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戏曲常识课件PPT
合集下载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
![《中国戏曲文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72a2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1.png)
黄梅戏
《天仙配》、《女驸马》 等
评剧
《秦香莲》、《刘巧儿》 等
传统剧目介绍
昆曲
《牡丹亭》、《桃花扇》等
皮影戏
《鹤与龟》、《狐狸与乌鸦》等
经典剧目解析
《牡丹亭》
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 现了人性、情感与道德的冲突与融合 。
《西厢记》
《白蛇传》
讲述了白蛇精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以 及人、妖、神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戏曲与文学艺术
总结词
戏曲与文学艺术相互融合,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文学艺术的精华,同时戏曲也是文学艺 术的传承和发扬。
详细描述
戏曲的剧本创作和表演艺术汲取了古代文学、诗词、小说等文学艺术的精华,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 风格。同时,戏曲也通过表演文学名著、历史故事等,传承和发扬了文学艺术,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 验。
05
中国戏曲的国际影响与 传播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传播历史
中国戏曲在海外传播的历史悠久 ,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当时一 些地方戏曲开始传入东南亚地区
。
传播途径
中国戏曲在海外的传播途径主要包 括商业演出、文化交流活动、教育 机构以及移民传播等。
影响力
中国戏曲在海外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尤其在东南亚地区,许多人对京 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浓厚 的兴趣和认知。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起源与古代祭祀仪式
01
总结词
宋元时期的成熟与繁荣
03
总结词
明清时期的多样化与地方化
05
02
详细描述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的祭祀仪式和乐舞,随 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表 演艺术形式。
04
中国戏曲ppt课件
![中国戏曲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471b0e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4.png)
中国戏曲ppt课件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2024/1/26
1
2024/1/26
• 中国戏曲概述 • 戏曲表演艺术 • 戏曲音乐与唱腔 • 戏曲舞台美术 • 经典剧目赏析 • 中国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2
01
中国戏曲概述
2024/1/26
3
定义与特点
2024/1/26
定义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 术,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 等多种艺术元素于一体。
感谢观看
2024/1/26
28
2024/1/26
10
03
戏曲音乐与唱腔
2024/1/26
11
声腔与板式
声腔
戏曲音乐的基础,不同剧种有不同的 声腔体系,如京剧的西皮、二黄,川 剧的高腔、昆腔等。
板式
声腔中的节奏形式,通过板眼(强拍 和弱拍)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情感和 气氛,如京剧中的原板、慢板、快板 等。
2024/1/26
12
乐器与伴奏
传统剧目的传承方式
探讨传统剧目如何通过口传心授、师徒相传等方式进行传 承,并分析这些传承方式的优缺点。
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
介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传统剧目的保护措施,如建立非物 质文化遗产名录、设立传承人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的 实施效果。
25
新编剧目的创新与发展
1
新编剧目的创作背景与动机
分析新编剧目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创作动机, 如反映时代精神、探索新的表演手法等。
14
04
戏曲舞台美术
2024/1/26
15
布景与道具
2024/1/26
布景
戏曲舞台布景简约而富有象征性,常采用象征性物件或局部景象来代表整体环境 ,如以山水画代表室外景象,以桌椅代表室内环境。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
![《中国古典戏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848125d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d.png)
表演艺术
01
02
03
身段表演
通过身体的姿态、动作、 步法等表演形式,表现角 色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表情刻画
通过面部表情的刻画,表 现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变化,使观众更深刻地理 解角色。
服装道具
合理的服装和道具设计, 能够突出角色的身份和性 格特点,增强表演的艺术 效果。
音乐与舞蹈
音乐伴奏
音乐伴奏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重要 组成部分,通过音乐的渲染和烘 托,增强戏曲的感染力和艺术效
提高观赏效果。
