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糖苷酶抑制剂
微生物来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国内外生产情况及市场分析
11 阿卡波糖 ( ra o e) . ac b s
1 66年 , 野 尻 霉 素 ( 0 i 9 N ir mYC n i i ), 从 s .
rose ch omo n R 68 S,l e ul e F 25 0 r ge es -4 av nd a S 一4
2型 糖 尿 患 者 , 餐 后 高 血 糖 不 仅 极 易 诱 发 各 种 并 发
AC t n p a e “ a e S S 酵 液 中 分 离 得 到 阿 卡 e j o l d s th D j 发
症 ,还 极 大 地 提 高糖 尿 病 的死 亡 率 。故 降 低 餐 后 血糖
是预 防糖 尿 病 、减 少 并 发 症 和 降 低 死 亡 率 的 重 要 措 施 之 一 。临 床 应 用 中 , a一 萄 糖 苷 酶抑 制 剂 类 药 物 不 葡
下。
12 伏格列波糖 . 伏 格 列 波 糖 ( o lb s ) 商 品 名 倍欣 , 是 日本 v gio e , 武 田开 发 研 制 的 新 一 代 a一 萄 糖 苷 酶 抑 制 剂 , 它 是 葡 从放 线 菌 培 养 液 中发 现 的 氨 基糖 类 似 物 。 口服 后 能竞 争拮抗 性地抑 制肠道 内双糖类 水解酶 ( a一 萄 糖 苷 葡
低 , 增 强 组 织 对 胰 岛 素 的 敏 感 性 , 减 少 胰 岛 素 的 分 泌 。 对 预 防 和 延 缓 糖 尿 病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具 有 很 好 的 作 用 … 。 国 内 以 仿 制 药 为 主 , 近 几 年 其 市 场 份 额 呈 上 升 趋势。
合 成 步 骤 烦 琐 、 成 本 高 、 效 率 低 ,进 展 较 为 缓 慢 。 国 内 受 技 术 和 成 本 限 制 , 大 多 是 从 中 草 药 , 如 甘 草 I —l I 、茶 叶 、桑 、 虎 杖 和 五 味 子 中筛 选 , 张 哲 等 从 I 钝 顶 螺 旋 藻 中 分 离 。 目前 井 冈霉 素 产 生 菌 和 野 尻 霉
α糖苷酶抑制剂.pdf
α-糖苷酶抑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临床常用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三者的降糖作用并无明显差别。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如果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占50%以上,则降糖效果更为明显。
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温和,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无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现象。
单药治疗可降低空腹血糖1.4~1.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2.2~2.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0.7%~1.0%。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优势α-糖苷酶在食物的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物必须与这种酶结合才能被消化吸收而使血糖升高。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它通过可逆性地抑制肠系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延缓α-糖苷酶将多糖(如淀粉、寡糖等)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
阿卡波糖主要抑制α-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选择性地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使双糖分解为单糖的过程受阻。
由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α-糖苷酶抑制剂与α-糖苷酶结合数小时后又自行解离),所以碳水化合物向葡萄糖的转化仅仅是推迟,而不是完全阻断。
α-糖苷酶抑制剂对空腹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的空腹血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α-糖苷酶抑制剂的适应证(1)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及老年人。
对于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2)该药能降低糖耐量低减患者向糖尿病转化的风险,故可用于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干预治疗;(3)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效果不佳,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4)用于单纯饮食治疗血糖得不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更为适宜;(5)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胰岛素的辅助治疗药物,但不能单独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比较总结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比较总结伏格列波糖主要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而米格列醇主要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肝葡萄糖酶。
这一差异导致了不同AGI在降低餐后血糖、长期控制血糖、降低HbA1c等方面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四、AGI药动学参数差异比较药动学参数也是不同AGI的区别之一。
阿卡波糖在口服后吸收迅速,达到峰值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2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50%经肾脏排泄。
伏格列波糖在口服后吸收缓慢,达到峰值时间为2小时,半衰期为6-8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85%经肾脏排泄。
