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t t 1n T1 T2 2
[例8] 如图所示,A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 内,离地面高度为h。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 重力加速度为g,O为地心。 (1)求卫星B的运行周期; (2)如果卫星B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近(O、 B、A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T1 T2
一、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 近遵从的规律:
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 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二、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遵 从的规律:
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 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奇数倍。
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两天体(行星、卫星或探测器)相遇,实际上是指两天体相距最近。
绕行方向相同的两卫星和天体的连线在同一直线上,处于内轨道的卫 星周期T1小,处于外轨道的卫星周期T2大。
(1)当两卫星都在天体同侧时,那么当t满足下列式子时两卫星相距最近:
1t 2t 2n (n 1,2,3)
t t n T1 T2
(2)当两卫星在天体异侧时,那么当t满足下列式子时两卫星相距最近:
反思提升
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
(1)根据GM r2 m=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 (2)根据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时满足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
2π 的整数倍,相距最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 差等于 π 的奇数倍。
在与地球上物体追及时,要根据地球上
T1 T2
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
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知
识
天体运动中的相遇急追及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相遇、急追及问题引言天体运动中的相遇、急追问题是天体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天体系统演化的影响。
在太阳系中,行星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对于行星成型、轨道演化、甚至是地球存在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于相遇、急追等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遇问题天体运动中的相遇问题是指两个天体在一个瞬间处于非常接近的状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定义两个天体之间的相遇状态为:1.两个天体之间的相对距离小于它们的半径之和。
2.两个天体相对运动的曲率半径非常小,它们的运动方向将会接近相反。
在天体力学中,相遇问题是一个非线性的多体系统问题,因此相遇问题的分析非常复杂。
相遇问题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恒星聚集星团中的相遇。
相遇问题不仅存在于天体力学中,在社会科学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在交通流中车辆的相遇,或是人类的相遇等。
相遇问题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各种物理和社会事件的运动规律。
急追问题急追问题是指在天体运动中,一个天体在追赶另一个天体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状态。
具体来讲,急追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个天体相对另一个天体的运动速度比它们的距离更快或两个天体沿同一方向运动但速度不同的情况。
在恒星演化中,大质量恒星在一起形成成团状态,且成团状态下的恒星牵涉到的对其他恒星的急追问题有助于解释恒星演化的起源。
问题分析在天体力学中,相遇、急追问题的计算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二体问题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也是基于二体问题进行研究。
二体系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运动的质量和运动的形态。
运动的质量代表系统受到的重力和其他外界力量,运动的形态则是由系统运动状态决定的。
对于相遇、急追问题,我们主要考虑的是运动的形态因素。
在求解相遇、急追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会采用数学建模的方法,通过分析已知的物理量来推导出未知的物理量。
在对问题进行建模时,我们通常需要考虑众多因素,如速度、方向、质量等等。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例3】设:每颗星的质量均为m.
(1)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间距为 多少?
【解析】
(1)星体运动的向心力是由另外
两星体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则有
F1
Gm2 R2
①
F2
F1
F2
Gm2
2R2
②
R
F1
F2
m
v2 R
③
v 5GmR 2R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知识应用
章末复习 双星、三星、暗物质、 天体的追及与相遇问题
2020年4月21日(星期二)
知
1. 环绕型:
识 回
G
Mm r2
m
v2 r
m 2r
m
4 2
T2
r
mv
顾
2. 表面型:
G Mm mg即GM gR2 R2
黄金代换公式
目录 CONTENT
S
一、双星系统
二、三星系统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
(3)C星体的轨道半径RC; (4)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多星(聚星)系统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很远的四颗恒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 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稳定的四星系统存在多种形式,其中一种是 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 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左;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 点上,另一颗位于正三角形的中心O点,外围三颗星绕O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图右。
(2)设第二种情形下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则相邻两星体间距离
