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法规校核(内外后视镜视野校核)
汽车后视镜法规校核和快捷布置计算方法
![汽车后视镜法规校核和快捷布置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685f736524de518974b7d31.png)
汽车后视镜法规校核和快捷布置计算方法通过建立汽车后视镜布置计算和法规校核的数学模型,利用excel办公软件编制光路的计算系统,采用程序化设计方法,使计算系统文件直接读取数学模型中初步方案的信息,并在计算系统中按照设计目标要求,进行初步方案的结构优化,使后视镜反射光线触地点区域(视野)完全包含法规区域,满足法规要求,最后将优化后的诸多布置点利用开发的程序自动导入3D软件中,形成最终的设计方案。
整个过程简洁、快速、直观、精确。
标签:汽车后视镜;法规;计算系统;视野;计算优化引言在汽车正向设计中,后视镜布置需要进行大量的视野校核和布置设计调整工作,以满足布置空间需要以及法规要求[1][2]。
在通常情况下,由人工绘制密集的光路图,耗时长,工作量大,且不易获得准确的视野区域。
因此,如何合理优化后视镜布置位置?如何程序化绘制视野区域和法规区域?如何实现两个区域的可视化对比?是文章研究的对象,最终目的是将研究的结果编制成通用的后视镜自动校核软件,一键完成全部计算和校核过程,从而达到后视镜视野快捷设计和校核的目的。
1 建立后视镜布置数学模型如图1是一个左侧后视镜数学模型,右侧模型原理相同,该图着重于数据状态的校核。
图2是计算部分需要录入初步数据,编制的程序可以一键提取3D数据中后视镜镜面有效轮廓点数据至计算文件,具体作法:按照图3所示要求,提取视点及后视镜七个关键元素,利用开发的自动执行程序,提取镜面有效轮廓点,图4所示,镜面轮廓点的提取,为后续光路图制作及计算储备输入信息。
如图5模型结构简图所示,依次建立光路系统中各元素的计算关系式,以左视点的一条光线为例说明:左视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由后视镜右侧轮廓点,经过镜面反射后形成一条反射光线,该反射光线与地平面存在相交或平行两种状态,相交也存在相交在车身后部和相交在车身前部两种情况,相交在车身后部是需要的计算结果,依次将左视点和右视点与镜面轮廓点建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计算关系并以此计算出他们与地平面的交点,将这些交点依次连成曲线及获得左视点、右视点对于地平面的视野区域,并集左视点、右视点视野区域及获得驾驶员全部视野区域。
视野校核报告要点
![视野校核报告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bd70cdfa50e2524de5187e8b.png)
目录1.概述 (1)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 (1)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 (1)3.1引用标准 (1)3.2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 (2)3.3XX车型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3)3.4XX车型前方视野校核 (3)3.5小结 (5)4.XX车型驾驶员后视野校核 (6)4.1引用标准 (6)4.2汽车后视野技术要求 (6)4.3XX车型后视野校核状态的确定 (8)4.4XX车型后视野校核 (8)4.5小结 (11)5 总结 (11)1.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法规为基础,结合XX车型布置设计情况,对XX 车型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2.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外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2.1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2.2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若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2.3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A柱。
2.4对于总质量小于2000kg的M1和N1类汽车,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同时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4m处的宽度至少为1m的视野区域和一段位于驾驶员眼点后20m处的宽度至少为4m 的视野区域,其右边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与汽车左边最外侧点相切,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m处延伸至地平线;对于乘客一侧外后视镜的视野,要求相同。
2.5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3.XX车型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引用标准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9b71c64f46527d3240ce069.png)
27FORTUNE WORLD 2012.09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张杰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3.对后视镜后视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3.1确定驾驶员眼点位置将驾驶员座椅R 点位置垂直向上635毫米找到两眼点连线中心点,左右各偏移32.5m m,即为两眼点位置(两眼点位置相距65毫米)。
3.2模拟做出反射线,以确定各条视线范围在后视镜镜片边缘上,提取一组点,将眼点与这组点两两相连,这些连线可以看做是驾驶员的视野线,再做出这些视野线的反射线,这些反射线就构成了驾驶员的模拟后视野区域。
