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姜大源)
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启示
建立这个研究所 的初 衷 ,是希望其能直属
国务 院 管 辖 。 由于 管 理 体 制 的原 因 , 一 设 这 想 未能 实 现 ,以 致 于这 一 由两 部 相 关 部 门 设需 要 大 量 的 技 能 人 才 ,需 要 解 决 大 的 就 业 问 题 的 时 候 , S技 能 模 块 课 程 给 了 ME 的功 利 性 倾 向 很清 晰 。 职业 应 该 成 为个 人 合作于 19 年 9月“ 91 联姻 ” 建立的研究所 , 生 涯 发 展 的 载 体 ,而企 业 模 式 制 约 了这 一
中 国不 存 在 这 样 一 个 外部 环境 , 以 , 管 所 尽 个与之相 应的课程开发 的平台和机 制 ,
双 职 却 人 提 出 的“ 元 制 ” 业 教 育 , 一 种 以企 “ 元 制 ” 业 教 育 思 想 深 入 人 心 , 缺 乏 双 职 是
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拿大等北美国家考察 , 引入了 C E能力 本 B
以及 在这 种走 势
,
下 我 国 职 教 课 程 改 革 的轨 迹
将有助 于 我
。
们 准 确地 把 握 课 程 改 革 的方 向
吲图 函 函 _ 刊
k
畸
图
以 及 1 世
存 储 知 识 作 为课 程 开 发 的 起 点
模式还 告诉我们
工
一
。
这
一
课程
一
,
个 技 能 型 的工 作
、
个
作 任 务 可 以 按 其 工 作 步 骤 划 分 为不 同 的
文 /教 育部职业 技 术教育中 心 研 究 所 姜大 源
职 业 教 育 强 调 校 企 合作
姜大源-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频道
姜大源系列论述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思考我从微观方面,谈谈关于职业教育课程思考,我们讲,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作为另外一种类型的有什么特点?我们从5个方面谈,我们的专业类型不同是职业导向,我们的教学也不同,是行动导向,我想把职业教育最本质课程的类型谈一谈,我们老说职业教育课程教材,我们的职业教育教材,往往没有脱离学科体系,为什么?我想,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第二,课程内容排序的标准,它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作为课程内容标准?这样选择课程内容标准以后,怎么排序才符合职业特征?我从这两个方面谈一下。
刚才陈宇讲到,我们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所以,我们说职业教育思维的基本范式从什么出发?如果教育工作、技术是三角形的话,第一个,我们可以从工作出发,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技术的手段,同时,也可以从教育出发,选择满足工作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技术,也可以从技术出发,来选择相关的教育内容和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三个都对,但是,哪一个更符合职业教育呢?我们想想三个出发点,具有三个不同的逻辑起点,从左下角来讲,从教育出发强调的是储备,从技术出发强调手段,从工作出发,是强调需求。
我们职业教育既然是面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人才,我们要从需求出发,就是职业性原则,这是德国人提出的,我在德国呆12年,现在,我在工厂也干了10几年,什么叫职业性原则?我归纳一下德国人的思想。
所谓职业性原则是这样讲的。
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
这里讲的职业是两个概念,职业劳动是社会职业,刚才讲1838个是社会职业,但是,这个职业高于来自社会职业,而高于社会职业,所以任何劳动和培训都以职业的形式进行,这意味着职业的内涵规范了职业教育标准,因为时间关系不详细展开,我们看看,如果把这个原则用于我们的课程,第一个问题,涉及到我们职业教育原则应该选择时间知识。
我们经常讲,适度够用,这不是标准,如果我们讲应用型的知识包括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关于结果的知识,第二类关于过程的知识,过程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第一类是讲事实,概念的知识,关于原理、定理,是讲市场的知识,第二类知识是关于理解、论证的知识,怎么来的,讲的什么?讲为什么的知识,所以这种关于结果的知识,陈述性的知识,讲是什么,为什么是一种显性的知识,可以位移可以拷贝,我们往往没有脱离学科体系就集中进是什么,为什么,但是我讲,我们更多应该关注过程性知识。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关键环节,其走势及启示对于我国乃至全球的职业教育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分析其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首先将对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进行概述,包括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与综合化、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与个性化、课程评价的科学化与社会化等方面。
随后,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走势背后的原因和动力,分析其对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结合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案例,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旨在为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更加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二、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呈现出几个明显的走势。
这些走势不仅反映了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也预示了未来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职业教育课程日益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现代职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这种转变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更多实验、实训和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技能。
职业教育课程正在逐步融入产业和行业需求。
职业教育与产业、行业的联系日益紧密,课程改革也更加注重与产业、行业的对接。
这包括根据产业、行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等。
第三,职业教育课程正在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学生需求的变化,职业教育课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发展基本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一、:“灰领” 什么是“灰领”: “灰领” —— 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 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的技能人才。 蓝领——实际操作人员 白领——研究开发、管理人员 灰领——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4、个人发展对职教课程的要求 对个人而言,产业知识化趋势以及职业的频繁更换 和就业人数的增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经济发展与企业的要求,制定国家资格框 架,认证框架和培训。
特征:终身学习制
编辑ppt
三、介绍加拿大“CBE”模式、澳大利亚 “TAFE”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的概念
