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稳中求胜》这篇2005年高考作文以如来、孔明 与项羽(今改李斯)对比,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 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 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 《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 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 盖茨的微软公 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 “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 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 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 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 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 越自己。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 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 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 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 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 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 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 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 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
就正反设问: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 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 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 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 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 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 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 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的观点。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方法
如何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方法高中阶段,议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写作形式,经常出现在各类考试和作文竞赛中。
而写好一篇高中议论文,除了要有清晰的论点和合理的结构外,还需要选择和运用恰当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写好高中议论文的论据选择和运用。
一、明确论点与立场在写高中议论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论点和立场。
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观点,才能更好地选择和运用相关的论据来支持。
论点应该是具有争议性的,即能引发不同意见和观点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展开辩证思考和写作。
围绕论点建立一个明确的立场也非常重要。
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坚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证据。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还可以在论据选择上更加准确。
二、寻找可靠的论据来源在选择论据时,要注意寻找可靠的来源。
可靠的来源包括权威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专家学者的观点、相关的统计数据等。
这些来源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另外,要留意时效性。
选择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更能体现自己对于时事和前沿问题的关注。
同时,也要尽量避免使用过时的数据和观点,以免降低文章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三、合理运用不同类型的论据不同类型的论据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在写作中,可以灵活运用以下几种类型的论据:1. 统计数据:通过数字和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统计数据可以使观点更加具体、客观,并且具备较高的说服力。
2. 事实论据:通过具体的事实、案例和实例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据能够使观点更加具体化,增加读者的共鸣和认同感。
3. 专家观点:引用权威专家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可以增加文章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但要注意选择真正权威的专家观点,并结合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4. 经典文献:引用经典著作和权威性文献,可以展示自己对于所讨论问题的深入了解,提升文章的学术性和思考深度。
四、论据选择的注意事项在选择和运用论据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相关性:所选论据应该与自己的论点密切相关,能够直接支持和证明自己的观点。
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事实胜于雄辩——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事实胜于雄辩,这句古老至理在现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议论文中,选择和使用恰当的事实论据可以有效地增强论点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然而,不少人在选择和使用事实论据时存在一定的困惑和难题。
本文将就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在选择事实论据时,首先要确保其与论题相关并具有可信度。
论文的论点是通过事实来支撑的,因此事实论据的选择至关重要。
要根据论题的要求,在权威出处寻找与之相关的可靠数据和事实,如研究报告、统计数据、实验结果等。
这些权威出处通常具有专业的背景和严谨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增加论点的可信度。
