声门处或气管内吸引物中可见胎粪
PS替代疗法:一旦确诊尽早应用(生后24小时之内) 气管内2~4次
11
氧疗和辅助通气 1、吸氧
轻症:鼻导管、面罩、头罩吸氧, 维持PaO2 50~70mmHg和TcSO2 90%~9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减少感染风险
加强锻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感谢您的观看与聆听
演讲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0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概述
02.
03.
目录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后
1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概述
定义和症状
定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缺氧、发绀等症状。
症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呼吸暂停、发绀、低氧血症等。
胎儿超声检查:评估胎儿肺部发育情况
胎心监护:监测胎儿心率变化,及时发现胎儿缺氧
羊水穿刺:检测胎儿染色体异常,评估胎儿呼吸窘迫综合症风险
产后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
保持产妇和新生儿的卫生,勤洗手、洗澡
产妇和新生儿避免接触感染源,如病毒、细菌等
产妇和新生儿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
产妇和新生儿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3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预后
康复情况
轻度呼吸窘迫综合症:预后良好,大部分患儿可完全康复
中度呼吸窘迫综合症:预后相对较好,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后遗症
重度呼吸窘迫综合症:预后较差,部分患儿可能出现长期呼吸功能障碍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等,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病因:NRDS的病因包括早产、感染、缺氧、胎盘功能异常等。
诊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发病原因
早产: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全,容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名词解释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名词解释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名词解释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简称NRDS),又称为成熟不足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症或肺膜病,是一种婴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早产儿或胎龄不足的婴儿身上。

肺透明膜病通常是由于未能充分产生或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所引起的。

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由肺泡上皮细胞产生的脂质物质,它能够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塌陷,从而维持肺的稳定性,促进气体交换。

如果肺透明膜病发生,肺泡表面张力增高,导致肺泡塌陷,呼吸困难等症状出现。

肺透明膜病的主要原因是早产儿肺发育不完善。

通常,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妊娠后期才开始大量产生。

因此,早产儿出生时,他们的肺泡可能还没有充分成熟,无法产生足够的肺表面活性物质。

此外,妈妈患有糖尿病、胎儿性别为男性、孕周低、胎盘功能不全等因素也会增加婴儿患上肺透明膜病的风险。

对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给予人工制剂的肺表面活性物质来缓解症状。

经过适当的呼吸支持和其他治疗手段,大多数患儿有望康复。

预防肺透明膜病的有效方法是尽量延迟早产儿的出生,提高孕妇的产前保健水平,以促进胎儿肺部的发育。

总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一种常见的早产儿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而引起。

了解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有效治疗肺透明膜病具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常见的呼吸问题有哪些了解宝宝的呼吸系统

新生儿常见的呼吸问题有哪些了解宝宝的呼吸系统

新生儿常见的呼吸问题有哪些了解宝宝的呼吸系统宝宝的呼吸系统是其健康发展和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容易受到各种呼吸问题的影响。

了解这些常见问题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每一个新父母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一个常见的呼吸问题是新生儿的呼吸窘迫。

呼吸窘迫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进行正常呼吸的状态。

这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如先天性肺问题、感染或胎儿窘迫。

呼吸窘迫的迹象包括喉咙、胸骨和肋骨上的震颤、呼吸困难和蓝色的唇。

如果你的宝宝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其次,婴儿呼吸道感染也是常见的问题。

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病毒或细菌引起,如感冒、流感、麻疹和肺炎等。

症状包括发烧、打喷嚏、流鼻涕、咳嗽和呼吸急促。

对于呼吸道感染,要确保宝宝有充足的休息,保持充足的液体摄入以防脱水,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婴儿哮喘。

婴儿哮喘是一种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宝宝哮喘的症状可能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喘鸣声和胸闷感。

要确诊婴儿是否患有哮喘,需要咨询医生进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

治疗婴儿哮喘的方法包括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控制室内的空气质量以及避免触发哮喘的物质和环境。

此外,新生儿可发生气道异物阻塞,这是因为他们的气道较狭窄,容易受到各种物体的阻塞。

常见的气道异物包括食物、玩具和小物品等。

如果你发现宝宝突然咳嗽、呼吸困难或无法发声,可能是气道被异物阻塞。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如后腰部拍击、斜置法等,以尽快清除异物。

最后,新生儿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

呼吸暂停是指宝宝在短暂时间内停止呼吸。

呼吸暂停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睡眠时的阻塞、呼吸中枢异常以及吸入母体分泌物等。

