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十一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本答案(上)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本答案(上)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答:人们利用了太阳位置和影子的关系的知识。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制作简单的太阳钟实验准备:卡纸、指南针、硬纸板等实验过程: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数值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纸板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三、昼夜交替问题解答1、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

2、如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20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答:从时差具体计算:德国—6;美国:-18——-12;澳大利亚+1.30或+2或+2.30。

让学生进行计算,或按白天、黑夜等词语来描述。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模拟昼夜变化的实验。

实验准备:地球仪、手电筒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_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科学一课一练-全册 _苏教版(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题《太阳和影子》一、填空1、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2、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是:(自西向东),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长—短—长)。

4、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5、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

6、(早晨、黄昏)时,影子(长),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低);(正午)时,影子(短),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高)。

二、简答1、问: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1、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答: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2、问: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长短变化和气温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影子长,气温就低……但每天最高气温并不是影子最短的时侯,而是在下午1——2点之间,这是因为那时地球吸收太阳热辐射最多,故气温最高。

《太阳钟》一、填空1、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2、(日晷)也叫(太阳钟),是测量时间的工具,是根据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3、(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

4、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两种。

5、(太阳钟)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6、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二、简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太阳的变化和影子的变化之间的规律《昼夜交替》一、简答1、(地球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课练随堂练习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课练随堂练习复习题(含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班级————姓名——————填空题:1、太阳和影子1、我们描述方向时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

物体的影子早晨朝向西方,下午转向朝东方。

3、中午,我们面向正南站立,太阳照射在我们身上,影子总是在我们的后面,指向北方方。

4、随着太阳的上升和下降,气温也上升和下降。

一、选择题: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A:西→东;长→短→长B:东→西;低→高→低C:东→西;长→短→长2、上午10点,物体的影子朝向(C)B:东北C:西北3、物体影子方向变化的原因是(C)A:物体的大小B:物体的形状C:太阳的位置变化4、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A:早晨B:中午C:傍晚2、太阳钟一、判断题1.日晷就是由一个计时底板做成的。

……………………………………(×)2.一个物体在一天中影子越短时反而温度越高。

………………………(√)二、选择题1.日晷是测量(2)的工具。

①体积②时间③长度④速度2.日晷测定时间是根据日影的(1)。

①方向②长度③影子深浅④影子大小3.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是(3)。

①立晷②地平日晷③赤道日晷3、昼夜交替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A:太阳的东升西落B:乌云的遮盖C:地球的自转2.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B)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3.中国在白天的时候,下面哪个国家正处于黑夜(C)A:澳大利亚B:日本C:美国4.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上午8点,那么澳大利亚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C)A:上午10点B:晚上8点C:晚上10点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D:伽利略二、判断题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2.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3.太阳是住在东海边上的一只三足金乌,它白天巡逻,晚上休息,所以,金乌出来时就是白天,休息时就是黑夜。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课练随堂练习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课练随堂练习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每课课课练随堂练习复习题(含答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班级――――姓名――――――填空:1、日影1、我们描述方向时说: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再从西方落下。

物体的影子早晨朝向西方,下午转向朝东方。

3.中午,我们正南方站着,太阳照耀着我们,影子总是在我们身后,指向北方。

4、随着太阳的上升和下降,气温也上升和下降。

一、选择题:一.在一天中,物体在太阳下的阴影变化规律是(a)a:West→ 东长的→ 短的→ B:东→ 西低的→ 高的→ 低C:东→ 西长的→ 短的2、上午10点,物体的影子朝向(c)b:东北c:西北3.物体阴影方向改变的原因是(c)a:物体的大小b:物体的形状c:太阳的位置变化4、一天中最短的影子是在(b)a:早晨b:中午c:傍晚2.太阳钟1一、判断问题1.日晷就是由一个计时底板做成的。

……………………………………(×)2.一天中物体的阴影越短,温度越高(√) 二、多项选择题1.日晷是测量(2)的工具。

①体积②时间③长度④速度2.日晷测定时间是根据日影的(1)。

①方向②长度③影子深浅④影子大小3.北京故宫博物院里保存的日晷是(3)。

①立晷②地平日晷③赤道日晷3.昼夜交替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c)a:太阳的升起和落下B:乌云的覆盖C:地球的自转2。

