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搐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
痫病(癫痫)中医诊疗方案—-2019.09修订中医病名:痫病BNX080西医病名:癫痫G40.901一、概念痫病是一种反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病证,亦称“癫痫”。
临床以突然意识丧失,甚则仆倒,不省人事,强直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或口中怪叫,移时苏醒,一如常人为特征。
发作前可伴眩晕、胸闷等先兆,发作后常有疲倦乏力等症状。
可见于西医学中的癫痫,无论原发性或继发性,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痫病诊断疗效标准》中的诊断标准。
(1)全面性发作时突然晕倒,项背强直,四肢抽搐,或仅双目瞪视,呼之不应,或头部下垂,肢体无力。
(2)部分性发作时可见多种形式,如口、眼、手等局部抽搐而无突然晕倒,或幻视,或呕吐、多汗,或言语障碍,或无意识的动作等。
(3)起病急骤,醒后如常人,反复发作。
(4)有家族病史,每因惊恐、劳累、情志过极等诱发。
(5)发作前常有眩晕、胸闷等先兆。
(6)脑电图检查有阳性表现,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7)应注意与中风、厥证、痉病等鉴别。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中华医学会.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修订版)的诊断标准。
(1)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
(2)急性起病,经救治多可恢复,若日久频发,则可并发健忘,痴呆等症。
(3)病发前常有先兆症状,发病可有诱因。
(4)脑电图表现异常。
3.分期标准3.1.发作期:神昏,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等发作阶段。
3.2.缓解期:症状发作缓解。
4.病类诊断4.L阳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四肢强痉拘挛,口中有声,口吐白沫,烦躁不安,气高息粗,痰鸣漉漉,口臭便干;舌质红或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4.2.阴痫:卒然仆倒,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四肢抽搐无力,手足蠕动,四肢不温,二便自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二)证候诊断1、风痰闭阻证:发作时神情呆滞,双目上视,或咂嘴、舔唇、咀嚼、吞咽,或寻衣捻物,或错语独行,或莫名伤悲,或妄见妄为,或鼻闻焦臭,或气上冲胸,恶心、胸闷、心慌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4.治疗实施:采用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多种中医治疗方法;
5.疗效评价:定期评估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6.随访与健康教育: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提供健康指导。
五、具体治疗方案
1.慢性胃炎
(1)中医辨证:脾胃虚弱证、湿热蕴结证、气滞血瘀证等;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3)疗程:3个月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病情调整。
六、保障措施
1.加强中医药政策宣传,提高患者对中医诊疗的认识;
2.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3.完善中医药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医疗安全;
4.加强中西医结合,促进优势互补;
5.深化医改,优化中医药服务价格和医保政策。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第1篇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医药在防治疾病方面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为充分发挥中医在诊疗优势病种方面的特色与优势,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病种
本方案针对以下中医优势病种进行诊疗:
1.慢性胃炎
2.
5.肠易激综合征
三、诊疗原则
1.体现中医辨证论治特点,注重个体化治疗;
2.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
3.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四、诊疗流程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病情发展、治疗经过及生活习惯等;
2.诊断: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进行中医辨证诊断;
(2)治疗方案: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食疗调理等;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具有许多在特定病种诊疗方面的优势。
以下是一些常见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及其优势。
1.感冒:中医常用的治疗感冒的方案为“清热解毒,解表散寒”。
中药中常用的药物有薄荷、连翘、黄芩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药材。
相比西医常用的抗生素等药物,中医用药不会对肠道菌群造成太大的伤害,而且可以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减少感冒的发作次数。
2.高血压: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案为“平肝降压,调理气血”。