3、德国“双元制”模式(市场调节占主导的 国家干预模式) 特征:①学生有两个身份:学徒、学生 ②两个学习场地:学校、企业 ③两个经费来源:政府、企业 ④两个法律体系:政府、企业 ⑤两个教学培训体系:学校、企业
编辑ppt
二、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
1、终身学习理念 21世纪人才的四张“通行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
生活,职业教育是一种“全程教育”贯穿人的一 生,因此,我们怎样使学生拥有这四张通行证就 是教育者研究的课题。
编辑ppt
二、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
需认识几个基本问题: (1)职业教育业的“市场” 供方——职校 需方——学生、家长、用人单位 (2)职业教育是否就是“就业教育” 提出:“生涯指导”的概念 (3)职校“文化课”功能问题 应对文化课功能定位为:文化课服务于学生 专业,学习和生涯发展的“服务”功能。
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发展 基本趋势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杜晓阳
编辑ppt
一、当前世界职教课程改革的动因分析
1、知识经济将使所有的传统产业知识化。 2、未来的不确定,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产品换 代的加速和职业的频繁更替。 3、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大
听姜大源先生讲座有感
听姜大源教授讲座有感佚名(基础部)开学伊始,学校有幸请到了教育部资深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给我院全体教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
使我们普通职业教师对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
姜教授系统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趋势和课堂开发做法,他的讲解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提出的“跨界”、“基于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几个基本概念和其对职业教育精品课所掌握的巨大信息量。
给我这个只讲基础课的教师很多启示。
在解析职业教育理念时推出了课程构建中的“工作过程导向”,逻辑而又系统,如“庖丁解牛”;开放而又流畅,一如巴赫的音乐;又像一阵清风,一扫时下高职研究讲座的“通识性”之风。
使我感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首先,姜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概念,他从职业教育的类型与层次展开,分析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别,同时讲解了人类多元智能基本结构,强调了学生的差异仅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开发课程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的排序标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将学生被动灌输知识转换为学生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策略层面技能的培养,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有所突破。
其次,姜教授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展开了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他强调课程开发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这样的课程才有是有生命的,在姜教授展开50个左右的案例中,我们认识到各种类型的课程都可以运用基于开放性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来开发,载体的选择符合了可迁移性、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这三个特点,教师就能开发出令自己为之兴奋,令学生更能接受的课程;最后,姜教授结合理论和哲学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我们认识到对于课程、对于学生、包括对于自己我们都应该用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跳出固有的模式,突破教学上的瓶颈。
其次,姜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大约上百门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的模式。
新时期德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态势与我国策略(姜大源)
姜大源 中国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2002.5.8
新时期职德国业教育德国改革发展态势
1、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社会
2、职业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新时期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策略
(一)、新时期职教专业建设的改革与创新 1、关于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2、关于专业划分的方法 3、关于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 4、关于专业建设的思路 5、关于专业评估的方式 6、关于专业管理的机制 (二)、新时期职教专业建设的策略与方法 1、职教专业设置的发展趋势 2、职教专业设置的定位方略 3、职教专业设置的组合策略 4、职教专业设置的选择方法 (三)、新时期职教专业设置的建议与思考 1、关于职业教育结构的系统化层次定位 2、关于职业教育管理的服务型职能转变 3、关于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化重组整合 4、关于职业教育办学的开放型体制模式 5、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前瞻性预警机制
理汽 焊 理船 制电 机 造模 数 与机 机 控机 车 接 体 气 电 具 控 维电 械 制械 运 建 运 技 设 技 修设 加 制 用 造 行术 计术 备工 造 与 与 与应 与应 安技 与 修 修 控用 制用 装术
28个重点专业
装备制造工业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 工业机械、汽车
28个重点专业 用纺 消织 费、 品食 工品 业、 :饮 料 日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新学习方 案
职业教育办学机构合作的新经验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网络的中心 知识社会里职教师资的职业特征 创新理论实践转化的前提与可能 科研促进的商业职业教育创新
德国职业教育最重要的15项科研课题
1、强化中小企业在新兴职业领域离参加职业教育的能力
2、开发具有持续适应性及实时化的职业资格
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考姜大源
THANKS
感谢观看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
通过政策引导和宣传,提高职业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认可度。
优化专业设置
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专业设置,提高职业教育的针 对性和实用性。
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衔接
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通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和选择。
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
01
02 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 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接近实际工作场景的学 习环境。
