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发展规划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f48c6df0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a.png)
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5.23•【字号】乌政办[2009]151号•【施行日期】2009.05.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09]151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各相关单位:《乌鲁木齐市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二十三日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实施方案为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首府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进行综合整治,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九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依法治理”的原则,广泛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中国最佳民俗风情旅游城市为载体,大力实施以“净化、亮化、美化”为主要内容的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建筑物立面景观综合整治,提升城市品位档次,打造首府新形象,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建国60周年。
二、目标原则整治工作要以改善城市建筑物立面形象和街道景观为起点,努力提高全市市容环境综合管理水平,采取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施工的方式,全力营造整洁、靓丽、有序的城市立面景观。
在工作中要坚持美观、安全、经济、节能、环保的原则;坚持注重景观效果和质量安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生活环境原则;坚持突出特色的原则,要以现代科学设计为引领,结合自然和历史文化,体现建筑风格先进性和多样性,同时要与周边环境和美化、绿化、亮化相协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乌鲁木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乌鲁木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s://img.taocdn.com/s3/m/18fa118c680203d8ce2f2427.png)
乌鲁木齐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鲁木齐市统计局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胡总书记在全疆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努力克服“7· 5” 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造成的不利影响,全市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坚定发展信心,全年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9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095亿元,比上年增长9.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增长11.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27亿元,增长8.2%。
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4.5和4.9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6:41.28:57.26。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4%,比上年上升0.4%。
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分别上升2.8%、1.9%、2.8%和3.3%;衣着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交通和通讯类、居住类分别下降5%、2.9%、2%和1.2%。
表 1 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单位:%指标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100.4食品 102.8其中:粮食 100.8烟酒及用品 101.9衣着 95.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2.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3.3交通和通讯 98.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97.1居住 98.8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88.51%,比上年下降11.49个百分点。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加强创业扶持、就业援助和就业培训力度,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援助机制进一步完善,积极安置就业困难家庭。
2009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2%,比上年下降0.08个百分点。
安置就业5.93万人,完成各类培训8.7万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65个。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
![乌鲁木齐城镇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258c080a2e3f5727a4e96205.png)
于130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不大于125平方米。 第二节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用地发展方向 城市用地实行“南控、北扩、先两延、后东进"的控制原则。城市南部进行
4、新型工业化战略 利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快向西转移的契机,依托本地能源资源 优势和商贸服务条件,加快发展出几加工业和先进制造业,增强工业 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使乌鲁木齐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新型工业基地。
5、建设“西域名城”战略 注重城市自然环境、城市文化和城市建设的紧密结合,突出乌鲁木齐 首府城市、天山绿洲城市和多民族聚居城市特点,建设西域名城。构 建与绿洲生态环境相适宜的城市景观,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优秀 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繁荣现代文化,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2、远期发展目标(2016-2020年)
继续提升乌鲁木齐在国际国内的旅游地位,重点加强面对欧洲、中西亚和港澳台等地的旅 游接待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使旅游业发展为城市优势支柱产业,将乌鲁木齐建设成 为最佳民俗风情的国际旅游名城、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旅游名城。
旅游空间布局
依托中心城市和重点旅游城镇,以交通干线为主轴,形成“一心、二轴、八区”的旅游空 间布局。
三、市重点城镇发展规划
中心城区
自治区首府城市和全疆经济、文化、教育和科技中心。依托其区位、交通、科研、市场 与产业优势,重点建设成为面向中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跨国区 域联络中心、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
