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698b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d.png)
季风环流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短期气候预测
根据季风环流的演变规律 ,预测短期内气候变化趋 势,为灾害防范和应对提 供依据。
长期气候变化研究
研究季风环流与长期气候 变化的关系,为全球气候 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评估季风环流变化对气候 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气候 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 学依据。
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昼夜 交替现象,进而影响地表温度和 气压的变化,从而影响季风环流
。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地转 偏向力,使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发 生偏转,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
成和运动路径。
地球自转的季节性变化对季风环 流的影响较小,但仍然有一定的
影响。
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大气流动和交换,它对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 化具有重要影响。
02 季风环流的影响因素太阳辐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 来源,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 ,进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
化。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不同 季节中,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 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
季节性变化。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 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和季风环流特
征存在差异。
01
02
03
农业种植布局
根据季风环流的特点,合 理安排农业种植布局,选 择适宜的作物和种植方式 ,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灌溉
利用季风带来的降水,合 理安排农业灌溉,保证作 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农业气象服务
利用季风环流预测气候变 化趋势,提供农业气象服 务,指导农民采取科学合 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非洲季风环流分为北非季风和南非季风两种类型,其 中北非季风受到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的影响,南非季
二、季风环流PPT课件
![二、季风环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750b616f1aff00bfd51e24.png)
2.下列地区,季风最典型的是 (
A.亚洲东部
B.亚洲西部
C.印度一带
D.澳大利亚西北部
)A
3.形成南亚季风区的原因有
() D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②洋流的影响
③终年受赤道气团控制 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
1.下列全球的气压带中,气流是上升的有( D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由于冷热不均而形成的气压带有:( C )
①赤道低气压带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④极地高气压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 ①③
21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异,气流压的成带因风有带哪
移动也些是。重要原 因。
季风环流2.swf
9
季风环流
北半球冬季
10
季风环流
北半球夏季
11
读《亚洲季风图》,讨论并填写下表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西北风
东南风
12
利用所学知识,讨论、分析季风的成因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 2、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季风的
重要因素 读图讨论:为什么东亚季风最为典型?
13
季风环流
西北风 东南风 寒冷干燥(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东北风
西南风
温暖少雨(温暖少雨)
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移动(主)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4
澳大利亚北部1月、7月的盛行风向?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4 季风环流》课件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环境4 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d6628684868762caaed5bb.png)
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东 亚 的 冬 季 风
南 亚 季( 夏 风季 风 的) 形 成
赤道
东 南 信 风 带
南 亚 季( 冬 风季 风 的) 形 成
赤道
印 度 半 岛
中南半岛
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1)学.科.网
分 布 成因 范围 风向及性质
海陆热力性质 我国东部、 冬季:西北风 朝鲜半岛、 (寒冷干燥) 东 的差异 日本 亚 夏季:东南风 (温暖湿润) ①气压带和风 印度半岛 冬季:东北风 南 带的季节移动 (中南半岛、 (低温干燥) 亚 ②海陆热力性 我国西南) 夏季:西南风 质的差异 (湿热)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对比(2)
气பைடு நூலகம்类型 季风强弱
东亚 北:温带季风气候 冬季风强于
南:亚热带季风气 夏季风 候 夏季风远远 南亚 热带季风气候 强于冬季风
思考题
1、南亚的冬季风很弱,分析主要 原因?学.科.网 2、与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长江 中下游地区为什么能成为“回归沙 漠带上的绿洲?
高一地理必修Ⅰ
组卷网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三节 大气环境 (4)
季风环流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地理备课组王全胜
什
么
是
季
风
?
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 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亚 洲 东 部 亚洲南部
东亚夏季风的形成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东 亚 的 夏 季 风
东亚冬季风的形成组卷网
微专题——季风环流(共15张PPT)
![微专题——季风环流(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f406d8102de2bd960588f0.png)
夏季风势力弱,晚来早走,停留时间短, 降水少,的成因: 不同地区季风环流的对比: 季风环流的评价:
练习与巩固:
高考链接: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亚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请思考总结:
1、东亚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有何异同?
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东亚 地区距夏季风的源地较远,受其影响较弱
如图所示为西安、东京位置图和两城市相关气候资料.