中医强调通过调理肝脏功能和气血的运行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降压的黄柏、丹参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疗效较温和,没有明显的副作用,特别适合长期服用。
3.糖尿病:中医治疗糖尿病的方案为“清热补肾,调理脾胃”。
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肾功能受损和脾胃功能紊乱所致。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等。
与西医药物相比,中药能够改善体内的微循环,增强组织的代谢能力,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4.颈椎病: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案为“活血化瘀,通经络”。
中医常用的中药有川芎、红花等。
中医强调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减少炎症反应,达到缓解颈椎病症状的目的。
相比西医的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中医能够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5.高血脂:中医治疗高血脂的方案为“祛湿化痰,通经络”。
中医认为高血脂主要是湿气内停和经络阻滞所致。
常用的中药有薏苡仁、麦冬等。
相比西医常用的降血脂药物,中医药物具有调理全身气血的功能,能够调整机体的代谢功能,从根本上调理高血脂患者的体质。
总的来说,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调理:中医强调以调理整体为主,通过调整机体的气血、阴阳等方面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自身调节功能,使病人不易复发。
2.个体差异: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诊疗方案。
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等病史和身体的细节观察来进行诊断,能够找到病人的病情所在,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5 神志病科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癫病(精神分裂症)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15年发布的《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ZYYXH/T 442-471-2015)。
精神抑郁,表情淡漠,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喃喃自语,静而少动,多疑善虑,秽洁不知,甚或妄见、妄闻、妄想等,可有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
上述症状至少持续存在1个月以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第10版》(ICD-10:世界卫生组织委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
A.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要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或能力(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B.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以上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
C.排除标准(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时,就不应做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
儿科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试行)一、诊断(一)疾病诊断根据《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本(DSM-Ⅳ-TR,2000)。
抽动障碍分为四类:(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2)慢性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3)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disorder,TD);(4)其他尚未界定的抽动障碍(tic disorder,not otherwise specified,TDNOS)。
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TTD)(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2)抽动1天发作多次,几乎每天发作,持续至少4周,但不超过12个月;(3)18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状不是直接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亨廷顿舞蹈病或病毒感染后脑炎)所致;(5)不符合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或Tourette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CMVTD)(1)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但在病程中不同时出现;(2)抽动每天发作多次,可每天发作或有间歇,病程超过1年,但其无抽动间歇期持续不超过3个月;(3)18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享延顿舞蹈病、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5)有上述抽动或发声,但不符合Tourette综合征。