其次,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要注意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事实应当客观、真实,不带个人色彩或主观偏见。
有时候,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人们会选择那些符合自己看法的事实,而忽略那些相反的证据。
这种做法是不科学和不公正的,容易使论点显得片面和欠缺说服力。
因此,在使用事实时要保持客观,并尽量全面地呈现所有相关事实。
另外,要注意不只使用数量性的事实论据,还要注重质量性的事实论据。
数量性的事实论据可以通过统计数据来支持论点,如人口统计数据、调查结果等。
而质量性的事实论据则更多的关注具体的案例、实例和个别情况。
事实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真实性,还包括其代表性和典型性。
因此,除了数量性的统计数据,更多地引用一些具体的案例和个人经历,可以使事实论据更加具体、生动和可信。
最后,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要善于概括和分析。
事实论据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堆砌数据和信息,更重要的是用事实去说明问题和解释现象。
因此,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要慎重选择,并善于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对其进行解读和归纳。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增加论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总之,事实胜于雄辩的原则在选取和使用事实论据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选择事实论据时要确保其与论题相关且具有可信度;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要注意客观性和全面性;在选择事实论据时要注重质量性的事实论据;在使用事实论据时要善于概括和分析。
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一、概念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真实的概括,最有说服力,“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包括神话、寓言、笑话、民间故事和小说等,但不可自己随便写篇小说或寓言而加以引用,要引用人们熟知而认同的。
下面以几个例子来浅谈如何选择和使用事实论据。
二、分析示例1:试想,一个事事从自身出发,从个人私利着眼的人,如何会有乐于奉献、甘于奉献的精神,如何会有人敢亲近他,与他为友……只有懂得换位思考,多从他人出发,多为他人着想,才会拥有一个快乐的人生。
我们的雷锋便是一个善于换位思考的人,每次在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总是会从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出发,主动放弃自身利益。
这也许就是我们所倡导的雷锋精。
由于懂得换位思考并为之付出行动……(08年高考湖南卷《换位人生》)能做作“换位思考”的论据吗?不能,雷锋的事只能用于“个人与集体”关系。
这告诉我们,论据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和论点一致!示例2:部分官员……思想的偏差,根本的缺失,原点的无视,造成了一件件啼笑皆非的事件。
怒喝上访者“我服务的是人民,不是你一个人”的有之,勒令开发商把建设好的商品房拆除,置公众利益不顾,只为政府“风水”者有之,为GDP 增长,暴力强拆者有之。
我们的公民,也有众多身为主人而不自知,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是国家的原点。
很多人只关注自己房价涨未?股票升否?但对自己要承担的公民责任躲之避之,不愿投身于基层民主,不愿行使自己应有之责,对社会不公平现象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2011年高考广东优秀作文《回到原点》)此例很典型,没有“大人物”,但很有现实性。
小结:就论据典型和新鲜来说,要少用:1 过于流行(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用滥的伟人大事(如屈原、司马迁、文天祥、毛泽东、雷锋,共产党、国民党);3众所不知的奇闻轶事;4过于幼稚和庸俗的事(我的一位同学” ••…)。
可多用:现实中大家都比较关注的有一定知名度的好人好事、恶言恶行、人性或社会的痼疾等示例3: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
议论文写作之事实论据
请业主关注。……
2 (请用例后评论的方法续写相关论证文字。)
诚信,昭示着一种责任感,一种人格魅力。武 汉鄱阳湖区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楼宇,名曰“景 明大楼”。该楼的设计者是英国一家建筑设计事 务所。在20世纪末,也即那座楼宇度过了漫漫80 多个春秋后的某一天,设计事务所给这楼的业主 寄来了一封信函。信函告明:景明大楼为本事务 所1917年设计,设计年限为80年,现已超期服 役。敬请业主关注。究竟是什么使一个可能更新 了数茬人的机构仍然对80年前设计的异国楼宇表 示关注?是诚信,也只能是诚信。时光在流逝, 岁月在变迁,英国建筑设计事务所仍默默守着一 份诚信,铭记着一种责任。在我们这样一个道德 沦丧,诚信缺失的时代,他们用平凡而又伟大的 行动,为“诚信”两字添上了一道耀眼的光环。
是什么力量让这位形体上的弱者做出如此勇敢的举动? 金晶曾动情地说:“那时候,我手中抱的不是火炬, 而是我们中国的尊严。我周围‘中国加油’的口号使 我增添了勇气。”是啊,还有什么会比爱国的力量更 使人振奋,有什么会比维护祖国尊严的力量更使人勇 敢?信念和尊严给了金晶勇气,勇者无惧。
当堂演练1 诚信
1
例、只有坚持不懈地付出才能走向成功。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
1
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
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著,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三都赋》轰动全国,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
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
方法推荐2— —例后假设
就是从事例的反面进行假设性论证,把事 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例1、正确的选择让人走向成功,人生无悔。前苏联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 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 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 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如果高尔 基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 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却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世界 文坛的天幕上也将失去一颗熠熠闪光的明星。正是有 了正确的选择,才使得他青春无憾,成就卓著。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 ②湖北卷话题:买镜 黄州赤壁下的游船上,苏轼正在与客饮酒乐 甚,叩舷而歌。“你在照了哪面镜子之后,才决 定拥抱‘东方之既白’而鄙视官场仕途的斗争倾 轧?”不愧是豪放派祖师,苏轼马上向天一指, “是它!”我抬头一看,见一轮明月高悬苍天, 不禁再次泄了气;所谓“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苏轼以明月为镜,明是明了,却又怎么买得下 来?懊悔之际,苏轼兀自在身旁说下去:“曾几 何时,以为深沉宦海;与月对饮,方知我心依旧 。朝暾夕月,落崖惊风;月镜映照出这许多美景 ,又怎能不令我流连忘返,高歌‘大江东去 ……’” 湖北考生《寻觅那片理想中的明镜》