根据太阳的升降现象,你认为地球应该转向哪个方向(b)a:自东向西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3.中国在白天时,下列哪个国家处于黑暗中(c)a:澳大利亚B:日本c:美国4.2021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上午8点,那么澳大利亚的观众二应该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c)a:上午10点b:晚上8点c:晚上10点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a:哥白尼b:托勒密c:牛顿d:伽利略二、判断题1.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太阳、月亮和星星围绕地球旋转形成白天和黑夜。

(×)2.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运动,形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3(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3(2021新版)(附参考答案)

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填空题1、地球内部从外向内分为三个圈层,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地球板块运动的力量来自______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产生的运动。

3、板块在相对移动的过程中,或向两边______,或彼此_______,从而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4、在地球圈层结构中,______是岩浆的发源地。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在地球的圈层中,地幔的厚度最大。

()2、地球的内部结构像个鸡蛋。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

()4、地幔和地核会进行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

()5、一般情况下,地壳的运动很难察觉到。

()6、喜马拉雅山过去式一片王洋的大海。

()三、选择题,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地球内部有不同圈层,地表薄薄一层称为( )。

这是根据地震波在软硬不同岩石中传播速度快慢作出的猜测。

A.地壳B.地幔C.地核2、地球内部的圈层按照由外到内的顺序,可以分成( )三部分。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壳、地幔、地核C.地壳、地核、地幔3、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B.地幔C.地核4、由地球板块运动直接引起的自然现象是()A.地震B.潮汐C.海啸5、海陆变迁是因为大陆板块()造成的。

A.碰撞B.分离C.交错6、地核的厚度约为()千米。

A、17 B.2900 C.3400四、连线题实验材料与其模拟物进行连线。

酒精灯地球板块淀粉糊岩浆泡沫块地球内部的热量五、填图题在图中填写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名称。

六、综合题看图回答:1、指出板块运动方式:(1)板块碰撞:_____________________(2)板块分离:_____________________(3)板块交错: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示意图,解释海岸山脉或岛弧是怎么形成的?3、两亿年前,地球大陆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现在则是相互分离开来的。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1.地球的内部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11.地球的内部
合从得到而。导在一致-定地条表件下的,巨色光大能变合化成白。光如。o形实验成结山论脉:光的高三原原、色是
红.绿、蓝,其他色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在一-定条件下,
裂谷和海沟等,色甚光至能合还成会白引光。发o 火山爆发、地
震、海啸等。
如果把水换成黏稠的液体,泡沫块会怎样运动呢?
由于黏稠的液体流动慢,所以泡沫的运 动速度会很缓慢。但是前期能量慢慢积累, 释放时现象也会很明显。
红.绿、蓝,其他色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得到。在一-定条件下,
泡沫块在烧杯的色边光緣能合相成互白碰光。撞o 、挤压。密度
不同的泡沫块之间甚至还会产生交错现象。
实验结论:就像漂浮在沸腾的水面上的泡沫
块,各个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
实验结论: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他色可由三原色按一定的比例混
根据发现的化石,你能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的 情况吗?
菊石花石
鱼龙复原图
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比较今天的地球与两 亿年前的有什么不同。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2亿年前,地球大陆板块是连接在一起的,现在则是相 互分离开来的。
苏教版
五年级上

三 单 元
11.地球的内部
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地球内部是什么样的吗?
火山
地震
地热
根据火山喷发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不是 空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存在炙热的岩浆。
实验结论根:光据的三地原震色是能红推.绿测、蓝出,其地他色球可内由部三原是色不按一稳定定的比的例, 混 红合.会聚得绿到、运 的。蓝动 能在,其一和 量他-定色变 需条可化 要由件下三释,岩,原色放色色层光光按。会能能一合承合定成成的受白比白光很例光。。混大oo合实的得验到压结。力论在:光,一所的-定积三条原件色下是,

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十一课《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11.地球的内部【主要概念】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