思考3:从东京→西安,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 自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加强。 具体表现在: (1)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2)降水的总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降水的季节集中 程度不断增强。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性质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高温湿润, 夏季多雨。
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介于世界最大的大 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 为什么冬季 风强于夏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劲,影响 范围广;东亚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其影响深刻
4: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北美的季风气候有什 么差异?
气候类型:东亚有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东亚季风典型且具有较强的大陆 性
二、季风环流的评价
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 业生产有利。
练习与巩固:
高考链接: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亚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请思考总结:
1、东亚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有何异同?
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东亚 地区距夏季风的源地较远,受其影响较弱
如图所示为西安、东京位置图和两城市相关气候资料.
思考3:从东京→西安,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 自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加强。 具体表现在: (1)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2)降水的总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降水的季节集中 程度不断增强。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性质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高温湿润, 夏季多雨。
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介于世界最大的大 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 为什么冬季 风强于夏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劲,影响 范围广;东亚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其影响深刻
4: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北美的季风气候有什 么差异?
气候类型:东亚有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东亚季风典型且具有较强的大陆 性
二、季风环流的评价
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 业生产有利。
季风环流-课件
![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614fb8d19e8b8f67c1cb9fd.png)
冬季
南亚季风环流
高
低
东北季风
夏季
南亚季风环流
0° 西南季风
五、季风环流 风向:
东南风
;
夏季风
东亚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季风
冬季风 风向: 西北风
;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五、季风环流 风向: 西南风 ;
南亚 夏季风 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季风
冬季风 风向: 东北风
;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几种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 10°N-10°S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高温
气候
之间Leabharlann 控制,多对流雨多雨
热带沙漠 气候
地中海气 候
温带海洋 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 全年炎热
30°之间大陆 带控制
干燥
中西部
30°-40°的 夏季:副高控制
大陆西岸
冬季:西风带
夏季炎热 干燥;冬 季温和多 雨
40°-60°的 全年受西风带控制 全年温和
大陆西岸
多雨
季风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副极地低压 低压 副热带高压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夏季:大陆增温快于海洋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高压副极地低低压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冬季:大陆冷却快于海洋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东亚季风环流 冬季
高 低
东亚季风环流 夏季
低
高
东南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季风环流》课件
![《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24ad2c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35.png)
频率和路径发生变化。
自然因素
02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自然现象对季风环流产生重要影响,可导
致季风环流的异常。
人为因素
03
人类活动如排放温室气体等也会对季风环流产生影响,加剧季
风环流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季风环流变化的应对策略
建立监测系统
建立和完善季风环流的监测系统,提高季风环流变化的预测精度 和时效性。