则相邻两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为:
F G mm Gm2 ( 3r)2 3r2
高中物理复习 双星问题,天体追击
一、双星问题1.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角速度、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恒星称为双星。
2.模型条件: (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
(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1)“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
(3)三个反比关系:m1r1=m2r2;m1v1=m2v2;m1a1=m2a2推导:根据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可得,m1ω2r1=m2ω2r2,即m1r1=m2r2;等式m1r1=m2r2两边同乘以角速度ω,得m1r1ω=m2r2ω,即m1v1=m2v2;由m1ω2r1=m2ω2r2直接可得,m1a1=m2a2。
(4)巧妙求质量和:Gm1m2L2=m1ω2r1①Gm1m2L2=m2ω2r2②由①+②得:G m1+m2L2=ω2L ∴m1+m2=ω2L3G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1)“两等”: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
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②由m1ω2r1=m2ω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
二、多星模型(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2)三星模型: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3)四星模型: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三、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1、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遵从的规律: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卫星变轨和追及相遇问题 双星模型(解析版)-高中物理
卫星变轨和追及相遇问题双星模型(单选基础练+多选提升练+计算综合练)一、基础练(单选题)1.神舟十六号于2023年5月30日上午9时31分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六号乘组有景海鹏、桂海湖、朱杨柱三位航天员,这是中国第十六次载人航天发射,是中国航天工程实现的又一个历史性突破。
此次神舟十六号还会前往空间站执行维修任务,包括加装新的天线、引导机器人等工作。
宇航员们还将会进行科学实验,比如观察天体、检测太空环境等等。
若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核心舱在对接的最后阶段,神舟十六号与空间站处于同一轨道上同向运动,两者的运行轨道均视为圆周。
要使神舟十六号在同一轨道上追上空间站实现对接,神舟十六号喷射燃气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A. B.C.D.【答案】A【详解】要想使神舟十六号在与空间站的同一轨道上对接,则需要加速使神舟十六号速度变大,与此同时要想不脱离原轨道,根据F =m v 2r则必须要增加向心力,即喷气时产生的推力一方面有沿轨道向前的分量,另一方面还要有指向地心的分量,而喷气产生的推力与喷气方向相反,可知,只有第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故选A 。
2.随着科技的发展,载人飞船绕太阳运行终会实现。
如图所示,Ⅰ、Ⅲ轨道分别为地球和火星绕太阳运动的圆轨道,II 轨道假设是载人飞船的椭圆轨道,其中点A 、C 分别是近日点和远日点,B 点为轨道Ⅱ、Ⅲ的交点,若运动中只考虑太阳的万有引力,则()A.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小于1年B.载人飞船在C 的速率小于火星绕日的速率C.载人飞船在Ⅰ轨道上A 点的速率大于在Ⅱ轨道上A 点的速率D.只要绕行时间相同,载人飞船在Ⅱ轨道扫过的面积就等于火星在Ⅲ轨道扫过的面积【答案】B【详解】A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a 3T 2=k 由于Ⅱ轨道的半长轴大于Ⅰ轨道的半径,则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大于地球的公转周期,即载人飞船的运动周期大于1年,故A 错误;B .假设飞船在C 处变轨到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上,则飞船在C 处需要点火加速;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得GMm r 2=m v 2r 可得v =GM r 可知火星绕日的速率大于C 处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则载人飞船在C 的速率小于火星绕日的速率,故B 正确;C .飞船在Ⅰ轨道上A 点需要点火加速做离心运动才能到达Ⅱ轨道上,故载人飞船在Ⅰ轨道上A 点的速率小于在Ⅱ轨道上A 点的速率,故C 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同一轨道上的行星在相同时间内,行星与太阳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但不同轨道的行星,在相同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不一定相等,故D 错误。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嘿,让我们来聊聊超有趣的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呀!
比如说,两颗行星就像在浩瀚宇宙赛道上赛跑的运动员,它们啥时候能碰面呢?这就是其中一个问题呀!想象一下,就像你在操场上跑步,你和另一个人跑的速度不一样,那你们会在什么时候碰到一起呢?这是不是很神奇?
还有呀,假如有一颗小行星在绕着恒星转,另一颗星星从远方飞过来,它们会不会恰好相遇呢?这就好像你在路上走,突然看到对面有个人朝你走来,你们会不会在某个点交汇呢?这多有意思啊!
再想想,如果一个星系中有多个天体,它们之间的追及相遇情况那可就更复杂啦!不就像一场混乱但又充满惊喜的宇宙派对吗?它们之中谁会和谁先碰上呢?这难道不让你超级好奇吗?。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学案:双星及多星、天体追及问题
双星及多星、天体追及问题1.双星问题知识点(1)运动模型:远离其他天体的两星在相互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星连线上某点O各自做匀速圆周运动。
(2)几个结论:①两星彼此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m 1r1,=m 2r2。
1②两星绕行方向、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T1=T2,ω1=ω2。
③两星的轨道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1+r2=L。
④两星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1、r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
⑤两星的运动周期为T=2π。
⑥两星的总质量为m=m1+m2=。