如果你的宝宝出现呼吸暂停,应立即将他放在平坦的表面上,保持头部稍微向后仰,并进行CPR(心肺复苏术)。

总之,了解新生儿常见的呼吸问题对于保护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

父母应密切关注宝宝的呼吸情况,并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肺胸片
生后2小时见双肺细 生后2 颗粒影, 颗粒影,右肺更明显
24小时后以上改变消失, 24小时后以上改变消失, 小时后以上改变消失 肺野正常
B组链球菌肺炎
B组链球菌败血症所致的宫内感染性肺炎; 组链球菌败血症所致的宫内感染性肺炎; 组链球菌败血症所致的宫内感染性肺炎 母亲妊娠晚期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有臭味史; 母亲妊娠晚期有感染、羊膜早破或羊水有臭味史; 临床及X线胸片表现与本病难以区别; 临床及 线胸片表现与本病难以区别; 线胸片表现与本病难以区别 机械通气时所需参数较低; 机械通气时所需参数较低; 病程与RDS不同。 不同。 病程与 不同
第6版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实验室检查
实验 泡沫试验 方法 患儿胃液1ml加 加 患儿胃液 95%酒精 酒精1ml, , 酒精 振荡15秒 振荡 秒,静置 15分钟 分钟 结果判定 沿管壁有多层泡沫表明PS 沿管壁有多层泡沫表明 多可除外RDS 多可除外 无泡沫表明PS少可考虑为 无泡沫表明 少可考虑为 RDS 两者之间为可疑 提示“ 提示 肺成熟” 羊水或患儿气管 L/S≥2提示“肺成熟” 吸引物中L/S 吸引物中 L/S 1.5~2“可疑” 可疑” ~ 可疑 L/S <1.5“肺未成熟” 肺未成熟” 肺未成熟 PaO2降低、PaCO2增高及 降低、 酸中毒
RDS中、晚期或 中 较重病例多见
严重RDS 严重
RDS胸片 RDS胸片
双肺呈普遍性透过度降低 可见弥漫性均匀一致的细颗粒网状影
RDS胸片 RDS胸片
肺野颗粒状阴影和支气管充气征
RDS胸片 RDS胸片
白肺
病理学改变
肺不张 肺水肿 肺血管淤血和出血 上皮细胞坏死 特征性的透明膜
第6版
诊断要点
第6版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
(Respiratory Disorders)
目的与要求
第6版
掌握新生儿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鉴 别诊断要点。 别诊断要点。 熟悉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熟悉各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 了解相关辅助检查的意义及价值。 了解相关辅助检查的意义及价值。
主要内容
一般介绍常见的症状与体征 各种常用的辅助检查 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炎(胎粪吸入综合症)
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
葡萄糖液65~ ),以后逐渐 第1天5%或10%葡萄糖液 ~75ml/(㎏·d),以后逐渐 天 或 葡萄糖液 ( ), 增加到120~150ml/(㎏·d),并补充电解质; ),并补充电解质 增加到 ~ ( ),并补充电解质; 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或鼻饲管喂养, 病情好转后改为经口或鼻饲管喂养,热卡不足时辅以部 分静脉营养; 分静脉营养;
发病率 (%)
wks) 胎龄 ( wks )
胎龄愈小,发病率愈高 胎龄愈小,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病因和病理生理
PS缺乏是 缺乏是RDS的根本原因 缺乏是 的根本原因 PS产生 产生 PS成分 成分 PS作用 作用 RDS的病理生理 的病理生理
第6版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 (dyspnea) 呼吸急促 (tachypnea) 呼吸暂停 (apnea) 口吐白沫 吟 呻 (grunting)
第6版
常见体征
紫 绀 (cyanosis) cyanosis) flaring) 鼻 扇 (nasal flaring) restriction) 三凹征 (triple restriction)
肺泡内液-气界面, 肺泡表面张力 — 肺泡内液-气界面,使肺泡缩小 Laplace定律 Laplace定律
2T(肺泡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张力)
P(肺扩张压)= 肺扩张压)
r(肺泡半径) 肺泡半径)
r一定时,T↑, P ↑ 一定时,T↑, T一定时,r↑, P ↓ 一定时,r↑,
PS作用 PS作用
因素 早产 窒息 低体温 前置胎盘 胎盘早剥 母亲低血压 糖尿病母亲婴儿(IDM) 糖尿病母亲婴儿 剖宫产 机理 PS不足或缺乏 不足或缺乏 低氧和代酸 低灌注和代酸 胎儿血容量减少
高血胰岛素拮抗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病因及发病机理
第6版
系因各种因素所致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 系因各种因素所致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不足, 从而使新生儿出生后肺泡不能迅速有效的扩张, 从而使新生儿出生后肺泡不能迅速有效的扩张, 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其特点为发病 并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时间早、症状渐加重、X 线胸片有广泛性充气 时间早、症状渐加重、 不足的改变。是新生儿最危险的死亡原因之一。 不足的改变。是新生儿最危险的死亡原因之一。
卵磷脂/鞘磷 卵磷脂 鞘磷 脂(L/S)值 )
血气分析
胸片
X线改变 线改变 特点 疾病时期或程度 RDS初期或轻型 初期或轻型 病例 毛玻璃样改变 两肺呈普遍性透过度降 低,可见弥漫性均匀一 致的细颗粒(肺泡不张) 致的细颗粒(肺泡不张) 网状影 支气管充气征 在普遍性肺泡不张(白 在普遍性肺泡不张( 的背景下, 色)的背景下,呈树枝 状充气的支气管(黑色) 状充气的支气管(黑色) 清晰显示 白肺 整个肺野呈白色,肺肝 整个肺野呈白色, 界及肺心界均消失
表面活性物质 (pulmonary surfactant, PS)