3.3与法规视野做比较将反射线充分延伸至模拟地面,并将法规要求视野区域也做在同一数模里,在数模俯视图状态做比较,确认后视镜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4后视镜视野障碍物校核后视镜除了满足视野范围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障碍物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对于内后视镜坐椅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等零件对内后视镜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面积的15%。
对于外后视镜门把手等零件对于后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的10%。
4.结束语通过对三维软件的运用(目前主机厂多用C A T I A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外后视镜进行分析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大大的节约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当然对于外后视镜的模拟仿真分析不仅限于后视野分析,还有CFD空气流阻分析,N V H振动噪音分析,C A E强度分析,SE装配工艺性分析。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后视镜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使后视镜的设计开发满足顾客的要求。
参考文献:[1]《G 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2]2008版欧洲汽车ECE-R46标准2000K 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
整车部设计手册-法规校核
![整车部设计手册-法规校核](https://img.taocdn.com/s3/m/1a155130a32d7375a417803e.png)
GEELY技术手册法规篇1.1 车轮护板法规校核1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7063-1994 汽车护轮板78/549/EEC 汽车车轮护板2 技术要求2.1 GB 7063-1994的技术要求2.1.1护轮板必须安装牢靠,若护轮板由几部分组成,则装配后各独立零件间不允许有空隙。
2.1.2 在水平路面上,当汽车处于整备状态,车轮在直线行驶位置时,轮护板应该满足在车轮中心向前30度和向后50度的两个辐射平面所形成的区域内,如下图 1,护轮板的宽度q必须足以遮盖整个轮胎的宽度,护轮板的后缘应位于车轮中心上方150mm的水平面以下,而且护轮板的边缘与这个平面的交点A必须位于轮胎纵向中间平面的外侧。
2.1.3 护轮板外边缘的深度p,在通过车轮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测量时应不小于30mm,2.1.4 护轮板下边缘与车轮中心的距离c应不超过2r,r为轮胎的静力半径。
2.1.5护轮板应保证至少有一种形式的防滑链适用于该车。
图 12.2 78/549/EEC的技术要求和GB 7063-1994中要求一致。
1.2 安全带有效固定点法规校核1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4167-2006 安全带安装固定点ECE-R 14 关于机动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认证的统一规定76/115/EEC 机动车辆安全带固定点2.1 技术要求2.1.1 M1类车辆的前排座椅。
M1类车辆的a1(非带扣侧)应在30°~80°范围内a2(带扣侧)应在45°~80°范围内。
前排座椅所有可正常移动的位置,角度要求同上。
在所有正常乘坐位置,a1和a2中至少有一个是恒定值时(如固定点在座椅上),其值应为60°±10°。
2.1.2 M1类车辆后排座椅。
对M1类车辆,所有后排座椅的a1和a2应在30°~80°范围内;如果后排座椅是可调的,则在所有正常移动位置,上述要求均有效。
2.1.3分别通过同一安全带的两个下固定点L1、L2且平行于车辆纵向中心平面的两个垂直平面间的距离不得小于350mm。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https://img.taocdn.com/s3/m/fc1ec4f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ff.png)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ok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1.⽬的针对整车总布置中涉及到的汽车前、后视野相关规定的设计校核进⾏规范和说明,理清设计思路,提⾼设计效率。
2.范围前视野校核适⽤于M1类汽车;后视野校核本⽂适⽤于M1、N1类汽车;3.引⽤标准GB 11562-94汽车驾驶员前⽅视野要求及测量⽅法GB 15084—94 汽车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4.相关名词定义驾驶员的眼点通过汽车制造⼚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作⼀个平⾏于汽车纵向基准⾯的平⾯。
从该平⾯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的⼀条直线段。
在直线段与该平⾯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为65mm)作两个点,即为驾驶员的眼点。
5汽车前、后视野校核5.1汽车前视野校核5.1.1汽车驾驶员前⽅视野必须满⾜下述要求。
5.1.1.1风窗玻璃透明区⾄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连线所包围的⾯积。
这些基准点是:点⽔平向前偏左17°的基准点a;a.V1b.V点向前沿铅垂⾯偏上7°的基准点b;1点向前沿铅垂⾯偏下5°的基准点c;c.V2版本:00 汽车前、后视野校核设计指南d.在汽车纵向对称平⾯另⼀侧,应增加3个辅助基准点a′,b′,c′,它们与a,b,c三个基准点相对称。
5.1.1.2每根A柱双⽬障碍⾓不得超过6°。
若左右两A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5.1.1.3在驾驶员前视野180°范围内,在通过V1的⽔平⾯下⽅和通过V2的三个平⾯(三个平⾯都和⽔平⾯向下成4°夹⾓,其中⼀个平⾯垂直于Y基准平⾯,另两个平⾯垂直于调基准平⾯)上⽅的范围内,除了A柱、三⾓窗分隔条、车外⽆线电天线、后视镜和风窗玻璃刮⽔器等造成的障碍外,不得有其它障碍。