22.多星问题类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3结构图2.多星问题类型三星模型四星模型结构图结论:1、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均由系统内其余星对它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42、每颗星做圆周运动转动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的大小均相同活动一、宇宙双星及多星模型1.宇宙双星模型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
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BC)A.质量之积B.质量之和C.速率之和D.各自的自转角速度2. 宇宙三星模型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球(可视为质点)位于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
如图所示,如果它们中的每一颗都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沿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轨道运行,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D)A.其中一颗星球受到另外两颗星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大小为3GM 2 2L2B.其中一颗星球受到另外两颗星球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指向圆心OC.它们运行的轨道半径为3 2LD.它们运行的速度大小为GML56【习练】宇宙中存在一些质量相等且离其他恒星较远的四颗星组成的四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
设四星系统中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半径均为R ,四颗星稳定分布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
(完整版)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天体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信阳高中陈庆威2013.09.17在天体运动的问题中,我们常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
比如,A、B两物体都绕同一中心天体做圆周运动,某时刻A、B相距最近,问A、B下一次相距最近或最远需要多少时间,或“至少”需要多少时间等问题。
而对于此类问题的解决和我们在直线运动中同一轨道上的追及相遇问题在思维有上一些相似的地方,即必须找出各相关物理量间的关系,但它也有其自身特点。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当天体速度增加或减少时,对应的圆周轨道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天体不可能在同一轨道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追及或相遇。
天体运动的追及相遇问题中往往还因伴随着多解问题而变得更加复杂,成为同学们学习中的难点。
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就要找好角度、角速度和时间等物理量的关系。
一、追及问题【例1】如图1所示,有A、B两颗行星绕同一颗恒星M做圆周运动,旋转方向相同,A行星的周期为T1,B行星的周期为T2,在某一时刻两行星相距最近,则①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②经过多长时间,两行星第一次相距最远?解析:A、B两颗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因此T1<T2。
可见当A运动完一周时,B还没有达到一周,但是要它们的相距最近,只有A、B行星和恒星M的连线再次在一条直线上,且A、B在同侧,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A比B多转了2π;如果A 、B 在异侧,则它们相距最远,从角度上看,在相同时间内,A 比B 多转了π。
所以再次相距最近的时间t 1,由;第一次相距最远的时间t 2,由。
如果在问题中把“再次”或“第一次”这样的词去掉,那么就变成了多解性问题。
【例2】如图2,地球和某行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同向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地球的轨道半径为R ,运转周期为T 。
地球和太阳中心的连线与地球和行星的连线的夹角叫地球对行星的观察视角(简称视角)。
已知该行星的最大视角为θ,当行星处于最大视角处时,是地球上天文爱好者观察该行星的最佳时期。
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共45张PPT)
1.双星问题求解思维引导
2020年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双星与 天体追 及相遇 问题 (共45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 PT课件 高考专 题复习 训练课 件
7
2020年人教版物理高考复习:双星与 天体追 及相遇 问题 (共45张PPT)高考复习课件高考复习P PT课件 高考专 题复习 训练课 件
变式训练
1. 2017年8月28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巡天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由双中子星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产生的 引力波。该双星系统以引力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使得圆周运动的周期T极其缓慢地减小,双星的质量 m1与m2均不变,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时,它们相距约400 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 将两颗中子星都看做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则下列关于该双星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颗中子星的自转角速度相同,在合并前约100 s时ω=24π rad/s B.合并过程中,双星间的万有引力逐渐增大 C.双星的线速度逐渐增大,在合并前约100 s时两颗星速率之和为9.6π×106 m/s D.合并过程中,双星系统的引力势能逐渐增大
率为 12 Hz,则公转角速度ω0=2πf=24π rad/s,而自转角速度由题中条件不能求得,A 错误;
设两颗星的轨道半径分别为
r1、r2,相距为
L,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可知:Gm1m2=m L2
1r
1ω2公,
GmL12m2=m2r2ω2公,又
r1+r2
=L,T=2π ,整理可得Gm1+m2=4π2L,解得
总结
2.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 (1)根据Gm1m2/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 (2)根据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时,满足的角度差关系进行求解.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04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的实际 应用
天文学中的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01
02
03
观测双星系统
天文学家通过研究双星系 统的轨道运动,可以了解 恒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 化过程。
探测行星
通过观察行星对恒星的引 力扰动,可以间接探测到 行星的存在和性质。