六、写作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巴金先生曾在1942年写下一篇散文《灯》,其中有 这样一句:“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在那艰苦卓绝 的岁月,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人们英勇抗战,取得了革 命的胜利。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是否 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呢?——那丰富多样又富于感染 力的文学艺术,那隽永深长又严谨周密的科学文化,那 精彩纷呈又引人深思的中外历史……无不是一盏盏照亮 我们生命的明灯,给予我们无穷无尽的前进动力。 请以“走进精神的殿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 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 ④全国丙卷话题: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 有很多人在困难面前抬不起头来,更谈 不上有快乐可言。他们不会笑对人生,只 有自暴自弃,快乐离他们很远。让我们看 看苏轼,仕途的坎坷,造就这位伟大的文 学家,当他和同伴被贬时,同伴已是痛不 欲生,但苏轼却以“一蓑烟雨任平生”的 心态笑对人生,这是何等的胸怀!有这种 胸怀的人还担心快乐会走吗?有这种胸怀 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 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陕西考生《我的快乐妙方》
四、论据的选择
五、论据的使用方法
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
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作者·马立伟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论点的理由和依据。
写议论文一般离不开事实论据,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它比别的材料更有说服力。
但是,如果论据使用不当,就不能证明论点,或降低说服力,那么,议论文如何使用事实论据呢?一般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选例1、选例要准确、典型、新鲜选用的事实材料应准确可靠,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
《义理、考据和辞章》中说:“即使细节的出人对于全部论证不发生直接影响,也会使人对于材料的全部可靠性发生怀疑,以至伤害论证的说服力量。
”生活中事实众多,但用作论据的事物必须挑选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的,并为大家熟知的人和事,尤其要选择一些名人名事。
尽量不要选择本校本班的事作为论据,这样的事例缺乏典型意义。
列宁说过:“罗列一般例子是毫不费劲的,但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或者完全起相反的作用。
因为具体的历史情况下,一切事情都有它个别的情况。
”(《统计学和社会学》)“古往今来,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害人、害已、害事业。
赵括和马谡都自恃饱读兵书,却看不到自己缺乏实际应用的能力,结果一个纸上谈兵,兵败长平;一个自高自大,师挫街亭。
”这段文字选取了赵括和马谡这两个典型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人贵有自知之明,很有说服力。
为了使文章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吸引力,论据还要求新鲜,要尽可能采用新鲜的,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
如果非得用陈旧的材料,也要努力开掘出新的东西来。
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
而文章一道,尤加倍焉。
”社会在发展,新人新事层出不穷,选择材料要紧扣时代脉搏,做到发人深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选例要紧扣论点选材要弄清材料的实质,紧扣论点,不能貌合神离。
比如在论证“勤能补拙”时,有时的同学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仔细想想,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与补拙毫无粘边,因为王羲之并不拙,那么,我们不妨换个例子:“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议论文写作中事实论据的运用
议论文写作中事实论据的运用和分析一、论据的选择:论据的选择,要由论点决定,根据论点的需要,看它能否证明论点。
首先,论据的选用要紧扣论点,做到有的放矢。
其次,论据要准确可靠,文章所用论据,如是事实论据,那应确凿无误;如果是道理论据,应该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引用时要注意正确理解原文的精神实质第三,论据要典型,所谓典型,是指那些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量。
二、论据的概括:例:以“要认真学好语文”为论点,写了这样一个段落。
同学们讨论一下,有没有问题?论点:要认真学好语文事例的叙述:由于生活所迫,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十四岁便进了小书店当学徒,接触到一些科学读物,由此激发了他对科学的兴趣,开始热爱科学并决心献身于科学事业。
由于刻苦,他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为科学作出了贡献。
遗憾的是这个对近现代物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伟大意义的发现,就因为法拉第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又缺少数学的证明,人们看不明白,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后来,法拉第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电学的实际研究》等理论性书籍,总感到诸多不便。
为此,他深深感到,科学缺少语文知识是不行的。
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多读一点书,特别是没有学好语文。
明确:事例真实、典型、确切。
能够证明论点。
但叙述不够概括,不符合议论文的叙述要求。
可概括叙述为:第一个发现电磁感应和光电感应英国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因为语文水平低,写出的学术论文晦涩难懂,人们看不明白而在当时一直未引起大的反响。
直到麦克斯韦用通俗流畅的语言和数学方法阐明后,这两项伟大的发现,才被世界所公认。
为此,他很后悔自己没有学好语文。
总结叙述材料要简明扼要。
一般而言,议论文叙例应是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删去与论点关系不大的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全盘照抄。