米格列醇在口服后吸收快速,达到峰值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4-5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80%经肾脏排泄。
五、AGI用法用量区别比较不同AGI的用法用量也有所不同。
阿卡波糖每次用药剂量为50-100mg,每日3次,口服与餐同时进行。
伏格列波糖每次用药剂量为5-10mg,每日1次,口服与餐同时进行。
米格列醇每次用药剂量为25-50mg,每日3次,口服与餐同时进行。
六、AGI降糖差异比较不同AGI在降糖方面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阿卡波糖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效果最好,长期控制血糖也有一定效果。
伏格列波糖在长期控制血糖方面效果最好,降低HbA1c 明显。
米格列醇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效果较好,长期控制血糖也有一定效果。
七、患者用药注意事项AGI的用药注意事项包括:1.对AGI过敏者禁用;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妊娠、哺乳期妇女慎用;4.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较大,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5.餐时低血糖风险增加,需注意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
八、AGI常见不良反应比较不同AGI的常见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阿卡波糖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伏格列波糖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尿路感染、低血糖、腹泻等;米格列醇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九、AGI特殊注意事项比较不同AGI还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项。
α-糖苷酶抑制剂
• 胰岛素增敏剂
•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DDP-IV抑制剂
噻唑烷二酮类衍生物(格列酮类)
1. 噻格列酮: 1982年(日本),降血糖,减肥 2. 曲格列酮: 1997年FDA批准
2000年3月FDA停用(肝毒性作用) 3. 罗格列酮(文迪雅,Avandia),1999年FDA
批准,我国已上市 4. 吡格列酮(Actos)1999年FDA批准,我国
已上市
噻唑烷二酮类(TZD)
禁忌症:
不能单独应用治疗T1DM; 在肝脏代谢,主要从胆汁排出,肝病者慎用。谷丙转
氨酶高出正常上限2.5倍应停药; 不能用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 心功能3.4级者禁用; 妊娠、哺乳的妇女及18岁以下病人。 水肿、贫血患者慎用。
•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 DDP-IV抑制剂
非磺脲类促进胰岛素分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Meglitinide)
包括瑞格列奈(诺和龙、孚来迪)、那格列奈(唐力) 餐前0-15分钟口服, 不进餐不服药 1.作用机制 2.适应症 3.禁忌症
格列奈类药物(Meglitinide)
适应症
1. 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T2DM患者, 可与二甲 双胍、阿卡波糖合用, 不能和磺脲类合用。
胰岛素
多数2型糖尿病最终 需要用外源性胰岛素
来达到推荐的 血糖控制目标
二甲双胍延缓糖耐量低减(IGT)向糖尿病发展, 可用于IGT患者;
4. T1DM患者如胰岛素用量较大或伴有胰岛素抵 抗, 加用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2.双胍类药物(Biguanide)
副作用
1、消化道反应: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胃肠功能紊 乱、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小量渐增,饭中服用可以减轻不良反应;
用于治疗糖病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用法指南
用于治疗糖病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用法指南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其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本文将介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常见的药物种类以及用法指南。
一、作用机制α葡萄糖苷酶是一种存在于肠道上皮细胞中的酶,在消化过程中起到将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分解为简单的葡萄糖分子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功能异常,无法足够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该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二、常见的药物种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米格列糖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但有些差异。
例如,阿卡波糖主要作用于小肠,其在肠道中形成可逆的酶药物复合物,从而延缓酶的活性,减少葡萄糖的吸收。
而伏格列波糖作用于小肠和肾小管,不仅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还可以增加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
米格列糖主要作用于小肠,通过竞争性地与肠道上α葡萄糖苷酶结合,从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和吸收。
三、用法指南1. 用药时间:通常在餐前服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确保药物在进食前就生效。
具体用药时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