乌鲁木齐县(驻板房沟乡)
按县驻地不断完善板房沟乡配套设施,适时撤乡设镇,发展旅游服务、行政办公、农产 品加工等功能。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https://img.taocdn.com/s3/m/fb23fc2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e.png)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2002)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02.05.29•【文号】国函[2002]42号•【施行日期】2002.05.29•【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02]4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新政发[2000]96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修订后的《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0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乌鲁木齐市的城市建设与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文明、民族团结、环境优美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现代城市。
三、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10800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
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主城区采取“双中心、组团式”的城市布局形态。
要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的原则,注意疏散旧城人口,调整用地结构,控制旧城开发强度,搞好绿化及环境建设。
在《总体规划》划定的禁止开发建设的规划控制用地内,严禁一切与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等无关的开发建设活动。
充分发挥乌鲁木齐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沿兰新铁路和吐乌大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线合理分布的城镇群,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四、严格控制人口和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到2005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40万人左右,建设用地控制在170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194万人以内,建设用地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
五、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要加快城市对外交通通道的建设,逐步完善城市道路网和交通设施。
乌鲁木齐市未来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发布
![乌鲁木齐市未来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597d027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67.png)
乌鲁木齐市未来5年城市总体规划图发布近日,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管理局官方网站对外发布了《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的规划图。
通过规划图,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5年乌鲁木齐的城区景观风貌以及中心城区空间结构等规划内容。
据了解,这是自去年11月国务院批复《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以来,规划部门首次发布总体规划图。
此次发布的规划图涉及乌鲁木齐中心城区景观风貌、旧城规划、空间结构、综合交通以及生态结构、产业布局、旅游、道路系统等共计27个方面,对未来几年乌鲁木齐的总体发展进行了规划。
在这些规划中,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显示,将来乌市景观布局貌似蝴蝶,城区内将以“四轴四水”形成城市景观骨架,城区东、西、北3个方向则为西南翼山体景观带、东南翼山体景观带和都市农业景观带。
其中,两个山体景观带主要由博格达峰、东山、西山、天格尔山等构成,都市农业景观带以城市北部基本农田和乌鲁木齐河下游湿地为基础,范围大致覆盖了米东区长山子镇至五一农场之间的条状区域,这3个景观带将形成乌鲁木齐城市周边生态涵养带,通过向城区内渗透的楔形绿带,形成城区生态缓冲带和通风廊道。
而另一张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则主要采取外迁贸易口岸和物流功能,搬迁混杂在旧城居民区里面的工业企业,疏解旧城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功能;推进棚户区和旧居住区改造,引导人口向新区和外围转移;打造城市游憩商业区,培育和发展利于其功能完善的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工作;提高旧城空间的开放性;优化旧城路网,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推进轨道交通规划和建设,完善快速路和城市干路系统等方式,进一步改善旧城环境,提升旧城活力。
记者了解到,根据《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9平方公里以内。
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
![乌鲁木齐综合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b31832f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b3.png)
1、城市交通发展目标、策略和模式(1)发展目标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与国家西部门户枢纽发展相适应,支持和引导乌鲁木齐都市区可持续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布局协调、衔接顺畅、安全高效的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发展策略∙o强化交通枢纽地位;o都市区交通一体化;o公交优先。
(3)发展模式根据乌鲁木齐市的城市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未来乌鲁木齐市交通发展模式为:以公共交通为主导,小汽车适度发展,多种交通方式并存的交通发展模式。
对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发展给予相应的政策引导,逐步形成一个多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的,合理的现代城市交通体系。
∙o私人小汽车:合理引导,适度发展;o公共交通:优化调整,提升服务水平;o慢行交通: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提高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的方便舒适性;o静态交通:加强规划管理,扩大停车设施规模,保持动静态交通平衡;o货运交通:调整产业布局,规划和建立一个布局合理的城市物流体系。
2、对外交通系统规划1)公路规划(1)过境通道①主过境通道:规划外环高速路昌吉-五家渠-甘泉堡段(北环线):西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东接通往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是天山北坡东西横向联系主通道。
乌拉泊-西山农场-昌吉段(西环线):北接乌奎高速通往奎屯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兰新交通走廊的主要组成部分。
乌拉泊-甘泉堡(东环线):北接吐乌大高速、G216通往阜康方向,南接吐乌大高速、G216分别通往吐鲁番、哈密和库尔勒方向,是吐鲁番、哈密通往富康、准东方向的主要通道。