验证物理定律
双星系统的轨道运动可以 用来验证牛顿万有引力定 律和广义相对论等物理定 律。
双星系统的运动规律
运动轨迹
01
双星系统的运动轨迹为圆形或椭圆形,取决于两颗恒星的质量
和距离。
角速度
02
双星系统的角速度与单颗恒星绕其轨道一周的时间成反比,即
轨道半径越大,角速度越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轨道半径
03
双星系统的轨道半径与单颗恒星的质量成反比,即质量越大的
恒星轨道半径越小。
双星系统的观测与计算
观测方法
注意事项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目录
• 变轨问题概述 • 双星问题详解 • 追及问题的基本概念 •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的实际应用 • 变轨-双星-追及问题的未来发展
与挑战
01
变轨问题概述
定义与特性
定义
变轨问题是指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一 个圆轨道变到另一个圆轨道或从圆轨 道变为椭圆轨道,或反之,或经过多 次变轨的过程。
地球物理学中的变轨-双星-追及问题
地震预测
通过研究地球自转和板块运动等地球物理学现象,可以预测地震 的发生和影响。
气候变化研究
通过分析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可以研究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趋势。
地质勘查
在地质勘查中,需要了解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以发现矿产资源 和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专题26 卫星或天体中的追及、相遇模型(解析版)
专题26 卫星或天体中的追及、相遇模型1、科学思维——模型建构卫星或天体中的追及、相遇模型中,两卫星或天体均绕同一颗中心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求解何时相距最近或最远即为此模型。
解决此类模型,需结合实际的物理模型和开普勒第三定律进行求解。
2、模型特征模型图示特点模型1:从相距最近开始,同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近(1)扫过角度关系:∆θa −∆θb =2π(2)最短时间:∆t =T a TbT b−T a模型2:从相距最近开始,同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远(1)扫过角度关系:∆θa −∆θb =π (2)最短时间:∆t =T a Tb 2(T b−T a)模型3:从相距最近开始,反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近(1)扫过角度关系:∆θa +∆θb =2π(2)最短时间:∆t =T a Tb T b+T a模型4:从相距最近开始,反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远(1)扫过角度关系:∆θa +∆θb =π (2)最短时间:∆t =T a T b 2(T b +T a )模型5:从相距最远开始,同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近(1)扫过角度关系:∆θa −∆θb =π (2)最短时间:∆t =T a T b 2(T b −T a )模型6:从相距最远开始,反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近(1)扫过角度关系:∆θa +∆θb =π(2)最短时间:∆t =T a Tb 2(T b+T a)【典例1】[从相距最近开始,同向运动,何时再次相距最近或最近](多选)如图所示,a 和b 是某天体M 的两个卫星,它们绕天体公转的周期为T a 和T b ,某一时刻两卫星呈如图所示位置,且公转方向相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经T a T bT b−T a后,两卫星相距最近B. 经T a T b2(T b−T a)后,两卫星相距最远C. 经T a+T b2后,两卫星相距最近D. 经T a+T b2后,两卫星相距最远【答案】AB【解析】a和b是某天体M的两个卫星,它们绕天体公转的周期为T a和T b,当两颗卫星转动角度相差2π时,即a比b多转一圈,相距最近。
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解析版)
202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多维度导学与分层专练专题30 卫星的变轨问题、天体追及相遇问题、双星和多星问题导练目标 导练内容目标1 卫星的变轨问题 目标2 天体追及相遇问题 目标3双星和多星问题一、卫星的变轨问题 1.两类变轨简介两类变轨离心运动近心运动示意图变轨起因 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 向心力的 大小关系 G Mmr 2<m v 2rG Mmr 2>m v 2r2.变轨前后各运行物理参量的比较(1)速度:设卫星在圆轨道Ⅰ和Ⅰ上运行时的速率分别为v1、v3,在轨道Ⅰ上过A点和B点时速率分别为v A、v B。
在A点加速,则v A>v1,在B点加速,则v3>v B,又因v1>v3,故有v A>v1>v3>v B。
(2)加速度:因为在A点,卫星只受到万有引力作用,故不论从轨道Ⅰ还是轨道Ⅰ上经过A 点,卫星的加速度都相同,同理,经过B点加速度也相同。
(3)周期:设卫星在Ⅰ、Ⅰ、Ⅰ轨道上的运行周期分别为T1、T2、T3,轨道半径分别为r1、r2(半长轴)、r3,由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可知T1<T2<T3。
(4)机械能:在一个确定的圆(椭圆)轨道上机械能守恒。
若卫星在Ⅰ、Ⅰ、Ⅰ轨道的机械能分别为E1、E2、E3,则E1<E2<E3。
①在A点,由圆周Ⅰ变至椭圆Ⅰ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②在B点,由椭圆Ⅰ变至圆周Ⅰ时,发动机向后喷气,推力做正功,动能增加、势能不变、机械能增加;反之也有相应的规律。
【例1】2013年12月6日,“嫦娥三号”携带月球车“玉兔号”运动到地月转移轨道的P点时做近月制动后被月球俘获,成功进入环月圆形轨道Ⅰ上运行,如图所示。
在“嫦娥三号”沿轨道Ⅰ经过P点时,通过调整速度使其进入椭圆轨道Ⅰ,在沿轨道Ⅰ经过Q点时,再次调整速度后又经过一系列辅助动作,成功实现了其在月球上的“软着陆”。
星体追击问题和双星多星问题专题
宇宙中两颗星球可以组成双星,它们只在相互间的万
【例3】双星系统在银河系中很普遍。
LMCX-3双星系统,它由
可见星A 和不可见的暗星B 构成。
两星视为质点,不考虑其它天体的影响,A 、B 两星均围绕两者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如图所示。
已知引力常量为G ,可见星A 的运行周期为T 。
⑴若A 、B 两星之间的距离为L ,则该双星系统的总质量为多少?
⑵若用可见星C 置于O 处并保持不动,来替代暗星B ,使A 的运行周期仍为T ,还知道运行线速度为V ,则C 的质量M C 应为多大?
两行星相距最远。
2020届高考复习:双星、三星、暗物质、天体的追及和相遇问题(共27张PPT)
m1
o
m2
x
【解析】由双星模型规律
G
m1m2 L2
m1
4 2
T2
x
①
G
m1m2 L2
m2
4 2
T2
(L
x)
②
m1
o
m2
x
x m2 L m1 m2
x2
m1 m1 m2
L
T 2 L
L
G(m1 m2 )
固定点O离质量大的星较近
【例9】 (多选)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但天文学家在 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总是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t0时间 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行星仍然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假设两行星的运行轨道在同
一平面内,且绕行方向相同,则这颗未知行星运行轨道的半径R和周期T是(认为
四合星
【例5】
AC
A
B
G (
m2 2a)2
2G
m2 a2
cos45
4 2
m T2 .