2. 用量: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用量应根据病情和体重等因素调整,一般起始剂量较低,随后逐渐增加,直到达到适当的控制血糖水平的剂量。
务必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3. 注意事项:a. 药物与饮食的配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需要与饮食相结合,特别是高淀粉和高糖饮食。
在用药期间,尽量避免大量摄入含简单糖和复杂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免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
b. 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与其它药物相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但仍需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告知医生,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补品等。
c. 不良反应: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胀、腹泻和恶心等消化系统反应。
如果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咨询医生。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目前临床上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倍欣)及米格列醇,目前国内仅有前两者,可使HbAlc下降0.5%~0.8%。
1.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作用机制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结构与寡糖非常相似,在肠道能竞争性抑制小肠黏膜刷状缘上的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对葡萄糖的吸收而降低餐后高血糖,也可避免餐后高胰岛素血症。
并能竞争性地与α-葡萄糖苷酶受体结合,且结合后不会被α-葡萄糖苷酶分解。
该药不会影响钠离子依赖性葡萄糖转运,故不影响口服葡萄糖的吸收,该药本身不促使胰岛素分泌,因此单药应用不会造成低血糖。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降低小肠上段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利用整个肠道完成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过程,减慢了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作用特点(1)阿卡波糖约有1%~2%被肠道吸收,生物利用度为0.52%~1.58%,在肠道经消化酶和肠道细菌分解的降解产物被吸收,约有35%经尿排出,51%在96 h内经粪便排出。
口服后半衰期3.7 h。
(2)伏格列波糖口服后约有2.7%~5.9%被肠道吸收。
(3)米格列醇口服后约有59%±15.7%经肾排出,其中95%以上24 h内排于尿中。
粪便中排出29%±9.1%,是不被吸收的药物。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适应证①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及老年糖尿病患者。
②可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临床上常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合应用。
③糖耐量减低者应用可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药的禁忌证①严重肾功能不全者,肌酐清除率低于25 ml/min。
②有严重的肠道疾病,如严重的腹壁疝、肠梗阻、肠溃疡等,以及明显的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
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
④18岁以下者。
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5.不良反应①消化道反应。
腹胀、腹泻、胃肠平滑肌痉挛、顽固性便秘、肠鸣音亢进、排气增多等。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临床常用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三者的降糖作用并无明显差别。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如果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占50%以上,则降糖效果更为明显。
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温和,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无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现象。
单药治疗可降低空腹血糖1.4~1.7毫摩尔/升、餐后血糖2.2~2.8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0.7%~1.0%。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优势α-糖苷酶在食物的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物必须与这种酶结合才能被消化吸收而使血糖升高。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它通过可逆性地抑制肠系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延缓α-糖苷酶将多糖(如淀粉、寡糖等)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
阿卡波糖主要抑制α-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选择性地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使双糖分解为单糖的过程受阻。
由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α-糖苷酶抑制剂与α-糖苷酶结合数小时后又自行解离),所以碳水化合物向葡萄糖的转化仅仅是推迟,而不是完全阻断。