但是以下情况除外:a.直径⼩于0.5mm的嵌⼊式天线,或⼩于1.0mm的印刷式天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b.⽆线电天线的导线⼀般不得进⼊5.4规定的A区,但是导线直径⼩于0.5mm 时,可允许三根导线进⼊,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c.最⼤直径为0.03mm,导线是竖直的,最⼩间距1.25mm,或导线是⽔平的,最⼩间距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校核规范后视镜
![校核规范后视镜](https://img.taocdn.com/s3/m/a574e7c48bd63186bcebbcb6.png)
文件 编 号 分析报告 _ 后视镜 _ 崔丽娜
_00_ 日期
后视镜系 日
系统
统
期
2006.06.10
编制 审核 批准
项目 属 性 ( FMEA 零件编号、周边配合零件清单)
1、 法 规 校 核 。 ( 如 : 保 险 杠 碰 撞 法 规 、 行 人 保 护 、 后 视 镜 视 野 、 除 霜 性 能 、 安 全 带 固 定 点 等 等 )
12、风险分析 (分析潜在的风险,指明何处需要设计验证) 振动、噪音、风阻 --- 失效模式
安装点布置需要 CAE 分析振动强度 风阻需要分析风阻系数,以及由此产生的风噪
评审意见: 评审人签字:
周围相关件清单 零件名称 门内板 门外板 后视镜加强板 门外挡水条 左右前门玻璃 左右前门呢槽 左右前门导轨 左右门内三角 块 左右翼子板三 角块 左右门框装饰 条 左右前门线束
4 :门打开与关闭时与翼子板关系 要 保 证 门 在 打 开 过 程 中 , 后 视 镜 边 缘 与 翼 子 板 之 间 的 间 隙 大 于 6 毫 米 , 关 闭 时 4.5 毫 米
结论:(若存在问题,需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提出何处需设计验证) 5 、间隙、台阶、公差分析
目标值 / 经验值: 1 : 后 视 镜 底 座 与 镜 壳 之 间 的 间 隙 一 般 是 1.5 - 2 毫 米 校核过程及分析说明:(带图示) 结论:(若存在问题,需提出整改建议。明确提出何处需设计验证) 6 、制造工艺可行性(要求供应商确认)
向
基 准 面 间 的 夹 角 不 大 于 55 度 的 范 围 内 。 ( 见 下 图 )
2: 外 后 视 镜 最 小 尺 寸 ( M1 ) , 能 在 反 射 面 上 绘 出 一 个 高 度 为 40mm, 底 边 为 a {a=130/(1+1000/r)} 的 矩 形 , 且 与 高 平 行 的 b 线 段 b=70. 注 : r 为 内 外 后 视 镜 的 曲 率 半 径 。 单 位 为 mm 校 核 方 法 见 下 外 后 视 镜 最 小 尺 寸 ( M2 ) , 能 在 反 射 面 上 绘 出 一 个 高 度 为 40mm, 底 边 为 a {a=170/(1+1000/r)} 的 矩 形 , 且 与 高 平 行 的 b 线 段 b=200. 注 : r 为 内 外 后 视 镜 的 曲 率 半 径 。
04.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过程
![04.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3b8db313169a4517623a307.png)
总布置--外后视镜视野CATIA校核目录1、目的 (1)2、适用范围 (1)3、引用标准 (1)4、术语定义 (1)5、校核步骤 (2)5.1、输入数据 (2)5.2、技术要求 (2)5.3、校核步骤 (4)5.4、法规符合性验证 (27)6、注意事项 (27)7、输出 (27)8、结束语 (27)1、目的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M1、N1类车型。
3、引用标准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SAE J 941 汽车驾驶员眼睛位置ECE46 汽车后视镜及安装后视镜的汽车认证的统一规定4、术语定义R点:即座椅参考点,一个指定的座椅位置上的臀点,对于每一个座椅只有唯一的一个座椅参考点。
5、校核步骤5.1、输入数据驾驶员R点坐标、8202-外后视镜数模、5401-侧围外板、6101-前车门外板、6201-后车门外板,2804-后保险杠,6105-前车门外把手、6205-后车门外把手,空载地面、满载地面,后视镜镜片旋转中心,镜壳旋转轴。
5.2、技术要求5.2.1后视镜校核(1)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调节好的视野。
(2)装在M1和N1类汽车上的外后视镜为Ⅲ类或Ⅱ类后视镜。
(3)M和N类型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型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
(4)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而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
能在车内调节的外后视镜除外。
(5)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6)外后视镜应能从汽车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水器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
5.2.2外后视野校核(1)外后视镜尺寸校核外后视镜反射面尺寸必须满足一下要求:a)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以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b)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b。
a、b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表所示:(2)外后视镜视野校核a)国标外后视野校核标准①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的铅垂面与纵向基准平面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
QJM J01047-2018 内后视镜视野校核规范
![QJM J01047-2018 内后视镜视野校核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458d0b2856a561252d36fdf.png)
Q/JM J01047-2018内后视镜视野校核规范1 目的和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本公司内后视镜视野校核的一般要求以及相关的术语定义。
本规范适用于本公司车辆的内后视镜视野校核。