3.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disorder,TD;多发性抽动症)(1)病程中具有多种运动性抽动及一种或多种发声性抽动,然而不一定在同一时间出现,所指的抽动为突然的、快速的、反复的、非节律性的及刻板的动作或发声;(2)抽动可每天发作多次(通常为阵发性发作)或间歇发作,病程超过1年,但其无抽动的间歇期连续不超过3个月;(3)18岁以前起病;(4)抽动症状不是由某些药物(如兴奋剂)或内科疾病(如享延顿舞蹈病、病毒感染后脑炎)引起。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内科疾病在中医理论和诊疗方法上的应用。
以下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方案。
1.感冒:中医认为感冒都是由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
治疗上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相应方剂,如解表药膏剂(葛根黄芩汤)、辛凉解表法(薄荷石膏)、清热解毒法(连花清瘟胶囊)等。
2.咳嗽:中医大多将咳嗽分为寒咳和热咳两大类。
寒咳多因感受寒邪或肺气虚寒所致,治疗可采用温肺化寒的方剂,如川贝雪梨膏、蜜炙白矾散等;热咳多因热邪侵袭或肺火上炎所致,治疗可采用清肺降火的方剂,如川贝清肺糖浆、桑白皮饮等。
3.高血压:中医认为高血压病主要由肝火上炎、肾虚、痰湿内阻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消除因素、平衡阴阳的方剂,如天王补心丹、安宫牛黄丸,同时还可辅以针灸、推拿或气功等疗法。
4.糖尿病: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由脾胃虚弱、肾气亏损、血瘀等多种因素引起。
治疗上可采用补气健脾、滋阴降糖的方剂,如正酣脾气丸、小蓝盖降糖胶囊,并结合针灸、推拿、运动疗法等进行综合治疗。
5.胃炎:中医认为胃炎可分为寒证和热证,常伴有脾气虚弱等情况。
治疗上可采用温胃祛寒、清胃降火的方剂,如四君子汤、大黄龙牡丹皮汤等,并结合饮食调理和中药泡脚等进行综合治疗。
除了上述常见疾病外,中医内科还包括甲亢、冠心病、胃溃疡、慢性肾炎、哮喘、脑卒中等疾病的治疗方案。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的治疗思路是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中医内科诊疗也非常重视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具体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内科的诊疗方案基于中医理论,针对不同疾病进行调理治疗。
在疾病治疗的同时,中医内科也注重预防和调理,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当然,中医诊疗方案中的具体用药和疗法应由专业中医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
神经内科1种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
神经内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定义】中医定义:本病多属“中风”范畴,指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口眼歪斜及半身不遂等症状。
西医定义:脑梗死是指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发生闭塞性病变导致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
一般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梗死和血栓栓塞性脑梗死。
前者简称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是供应脑部的动脉系统中的血管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狭窄、阻塞,引起急性的局灶性脑缺血,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生的一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症状体征。
后者指各种栓子(血液中异常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阻塞,引起相应供血区脑组织缺血坏死出现脑功能障碍而言。
【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1.病名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助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主症:偏瘫、神志昏蒙,言语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2)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3)起病方式: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4)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分期(参照1986年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中脏腑最长至1个月。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3.中医鉴别诊断:中风与口僻、厥证、痉证的鉴别要点(1)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口僻之口眼歪斜,常伴耳后疼痛,而无半身不遂或神志障碍等表现,多因正气不足,风邪入于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罹患。
(2)厥证:厥证也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之表现,一般而言,厥证神昏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四肢逆冷,一般移时可自行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利等表现。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儿童抽动障碍中医诊疗方案儿童抽动障碍是指儿童在运动或发声过程中出现无意识的、不可抑制的抽动动作或发声,严重影响了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