【涉及课标】14.5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描述地球内部有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深入前两课本质层面,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和地壳运动模式,初步了解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发生全球性或小范围的海陆变迁,能初步从宏观层面解释地形高低起伏、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地球内部结构与地壳运动。

先让学生根据火山喷发、地热、地震中的物质和能量推测地球内部可能是怎样的,再通过阅读资料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的主要方法和成果,以及科学家对地球内部圈层运动模式做出的猜测。

第二部分是模拟地球板块的漂移与碰撞,通过观察进一步理解地壳运动时板块之间的碰撞、分离与交错,意识到能量来自地壳下方处于对流运动状态的岩浆。

第三部分是认识地壳运动导致海陆变化,遵循从局部到整体的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根据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海洋类生物化石推测喜马拉雅山地区很久以前的情况,建立陆地和海洋会转化的意识;再观察地球大陆板块变化示意图,认识陆地的变化趋势,从而认识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为今后继续认识地表变迁理论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火山和地震这些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有一定了解,但是对地球内部知之甚少。

他们也许从课外读物中获取了地壳、地幔、地核这些名词,但是并不了解地球各圈层的结构特点与运动模式。

本节课要帮助学生建立地球内部的运动与海陆变迁、大陆漂移之间的有机联系。

【学习目标】1.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2.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3.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换、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2023秋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2023秋新课标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课练第一单元光与色彩1.光源一、判断题1.太阳、雷电、萤火虫、发光水母是人造光源。( )2.月球本身就是光源。( )3.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光体存在而发光。( )5.萤火虫的光比较微弱,所以它不是光源。( )【参考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1,光源是能自己发光的,以下物体是光源的是 ( )A.玻璃B.太阳C.月亮D.镜子2.下列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阳光下闪闪发光的镜子B.萤火虫C.手电筒D.以上都不是3,太阳和灯泡发出的光分别属于 ( )A.自然光和反射光B.人造光和反射光C.自然光和人造光D.以上都不是4.( )是生活中最重要的光源A.北极星B.月球C.太阳D.电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光很亮,所以它们是很好的光源B.十五的月亮又圆又亮,属于光源C.关闭台灯,台灯不能发光,所以它就不是光源了D.以上都不对【参考答案】1.B 2.B 3.C 4.C 5.C2.光的传播一、判断题1.光在空气中是直线传播的,在水中不是直线传播的。( )2.光和声音的传播方式一样。( )3.激光笔发射的光对眼睛有害,一定要避免直视。( )4.阳光穿过树林照到地上,呈现出的是曲线。( )5.萤火虫发出的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参考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1.集合时,我们每个人都看着前面同学的后脑勺,就能迅速排整齐。下列现象与该光学原理不一样的是( )A.手影游戏B.小孔成像C.海市蜃楼D.以上都不是2.树林中看见斑驳的阳光,这一现象说明( )A.光沿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现象C.光的折射现象D.以上说法都不对3.光在烟雾中是以( )形式传播的A.曲线B.直线C.折线D.以上都不对4.在排一列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那么就表示队伍排直了,这是因为( )A.光速极快B.光的反射C.光沿直线传播D.以上说法都不对5.在运动会的射击比赛中,运动员都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来瞄准,这是( )A.为了缓解眼部肌肉的疲劳B.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C.因为比赛规则只能用一只眼睛瞄准D.以上说法都不对【参考答案】1.B 2.A 3.B 4.C 5.B3.光的反射一、填空题1、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________。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一、填空题。

1.光源不透明物体2.相反3.清晰4.变化、规律 5、方向、长短二、判断题。

1. ×2. ×3. √4.×5. ×6. √7. √8. √9. √ 10. ×三、选择题。

1、C、A2、 B3、A四、简答题。

①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发生了变化。

②早晨影子朝西,较长;中午影子朝北,最短;下午影子朝东,较长。

五、实验与分析。

一天中,影子长,气温低;影子短,气温高。

2 太阳钟一、填空题。

1、太阳的运动、投影的变化、日晷、太阳钟2、时间、古代石晷、赤道日晷、地平日晷二、简答题。

1、人们利用太阳的运动与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个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