2 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084-2013 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GB 11562-201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3.1视镜通过反射面在规定视野内看清车辆后方和侧面图像的间接视野装置,不包括潜望镜这类复杂光学系统。
3.2内视镜装在车辆乘员舱内部的视镜。
3.3视镜的类别具有不同功能的视镜,可分为以下几类:Ⅰ类:内视镜。
Ⅱ、Ⅲ类:主外视镜。
Ⅳ类:广角外视镜。
Ⅴ类:补盲外视镜。
Ⅵ类:前视镜。
Ⅶ类:至少驾驶室被部分封闭的L类机动车辆的视镜。
3.4视镜型式以下主要特征没有差别的视镜——视镜发射面的尺寸和曲率半径;——视镜的设计和形状及材料。
3.5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设计确定的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作一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
从该平面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 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直线。
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 mm 处(总距离65 mm)作两个点。
这两个点分别是驾驶员的左眼和右眼中心点。
3.6双眼总视野 ambinocular vision左、右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见图1。
图13.7空载质量 unladen kerb mass车辆未载人员、货物,但包括驾驶员可行驶的质量,相当于汽车制造厂指定燃料箱容积90%燃料质量和冷却液、润滑油、随车工具、备胎(若装备的话)的质量等。
4 技术要求4.1 一般要求a)所有的视镜均能调节。
b)后视镜应固定牢靠,避免改变已经调节好的视野。
c)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265c0826a26925c52dc5bf3a.png)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o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的视野区域。
2.5m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1994GB 11556-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点水平向前偏左17°;1b.基准点b,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1c.基准点c,V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2d.辅助基准点、、,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 cab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6超过.要再测量。
汽车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
![汽车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4ccea1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10.png)
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3第 14 章内外后视镜校核指南14.1概论14.1.1指南的主要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1)把握内外后视镜校核需要做得法规校核包括那些内容;2)把握内外后视镜法规校核的主要步骤。
14.1.2指南的相关内容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2)内外后视镜校核解析3)内后视镜的前方视野校核14.2内外后视镜校核14.2.1内外后视镜校核引用的法规标准和要求1)相关标准a)GB/15084-2022 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欧洲机动车辆内外后视镜法规b)ECE462)相关术语a〕驾驶员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做一个平行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从该位置座椅 R 点向上 635mm,做垂直于该平面的直线段,在直线段和平面的交点的两侧各 32.5mm 做两个点,即驾驶员眼点。
如图 14.1:b〕双眼总视野: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
如图 14.2:图 14.1整车技术部设计指南124图 14.23)技术要求a〕国标内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需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 20220mm 视野范围,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眼点后 60000mm后延长到地面;在测试视野时,允许遮阳板,头枕,后风窗刮水器,S3 类制动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四周对开门的后窗立柱等部件遮挡局部视野〕当阻挡局部投影在汽车纵向基准面垂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在规定的总视野的 15%以下,遮挡程度是在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头枕在最低位置。
如图 14.3:欧标内后视镜:跟国标内后视镜的法规校核一样。