1. 副过境通道:原乌奎高速-原北联络线-东过境路原乌奎高速市区段:道路功能转变为城市快速路,主要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西北片区,同时承担部分过境交通。
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
![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https://img.taocdn.com/s3/m/4a7b3ff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a4.png)
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乌鲁木齐市关于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一、背景介绍•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
•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乌鲁木齐市决定出台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旨在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在三年内,实现乌鲁木齐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增长。
2.任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加强对外开放,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能源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三、关键举措1.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梳理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其做大做强;–引导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发展。
2.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加研发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加强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建设科技创新园区,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3.加强对外开放:–推动乌鲁木齐市与国内外优质企业的合作;–扩大对外贸易,提升乌鲁木齐市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地位;–吸引外资,促进跨境投资合作。
4.改善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企业税负,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建立健全法治化营商环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5.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建设生态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资源。
6.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城市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的水平;–加强信息通信网络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
四、总结与展望•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出台,将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持。
•省市政府、各级部门和相关企业要积极贯彻落实这一方案,共同努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为乌鲁木齐市的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
![乌鲁木齐市新城市规划解读(高铁、地铁、房地产)](https://img.taocdn.com/s3/m/01891d4bf7ec4afe04a1df50.png)
“一轴、双核多心、六组团”
一轴:规划连接老城区和三坪新 区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
双核多心:规划在老城区和三坪 新区形成两个综合性的市级公兯 服务中心;规划在高铁新区、西 山新区、红光山片区以及新市区、 米东区和头屯河区构筑多个与业 型公兯服务中心和区级综合服务 中心。 六组团:规划在中心城区范围内 形成六大功能组团。包括三坪新 区功能组团、米东区功能组团、 经开区(头屯河区)功能组团、 高新区(新市区)功能组团、老 城区功能组团、西山新区功能组 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城市规模:
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人口 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 口将达到400万人左右,建设 用地控制在500平方公里以内, 人均建设用地125平方米。
“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双轴”为沿兮新铁路 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
展轴和沿216国道形成次要
城镇发展轴;“一城”即乌 鲁木齐城市及郊区;“一区” 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 个城镇组群;“多点”即市 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 镇型居民点。
高速公路环由东绕城和 西绕城高速公路组成, 环绕乌鲁木齐都市区, 长度约为156公里。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快速系统由两条快 速环线和四条快速放射 线组成。
东绕城高速
西绕城高速
乌鲁木齐市新区建设工作的情况汇 二、综合交通支撑体系 报 1.道路交通
城市轨道规划
1、沿城市南北发展主轴向, 布设1-2条骨干轨道线,覆 盖城市南北主要客运走廊。 2、沿西北轴向,布设1条骨 干线路,连接老城区-高铁 站-西北新区,在城北不主 轴骨干线衔接。 3、沿东北轴向布设1条骨干 线路,连接高铁新区-米东, 在城北不主轴向骨干线衔接。 4、沿东西向布设1-2条补充 线路,连接以上线路未覆盖 的城市功能片区和城市枢纽 节点。
关于乌鲁木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
![关于乌鲁木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6b9f0ec95022aaea998f0f41.png)
关于乌鲁木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第一条为了严格执行和完善、深化《乌鲁木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依据《乌鲁木齐市规划条例》及其它有关规定,借鉴其他城市好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控规》的规划范围。
市区其他地区陆续被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管理依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控规》实施的主管部门。
各区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权限负责本区行政区域内《控规》的实施管理。
Fv第四条《控规》实施应坚持严格执行的原则,在实施中不断完善、深化和调整,实行《控规》调整的社会参与及监督。
第五条凡在《控规》规划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单位和个人,应依照《控规》和本办法进行规划建设,服从规划管理。
第六条《控规》文件、图纸及图则,应在不断深化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各级政府及组成部门、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和个人,因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拟改变《控规》规定的规划控制指标的,可向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请前应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由申请方委托具有甲级和乙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