03 职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 高,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01 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
部分学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导致学生就业困难。
时期职业教育教学改 革的新思考
目录
• 姜大源简介 • 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 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思想 • 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 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 对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思想的思考
与展望
01
姜大源简介
教育背景
0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毕业,获得教育学学士学 位。
02
德国波恩大学学习,获得德国职业教育博士学位。
3
角色扮演法
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亲身体验职业环境,提高职业适应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01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职业
能力。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02
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评价方式,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姜大源)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一、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而又不对课程进行改革,那么只能是镜花水月。
我们可以没有教材,甚至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简单回顾一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势以及在这种走势下,我国课程改革的轨迹,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图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轨迹如图一所示,它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课程改革的轨迹。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久,劳动部培训司就引进了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的技能模块MES课程。
这一课程模式表明,职业教育课程应从工作需要出发,而不是以存储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
它还表明一个技能型的工作、一个工作任务可以按其工作步骤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模块的叠加来完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这在当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然而,这一课程是指向职业培训的,针对具体技能的。
但在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还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
而纯粹的针对职业培训的MES模块课程,很难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
在这之后,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首任司长孟广平先生带领几位专家到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考察后,引入了能力本位CBE课程。
该种课程因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知识点、技能点,包括态度的分析非常详尽,特别是在对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界定和综合之后形成的课程开发表(DACUM),使得这一模式在学校层面的开发比较容易实现。
因此,成为当年中等专业学校特别推崇的一个课程模式,并且直到今天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就我个人观点,能力本位CBE课程模式是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职业能力的分析,而不是对作为一种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的内化的能力分析;是对能力的点的分析,而不是对能力形成过程的分析,因此它很难做到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体化和集成。
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姜大源
码,超链接,电子报刊设计方法、规
范。
吕 品,2005
任务5:编辑论文(书稿)
公式
• 标题,公式,特殊符号,索引,页眉页脚,页码
吕 品,2005
任务6:群发学生成绩单
子任务1:建立学生毕业成绩报告单(空)
• 知识点:建立表格,修饰表格
吕 品,2005
人才类型、层次与课程关系
硕
人才培养路径
士
实践(过程性知识)
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以劳耐尔(Rauner)教 授为首的职业教育学专家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 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 “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所以,工作过程的意义在于,“一个职业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职 业,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过程,即在工作的方式、内容、 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方面有它自身的独到之处”。
案例:小企业创业课程
姜大源,2003
工作过程
(按照时间顺 序描述,尽可 能准确)
学生的学习任务 (尽可能准确)
经济理论 经济实践
(应用文 等,商业 函件)
1
任务1
会计基础 数据处理
审计
信息技术
2
任务2
3
任务3
4
任务4
……
……
行动体系课程(工作过程导向)
案例:数控机床课程
姜大源,2003
工作过程 (按照时间顺 序描述,尽可 能准确)
将调配后的处方进行分别包装,分发给患者,并进行用药指导 技能:指导患者用药、与患者沟通 知识:
中医学基础 中药学 方剂学 药品管理法
中药鉴定学 中药炮制学
中药鉴定学 中药炮制学 中医学基础 中药学 方剂学 药品管理法
姜大源职业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过去的几年里,我有幸参与了姜大源职业教育培训,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我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以下是我对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职业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姜大源职业教育正是顺应时代发展,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典范。
首先,职业教育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
通过系统化的培训,使劳动者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姜大源职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发挥所学,提高自身竞争力。
其次,职业教育有助于促进就业。
随着技能型人才的紧缺,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