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方法,但中医在治疗儿童抽动障碍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中医诊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方案。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障碍是由于肝火上炎、脾虚湿困、心脾失调等引起的,治疗的关键是调节脾胃功能、清热解毒、平肝和血。
首先,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要从调节脾胃功能入手。
中医认为,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抽动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加强脾胃消化功能,有助于消除痰湿瘀滞的因素,缓解抽动症状。
建议儿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避免过食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其次,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要清热解毒。
中医认为,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生与体内火热有关。
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连翘等。
这些药物可清热燥湿,具有良好的消炎和解毒作用。
再次,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要平肝和血。
中医认为,肝郁气滞、血络不畅也是导致抽动障碍的原因之一、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具有平肝和血的中药进行治疗,如柏子仁、丹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舒肝解郁,活血化瘀,有助于改善症状。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按摩等疗法来治疗儿童抽动障碍。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流动,缓解肌肉紧张,改善抽动症状。
例如,可以选择四神针、三阴交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总之,中医诊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方案主要包括调节脾胃功能、清热解毒、平肝和血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中药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疗法的结合,可以有效地减轻抽动症状,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然而,中医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也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且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案中医内科常见病种中医诊疗⽅案⼀、喘病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上逆,肃降⽆权.出现⽓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抬肩,不能平卧等症。
多见于阻塞性肺⽓肿、肺原性⼼脏病、⼼肺功能不全等。
.诊断依据1、以⽓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张⼝抬肩,⿐翼煽动,不能平卧,⼝唇发绀为特征。
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悸等疾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诱发。
3、呈桶状胸。
叩诊胸部呈过清⾳,⼼浊⾳界缩⼩或捎失,肝浊⾳界下移。
肺呼吸⾳减低.可闻及⼲、湿性罗⾳或哮鸣⾳。
或肝肿⼤、下肢浮肿、颈静脉怒张。
4、合并感染者,⽩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
必要时查⾎钾、钠、⼆氧化碳结合⼒及x线胸部摄⽚,⼼电图,⼼、肺功能测定,⾎⽓分析等。
证候分类1、风寒束肺:喘急胸闷,咳嗽痰多清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
⾆苔薄⽩,脉浮紧。
2、风热犯肺:喘促⽓粗.咳嗽痰黄⽽稠粘.⼼胸烦闷.⼝⼲⽽渴,可有发热恶风。
⾆边红,苔薄黄,脉浮数。
3、痰湿蕴肺:喘咳胸闷,痰多易咯,痰粘或咯吐不爽.胸中窒闷,⼝腻,脘痞腹胀。
⾆质淡,⾆苔⽩腻,脉弦滑。
4、⽔⽓凌⼼:⽓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悸怔忡,尿少肢冷。
⾆苔⽩滑,脉弦细致。
5、肺脾两虚:喘息短促⽆⼒.语声低微,⾃汗⼼悸,⾯⾊晄⽩,神疲乏⼒,⾷少便溏,⾆淡苔少,脉弱。
或⼝⼲咽燥,⾆红,脉细。
6、肺肾两虚:喘促⽇久.⼼悸怔忡,动则喘咳.⽓不接续。
胸闷如窒,不能平卧.痰多⽽粘,或⼼烦不寐,唇甲紫绀。
⾆质紫或⾆红苔少,脉微疾或结、代。
辩证施治风寒束肺:宣肺散寒、平喘⽌咳,射⼲⿇黄汤。
风热犯肺:清热泻肺、化痰⽌咳,⽅⽤⿇杏⽯⽢汤。
痰湿蕴肺:化痰⾏湿、⽌咳肃肺,⽅⽤三⼦养亲汤。
⽔⽓凌⼼:温阳利⽔、益⽓宁⼼,真武汤合五⽪饮。
肺脾两虚:补肺益⽓、健脾温阳,⽣脉散合六君⼦汤加减。
肺肾两虚:滋补肺肾、百合固⾦汤,⼆冬⼆母汤。
疗效评定1、治愈:喘息及其它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明显好转。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一、诊疗方案中医理疗科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通过物理手段调节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