规划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定附件《乌鲁木齐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调整的技术管理要求(试行)》进行论证。
技术管理要求应在实施中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予以补充、完善。
第九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在审查前应进行预审,预审工作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第十条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应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为十五个工作日,公众建议和意见,作为审查内容,随论证报告报审。
第十一条由市规划、建委、环保、国土、房管、水务、园林、城管委、交通管理等部门组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审查组,对规划调整可行性论证报告进行审查,审查会议每月召开一次,审查意见报市政府批准。
第十二条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收集、汇总《控规》每年的执行情况,及时向市政府报告。
第十三条市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的工作机构应根据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对《控规》进行综合修订。
(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简介及道路交通规划
![(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简介及道路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0521bd6be1e650e52ea99e3.png)
乌鲁木齐城市简介及道路交通规划概述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部和东北部和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和吐鲁番地区交界。
总面积10900.77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233.2万人(2005年底)。
邮编:830000代码:650100区号:0991拼音:WulumuqiShi英文:Urumqi乌鲁木齐城市介绍: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壹的国土,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35.9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235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0%之上。
现辖七区壹县,俩个国家级开发区和壹个出口加工区。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亿元,增长14%,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147.1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2.54亿元,增长12.2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8.36亿元,增长9.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67亿元,增长16.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万元,增长8.6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51元,比上年增加402元。
乌鲁木齐市在全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它各项经济指标中占在四分之壹之上的比重,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在中国西部12个首府、省会城市中,综合竞争实力位居前列,被誉为“中国西部明珠”。
文化独具特色。
新疆古称西域,历史上乌鲁木齐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中心,是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荟萃之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的特质,其特点是开放、热情、豪爽和奋进,是中亚地区最具活力的城市。
乌鲁木齐居住着汉、维吾尔、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独特的服饰和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尔肯弹唱等民族文化活动以及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各族人民,对异国他乡的游客颇具吸引力。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https://img.taocdn.com/s3/m/2404c162580216fc700afddb.png)
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第二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三节市域城乡人口预测第四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五节市域重点城镇发展规划第六节市域综合交通规划第七节市域产业发展规划第八节市域旅游发展规划第九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第十节市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第十一节市域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第十二节市域重火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十三节市域综合防火规划第四章中心城区总体规划第一节城市职能、性质与规模第二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第四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第五节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第六节中心城区景观风貌规划第七节中心城区旧城更新规划第八节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第九节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第十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一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时序规划第五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六章附录第1章总则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促进乌鲁木齐市跨越式发展、保障城市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指导城乡各项建设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特制定《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8)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2、相关文件与规划(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132号)(2)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全国对门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和中发【2010】9号文件精神(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年)(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5)《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6)《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3条本规划在空间地域上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规划层次:规划区范围同市域。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33e79214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8.png)