加强国际合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对气候的影响
季节性降雨
季风环流导致季节性降雨,尤其 在夏季,湿润的季风带来大量降 水,有助于补充水源和维持生态
系统的正常运转。
温度变化
季风环流影响下,地区间的温度差 异明显,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温度较 低,夏季受暖湿气流影响温度较高。
极端气候事件
季风环流的不稳定性可能导致极端 气候事件,如暴雨、洪涝、干旱等, 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威胁。
预测精度
不同的预测方法有不同的精度,数值模拟方法的精度相对较高 ,但需要高性能计算机资源;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的精度
相对较低,但计算资源需求较小。
误差来源
预测误差主要来源于观测数据的误差、模型本身的误差以 及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误差分析
通过对误差来源的分析,可以了解预测模型的优缺点,为 改进预测模型提供依据。
04
季风环流的变化与影响
季风环流的变化趋势
长期变化
季风环流存在长期变化趋势,如厄尔 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这些现象会影响 季风环流的强度和分布。
短期变化
季风环流也存在短期变化,如季节内 和年际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季风环 流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因素
气候变化
01
季风环流优秀课件
![季风环流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9afe57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9e.png)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几种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成因
特点
热带雨林 10°N-10°S 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 • 整年高
气候
之间
控制,多对流雨
温多雨
热带沙漠 气候
地中海气 候
温带海洋 气候
南北回归线至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 • 整年炎
30°之间大陆 带控制
热干燥
中西部
• 30°-
夏季:副高控制
40°旳大 冬季:西风带
陆西岸
夏季炎热 干燥;冬 季温和多 雨
• 40°- • 整年受西风带控 • 整年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0°旳大 制
和多雨
陆西岸
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几种气候:
气候类型 分布
成因
热带雨林 气候
热带沙漠 气候
地中海气 候
温带海洋 气候
特点
B
C
A
D
D
A
A
C
C
B
C
D
B
A
C
热带雨林气候旳分布:
热带沙漠气候旳分布:
地中海气候旳分布:
副 极 地 低 气 压带 副 热 带 高 气压 带
北半球
南半球
温带海洋性气候旳分布:
两种气候旳对比(北半球):
低
高
东南季风
冬季
南亚季风环流
高
低
东北季风
夏季
南亚季风环流
0° 西南季风
五、季风环流 风向:
东南风
;
夏季风
东亚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别;
季风
冬季风 风向: 西北风
;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d51e6b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46.png)
3.1 东亚季风环流的概述
探索东亚季风环流的起源和演变,了解其在该地区 的重要性。
3.3 东亚季风环流的气候特征
了解东亚季风环流对该地区气候的影响,如季节性 的降水和温度变化。
3.2 东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分析影响东亚季风环流形成的因素,包括地理、气 候和地形等。
3.4 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
探究东亚季风环流对该地区农业、经济和文化的重 要性和影响。
四、总结
1
4.1 季风环流的重要性
总结季风环流对亚洲地区的重要性,如农业、
4.2 未来季风环流的变化趋势
2
环境和水资源的影响。
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可能影响, 并提出适应和应对策略。
结束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 PPT课件
探索季风环流的奥秘,了解其种类、分布以及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
一、介绍季风环流
• 什么是季风环流 • 季风环流的种类和分布
二、南亚季风环流
1. 南亚季风环流的概述 2. 南亚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3. 南亚季风环三、东亚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 完整ppt课件
![季风环流 完整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7556cd5bed5b9f3f80f1c21.png)
高纬度,温暖 陆 地,湿润
精选ppt
12
思考:受夏季风影响,给我国降水带来什么影响?
受夏季风影响,我国降水时间上夏季多冬季少; 降水空间上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精选ppt
13
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 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丰 沛。
300N
撒哈拉沙漠常年受副热 带高压的影响,降水稀少。
精选ppt
14
玉门关
●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为什么春风不能度过玉门关?
精选ppt
15
季风“三字经”
冬季风,北边来, 夏季风,南边来, 东亚风,成因一, 海陆差,成季风; 南亚风,成因二, 海陆差,加“移动”。
精选ppt
16
读“亚洲季风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亚洲低
压,
又称 印度低 压。
2、B为 西南
西南季风
原因1、北半球夏季,因气压带 风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 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
形成西南季风。
东南信风
精选ppt
10
为什么人们常说:穷得喝西北风?
思考:西北风在冷暖、干湿性质上有什么特点?
北半球: 西北季风
从高纬度 从陆 地
低纬度, 寒冷 海 洋, 干燥
精选ppt
11
北半球 夏季风 : 从低纬度 从海 洋
4
冬季,西伯利亚区地表强烈冷却,在最寒冷时可降至-60~-68℃.