具体的诊疗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 随诊观察: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身体检查,了解病情及其变化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2. 理疗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理疗方法进行治疗。
常见的理疗方法包括推拿、拔罐、刮痧等。
3. 理疗操作:根据理疗方法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操作。
操作时应注意卫生和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4. 疗程安排:制定治疗的时间和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求,确定治疗的次数和间隔。
二、操作规定中医理疗科的操作规定是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进行,保护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操作规定包括以下内容:1.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熟悉并遵守中医理疗科的操作规程,不得随意更改或省略步骤。
2. 卫生消毒要求: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卫生惯,操作前后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3. 操作技巧要求:操作人员应具备专业的理疗技巧和操作经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患者告知和征得同意:在进行任何理疗操作前,应向患者详细说明治疗内容和可能的风险,并征得患者的同意。
5. 异常情况处理:操作人员应具备处理常见异常情况的能力,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安全。
中医理疗科临床诊疗方案及操作规定是中医理疗科的基本工作指南,旨在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规定,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癫痫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癫痫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王倩;刘爱华;田莉莉;黄小波
【期刊名称】《北京中医药》
【年(卷),期】2024(43)3
【摘要】癫痫是以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一
种常见的慢性脑部疾病,由脑神经元高度同步化异常放电所致。
本病属中医学“癫痫”“痫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脏腑失调,气机逆乱,邪闭清窍,神机受累,元神失控。
中医药治疗癫痫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对于服用抗癫痫药物无效或不能耐受,以及反复
发作者,中西医结合诊疗可以更好地降低癫痫发作频次、病情程度,缩短发作时间,减轻相关症状体征,减少抗癫痫药物使用或不良反应,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该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参照国际抗癫痫联盟发布的癫痫临床实用性定义、发作类型建议和中国抗癫痫协会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癫痫病分册》等,结合研究团队多年临床诊疗经
验形成癫痫中西医诊断、治疗、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及疗效评定标准方案,旨在为
本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提供参考依据。
【总页数】5页(P236-240)
【作者】王倩;刘爱华;田莉莉;黄小波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抗痫综合方案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观察
2.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
3.中西医结合抗痫综合方案治疗癫痫效果观察
4.桥本甲状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5.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
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1)高血压:选用扶正固本、清热祛瘀、通络行血等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冠心病: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借鉴中医疗法进行防治,寻找治疗久远、安全有效的方法。
(3)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针对个体化选用中药、针灸、调理饮食等治疗方法。
三、呼吸疾病1、临床路径(1)初诊:对患者进行病史详细询问,辨证施治。
癫证(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
癫证(精神分裂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癫证BNX071;精神分裂症F20.901)【概述】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不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特殊的感知、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互不协调;一般无意识障碍;病情多迁延,易复发;慢性状态时致残率甚高;大量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神经生化以及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癫狂,其发生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禀赋不足相关,损及心、脾、肝、胆、肾,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和阴阳失于平衡,进而产生气滞、痰结、郁火、淤血等,蒙蔽心窍或心神被扰,神明逆乱,而引起神志异常。