2a 2
a
T 2
2a3
(4 2)Gm
D
C
【例6】宇宙空间有一些星系与其他星体的距离非常遥远,可以忽 略其他星系对它们的作用。如图所示,今有四颗星体组成一稳定 星系,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运行,其中三颗星体A、B、C位于边长 为a的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以外接圆为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第四颗星体D位于三角形外接圆圆心,四颗星体的质量均为m,引 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精准突破 专题 双星与天体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诠释】 一、双星问题(1)定义:绕公共圆心转动的两个星体组成的系统,我们称之为双星系统,如图所示.(2)特点:①各自所需的向心力由彼此间的万有引力相互提供,即Gm 1m 2L 2=m 1ω21r 1,Gm 1m 2L 2=m 2ω22r 2. ②两颗星的周期及角速度都相同,即 T 1=T 2,ω1=ω2.③两颗星的半径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为:r 1+r 2=L . (3)两颗星到圆心的距离r 1、r 2与星体质量成反比,即m 1m 2=r 2r 1.二、卫星中的“追及相遇”问题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的初始位置与中心天体在同一直线上,内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高考领航】【2018·高考全国卷Ⅰ】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们复原的 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 s 时,它们相距约400 km ,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 中子星都看作是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 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B .质量之和C .速率之和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答案】 BC【解析】 两颗中子星运动到某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每秒转动12圈,角速度已知,中子星运动时,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得 Gm 1m 2l 2=m 1ω2r 1① Gm 1m 2l 2=m 2ω2r 2② l =r 1+r 2③由①②③式得G (m 1+m 2)l 2=ω2l ,所以m 1+m 2=ω2l 3G ,质量之和可以估算.由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ωr 得 v 1=ωr 1④ v 2=ωr 2⑤由③④⑤式得v 1+v 2=ω(r 1+r 2)=ωl ,速率之和可以估算. 质量之积和各自自转的角速度无法求解. 【技巧方法】1.双星问题求解思维引导2.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1)根据GMm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2)根据天体相距最近或最远时,满足的角度差关系进行求解. 【最新考向解码】【例1】(2019·山东恒台一中高三上学期诊断考试)2017年8月28日,中科院南极天文中心的巡天望远镜观测到一个由双中子星构成的孤立双星系统产生的引力波。
2023新高考物理天体运动,天体密度与质量,双星,三星,四星,以及双追击相遇问题
1.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的行星称为双星。
它们在相互的万有引力作用下间距保持不变,并沿半径不同的同心圆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
如果双星间距为L ,质量分别为m 1和m 2,试计算:(1)双星的轨道半径;(2)双星的运行周期;(3)双星的线速度2.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内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为R ,a 卫星离地面的高度等于R ,b 卫星离地面高度为3R ,则:(1)a 、b 两卫星运行周期之比T A :T B 是多少?(2)若某时刻两卫星正好同时通过地面同一点正上方,则何时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何时再相距最远?3.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通常可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
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 的圆轨道上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
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m 。
(1)试求第一种形式下,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2)假设两种形式下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4.宇宙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 的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R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 )A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Gm RB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 √3Gm R 3C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2π√R 33GmD .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5.由多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叫做多星系统。
有这样一种简单的四星系统:质量刚好都相同的四个星体A 、B 、C 、D,A 、B 、C 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D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中心。
在四者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D 静止不动,A 、B 、C 绕共同的圆心D 在等边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周期的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点微专题6、 天体运动的追及和相遇问题
«万有引力与航天»考点微专题6 天体运动的追及和相遇问题一 知能掌握1.天体运动追击和相遇问题的分析要点 (1)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的运动关系两卫星的运转方向相同,且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同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近,从运动关系上,两星运行的角度之差等于2π的整数倍;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 -ωB )t =2n π(n =1,2,3,…). (2)相距最远的运动关系当两卫星位于和中心连线的半径上两侧时,两卫星相距最远,从运动关系上,相距最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之差等于π的奇数倍.两卫星运动关系应满足(ωA -ωB )t ′=(2n -1)π(n =1,2,3…).(3)卫星与地面上物体追及(卫星在地面上物体的正上方)时,要根据地面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2.天体运动追击和相遇问题的分析技巧 (1)根据GMm r 2=mr 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2)轨道在同一平面内的两颗卫星之间的距离有最近和最远之分,但它们与中心天体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由于它们的轨道不是重合的,因此在最近和最远的相遇问题上不能通过位移或弧长相等来处理,而是通过卫星运动的圆心角来衡量.