b〕国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为 2500mm 的视野区域,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左侧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 后延长到地面,如图14.4:欧标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可以看到至少4000mm 的视野区域,1.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测点的平面沿Y的负方向1000mm,并从驾驶员眼点后4000mm 后延长到地面;2.其右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20220mm 后延长到地面;如图14.5:c〕国标右外后视镜:对于M1 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22kg 的N1 类车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需能看到水平面宽度至少为4000mm 的视野范围,其左侧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平行,且切过汽车右侧最外测点的平面为基准,从驾驶员眼点后20220mm 后延长到地面。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要点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7ba871327375a417866f8fbb.png)
后视野校核规范标准概述在汽车设计中,驾驶员视野直接影响汽车的使用和安全等,在进行布置设计时必须考虑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是否能够满足使用要求。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某车与视野相关的部分基本上与参考样车保持一致,因此本报告是对视野的校核。
下面以相关标准和规定为基础,结合某车布置设计情况,对某车驾驶员前、后视野分别进行校核。
一、汽车驾驶员视野基本要求在车身布置图上,确定了代表驾驶员眼睛分布位置的眼椭圆后,即可作出驾驶员的实际视野范围,进行前视野、后视野、内后视野的校核。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汽车驾驶员视野的基本要求如下:a)前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前方180º范围内直接视野的校核。
b)驾驶员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后视镜必须看见水平路面上一段宽度至少为2.5m的视野区域。
c)乘客一侧外后视镜后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面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m的视野区域。
d)内后视镜的视野规定了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m的视野区域。
二、某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校核3.1 引用标准GB 11562-1994 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GB 11556-1994 汽车风窗玻璃除霜系统的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 11563-1995汽车H点确定程序GB/T 11559-1989 汽车室内尺寸测量用三维H点装置3.2 汽车前方视野技术要求汽车前方视野必须符合标准GB11562-1994中的规定。
(1)风窗玻璃透明区至少应包括风窗玻璃基准点联线所包围的面积。
这些基准点是:a.基准点a,V1点水平向前偏左17°;b.基准点b,V1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上7°;c.基准点c,V2点向前沿铅垂面偏下5°;d.辅助基准点a'、b'、c',与a、b、c点关于汽车纵向对称平面对称。
(2)按GB11562-1994的规定进行测量,每根A柱双目障碍角不得超过6°。
汽车后视野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
![汽车后视野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https://img.taocdn.com/s3/m/c0b0e7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c3.png)
汽车后视野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汽车的后视野对驾驶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驾驶者观察和了解身后的道路状况。
为了提高驾驶的安全性,现代汽车上配备了各种计算机系统来确定和校核后视野。
本文将详细介绍汽车后视野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的技术原理和方法。
1.后视摄像头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现代汽车上经常使用后视摄像头来提供后视野信息。
后视摄像头通常安装在车辆后部或后视镜处,并通过图像传感器将后部道路的图像传输到车内的显示器上。
计算机系统对这些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以确定和校核后视野。
首先,计算机系统会对从后视摄像头传入的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图像去噪、增强和边缘检测等。
然后,计算机会对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分析,以提取有用的信息,如道路标线、其他车辆或障碍物等。
最后,计算机系统会根据这些信息确定后视野的状态,并生成相应的指示信号或显示在车内的监视器上。
在确定后视野的过程中,计算机还需要进行校核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括对后视摄像头的位置和角度进行校准,以及对图像处理算法和分析模型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通过车辆制造商提供的专门工具和流程进行。
2.后视镜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在一些汽车上,后视镜也被用来提供后视野信息。
与后视摄像头不同,后视镜通过反射光线来提供视觉信息。
计算机系统通过使用光学模型对镜面反射的光线进行分析,确定后视镜的视野。
计算机确定后视镜的视野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镜面的形状和曲率等。
计算机系统会利用这些信息,通过光学模型计算镜面反射的光线和图像的位置和大小。
为了确保后视镜的计算机确定准确可靠,常常需要进行校准。