更不能篡改材料。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适宜,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表达“补拙〞。
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证明作者的见解、观点。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明确: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
小结: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
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
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
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时机也没有,就等死。
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
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
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外表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
明确:这那么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缺乏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
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那么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评一评: 论据不典型
突破点二 材料典型,是不是都要选用名人伟人的事例?
示例: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想要建立一个函数或方程的 图像,首要工作就是确立原点。然后,才能建立坐标并 作图。图像上每一个点的坐标,都是相对于原点来确定 位置,原点就是整个图像的根本。 同样,对于国家这个宏大的函数图景,尽管它有着 各种复杂的自变量、因变量和对应关系,但它只有一个 原点,一个根本,那就是人民。从先哲们“民贵君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的观点,到唐太宗“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的水舟之辩,再到中山先生“耕者有 其田”的三民主义大同理想,以及毛泽东的“为人民服 务”,无不点明了原点所指、根本所在——以民为本。
评一评:论据没有围绕中心论点
论证:挫折铸造成功
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 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 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 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评一评:
论证:挫折铸造成功
我们学校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 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 这项运动,但她并没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 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1、紧扣论点,大胆取舍 2、叙事求精,高度概括
论证:人当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蜀 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 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 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 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 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 沦为庶人……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 自己编织未来。
齐白石“础石磨成泥”的美谈
突破点三 论据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例才算新鲜?
示例1: 白居易在四川见街边胡麻饼甚香,千里寄饼给长安 好友一姓杨的大使,赋诗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 油香新出炉。寄与饥肠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胡 麻饼在路上颠簸三月,早就不脆不香了,怎么能“得似 辅兴无”呢?唐人是浪漫的,我们虽不能想象“杨大使” 收到饼时那且惊且喜的表情,但我们可以想象故事若发 生在现代,饼虽能保鲜,而一份浪漫的心情、一种对友 人的关切却打了折扣。现代文化使人们的沟通更容易了, 而人们心灵的交流却更困难了。 (摘自2005年高考上海作文《夜深还过女墙来》)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使用
整合重复的句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化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 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 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 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 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 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以“在挫折中奋起”为论点
• 崔显仁,49岁,在驾驶三轮车外出买东西时发生意 外,柴油桶爆炸将双手和脸严重烧伤,左右手都只 有食指和无名指能轻微活动。为承担起对家人的责 任,酷爱写字的崔显仁开始用残手练习粉笔书法, 苦练10年后才开始流浪卖艺。 • 10月9日,微博网友发了一张“粉笔奇人”在烟台街 头写字乞讨的照片,立刻被网友疯狂转发,“粉笔 奇人”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最终,方正字库将其 字体收录字库,命名为“方正显仁简体”。崔显仁 属于“草根一族”,这也是方正字库迄今为止收录 的第一个“草根”书法爱好者的字体。崔先生的字 体古色古香,而且很飘逸,看上去很美,经创造开 发后,会广泛运用到广告业中。字体开发上市后50 年内全部利润所得全归崔显仁所有。
一个人与一个时代的结合,很大 程度取决于眼界。刘备种菜的时候, 不是被曹丞相窥破了英雄真相吗? 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安危, 躲着廉颇不与他发生冲突;司马迁 经受了残酷的刑罚,却顽强地写 《史记》,可见,他们都是有眼界 的。
当蔺相如称病不朝、引车避匿时, 他看到的是将相之和、社稷安危; 当司马迁惨遭宫刑、尊严扫地时, 他看到的是“留将正气冲霄汉,著 成信史照尘寰” ;当刘备种菜园 中、韬光养晦时,他眼中看到的是 乱世天下、逐鹿中原。眼界有多么 宽广,人生价值就有多么高远。