若它们初始位置与轨道圆心在同一直线上,实际上内轨道上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上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整数倍时就是出现最近或最远的时刻. (3)轨道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颗卫星也可能发生碰撞,但轨道高度要相同.二 探索提升【典例1】我国发射的北斗系列卫星的轨道位于赤道上方,轨道半径为r ,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已知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 ,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若某一时刻卫星通过赤道上某建筑物的上方,则当它再一次通过该建筑物上方时,所经历的时间为 ( )A .√2r 3-ω0B .2π(√r 2gR 2-1ω0) C .2π√r 3gR 2 D .2π√gR 2r 3+ω0【答案】A.【解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m ,地球质量为M ,有G Mm r 2=mω2r ,解得ω=√GMr 3,卫星再次经过某建筑物的上空,卫星比地球多转动一圈,有(ω-ω0)t=2π,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GM R 2,联立解得t=√2r3-ω0,选项A 正确.【典例2】如图1所示,A 、B 为地球的两个轨道共面的人造卫星,运行方向相同,A 为地球同步卫星,A 、B 两卫星的轨道半径的比值为k ,地球自转周期为T 0.某时刻A 、B 两卫星距离达到最近,从该时刻起到A 、B间距离最远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 ( )图1 A .02(√k 3+1)B .√k 3-1C .2(√k 3-1)D .(√k 3+1)【答案】C.【解析】根据公式r 3T 2=C ,可得r A 3T A2=r B3T B2,两卫星间距最远,则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即B 比A 多转半圈,有t T B-t T A=12,A为同步卫星,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 A=T 0,结合rA r B=k ,解得t=,选项C 正确.【典例3】小型登月器连接在航天站上,一起绕月球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半径的3倍.某时刻,航天站使登月器减速分离,登月器沿如图2所示的椭圆轨道登月,在月球表面逗留一段时间完成科考工作后,经快速启动仍沿原椭圆轨道返回.当第一次回到分离点时恰与航天站对接.登月器快速启动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整个过程中航天站保持原轨道绕月运行.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0,月球半径为R ,不考虑月球自转的影响,则登月器可以在月球上停留的最短时间约为( )图2A .4.7πRg 0B .3.6πRg 0C .1.7πRg 0D .1.4πR g 0【答案】A【解析】由题可知,月球半径为R ,则航天站的轨道半径为3R ,设航天站转一周的时间为T ,则有GM 月m(3R )2=m 4π2T 2(3R ),对月球表面的物体有m 0g 0=GM 月·m 0R 2,联立两式得T =63πRg 0.登月器的登月轨道是椭圆,从与航天站分离到第一次回到分离点所用时间为沿椭圆运行一周的时间T ′和在月球停留时间t 之和,若恰好与航天站运行一周所用时间相同时t 最小,则有:t min +T ′=T ,由开普勒第三定律有:(3R )3T2=⎝ ⎛⎭⎪⎫4R 23T ′2,得T ′=42πRg 0,则t min =T -T ′≈4.7πRg 0,所以只有A 对. 【典例4】科学家在地球轨道外侧发现了一颗绕太阳运行的小行星,经过观测该小行星每隔t 时间与地球相遇一次,已知地球绕太阳公转半径是R ,周期是T ,设地球和小行星都是圆轨道,求小行星与地球的最近距离。
2020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力与曲线运动微专题突破(8)双星问题与天体相遇问题
双星问题与天体相遇问题1、夜空中我们观测到的亮点,其实大部分并不是单一的一颗恒星,而是多星系统。
在多星系统中,双星系统又是最常见的,双星系统是两颗恒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连线上的某点做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天体系统。
设双星系统中其中一颗恒星的线速度大小为v ,加度大小为a ,周期为T ,所受的向心力为F ,它们之间的距离为r ,不计其他天体的影响,两颗恒星的质量不变。
下列各图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2、宇宙空间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三星系统,其中有一种三星系统如图所示,三颗质量均为m 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三角形边长为L .忽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三星在同一平面内绕三角形中心O 做匀速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3GmLB.每颗星做圆周运动的加速度与三星的质量无关C.若距离L 和每颗星的质量m 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周期变为原来的2倍D.若距离L 和每颗星的质量m 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线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3、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负责人宣布,人类首次发现了引力波。
它来源于距地球之外13亿光年的两个黑洞(质量分别为26个和39个太阳质量)互相绕转最后合并的过程。
合并前两个黑洞互相绕转形成一个双星系统,关于双星系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黑洞绕行的角速度相等B.两个黑洞绕行的线速度相等C.两个黑洞绕行的向心加速度相等D.质量大的黑洞旋转半径大4、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行星和太阳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中称为“行星冲日”,假定有两个地外行星A和B,地球公转周期T0=1年,公转轨道半径为r0,A行星公转周期T A=2年,B行星公转轨道半径r B=4r0,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星公转周期比B星公转周期小B.A星公转线速度比B星公转线速度大C.相邻两次A星冲日间隔比相邻两次B星冲日间隔时间长D.相邻两次A、B两星同时冲日时间间隔为2年5、2017年6月,我国首颗大型X射线天文卫星——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
(完整版)“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答案】C
【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 ,设两卫星至少经过时间t距离最远,即B比A多转半圈, ,又 ,解得: ,故选项C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的直接应用,注意只有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运动才可以使用开普勒第三定律。
【类题训练3】如图所示,A为太阳系中的天王星,它绕太阳O运行的轨道视为圆时,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0,周期为T0,长期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有一些偏离,且每隔t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偏离,即轨道半径出现一次最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家预言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的绕行方向相同),它对天王星的万有引力引起天王星轨道的偏离,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道半径是( )
双星系统中两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即角速度相同,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引力充当向心力,故 ,又知道 ,解得 , ,A错误;两者的角速度相同,故有 ,即 ,B错误;A星受到的引力为 ,放在O点的星体对其的引力为 ,两者等效,则有 ,代入 可得 ,C正确;若在圆心处放一个质点,合力 ,D错误.