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7.01.08•【文号】国函〔2017〕2号•【施行日期】2017.01.0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国务院关于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7〕2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你区关于报请审批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2017年修订)》(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商贸中心。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乌鲁木齐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乌鲁木齐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13783.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加强对各类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的统一规划和统筹管理,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
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乡镇(团场),优化村庄(连队)布局,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现代化。
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当统筹考虑为周边农村地区提供服务。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41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513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落实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落实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3676ff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7.png)
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落实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1.17•【字号】乌政办[2014]14号•【施行日期】2014.01.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乌鲁木齐市政府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落实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乌政办〔2014〕14号)乌鲁木齐县、各区人民政府,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头屯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甘泉堡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属各委、局、办:《乌鲁木齐市落实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施方案》已经2013年12月27日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4年1月17日乌鲁木齐市落实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结合《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为提升我市标准化工作水平,制订本实施方案。
制订本方案的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贯彻实施自治区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3-2015年行动方案》、《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划期限:2013-2015年,展望2020年;范围覆盖:乌鲁木齐市行政管辖区域;主要内容:明确我市2013-2015年标准化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措施;主要作用:乌鲁木齐市实施标准化战略的行动纲要。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质量强市总体要求,坚持自主创新、协调发展、服务社会的方针,加快推进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社会服务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事业标准化建设,完善发展机制,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注重发展绩效,营造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乌鲁木齐市标准化工作整体水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乌鲁木齐城市概述及道路交通规划
![乌鲁木齐城市概述及道路交通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9e833fc5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a5.png)
乌鲁木齐城市概述及道路交通规划一、城市概述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也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位于新疆北部,是连接中国内陆和中亚的重要节点城市。
乌鲁木齐全市总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辖区内的人口数量约为400多万人。
1.1 城市特色乌鲁木齐市有着浓郁的中亚风情,是一个多民族、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城市。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腹地,自然资源丰富,特别是拥有丰富的煤炭及天然气等资源。
此外,乌鲁木齐还是新疆重要的商贸、旅游、科技、文化和交通枢纽城市。
1.2 城市发展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加大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
城市建设成就显著,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住宅和商业配套设施得到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同时,乌鲁木齐市也借助自贸试验区的机遇,加大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吸引了大批投资企业和商贸业者进驻这座城市,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道路交通规划乌鲁木齐市作为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道路交通发展也是重中之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鲁木齐的道路交通建设也在不断改善和完善。