司马迁忍受了残酷的刑罚,却 完成了史学巨著,是因为他放 眼未来,眼界开阔。面对挫折 与打击,悲观者只会一再逃避, 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自暴自弃, 而司马迁却是生活的强者。
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例文展示:
(论点)尊严比生命更重要。(解释)一 个人如果没有了尊严,生存在这世上也就 毫无意义。 (名言)古语云:士可杀,不 可辱。(事例)当项羽被迫退到乌江,面 对投降和自刎两种抉择,他毅然选择自刎。 (分析)一旦投降他就会受辱,选择了死 却捍卫自己的尊严!宁愿站着死,也不愿 跪着生,乌江边上,他的身躯无比高大。 (总结)项羽把人的尊严放到至高的位置, 放弃了生命,却赢得尊严。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议论文的三要素 • 论点 • 论据 • 论证
论据类型:
• 道理论据——包括名言警句、科学道理以 及成语俗语。 •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实,即现实生活 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还有科学数据。
如何选择论据?
选择论据的原则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4、新颖独特,有时代感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课堂总结:
事实论据的选择和运用方法
(一)事实论据的选择原则: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3、角度变化,有多样性 4、新颖独特,有时代感 (二) 使用方法: 1、紧扣观点合理剪裁 2 、结构:论点+论据+分析总结
与大家共勉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 ——要勤练笔
如果我们这样叙述:
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 里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地做了数百次 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 他毫不气馁,始终坚定一个信念:一 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 的负担,从而最终发明了威力巨大的 炸药。
牛刀小试:
以“细节体现素养”为论点对这则材料进行剪 裁: 5月29日,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员工吴 斌,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 块铁块像炮弹一样,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 前挡风玻璃砸向他的腹部和手臂。面对肝 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肺、肠挫伤,危 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 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 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 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 然无恙,而他自己虽经全力抢救却因伤势 过重去世,年仅48岁。
高二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高二语文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二)一、教师下水作文走进精神的殿堂巴金先生曾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
”是啊,我们的生命因为有了精神的交响,才能奏出天籁之音。
今天,在这喧嚣的物质生活时代,我们更应看重精神上的生活?走进精神的殿堂,让精神为我们导航。
这殿堂里有从志而来的坚守。
一个人若没有远大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坚守初心。
樊锦诗,根入石窟蟠,把大半辈子的光阴都奉献给了大漠上的敦煌石窟。
为了敦煌,樊锦诗和丈夫两地分居长达19年,两个儿子出生后都没有得到很好的照料,但她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扎根大漠,坚守大漠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完成了敦煌莫高窟的分期断代、构建“数字敦煌”等重要文物研究和保护工程。
正因为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坚守便顺理成章。
故曰:非有志者,不能坚守。
有了这志向,再加这坚守。
生命因此而厚重了许多。
这殿堂里有对抗磨难的自强。
朱丽华在最美的的年纪因伤失明,受张海迪事迹所感动,她用自强来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双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钻研中医推拿技术,成为嘉兴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医师,工作30余年,为22万多人次患者缓解病痛。
她招收徒弟一律免收学费,免费安排吃住,先后为100多名残疾人提供工作职位。
同时,她坚持做慈善,从1991年到2022年,朱丽华捐助的资金已达373万元,帮助480名孩子圆了上学梦。
她在黑暗中,靠自己的一双手,推拿出灿烂人生。
让自己的生命更加有价值。
试想,如果不能从黑暗中走出,不能自立自强,不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不能认识到“只有自己才能救自己”,她能登上感动中国的领奖台吗?那厚重的生命价值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
看见过这世界的阴影,但还是心向光明。
一个生命要想成就价值,只有源自自己。
正如孟子所云:“求则得之”,这也是朱丽华的故事给予我们的精神的殿堂。
不幸关上了你的门,但你帮别人打开了窗。
选择和使用论据
二,议论文论据使用的技巧
要用好典型而又生动的论据,必须 做到叙述事例时要1、用语简洁、2、高 度概括、3、围绕中心、4、精选典型、5、 分类列举、6、着意详略、7、叙中有议、 8、叙后有析,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 起联系。
论证: 失败是成功之母
①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 心发明炸药。 ②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 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 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 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 ③最后一次实 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 ‚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 贝尔完了!‛ ④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 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 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 。‛ ⑤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 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你认为这事实论据材料叙述用的好吗?为什么?