2、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五、实验研究。

答案参照课本第5页上的内容。

1.在半圆形的卡纸上画上刻度。

2.把一块三角形的硬纸板竖起粘在印有刻度的卡纸上。

3.根据三角形的投影,就可以判断当时的时间。

3 昼夜交替一、填空题。

1、自转2、24 自西向东3、北极星 4、东西 5、西东6、365 自西向东7、早些自西向东自转8、杭州武汉重庆拉萨9、昨天早上6点昨天中午11点昨天晚上18点二、判断:1、√2、√3、×4、√5、√6、√三、简答题。

分析昼夜交替现象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于是地球的自转就形成了某个地方的昼夜交替现象。

4 看月亮一、填空。

1、月相2、303、西东4、东西5、蛾眉月、满月6、卫星、公转7、地球、太阳二、判断。

1、× 2、× 3、√ 4、× 5、×6、√7、√8、×9、√ 10、×三、选择。

精品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汇总(全册)

精品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汇总(全册)

新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问题答案汇总(全册)第1单元《光与色彩》教材中问题解答第1课光源1、哪些是自然光源﹖哪些是人造光源?(P2 )篝火萤火虫礼花雷电答:萤火虫、雷电是自然光源,篝火、礼花是人造光源。

2、这些物体是光源吗﹖为什么?(P3)玻璃幕墙月亮发光答︰生活中有许多物体会发光,判断物体是不是光源要看物体是自己发光还是因为有其他发光体存在而发光。

玻璃幕墙和月亮发光是太阳导致的,水面发光是月光导致的。

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

第⒉课光的传播1、你认为这些光的传播路径有什么共同特点? (P4 )答︰阳光穿过树叶间隙或云间空隙、汽车远光灯、激光灯都有光束射出,而且光束看起来都是直线。

2、在研究光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P5)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他们排整齐了吗?你是如何判断的?( P5)答︰整齐。

因为向左(右)看齐,是调整队列的基本动作,其要领是︰身体立正,头向左人右)摆动60°,脚用小碎步前后左右移动至与左(右)人员看齐,要求能够看到相邻人员的腮部,且看不到其后边的人,不能低头或仰头。

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第3课光的反射1、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哪些物体反光效果比较好﹖说说反光效果好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P8 )答∶图片分别呈现了不锈钢广场雕塑,平面镜及摆放的苹果,湖水及景物。

如果物体表面很光滑(哪怕是细微的凹凸也没有),那么当光线照射其表面时,就会发生镜面反射,人们就会看到明亮的镜像。

2、我们看到的月光是从哪里来的?(P8)答∶月球本身既不发光也不透明,但能反射太阳光。

月球对太阳光的反射使我们能够看到被阳光照射到的半个月面。

月球向着太阳的半个月面是亮区,另外半个月面是暗区(被自己挡住)。

3、人是如何看见物体的?( P9 )答︰古希腊学者认为,眼睛发出的光碰到物体,人就能看见东西。

后来,又有人认为,是眼睛发出了像触须那样的东西,人通过触须看到物体。

公元11世纪初,阿拉伯科学家伊本·海赛姆纠正了上述看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11课 地球的内部 (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第11课 地球的内部 (同步练习)

3、11《地球的内部》一、填空题1、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作_____,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作_______;把它们之间的部分叫作_________。

2、20世纪初,科学家发现,_______在不同的岩石中传播时,有快有慢。

3、萨维尔将全球岩石划分为______大板块。

4、魏格纳提出了_________学说。

二、判断题1、地球内部是静止不动的。

()2、地球内部是空的。

()3、科学家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4、根据地热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有大量的热。

()5、各大板块之间不会相互影响。

()三、选择题1、根据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的菊石化石,我们能推测出喜马拉雅山很久以前是()。

A.海洋 B.陆地 C.高山2、根据地震能推测出地球内部是()。

A.不稳定的 B.稳定的 C.岩层不受压力3、一些科学家认为,地核和地幔会进行()。

A.水平运动 B.上下运动 C.水平运动和上下运动4、()会让不同板块发生会合,相互挤压,形成造山带的作用和过程。

A.板块俯冲 B.板块分离 C.板块碰撞5、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6、()是指两个同类型板块在持续外力作用下相互远离的过程。