【诊断】一、中医诊断(一)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科学》(王永炎主编,上海科技出版社,第六版,2005 年)。
《中医内科诊疗常规》。
(二)中医辨证分型:根据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修订。
1、痰火内扰型①精神症状a不协调性兴奋b思维紊乱c矛盾情感d情绪易激惹e注意力涣散②躯体症状a*大便秘结、溲赤、面红目赤、喜冷饮b舌红或绛、苔黄厚或黄腻c脉滑数有力2、痰湿内阻型①精神症状a思维散漫b幻觉或妄想c情感淡漠d精神活动迟缓e意志减退或接触不良②躯体症状a心烦失眠、倦怠乏力、纳呆便溏b*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c脉滑或沉缓3、气滞血瘀型①精神症状a行为幼稚或愚蠢b思维破裂c幻觉、妄想d情绪不稳e兴奋躁动②躯体症状a周身不适,肌肤粗糙,面色晦暗,痛经、闭经,经少色暗或有血块b*舌质紫或瘀暗,少苔,舌下静脉曲张、淤血c脉涩或弦4、阴虚火旺型①精神症状a病程迁延不愈或偶见冲动b幻觉、妄想c情感平淡,偶伴激惹d思维联想障碍e孤独退缩②躯体症状a大便干燥,小便短赤,颧红,口干不渴b*舌红无苔,或舌绛苔剥c脉细数5、阴虚亏损型①精神症状a情感平淡b懒散退缩c思维贫乏或片断妄想d意志减退e寡言少语②躯体症状a*面色无华或萎黄,体虚乏力,形寒肢冷,食物不化b舌质淡,苔薄白c脉沉细弱6、其他型难以纳入以上各型者,看自行分型。
颤证中医诊疗方案
颤证诊疗方案2015年一、概念颤证是以头部及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轻者表现为头摇动或手足微颤,重者可见头部振摇,肢体颤动不止,甚则肢体拘急、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本病又称“颤振”、“震颤”。
颤证可见于西医学中震颤麻痹、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小脑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凡具有颤证临床特征的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疾病,均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全国中医学会老年医学会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中的诊断标准试行,1992年。
1 主要症状: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
2 次要症状;表情呆板,头胸前倾,言语謇涩,上肢协调不能,皮脂外溢,口角流涎,智力减退或精神碍障,生活自理能力降低。
3 发病年龄:好发于50-60岁。
男性多于女性。
4 发病诱因:可有明显诱因,如感受外邪,中毒或脑部病变,也可无诱因。
5 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
具有2个主症以上,慢性起病或进行性加重,结合年龄、诱因等特点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2006年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1 中老年发病,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强直和运动迟缓的帕金森综合征患者,若其呈单侧隐袭发病、缓慢发展、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临床诊断为帕金森病。
2 实验室检查:常无诊断价值,下列检查异常者可供参考。
①脑脊液:多巴胺的代谢产物高香草酸含量降低;②基因检测:少数家族性帕金森病患者可能会发现突变基因;③影像学检查:常规CT或MRI可排除其他疾病,有助于鉴别诊断。
其他常见的如帕金森综合征、特发性震颤、小脑性震颤等病不再一一赘述,详见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
二证候诊断1.风阳上扰证: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主,单个上肢,逐渐发展到同侧下肢,对侧肢体,伴有眩晕耳鸣,头痛且胀,失眠多梦,肌肉强直,易怒,腰膝酸软,颜面潮红,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细数。
2.痰热动风证:神呆懒动,形体稍胖,头胸前倾,头或肢体振颤尚能自制,活动缓慢,胸脘痞满,口干或多汗,头晕或头沉,痰黄,小便短赤,大便闭结或数日不行,舌质红或暗红,舌苔黄或黄腻,脉细数或弦滑。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颤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颤病颤病是一种以肌肉不自主地抖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颤病属于痉挛病证的范畴,可以主要归纳为内因与外因两类。
内因主要包括肝风、肝阳上亢、痰火郁闭、内火亢盛等,而外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外伤等。
在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系统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病情和病机。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中医诊疗方案。
一、针对肝风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临床路径:(1)刺激肌肉与经络,疏通气血;(2)平衡肝气,镇定肝风;(3)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
2.中医诊疗方案:(1)针灸:选择一些适应症的穴位,如足三里、大椎、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中药煎煮丸剂:方药有柴胡泻肝汤、阳极散等针对肝风病机的方剂。
(3)情志调摄: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情感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肝气郁结。
