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一、发展:从物质、能源、信息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
二、知识经济带来的变化:
1、经济本身,从事体力劳动人数相对减少,从事信息工作的人员相对增加。
2、政治生活,决策科学化,管理民主化。
3、教育事业
4、社会文化
三、知识对教育的影响:
1、学校教育由知识传播转为提高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2、主动获取知识。
3、迫切要求突破时空限制,丰富学习机会。
四、对知识管理的基本认识
(1)知识管理=对信息的管理
来源于有信息科学背景的专家,常卷入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智能等,对他们而言“知识=对象”
(2)知识管理=对人的管理
来源于社会科学背景的专家,常卷入对人类个体技能行为评估,改进,对他们而言“知识=过程”,由know -how的过程
五、知识管理的方法
(1)机械方法:反复多次利用已有知识,着重管理可编码信息和知识
(2)文化/行为方法:管理隐性知识,强调创新创造,学习型组织
(3)系统方法:合理的系统分析解决知识问题
六、Davenport & Prusak (1998)对知识的定义重点如下:
(1)知识的型态:知识是一个流动、动态的混合体,随时随着刺激与学习而改变更新。
组成分子:组成分子包括经验、价值观、情境信息(Contextual Information)与专业洞察力(Expert Insight)。(2)主要功能:其能提供一个参考结构来评估与整合新刺激所产生的信息与经验,形成新的结构(学习)并可指导决策与行为。
(3)储存主体:其由知者(Knower)的心智产生并且利用,在组织内不仅存在于文件与知识库中,也存在于例行的工作、流程、实务与文化中。此观点较上述几个定义更为完整,整合了知识的型态、组成分子、主要作用、储存的主体等角度。
七、知识的特色:
①知识是隐性的(Tacit)。②知识是行动导向的(Action-oriented)。③知识是动态的(Dynamic)
④知识是主观独特的。⑤知识可以复制再利用。⑥知识不会磨损(Irreducible)
八、知识的主要分类结构:
(1)抽象程度:理论知识实务知识
①理论知识:是指利用科学、客观的方法来搜集资料证据,并加以归纳、分析及验证后,所得到的一种概念性(Conceptual)的知识。如经济学的供需理论等。
②实务知识:是指个人经由对某一特定事件、工作上的实际经历,由实做中学习到的一些工作上的Know-how、经验法则、教训、因果关系等,一种抽象化程度较低(亦即没有归纳成几个简单少数的概念)、详细、复杂、内隐的知识。
理论知识到实务知识经过演绎,反之经过归纳。
演绎:是指利用既存理论方式内的因果关系来作推断、预测一个事件的因果关系。
归纳:是指知识工作者对于非常复杂、详细、大量的实务资料,经「分类」及「归纳」出重要的概念,再简化成几个抽象程度较高的重要因素,并描述及定义出其间的因果关系,而形成一个理论方式的过程。(2)可呈现的程度:内隐知识vs.外显知识
①Polani的分类
外显知识:是指「可用文字、数字、图形或其他象徵物(Symbol)清楚表达(如手册、书本、程序)的知识,即可定义、可撷取的知识,而且沟通容易。」
内隐知识:是指「高度个人化,难以正式化,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而且深植在个人的经验、判断、联想、创意、潜意识之心智方式内的知识。」
②Alavi & Leidner的分类
认知的内隐:是指储存在人类的心智方式内,难以外化表达的一些抽象观念、判断、直觉。
(3)储存的单位:员工个人知识组织知识
①员工个人知识:是指员工自己的知识,包含技能、经验、习惯等,属于员工可以带走的东西。
②组织知识(内含于组织实体系统的知识):例如组织内优秀的作业流程、信息系统等,此为员工个人所无法带走的知识。
(4)对现象的了解及利用的目的之角度来区分
描述性的知识,程序性的知识,因果性的知识,情境性的知识,关系性的知识
九、知识的层次: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与道德
十、数据、信息与知识的差别:
①数据是指离散、互不关联的客观事实;孤立的文字、符号;缺乏关联和目的。
②信息是指经过处理(如汇整、分类等)的资料,例如企业内部的许多日报表、月报表、财务分析表等皆属之,其信息虽有潜力「改变使用者的行为」,但本身是客观、被动、不具行动力的一种素材。
③知识是指信息通过使用者心智方式的诠释、思考、归纳等处理过程后,所产生一种能直接采取行动的能力
十一、本文作者对知识管理定义为:
组织为了提高存活能力与竞争优势,对于存在组织内外部的个人、群组或团体内有价值的知识,进行有系统地定义、获取、储存、分享移转、利用与评估等工作谓之。
十二、几个案例的分析(知识管理的促进力量、背景与原因):
(1)外部环境的压力。(2)全球化、快诉、动态、激烈的市场竞争。
(3)21世纪将是一个由知识挂帅的知识经济体系
十三、组织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第一层的目的:有效的知识管理过程。第二层的目的:有效的知识资源利用
第三层的目的: 对个人工作、流程、决策绩效的支援。第四层的目的:对产出(Output)品质的支援第五层的目的:对竞争优势力的支援。第六层的目的:支援组织终极获利
十四、1997年知识管理国际联盟在美国成立
1.国外学者对知识管理的研究分为:
①技术学派:知识管理就是信息管理。②行为学派:知识管理就是对人管理
③总和学派:除人和信息外,还要将信息和人联结起来管理
2.研究发展阶段
①为决策支持和业务流程重组计时提供信息,隐性知识像显性转化
②把背景、叙述和内容管理分开,利用非正式社区的自组织能力
③将企业管理的知识化和管理实践的业务流程融合。
3.几位著名专家
①彼德德鲁克提出知识型组织理论。②达文波特体知识管理的工程实践和管理系统相关理论
③野中郁次郎提出了著名的知识创造转换模式。
十五、组织缺乏相关知识的类型、原因与后果及知识管理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