跨界融合
将戏曲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 ,如与话剧、舞蹈、影视等,拓
展戏曲的艺术表现力。
戏曲的国际影响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代表之一。
国际演出
中国古典戏曲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观 众了解和喜爱中国戏曲。
学术研究
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古典戏曲,推动了中国 戏曲在国际学术界的传播和影响。
02
在戏曲中,经常出现因果报应的主题,体现了佛教的轮回观念
和善恶有报的思想。
慈悲为怀的道德取向
03
在佛教影响下,戏曲中的正面角色往往具有慈悲心肠,强调同
情和怜悯,体现了佛教的人文关怀。
05
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承与创新
戏曲的传承方式
口传心授
传统的戏曲传承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主要 是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 ,通过口传心授,将技艺 代代相传。
《牡丹亭》
要点一
总结词
描述了杜丽娘和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 悲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牡丹亭》是一部以爱情和生死为主题的戏曲,讲述了南 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在游园中梦到一位书生柳梦梅, 从此开始了一段跨越生死、人鬼之间的爱情。杜丽娘相思 成疾,最终抑郁而死。三年后,柳梦梅到南安赴任,与杜 丽娘的鬼魂相遇,两人继续展开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最 终,杜丽娘还魂复活,与柳梦梅结为夫妻。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6bcf7e2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8.png)
戏曲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文化传承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是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艺术瑰宝
戏曲是中国艺术的瑰宝之一,其表演艺术具有高度的规范化和程式化,体现了 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同时,戏曲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意境和场景氛围。同时,舞台布景还具有象征意义,如山水、云雾等元
素,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情感。
03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牡丹亭》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杜丽娘在梦中与柳梦梅相遇并相爱,醒来后因思念柳梦 梅而病逝。柳梦梅得知杜丽娘的死讯后,掘坟救活了她 ,最终二人结为夫妻。 《牡丹亭》以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爱情的力量,展现了 人性对于自由和爱情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戏曲
科普介绍
授课人:XXX
日期:XXX
➢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 戏曲表演艺术形式与技巧 ➢ 经典剧目与剧情简介 ➢ 戏曲传承与保护现状分析 ➢ 戏曲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与价值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展望
01
戏曲概述与历史发展
戏曲定义及特点
戏曲定义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融合了唱 、念、做、打、舞等多种表演形式, 以虚拟化的舞台、程式化的表演和规 范化的服饰为特点。
《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分析
剧中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和对人性解放的追求,具有深 刻的社会意义。
《西厢记》剧情简介及分析
剧情简介
《西厢记》是元代戏曲家王实甫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相遇并一见钟情,随后张生通过书信向崔莺莺传情。崔莺莺的母亲为了家族利益 要将她许配给郑恒,但崔莺莺却爱上了张生。经过一系列波折,张生与崔莺莺终于结为夫妻。
中国古代戏剧基本知识优质课件
![中国古代戏剧基本知识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5934a5fccbff121dd3683b4.png)
传奇的代表作品有明代高则成的《琵琶 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清初有洪升 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京剧
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徽调和 汉调。安徽的徽班于清乾隆55年 进京,汉调艺人于清嘉庆年间进 京。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昆 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了早期 京剧。因此在京兴起,具有北京 语音特点,故名京剧。
根据性格和身份,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即扮演风趣幽默或阴险狡诈一类的角 色),其中的人念做兼唱的文丑,扮演念 和武打的为武丑。丑角好比“味精”,提 味而已。
在表演手段上,京剧的表演,唱、念、做、 打、翻五功并重,表情与身段兼顾,运用 程式化的表演方法,程式化的表演是对生 活的高度概括。