二、针对肝阳上亢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临床路径:(1)调节肝火,降低肝阳上亢;(2)平衡气血,通畅经络。
2.中医诊疗方案:(1)针灸:可选择神阙、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中药煎煮丸剂:方药有黄连阿胶汤、曲藤汤等针对肝阳上亢病机的方剂。
(3)调整生活习惯:患者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三、针对痰火郁闭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临床路径:(1)清热化痰,疏通气血;(2)安定心神,缓解情绪。
2.中医诊疗方案:(1)针灸:可选择足三里、心包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中药煎煮丸剂:方药有三子开碁散、瓜蒂散等针对痰火郁闭病机的方剂。
(3)饮食调理:患者要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清热化痰的食物,如苦瓜、冬瓜等。
四、针对内火亢盛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1.中医临床路径:(1)平衡阴阳,降低内火亢盛;(2)调节脏腑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搐抽搐(tic)是指多种疾病引起的不自主的发作性骨骼肌痉挛,包括伴意识障碍的惊厥和无意识障碍的手足搐搦。
抽搐可成强直性的即持续性肌收缩,也可呈阵挛性的即断续性肌收缩,或二者兼有。
抽搐大多表现为全身性的,至少是双侧性的。
局限性抽搐仅见于局限性癫痛。
抽搐,中医学称瘈瘲、痉病,俗称抽风。
皆因感受风、寒、暑、湿、疫毒之邪,引动肝风,或久病内耗津液,筋脉失养而拘急所致。
常见病因各种器质性或非器质性脑损害,某些全身性,代谢性疾病引起大脑功能障碍或脊髓神经元、周围神经元异常兴奋,均可引起抽搐。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颅内感染性疾病:各种病毒性或细菌性脑炎、脑膜炎、脑脓肿等。
2.脑寄生虫病:如脑囊虫病、脑包虫病、脑型疟疾、脑血吸虫病、脑肺吸虫病等。
3.颅内非感染性疾病:脑血管疾病如脑血管畸形(血管瘤)、颅内动脉瘤、脑三叉神经血管瘤、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脑栓塞、脑占位性疾病、癫痫等。
4.颅脑外伤。
(二)全身性疾病1.急性感染中毒性脑病:如肺炎、菌痢、流感、白喉、伤寒、猩红热、百日咳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引起的中毒性脑病。
2.高热惊厥。
3.急性缺氧:如窒息、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4.高血压脑病。
5.子痫。
6.尿毒症。
7.肝昏迷。
8.破伤风。
9.狂犬病。
(三)代谢性疾病各种疾病引起的低血钙、低血镁症、低血糖症、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代谢性碱中毒、手足搐搦症等。
(四)中毒1.药物或食物中毒:如马钱子、白果、士的宁、麦角胺、回苏灵、美解眠、尼可刹米、咖啡因、毒蕈等中毒。
2.有机化学剂及金属中毒:如苯、有机磷、有机氯、砷、铅、汞、锡等中毒。
3.一氧化碳中毒中医学认为,抽搐的病因可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外感是由于感受风、暑、寒、湿、疫毒邪气,或金疮破伤感受风毒之邪,壅阻经络,气血不通,或温病高热,灼伤津液,引动肝风所致。
内伤主要是由于久病之后,阴血亏损,津液耗伤,不能濡养经脉,以致虚风内动而抽搐。
临床思维(一)临床表现特点的辨认1.抽搐往往是病情危重险恶的临床表现,而抽搐发作又加剧原有疾病的病理损害.因此在处理抽搐时需冷静果断,立即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控制发作,同时还需详审病机,针对其时所兼见的高热、昏迷、厥脱等见证及时采取综合急救措施,标本同治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由于抽搐的病因复杂,因而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在临床上面对一个抽搐病人,首先要鉴别抽搐是大脑功能障碍抑或非大脑功能障碍所致;若确定是前者,则要进一步分清是原发于脑内的疾病还是继发于颅外的全身性疾病。
为了明确病因,临证时必须做到:全面详细收集病史,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以及借助相应的辅助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电解质、尿素氮等)、血气分析、肝、肾功能、心电图、脑电图、脑血流图、头颅X线、CT等现代检查手段,力求确诊其原发疾病,进行病因治疗。
3.抽搐分类的鉴别要点:(l)伴意识障碍的抽搐①大脑器质性损害:见于各种颅内炎症性疾病和非炎症性疾病,是抽搐最常见的类型。
其特点是抽搐表现为阵挛性或强直性,意识障碍较严重,持续时间长,且多伴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等表现。
多数有颅内高压表现。
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头颅x线及CT扫描有异常发现。
②大脑非器质性损害:见于各种昏厥性抽搐及小脑性癫痫。
其特点表现为意识障碍可轻可重,多数为短暂性昏厥,数秒至数十秒内自行恢复;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往往比神经系统症状更明显,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脑脊液和脑电图检查多正常。
(2)不伴意识障碍的抽搐:以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钙、低血镁)所致者较为常见,还可见于破伤风、马钱子中毒、癔病性抽搐、狂犬病、局限性癫痫、手足搐搦症等。
此类抽搐的特征是呈疼痛性、紧张性肌收缩,常伴有感觉异常。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常可确定这类抽搐的病因。
如诊断有困难时,可测定血钙和血镁。
在紧急情况下也可先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无效时再用25%硫酸镁5ml加入0.9%氯化钠溶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这样既有鉴别诊断意义,又有治疗作用。