产生: II型肺泡上皮细胞 产生: II型肺泡上皮细胞 成分:脂蛋白,其中脂类为主要成分, 成分:脂蛋白,其中脂类为主要成分, 蛋白类为重要成分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作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维持必要的 肺泡功能残气量
第6版
PS作用 PS作用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RDS发病与年龄关系 RDS发病与年龄关系
胎龄 (wks) 发病率 (%) 28~30 >70 31~32 33~35 >36 40~55 10~15 1~5
100 80 60 40 20 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第6版
重点与难点
重点:HM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重点:HM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难点:HMD的诊断原则 难点:HMD的诊断原则
第6版
目录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早产儿多见, 早产儿多见,发病率与胎龄呈反比 呼吸困难出现早, 呼吸困难出现早,呈进行性加重 呼吸音低,心音低, 呼吸音低,心音低,常有收缩期杂音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的II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提示严重的II呼吸衰竭 影像学检查表现为肺野透光度普遍降低
第6版
Hale Waihona Puke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氧疗和辅助通气
氧疗 持续呼吸道正压( 持续呼吸道正压(CPAP) ) 常频机械通气 其他
PS替代疗法 替代疗法
一般治疗
保温
置于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 置于自控式暖箱内或辐射式抢救台上, 保持皮肤温度36.5℃; ℃ 保持皮肤温度
监测
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 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气;
抗生素
根据肺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细菌培养和药敏) 根据肺内继发感染的病原菌(细菌培养和药敏)应用相 应抗生素治疗
PDA的治疗 PDA的治疗
严格限制入液量,并给予利尿剂; 严格限制入液量,并给予利尿剂; 静脉注射消炎痛
剂量:每次 剂量:每次0.2mg/kg,首次用药后 、36小时再各用 ,首次用药后12、 小时再各用 1次,共3次; 次 次 机理:前列腺素 是胎儿及生后初期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机理:前列腺素E是胎儿及生后初期维持动脉导管开放 的重要物质,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 的重要物质,而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消炎痛) 可减少前列腺素E的合成,有助于导管关闭; 可减少前列腺素 的合成,有助于导管关闭; 的合成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 12hrs内 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 (12hrs内)
鼻扇和三凹征 呼吸快 (RR>60/min) 呼气呻吟 发绀
胸廓扁平, 胸廓扁平,肺部呼吸音减弱 恢复期易出现PDA 恢复期易出现 3天后病情将明显好转 天后病情将明显好转
动脉导管开放(PDA) 动脉导管开放(PDA)
原因---恢复期肺顺应性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 原因---恢复期肺顺应性改善,肺动脉压力下降; ---恢复期肺顺应性改善 发生导管水平的左向右分流 症状---喂养困难,呼吸暂停,酸中毒 症状---喂养困难,呼吸暂停, ---喂养困难 体征---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前区搏动增强, 体征---心率增快或减慢,心前区搏动增强,水冲 ---心率增快或减慢 脉;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收缩期或连续性杂 音;严重者可出现左心衰竭
膈疝胸片
左侧胸腔内可见充气的胃泡和肠管影,纵隔向对侧移位 左侧胸腔内可见充气的胃泡和肠管影,纵隔向对侧移位
定义 发病率 病因和病理生理 易感因素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和胸片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治疗原则
1、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2、保证通气功能正常 3、防止出现并发症
第6版
一般治疗
保温 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 抗生素 生命体征监测 纠正酸中毒 PDA的治疗 的治疗
湿肺 B组链球菌肺炎 组链球菌肺炎 膈疝
湿肺(TTN) 湿肺(TTN)
多见足月儿,系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 多见足月儿,系肺淋巴或 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 时低下; 时低下; 生后出现呼吸增快,但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 生后出现呼吸增快,但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应好; 重者也可有发绀、三凹征和呻吟等; 重者也可有发绀、三凹征和呻吟等;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有湿啰 听诊呼吸音减低,可有湿啰音; 胸片显示肺气肿、肺门纹理增粗和斑点状云雾影, 胸片显示肺气肿、肺门纹理增粗和斑点状云雾影, 肺气肿 常见毛发线; 常见毛发线; 一般24~ 小时后症状缓解消失 小时后症状缓解消失; 一般 ~48小时后症状缓解消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