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所以 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 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去 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 照用的是石子。
真正要用好论据,需做到: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多积累 2.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 ——要勤思考 3.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 知此事要躬行。” ——要勤练
论据2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 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 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 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 ‚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 与补拙毫不沾边。 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
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即针对性不强)。
再看看论述“勤能补拙”能否 用如下材料做论据?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新颖性原则
选择新颖、独特的事实论据材料,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增强论点的感染力。
避免使用陈旧、过时的材料,以免让读者产生厌倦感。
Part
03
事实论据材料的来源与获取
书籍、报刊、杂志等纸质媒体
经典著作
引用经典著作中的理论、观点或事例,增强论据的权 威性和说服力。
学术期刊
查阅学术期刊,获取专业领域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观 点,使论据更具科学性和前沿性。
议论文事实论据材料 的选择和使用
• 事实论据材料的重要性 • 选择事实论据材料的原则 • 事实论据材料的来源与获取 • 事实论据材料的使用技巧 • 事实论据材料在议论文中的具体应用 • 注意事项与常见问题解答
目录
Part
01
事实论据材料的重要性
增强文章说服力
提供客观证据
事实论据材料可以为文章 提供客趣味性
生动、有趣的事实论据材料可以 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的 注意力,提高阅读体验。
增强文章深度
通过使用深入、详细的事实论据 材料,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度,使 读者对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 考。
Part
02
选择事实论据材料的原则
相关性原则
选择与论点直接相关的事实论据材料, 确保材料与论点之间有明确的逻辑关 系。
合理安排,融入文章结构
顺序安排
根据论点的逻辑关系和重要性,合理安排事 实论据材料的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层次 分明。
融入文章
将事实论据材料自然地融入文章结构,与论 点紧密结合,避免材料与论点脱节或堆砌。
结合分析,深化论点
要点一
分析材料
对引用的事实论据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与论点的内 在联系,阐明其对论点的支持作用。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
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
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
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
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
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
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
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
(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
“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
(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
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
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论据的选择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例:论证“顽强拼搏”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陈旧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新鲜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 ;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了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①爱国诗人陆游 ;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③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扞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 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例一: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写议论文;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例1: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例2:“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3、位卑末敢忘忧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 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二、论据叙述的要求一;论据叙述要概括..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克制中这段叙述概括性就很强: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二;要突出侧重点..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可作如下叙述: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第三;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生活对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人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玛丽·居里精华部分选出后为: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有信心;树立起信心;并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每件事..第四、事实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1、要有“拙”;2、要有“勤”;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分析: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论据的分析运用一、学生在运用论据时最大的缺点..