α-糖苷酶抑制剂对空腹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的空腹血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α-糖苷酶抑制剂的适应证(1)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及老年人。
对于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2)该药能降低糖耐量低减患者向糖尿病转化的风险,故可用于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干预治疗;(3)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效果不佳,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4)用于单纯饮食治疗血糖得不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更为适宜;(5)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胰岛素的辅助治疗药物,但不能单独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比较总结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比较总结(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一、AGI家族成员二、AGI作用机制比较三、AGI抑酶谱差异比较四、AGI药动学参数差异比较五、AGI用法用量区别比较六、AGI降糖差异比较七、患者用药注意事项八、AGI常见不良反应比较九、AGI特殊注意事项比较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口服降糖药,但它到底是一种怎样作用的降糖药物,不同的AGI之间又有怎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AGI家族成员常见的AGI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认识他们从化学结构开始:表1 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三药比较图1 三药结构比较二、AGI作用机制比较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食物中的糖包括多糖(淀粉)、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等)、单糖(包括葡萄糖、果糖以及半乳糖)。
除单糖可以直接由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入血外,其余均需经α-葡萄糖苷酶水解转化成单糖才能利用,也就是说如果抑制了α-葡萄糖苷酶活性就可以减少糖的吸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结构类似这些寡糖,能在寡糖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位点与后者结合,可逆性抑制或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减少寡糖分解为单糖,从而延缓肠道对单糖,特别是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峰值渐变低平、波动减小,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降低。
如阿卡波糖,它是一种生物合成的假性四糖,其化学结构类似于四个葡萄糖结合成寡糖。
用药教育:阿卡波糖等和碳水化合物(糖)化学结构相似,它会冒充碳水化合物,与肠道上水解碳水化合物的酶——α-葡萄糖苷酶结合,使真正的碳水化合物无法被水解,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阿卡波糖等应在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咀嚼服用。
如果饭后服用,α-葡萄糖苷酶已经与碳水化合物结合,或碳水化合物已被α-葡萄糖苷酶水解,阿卡波糖等将无法发挥降糖作用。
注意:α-葡萄糖苷酶是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α-临界糊精酶、蔗糖酶和乳糖酶等组成的一类酶的总称。
a-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a-糖苷酶抑制剂
目前临床上应用包括阿卡波糖(Acarbose)拜唐苹、伏格 列波糖(倍欣)。
阿卡波糖: 1990年由德国拜耳(Bayer)制药公司开发上市 。
伏格列波糖:为日本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
a-葡萄糖苷酶抑α葡萄糖苷酶,此酶将小分子复合糖分解为单糖(主要 为葡萄糖)后,方能吸收
阿卡波糖:作用机制
阿卡波糖
寡糖
α-葡萄糖苷酶
小肠细胞
正常糖吸收的模式
糖吸收延缓的模式:药物分餐
适应证
• 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 • 可单独应用 • 也可与磺脲类或二甲双胍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 对用胰岛素治疗的1型糖尿病血糖不稳定者,可合
用阿卡波糖,可改善血糖控制,但二者共用应减 量,并注意低血糖的发生 • 糖耐量异常(IGT)的干预治疗
100%
30%
80%
50%
55%
60%
70%
60%
40%
70%
20%
50%
45%
40%
30%
0% <7.3 7.3-8.4 8.5-9.2 9.3-10.2 >10.2
HbA1c的 范 围
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2003; 26: 881-885.
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
a-糖苷酶抑制剂降脂机制
• 由于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末端未消化,使肠道 的菌群发生改变肠蠕动增加而间接地使脂肪吸收减 少。
•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肝脏合成脂肪的前体物质 减少。
• 胰岛素的降低也在餐后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
拜唐苹®显著降低IGT和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任一心血 高血压 心肌梗死 管事件
糖苷酶及其抑制剂
糖苷酶及其抑制剂的未来研究 展望
糖苷酶及其抑制剂的深入研究价值
糖苷酶的种类与作用机制
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种类的糖苷酶及其作用机制,揭示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调节机制,为发现新的抑制剂 提供理论支持。
抑制剂的分子设计与优化