题型二 追及问题原理的理解
(4)巧妙求质量和: =m1ω2r1① =m2ω2r2② 由①+②得: =ω2L∴m1+m2=
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
(1)“两等”: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
1、 双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星”问题及天体的追及相遇问题一、双星问题1.模型构建:在天体运动中,将两颗彼此相距较近,且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做角速度、周期相同的匀速圆周运动的恒星称为双星。
2.模型条件: (1)两颗星彼此相距较近。
(2)两颗星靠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匀速圆周运动。
(3)两颗星绕同一圆心做圆周运动。
3.模型特点: (1)“向心力等大反向”——两颗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
(2)“周期、角速度相同”——两颗恒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角速度相等。
(3)三个反比关系:m1r1=m2r2;m1v1=m2v2;m1a1=m2a2推导:根据两球的向心力大小相等可得,m1ω2r1=m2ω2r2,即m1r1=m2r2;等式m1r1=m2r2两边同乘以角速度ω,得m1r1ω=m2r2ω,即m1v1=m2v2;由m1ω2r1=m2ω2r2直接可得,m1a1=m2a2。
(4)巧妙求质量和:Gm1m2L2=m1ω2r1①Gm1m2L2=m2ω2r2②由①+②得:G m1+m2L2=ω2L ∴m1+m2=ω2L3G4. 解答双星问题应注意“两等”“两不等”(1)“两等”: ①它们的角速度相等。
②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由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即它们受到的向心力大小总是相等。
(2)“两不等”:①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是它们连线上的一点,所以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与双星间的距离是不相等的,它们的轨道半径之和才等于它们间的距离。
②由m1ω2r1=m2ω2r2知由于m1与m2一般不相等,故r1与r2一般也不相等。
二、多星模型(1)定义:所研究星体的万有引力的合力提供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除中央星体外,各星体的角速度或周期相同.(2)三星模型:①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两颗环绕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如图甲所示).②三颗质量均为m的星体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如图乙所示).(3)四星模型:①其中一种是四颗质量相等的恒星位于正方形的四个顶点上,沿着外接于正方形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丙).②另一种是三颗恒星始终位于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另一颗位于中心O,外围三颗星绕O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丁所示).三、卫星的追及相遇问题1、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再次相距最近遵从的规律: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2π的整数倍。
2、某星体的两颗卫星从相距最近到相距最远遵从的规律:内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与外轨道卫星所转过的圆心角之差为π的奇数倍。
3、对于天体追及问题的处理思路:(1)根据GMmr2=mrω2,可判断出谁的角速度大;(2)根据两星追上或相距最近时满足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2π的整数倍,相距最远时,两星运行的角度差等于π的奇数倍。
在与地球上物体追及时,要根据地球上物体与同步卫星角速度相同的特点进行判断。
题型一双星规律的应用【例题】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
“慧眼”的成功发射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国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超越。
“慧眼”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象。
在利用“慧眼”观测美丽的银河系时,若发现某双黑洞间的距离为L,只在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双黑洞总质量为()A.2324LGTπB.23243LGTπC.3224GLTπD.2324TGLπ【答案】A【解析】对双黑洞中的任一黑洞:2121122m mG m rL Tπ⎛⎫= ⎪⎝⎭得22122mG rL Tπ⎛⎫= ⎪⎝⎭对另一黑洞:2122222m m G m r L T π⎛⎫= ⎪⎝⎭得21222m G r L T π⎛⎫= ⎪⎝⎭ 又12r r L +=联立可得:2221122222m m G G r r L L T T ππ⎛⎫⎛⎫+=+ ⎪ ⎪⎝⎭⎝⎭则()()2211222m m G r r L T π+⎛⎫=+ ⎪⎝⎭即222M G L L T π⎛⎫= ⎪⎝⎭ 双黑洞总质量2324L M GTπ=。
故A 项正确。
点睛:双星模型与卫星模型是万有引力部分的典型模型,要能熟练应用。
【类题训练1】引力波现在终于被人们用实验证实,爱因斯坦的预言成为科学真理.早在70年代有科学家发现高速转动的双星,可能由于辐射引力波而使质量缓慢变小,观测到周期在缓慢减小,则该双星间的距离将(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D. 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答案】B【解析】:双星靠相互间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212122m m G m r r T π⎛⎫= ⎪⎝⎭212222m m G m r r T π⎛⎫= ⎪⎝⎭计算得出231224r m m GT π+= ,计算得出T =【类题训练2】因为双星的总质量减小,周期减小,可以知道双星间距离在减小. 所以B 选项是正确的.若某双星系统A 和B 各自绕其连线上的O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