姜大源职业教育以其优质的教育资源、严谨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就业服务,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平台。
最后,职业教育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培养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助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二、姜大源职业教育的特点1. 实用性强:姜大源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实训、实习等环节,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师资力量雄厚:姜大源职业教育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3. 管理严谨:姜大源职业教育实行严格的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4. 就业服务完善:姜大源职业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包括就业指导、招聘会、实习推荐等,助力学生顺利就业。
三、个人成长与收获1. 专业技能提升:通过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培训,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2. 思维方式转变:在职业教育中,我学会了从实际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及其启示(姜大源)——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漫谈一、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走势职业教育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要实现这一培养模式,而又不对课程进行改革,那么只能是镜花水月。
我们可以没有教材,甚至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课程始终是职业教育和教学改革的核心。
简单回顾一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走势以及在这种走势下,我国课程改革的轨迹,将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
图1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轨迹如图一所示,它勾勒了改革开放以来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课程改革的轨迹。
早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不久,劳动部培训司就引进了世界劳工组织开发的职业培训的技能模块MES课程。
这一课程模式表明,职业教育课程应从工作需要出发,而不是以存储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起点。
它还表明一个技能型的工作、一个工作任务可以按其工作步骤划分为不同的模块,通过模块的叠加来完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这在当时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然而,这一课程是指向职业培训的,针对具体技能的。
但在我国,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学校教育,还具有教育的基本属性。
而纯粹的针对职业培训的MES模块课程,很难兼顾职业性与教育性。
在这之后,教育部职业教育司首任司长孟广平先生带领几位专家到加拿大等北美国家考察后,引入了能力本位CBE课程。
该种课程因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知识点、技能点,包括态度的分析非常详尽,特别是在对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进行界定和综合之后形成的课程开发表(DACUM),使得这一模式在学校层面的开发比较容易实现。
因此,成为当年中等专业学校特别推崇的一个课程模式,并且直到今天还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过,就我个人观点,能力本位CBE课程模式是对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职业能力的分析,而不是对作为一种心理准备和心理状态的内化的能力分析;是对能力的点的分析,而不是对能力形成过程的分析,因此它很难做到技能、知识与态度的一体化和集成。
特别是由于我们的教师都是学科体系培养出来的,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分析得很好的知识点归纳为理论课程,把技能点归纳为实践课程,结果导致这一课程模式实施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分离。
世界上有三大职业教育模式:学校模式、企业模式和学校加企业的模式。
学校模式在中国、前苏联、前东欧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还有资本主义国家里中央集权比较多的国家如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实施较多。
这些国家强调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所具有的人本属性,但是由于过分强调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完整性,使得职业教育严重脱离了职业实践;从就业导向的目标来看,也使得职业教育成为一种过度知识化的教育。
以日本为代表的企业模式也关注“三性”:技能性、针对性、实践性。
企业需要什么就学什么,课程和教学强烈指向企业的需求。
但是,这也导致学生在一个企业接受培训参加工作后再想转到另外一个企业就非常困难,因而企业培训的功利性倾向很明显。
职业应该成为个人生涯发展的载体,而不是约束。
企业模式显然制约了个人生涯的发展。
思辨的德国人企图在功利性的社会或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关注人本性的个性需求,使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得以可持续发展,这对职业教育来讲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一个很好的人才培养命题。
德国人提出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力图把社会需求或企业需求与教育需求和个人需求结合起来的一种模式。
上世纪,德国“双元制”的课程模式被称为核心阶梯式的课程。
它也具有三段式的结构特点:第一年强调宽泛的职业基础(不是普通文化课基础);第二年强调职业大类的内容(不是专业大类的内容);第三年强调职业专门化(不是专业专门化)。
这一模式的课程标准由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发。
该研究所所长由总统任命,研究人员达500多名,是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研究所。
在德国,只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有联邦层面的研究所,其他教育领域只有州一级的研究机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在德国的重要地位。
根据德国联邦职业教育法,核心阶梯式课程适用于所有“教育企业”。
这里所谓的教育企业,是指那些有资质或有资格从事职业教育的企业。
在德国,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开展培训,但并非所有的企业都有资格从事教育。
只有那些符合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并经相关行业协会审定、将职业教育视为一种社会责任的企业,才能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
我的观点是,可以将德国核心阶梯式课程看成是一种国家层面的CBE能力本位课程。
当时在中国,没有一个具有类似于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这种职能的机构。
因此,根据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协议,在德国援助下,1991年9月教育部和劳动部联合成立了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这里的中心即中央之意,实际上就是中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所。