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例1:以叙代议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例2: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病例:“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缺点:“观点+论据”格局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例文:“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高考经验: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二、分析论据的方法论证方法一、假设说理法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例1: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反例正说例2: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例反说例3: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着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 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 ——反例正说——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例4: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之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挥泪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 ——正例反说二、因果分析法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修改: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例2: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三、对比分析法这里所说的正反对比不仅仅是指作文里一正一反的例子;也指举一个含有正反两种因素的例子..举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例1: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的好坏..论点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例2:一例含正反因素对比:孙膑的两种境遇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正反对照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四、例后解说法举例后;可能会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的不一样例子跟观点的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使它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例1:由所举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或可能性;设想出某种结果;然后就着这个苗头朝结果引申出去..例文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身卑贱而瞧不起他;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让他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看出苗头那么赵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引申结果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例2:当所举例子比较长的时候;这个例子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这个例子跟中心有什么关系;需要通过解说来过渡..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解说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标准版高三年级语文专题复习作文议论文论据新洲三中王艳飞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的选择和使用——事实胜于雄辩新洲三中王艳飞【教学目标】了解议论文论据的类型,明白议论文事实论据选择的要求,掌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提高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议论文事实论据的使用方法,正确合理地使用事实论据。
难点:精当地组织与表述事实材料,提高议论文叙述事例的能力。
导语:此前讲过议论文的审题立意和分论点的设置,一篇议论文有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接下来需要什么呢?好比煮饭,锅我们架好了,火点着了,锅里的水也放好了,还需要什么?对,是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做饭如此,写作文亦是如此,想要做好一顿丰盛的作文大餐,必须要好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素材”,也就是议论文的“论据”。
这节课来学习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一、论据的类型:1、事实论据:是现实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中外史实和各种统计数字等。
在议论文中列举典型而充分的事例,是最能证明论点、最具说服力的。
2、理论论据: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成语、名言、警句或自然科学原理、定理、定律、公式等。
理论论据能够增加论点的广度和深度,使读者对作者的观点理解得更深刻。
二、选择论据的要求:1、论据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我们在选择论据时,第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一定要紧紧围绕中心论点,必须为中心服务。
只有围绕了中心论点,才能证明你的论点。
如果不能证明,那只能是南辕北辙,一切白搭!有少数同学,临考时才思枯竭,找不到素材,结果把试卷前面的现代文、科技文大段大段抄上去,企图蒙混过关,试想这样能证明论点吗?能得高分吗?有同学以《勤能补拙》为题作了一篇文章,选了以下论据。
大家讨论,选择合适吗?并说明原因。
①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成为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
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
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
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
负责给他们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
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②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的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
正是刻苦,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③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④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习,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明确:①④合适,②③不行,②③只是“勤”,不能体现“补拙”。
所以写议论文选素材时要想好,选准,下手!2、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要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具有普遍性。
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名言和事例,更有说服力,能更充分地证明中心。
同学知道为什么许多广告要找名人吗?名人具有说服力,有号召力。
同样一款洗发水,一个普通人说用了好,另一个范冰冰用了说好,你更容易相信谁?没错,这就是“名人效应”。
题为《生命的重要性》,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是否典型?往往这些说早死和晚死一样的人,其实他们也是怕死的,起码我是有一点根据的。