校准包括对后视镜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整,以及对光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校准。
校准通常由专门的设备和工具来完成。
3.后视盲区的计算机确定及校核:后视盲区是指车辆后部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区域。
为了解决后视盲区的问题,一些汽车上配备了后视盲区监测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使用雷达或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并测量后方障碍物与车辆之间的距离和位置。
一种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视野法规校核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
![一种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视野法规校核方法及系统[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6c8f9e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0.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29126.4(22)申请日 2016.08.03(71)申请人 北京长安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9区685栋7层(72)发明人 王海玲 杨火峰 王大威 陈士昌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代理人 魏晓波(51)Int.Cl.G06F 17/50(2006.01)B60R 1/06(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视野法规校核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视野法规校核方法及系统。
具体为获取汽车的整车硬点参数;根据整车硬点参数搭建汽车的整车模型;根据整车硬点参数、整车模型及法规要求绘制多个法规可视区;根据整车硬点参数搭建外后视镜模型;根据外后视镜模型获取法规可视区在外后视镜模型的镜片模型上形成的多个反射点,多个反射点形成的封闭区域为法规可视区在镜片模型上所需的镜片区域;如果设计的实际镜片能够完全容纳该镜片区域,则判定实际镜片满足法规要求,反之,则判定实际镜片不满足法规要求。
在不能满足法规要求的情况下可以重新设计,直到满足法规要求,从而可以避免设计的外后视镜出现不能满足法规要求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0页CN 106250630 A 2016.12.21C N 106250630A1.一种汽车的外后视镜的视野法规校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野法规校核方法具体包括步骤:获取所述汽车的整车硬点参数;根据所述整车硬点参数搭建所述汽车的整车模型;根据所述整车硬点参数、所述整车模型及法规要求绘制多个法规可视区;根据所述整车硬点参数搭建外后视镜模型;根据所述外后视镜模型获取所述法规可视区在所述外后视镜模型的镜片模型上形成的多个反射点,多个反射点形成的封闭区域为所述法规可视区在所述镜片模型上所需的镜片区域;如果设计的实际镜片能够完全容纳所述镜片区域,则判定所述实际镜片满足法规要求,反之,则判定所述实际镜片不满足法规要求。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
![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9b71c64f46527d3240ce069.png)
27FORTUNE WORLD 2012.09后视镜视野及布置要求和模拟校核方法简介张杰 江铃控股有限公司开发中心3.对后视镜后视野计算机仿真分析方法介绍:3.1确定驾驶员眼点位置将驾驶员座椅R 点位置垂直向上635毫米找到两眼点连线中心点,左右各偏移32.5m m,即为两眼点位置(两眼点位置相距65毫米)。
3.2模拟做出反射线,以确定各条视线范围在后视镜镜片边缘上,提取一组点,将眼点与这组点两两相连,这些连线可以看做是驾驶员的视野线,再做出这些视野线的反射线,这些反射线就构成了驾驶员的模拟后视野区域。
3.3与法规视野做比较将反射线充分延伸至模拟地面,并将法规要求视野区域也做在同一数模里,在数模俯视图状态做比较,确认后视镜视野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3.4后视镜视野障碍物校核后视镜除了满足视野范围要求之外,还需要满足障碍物校核,根据法规要求,对于内后视镜坐椅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等零件对内后视镜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面积的15%。
对于外后视镜门把手等零件对于后视野遮挡的面积应小于总视野的10%。
4.结束语通过对三维软件的运用(目前主机厂多用C A T I A软件),设计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对外后视镜进行分析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法规要求。
大大的节约了开发成本并缩短了设计周期。
当然对于外后视镜的模拟仿真分析不仅限于后视野分析,还有CFD空气流阻分析,N V H振动噪音分析,C A E强度分析,SE装配工艺性分析。
这些技术的运用极大的保证了后视镜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使后视镜的设计开发满足顾客的要求。
参考文献:[1]《G 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性能和安装要求》[2]2008版欧洲汽车ECE-R46标准2000K 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右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4米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米外延伸至地平线。
23_视野校核的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法_20080429
![23_视野校核的设计方法及校核方法_20080429](https://img.taocdn.com/s3/m/db3f7bb8c77da26925c5b0fa.png)