京剧与其它传统戏曲相比,历史较短,从乾 隆55年进京不过短短二百年。
生行的艺术家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三 奎等;旦行的艺术家有:时小福、余紫 云、陈德霖等;净行的艺术家有:何桂 山、金秀山、刘永春等;小生行的有徐 小香、姜妙春等。
其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梅兰芳。
由于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访日、访美、 访苏获得极大成功,中国京剧使为世人 所知,外国人称“中国京剧,是世界第 一流艺术”。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有被后人 称为“四大家” 的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 祖和以《西厢记》 “天下夺魁”的 王实甫。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窦娥与蔡婆婆
关 汉 卿
到了明代,杂剧逐渐衰退,传奇代之 而起为主要的戏曲形式。传奇盛行于明代 与清代前期。所以又称清传奇。比起元杂 剧来,篇幅长大,一本戏往往分为数十出 或十折,每一出(折)戏曲情节的组织、 乐曲的联套布局、以及词句四声的和谐、 韵、脚的流畅等,都极讲究,并且非常重 视曲词的可歌性。
京剧
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徽调和 汉调。安徽的徽班于清乾隆55年 进京,汉调艺人于清嘉庆年间进 京。徽调和汉调在北京吸收了昆 曲、梆子诸腔之长,形成了早期 京剧。因此在京兴起,具有北京 语音特点,故名京剧。
根据性格和身份,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 丑(即扮演风趣幽默或阴险狡诈一类的角 色),其中的人念做兼唱的文丑,扮演念 和武打的为武丑。丑角好比“味精”,提 味而已。
在表演手段上,京剧的表演,唱、念、做、 打、翻五功并重,表情与身段兼顾,运用 程式化的表演方法,程式化的表演是对生 活的高度概括。
京剧与其它传统戏曲相比,历史较短,从乾 隆55年进京不过短短二百年。
生行的艺术家有:程长庚、余三胜、张三 奎等;旦行的艺术家有:时小福、余紫 云、陈德霖等;净行的艺术家有:何桂 山、金秀山、刘永春等;小生行的有徐 小香、姜妙春等。
其中,在国外影响最大的是梅兰芳。
由于梅兰芳等京剧表演艺术家访日、访美、 访苏获得极大成功,中国京剧使为世人 所知,外国人称“中国京剧,是世界第 一流艺术”。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有被后人 称为“四大家” 的关汉卿、马致 远、白朴、郑光 祖和以《西厢记》 “天下夺魁”的 王实甫。
元杂剧的主要体裁
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 公案剧:《窦娥冤》 水浒剧:《李逵负荆》 世情剧:《救风尘》 历史剧:《赵氏孤儿》
窦娥与蔡婆婆
关 汉 卿
到了明代,杂剧逐渐衰退,传奇代之 而起为主要的戏曲形式。传奇盛行于明代 与清代前期。所以又称清传奇。比起元杂 剧来,篇幅长大,一本戏往往分为数十出 或十折,每一出(折)戏曲情节的组织、 乐曲的联套布局、以及词句四声的和谐、 韵、脚的流畅等,都极讲究,并且非常重 视曲词的可歌性。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2dfbc11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7.png)
豫剧《七品-- 芝麻官》
57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刘巧儿》
--
58
中国的地方戏
评剧《花为媒》
--
59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搜书院》(马师曾-- 饰谢宝,红线女饰翠莲)60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帝女花》
--
61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红线女 《昭君出塞》
--
62
中国的地方戏
粤剧《关汉卿》 红线女.马师曾
--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
39
6、中国戏曲的转型期──清代地方戏的兴起
➢ 自清代前期起,戏曲舞台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主要表现为戏曲的民间化和通俗化。先是昆曲、 高腔折子戏的盛行,后是地方戏的兴起。从此, 戏曲舞台不再是传奇戏的天下,昆曲与高腔有 了来自民间的竞争者。戏曲的表演场所也由厅 堂变为了茶肆歌台。
--
40
7、徽班进京
--
35
2、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宋元南戏
▪ 南戏,是中国戏曲最早的表现形式,它 形成于南北宋之交的浙江温州(古称永嘉) 一带的民间,时称永嘉杂剧。它是在宋杂 剧的基础上,融和南方民间小曲、说唱等 艺术因素形成的。以体制庞大、曲词通俗 质朴为其特点,已粗具戏曲的基本艺术特 征。剧目多表现民间故事。
--
27
▪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PPT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603b45a76e58fafab003f6.png)
蝶翅眉 形状近 似螳螂,但更细 长弯曲,一些画 碎脸的人物常用 这种眉形
棒槌眉 形状像 古人捶打洗衣 用的棒槌,适 於表现人物眉 毛的浓密。
卧蚕眉形状 似卧蚕,是 关羽专用的 眉形。
寿字眉像两个 草写的“寿” 字,是项羽脸 谱专用。
一字眉 两眉 鸭蛋眉 形状
相连,成“一”近似棒槌,但
字形。唐末起 眉形较宽,显
义首领黄巢脸 得人物眉毛更
谱专用。
为浓密
葫芦眉 形状似 葫芦。杨家将 故事人物孟良 就曾用这种眉 形。
• 中国戏曲脸谱,是戏曲文化现象中一个重 要的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和丰 富的历史内容。戏曲脸谱不仅仅是供悦目 的,而且是戏曲艺术家与观众进行对话的 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文化语言。正是习惯成 自然的民族文化习俗和生活习俗给了这种 特殊语言以约定俗成的语义,赋予它多方 面的表现功能。戏曲脸谱中折射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许多方面 .