A.板块俯冲 B.板块分离 C.板块碰撞四、实验分析在有色淀粉中加入热水,搅拌均匀后用酒精灯加热,放入三、四块泡沫块,观察泡沫块的运动。

1、加热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实验中,淀粉糊模拟的是__________,泡沫块模拟的是________,酒精灯模拟的是_________。

3、说说泡沫块的运动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五小数乘法和除法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

2024年五年级数学上册五小数乘法和除法练习十一教案苏教版
3.我还尝试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互相交流和启发,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时候在某些环节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后面的内容无法按时完成。这需要我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2.学生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上,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小数乘除法的理解程度不够,需要我针对这些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差距。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小数乘法和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练习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黑板、粉笔、练习本、计算器等。
2.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统、数学课程教学网站、在线教育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教学PPT、动画演示、数学题库、在线练习、教学视频等。
4.教学手段:讲解、示范、练习、讨论、小组合作、游戏互动、评价反馈等。
5.教辅材料:教材、教师用书、练习册、课后习题、拓展阅读材料等。
4.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耐心讲解,逐步引导他们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需要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小数乘除法的原理。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强烈推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习题解答

【强烈推荐】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习题解答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习题解答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一、太阳和影子问题解答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3、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4、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二、太阳钟问题解答人们利用什么知识来制造不同形状的日晷?实验过程:用手电筒水平照射地球仪,会发现向着手电筒的一面变亮了,背着的一面没有变亮,逆时针转动地球仪,地球仪亮着和黑的一面不断变换。

实验结论: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随着地球的转动,白昼和黑夜交替出现。

四、看月亮问题解答交流月相日记,你能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吗?答: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残月——下弦月——娥眉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实验与观察观察名称:观察月相: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月相的变化,画出来。

五、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问题解答1、蜜蜂和蝙蝠会不会相遇吗?为什么?答:不会相遇,因为蜜蜂在白天活动,蝙蝠在晚上活动。

2、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答: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一、光的行进问题解答1、你能说出哪些是自然光,哪些是人造光吗?答:萤火、闪电、太阳是自然光;蜡烛、灯泡是人造光。

2、你怎样解释下面光的现象?答:光是沿直线行进的。

部编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部编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11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

部编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第11课《地球的内部》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 通过资料学习,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2. 通过阅读、模拟实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模式,能解释地壳缓慢移动的原因和结果。

3. 借助研讨与交流,认识海陆变换、大陆漂移也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重点与难点】重点:能说明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与特点。

难点:通过模拟实验推测、解释地壳运动的原因和表现。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泡沫块(有编号)、抹布、隔热手套、淀粉糊、红色素、搅拌棒、镊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出示地球图片,提问: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对地球有了哪些认识?2. 谈话:大家对地球表面有所了解。

那么,地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课外知识谈谈自己的认识。

3. 揭题板书二、地球内部的结构与特点(一)根据自然现象推测地球内部的样子1. 出示火山和地震的图片,提问:你能从下面这些现象中推测一下地球内部的样子吗?火山: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有岩浆。

地震:地球内部会运动、岩层会承受很大压力,积聚的能量需要释放。

2. 出示地热,谈话:地热能不能帮助我们推测出地球内部的情况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地热》。

地热:地球内部很热,可能比地表温度高。

(二)用钻探的方法探索地球内部1. 提问:除了通过自然现象进行推测之外,你觉得了解地球内部,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学生提出钻洞谈话:钻探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可以直接看到地球内部的结构。

人类现在已经钻到多深了呢?2. 谈话:钻了12千米,用了24年。

前苏联在克拉半岛钻井,从1970年到1994年,整整24年。

为什么钻到12千米,就不再钻了?学生交流想法。

原因:(1)地球内部温度很高,钻头难以承受高温。

(2)12千米,岩层已经非常像流体,钻孔孔壁无法稳定,会塌孔,钻好的孔会自行闭合。

(3)资金超出预算,又没有实际效益。

3. 讲述:我国自主研发的钻探机“地壳一号”能钻10千米(1万米),在松辽盆地,主要用于研究地球演变,以及能源探测。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十一篇.docx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十一篇.docx