深入研究抑制剂与糖苷酶的相互作用机制,针对不同种类的糖苷酶设计并优化高效的抑制剂,提高其抑制效果和 特异性。
抗肥胖治疗
02
03
抗肿瘤治疗
抑制糖苷酶的活性,减少肠道对 脂肪的吸收,降低体重和血脂水 平,可用于抗肥胖治疗。
一些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可用于抗肿 瘤治疗。
04
CATALOGUE
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及研 究进展
糖苷酶抑制剂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01
抑制小肠上皮绒毛刷状缘的α-糖苷酶活性,延迟碳水
02
调节细胞因子和生长 因子的合成
糖苷酶能够调节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 的合成,这些物质在细胞生长、分化 、免疫应答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03
促进细胞粘附和迁移
糖苷酶在促进细胞粘附和迁移中也起 着重要作用,这对于组织的修复和再 生至关重要。
糖苷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参与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
糖苷酶能够参与细胞表面受体信号转导,如胰岛素受体、生长因子 受体等,从而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代谢等生理过程。
糖苷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发展趋势
01
糖苷酶的晶体结构研究
通过X射线晶体学等方法揭示糖苷酶的精细三维结构,为设计特异性抑
制剂提供结构基础。
02
基于计算机辅助的药物设计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模拟糖苷酶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过程,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文章目录*一、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二、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三、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1、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腹泻、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性便秘等。
其他尚有肠鸣、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长期应用或减少剂量可缓解。
乏力、头痛、眩晕、皮肤瘙痒或皮疹等较少见。
合用其他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2、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食物中的淀粉(多糖)经口腔唾液、胰淀粉酶消化成含少数葡萄糖分子的低聚糖(或称寡糖)以及双糖与三糖,进入小肠经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个葡萄糖,为小肠吸收。
在生理的状态下,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 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 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在长期使用后亦可降低空腹血糖, 估计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什么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要依靠小肠粘膜细胞分泌的小葡萄糖昔酶的帮助,抑制小葡萄糖昔酶的作用,即能减少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
目前已研制出数种小葡萄糖昔酶抑制剂,研究最多的是阿卡波糖。
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临床研究给予肯定,常用剂量为50—100毫克,每日2—3次。
另一种米格列醇,与阿卡波糖的临床效果相似,治疗剂量为50—100毫克,每日3次。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疗效1、中国人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蔗糖,其不能被小肠直接吸收,需要在小肠绒毛上的多种a—葡萄糖苷酶(如葡萄糖淀粉酶、麦芽糖酶、蔗糖酶、异构麦芽糖酶等)的作用下生成单糖(葡萄糖及果糖)后才能被吸收。
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逆性竞争抑制小肠粘膜刷状缘的a—葡萄糖苷酶,抑制了淀粉、蔗糖、麦芽糖的分解,使葡萄糖的吸收减慢,使餐后血糖曲线较为平稳,从而降低餐后高血糖。
糖苷酶实验指导
α-糖苷酶抑制剂抑制活性测定实验原理:食物中的淀粉(多糖)经口腔唾液、胰淀粉酶消化成含少数葡萄糖分子的低聚糖(或称寡糖)以及双糖与三糖,进入小肠经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个葡萄糖,为小肠吸收。
在生理状态下,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 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 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在长期使用后亦可降低空腹血糖, 估计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对硝基苯-α-D-葡萄糖苷(pNPG)经α-葡萄糖苷酶水解可产生对硝基苯酚,其在405nm呈特异性吸收,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对硝基苯酚的生成量检测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
仪器与试剂缓冲液: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6.8)--每100ml中1mol/l磷酸氢二钠4.6 ml,1mol/l磷酸二氢钠5.4 ml。
酵母α-葡萄糖苷酶:将100U/ml酶原液用0.1M的磷酸钠缓冲液(pH6.8)稀释为1U/ml的酶溶液,冷冻备用。
底物pNPG配制:2mM的pNPG溶解于0.1M的磷酸钠缓冲液中。
阿卡波糖抑制剂配制:200μg/ml溶于0.1M的磷酸钠缓冲液中。