中国戏曲常识课件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 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 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 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 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 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 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 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即美。
•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 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 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 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 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 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 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 寿世的教化功能等方面。戏曲脸谱着重表现人 物性格、品德,寓褒贬,别善恶,充满着浓厚 的道德评价色彩,这正是儒家文化的伦理道德 内容在戏曲脸谱中的体现。在长期的社会生活 中,对戏曲脸谱形成了约定俗成的共识,如脸 谱色彩的红表忠勇、黑表刚直、白表奸邪、蓝 表威猛、黄表阴狠、绿表强悍、紫表耿介等。
最新中国古代戏曲常识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国古代戏曲常识课件教学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fca29e443323968001c9217.png)
元曲四大家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 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 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 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 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 “元曲四大家”。
元杂剧中原没有“丑”的行当,明刊版本中的 丑是明人参照南戏增改的。
一本杂剧只限一个 角色唱。由男角主唱的 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 叫旦本戏。其他角色只 能念白。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用以 展示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有时也用来 交待剧情,具有抒情兼叙事的双重功能。 因为这种曲词采用的是曲牌体,即由一 个个固定的曲调联缀的组歌,而且在剧 中占有主导的地位,所以往往以此指代 元杂剧,称之为曲、北曲、元曲等等。
“末”是男角,正末为男主角,外末(正末之 外的男角)、冲末(开场之末)等为男配角;
“旦”是女角,除了正旦的女主角,还有小旦、 贴旦(可省作贴,一般为丫环)、搽旦(不正派的 女人)等配角;
“净”类似京剧的花脸,一般为性格刚猛的人 物(可扮男,也可扮女),也包括丑角的反派人物。
“杂”是上述三类不能包括的杂角,例如,卜 儿(老年妇女)、徕儿(小男孩)、孤(官员)、 洁(和尚)、驾(皇帝)、邦老(强盗)等。
做:是对戏曲演员 的身段、表情、气 派、风度等表演的 总称。是戏曲表演 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舞台行动的主 要组成部分。戏曲 的做,多为程式性 的动作,大都写意。
打:指戏曲中对点 头场面的表现手段, 也叫“开打”,有 时表现两人的对打, 有的则是集体的战 争场面。戏曲的开 打具有极强的舞蹈 性、程式性和表现 性,也多写意而非 写实。
相关概念
宫调
宫调是元杂剧表演过程中歌 唱声音高低的调子。每个宫调下 可以有许许多多的曲子。每一折 只能用一个宫调。宫调下面的曲 子都有名称,如“端正好”、 “滚绣球”等都是。
《戏曲的有关知识》课件
![《戏曲的有关知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947f90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68.png)
02
戏曲的表演体系
唱、念、做、打
01
02
03
04
唱
歌唱是戏曲表演的重要手段, 通过不同的唱腔和音色来表现
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念
念白是戏曲中的语言表现形式 ,通过韵律和节奏来传达角色
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做
做功是戏曲表演中的动作和身 段,包括手势、身姿、步法等 ,以表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打
打功是戏曲中的武技表演,包 括各种兵器、对打等,以展现
服饰
服饰是戏曲中角色的穿着打扮,包括 服装、头饰、鞋履等,以表现角色的 身份和地位。
03
戏曲的剧种与剧目
京剧
01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被 誉为“东方歌剧”,是 中国戏曲的代表剧种之 一。
02
京剧的剧目繁多,题材 广泛,既有传统戏,也 有现代戏。