已知A 星和B 星的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相距为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星的轨道半径为112m d m m +B. A 星和B 星的线速度之比为m 1:m 2C. 若A 星所受B 星的引力可等效为位于O 点处质量为m '的星体对它的引力,则()32212'm m m m =+D. 若在O 点放一个质点,它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双星系统是一个稳定的结构,它们以二者连线上的某一点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角速度相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双星系统中两个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相同,即角速度相同,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引力充当向心力,故22121112222m m Gm r m r d ωω==,又知道12r r d +=,解得2112m r d m m =+,1112m r d m m =+,A 错误;两者的角速度相同,故有1212v v r r =,即112221v r m v r m ==,B 错误;A 星受到的引力为122m mF G d=,放在O 点的星体对其的引力为121''m m F G r =,两者等效,则有121221'm m m m G G d r =,代入2112m r d m m =+可得()32212'm m m m =+,C 正确;若在圆心处放一个质点,合力()20121020122222212210Gm m m m m m mm m F G G r r d m m +⎛⎫=-=-≠ ⎪⎝⎭,D 错误. 题型二 追及问题原理的理解【例题】太阳系中某行星运行的轨道半径为0R ,周期为0T .但科学家在长期观测中发现,其实际运行的轨道与圆轨道总存在一些偏离,且周期性地每隔0t 时间发生一次最大的偏离.天文学家认为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行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行星,则这颗未知行星运动轨道半径为 ( )A . 20003)(T t t R R -= B .Tt tR R -=000C . 200030)-(t Tt R R = D .00203T t t R R -=【解析】:由题意可知轨道之所以会偏离那是因为受到某颗星体万有引力的作用相距最近时 万有引力最大偏离程度最大。
设未知行星的周期为T 则:1000=-T t T t 则0000T t T t 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232030TR T R =得200030)(T t t R R -=选A【类题训练1】将火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近似看成是同一平面内的同方向绕行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火星的轨道半径m r 111103.2⨯=,地球的轨道半径为m r 112105.1⨯=,根据你所掌握的物理和天文知识,估算出火星与地球相邻两次距离最小的时间间隔约为 A .1年B .2年C .3年D .4年【解析】已知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为年11=T 设火星的公转周期为2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22322131T rT r =得年2)(31212≈=r r T T 又根据 121=-T tT t 化简得年21221≈-=T T T T t 【类题训练2】如图所示,A 、B 为地球的两个轨道共面的人造卫星,运行方向相同,A 为地球同步卫星,A 、B 卫星的轨道半径的比值为k ,地球自转周期为T 0.某时刻A 、B 两卫星距离达到最近,从该时刻起到A 、B 间距离最远所经历的最短时间为( )【答案】C【解析】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得:3322A BA Br r T T =,设两卫星至少经过时间t 距离最远,即B 比A 多转半圈,12B A B A t t n n T T -=-=,又0A T T =,解得:t =,故选项C 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开普勒第三定律的直接应用,注意只有围绕同一个中心天体运动才可以使用开普勒第三定律。
【类题训练3】如图所示,A 为太阳系中的天王星,它绕太阳O 运行的轨道视为圆时,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0,周期为T 0,长期观测发现,天王星实际运动的轨道与圆轨道总有一些偏离,且每隔t 0时间发生一次最大偏离,即轨道半径出现一次最大.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天文学家预言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天王星外侧还存在着一颗未知的行星(假设其运动轨道与A 在同一平面内,且与A 的绕行方向相同),它对天王星的万有引力引起天王星轨道的偏离,由此可推测未知行星的运动轨道半径是( )A.000t R t T -B. RRR 【答案】D【解析】设未知的行星的周期为T ,依题意有:0001t t T T -=,则0000t T T t T -=,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220022T R T R=,联立解得:R R =D 正确,ABC 错误.故选:D 。
【类题训练4】如图建筑是厄瓜多尔境内的“赤道纪念碑”。
设某人造地球卫星在赤道上空飞行,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重合,飞行高度低于地球同步卫星。
已知卫星轨道半径为r,飞行方向与地球的自转方向相同,设地球的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某时刻卫星通过这一赤道纪念碑的正上方,该卫星过多长时间再次经过这个位置?(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在地球表面重力与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根据卫星的轨道半径求得卫星的角速度,所以卫星再次经过这个位置需要最短时间为卫星转动比地球转动多一周,从而求得时间对卫星,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故22Mm G m r rω=,结合黄金替代公式2GM gR =可得卫星的角速度为ω=所以当卫星再次经过该建筑物上空时,卫星比地球多转动一周,故有()02t ωωπ-=,解得t =D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