视野校核的方法整车总布置王辉视野的检查在汽车造型设计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一些车身设计,良好的人车视野性能可以指导设计,在驾驶员视野内产生最少的视野盲区。
视野的检查方法和设计标准在国标、欧标、美标中都有要求,但是其中重叠部分多,其中包括试验部分,一些概念比较难理解,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着总布置设计者正确操作和工作效率,并且每个人对法规的内容理解程度不同,造成工作结果的差异,也造成了部门内结果对外输出的不一致,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将视野校核做一总结,作为此部分工作指南。
●视野的概念:指人眼所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汽车设计常用的视野校核有直接视野校核、间接视野校核、刮刷视野校核、仪表视野校核、除霜除雾视野校核。
视野校核的基础是眼点与眼椭圆的确定,如何确定眼点与眼椭圆以及怎么应用它们,下面做一下详细的介绍。
1 常用视野检查工具的介绍1.1 眼点的确定1.1.1 视觉的适应性:指视觉的“暗适应性”和“明适应性”。
一般以眼睛的视线为轴心,30°的角度范围内为眩目区,此区域内应避免强烈光线射入。
1.1.2 视点分类1.1.2.1 V点的确定V 点定义: V 点是表征驾驶员眼睛位置的点,它与通过驾驶员乘坐位置中心线的纵向铅垂平面、R 点及设计座椅靠背角有关。
此点用于检查汽车视野是否符合要求。
通常用V1,V2两点表示V点的不同位置。
V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为25°)靠背角不是25°时,V点坐标修正见附表11.1.2.2P点的确定P点定义:指驾驶员眼睛高度上的头部中心点,通常以P1,P2两点表示驾驶员水平观察物体时P 点的不同位置。
Pm点指通过R 点的纵向铅垂面与P1、P2连线的交点。
P点基于前H点的相对坐标位置(座椅靠背角25°)P点X Y ZP1点35mm -20mm 627mmP2点63mm 47mm 627mmPm点43.36mm 0 627.mm1.1.2.3 P点与E点的关系(用于A柱干涉角的检查)E1、E2分别距P点104mm,E1与E2点之间距离为65mm.如图1-1所示图1-1靠背角不是25°时,P点坐标修正见附表21.1.2.4 眼点N1、N2N1、N2点位置的确定方法⑴Z 轴:在H 点向上635mm⑵635mm水平面与通过H点的竖直直线相交⑶在中心点两侧各32.5mm处做两个点,既为N 1、N2点。
整车法规校核(前视野校核)
![整车法规校核(前视野校核)](https://img.taocdn.com/s3/m/647bbd3803d8ce2f01662328.png)
此种情况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c. 最大直径为0.03mm的导线是竖直的,最小间距1.25mm,或者导线是水平的,最小间距
2.0mm的除霜及除雾导线,不认为是视野障碍。
1. 每根A柱的双目障碍角均不得超过6°(一般推荐值≤3.5 °); 2. 若两柱相对汽车纵向铅垂面是对称的,则右柱不需要再测量; 3. 汽车不得有两根以上的A柱。
3.3 校核方法
3.3.1. 做出V点、P点 、E点
1. V1、V2点。做法见 第9页 2.3.1 (前风挡刮刷面积)。 2. P1、P2、PM点
3.2.2. 驾驶员前方视野180 °范围内视野
图3-1
1. 驾驶员前方视野180 °范围内,通过V1点的XY平面下方,通过V2点的3个平面(此3个平 面均与XY平面向下呈4°,1个与垂直与XZ平面,另2个垂直于YZ平面)上方之内的区域内, 除了A柱、三角窗分隔条、车外无线电天线、后视镜、雨刮等之外,不能有障碍物(图3-2), 但以下除外:
A40=25°,座椅前后行程<108mm时, P1、P2、PM点相对于H点的坐标如表3-1所示; A40=25°,座椅前后行程≥108mm时, P1、P2、PM 点的修正值如表3-2所示;
P点
X
Y
Z
P1
35mm -20mm 627mm
P2
63mm 47mm 627mm
Pm 43.36mm 0mm 627mm
S1’
S2’ 图3-8
切线2
切线1 切线1’ 图3-9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以95% 2-D眼椭圆的主视图为平面基准,建立草图。
(3) 将后视镜的中心点和轮廓线投影在草图上。
(4) 以后视镜的中心点为圆心做外切于较远眼椭圆的圆弧,其切点为E1’。
(5) 将点E1’向Y方向平移到另外一个眼椭圆的相应位置,得到点E2’ (E1’与E2’相距64.6mm)。
(6) 以线段E1’E2’的中心点为端点,向后做长度为98mm的直线,此直线的另一个端点为点P。
4.3 校核方法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4/90 返回目录
4.3.1. 后视镜可调 此部分校核可根据后视镜功能定义来确定是否具有可调功能。
4.3.2. 后视镜镜面尺寸 ➢GB & ECE 1. 圆角半径的校核 (内外后视镜相同): 要求镜面框架圆角半径不小于2.5mm (图4-3) 。
Section 01-01 01
注:本指南仅适用于乘用车。
4.2.1. 后视镜可调性
➢ GB与ECE要求相同:后视镜必须可调; ➢ FMVSS:后视镜必须能水平和垂直方向调节。
4.2.2. 后视镜镜面尺寸
1. 内后视镜 ➢ GB与ECE要求相同,要求如下:
(1) 后视镜镜面边框圆角半径≥2.5mm,若镜面超出边框,则镜面边缘导角半径≥2.5mm; (2) 能在反射面上绘出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a = 190/(1000/r +1) (r定义见表4-1); ➢ FMVSS:无规定。
r=90mm
α L2
r=70mm
L1 中间眼点
图4-8
图4-9
➢ GB
如果后视镜转轴距离三角块外表面距离≤ 90mm,则满足GB。如图4-9 (蓝色圆柱) 所示,此状态 不满足GB要求。
➢ECE
如果后视镜转轴距离三角块外表面距离≤ 70mm,则满足ECE。如图4-9(绿色圆柱) 所示,此状态 满足ECE要求。
➢ FMVSS 如果左外后视镜为平面镜;对于右外后视镜,889mm ≤ r ≤1651mm,且ri与r之差小于0.125r,
则满足FMVSS。
4.3.4. 后视镜位置校核
1. 绘制驾驶员的眼点 ➢ GB & EC:过95%驾驶员R点做+Z向且长度为635mm的线段,过该线段上端点左右侧 (Y向) 32.5mm处做两个点即为眼点 (图4-6) 。
➢FMVSS:无要求。
4.3.5. 后视野校核 校核后视野时FMVSS与GB & ECE用的眼点不同,眼点绘制方法已在图4-6、图4-7中表述,
下文中再提到“眼点”时不再解释。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 内后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8/90 返回目录