实验内容1.分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空白、待测样品大、中、小剂量组、待测样品组空白空白对照:170μl缓冲液+30μl 2mM的pNPG阴性对照组:10μl酶溶液+160μl缓冲液+30μl 2mM的pNPG阳性对照:10μl酶溶液+60μl缓冲液+100μl阿卡波糖抑制剂+30μl 2mM的pNPG阳性对照空白:10μl酶溶液+90μl缓冲液+100μl阿卡波糖抑制剂待测样品组:10μl酶溶液+60μl缓冲液+100μl待测样品+30μl 2mM的pNPG 待测样品空白:10μl酶溶液+90μl缓冲液+100μl待测样品2.实验步骤96孔酶标板上依次加入除底物外的所有反应液,37℃温浴10分钟,然后迅速加入底物,并测定反应初始吸光值(405nm);之后,用塑料膜密封酶标板,37℃保温,每隔15分钟测定一次吸光值,以吸光值对时间做反应曲线。
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α-糖苷酶抑制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类新型口服降糖药,临床常用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三者的降糖作用并无明显差别。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如果饮食中碳水化合物的热能占50%以上,则降糖效果更为明显。
α-糖苷酶抑制剂降糖作用温和,单独使用不会导致低血糖,无药物继发性失效的现象。
单药治疗可降低空腹血糖~毫摩尔/升、餐后血糖~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优势α-糖苷酶在食物的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食物必须与这种酶结合才能被消化吸收而使血糖升高。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部位在小肠上段,它通过可逆性地抑制肠系膜刷状缘的α-糖苷酶,延缓α-糖苷酶将多糖(如淀粉、寡糖等)分解为葡萄糖,从而减慢葡萄糖的吸收速度,降低餐后血糖。
阿卡波糖主要抑制α-淀粉酶,作用于大分子多糖的消化过程;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选择性地抑制双糖水解酶(麦芽糖酶、蔗糖酶),使双糖分解为单糖的过程受阻。
由于这种抑制作用是可逆的(α-糖苷酶抑制剂与α-糖苷酶结合数小时后又自行解离),所以碳水化合物向葡萄糖的转化仅仅是推迟,而不是完全阻断。
α-糖苷酶抑制剂对空腹血糖无直接作用,但可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而使患者的空腹血糖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α-糖苷酶抑制剂的适应证(1)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及老年人。
对于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2)该药能降低糖耐量低减患者向糖尿病转化的风险,故可用于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干预治疗;(3)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效果不佳,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4)用于单纯饮食治疗血糖得不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肥胖者更为适宜;(5)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胰岛素的辅助治疗药物,但不能单独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糖。
文献阅读报告3-α-糖苷酶抑制剂
报告内容
• • • •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 α-糖苷酶抑制剂类药品简介 α-糖苷酶抑制剂药品的区别 α-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特点
α-糖苷酶抑制剂的应用特点
• 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适用于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2型 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及老年人。对于空腹、餐后 血糖均升高的患者,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 • 能降低糖耐量低减患者向糖尿病转化的风险,故可用于 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干预治疗; • 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药效果不佳, 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以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 • 用于单纯饮食治疗血糖得不到满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 特别是肥胖者更为适宜; •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α-糖苷酶抑制剂可作为胰岛素的 辅助治疗药物,但不能单独使用α-糖苷酶抑制剂控制血 糖。
药代动力学区别
阿卡波糖 伏格列波糖 米格列醇
只作用在肠道, 所以在体内的 动力学 利用度极低 (1-2%)。
药代
健康成年男性,单次 服用2mg时,血浆及 尿中没有检测出伏格 列波糖; 大鼠单次给予14C伏格 列波糖1mg/kg的试验 中,其胎仔及乳汁中 可见药物分布,尿、 粪中的排泄率分别约 为5%、98%。
I-IFG: 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 WHO认为空腹血糖在6.1-7.0mmol/L之间为空腹血糖受损,ADA 则将6.1mmol/L这一切点下调至5.6mmol/L I-IGT:单纯性糖耐量减低:OGTT2小时血糖范围为7.8-11.1mmol/L
Yang WY.et al. N Engl J Med. 2010 Mar 25;362(12):1090-101
“消峰去谷” 降低餐后血糖 改善血糖波动
持续性血糖监测: 阿卡波糖 3x50mg/日治疗7周前后比较
浅谈拜糖平在Ⅰ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拜糖平在Ⅰ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众所周知,Ⅰ型糖尿病病人是离不开胰岛素的,然而餐后高血糖又成为Ⅰ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一大难题。