2.1 原有道路规划乌鲁木齐市的交通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深化城市化进程,市区的交通状况逐渐呈现出复杂、拥堵等问题。
目前,乌鲁木齐市的道路系统总里程数达6500多公里,道路网络密度较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主干路拥堵等。
2.2 新的规划构想为了有效解决市区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综合交通网络的运行效率,乌鲁木齐市对市区道路进行了重新规划。
具体来说,乌鲁木齐市的交通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乌鲁木齐市将在城市主干道上建设快速道路和环城高速路,以缓解城市主干路拥堵的状况;其次,乌鲁木齐市还将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采取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最后,乌鲁木齐市还将加大对城市区域道路交通和城市快速交通的投资力度,如建设城市间快速铁路,以便更好地连接新疆各地。
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乌鲁木齐市将不断完善城市的交通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150307乌市规划部分文字
![150307乌市规划部分文字](https://img.taocdn.com/s3/m/f50e142d5901020207409cd9.png)
修订后的《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近日获得国务院批复(批复全文见下页)。
根据《总体规划》,在城市总体规模方面,提出乌鲁木齐市到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控制在40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519平方公里以内。
推进乌昌一体化进程;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的沟通,促进兵地融合。
此外,将要加快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与周边地区交通运输条件。
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第9条发展策略1、乌昌都市区协调发展策略按照乌昌经济一体化、兵地融合的发展要求,构筑由乌鲁木齐、昌吉、阜康、五家渠四市区及其周边乡镇单元组成的乌昌都市区,协调和促进一体化发展。
统筹考虑都市区范围内有关生态保护、资源配置、人口分布、产业分工、交通网络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内容。
规划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为“双轴一城一区两群多点”。
1、双轴:沿兰新铁路和312国道形成主要城镇发展轴,沿216国道形成次要城镇发展轴。
2、一城:即乌鲁木齐城市及郊区,包括中心城区(包括安宁渠镇、古牧地镇、铁厂沟镇、芦草沟乡、头屯河农场、三坪农场、五一农场、西山农场、104农场和乌昌路街道办事处,下同)及周边相邻的萨尔达坂乡、永丰乡、六十户乡、青格达湖乡和柏杨河哈萨克族乡。
3、一区:即乌鲁木齐市甘泉堡工业区。
4、两群:即南山、达坂城两个城镇组群。
南山城镇组群包括板房沟乡(乌鲁木齐县驻地)、水西沟镇、永丰乡、甘沟乡和托里乡,达坂城城镇组群包括达坂城镇、东沟乡、西沟乡和阿克苏乡。
5、多点:即市域内其它多个独立工矿和城镇型居民点,包括长山子镇、羊毛工镇、三道坝镇、六十户乡、乌拉泊街道办事处(新疆化肥厂,下同)、柴窝堡管委会、盐湖街道办事处(盐湖化工厂,下同)和艾维尔沟街道办事处。
用地发展方向城市用地实行“南控、北扩、先两延、后东进"的控制原则。
新疆乌鲁木齐都市圈总体规划
![新疆乌鲁木齐都市圈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1dffbc7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f.png)
新疆乌鲁木齐都市圈总体规划新疆乌鲁木齐都市圈总体规划2010年05月18日星期二下午01:10一、乌鲁木齐都市圈总体规划乌鲁木齐都市圈范围包括石河子、昌吉州、五家渠市、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地区,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占全疆面积的9.52%。
乌鲁木齐都市圈的发展定位为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文化交流中心,成为我国西部双向开放的前沿阵地、能源资源基地和综合利用代表、新型工业和出口加工基地、旅游目的地和集散中心,是新疆绿洲生态经济、多民族社会和谐示范区。
从都市圈历史沿革、生态承载力、产业分工关系、空间聚类分析,可以将都市圈划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单元,即乌昌核心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南部地区。
乌鲁木齐都市圈城镇空间结构规划概况为"一带双轴,一区四组群"。
一带为北坡城镇发展带,依托玛纳斯绿洲、乌鲁木齐头屯河绿洲和阜康绿洲发展,以乌奎高速、312国道、兰新铁路形成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双轴即东部和南部城镇发展轴。
东部城镇发展轴依托东三县绿洲和吐鲁番绿洲发展,以吐乌大高速公路东延线、303省道、哈临铁路构成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南部发展轴依托吐鲁番绿洲发展,以兰新铁路、兰新客运专线、兰新高速公路、312国道形成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
一区即乌昌核心区;四组群即4个城镇组群,分别为石河子-玛纳斯城镇组群、奇台-吉木萨尔城镇组群、吐鲁番-托克逊城镇组群和鄯善城镇组群。
都市圈内形成"一带、两区、七基地"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带为天山北坡产业带,两区为北部的准东产业区和南部的吐鲁番产业区,七基地指石玛、乌昌、甘泉堡等7个产业基地。
根据都市圈各城市总人口和市区城镇人口预测结果,至2030年将城市圈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确定为由1个超大城市、2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8个小城市和21个中心镇(建议)组成6级城镇协调发展规模结构。
二、乌鲁木齐都市圈发展目标--乌市人口10年后将达340万乌鲁木齐人口与用地规模预测,2020年乌鲁木齐城市人口规模将达到340万人,中心城区规划空间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双核多心,三带三楔,八大分区"。
关于乌鲁木齐发展的变化
![关于乌鲁木齐发展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3d3b4c86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f.png)
T感H谢A聆NK听S
1
经济发展
PART 1
经济发展
1. 产业结构优化
乌鲁木齐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 优化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例由2015年的 4.9:38.3:56.8调整为2020年的 4.4:35.6:59.9。其中,第三产业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动力。乌鲁木齐重点发展商贸物 流、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区域性 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中心。同时,乌鲁木齐 还加强了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培育,提升了产业竞争力
经济发展
2. 投资消费双轮驱动
乌鲁木齐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促进经济 增长。在投资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完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网络。 在消费方面,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商贸 流通业转型升级。乌鲁木齐还出台了一系列 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如发放消费券、开展 促销活动等,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