精选ppt
5
北半球冬季
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
西北季风
精选ppt
6
北半球夏季
东南季风
精选ppt
7
亚洲东部地区:东亚季风 亚洲南部地区:南亚季风
高中地理课件-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课件-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5f18195dd4d8d15abe234efd.png)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带状分布地区类型源地风向性质成因影响地区东亚季风冬季风我国东部日本朝鲜半岛夏季风南亚季风冬季风我国西南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夏季风亚洲高压西北风寒冷干燥夏威夷高压东南风温暖湿润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亚洲高压南印度洋东北风西南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温暖干燥炎热湿润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克拉山 冈底斯山一线
带状分布
地区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类型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高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压 南印度洋
风向
性质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南风 温暖湿润
东北风 温暖干燥
西南风 炎热湿润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 日本
朝鲜半岛
我国西南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表现:
北太平洋 七月 夏 威 夷 高 压 一月 阿 留 申 低 压
亚洲大陆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北大西洋 亚速尔高压 冰岛低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成因: 海洋面积占优势,性质均一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 阴山 贺兰山 巴颜克拉山 冈底斯山一线
带状分布
地区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类型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亚洲高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夏威夷高压 亚洲高压 南印度洋
风向
性质
西北风 寒冷干燥 东南风 温暖湿润
东北风 温暖干燥
西南风 炎热湿润
成因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①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 的季节移动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 日本
朝鲜半岛
我国西南 印度半岛 中南半岛
北半球气压带特征
块状分布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大陆升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热低压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形成冷高压
表现:
北太平洋 七月 夏 威 夷 高 压 一月 阿 留 申 低 压
亚洲大陆
印度低压 (亚洲低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亚洲高压)
北大西洋 亚速尔高压 冰岛低压
南半球气压带特征 成因: 海洋面积占优势,性质均一
季风环流课件
![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193ed484254b35eefd3419.png)
亚速尔 高压
30°N
副
热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气压带分裂成高、 气压带分裂成高、低气压中心
空气受热膨胀上升
60°N
大 西
七月
亚速尔 高压
太 平
副 亚洲(印度)气 压 带 热 带 高 亚洲(印度)低压
洋
洋 夏威夷
高压
30°N
总结
• 1月份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月份亚欧大陆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月份亚欧大陆的 亚洲高压所切断, 被亚洲高压所切断,副极地低气压 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带只保留在海洋上。 • 7月份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 7月份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 月份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所切断, 亚洲低压所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 只保留在海洋上。 只保留在海洋上。 •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南半球 北半球气压带呈快状分布, 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 冬季:
亚洲南部季风 南亚、东南亚) (南亚、东南亚)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节移动 • 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交替 全年高温, • 冬季:东北季风 冬季: • 夏季:西南季风 夏季:
东亚季风 季节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冬季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夏季 太平洋 东南风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
一月
冰岛 低压 大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压 带 极 地 低 气
太 平 洋
阿留申 低压
60°N
西 洋
亚欧大陆
30°N
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只 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所切断, 保留在海洋上。 保留在海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西北 风,D点盛行东北 风, 我国的天气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亚洲高压
4.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A、B、C三地 中,气压最低的是
。B
(3)此时我国大多 数地区的气候特点
是 高温多雨。
(4)E季风的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F季风的主
要成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1月北半球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 ;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压带 。
欢迎来到地理课堂 地理课马留申 低压
冬季
30°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
30º
西南季风
0º
30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
北纬35°~ 分布规律 50°之间的
亚欧大陆东 岸
大致在南北 纬25°~ 35°之间的 大陆东岸
北纬10°~25° 之间的大陆东岸
形成原因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月~9月西南季 风控制为雨季, 10月~5月东北 季风控制为旱季
主要特点
冬季寒冷干 燥(0℃以 下),夏季 高温多雨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
和少雨
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1)此图表示的是 7 (1或7)月季风图。E的风 向为 东南 ,F的风向为 西南 。
3.影响我国冬季季风的强弱与大小的气压中心 主要是( D )
A 印度低压 B 夏威夷高压
C 阿留申低压 D 亚洲高压
4. 东亚季风区是全球最典型的季风区,这主要 是因为( C )
A 人口众多,人类活动影响 B 该地区冬天特别寒冷,夏天特别炎热 C 该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
(2)A、B、C三地 中,气压最低的是
。B
(3)此时我国大多 数地区的气候特点
是 高温多雨。
(4)E季风的成因是
海陆热力性质 差,异 F季风的主
要成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 亚洲高压
。
(2)A气压形成的原因是 1月北半球大陆降温快,形成冷高压 ;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副极地低压带 。
欢迎来到地理课堂 地理课马留申 低压
冬季
30° 亚洲低压
夏威夷 高压
夏季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夏季风
30º
西南季风
0º
30º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 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
热带季风
北纬35°~ 分布规律 50°之间的
亚欧大陆东 岸
大致在南北 纬25°~ 35°之间的 大陆东岸
北纬10°~25° 之间的大陆东岸
形成原因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6月~9月西南季 风控制为雨季, 10月~5月东北 季风控制为旱季
主要特点
冬季寒冷干 燥(0℃以 下),夏季 高温多雨
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温
和少雨
终年高温,分旱 雨两季
(1)此图表示的是 7 (1或7)月季风图。E的风 向为 东南 ,F的风向为 西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