4.某些疾病的抽搐特点及伴随症状可资鉴别诊断(1)癫痫大发作的找点是突然丧失意,全身肌肉持续收缩,约20一30秒后转为一弛一张的抽搐,头和肢体肌肉作强烈的伸屈抽动,伴有口吐白沫或发出尖叫声,小便失禁等。
抽出后处于深昏迷状态,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有反复发作病史.(2)各种脑炎,脑膜炎出现抽搐多为强直性的或阵挛性的,同时伴有高热、昏迷、脑膜刺激症阳性,以及呕吐、头痛、视乳头水肿,瞳孔改变等颅内高压征。
(3)突然出现昏厥抽搐、心音脉搏消失、瞳孔散大、血压测不到者,应考虑为心源性抽搐(阿斯综台征)(4)破伤风抽搐有外伤史,发作时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呈苦笑面容,但神志清楚,受到轻刺激即发生短促的全身性抽搐。
(5)马钱子中毒的表现类似破伤风,但在抽搐间隙无持续性强直肌痉孪,常可向到服药史。
(6)癔病性抽搐多在精神刺激下发作,全身肌肉僵直或手足乱动,常伴哭笑叫骂而无愈识丧失、受暗示或划激可中断其发作。
(7)手足搐搦症,典型表现为双侧腕及手掌指关节呈对称性屈曲,指关节伸直,拇指对掌内收呈鹰爪样,其血清钙降低及束臂试验(Troussean氏征)阳性(压迫阻止肱动脉血流,数分钟内出现鹰爪手),可作鉴别。
(8)严重呕吐或腹泻后出现抽搐者,应考虑代谢性碱中毒,久病虚弱或有饥饿史,伴见意识不清、汗多、脉速者应考虑低血糖。
(二)与有关类证的鉴别1.与转筋鉴别:转筋主要是腓肠肌疼痛拘挛,甚或腹部拘急,但无四肢抽动现象。
2.与振颤鉴别:振颤主要是头摇动或四肢抖动而无关节的运动。
治疗方法(一)中医应急治疗1.针灸: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选穴人中、涌泉、合谷、内关、曲池、大推等;或选耳穴神门、皮质下,用中、强刺激。
2.药物穴位注射:可选用地龙注射液、当归注射液、柴胡注射液。
选穴大椎、合谷、内关、曲池等,每穴分别注入0.5~1ml。
3.实证见高热、昏迷者可选用:(l)安宫牛黄丸1粒或至宝丹1粒,灌服或鼻饲。
(2)清开灵4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
(3)醒脑静注射液20~3o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
4.虚证可选用参麦注射液或人参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
(二)辨证沦治抽搐,起病急骤,变化迅速,表现复杂,临证须详审病因。
病机及其兼症,以免犯虚其虚、实其实之诫。
1.实症抽搐(1)热极生风:见于急性热病的邪热内盛,热伤营阴,引动肝风,风火相煽而致的抽搐。
常伴见高热,汗大出、渴欲冷饮,神识昏朦,舌红绛苔黄燥,脉洪数。
治宜清热解毒、凉肝熄风,方用羚羊角钩藤汤加减。
若兼见腹胀、便秘等热郁阳明者,宜用泻热生津法,方用增液承气汤加减。
如兼见神识昏朦者,加用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紫雪丹灌服。
其中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之力强,至宝丹开窍之力胜,紫雪丹熄风镇痉之作用强。
抽搐甚者加用止痉散内服。
(2)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见于温病高热,热邪劫阴,肝阳暴亢,症见抽搐伴剧烈头痛,呕吐,神昏,偏瘫,面赤气粗,舌红苔黄,脉弦有力等。
治宜育阴潜阳、平肝熄风,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
(3)风毒内袭经脉而动风:常因疫毒入脑,或外伤感受风毒,侵袭经脉而抽搐者,多伴阵发的四肢抽搐,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神昏,喘促,头痛,舌红苔腻,脉弦。
治宜祛风化痰止痉,方用五虎追风散合玉真散加减。
2.虚证抽搐(l)虚风内动:常见于各种急性热病的后期,邪热久稽或久病失血或汗吐太过致气阴亏耗,虚风内动而抽搐者,症见手足蠕动,时有轻度抽搐,并伴有低热,心烦不宁,口干舌燥,精神疲乏,舌绛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治宜滋阴熄风潜阳,方用大定风珠加减。
(三)西医治疗原则1.一般处理:将外裹纱布的压舌板置于病人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尖咬伤;对伴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加强护理,病床两侧加防护栏防止坠床;头部应转向一侧,使口涎自行流出;下颌托起,防止舌头后坠引起窒息;及时给氧、吸痰,维持呼吸道通畅。
抽搐发作时不要强行制止肌肉抽动,以防骨折。
2.控制抽搐发作:严重的抽搐,尤其是频繁的全身性发作,常可加重脑水肿和心脏负担,甚至危及生命,此时必须迅速采取措施以控制抽搐发作。
通常是选用能迅速起作用的抗惊厥药。
(1)安定10mg,肌肉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注射,每日2~3次。
(2)苯巴比妥钠0.1~0.2g,肌肉注射,视病情需要可重复使用。
(3)2%水合氯醛50ml,保留灌肠。
(4)25%硫酸镁5~10ml,深部肌肉注射,或加入50%葡萄糖溶液40ml,缓慢静脉注射。
主要用于高血压脑病、破伤风和子痛引起的抽搐。
3.对症处理及病因治疗(1)对频繁抽搐伴意识障碍者,及时给予脱水剂,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50%葡萄糖溶液60ml,静脉注射,每4~6小时交替使用;地塞米松10~20m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速尿20~40mg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
(2)癫痫大发作的处理参阅第十二章“癫痫持续状态”。
(3)急性感染性疾病:依据不同的病原选用有效的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4)高热抽搐:使用药物或物理降温,使体温控制在38℃以下。
(5)心源性抽搐:应尽快建立有效循环,提高心排出量,并治疗其原发病。
(6)中毒性抽搐:对食入性中毒者采取催吐、洗胃、导泻、利尿等方法去除体内毒物,同时针对不同的毒物应用特效的解毒剂。
附:其它疗法1.药物外敷法:《景岳全书》破伤风敷药:南星、半夏、川地龙等量为末,用生姜、薄荷汁调擦患处。
2.耳针疗法:(癫痫)选胃、皮质下、神门、心,每次选3~5穴,留针20~30分钟,间歇捻针。
3.埋线疗法:(癫痫)选大椎、腰奇、鸠尾,备用穴翳明、神门,每次选用2~3穴,埋入医用羊肠线,隔20日1次,常用穴和备用穴轮换使用。
4.天麻注射液2~4ml,肌肉注射,每日1~2次;穴位注射,每次1ml,每日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