总之,乌鲁木齐近年来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民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成 就的取得,得益于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未来,乌鲁 木齐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建设和社会治 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相信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乌鲁 木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3
社会民生
PART 3
乌鲁木齐在经济 发展的同时,也 注重改善民生福 祉,让人民群众
共享发展成果
社会民生
1. 教育事业发展
乌鲁木齐不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 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加强了学前教育、义 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完善了职业 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同时,加强了教师队 伍建设,提高了教师待遇和素质。随着教育 事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 满意度不断提高
新疆圆形式城市规划
![新疆圆形式城市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8109422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8.png)
新疆圆形式城市规划乌鲁木齐,位于新疆的中部偏北位置,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
全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下辖7区1县,常住人口405万,其中城镇人口360万左右。
乌鲁木齐2020年GDP为3337亿,未进入全国50强,在省会城市中也属于偏弱水平。
乌鲁木齐的人口约占到全区的1/6,面积是全区的1/10,经济总量是全区的1/4。
作为新疆最大的城市,也是唯一的大城市,乌鲁木齐的发展对于全区而言至关重要。
新疆提出了培育乌鲁木齐都市圈的目标,具体是以乌鲁木齐为中心,带动周边4市(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奇台市)同城化发展,辐射4市(石河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作为城市圈的外围辅助。
这里面昌吉的实力比较强,总量居新疆第二,而且距离乌鲁木齐很近,适合同城化发展。
周边的其余3市,虽然体量不大,但都在乌鲁木齐辐射范围之内。
辐射的4个城市,难度就比较大,不仅经济体量不高,距离也太远。
比如哈密,距离乌鲁木齐的距离都超过了500公里。
这在内地一般省份,基本都快出省了,但是在新疆这就是实情。
一带:北疆城市带。
天山山脉横亘在新疆的中部,将全区自然分成了南疆和北疆。
北疆城市带以伊宁市为中心,包括奎屯、霍尔果斯、塔城等城市。
伊宁是伊犁州的首府,距乌鲁木齐700余公里,伊犁州的经济总量在全疆排第4位。
一群:南疆城市群。
南疆包括喀什、阿图什、阿克苏、库尔勒等地,南疆的中心是喀什市。
喀什市,喀什地区的首府,也是南疆的经济和交通中心。
喀什市面积1056.8平方千米,人口70余万。
乌鲁木齐、伊宁、喀什是新疆确定的3大中心城市,通过这3个中心城市的辐射引领,形成一圈一带一群的城市格局,将广袤的新疆各城市就串联起来了。
而且从地图上看,乌鲁木齐居中,喀什和伊宁都位于新疆的西部,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
这3个中心城市的作用将会更加凸显,而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对外贸易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环境
社会环境
随着“中国式过马路”等13项行人违法行为正式处罚 日临近,连日来,乌鲁木齐市交警走进校园普及安全知识, 社会各界也纷纷行动,为“文明交通出行”贡献自己的一 份力量。在街头、在学校、在社区,记者看到越来越多的 人,主动投身到“文明交通出行”活动中来,通过自己的 一举一动,为身边的人做出表率。
从年龄构成看,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427911人,占13.75% ; 15-64岁人口为2435571人,占78.25% ;65岁及以上人口为249077人,占 8%。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2.87个百 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0.2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 3.15个百分点。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 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 族人口增加764092人,增长了48.74%;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66633人, 增长了51.85%。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768879人;具有 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281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893786人; 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572016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 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5330人上升 为24702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23081人下降为2018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 由29183人下降为2871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0798人下降为1837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68208人,同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3666人,文盲率由3.93% 下降为2.19%。
新疆乌鲁木齐市启动实施中小学“开墙透绿”工程, 拆掉这些房屋,还学生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此举赢得 了学生家长和市民的肯定和称赞。所谓“开墙透绿”, 就是把属于学校的临建房进行关停和拆除,加装栏杆, 达到拆墙透绿的效果。这意味着校园面积会在原有基础 上有所扩大。同时,孩子们也能够透过“开墙透绿”工 程看到春天的风景。
人文条件
人口构成 人口素质 历史文化背景
人口构成
至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达241.19万人,其中 男性人口124.78万人,占51.7%;女性人口116.41万 人,占48.3%,性别比为107:100(以女性为100)。 全年出生人口1.91万人,出生率为8‰;死亡人口0.74 万人,死亡率为3.11‰;全年净增人口1.17万人,自 然增长率为4.89‰。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 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 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 俄罗斯、达斡尔族。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 个,总人口311.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径)。 从性别构成看,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 51.75%;女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总人口性别比(以 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 109.98下降为107.26。