通过应用拜糖平这种α-糖苷酶抑制剂,几年来我们取得了一些临床经验,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Ⅰ型糖尿病患者共32例,安慰剂组12例,治疗组20例,均为门诊就诊病人。
1.2 方法。
所有入选病人治疗前已观察3周,随后为2年的治疗期,分别给予拜糖平及安慰剂治疗。
采用剂量由50mg每日3次开始增至100mg每日3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比较病人胰岛素需要量。
标准餐后血糖及HbA1c水平。
2 结果2.1 一般情况。
治疗组及安慰剂组体重指数无明显改变。
2.2 标准餐后血糖水平比较(表1)。
注:“-”表示上升水平2.3 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表2)。
注:与安慰剂组比较,P<0.052.4 胰岛素用量的变化。
拜糖平治疗前患者平均胰岛素用量为60μ/24h,1个月后降至43μ/24h(下降27.46%,P<0.01),6个月后降至42μ/24h(下降30.28%,P<0.01)。
2.5 安慰剂组和治疗组在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及血电解质均无明显改变。
2.6 副作用。
安慰剂组腹胀占10%,轻泻者占9%;治疗组腹胀者占65%,平均持续时间8周。
3 讨论Ⅰ型糖尿病需要终生应用胰岛素治疗,以往的传统治疗只是单一的应用胰岛素治疗往往存在着餐后高血糖和以后的低血糖。
应用拜糖平后,Ⅰ型糖尿病病人减少许多痛苦,减少了注射次数,使餐后血糖浓度下降了,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了。
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降低,这与拜糖平降低全天血糖浓度曲线下面积有关。
本文观察的32例病人的资料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餐后1h血糖平均下降2.20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3.32mmol/L,胰岛素用量平均下降44%,与国外资料一致。
总之,在Ⅰ型糖尿病的治疗中灵活加用拜糖平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Ⅰ型糖尿病人从应用拜糖平中受益。
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2024
CI糖昔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2024Q糖甘酶抑制剂(AGI)类药物包括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是中国T2DM防治指南(2020年版)联合用药之一,也是《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推荐的基本用药。
《a糖昔酶抑制剂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对常用AGl药理学特征、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梳理总结。
推荐要点AGI类药物的经典作用机制及药理学特征AAGI类药物应在开始进食含碳水化合物餐时即刻服用。
(A,I)A不建议eGFR<25ml/(min∙1.73m2)的患者使用AGI oA不同AGl肝脏安全性不同,米格列醇使用时无需常规监测肝功能°(B,IDAGI类药物的非经典作用机制AAGI类药物除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外,还在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促胰素分泌和IR、降低体重、减少氧化应激损伤、改善MAFLD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减少MACE方面有一定获益。
(B,H)AGI类药物的临床应用AAGI类药物可用于预防Pre-DM患者进展为糖尿病,疗效确切可靠。
(A,I)A在中国新诊断初治的T2DM患者,AGI类药物单药治疗的疗效与二甲双胭相当,可作为首选药物之一。
(A,I)A由于AGl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可联合胰岛素、二甲双胭、磺腺类胰岛素促泌剂、DPP-4i等其他类别降糖药物,能更好地控制血糖,减少血糖波动及低血糖事件。
(B,I)AAGI类药物,特别是米格列醇,能有效治疗功能性低血糖症,可用于倾倒综合征、反应性低血糖等治疗。
(B,I)AGI类药物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AAGI主要不良反应是消化道症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B,I)A抗生素使用、合并用药均会影响AGl疗效,使用时需予以注意。
(C,ID阿卡波糖、米格列醇、伏格列波糖的不同特性药物组分和作用靶点不同虽然同属AGI,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的药物成分和作用靶点具有明显不同:>阿卡波糖由阿卡维辛和麦芽糖组成,其中阿卡维辛是产生葡萄糖首醯抑制效应的核心结构,作用靶点为Q糖昔醐,Q淀粉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
天然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glucosidase inhibitor)主要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目前已上市并在临床上应用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类降糖药主要有:拜唐苹(阿卡波糖),每片50毫克(德国拜耳);卡博平(阿卡波糖),每片50毫克(中美华东);倍欣(伏格列波糖),每片0.2毫克(天津武田);奥恬苹(米格列醇,miglitol),每片50毫克(四川维奥)。
其中拜唐苹及卡博平为医保药物,倍欣与奥恬苹尚未进入医保目录。
拜唐苹:(阿卡波糖),Acarbose
特点:由白色放线菌属菌株发酵而成,为德国拜耳公司出品,仅有微量原形或分解产物为人体吸收,绝大部分经肠道排出。
规格:50毫克/片
剂量:150~300毫克/日
副作用:消化道反应:肠鸣,腹胀,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偶有腹泻,一般两周后可缓解,必要是可减量。
倍欣:(伏格列波糖),V oglibose
特点:由日本武田药品有限公司生产,通过抑制α- 葡萄糖苷酶,延缓双糖(淀粉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为双糖)在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糖,延缓葡萄糖与果糖的吸收速度,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规格:0.2毫克/片