我有一个亲戚,已经八十多岁了,他就是因为不关心自己的生命而得了一种病。
他说治不好不治,也该走了。
他是这么说,可是他心里却怕得不得了,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那么就不行了。
手术的成功率小,如果不做手术就一点机会也没有,就等死。
他这下可急了,家人不同意他做手术,他自己却死活要做。
他满头大汗,很是紧张。
在医生给他做手术的时候,他的手紧紧地握住一位医护人员的手不放,眼睛里流出了泪水,他表面没事,可是他心里在害怕啊,他怕手术不成功,他怕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
他一直看着医生,然后闭上眼睛,他自己为自己保佑。
结果,手术成功了,他松了一口气,然后说一句话,“生命真重要,不能小看它”。
明确:这则材料不典型,特别啰嗦不凝练,不足以说明“生命的重要性”,没有说服力。
所以我们不要随意列举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不典型事例,这类材料缺乏“共知性”。
而我们的同学写作文时,经常一提笔就是:“我有一个同学”“我有一个邻居”“在初中时的一次体育课上”“我看过一则笑话”“我读过这样一个故事”……当然不是说不能举身边的事例,只是缺乏独特的生活体验和阅读视野而如此举例,会让人乏味。
3、论据要新颖不要只举那些陈旧、缺乏新意的材料,应该列举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使文章充满新鲜的气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蔷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
——《咬文嚼字》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朵的人是天才,那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呢?这就是朱光潜先生所写的“套板反应”。
我们学生也有特别“钟情”的材料,比如说:司马迁、陶渊明、屈原、项羽、苏轼、爱迪生、海伦凯勒……所以有阅卷老师感叹说:“一到6月7日,古代名人及其事迹就开始高频率出现,屈原不停地跳江,变成跳水运动员;项羽不停地自杀,剑放在脖子上拿不下;韩信干脆赖在别人胯下不起来……我们所说的这些材料不是不典型,只是用多了,用俗了,就缺乏新鲜感,令人生厌。
新鲜的材料从哪里来?明确:应从生活中体验,从阅读中积累。
综合材料: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
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
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寻踪觅影。
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
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明确: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
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机会来练眼睛,使其灵动的经历。
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
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选择他以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神的事例,给人新颖的感觉。
材料做到了围绕中心,很典型,很新颖,接下来该怎么用呢?如果我们的同学,只知道提观点+摆事实材料,其中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那这样的作文只能用两个字评论——失败!因为这其中完全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
我们所接触的素材,好比是璞玉,是浑金,未经雕琢,未经提炼。
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材料进行提炼,进行分析。
以下推荐三种方法:1、假设分析法;2、因果分析法;3、正反对比分析法。
三、使用论据的方法1、假设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
【论点】信念【论据】司马迁受了腐刑之后,虽然遭受了巨大的身心摧残,受到了一些人的耻笑,但他并没有去死,是完成《史记》的信念支撑着他,使他有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和决心。
这个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最终完成了《史记》。
【假设分析法】如果司马迁没有一定要完成《史记》的信念,那么他绝没有那么顽强的意志活下去,那司马迁其人也不会为后人所知,今天还会有这么完整而珍贵的、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资料《史记》吗?正是信念,支撑着司马迁,使之成为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
请用假设分析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论点】自信,但不能盲目【论据】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
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
马谡也依军法被处决,身首异处。
【假设分析法】明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呢?由此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
可套用句式:如果……那么……正是假使……就……可见等。
2、因果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那是因为_①_。
岳飞统帅“岳家军”,屡战金兵,频频告捷,那是因为_②_。
毛泽东同志率工农红军,以持久之战打退日本侵略者,那是因为_③_。
①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
②他有严明的军纪,旅进旅退,赏罚分明,于是金人喟然而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③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主义”,严格执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
请用因果分析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论点】意志【论据】贝多芬28岁那年得了耳病,到57岁逝世,中间20多年的岁月,都是在与可怕的聋疾苦战。
但是贝多芬没有向命运屈服,他凭着顽强的意志与病魔做斗争,终于在逝世前几年写成了一生中最著名最富有战斗力的作品《第九交响曲》。
【因果论证】明确:贝多芬之所以能克服聋疾的缺陷,战胜命运的不公,最终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是因为顽强的意志,不屈的奋斗精神。
有了顽强的意志,才能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
试用因果分析法分析“马谡失街亭”的事例明确: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书,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
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正确意见。
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3、正反对比分析法:这种方法,就是指所举事例形成正反对照,然后加以分析,论证观点。
(《论“从谏如流”》)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最终落得个葬身火海的下场;唐太宗虚心纳下,开创了“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子的诤谏于不顾,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果;齐威王善于纳谏,门庭若市,赢得诸侯朝拜。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真的是“从谏如流”势在必行!作者选用了商纣王、唐太宗、楚怀王、齐威王四个人物的事例,一反一正,进行比较,在鲜明的对比中充分阐明了对待“从谏”的不同态度及相应的结果,从而证明了“从谏如流”的重要性。
请用正反对比分析的方法续写一段论述性文字。
【论点】勤能补拙【论据】就拿我国明代的张溥来说,他小时候“笨”,别人读一会儿就能背下来的东西,他往往要读几十遍才能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