2019-2020年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十一篇4第1题【单选题】下列属于事实的是()。

A、苹果变坏是因为被捏来捏去B、闻起来酸酸的【答案】:B【解析】:【解答】事实,是指事情的真实情况,不需要通过研兖便能知道,“闻起来酸酸的”符合这一现象。

[分析]本题齟事实.亠第2题【单选题】下列属于解释的是()。

A、土戸皮有细菌在繁殖B、傍晚时的太阳特别红【答案】:A【解析】:【解答]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皮有细菌在繁殖"符合这一现象。

【分析]本题释.【单选题】昼夜长短对动植物()影响。

A、有B、无【答案】:【解答】昼夜长短对动物是有影响的,比如有的植物白天开花r而有的植物晩上才开花。

【分析】本题考亘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4第4题【单选题】下列属于解释的是()。

A、苹果变坏是因为温度太高B、室温有30A o【答案】:A【解析】:[解答]解释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r“苹果变坏是因为温度太高”符合这一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解释。

4第5题【单选题】将圆从一个位置滚动一圈回到原位,圆走过的距离就是()。

A、圆周长B、圆周率【答案】:A【解析】:【解答】園的一圈是圆周长。

園周率是園的周长与直径有着一个常数的比.[分析]本题考直图形模型。

4第6题【单选题】通过模型观察地球昼夜交替变化,可以发现()。

A、地球昼夜长短一致B、地球昼夜长短不一【答案】:【解答】现实中,我们只有通过太阳东升西落来观察r而后利用模型统筹事物了。

【分析】本题考直图形模型。

4第7题【判断题】解释都是科学家的言论,不是我们随便说的哪些观点。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解答]解释不F就是科学家的言论”只要是可以解释事物的成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规律的都叫做解离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f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亠第8题【判断题】虽然可以借助模型,但仍然很难了解事物内部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精选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课后练习十一
第1题【单选题】
下面有光物体的颜色说法正确的是( )。

A、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光决定。

B、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出的光决定的。

C、物体的颜色是由看到它的心理作用决定的。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物体中,( )属于光源。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列光源是自然光源的有( )。

A、日光灯
C、阳光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镜子能看到物体的成像说明光不沿直线传播。

B、水中鱼的实际位置要比看上去的位置深。

C、镜子中的影像与实物是上下相反的。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凹透镜具有( )的功能。

A、聚光、放大
B、散光、缩小
【答案】:
第6题【单选题】
绿色调蓝色,能产生( )。

A、青色
B、黄色
C、红色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按照光源发出的光的冷热来分,把光源分为冷光源和热光源。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判断题】
近视镜是凹透镜。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9题【判断题】
用红光和绿光混合可以得到黄光。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判断题】
牛顿将太阳光分解成七种单色光,利用了凸透镜。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1题【判断题】
除了白光,其他光也可以产生彩虹。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12题【判断题】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由于放大镜是凸透镜,具有聚光的作用,所以千万不能用放大镜看太阳,以防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填空题】
光是在均匀介质中沿着______行进的。

【答案】:
【解析】:
第15题【填空题】
镜子成像的原理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6题【填空题】
白光是由______组成的,如果想得到某种彩色光,可以用______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______掉。

【答案】:
【解析】:
第17题【填空题】
______、______是自然光源,______、______是人造光源。

【答案】:
【解析】:
第18题【填空题】
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______;近视眼镜的镜片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9题【填空题】
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了______和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0题【填空题】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这个现象是中国古代(墨子)发现的。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再对面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个现象称为(小孔成像)。

【答案】:
【解析】:
第21题【填空题】
如果镜面不平,则镜中的像就会______。

【答案】:
【解析】:
第22题【解答题】
想一想,小孔是如何成像的?原理是什么?【答案】:
【解析】:
第23题【解答题】
天空中的什么相当于一个三棱镜?
【答案】:
【解析】:
第24题【解答题】
举例说一下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
【解析】:
第25题【解答题】
用图像画出潜望镜的成像原理?【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