03
京剧的表演艺术独具特 色,唱、念、做、打并 重,演员的表演技艺要 求非常高。
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观众应认真了解剧情和人物关系 ,理解戏曲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 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戏曲的魅 力。
戏曲的传播途径
传统演出
互联网和新媒体
传统演出是戏曲传播的主要途径,通 过戏院、剧场等场所进行现场演出, 吸引观众观看。
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为戏曲传 播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网络平台、 社交媒体等渠道向更广泛的受众传播 戏曲。
总结词:综合性
详细描述:戏曲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形式,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 文学等多种艺术元素,这些元素相互 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戏曲艺术风格。
戏曲的起源与发展
01
总结词:起源
02
详细描述:戏曲起源于先秦时期 的“优孟衣冠”,经过汉唐的“ 百戏”和宋金的“杂剧”,逐渐 发展成为现在的戏曲艺术形式。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
![中国戏剧史课件 251页PPT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dbbcf5d8a0116c175f0e48be.png)
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
声歇。
吴用章传》
——[宋]刘埙《水云村稿·词人
其它文献中的“戏曲”名称
元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杂剧曲名》有“戏 曲”一词,凡二见。 明人魏良辅《南词引正》:“清唱谓之冷唱,不比戏曲。 戏曲藉锣鼓之势,有躲闪省力,知者辨之。”
近代学者王国维撰写了《戏曲考原》《宋元戏 曲考》等著作,最终确定了用以指称中国传统戏剧样式的 “戏曲”概念。
古梵剧(公元后)
纪后)
中国古典戏曲(十世
北宋灭亡后,中国的南北方出现了不同的戏曲发展形式。
北方由宋杂剧演化为金院本(行院的脚本)和元杂剧。明 清两代杂剧发展变化并走向消亡。
明清时,南戏演化为传奇。
清代中期(乾隆后期),以京剧为代表的地方戏兴起,以 昆剧为代表的传奇走向衰落。
中国戏曲史
目录
第一章 戏曲概说 第二章 从先秦到唐五代的古剧 第三章 杂剧 第四章 南戏和传奇 第五章 地方戏 第六章 对戏曲发展的展望
第一章 戏曲概说
一、什么是戏曲 二、戏曲 戏剧 曲艺 三、戏曲的基本特征 四、戏曲的发展过程 五、戏曲的价值和地位
一、什么是戏曲?
“戏曲”名称的最早出处
至咸淳(1265-1274),永嘉
《宋元戏曲史》目录
第1章 上古至五代之戏剧 第3章 宋之小说杂戏 第5章 宋官本杂剧段数 第7章 古剧之结构 第8章 元杂剧之渊源 第10章 元剧之存亡 第11章 元剧之结构 第13章 元院本 第14章 南戏之渊源及时代 第15章 元南戏之文章
第2章 宋之滑稽戏 第4章 宋之乐曲
第6章 金院本名目 第9章 元剧之时地 第12章 元剧之文章
在现代,戏剧有时专指西方话剧,和古代戏曲 形成并列关系。 属种关系。
中国戏曲常识PPT课件
![中国戏曲常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07e4e20a26925c52dc5bf1a.png)
螳螂眉 形状像 刀,又像螳螂爪, 表现人物性情暴 烈或者心存邪恶 时适用。
12
蝶翅眉 形状近 似螳螂,但更细 长弯曲,一些画 碎脸的人物常用 这种眉形
2020年10月2日
棒槌眉 形状像 古人捶打洗衣 用的棒槌,适 於表现人物眉 毛的浓密。
13
卧蚕眉形状 似卧蚕,是 关羽专用的 眉形。
2020年10月2日
2020年10月2日
1
1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它的
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自的个
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舞。诗指
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其表演。此
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妆等方面。而
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了一个目的,即
2020年10月2日
16
• 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儒家文化又以伦
理道德为本位,因此,道德化成为传统文化的
鲜明特色。在这浓重的道德化的文化氛围中生
长的戏曲艺术当然也充满了道德化的色彩。儒
家强调忠、孝、节、义,这在戏曲中有充分体
现。戏曲的道德化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善恶
分明的人物形象;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药人
就被运用到戏曲脸谱中,脸谱中的“离形”(拉
开与自然物象的距离)、“取形”(以变形的装
饰化的手法取自然物象之形)、“传神”(传人
物的性格、神情、心理、品德之神),就是中国
画中“遗貌取神”的“重神似”的美学思想的体
现。脸谱的构图章法也与中国一样,讲究疏密、
插穿、避让、虚实、匀衡等。脸谱的勾画笔法也
与中国画笔法相通,轻重缓急、顿挫有秩。总之,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对一个舞
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戏曲并没有象