2009-2020乌鲁木齐 城市发展规划
园 林 122 乔碧君 125243814
目录
周边环境
文化环境 人文条件 历史古迹 风景名胜
规划基础条件介绍
周边环境
城市道路与交通 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
城市道路与交通
建立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域空间布局相协调、设施 网络完善、枢纽衔接顺畅、运输组织合理、可持续发展的市域交通 运输体系。 铁路重点建设兰新客运专线,新建货运外绕线、乌哈第二双线 铁路、甘泉堡工业区(北区)支线,拆除六道湾支线;开通乌鲁木 齐至石河子、阜康以及吐鲁番的3条城际铁路;新建二工高铁站、三 坪集装箱中心站等,改扩建乌鲁木齐西站、南站和北站。 公路进一步完善国省道公路网,重点建设绕城高速;推进客货 运站达标建设,改扩建碾子沟、南郊等客运站,改扩建和新建乌北、 花儿沟等货运物流中心。 民航建设启动第二条远距离跑道和T4航站楼的建设,远期适时 启动第二机场的选址和建设。 城市道路按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构 筑“环形+放射线”的快速路网格局。大力改善慢行交通环境,充分 保障步行和非机动车道路资源,提高停车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 交通管理水平。 规划7条城市轨道线网,总里程约200公里,线网覆盖城市主要 客运走廊。进一步提高地面公交网络的覆盖率及站点服务范围,扩 大公交服务。
人口素质
历史背景
乌鲁木齐的称谓早在公元925年和田塞语《使河西记》中已有记载,蒙古 语中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乌鲁木齐是个历史悠久的城市。远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在这里生息繁衍。 最早进入此地的为古姑师-车师人。战国时,属古车师人活动范围。西汉时期, 乌鲁木齐及其周围地区居住着十几个部落的游牧民,史称“十三国之地”。西 汉初年,汉朝政府即置戊己校尉在乌鲁木齐近处的金满(吉木萨尔)设营屯田, 维护丝路北道安全。东汉时期,这里是东师六国的一部分。公元640年,唐朝 政府在天山北麓设置庭州,辖4县,这一带被称为轮台县。现乌鲁木齐市东南郊 乌拉泊水库南侧的古城遗址,就是当时的军事重镇轮台县城。边塞诗人岑参曾 在轮台生活过三年,写下了“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的诗句。 乌鲁木齐的大规模开发始于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政府鼓励屯垦, 减轻粮赋,乌鲁木齐成为“繁华富庶,甲于关外”的地方。清军于乾隆二十三 年(1758年)在今南门外修筑一座土城,城“周一里五分,高一丈二尺”,就 是乌鲁木齐城池的雏形;后来到了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又把旧土城向北 扩展,达到周长五里四分,竣工时,乾隆赐名“迪化”。清光绪十年(1884年) 新疆建省,清政府设在新疆的军政管理中心由伊犁转到迪化,迪化成为省会。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迪化市人民政府成立。1954年2月1日,迪化正 式恢复使用原名乌鲁木齐。现在,这座具有1300多年悠久历史的城市已经是一 座现代化的大都会,市中心的红山是它的标志。
现己建成通向景区的等级公路、20多米高的雄鹰展翅网架结 构大门,天圆地方亚心广场、汇聚了象征亚洲49国文化结晶的石 雕图腾和木质、玻璃钢雕塑图腾,可谓万国风情的浓缩。由于亚心 距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人以深刻的科学寓 意和神秘感,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乌鲁木齐市重点开发的 旅游区。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区位于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东经 87°19’52”、北纬43°40’37”,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 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距乌鲁木齐市30公里,属在建景 区。景区以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标志塔为核心和支点,标志塔由四根 方形立柱组成,四面均为“A”字型,摹英文“亚洲”名字“Asia” 字首境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乌鲁木齐属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其特点是:寒暑变化剧 烈,昼夜温差较大,空气清爽,天气多睛朗,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年平均气温6.7℃,最高气温37.3℃,最低气温-22.1℃,年平均 日照时数为2 725小时。由于昼夜温差一般都在11℃左右,故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春秋两季较短,夏冬 两季较长。夏秋两季被称为乌鲁木齐的“黄金季节”,特别是8- 10月间,蔬菜丰盛,瓜果飘香,气候宜人,周围的风景名胜妩媚多 姿,加之独特的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乌鲁木齐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各类矿产29种,有“煤田上的 城市”之称,煤炭储量近100亿吨,石膏储量22亿吨,石灰岩储量 1.2亿吨,食盐储量2.5亿吨,芒硝1.1亿吨。还有种类繁多的林木 及野生动植物资源及丰富多采的旅游资源。境内天山冰川和永久性 积雪164平方公里,丰富的地上地下水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是新疆文物 收藏和科研中心,省级综合性历史博物馆,建于1953年。其外观造 型具有维吾尔建筑风格。馆内装饰亦富有民族特色。展厅面积7800 平方米,共收藏历史文物、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5万余件。 目前常设的展览有: 1、新疆少数民族民俗展览──系统介绍新疆12个少数民族在服饰、 起居、节庆娱乐、婚丧、礼仪、饮食、宗教及其它方面各具风姿的 民情风俗。 2、新疆历史和出土文物展览──展出了自四、五千年前直至近代从 丝绸之路发掘及收集的一千多件珍贵文物,包括锦娟、陶瓷、泥俑、 钱币、碑贴、文书、典籍、兵器、器具等。 3、新疆古尸展览有距今3800余年的楼兰女尸,有距今3200余年的 哈密女尸和距今3000年且末女尸。 该馆还举办过“中国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高昌封 建社会”、“伟大祖国丝织工艺”、“新疆原始社会”、“汉—唐时期 的新疆”、“新疆石窟壁画(摹本)”、“新疆出土文物”、“祖国锦 绣”、“新疆古尸 (及伴出文物)”、“馆藏书画” 等专题陈列和展览。
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卫设施
供水工程:2020年乌鲁木齐市域范围内总用水量为207万立方米/日,中心城 区城市最高日市政综合用水量为180万立方米/日。新建和扩建水磨河水厂、西山天 山源水水厂等5个水厂,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 排水工程:202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平均达到80%以上,其中乌鲁木齐污水处 理率达到90%,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重点建设老城区截污干管及新建地区 污水干管。 供电工程:2020年,中心城区用电量331亿千瓦时,年最大用电负荷4935万 千瓦。扩建和新建红雁池第二发电厂等电厂。 邮政和电信工程:2020年,预测固定电话用户225万户,普及率93部/百人, 移动电话用户总数267万户,普及率96%。中心邮政支局按片区或组团设置,保护 和完善广播、电视、军事设施微波通信的使用和安全需要。 燃气工程:2020年,规划气化率为99%,预测总用气量为37.0亿立方米/年。 供热工程:2020年,预计全市总供热面积达28000万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 供热占50%;大型燃煤集中供热占5%;清洁能源供热占40%;分散供热占5%。规 划热负荷约为16531MW,以热电联产和区域锅炉房供热为主,以电、气、油供热 为辅。 环卫工程:2020年,生活垃圾量约为4440吨/日,生活垃圾收集逐步采用分类 收集,减少垃圾处理量,实现垃圾收运的分类化、容器化、密闭化和机械化,医疗 垃圾等危险废物必须单独收集、运输、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