4.2.3. 后视镜镜面曲率要求 1.曲率半径定义,如表4-1所示: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2/90 返回目录
r
反射面的曲率半径
ri
反射面某一点上的基本曲率半径
表4-1
rp
反射面某一点的曲率半径,指ri的算术平均值 (rp=(ri+ri')/2 )
➢ FMVSS: (1) 驾驶员侧:必须能看到眼点后方10 700mm处路面上2 400mm宽的路面(running order) ; (2) 副驾驶侧:当内后视镜无法满足要求时,副驾侧后视镜起补充作用 (实际操作中,按主驾侧视
野要求来校核) 。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左眼点
右眼点
65mm 635mm
图4-6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6/90 返回目录
➢FMVSS:根据95%的2-D 眼椭圆和后视镜镜片位置来确定眼点,如图4-7所示。
(1) 根据SAE标准 j941-1997,附录A 绘制出乘用车的95% 2-D眼椭圆。
a) 最小宽度不小于30mm; b) 最小曲率半径r不小于190mm。
➢ FMVSS:
(1) 内后视镜与驾驶员侧外后视镜:必须是平面镜; (2) 对于右外后视镜,可以是平面镜也可以是曲面镜,如是曲面镜,必须满足一下要求:
a) ri与r值之差不得超过0.125r; b) r应不小于889mm,也不超过1651mm。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7/90 返回目录
2. 外后视镜中心与眼点的夹角确定(GB & ECE) (图4-8)
过眼点做XY平面,将后视镜中心或重心投影到该平面,过左右眼点的中间点与后视镜中心投 影点连线L1,并通过眼点中间点在水平面做纵向线L2,L1 与L2的夹角α即为所求夹角。若此夹角 ≤55 °,则满足GB & ECE的要求。
Z轴 Y轴 X轴
镜片可用边界 镜片边界
图4-10
图4-11
(2) 在转动过的后视镜镜面边界上取若干个点,过这些点做后视镜镜面的法线 (图4-12) 。 (3) 分别做驾驶员左右眼点与镜面边界点的连线,此为驾驶员的视野入射线 (图4-13) 。 (4) 根据驾驶员视野入射线和发现做反射光线,并加以延长 (图4-13) 。
2. 外后视镜 ➢ GB与ECE要求相同,要求如下:
(1)后视镜镜面边框圆角半径≥2.5mm,若镜面超出边框,则镜面边缘导角半径≥2.5mm ; (2) 能在反射面上绘出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a = 130/(1000/r +1) (r定义见表4-1) ; (3) 能绘出与(2)中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70mm。 ➢ FMVSS:无要求。
1. 测量r值:在CATIA软件中可直接测得。 2. 测量ri 值:在镜片上多处截曲线,并测量其曲线各处的曲率半径ri (可直接在CATIA软件中测得)。 ➢ GB
如果r ≥1200mm, ri与其平均值rp之差,以及rp与r之差,均小于0.15r,则满足GB。 ➢ ECE
除了需满足以上GB的要求外,如果外后视镜增加有额外的非球面镜,则需校核该镜面: 最小宽度应 ≥ 30mm,最小曲率半径应≥ 190mm。
后视镜视野校核
后视镜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1/90 返回目录
4.1 输入与设定信息
做驾驶员前视野法规校核,需要如下数据: ➢ 驾驶员数据 (95%人体,整车坐标) ➢ Running order 地面线 (整备质量加驾驶员),以及G.V.W.地面线 (满载) ➢内后视镜相关3D数据:内后视镜总成,后风挡玻璃 (带黑边),衣帽架总成,高位制动灯,后排 座椅头枕等; ➢ 外后视镜相关3D数据:外后视镜总成,后视镜三角块,门护板内三角块,玻璃导轨及呢槽,四 门外板,侧围,后保。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 图4-12
左眼点
右眼点
图4-13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5) 根据延长线做包络,此包络即为后视镜 理论上反射区域。 (6) 调整后视镜X、Y、Z轴的转动角度,使 得反射光线的包络基本上与后风挡玻璃的透 明区相交,如图4-14所示,即可认为内后视 镜镜片的位置调整完成。
FMVSS无要求。
3. 外后视镜超出整车宽度测量(GB & ECE)
通过整车最外侧点(不包含后视镜)做XZ平面,并量取后视镜最外侧点到该纵向面的距离Δw, 图可见第4页,图1-1。若Δw ≤ 200mm,则满足GB & ECE的要求。
FMVSS无要求。
4. 外后视镜转轴与车身距离测量 通过后视镜回转轴线分别做半径为90mm和70mm的圆柱 (图4-9) 。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设计指南
后视镜视野校核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3/90 返回目录
2. 外后视镜
图4-1
➢ GB (图4-2)
(1) 驾驶员侧:必须能看到眼点后方10 000mm处路面上2 900mm宽的路面(running order); (2) 副驾驶侧:必须能看到眼点后方20 000mm处路面上4 000mm宽的路面(running order) ; (3) 由车身、把手等外部构件造成的视野遮挡不得超过上述规定视野要求的10%。
1. 确定内后视镜的镜片位置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由于后视镜是可调的,为了使后视镜的位置达到最佳,需要先对后视镜进行调节。
(1) 内后视镜的调节机构一般为球铰链,以后视镜球铰链的球心为中心,分别作X、Y、Z向的轴线 (图4-10),并将镜片分别绕X、Y、Z轴转动(转动角度可自定)。
注意:一般结构的后视镜外壳会包裹部分镜片,这部分是不可用的,故需要在软件中将可用部分 的镜片抽取出来,如图4-11所示,然后再将可用部分的镜片进行转动。
2. 镜面的曲率要求
➢ GB:内外后视镜的要求相同。
(1) 后视镜的反射面必须是平面镜或球状凸面镜。 (2) r不得小于1200mm; (3) ri与rp值之差,以及rp与r之差,均不得超过0.15r;(如果r ≥3000,则可放宽为0.25r)。
➢ ECE:
(1) (2) (3)与GB要求相同; (4) 如果为了满足视野,外后视镜上可额外增加一个非球面镜,该镜面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1);绘制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长度为70mm。镜片若能包含几何体(如图4-5所示),则满足 GB和ECE。
40mm
a 图4-4
40mm
a
70mm
图4-5
所属范围 : 总布置@ 乘员舱布置 S:无要求。
4 –内外后视镜校核
Page 5/90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