首任所长是原国家教委副主任王明达同志,第一副所长是劳动部副部长李沛瑶同志。
之所以在这一机构名称的前面既没有冠以“劳动部”,也没有冠以“教育部”,其初衷是希望能直属国务院管辖。
但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这一设想未能实现。
而这一由两部“联姻”建立的研究所,到第二年即1992年5月也“分手”了。
尽管如此,在中德两国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还是为推广核心阶梯式课程做了很大的努力和尝试,在全国开展了很多典型试验。
但是最终因该模式运行要求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而在我国缺乏这样一个外部环境,以及与之相应的课程开发的平台和机制,导致在实施中始终无法解决学校和企业的相互协调问题,最终功亏一篑。
后来,澳大利亚的培训包进入我们的视野。
很多人曾认为培训包是课程。
但我与澳方相关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就此问题进行过探讨,他指出培训包并非课程,只是一个职业资格标准。
在澳大利亚,任何一个机构只要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的批准,都可以从事职业教育和培训,都可以按照培训包来开发课程。
因此,培训包尽管强调了职业本位、能力本位的思想,但依然不是一个可操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也并没有给出可操作的开发方法。
此外,我们还对英国在国家学位制度之外平行建立一个国家职业资格制度的做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制度,允许人们不通过学历教育,同样可以达到进入中产阶级社会地位的目的。
这是对世界做出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贡献。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英国在建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之后,几乎放弃了学校职业教育,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在国家职业资格制度框架下通过培训来实现的,这样,学校教育所特有的人文性,也会因此而缺失。
所以,英国采取设置核心技能模块的办法旨在弥补这一缺失。
我认为,英国这一尝试是有益的。
我国劳动部也在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相关的课题研究,并开设了核心技能课程。
但是,英国目前所提供的一些课程,包括BTEC课程等,依然属于培训课程的范畴。
与此同时,具有思辨传统的德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自己的改革步伐。
一个始终萦绕在他们心中的问题是: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30%的时间在学校,如何做好两者之间的协调?德国有两个国家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即在制定适用于企业的课程标准后再开发适用于学校的课程标准。
但是,即使在德国这样一个有着良好校企业合作运行机制的国家,也依然存在着理论和实践分家的情况。
因此,部分德国学者提出,应由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和联邦职教所合作,开发一个适用于学校与企业的统一课程标准。
但由于德国联邦内所属的16个州的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很难与联邦政府就此达成共识,这一设想未能付诸实施。
经济界甚至认为,企业实施的国家课程标准,就是以职业实践为基础开发的,所以没有改革的必要。
而职业学校感到如果只讲理论,不与实践结合,这个理论就是“空对空”的。
在未获得各方一致意见的情况下,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率先在职业学校实施“学习领域”课程,也就是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提出了通过整合来掌握工作过程知识的问题。
“学习领域”课程是德文的“学习”与“领域”这一复合词的意译。
“领域”这个词有田野、领域的意思,但是更有“场”的意思。
场有方向,场有大小,场具有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将“场”这个概念引入,有助于我们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涵的理解。
“学习领域”课程中所提出的工作过程,意在用一个动态的结构把技能与知识紧密结合起来。
这一课程模式是德国1996年提出的。
上述世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走势,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我想有以下几点:第一,职业教育的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第二,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第三,职业教育要求企业与学校合作,两者是互补的,理论和实践不能分家;第四、职业教育如何做到实践与理论整合?工作过程很可能是一条路径、一个手段、一个结构;第五,模块课程的灵活性对实行弹性学制、学分制很有参考价值。
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主要包括:第一,模块课程改革。
模块课程是在学习CBE能力本位课程基础上形成的课程开发模式。
它将职业分析所归纳出的技能点和知识点分别加以组合,构建了理论模块和实践模块。
从那时起,我们注意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开始把实践提高到与理论并行甚至高于理论的地位。
后来,我们经常提到的“这个课程实践部分占多少时间,实践和理论之比是6:5还是7:3”等,都是基于模块课程的形成的概念。
然而,模块课程是一种“做加法”的思想。
希望用理论模块实现知识的存储,认为讲过知识后学生就能应对实践,结果却造成知识传授的“空对空”,而实践模块也因为缺乏一个具体的载体导致实践、实训也常常“空对空”。
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的关系,学生学过后并不清楚。
因此很多教师、优秀的研究工作者开始对模块课程进行改革,“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就是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
它首先提供一个宽泛的工具基础、人文基础等,然后在上面叠加相应的不同职业方向模块,这一课程模式在北京、宁波等地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正是在学习和借鉴世界职业教育课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们自己的创新和发明,在今天依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后来,我们又在中职开展了项目课程的改革与试验,其宗旨是力图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项目课程把理论和实践加以整合,通过一个个具体项目实现了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的目标,做得非常成功。
不仅在中职,而且逐渐延伸到高职,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学院等都取得了许多成果。
项目课程成功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
但是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因为,当项目没有做到系统化的时候,往往只能做到经验层面的能力培养,在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力有未逮。
因此,项目课程必须做系统化考虑。
近年来,我们在研究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特别是在认真研究“学习领域”课程所提出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与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
这种课程模式的提出,绝不是对项目课程的否定,而是一种继承、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