剂量:0.6毫克/日
副作用:同拜糖平。
编辑本段
作用机制
食物中的淀粉(多糖)经口腔唾液、胰淀粉酶消化成含少数葡萄糖分子的低聚糖(或称寡糖)以及双糖与三糖,进入小肠经α- 葡萄糖苷酶作用下分解为单个葡萄糖,为小肠吸收。
在生理的状态下,小肠上,中、下三段均存在α- 葡萄糖苷酶,在服用α-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后上段可被抑制, 而糖的吸收仅在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 在长期使用后亦可降低空腹血糖, 估计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编辑本段
作用特点
(1)抑制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α-糖苷酶。
药物与酶的结合时间大约是4~6小时,此后酶的活性可恢复。
(2)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而不抑制蛋白质和脂肪的吸收。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3)一般不引起营养吸收障碍。
(4)几乎没有对肝肾的副作用和蓄积作用。
(5)主要降低餐后血糖。
编辑本段
临床药效
(1)可显著降低糖耐量受损者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
餐后血糖升高是糖耐量受损(IGT)
阶段糖代谢紊乱的主要标志,餐后高血糖的葡萄糖毒性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缺陷,当胰岛β细胞功能仅剩约50%时,出现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受损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
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是阻止糖耐量受损者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2)可显著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
餐后高血糖可引起血管收缩和通透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粘附性增加,造成血管损害,是糖尿病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等大血管病变的发病基础。
因此,控制餐后高血糖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
(3)可显著降低患者发生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危险。
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餐后高血糖是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高危因素。
(4)还可降低餐后胰岛素水平,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编辑本段
适用人群
(1)2型糖尿病患者。
(2)通过饮食和运动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3)单用二甲双胍或磺脲类药物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单用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
(5)1型糖尿病患者,可配合胰岛素治疗,能减少胰岛素用量,并可稳定血糖。
编辑本段
副作用
1. 胃肠道反应:腹胀、腹痛、腹泻、胃肠痉挛性疼痛、顽固性便秘等。
其他尚有肠鸣、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长期应用或减少剂量可缓解。
2. 乏力、头痛、眩晕、皮肤瘙痒或皮疹等较少见。
3. 合用其他降糖药,如胰岛素、磺脲类或二甲双胍类药物时有发生低血糖的可能。
编辑本段
注意事项
(1)不能作为l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
(2)使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前应常规检测肝肾功能,对有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
(3)合用其他降糖药时应注意观察低血糖的发生。
可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酌情调整合用药物的剂量。
本药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其他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如发生低血糖,应静注或口服葡萄糖治疗。
服用蔗糖或一般甜食无效。
(5)应与第一口饭同服。
编辑本段
禁忌症
(1)肠道炎症、慢性肠道疾病伴吸收或消化不良者、部分肠梗阻或有肠梗阻倾向者、结肠溃疡者、可因肠道充气而加重病情者如疝气等,皆禁用本品。
(2)有肝功能异常者不用。
(3)有肾功能损害者,血肌酐超过176.8微摩尔/升时不用。
(4)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不用。
(5)有感染发热者不用。
(6)孕妇、哺乳期妇女不用。
(7)18岁以下儿童不宜用。
(8)有恶性肿瘤者不宜用。
(9)过度嗜好烟酒者不宜用。
(10)正在用泻药或止泻药者不宜用。
(11)服用助消化药的酶制剂,如淀粉酶、胰酶时,不宜用本品。
编辑本段
药物配伍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与其他作用机制的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联合应用,通过机制互补起到更佳的降糖效果。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磺脲类、格列奈类、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及各种类型的胰岛素均可合用,但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酌情调整合用药物的剂量。
与胰岛素联合应用时,可逐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特别提醒:临床上常用的五大类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类、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及格列奈类)均为处方药,糖尿病患者应在临床医师的处方指导下服用,不宜自行择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